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动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动因分析
网络依赖是指个体迷恋网络以致影响到现实生活,主动采取措施逃避社会责任,自己无法控制行为及其后果的现象。大学生网络依赖导致大学生荒废学业,人际交往中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成因十分复杂:满足心理自慰、满足心理宣泄、满足娱乐需要、满足体验理想生活的需要等。防范网络依赖不应是阻止学生上网,而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拓展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等。
标签:大学生;网络依赖;对策人际交往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已经深深地与网络连接在一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网络人们该怎样生活。和其他现代科技成果一样,网络也是一面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交流方式,更多的信息,更方便的工具,但是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对社会的破坏,像网络犯罪、色情、游戏等。大学生既是主要网民,也是受到影响最大的群体。网络依赖是大学生网络行为障碍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网络依赖及其表现。
网络依赖(俗称网瘾)和赌瘾以及毒瘾一样,就是指个体迷恋网络以致影响到现实生活,主动采取措施逃避社会责任,自己无法控制行为及其后果,并造成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低下、人际关系恶化,严重时会导致自残和自杀的现象,也就是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网络依赖可以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从显性表现形式来看具体包括:1,上网时间。一般网民上网时间不确定,且无规律性,完成任务就下网。网络依赖者上网时间一般较长,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网络依赖者每周上网时间都在40小时以上,而且有规律性,严重者可以达到通宵达旦的程度。2,上网地点。大多数网络依赖者都选择在网吧上网。现实条件下上网的渠道主要有三条:家庭、工作单位和网吧。前两者要么影响家庭生活遭到家庭成员的反对,要么影响工作,遭到单位领导或同事的反对,因此不可能成为主要渠道。网吧提供优越的条件--速度快、安静等成为上网的理想场所。3,网络用途。网络的真正用途在于知识和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娱乐,但网络依赖者将网络的用途仅限于游戏、交友聊天和色情等。
从隐性表现来看主要包括:1,生理依赖,是指上网成瘾后,在人体内形成一种生理性的内驱力,对互联网有强烈的需求与依赖。沉湎于互联网的个体,通过视觉、联想等方式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大脑兴奋和获得快感,这就形成了成瘾的生理基础。一旦这种强化行为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成瘾的生理依赖就产生了。如网络游戏者就是在不断得到升级、成功等刺激下,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愉悦感的心理体验,从而不断刺激大脑,形成条件反射,产生强化行为,最终感
到对网络欲罢不能。2,心理依赖,是指上网会使个体在心理上感到满足,对网络虚拟现实世界的兴奋、激情与充满渴望与期待的心理状态。与现实世界不被肯定、挫折、抱怨、焦虑……形成强烈的心理感受反映,这就形成了网络以来的心理基础。如不能及时上网,心理需求不能满足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人感到不安、焦虑、失眠,甚至痛苦。
二、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危害
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心理与行为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
1,大学生网络依赖导致大学生荒废学业。据北京、上海等地的相关调查在被迫退学的大学中有80%是因为沉迷网络而导致的。由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一些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有的大学生甚至一学期就没进过课堂。即使勉强在教室里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根本就没心思学习。考试当然是“满堂红”,最后不得不退学。
2,大学生网络依赖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由于大学生将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全部都奉献给了网络,因而网络就成为其生命中的全部,对现实社会生活再也不关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断,始终生活在虚无缥缈的网络空间,完全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过程中断,个人社会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3,大学生网络依赖还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的行为心理倾向有两种:寻求满足的、进取的心理倾向,和避免伤害的、防卫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产生了众多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其产生避免伤害、自我防卫的行为,以求得心理的平衡。网络由于具有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理想的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的机会和场所。因此,网络极易成为许多大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这样的结果是在现实生活中他感觉更加孤独,没有网络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空虚,焦虑、压抑等一系列心理反应,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严重时会产生自杀倾向。不分白天黑夜上网严重伤害自己的身体。
三、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依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
1,满足心理自慰的需要。在考试制度下,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成就的唯一尺度。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优异的成绩是一些学生骄傲的资本。然而,考入大学的都是各个地方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将从主角转向配角。他们学习成绩的资本突然消失了,自信心便垮掉了一半,如果再没有其他特长,从别的地方获得成就感,其自信心将完全丧失。如果大学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失落感和自卑感将油然而生。起初的心理压抑产生了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进而希望从网络上寻找满足感,找回原来的自我。在网络虚拟社区里,通过游戏、虚拟自我等获得成功体验。这种强烈的满足感,让那些在学校活动中少有杰出表现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
这种感觉又会强化他们参与网络游戏的行为,使他们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
2,满足心理宣泄的需要。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大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而心理压力相对较重的现象。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使人际关系紧张、失恋、生活的窘困、社会环境以及校园生活中的诸多不完善等等,令他们心理不安和烦恼,严重的还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网络所具有的优势使其成为许多大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进行心理宣泄的理想场所。3,满足娱乐需要。网络被称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具有传播速度快捷,多媒体性,彻底打破时空界限,拉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等优势。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娱乐的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的娱乐方式逐渐被网络游戏所替代,大型游戏机、棋类、牌类游戏等无人问津,因为网络游戏把游戏与文字阅览、画面浏览、声音聆听和远距离互动融为一体,将参与者的各种感觉全方位调动起来,使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嗅觉协同活动,获得多感官的刺激,让个体真正体验到心跳、体温、眩晕、紧张等微妙的心理变化,达到真正的娱乐通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4,满足体验理想生活的需要。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三点一线,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难免产生单调乏味,缺少新鲜感,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相距甚远。追求新鲜感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大学生的特点——好奇、浪漫、喜欢冒险刺激,对新事物、新知识反应迅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大学生更加热衷于体验新生活。网络为大学生体验理想生活提供了舞台。网络可以使大学生走出学校生活的狭小空间,认识世界和一切未知领域。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到处去“看一看”,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里,可以虚拟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环境,体验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丑陋可以变得美丽,文静可以变得泼辣,粗犷剽悍可以变得含情脉脉;可以在网络上结婚,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感受家庭生活;可以在网络里。虚拟购物,使自己从一个贫寒的书生变成一个亿万富翁……在互联网上,没有人会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这种匿名情境可以使大学生尝试新的角色,体验自己梦寐以求的各种新生活。
5,个体的人格因素。并非所有的游戏网民都成为网络依赖者,沉溺于网络的只是其中极少部分,其自身的人格特质是沉溺的又一原因。在外向、愉快、公正、神经质和开明五大人格划分中,处于第四种人格(神经质、消极、敏感)的人更容易形成网络依赖,具有第三种人格(公正、克制、拘谨)的人则不容易形成网络依赖。
此外,社会环境因素,人际歧视,家庭关系不和谐而缺乏家庭温暖等也把大学生推给了网络,使大学生被动选择以网络为伴。
四、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矫治
网络毕竟不是毒品,因而也不是社会毒瘤。网络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