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a6d86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c.png)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而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水稻褐飞虱对水稻造成严重的危害,给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重大损失。
防治水稻褐飞虱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水稻褐飞虱的危害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生。
水稻褐飞虱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吸食叶汁:水稻褐飞虱主要以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为食,大量吸食叶汁会导致水稻叶片萎缩和枯黄,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2. 传播病毒:水稻褐飞虱还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媒介昆虫,它可以传播水稻白叶枯病、条纹花叶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害,加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影响产量和品质:大量的水稻褐飞虱吸食叶汁会导致水稻减产,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降低农民的经济效益。
二、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褐飞虱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防治技术和生态调控方法。
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目前控制水稻褐飞虱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选择一些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严格按照标准用药、用量和用药时间,以防止农药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
2.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性昆虫和微生物等对水稻褐飞虱进行防治的一种方式。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如蚁、蜻蜓、瓢虫等天敌昆虫或者利用寄生性蜂类对水稻褐飞虱进行生物防治,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3. 配套栽培技术采用一些配套栽培技术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褐飞虱的危害,如采用合理密植、留茬灌溉、适时肥水管理等措施,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减少水稻褐飞虱的滋生和繁殖。
4. 科学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也是控制水稻褐飞虱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量施肥会使水稻生长繁茂,提供了更多的滋生环境给水稻褐飞虱,还会使水稻更易感染病毒病害,因此要科学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
水稻褐飞虱危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水稻褐飞虱危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f3f54e10975f46527d3e1bd.png)
2 0 1 3 —2
水稻褐飞虱危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马丽云 杜 晓君 章 东 ( 江 苏省 靖 江市植 保 站 2 1 4 5 0 0 )
摘 要 :近 年 来水 稻褐 飞 虱在 靖 江市 大 发生 频率 明 显增 高 , 为更好 地 控 制褐 飞 虱的 发生 与 危 害 ,总结 了水稻
0 . 4 l 0 . 4 7 1 . 5 8
6 2 . o 6 6 0 . 7 1 一
试验结果 表 明,1 2 %井冈 - 苯 甲醚 WP 对 水稻纹枯病有
较 明显的防治效果 , 且对水 稻安全 , 建议 在水稻纹枯病发病
前 或发病初期使 用 ,每 6 6 7 m 用量为 3 0 ~5 0 g。
2 . 4 开展 专 业 化 防 治 , 提 高 防 治 效 果
5 5 头的大发生指标。造成靖江市褐 飞虱常年大发生的主要原 因是气候条件适宜 。
1 . 2 田块 间 不平 衡 性 大
据调查 ,防治 差的 田块 中四代褐 飞虱百 穴卵量最 高达
2 2 0 0 0 粒 ,百穴虫量最高达 1 9 0 0 0 头, 部分 田块 出现 冒穿 , 发生严重的 田块损失超过3 0 %, 而不防治的直播稻 田未 冒穿 , 机 插稻 田部 分冒穿。
3 总 结
1 2 %井冈 ・ 苯甲 醚 WP 5 0 g 0 . 6 0 1 5 %井冈霉索 A 、 ^ , P 5 0 g 0 . 6 7 空 白对照 O . 8 8
O . 4 8 0 . 5 6 1 . 3 6
4 7 . 8 2 4 6 . 4 1 一
2 防治对策
认 真贯彻落实省农委 “ 推进农作物病 虫害专业化统防统
治工作” , 培育壮大 “ 五 有五好”服务 组织 , 提 高服务 水平 , 积极开展专业化统 防统治工作 , 以充分发挥服务组织在控制 病虫危害中的作用 。同时 , 根据褐 飞虱不同时期 的危害特点, 适时调整用 药量 和用水量 , 确保 防治效 果。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203092bdd36a32d737581c2.png)
12 1 虫源基 数大 。褐飞 虱是一 种迁飞性 害虫 , .. 有效虫 源 的迁 入数量是决定本地 区稻 田褐飞 虱发生程度大小 、 发生数 量多少的一个重要 因素 。据崇 明县植保站灯下系统观测结
收稿 日期 : 0 — 8 1 2 6 0 —1 0
头/ ; 月 1 3日调查 3 块 田 , 亩 9 - 3 褐飞虱 四代 l 龄若虫 平 ~2 均 134 2 . 万头/ , 亩 超过百万头 田 占 2 %以上 , 田块高 块 5 部分
达 10 0 0万头/ , 亩 为全年发 生的最高 虫量 ; 也是 18 9 4年崇 明 全面种植单季晚稻 以来褐 飞虱发生数量最多 的一年 。 l 12 持续时间特长 。调查 结果还 表 明,0 5年褐 飞虱 田 ,. 20 间虫量达到防治标准及其危害作物持续 时间之长 , 也是近 2 0 年所少见 。8月下旬 ~9月下旬 , 在褐飞虱普遍 防治 3 ~4次 情况下 , 2 -3 8月 9 1日调查 10块 田, 1 褐飞虱 达到 防治标准 的占 2 . %; 2 7 3 9月 ~3日调查 3 3块 田 , 达到 防治标 准 田块
峰实际出现在 9 1 月 ~2日, 褐飞 虱的控制效 果差 ;3 离 对 ()
作物成熟期近。1 月上旬, 0 部分田块褐飞虱虫量仍较高, 但
对已在 9 月多次用药并将 于 1 月 中旬成熟 的水 稻中熟偏早 0 品种 , 农民对采取何种措施控制虫害 , 是否继续用药 、 减少农
药残 留, 心存疑虑缺少办法。
占 5 .%; 月 2 15 9 0日调 查 2 5 田 , 到 防治 标 准 田块 占 9块 达
3. %。因褐飞虱危害, 90 水稻从 8 月下旬~1 0月中旬出现枯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32339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f.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水稻稻飞虱属于半翅目昆虫,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
水稻稻飞虱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水稻稻飞虱主要以稻谷汲吸植物汁液为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主要在水稻苗期和拔节期发生较为严重,这两个时期是水稻稻飞虱的危害高峰期。
水稻稻飞虱喜欢在植株的下部或者中部汲吸植物汁液,导致水稻生长不良,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水稻死亡。
水稻稻飞虱还会分泌一种叫做“稻飞虱素”的物质,会诱导水稻产生褐飞虱素,导致水稻叶片变黄、卷曲,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水稻减产。
水稻稻飞虱主要通过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来为生,造成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受阻。
特别是在水稻的苗期和拔节期,水稻植株生长迅速,如果受到稻飞虱的危害,会导致水稻植株的生长不良,长势减弱。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水稻植株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水稻稻飞虱在寄主植物之间传播病毒病害,使得水稻遭受病毒病害的风险增加。
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为了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目前,水稻稻飞虱的防治主要分为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几种方式。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的方式。
在水稻生产中,可以选择适宜的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放入水稻田中,来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减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程度。
一些寄生性昆虫对水稻稻飞虱的幼虫和蛹期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一些对水稻稻飞虱有天敌作用的昆虫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来控制水稻稻飞虱。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的方式。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水稻稻飞虱防治的农药,可以通过喷洒或者灌溉的方式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
南方水稻褐飞虱灾变分析与预警系统探讨
![南方水稻褐飞虱灾变分析与预警系统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586af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c.png)
南方水稻褐飞虱灾变分析与预警系统探讨南方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其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都非常快,给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控褐飞虱,建立一套完善的灾变分析与预警系统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南方水稻褐飞虱灾变的特点、影响和防控措施,并提出建立灾变分析与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褐飞虱的特点和影响南方水稻褐飞虱是一种小型昆虫,主要以水稻为食。
其寿命短暂,繁殖能力强,数量极易增长。
在南方地区,一般每年春、夏两季为一次严重的发生期,且每年发生次数逐渐加剧。
褐飞虱以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为生,导致水稻叶片凋零、生长畸形、甚至死亡,同时还会传播多种病毒和细菌,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危害,是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褐飞虱的危害范围主要分布在南方水稻主产区,根据往年的统计数据,其危害面积较广,对水稻产量影响也十分严重,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褐飞虱对水稻的抗药性和抗性增强,传统的化学防控手段已经难以完全奏效。
二、褐飞虱的防控技术在褐飞虱的防控技术方面,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非化学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生物防治是利用褐飞虱的天敌和天敌的繁育,达到控制褐飞虱数量的方法,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机械防治则是通过设置陷阱、横条等物理障碍,来减少褐飞虱的数量,达到防控的目的。
也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措施,减少褐飞虱的滋生地和条件。
比如在水田的周边种植一些花卉或者麦子等非寄主植物,可以减少褐飞虱对水稻的侵害。
加强水稻的管理和保护,保持水稻生长的健康状态,也是防控褐飞虱的有效手段。
三、建立灾变分析与预警系统的重要性由于褐飞虱危害范围广泛,传统的防控手段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建立一套灾变分析与预警系统尤为重要。
该系统将有助于及时发现褐飞虱的发生变化和危害程度,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通过对褐飞虱的生命周期和繁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建立一个灾变分析的模型,预测褐飞虱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水稻褐飞虱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褐飞虱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a6f80f2941ea76e58fa04a5.png)
l6 5
安徽 农 学 通 报 , nu W . c B l 20 1 (3 A hi A Si u1 08,4 1 ) . .
水 稻 褐 飞 虱 的 发 生 与 综 合 防 控 技 术
杨 贤萍 肖满开
( 1宿松县许岭镇农技站 , 安徽宿松 2 60 ; 4 50 2安庆市植 检植保站 , 安徽安庆 26 0 ) 4 0 3
前移 。到 8 月上 、 中旬 , 褐飞 虱 已成 为 我地 单 季 稻 田优 势 种 群 , 量 占混合 种 的 8 % 以上 , 分用 药 不 当或 少数 漏 数 0 部
治 田块百丛 虫量达 4 0 0 0—5 0 0 o头 。8月下旬 , 重发 田块 百 丛 虫量高 达 10 0—30 0头 。9月下 旬部 分 特 迟熟 单 晚 00 00
降在我 国珠江 流域及 闽南等地 , 些地 区 6月份 早稻 黄熟 这
1 发 生特点与 发生 规律
1 1 发生概 况 . 近5 a来 , 飞 虱的 发生 危 害 明显 加 重 , 褐 出现 了 2 0 0 5年和 2 0 06年两 个特 大 发生 年和 20 0 7年偏 重
大发生 年。呈 现如 下 特 点 : 1 短 翅 型成 虫 发 生早 、 口 () 虫
—
条件 , 别年份例 外 。 但个 142 食 料 因素 .. 褐 飞虱 为 单食 性害 虫 , 虫 和若虫 只 成 在水 稻和普 通野生 稻上 取 食 与繁 殖 。食料 条 件取 决 于水 稻 的栽培制 度 、 品种 、 生育期 及栽培 技术 , 由于褐 飞虱生物
型 发生 了变化 , 目前 我地栽 培的绝 大 多数 水宿松县许岭镇近年来水稻褐飞虱 的发生情 况进 行 了分析 、 本 总结, 出了农业 防治、 提 生物 防治和化 学防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5aead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f.png)
03
稻飞虱的危害及影响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直接造成产量下降
稻飞虱以吸取水稻汁液为生,直接导致水稻植株体内养分流失,从而影响产量 。
诱发水稻病害
稻飞虱的侵害往往容易诱发水稻病毒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进一步加剧了 水稻产量的下降。
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米质下降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通过释放褐飞虱的天敌 ,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可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和危害。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防治褐飞虱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水 稻种植,科学管理水肥,可以降低褐飞பைடு நூலகம்的繁殖和危害。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使用适当的化学药 剂可以迅速杀死褐飞虱,减少其危害。
稻飞虱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网络建设
建立完善的稻飞虱监测网络,包括定点监测和遥感监测等手段,及时掌握稻飞虱的种群动态和危害情 况。
预警系统建立
根据监测数据,建立稻飞虱预警系统,预测稻飞虱的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为制定应急防治措施提供 支持。
THANK S感谢观看
稻飞虱的生物防治研究
天敌资源发掘
01
寻找稻飞虱的天敌资源,包括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通过保
护和利用天敌来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生防菌剂研发
02
研发高效、安全的生防菌剂,通过生物防治手段来控制稻飞虱
的危害。
生物防治技术集成
03
将生物防治技术与其他防治方法进行集成,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白背飞虱的防治实践
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白背飞虱对黄色和蓝色较为敏感,可以利 用这一特性设置色板诱杀。同时,太阳能 杀虫灯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5a2201069dc5022aaea00fd.png)
病虫害防治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易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最有害的害虫是褐飞虱。
褐飞虱属于同翅目飞虱科,是一种寄主特异性昆虫。
它的主要宿主是水稻,通过口器吸入水稻的汁液,从而导致水稻茎的筛管组织受损和营养流失,从而导致黄叶和倒伏。
以汁液为食的褐飞虱会分泌大量的蜜露,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糖,使水稻感染各种细菌。
褐飞虱的大规模爆发将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作物绝收。
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防治褐飞虱的方法。
1褐飞虱特性与危害1.1生态学特性褐飞虱分布在亚洲的所有水稻种植国和许多太平洋岛屿,如斐济、关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新喀里多尼亚、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热带地区。
温度是影响褐飞虱寿命的关键因素。
卵易干燥,当寄主植物开始枯萎时很快就会枯萎[1]。
在28至30℃的温度范围内,褐飞虱的种群增长最大[2]。
湿度是褐飞虱生活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褐飞虱喜欢潮湿的环境,相对湿度90%以上。
水稻植株上幼体的栖息地大多在水面10mm 以内。
在高湿度的稻田中,若虫生长快[3]。
同时,成卵数量较多,卵孵化进程加快,在潮湿条件下孵化率也有所提高[4]。
1.2生物学特性褐飞虱的整个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
完成一代的持续时间约为30d。
褐飞虱卵呈香蕉状,约3-4粒,整齐地排列在水稻叶鞘内,主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1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太湖港管理区农业服务中心434100;2荆州农业科学院434000;3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QLD4067)【摘要】褐飞虱是中国乃至亚洲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分布广泛。
主要危害是吸食水稻汁液、刺伤茎叶组织、传播和诱发水稻病害,大规模爆发将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
通过分析褐飞虱生活的适宜环境、生命周期等因素,提出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可从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控制、化学控制、选用抗性品种等方面进行,其中生物防治包括植物多样性的利用、天敌防治和微生物杀虫剂的控制。
水稻褐飞虱及其防治水稻,褐飞虱,病虫防治
![水稻褐飞虱及其防治水稻,褐飞虱,病虫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710ae1cfab069dc51220161.png)
水稻褐飞虱及其防治水稻,褐飞虱,病虫防治褐飞虱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首要害虫,单食性,只能在水稻和******稻上取食与繁殖,以成、若虫群集稻丛基部,刺吸稻株汁液,使谷粒千粒重减轻,瘪谷率增加,为害严重时能引起稻株倒伏,俗称“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褐飞虱为害还能加重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发生。
1.形态特征。
成虫有长、短两种翅型,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体褐色至黑褐色,具油状光泽,头顶向前突出,略呈正方形。
颜面中央不凹陷。
额及颊均黄褐色,小盾板暗褐色,有3条隆起线。
短翅型雌虫体长3~4毫米,腹部肥大,腹端钝圆,前翅伸达腹部第5~6节。
(1)卵。
产在叶鞘和叶片组织内,排列成一条卵条,卵粒香蕉形,长约1毫米,宽0.22毫米,卵粒双行排列。
(2)若虫。
卵圆形,淡褐或黑褐色,分5龄,3龄后胸背面翅芽明显。
2.发生特点。
褐飞虱抗寒力弱,在北纬25度以北我国中北部稻区不能越冬,南方稻区虽有少量过冬虫源,但因春耕春耙最后残存的有效虫源基数甚微,因此我国每年初发生主要虫源,主要由亚洲大陆南部和热带地区迁飞而来。
在我国各地发生代数,从南向北递减,广东每年发生7~8代。
褐飞虱只有取食水稻才能繁殖后代,孕穗期至乳熟期的水稻最适合其生长发育与繁殖。
成虫有长翅型、短翅型两种。
当食料丰富环境适宜时,产生短翅型成虫。
该型为居留型,繁殖能力和对环境适应性强,增殖快。
当食料与环境不适宜时,则易产生长翅型成虫,翅发达,腹较小,具有扩散和远距离迁飞的能力。
成虫多在晚上及清晨羽化,有强烈的趋光性,羽化后2~5天交尾,一生可交尾2~3次。
成虫在下午及夜间产卵,以青嫩的稻株产于叶鞘组织内为多,水稻衰老时,则以叶片基部中脉组织内比例较大。
每头雌虫可产卵300~700粒,最多可达1000余粒。
褐稻虱有好湿趋荫的习性,在田间栖息部位一般以离水面10厘米范围内较多。
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是大发生的气候条件。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0eb2e5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a.png)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稻飞虱分为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三种,是一种暴发性害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还能导致纹枯病加重,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防控稻飞虱应树立系统观念。
一是强化系统监测,包括稻飞虱的种群消长、抗药性、寄主抗性和生物型变化的系统监测。
二是重视区域治理,即根据稻飞虱发生、迁飞特性和为害时间进行分区,在不同的治理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预案。
三是优化防控策略,在综合治理原则指导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协调生防与化防为中心,以科学用药和严格农药管理为保障。
这就要求防治稻飞虱不能单靠一种措施去控制其危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技术才能奏效。
稻飞虱的综合防治就是以水稻为主体,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创造不利于稻飞虱繁殖的环境条件下,推广抗虫品种和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同时,做到经济、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要使各项防治措施协调配套,从而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一、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品种:实行控虫栽培,合理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因苗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过于茂密;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时烤田,降低田间湿度,恶化稻飞虱发生环境;彻底清除秧田及本田内的稗草,并在早稻收获后马上犁翻稻田,施石灰一次。
以杀死遗留于稻田的若虫及成虫。
二、生物防治稻田中有许多有益生物,是害虫的天敌,如蜘蛛、青蛙、蜻蜓、步甲等能捕食害虫。
如一只狼蛛一天可捕食5~7头稻飞虱。
要很好地保护它们。
三、物理防治点灯诱杀成虫。
利用稻飞虱趋光性的习性,在成虫猖獗时,选择无月光、无风雨的夜晚,采用黑光灯、点火堆、火把等进行诱杀。
四、化学防治采用兼治和挑治相结合的方法,兼治是在需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或其它害虫时,应选用对稻飞虱也会有高效的农药防治,起到兼治稻飞虱的作用:挑治就是对稻飞虱虫量高的地块,专门挑特效农药防治。
早稻穗期:10~15头/丛,常规晚稻穗期:15~20头/丛,杂交稻:25~30头/丛,开始用药。
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f135e93a417866fb94a8e21.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大力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稻飞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对水稻产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严重危害。
本文通过分析稻飞虱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总结了防治稻飞虱的方法和对策。
标签:稻飞虱;发生原因;防止对策稻飞虱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
稻飞虱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灾害时,会以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死亡。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我们要时刻加强对稻飞虱的防范意识,做好提前科学防治的准备。
一、水稻稻飞虱的分析研究1.稻飞虱的生活习性三种稻飞虱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两个种类对于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
稻飞虱一般体长为4到5毫米,体形较小,触角为短锥状,遍体呈灰黄色,其翅膀为透明并主要有长翅和短翅两种。
其中长翅的稻飞虱成虫可以进行迁飞,将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其迁飞不仅受自身条件影响,并且和海域、寄主、营养、天气等条件也密切相关。
稻飞虱大多数具有趋光性,喜欢潜伏在植株的叶或枝干上,但其生性胆小,一旦有外界的影响,就会迅速逃离不易捕捉。
稻飞虱喜欢将虫卵产在水稻嫩叶下叶鞘内,每次产卵大约100到150粒,呈褐色条案,但并不明显。
三种飞虱的生活习性略有差异,其分布范围也各不相同,其中褐飞虱主要集中在北方及长江以南流域,灰飞虱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稻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一样,对于长江以南的流域危害最为严重。
褐飞虱的生活区域大多是温热潮湿,由于夏秋季节湿热多雨,非常适合褐飞虱生长繁殖,所以褐飞虱虫害通常在这个季节爆发。
与褐飞虱相比,灰飞虱更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而白背飞虱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多雨,还是干旱的环境都能得以生存。
2.稻飞虱的危害特征稻飞虱是对水稻减产的最大元凶之一,其主要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内各成分含量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各种酶活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瘫病、枯死等严重后果。
水稻稻飞虱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ea129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d.png)
水稻稻飞虱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防治工作,要充分利用农业增产措施和自然因子的控害作用,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繁殖和水稻增产的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虫情,合理使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进行防治。
一、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二、合理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增加株体的硬度,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减轻危害。
三、科学灌水,做到浅水栽秧,寸水分蘖,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通过合理灌溉,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性。
四、各农技站要加强田间调查,随时掌握本地区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动态,及时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五、在成虫迁入高峰期或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即每百丛虫量500头(水稻生长前中期)―800头(水稻生长中后期)开始用药防治。
六、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
1、亩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
2、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0―60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
3、严重的田块:亩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30―35克+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或40.8%乐斯本乳油60毫升)
兑水60―75公斤喷雾。
4、注意事项:喷药量要充足,喷药部位要尽量喷到水稻基部,施药时田间要保持5―10厘米浅水层。
水稻褐飞虱发生规律与防控策略
![水稻褐飞虱发生规律与防控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9bba86e0b1c59eef8c7b4a1.png)
体 内水 分和养 分输 导 。虫量 大、受害重时引起稻株基 部变 黑,水稻瘫痪倒伏 ,俗称 “ 冒穿 ”、 “ 虱烧 ”、
“ 透天 ”等 。
2 . 2问接 危害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 褐飞虱产 卵时刺伤 稻株 茎叶组织 , 形成大量伤 口, 促使水分 由刺伤 点向外散失 。同时输 导组织被破坏 ,
关 。气温 、降水 、湿度均对褐飞虱 的迁入 、繁殖 、存 活有影 响,天气 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褐 飞虱对
. , J 皇謇 蠡 信囊2 0 1 3 . 2
综 合 防 治
4■ 邋 l
. , J 童j 簪疗 信囊
年在 试验 过程 中发 现 ,用 1 0 %吡虫 啉 防治褐 飞虱表 现高 抗水平 , 田间防 效上表现 明显 ,2 0 0 2 年 1 5 g / 亩 1 4 d的防 效达 9 9 %以上;2 0 1 0 年3 0 g /亩 1 4 d的 防效 约7 0 %~ 7 5 ;用 8 0 %敌敌 畏 防治 褐 飞 虱 ,持效 期短 ,还 会 杀死 蜘蛛 和 黑肩 绿盲 蝽 等褐 飞虱 天 敌, 使褐 飞虱在 田间 加重 发 生,在 用 药后 2 8 d出现 负 防 效 ,即褐 飞虱 的发生 程度 比不用 药 的还 重。在 试验 中证 实 对褐 飞 虱 防效较 理 想 的药剂 有 :1 0 %烯 啶虫 胺水 剂 2 0~ 4 0 g / 亩 速 效 性和 持 效 性均 较 好 ,药后 1 d 速 效性 可达 7 6 %~ 8 0 %,药 后 1 4 d的 持 效性 达 9 0 % 以上 ;2 5 %吡 蚜 酮可 湿 性 粉 剂 l 8~ 2 4 g / 亩 速 效性 差 ,持 效 性 好 ,药后 1 d速 效 性 5 0 %~ 6 0 %, 药后 1 4 d的持 效性 9 0 %以上 ;2 5 %噻 嗪酮 可湿 性粉 剂3 0~ 4 0 g / 亩 速 效性 差,7 d的持效 性好 ,药后 1 d
水稻稻飞虱怎防治防治效果好
![水稻稻飞虱怎防治防治效果好](https://img.taocdn.com/s3/m/7eb1cbe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6.png)
水稻稻飞虱怎防治防治效果好稻飞虱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持续重发,且发生期提早,一般田块减产10—30%,少数严重失防田块减产超过50%,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因此做好稻飞虱的综合防治,对粮食生产意义重大。
稻飞虱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长翅型成虫体长4~5毫米,灰黄色,头顶较狭,突出在复眼前方,颜面部有3条凸起纵脊,脊色淡,沟色深,黑白分明,胸背小盾板中央长有一五角形的白色或蓝白色斑,雌虫的两侧为暗褐色或灰褐色,而雄虫则为黑色,并在前端相连,翅半透明,两翅会合线中央有一黑斑;短翅型雌虫体长约4毫米,灰黄色至淡黄色、翅短,仅及腹部的—半。
卵尖辣椒形,细瘦,微弯曲,长约0.8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并出现2个红色眼点。
卵产于叶鞘叫中肋等处组织中,卵粒单行排列成块,卵帽不外露。
若虫近梭形长约2.7毫米,初孵时乳白色,有灰斑,后呈淡黄色,体背有灰褐色或灰青色斑纹。
水稻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稻飞虱具有刺吸式口器,通过口器吸食水稻的汁液,从而干扰植株光合产物的正常分配,使得输送到根系的营养物质减少,从而打乱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加速叶片的衰老。
稻飞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直接刺吸危害稻飞虱的成虫及若虫都群集在稻丛的基部,通过口器刺吸茎叶的汁液,消耗植株储备的养分,使得营养累积不足,谷粒不饱满,秕谷率增加。
同时,害虫分泌的凝固性唾液还能形成口针鞘,阻碍稻株体内的输导组织活动。
引起稻叶失水发黄,稻株下部变黑腐烂发臭、瘫痪倒伏、落塘枯死,称为“冒穿”“穿顶”。
2.2产卵危害飞虱一般将卵产在水稻植株体内,产卵的时候成虫将水稻茎叶组织刺伤,在叶面形成伤口,导致植株体内的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流失,同时会破坏植株的输导组织,降低作物的同化作用,加速稻株瘫痪。
2.3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褐飞虱在吸食水稻营养的同时还携带病毒病、草状丛矮病和齿叶矮缩病等病菌。
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通过飞虱造成的大量伤口侵染为害作物。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6e843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e.png)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主要的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水稻褐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它以吸食水稻叶片中的汁液为生,导致水稻叶片萎蔫、变黄、倒伏甚至死亡。
褐飞虱在吸食水稻叶汁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毒液,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斑、脱色等症状。
褐飞虱是水稻白叶枯病和白背飘曲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使得这两种病害的传播速度加快,进一步危害水稻的生长。
对于褐飞虱的综合防治,首先要做好水稻田的管理。
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减少虫源的产生。
注意田间的灌溉和排水,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减少褐飞虱滋生的环境。
还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减轻褐飞虱的发生。
可种植一些对褐飞虱有拮抗作用的作物,如红根草等,来减少褐飞虱的数量。
可以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
常用的农药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等。
在使用农药之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褐飞虱对农药的抗性产生,应避免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最好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
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虫如蚁和蜘蛛等天敌来捕食褐飞虱,减少其数量。
还可以使用一些草木粉剂来喷洒在水稻叶面上,通过草木挥发的气味来驱避褐飞虱。
这种方法对水稻不造成伤害,并且对环境友好。
水稻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数量,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包括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通过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减少褐飞虱的数量,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c359b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1.png)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从危害和综合防治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水稻褐飞虱。
一、危害1. 直接危害:水稻褐飞虱以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主,大量吸食会导致水稻叶片萎蔫、卷曲、干枯,造成水稻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的积累。
严重时,会导致水稻产量明显降低。
2. 间接危害:水稻褐飞虱为病虫害传播媒介,可传播水稻红褐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
褐飞虱在吸食水稻叶汁液的过程中也会排泄大量的粪便,其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二、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包括农艺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
1. 农艺防治:选择抗虫品种是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用具有抗性或耐受性的水稻品种,能减少虫害发生和危害程度。
合理调整水稻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管理等农艺措施,保持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植株对虫害的抵抗力。
2. 物理防治:在水稻田间设置黄色黏虫板或黄色黏虫球,利用褐飞虱对黄色的引性敏感,诱虫陷阱收集并清除褐飞虱。
可以采用人工捕集、人工排虫等物理措施来减少虫口的数量。
3. 生物防治:培育和利用天敌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
培育杀褐飞虱寄主的天敌如大头蜂、肥蛆等,把它们放入水稻田中进行生物防治。
利用杀菌剂对水稻田均匀喷洒,可以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数量。
4. 化学防治:在农艺、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无效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并根据药剂的使用对象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合理的药剂选择和使用。
为了避免产生农药抗性,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措施,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也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褐飞虱的发生,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水稻褐飞虱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8e2b4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4.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摘要】水稻稻飞虱是水稻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文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对水稻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水稻稻飞虱主要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出现,通过吸取水稻汁液对植株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是当前常用的防治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合防治策略包括文化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结合应当被提倡。
本文还对水稻稻飞虱的综合防治策略、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通过综合各种防治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未来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为水稻生产提供更科学的保障。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发生、防治、危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策略、产量、质量、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水稻生长期间对水稻产生危害。
水稻稻飞虱主要以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为食,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时甚至导致水稻产量大幅下降。
及时有效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稻生长季节,水稻稻飞虱易发生并且繁殖迅速。
气温偏高、湿度大、气候潮湿的条件下,水稻稻飞虱更容易大量繁殖,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控制水稻稻飞虱,在实践中不仅需要依靠化学防治手段,还需要结合生物防治方法,从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水稻稻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同时也需要关注水稻产量和质量受到水稻稻飞虱危害的具体表现,探索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于保护水稻产量、提高水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情况水稻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水稻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056d7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f.png)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会导致水稻叶片黄化、卷曲、凋萎,甚至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对水稻褐飞虱的危害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褐飞虱的危害特点、危害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危害严重,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对水稻的危害程度非常严重,一旦大面积发生,会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危害迅速,水稻褐飞虱以繁殖速度快、数量多、危害迅猛而著称,一般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虫口猛烈,侵害速度极快。
三是难以彻底根除,水稻褐飞虱对药物有抗性,很难直接杀死。
四是易发生抗药性,由于水稻褐飞虱繁殖速度快,容易对农药产生抗性,导致药效逐渐降低,难以根除。
五是易发生虫害复合,水稻褐飞虱还会引发其他害虫的发生,形成害虫复合,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气候因素,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褐飞虱的繁殖,是其猛烈侵害的重要原因。
二是土壤因素,水稻褐飞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同时土壤中的氮、磷等养分也是其繁殖的重要条件。
三是水稻栽培措施,种植密度适中、适时灌溉、合理施肥等栽培措施会影响水稻褐飞虱的繁殖。
四是生物因素,水稻褐飞虱的天敌数量不足,天敌对其控制效果不明显,导致水稻褐飞虱数量迅速增加。
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等方法来降低水稻褐飞虱的数量。
可以适当增加田间的蝗虫、蜻蜓、蜘蛛等天敌数量,加强生态环境平衡。
二是物理防治,可以在田间设置一定数量的黄色粘虫板,或者悬挂特制黄色塑料袋,吸引并捕杀水稻褐飞虱。
三是化学防治,选用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的农药进行喷洒,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严格控制用药量和使用频次。
四是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还可以降低水稻褐飞虱的发生。
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45c2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a.png)
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飞虱的种类很多,分布很广,有稻褐飞虱、拟褐飞虱、白背飞虱、白条飞虱、白颈飞虱、灰飞虱、稗飞虱、白条飞虱等。
真正为害水稻并造成严重为害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种,为害区域遍及我国所有稻区。
在李集镇的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发生为害程度较重,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
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有四性:普遍性、隐藏怀、暴发性和毁灭性。
关键词:稻飞虱;规律;防治技术一、稻褐飞虱的发生规律1、生活史。
稻褐飞虱在李集镇一年发生五代,第一代盛发期在5月底 6月初,这时早稻处于拔节孕蕙阶段,一般年份迁入数量较少,田间基数较低,不会造成损失。
第二代发生期在6月底7月初,这时早稻处于灌浆乳熟阶段,如果外来迁入数量大,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如 2005 年李集镇早稻上部分地区就出现了为害较严重的“穿顶”田块。
一般年份基本不造成损失。
第三代发生盛期在7月底8月初,这时中稻处于孕蕙扬花阶段,如果二代数量大,外来迁入量大,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
第四代发生盛期在8月底9月初,这时中稻处于灌浆乳熟阶段,如果基数高,迁入数量大,极其容易暴发成灾,今年就是非常突出的年份。
第五代发生盛期在9月中下旬,这时晚稻处于抽惠扬花灌浆阶段,是稻飞虱发生频率最高,为害程度最重的一代,也是业务部门最为关注,领导最为重视的一代。
一般年份,稻飞虱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发生代数是正相关,特殊年份例外。
2、习性。
①稻褐飞虱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
有三个虫态:成虫,卵,若虫(昆虫变态形态有两大类,一是完全变态,二是不完全变态)成虫寿命一般为 15-25 天,有较强的趋光性。
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褐飞虱的繁殖力极强,一头雌虫可产卵 150-500 粒,最多可达 700-1000 粒,产卵部位在叶鞘组织的中肋,短翅型成虫增加多出现在水稻营养丰富的孕惠抽惠阶段,短翅型成虫的主要特点:一是产卵量大,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往往的褐飞虱大发生的前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的危害非常严重。
它主要以水稻叶片汁液为食,造成水稻叶片黄化枯死、减产甚至死亡。
褐飞虱还会携带病毒对水稻进行传播,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褐飞虱主要在水稻生长季节为害,孵化后的幼虫主要以嫩叶为食。
受害水稻的叶片出现大片黄化,并逐渐蔓延到整株水稻上,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大量的褐飞虱为害导致水稻生长迟缓,株高矮小,叶片迟迟无法展开,形成“黄秧病”现象。
褐飞虱还会吸取大量养分,导致水稻生长不良,产量严重下降。
褐飞虱还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是水稻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褐飞虱可以携带并传播白叶枯病病毒和黄单胞菌束缚病毒,这些病毒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瘰疹和枯死等症状,给农田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综合防治褐飞虱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综合防治可以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方面入手。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田间排水,埋深苗床和翻耕等措施,破坏褐飞虱的卵和幼虫的生长环境,减少褐飞虱的滋生。
及时翻深耕土、栽插前清除茬余物、及时割除田间杂草等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褐飞虱的滋生。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褐飞虱的繁殖。
可以引入食草蜂等寄生性天敌,食草蜂以褐飞虱为食,可以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数量。
还可以通过种植一些对褐飞虱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如苦豆、蓖麻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褐飞虱的为害。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褐飞虱防治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对褐飞虱有较好效果的农药进行喷洒。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剂量和频次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过多的农药,以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
水稻褐飞虱是水稻种植中的重要害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综合防治是防止褐飞虱为害的重要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地采取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滋生,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