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教案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的作者。

2.了解壶口瀑布,进而了解黄河。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品味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品味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

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梁衡,当代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人杰鬼雄》等。

2.知识链接“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处于秦晋大峡谷的南段,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

壶口瀑布附近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黄河流经此处时,河床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形成巨大水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教案课程名称:语文课年级:八年级下册课时:第17课课题:《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名胜之一-壶口瀑布,并了解其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壶口瀑布的景观3.教师准备相关练习题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壶口瀑布的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询问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什么了解,并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壶口瀑布》。

2.学生阅读完毕后,进行讨论,解答以下问题:(1)壶口瀑布位于哪个省份?(2)壶口瀑布的水声是如何被形容的?(3)壶口瀑布的景观有哪些特点?(4)壶口瀑布的文化底蕴有哪些?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解释。

步骤三:综合运用语言(15分钟)1.让学生就壶口瀑布的景观和文化特点,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描述。

2.学生互相交流,并进行互评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步骤四:复习和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并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延伸:1.让学生寻找其他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并分享。

板书设计:《壶口瀑布》自然景观:-位于山西省-水声如雷-奇峰秀水文化底蕴:-陈涉、张良起义处-开启了人民起义斗争的序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

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来学习这篇课文《壶口瀑布》。

先问问大家,五一快来了,寒假也不远了,那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下你喜欢的地方或者景物?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A:我会记手账。

B:我会在马蜂窝上写游记。

教师:那你通常会写什么呢?B:地点、时间、景物。

C:我觉得还有顺序。

教师:很好,我们还要注意游览的顺序。

而我们的作者梁衡也是用了写游记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

那么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梁衡看到了什么?(三位同学分享课文中的原句)教师:刚才我们请了三位同学分享了梁衡所看到的景物,那么,这是他一次看到的吗?A:这是她两次看到的。

(哪两次?)教师:为什么会在枯水季看?A:可能是…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游记,重点看看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别之处。

部编人教版八8年级语文下17壶口瀑布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八8年级语文下17壶口瀑布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八8年级语文下17壶口瀑布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Word版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并出示3张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XXX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XXX,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第二节课一、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体会了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今天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5.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壶口瀑布》中对瀑布壮丽景观的描绘,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澎湃”、“巍峨”、“磅礴”、“咆哮”等,以及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课文内容:
(1)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瀑布的壮丽景观及象征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3)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5.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
(3)仿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壶口瀑布》,提升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难点三:将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
-为了突破难点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壮观,进而理解其象征意义。
-对于难点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不同段落情感表达的差异,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比喻意义。
-如理解“壶口瀑布就像一部黄河的史册,记录着黄河的奔腾和咆哮”的深层含义,需要联系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
-难点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
-分析作者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到抒发爱国情怀的情感转变,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抽象情感。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一文为教学内容,涉及文章的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美景》中的第二课时。

文章详细内容:课文描述了作者在壶口瀑布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壶口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习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对壶口瀑布景观的描绘和感悟。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2. 主要内容:生词、短语、成语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写作技巧3.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生词、短语、成语,右侧展示描绘方法和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模仿课文,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一处你熟悉的自然景观。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最后,关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我意识到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难以自然地运用这些手法。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表达技巧。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讨论。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观看视频资料环节,虽然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今后,我考虑在实践活动环节加入更多的创意元素,如让学生尝试用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可能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和巩固。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壶口瀑布的地理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壶口瀑布》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非常感兴趣,这也让我深感欣慰。通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瀑布的印象,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增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壶口瀑布的特点,培养空间思维和比较思维。
3.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悟课文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创造潜能。
4.增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壶口瀑布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认同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内容如下:
1.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学习生字词:澎湃、惊涛、壑、跌宕等。
3.分析课文描绘壶口瀑布的精彩语句,如“涌起的浪头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掌握关键知识。
四、教学流程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教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17 壶口瀑布
1.反复朗读,能读出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1.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新课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忆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
1。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7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感染力。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对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有一定的认识。

但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独特之处,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壶口、瀑布、浊流”等词语,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难点:分析课文在写景状物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进一步体会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壶口瀑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注释和翻译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壶口瀑布的景色。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

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壮观的巨壶,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近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作者曾两次亲临壶口瀑布,震撼于黄河的这种壮美,“情动而辞发”,写下了《壶口瀑布》这篇散文。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

一是巧妙地将情志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文章挟雷裹电,震撼人心,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突破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瀑布》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瀑布》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壶口瀑布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欣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语言,品味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赏所见,品读语言体会黄河刚柔并济之美。

3.悟所感,体会黄河的伟大之处。

一、导入:由《望庐山瀑布》引出学习游记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把握了所至、所见、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而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游记。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理游踪(所至)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

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

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环节二、赏所见1.请大家小组合作,循着游踪,说一说你发现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品读出来的?并进行圈点批注。

①老师示例:“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在这里,刘老师最喜欢这一系列的动词,一个字的挤、撞从横向上写出了黄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词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则从纵向上写出了黄河水流之湍急,而随着句式逐渐变长,文章的节奏并没有减缓而是愈发的紧张。

河道上排排黄河水在这排山倒海、争先恐后涌来的磅礴气势下碎成了堆堆白雪。

戛然而止,让人不禁为这份气势折服!好一个雄浑壮阔的黄河!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壶口瀑布!②学生自主分析:示例一:“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7.壶口瀑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7.壶口瀑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7.壶口瀑布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

但是,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描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绘壶口瀑布景象的方法和技巧,感悟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4.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审美情趣方面有所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的理解和感悟。

2.重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难点:对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想象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词句,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2、领悟文中对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赞美和歌颂。

3、联系中华民族的相关历史,加强对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品读赏析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借景抒情,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颂。

教学辅助手段:壶口瀑布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1、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影像资料。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所看到的景象,请说一说壶口瀑布给你怎样的感受?能否具体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3、读一读当代作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壶口瀑布的。

二、朗读文章,品析词句: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

2、圈划文中描写瀑布的有关语句,并做简要的批注。

(情状、特点)3、交流学生圈划、批注的内容,并分析归纳。

教师预设:(一)正面描写的语句举例: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

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河谷里雾气弥漫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析: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壶口瀑布声势浩大的特点,同时,将河水比喻成一锅正沸着的水,说明正值雨季之时,黄河水量巨大,水流湍急,水花翻滚的形态。

2、“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析:“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动词“冲”字写出了当时水流湍急的情状,并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勇往直前的特点。

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来势汹汹,气势磅礴的特点。

4、“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

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壮观的巨壶,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近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作者曾两次亲临壶口瀑布,震撼于黄河的这种壮美,“情动而辞发”,写下了《壶口瀑布》这篇散文。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

一是巧妙地将情志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文章挟雷裹电,震撼人心,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设计思路:《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从“形”即抓住瀑布特点分析着手,再感悟形象中所蕴含的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突破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与学法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3.诵读法: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1.圈点勾画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诵读法:反复诵读精彩片段,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与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视频、文字资料、CAI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识瀑布,读出壶口瀑布的特点1. 上个学期,我们学过《黄河颂》,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回忆一下。

2. 听说我们班是段里很团结,很奋进的班级。

今天,向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展示展示看。

大家起立,一起朗读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黄河颂》,把我们班同学的气势读出来。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3. 1938年,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黄河壶口,他的心立刻被奔泻的壶口瀑布征服。

写下了这不朽的诗篇。

4. 那么,壶口瀑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能激发作者的情思呢?大家看了壶口瀑布的资料,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对壶口瀑布的认识。

你来说一说。

5. 梁衡,是怎么评价壶口瀑布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段文字。

请一位同学读: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6. 梁衡惊异于黄河的沉静,陶醉于她的飘逸,感奋于她的豪壮,痴狂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来走进梁衡游记《壶口瀑布》,来探讨一番。

7.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哪些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是你很欣赏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

预设:(1)若有学生读到第二段时,点出第二段是对雨季瀑布的描写,水量大而湍急,作者没有细看,便匆匆逃离。

没有尽兴。

这段是略写。

虽然不是写作的重点,但也有独特之处。

(板书:写景:雨季(略写))(2)学生读第三、四段的语句时,多会分析其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

(板书:枯水季(详写)——多种手法)追问: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角度发现这些景物的美的?(板书:——独特视角)5.同学们刚才通过语言的品读,发现了文章中很多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但是,梁衡对壶口的痴狂,难道仅是因为它的自然之美吗?6.引出梁衡说:“努力超出自然的美,去创造理想的美,精神的美。

这样,我们的山水文字就会获得新的更旺盛的生命。

”——梁衡《关于山水散文的两点意见》或者有学生已经由自然之美引到精神之美,直接进入精神之美的探讨。

8. 前后桌组成研读小组,前排读原文,后排读任务卡上的对照文。

朗读后,在任务卡上写写小组的发现。

对照文第三段: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撞向石壁,拍拍黄浪霎时变成堆堆白雪。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便冲了下去。

精神之美:遭受磨难,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力量,恢弘磅礴的气势,容纳一切,宽广博大的襟怀。

她顺势一跃,排山推岳,挟一川豪情,裹两岸清风,潇洒而去,再现她的沉静;她的温柔,她的悲壮,她的大度。

去路千里缓缓人海。

呜呼,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

美哉,壮哉,我的黄河!第二课时二、浏览概括,找出写景视角的变换9. 那么怎么把景变得细致,独具匠心呢?投影:“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10.梁衡是怎样用眼睛发现美的呢?下面我们快速浏览3-5段,圈划关键词,寻找作者写景的视角变化轨迹。

时间3分钟明确:先选定枯水期这个时间,再选定河心这个为之观看。

接下来视线随着仰视,俯视,平视,视线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最终落到脚下的石的观察。

三、朗读赏析,感受景物的人文内涵11.就像发现美人的美一样,是选取特定时间,如夕阳西下。

站到特定方位,如一抹余晖照在她的脸上。

然后变换视角,细致观察。

那么美,是光看外表吗?投影:“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大自然最富生命力的美隐藏在人的灵魂里。

”——梁衡12.梁衡是怎么用灵魂将壶口瀑布写出生命力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朗读讨论来赏析壶口瀑布富有生命力的美。

小组合作任务单选取1-2个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品读赏析所选语句。

明确:请两组展示朗读并做赏析。

以人写物。

“推推搡搡,前呼后拥”“翻个身,再跌下去”“还来不及想一下”,有些“夺路而走,趁隙而进,折返迂回”等描写,是写水,更像写人。

13. 用心灵抒写的黄河水就像是人一样,当写景积蓄要一定程度时,作者的感受便喷涌而出。

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写感受的语段。

齐读第六段。

正像一个人,像谁呢?我们来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的名字或一个群体的名称来代入下面的空格,你会想到什么呢?一边思考,一边将你想到的写到98页语段的边上。

投影: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投影: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

”“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四、思考评价,激发读写游记的兴趣10. 梁衡的游记除了这一篇,还有80篇,收入他的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思录》。

你们猜作者是做什么工作的?11. 作者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却写了80余篇游记散文,篇篇精妙,为什么作者爱写游记?”。

下面我们快速阅读梁衡为自己这本书做的自序,来看看梁衡是怎么说的。

速读,圈划关键句。

学生谈思考感悟12.总结:旅行是在大地上的阅读,读书是纸上的行走。

在这两个过程中,我们的眼睛会更透明,我们的心会更贴近大地。

《迷恋新鲜空气》——保罗·瑟洛克斯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2,3.第二课时,具体揣摩品味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