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心理学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动机
生理性动机小结
虽然觅食、性行为、母爱、感觉寻求 这类行为是以生物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 是人和其他动物共有的行为。但对于人来 说,身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这些行为 并不完全由生理性动机所驱动,表现出相 当程度的社会性。
动机强度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
行为
动机
行为效果
动机的分类:不同的标准
生理性动机 VS 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 原发性动机 VS 继发性动机(根据学习在动机 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外源性动机 VS 内源性动机(根据动机来源) ……
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 、原发性动 机),是以生理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饿、渴、睡 眠、呼吸、性欲、排泄、躲避危险等等实验模拟图
• 感觉剥夺是指将人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 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 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 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 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 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会产生许多病 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 、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记分标准:凡事圈选1A、2A、3B、4B、5A、 6B、7A、8A、9B、10B、11A、12B、13B、14A 者,各得一分。 常模:0-3分,极低;4-5分,低;6-9分, 中;10-11分,高;11-14分,极高。 高感觉寻求者倾向于探索新异刺激、喜欢冒 险,而低感觉寻求者则倾向于逃避冒险和刺激。
8.A.我很想尝试高空跳伞的那种惊险感觉。 B.我从未想过去参加高空跳伞之类的惊险活动。 9.A.在进入冷水游泳池时,我总是慢慢进入,让身体有时间适应。 B.在进入游泳池时,不管时温水还是冷水,我的习惯总是一跃 而入。 10.A.出外旅行时,我喜欢住安静舒适的旅馆。 B.出外旅行时,我觉得住野外的帐篷更有意思。 11.A.我喜欢说话时表情丰富的人。 B.我喜欢说话时稳重不带情绪的人。 12.A.我喜欢一直在同一地点上班的内勤性工作。 B.我喜欢时常改变地点的外勤性工作。 13.A.坏天气待在家里不能出门时,我喜欢这个意外的假期。 B.坏天气待在家里不能出门时,我感到很不耐烦。 14.A.我喜欢结交新朋友,对日久相处的老面孔感到厌烦。 B.我喜欢跟熟朋友相处,我觉得与人相交日久,相知才日深。
心理学——动机
心理学——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力量和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内在激励机制。
动机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不仅涉及到个人内部的心理过程,还与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以及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
一、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和动力。
它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促使个体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愿望,如获得成就感、满足好奇心等;外在动机则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如追求奖金、避免批评等。
此外,动机还可以根据其强度和持久性进行分类,分为本能性动机和学习性动机。
二、动机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在心理学中,有许多著名的动机理论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动机-卫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
首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个体会按照这个层次的顺序来满足需求。
这一理论提出了人类心理需求的层次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动机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次,赫兹伯格提出的动机-卫生理论将动机分为成就动机和激励动机两种。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成就感、展现自己的能力而进行行动;激励动机则是个体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
这一理论对个体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和描述。
最后,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个体追求满足三种根本的基本需求:对于能力和能力的满足感的需求、人际关系的需求以及自主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的动机水平才会最高。
这些理论为心理学者研究和理解个体动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理解和满足个体的动机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学习效果。
三、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动机对个体行为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动机名词解释
心理学动机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的动机是指驱使人们行动的内在因素。
动机可以是个人内在的欲望、需求或渴望,也可以是外部的奖励或惩罚。
动机可以激发人们采取行动,推动他们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动机理论,其中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一系列需求的驱使,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会逐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并影响他们的行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则强调了潜意识对动机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的驱使,这些欲望可能源自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经验。
自我决定理论则关注个体内在的动机,强调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会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而非外部奖励或惩罚。
总的来说,动机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为,以及他们如何被激励和驱使去追求特定的目标。
通过不同的动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心理学—动机
第九章动机动机功能 1、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
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纬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理想。
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动机的概念心理学
动机的概念心理学
动机是指个体在行为前后受到的内部或外部驱使,促使其采取某种行为或追求某种目标的意愿或力量。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研究个体行为的重要概念之一。
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个体内部产生的驱动力,如个人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望等。
外部动机则是源自于外界的激励,如奖励、惩罚、赞扬、批评等。
内部动机通常比外部动机更有持久性和深刻性,能够更好地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动机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动机可以激发、引导和维持个体的行为,使其朝着某种目标或效果前进。
动机还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行为强度和坚持程度。
有时候,动机不足或动机失调可能会导致个体的行为降低或消退。
动机可以通过建立目标、提供激励和反馈等方式来加强和调节。
在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等领域,了解和应用动机的原理对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心理学研究中对动机的探讨和理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心理学中的动机和目标
心理学中的动机和目标人类天生就有各种各样的目标和愿望,而这些目标和愿望往往源自于人对生活和未来的期望和需求。
心理学中的动机和目标研究的是什么驱使人们追求这些目标和愿望,以及人们是如何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的。
一、什么是动机和目标?1. 动机的概念动机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感到驱动和愿望的心理状态。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觉得饥饿,那么他就会因为生理上的需要而感到动力去寻找食物;同样地,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那么他也会感到有力量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动机是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和支撑人们不断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2. 目标的概念目标是驱使人们前往某一具体方向的心理愿望,通常包括一些具体的行动和结果。
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需要靠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来实现。
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他就没有追求的方向,这种状态下的人很容易感到迷茫和焦虑。
因此,设定目标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发挥自己的潜力,还能够增强自信和满足感。
二、动机和目标的类型1.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的是因为人们本身的兴趣和热情而产生的动力,比如说一个人喜欢画画,因此他会感到有力量去花费时间学习和提高绘画技能;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因为奖赏而进行某项工作。
2. 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亲密动机成就动机是指追求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这种动机一般来自内在;权力动机是指追求关注、影响和控制力等的心理需求,这种动机一般来自外在;亲密动机是指追求亲近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这种动机同样也来自内在。
三、目标的实现1. 目标的设置设定目标是目标实现的第一步,而好的目标设定可以让人感到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目标设定时,要具体明确、可行和有挑战性,同时目标也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够让人感到有动力去坚持不懈地追求。
2. 目标的追求目标的实现需要人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本能理论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
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
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二)动机的驱力理论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三)动机的强化理论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
1.2负强化,消极强化,当某种刺激在环境中减少或消失,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2、强化的安排:2.1立即强化与延缓强化2.1.1立即强化,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奖赏,其效果较佳。
2.1.2延缓强化,正确反应出现后,过一段时间再给奖赏,其效果较差。
2.2连续强化和部分强化2.2.1连续强化,只要个体做出正确反应,均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取消强化,其学到的行为很快消退。
2.2.2部分强化,只在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如果部分强化适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连续强化的学习效果。
3、强化理论的应用。
3.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3.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3.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名词解释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个体或组织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和坚持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核心因素之一,它影响着个人的行动、选择和目标设定。
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部的激发行为的需求或兴趣,是由于个人对某项活动本身的兴趣、成就感或满足感而产生的动力。
举个例子,一个人喜欢画画,他从绘画中获得创造的乐趣,这种乐趣驱使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与此相反的是,外在动机是指一种外部的激励,例如奖励、惩罚或来自他人的期望。
外在动机对于短期的任务完成可能有帮助,但长期而言,内在动机更重要,它才能支持个体的持久参与和长期的成长。
动机的研究始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后来逐渐发展为理解个体内心需求和欲望的重要部分。
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会转向更高层次的需求。
除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外,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其他的动机理论,例如自我决定论、成就动机理论和期望理论等。
自我决定论认为,个体内在的动机与自我实现和探索有关,通过自我决定和自主性来激发内在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则强调个体对于成功和竞争的需求,以及对自我能力感的提升。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对于行为结果有一定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会影响其行为选择和投入程度。
除了理论层面的研究,心理学家们还从实践的角度关注动机对于教育、工作和运动等领域的影响。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工作中,雇主可以通过给予员工挑战性的任务、奖励和正反馈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动机,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在运动中,个体的动机可以影响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和竞技表现,而恰当的动机激发方法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表现。
总的来说,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前者为近景动机,后者为远景动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近景与远景动机辩证关系的描述;。
普通心理学之动机(一)2024
普通心理学之动机(一)引言概述: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在普通心理学中,动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揭示人类动机的内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模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普通心理学中的动机,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1. 生理动机a. 饥饿和饮渴的驱动力:人体基本需求的体验推动了饥饿和饮渴的行为。
b. 保护和安全动机:人们追求安全和保护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c. 性欲动机:性欲是一种强大的动机,推动了人类的性行为。
d. 睡眠和休息的驱动力:睡眠和休息是为了满足身体恢复和恢复精神的需求。
e. 生理舒适度的追求:人们追求舒适的环境和物质来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2. 知识与情感动机a. 知识追求的驱动力:人类天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追求新的知识和经验。
b. 自尊和自我肯定的动机:人们追求被他人认可和肯定的需求推动他们的行为。
c. 成就和竞争的驱动力:人们通过成功实现目标和与他人竞争来满足成就需求。
d. 归属和社交的动机:人类天生需要归属感,推动他们追求社交和群体互动。
e. 情感表达和解决的动机:人们通过情感表达和解决问题来满足情感需求。
3. 执行动机a. 外部奖励和惩罚的驱动力: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目标的欲望或避免某种行为。
b. 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的动机: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自我评估可以推动个体的行动。
c. 自我效能和自律的驱动力: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推动个体实现目标。
d. 成长和发展的动机:个体渴望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实现更高的目标和潜力。
e. 动机与情绪的关系: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对于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4. 权力和成就动机a. 权力追求的驱动力:个体希望对他人施加影响和控制的需求推动他们追求权力。
b. 成就和荣誉的动机:个体追求成功和成就感,以获得他人的赞誉和认可。
c. 竞争和优越感的驱动力:个体追求超越他人和获得优越感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动机
• (二)成就动机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 对实验组被试,主试先让她们看一些令人 生畏的仪器,并告诉她们将用这些仪器在 她们身上实验,实验会有电击,能使人痛 苦但无伤害。
• 对控制组的被试,既不让她们看见仪器, 也不告诉她们电击之类的事。然后对两组 被试说,实验开始之前要提前几分钟到实 验室等候,可一个人到实验室来等候,也 可与别的同学结伴而来。
• 一、亲和动机
• 亲和动机(affiliation motive)是指个 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 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 这种动机促使人去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参加社团活动等。
• 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 当它引发的交往行为得以顺利进行时, 个人就感受到安全、温暖、自信;
•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 (need)是个体对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的欲求 状态,它表现为个体对这些条件的一种敏 感性。
• 动机是需要的动态化和具体表现。需要是 人从事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动机则是活 动的直接动力。
• 但在实际的心理生活中,二者之间是难以 明确区分的,如亲和动机也可叫交往需要, 成就动机也可叫成就需要。
• 对于害怕失败的力量高于追求成功的力量 的人而言,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逃避 的力量最强,而非常难或非常容易的任务 对他的吸引力最大。
• 对于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两种力量相等的 人而言,任务难度不会改变其犹豫不决的 焦虑状态。
心理学中动机作用的概念
心理学中动机作用的概念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驱使个体行为的内在或外在力量。
在人类行为背后,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机,这些动机可以是内在的,比如由于个体的需要、欲望或兴趣;也可以是外在的,比如来自他人的期望、奖励或惩罚。
动机作用不仅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表现,还可以对个体的情绪、认知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动机作用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
对于一个行为,如果个体没有足够的动机,那么他可能会选择不去执行这个行为;而如果个体有足够的动机,他就会更有可能去执行这个行为。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对学习感兴趣,他可能会选择玩游戏而不是认真学习;而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动机,他就会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因此,动机可以促进行为的发生和维持,是行为的驱动力。
动机作用的来源非常复杂。
在心理学中,有很多种动机理论可以解释动机的来源。
其中一种较为著名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动机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会驱使个体进行不同的行为。
比如,对生理需求的满足会驱使个体去寻找食物和水;而对社交需求的满足会驱使个体去与他人建立联系。
这些需求层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个体的行为动机,对于了解和预测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动机作用还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和个体特质的影响。
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对其动机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在一些社会文化中,个体可能更重视社会尊重需要;而在另一些社会文化中,个体可能更追求自我实现需求。
在家庭环境方面,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质量都会对个体的动机产生影响。
此外,个体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动机,比如性格外向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社交需求,而性格内向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独立自主。
因此,动机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动机作用对人类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心理学考研-普心笔记-动机
心理学考研-普心笔记-动机●一、动机概述●动机的含义●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的功能*3●1.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推动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2.指向功能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功能机的维持功能体现在行为的坚持性上,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的动机维持下继续;动机下降,相应的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
●动机的种类*3●1.生理性动机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如饥饿、性、渴、睡眠等。
●饥饿●性●2.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兴趣和爱好也都是社会性动机。
●1.兴趣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爱好当兴趣不是指向认识的对象,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这种动机叫爱好。
●2.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超过他人的动机。
●3.权力动机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个人化权力动机具有个人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或利益。
●社会化权力动机具有社会化权力动机的个体,寻求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他人。
在行为上表现为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以个人的知识、观念等方式影响他人。
●4.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交往需要表现为每个人都愿意归属于某个团体,喜欢与人来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5.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对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绪情感激发动机的产生
积极的情绪情感如快乐、兴奋等可以激发个 体的探索和参与动机,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 恐惧、焦虑等可以激发个体的逃避和防御动 机。
情绪情感影响动机的强度 和持久性
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动机的强度和持久 性,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则可能降低动机的强
度和持久性。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动机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动机驱动情绪情感的产生
动机是引发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当个体有某种需求或目标时, 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
动机影响情绪情感的强度和性质
不同的动机强度和性质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如追求成就动机强的人在 成功时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而追求权力动机强的人在失败时会感到愤怒和挫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概述 • 动机理论 • 情绪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01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它推动个体采取行动,并使行动指向特定的目标。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心理力量,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原因。
社会交往
情绪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 的作用,通过共情和情绪共鸣来
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03 动机理论
驱力理论
总结词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内在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产生驱力,驱力进而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满足。
详细描述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动力源自于内在需求。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如饥饿、口渴、睡眠等,以及心理需 求,如归属感、成就感等。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 消除不满足的状态,从而满足需求。
普通心理学第八讲动机
• 动机概述 • 生理动机 • 心理动机 • 社会动机 • 动机冲突与解决 • 动机理论
01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 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需要推 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 ,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
总结词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在完成任务或目标时受到成就需求的驱动,这种需求分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
详细描述
追求成功的动机促使个体追求挑战和成功经验,而避免失败的动机则驱使个体避免失败和避免他人对自己能力的 负面评价。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追求成功,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避免失败。
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对影响和掌控 他人的内在需求,驱使个体追求
权力和地位。
权力动机的满足有助于提高个体 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个体 在组织和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权力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参与领 导和组织活动、拓展人际关系等 方式实现,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
权力和影响力。
04
社会动机
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
兴趣动机的满足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积 极性和幸福感,促进个体在特定领域 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和成就的内在动力,驱使个体不断超越自己、实现目标。
成就动机的满足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促进个体在各个领域中取 得成功。
成就动机的激发可以通过设定挑战性目标、提供反馈和奖励等方式实现,帮助个体 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取得更好的成就。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多种多样的动机
动机心理学心理学 (2)
动机心理学心理学1. 简介动机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动机产生的心理过程。
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内部的动机,以及外部环境对动机产生的影响。
了解动机心理学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2.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指推动人类行为的力量和目标导向的心理状态。
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由内部驱动力产生的行为动机。
例如,内在的好奇心、兴趣和满足感会激发人们去探索新的事物。
•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因素激励人们产生行为动机。
例如,奖励、褒奖和惩罚等外部刺激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动机。
3. 动机心理学的理论3.1 需求理论•需求理论由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提出人类行为是出于满足一定需求的动机驱动。
•需求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认为需求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发展。
•人们会首先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3.2 动机冲突理论•动机冲突理论认为,在特定情境下,人们的不同需求之间会发生冲突,导致矛盾的动机。
•动机冲突可分为两种类型:追求两个欲望冲突的双重动机冲突和面临两个不同需求之间冲突的选择动机冲突。
•比如,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既想要晋升,又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时就会发生追求两个欲望冲突的双重动机冲突。
4. 动机心理学的应用4.1 教育领域•动机心理学对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学生的动机水平和动机类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的动机类型,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如提供奖励、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参与度。
4.2 工作场所•动机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员工的动机水平和动机类型,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满意度。
•基于动机心理学的理论,组织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提供发展机会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机心理学心理学
简介
动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的学科。
它研究了人类如何产生、调节和维持自己的动力,以及这些动力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动机心理学对于理解个体为何行动,以及如何提高个体行为的动力很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动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应用,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动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动机
动机是指个体产生和维持行动或实现目标的内在或外在力量。
动机可以来源于内部的需求和欲望,也可以受到外部刺激和激励的影响。
人类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生理需求(如食物和水的需求)、心理需求(如归属感和成就感)以及其他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动机驱动力
动机驱动力是指推动和促使个体行为的力量。
它可以是内部的欲望、兴趣和目标,也可以是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动机驱动力的大小和强度会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表现。
动机理论
动机心理学有许多理论用于解释人类的动机和行为。
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包括:
1.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可
以被归类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身兴趣和需求而进行某项活动;外在动机是指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而进行某项活动。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在动机对于长期的自我发展和满足感更为重要。
2.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类的需求是
按照层次结构来排列的。
这个理论被分为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和水)到更高级的社交需求(如归属感和尊重)。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满足了较低层次需求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对于成就
和成功有着内在的追求。
个体通过努力和取得成功来满足
自己的成就动机,从而获得满足感和自我满足。
动机心理学的应用
动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教育、工作、健康和幸福等领域。
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动机可以帮助教师设计适当的教
学策略和激励措施。
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和需求,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
在工作环境中,了解员工的动机可以帮助管理者激发员工
的工作动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员工满意度。
在健康领域,动机心理学可以应用于健康促进和行为改变。
通过了解个体的动机和驱动力,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方案,促使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幸福研究领域,动机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心理幸福和自我满足。
通过理解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欲望,可以提供更适合个体的幸福追求和心理干预方法。
结论
动机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学科,它研究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
了解人类的动机和驱动力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以及提高个体的动力和幸福感非常重要。
通过应用动机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以在教育、工作、健康和幸福等领域中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