(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壮观的巨壶,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近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作者曾两次亲临壶口瀑布,震撼于黄河的这种壮美,“情动而辞发”,写下了《壶口瀑布》这篇散文。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将情志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文章挟雷裹电,震撼人心,含
义隽永,耐人寻味。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从“形”即抓住瀑布特点分析着手,再感悟形象中所蕴含的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突破
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与学法
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3.诵读法: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
1.圈点勾画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诵读法:反复诵读精彩片段,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与体会情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视频、文字资料、CAI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瀑布,读出壶口瀑布的特点
1. 上个学期,我们学过《黄河颂》,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回忆一下。
2. 听说我们班是段里很团结,很奋进的班级。今天,向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展示展示看。大家起立,一起朗读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黄河颂》,把我们班同学的气势读出来。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3. 1938年,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黄河壶口,他的心立刻被奔泻的壶口瀑布征服。写下了这不朽的诗篇。
4. 那么,壶口瀑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能激发作者的情思呢?大家看了壶口瀑布的资料,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对壶口瀑布的认识。你来说一说。
5. 梁衡,是怎么评价壶口瀑布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段文字。
请一位同学读: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
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
曾生活于河套平原,
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
也曾上溯龙门,
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
便如痴如狂。
6. 梁衡惊异于黄河的沉静,陶醉于她的飘逸,感奋于她的豪壮,痴狂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来走进梁衡游记《壶口瀑布》,来探讨一番。
7.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哪些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是你很欣赏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
预设:(1)若有学生读到第二段时,点出第二段是对雨季瀑布的描写,水量大而湍急,作者没有细看,便匆匆逃离。没有尽兴。这段是略写。虽然不是写作的重点,但也有独特之处。(板书:写景:雨季(略写))
(2)学生读第三、四段的语句时,多会分析其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板书:枯水季(详写)——多种手法)追问: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角度发现这些景物的美的?(板书:——独特视角)
5.同学们刚才通过语言的品读,发现了文章中很多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但是,梁衡对壶口的痴狂,难道仅是因为它的自然之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