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3.3 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例1 新成药业集团研究了一种新药,在试验药效时发现,如果儿童按规 定剂量服用,那么2时时血液中的含药量最高,接着逐步衰减,每毫升血液 中的含药量y(微克)随时间x(时)的变化情况如图3-3-1所示,当儿童按规 定剂量服药后:
图3-3-1
(1)何时血液中的含药量最高?是多少微克? (2)A点表示什么意义? (3)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2微克以上时治疗疾病有效,那么这个有效时 间多长?
解析 (1)2时时血液中的含药量最高,为4微克. (2)A点表示体内的含药量衰减到0微克. (3)服药后达到2微克的时间是1时,衰减到2微克的时间是6时,因此有效 时间是5时.
知识点二 行程问题 “路程与时间”图象和“速度与时间”图象 (1)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中,通常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路程, “水平线”表示停止. (2)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中,通常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速度, “水平线”表示匀速运动. (3)在行程问题中,“速度与时间”图象和“路程与时间”图象是从两 个不同的角度描述行程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现将“速度与时间”图象和“路程与时间”图象各部分所表示的意 义作如下对比:
易错警示 由于不理解函数的意义,特别是不理解函数图象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表示“一段时间内离家的距离保持不变”,只能根据图象的形 状来选择行走的路线.
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直观想象 素养解读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 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 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 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 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 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提升数形综合的能力,发展 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 识;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
变量之间的关系一、 基础知识回顾: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 )、( )、( ). 2.图象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特点是( )3.用图象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 ).专题一、速度随时间的变化1、 汽车速度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来表示,下图中A 、B 、C 、D 四个图象,可以分别用一句话来描述:(1)在某段时间里,速度先越来越快,接着越来越慢。
( ) (2)在某段时间里,汽车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 ) (3)在某段时间里,汽车速度越来越快。
( ) (4)在某段时间里,汽车速度越来越慢。
( )2、描述一名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落水这一运动过程中,速度v 与时间t 之间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3、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 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t 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 与t 的关系图6—41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 )4、一辆轿车在公路上行驶,不时遇到各种情况,速度随之改变,先加速,再匀速又遇到情况而减速,过后再加速然后匀速,下公路、上小路,到达目的地.图6—43哪幅图象可近似描述上面情况 (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
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VOVt时间速度 Ao速度D速度时间C速度 时间Boo6、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发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 (米)与散步所用的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读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后,然后回家了.C.从家里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里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7、A 、B 两地相距500千米,一辆汽车以50千米/时的速度由A 地驶向B 地.汽车距B 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⑴时间从0时变化到24时,超警戒水位从 上升到 ; ⑵借助表格可知,时间从 到 水位上升最快 某机动车辆出发前油箱中有油42升,行驶若干小时后,在途中加油站加油若干.油箱中余油量Q(升)与行驶时间t(时) 之间的关系如图,请根据图像填空: ⑴机动车辆行驶了 小时后加油.⑻中途加油 升.⑵加油后油箱中的油最多可行驶 小时.⑶如果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230公里,机动车每小时走40公里,油箱中 的油能否使机动车到达目的地?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初一变量之间的关系
欢迎阅读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知识点总结:自变量变量的概念因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表格法关系式法变量的表达方法速度时间图象图象法路程时间图象单价元/升)这三个量中, 是常量,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5.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A.太阳光强弱B.水的温度C.所晒时间D.热水器6.一个圆柱的高h为10 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r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V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A.r是因变量,V是自变量B.r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C.r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D.h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上表中___________是自变量, __________是因变量x为__________℃时,声速y达到346 m/s.?x(kg)间有下面的关系:(2)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是怎么变化的?(3)你知道距离地面6 km的高空气温是多少吗?(2)水的温度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时间每推移2 min,水的温度如何变化?(4)时间为8 min时,水的温度为多少?你能得出时间为9 min时水的温度吗?(5)根据表格,你认为时间为16 min和18 min时水的温度分别为多少?(6)为了节约能源,你认为应在什么时间停止烧水?13.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min)之间有如下关系(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 min 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为多少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12AE 时,3.如图,△ABC 的面积是2cm 2,直线l ∥BC ,顶点A 在l 上,当顶点C 沿BC 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不超过点B )时,要保持△ABC 的面积不变,则顶点A 应( )lCB AA.向直线l 的上方运动;B.向直线l 的下方运动;C.在直线l上运动;D.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发生.4.当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原来的2倍,高变为原来的13时,它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A.2B.2C.4D.49.设梯形的上底长为x cm,下底比上底多 2 c m,高与上底相等,面积为2cm2,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10.用一根长5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矩形.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cm,面积为y cm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11.南方A市欲将一批容易变质的水果运往B市销售,若有飞机、火车、汽车三种运输方式,现只选择其中一种,这三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参考数据如下表所示:若这批水果在运输(包括装卸)过程中的损耗为200元/h,记A、B两市间的距离为x km(1)如果用W1、W2、W3分别表示使用飞机、火车、汽车运输时的总支出费用(包括损耗),求W1、W2、W3与x间的关系式;(2)当12y cm2.(1)(2)(3)(4)13.(1)(2)6(3)14所示:(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3)请直接写出Q与t的关系式,并求出这辆汽车在连续行驶6h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4)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多能连续行驶的时间是多少?15.用一根长是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一边的长为x cm,它的面积为y cm2.(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是自变量?它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内?(2)用表格表示当x从1变到9时(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3)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规律?(4)猜想一下,怎样围法,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习题6.一个苹果从180m的楼顶掉下,它距离地面的距离h(m)与下落时间t(s)之间关系如上图,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相隔1s,苹果下落的路程是相同的;B.每秒钟下落的路程越来越大C.经过3s,苹果下落了一半的高度;D.最后2s,苹果下落了一半的高度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它的一边的长为x cm,这边上的高为y cm,y与x的关系如下图,从图像中可以看出:(1)当x越来越大时,y越来越________;(2)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cm2.(3)可以想像:当x非常大非常大时,y一定非常小非常小,这个三角形显得很“扁”,但无论x多么的大,y总是_______零(填“大于”、“小于”、“大于或等于”之一).8.某商店出售茶杯,茶杯的个数与钱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得每个茶杯_______元.9.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这是一次____米赛跑;先到达终点的是____;乙的速度是________.14.小明、爸爸、爷爷同时从家里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小明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是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是步行.三人步行速度不等,小明和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每个人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用如图三个图象表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图象中哪个对应小明、爸爸、爷爷?(2)家距离目的地多远?(3)小明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爸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15.如图表示玲玲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她9点离开家,15点回到家,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她离家多远?(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第一次休息时,她离家多远?(4)11点~12点她骑车前进了多少千米?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与x的,车t的图( )8.A,B两地相距20 km,甲、乙两人都从A地去B地,图中l1和l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所走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①乙晚出发1 h;②乙出发3 h后追上甲;③甲的速度是4 km/h;④乙先到达B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9.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关系是y=x+32.如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 ℃,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____________.10.小雨画了一个边长为3 cm的正方形,如果将正方形的边长增加x cm,那么面积的增加值y(cm2)与边长的增加值x(cm)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11.如图是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则甲的速度____________乙的速度(用“>”“=”或“<”填空).12.小明早晨从家骑车到学校,先上坡,后下坡,行驶情况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的速度与去学校时上、下坡的速度相同,那么小明从学校骑车回家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13.某航空公司行李的托运费按行李的质量收取,30 kg以下免费,30 kg及以上按图中所示的关系来由变化到.?弹簧的长度是___________;?(2)如果所挂物体的质量为x kg,弹簧的长度为y cm,根据上表写出y与x的关系式;(3)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5.5 kg时,请求出弹簧的长度;(4)如果弹簧的最大长度为20 cm,则该弹簧最多能挂质量为多重的物体?。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时间发生了变化,木板的长度没变化.
归纳总结
变量
支撑物的高度 h t 随 h 的变 h 是自变量 小车下滑的时间 t 化而变化 t 是因变量
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常量
木板的长度
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议一议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 1.35
1.23 0.55 0.32 0.24 0.18 0.12 0.09 0.09 0.06
(2)如果用 h 表示支撑物高度,t 表示小车下滑时间, 随着 h 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变小
(3)h 每增加 10 cm,t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不同
是怎样变化的? 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增加 1.5 亿左右,但最后10年的增加量大约只有0.76亿,
典例精析 例1 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父亲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和小明一起回答:
(1) 如果用 h 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 t 表示温度, 那么 随着 h 的变化,t 如何变化?
支撑物高度
/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车下滑
时间/s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 1.35
(4)估计当 h =110 cm 时,t 的值是多少. 你是怎样估 计的? 估计是 1.30 s,因为时间越来越少.
变量之间 的关系
新知一览
用表格表示的变 量间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1.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请你根据图象,讨论某地某天温度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1)上午10时的温度是度,14时的温度是度;(2)这一天最高温度是度,是在时达到的;最低温度是度,是在时达到的;(3)这一天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小时;(4)温度上升的时间范围为,温度下降的时间范围为;(5)你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是.2.如图,水以恒速(即单位时间内注入水的体积相同)注入下面四种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 (1)请分别找出与各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h和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象,用直线段连接起来;(2)当容器中的水恰好达到一半高度时,请在关系图的t轴上标出此时t值对应点T的位置.专题二折线型图象1.如图,表现了一辆汽车在行驶途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1)A、B两点分别表示汽车是什么状态?(2)请你分段描写汽车在第0分钟到第19分钟的行驶状况.(3)司机休息5分钟后继续上路,加速1分钟后开始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5分钟后减速,用了2分钟汽车停止,请在原图上画出这段时间内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知识要点】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在用图象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图象上每个点都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温馨提示】图象法能直观、形象地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只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体,且由图象确定的数值往往是近似的.【方法技巧】1.借助图象,过某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可以知道自变量取某个值时,因变量取什么值.1.借助图象可判断因变量的变化趋势:图象自左向右是上升的,则说明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自左向右是上升下降的,则说明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图象自左向右是与横轴平行的,则说明因变量在自变量的增大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答案1.(1)4 10(2)10 14 -2 4(3)12(4)4 h~14 h 0 h~4 h和14 h~24 h(5)1℃2.解:(1)对应关系连接如下:(2)当容器中的水恰好达到一半高度时,关系图上T的位置如上图.3.解:(1)A点表示匀速运动,B点表示停止;(2)0到3分钟加速,3到12分钟匀速,速度为90 km/h,12到15分钟减速,减到约每小时20千米,后再匀速到18分钟开始减速,19分钟运动停止.(3)司机休息5分钟后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七年级数学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一数学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要求]1、能分清实际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2、通过对某种图形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能根据具体问题,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经历从图像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
4、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图像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理解,逐步培养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1、重点是对常量、自变量及因变量等概念的理解。
难点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2、重点是根据具体问题求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并能用关系式求因变量的值。
难点是建立实际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3、从熟悉的情景出发用图像直观的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获得对图像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4、重点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语言描述图像所表示的变化过程。
[知识要点]一、小车下滑的时间1、如果用h 表示支撑物的高度,t 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 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在表中,支撑物高度h 和小车下滑时间t 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其中t 随h 的变化而变化,h 是自变量,t 是因变量。
二、变化中的三角形(1)关系式: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关系式。
△ABC 底边BC 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 可以表示为(y =3x )圆锥的高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 与r 的关系式为(V =43πr 2)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果圆锥的高为h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 与h 的关系式为(V =43πh )(2)因变量的值:对于每一个确定的自变量值,例如x=a时,因变量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叫做当自变量x=a时的因变量的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家长、教师必备)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关口诀:变化过程是前提;变与不变两量分。
自变因变要弄清;两个变量关系明。
两量关系表式图;三法优劣要弄通。
变量互求需关系;一设一表要初懂。
列出关系方程法;此为函数基础篇。
■正奇数学学堂【知识点一】变量与常量。
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如果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取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数值与其对应,那么通常前一个变量叫做自变量,后一个变量叫做自变量的因变量。
2.常量: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一个或几个常量。
3.表现形式:变量只能是字母或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常量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字母。
4.两种变量的辨识:关键看谁主动,谁被动。
一个变化过程中:一定要有变量,且不可能只有一个变量。
〖母题示例〗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y叫做。
即先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后发生变化或者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叫做。
2.常量:。
【知识点二】表格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表格法:借助常用的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含规律)。
表格中,一般第一栏表示自变量;第二栏表示因变量。
2.学会看表:查对应值;看变化趋势;看增减情况;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
3.优缺点:优点:一目了然、方便快捷;缺点:不全面,变化规律也不易看出。
〖母题示例〗1.某年某地前半年大米的平均价格如下表表示:(1)表中列出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自变量是什么值时,因变量的值最小?自变量是什么值时,因变量的值最大?(3)该地哪一段时间大米平均价格在上涨?哪一段时间大米平均价格在下落?(4)从表中可以得到该地大米平均价格变化方面的哪些信息?平均比年初降低了,还是涨价?2.小强通过卖报存够了钱,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小强马上告诉了两个朋友,10min后,他们又各自告诉了另外两个朋友,再过10min,这些朋友又各自告诉了两个朋友,如果消息按这样的速度传下去,80min•后将有多少人知道小强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的消息?3.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月份 1 2 3 4 5 6平均价格(元/kg)2.3 2.4 2.4 2.5 2.4 2.272686460座位数4321排数(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分类整理函数
函数一、变量之间的关系(七年级下册第六章)1. 小车下滑的时间①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②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例子;③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在教材的下滑试验中,支撑物高度h 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 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
其中t 随h 的变化而变化,h 是自变量,t 是因变量。
在教材的人口普查问题中,我国人口总数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在这两个问题中,变量用字母表示,更显示了数学符号的简洁。
借助表格,可以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 变化中的三角形①经历探索图形中变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②会用关系式表示变量关系;③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变量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关系式,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注意: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因变量单独放在关系式的左边。
在本节的“做一做”中,要运用以前我们学过的圆锥体积公式:是高)是底面半径,(底圆锥h r h r h S V 23131π==3. 温度的变化①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②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③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4. 速度的变化①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经历用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②能从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能力;③感受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解决相关问题;④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全部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
整 式 多项式: 。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幂的运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整式运算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公式:(1)22222212()2()2[()()]a b a b ab a b ab a b a b +=+-=-+=++-(2)22()()4a b a b ab +=-+ (3)2214[()()]ab a b a b =+--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 。
对顶角的性质: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 。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 。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公里:过 性质2:平行于 平行。
整 式 的 运算余角:余角和补角 补角:邻补角:两线相交 对顶角:同位角三线八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变量的概念 因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格法关系式法变量的表达方法 图象法第四章 三角形三角形概念: 称为三角形。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斜边上的高为h,则h= 。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这个点叫三角形的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这个点叫三角形的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这个点叫三角形的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区 别相 同中 线 平分对边 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 (1)都是线段 (2)都从顶点画出 (3)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 角平分线 平分内角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高 线 垂直于对边(或其延长线)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三条重要线段 中线高线三角形 全等图形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SSSSAS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ASAAASHL (适用于Rt Δ)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作三角形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于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区别是一个图形自身的对称特性 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 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共同点沿某条直线对折后都能够互相重合如果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分成两部分(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关于这条对称轴成轴对称。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北七下知识要点分章梳理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整 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律。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一、单项式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1) 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 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 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1) 代数式化简。
(2) 代入计算(3) 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 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 1 或―1 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 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 a^n = a^m + n(m、n 为正整数)。
- 例如:2^3×2^4=2^3 + 4=2^7。
2. 幂的乘方。
-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m)^n=a^mn(m、n为正整数)。
- 例如:(3^2)^3 = 3^2×3=3^6。
3. 积的乘方。
- 法则: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
即(ab)^n=a^n b^n(n为正整数)。
- 例如:(2×3)^2=2^2×3^2 = 4×9 = 36。
4. 同底数幂的除法。
- 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即a^m÷ a^n=a^m - n(a≠0,m、n为正整数且m>n)。
- 例如:5^5÷5^3 = 5^5 - 3=5^2。
5. 零指数幂。
- 规定:a^0 = 1(a≠0)。
6. 负整数指数幂。
- 规定:a^-p=(1)/(a^p)(a≠0,p为正整数)。
- 例如:2^-3=(1)/(2^3)=(1)/(8)。
7.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系数相乘,同底数幂相乘。
例如:3x^2·2x^3=(3×2)(x^2+3) = 6x^5。
-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2x(x + 3)=2x^2+6x。
-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x + 2)(x+3)=x^2+3x+2x + 6=x^2+5x+6。
8. 整式的除法。
-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相除,同底数幂相除。
例如:6x^5÷2x^3=(6÷2)(x^5 - 3)=3x^2。
-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总在数学学习中,变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变量之间的关系更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对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关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一、平方和平方根的关系在数学中,平方和平方根是常见的两个概念。
平方是指一个数与自己相乘的运算,可以用 x²表示。
而平方根则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的逆运算,用√x 表示。
对于两个正数 a 和 b,它们满足以下关系:a² + b² = (a + b)² - 2ab√(a + b) = √a + √b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术语。
正比例是指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增大的关系。
而反比例则是指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相应减小的关系。
在数学中,可用如下公式表示:正比例关系:y = kx (k为常数,y和x为变量)反比例关系:y = k/x (k为常数,y和x为变量)三、函数的关系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描述了每个自变量(输入)对应唯一的因变量(输出)的关系。
函数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形如 y = f(x)。
其中 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f(x) 是函数关系。
函数也可以用函数图像表示,这样更直观地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等式的关系等式是指两个表达式通过等号连接的关系。
等式表示两个值相等,可用 x = y 表示。
在等式中,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从而实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五、不等式的关系不等式是指两个表达式通过不等号连接的关系。
不等式描述了大小关系,可用 x < y、x > y、x ≤ y、x ≥ y 等形式表示。
不等式表示一组值的范围,更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六、递推关系递推关系是指通过已知的一些值,推导出其他值的关系。
递推关系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个初始值和一个递推公式。
通过递推公式,可以计算出后续的值,从而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幂运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1、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项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四、整式的加减法:整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五、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 n =am+n(m,n 都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amn(m,n 都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ab )n=a n bn(n 都是正整数);4、同底数幂的除法:am÷a n=am-n(m,n 都是正整数,a ≠0) ;整 式 的 运算六、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1、零指数幂:a=1(a ≠0);2、负整数指数幂:p 是正整数。
七、整式的乘除法: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p 是正整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的概念:包含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方程的解是使得方程成立的数。
2.解方程:通过变量的运算和移项,求出方程的解。
3.解一元一次方程:如ax+b=0,解得x=-b/a。
4.方程的证明:通过逆向思维,将给定的解代入方程,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5.不等式的概念:含有不等于号的等式称为不等式,如ax>b。
6.解不等式:通过移项,求出不等式的解的范围。
7.不等式的证明:将给定的解代入不等式,验证不等式是否成立。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数据的表示:通过表格、图表和线段、折线图等图示进行数据的表示,便于观察和分析。
2.数据的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分类、排序、求最大值、最小值、众数、中位数等。
3.统计的总体与样本:通过抽取一部分数据作为样本,对总体数据进行概括和判断。
第三章:图形的认识1.点、线、面的概念:几何图形由点、线、面组成。
2.平行线与垂直线:平行线的特点是永不相交,垂直线的特点是相交成直角。
3.多边形:具有多个边的几何图形称为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4.正多边形:具有相等边长和相等内角的多边形。
5.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可以通过某一条线进行折叠重合。
6.图形的相似性:具有相等比例关系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7.平移、旋转和翻折:运用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操作,使得图形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
第四章:四边形1.四边形的概念:具有四个边的图形称为四边形,包括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2.梯形:有两个底边,两个腰。
3.平行四边形:具有相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4.矩形:具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5.菱形:具有四个相等边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6.正方形:具有四个相等边且具有对称性的四边形。
第五章:比例与相似1.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比值相等时称为成比例。
2.比例的性质:比例的性质包括交换律、放大和缩小、分配律等。
2020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3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所挂质量 x(kg)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 y(cm) 18 20 22 24 26 28
(1)上述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 因变量? (2)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所挂重物为6 kg时,弹簧的 长度为多少?
返回
数学
解:(1)y=8+(x-3)×1.6,即 y=1.6x+3.2(x≥3). (2)当 x=4 时,y=1.6x+3.2=1.6×4+3.2=9.6. 答:应付车费 9.6 元. (3)当 y=16 时,16=1.6x+3.2,解得 x=8. 答:出租车行驶了 8 km.
返回
数学 知识要点 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例 3】小王周末骑电单车从家出发去商场买东西,当他骑了 一段路时,想起要买一本书,于是原路返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 店,买到书后继续前往商场,如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 系示意图.
返回
数学
解:(1)该车平均每千米的耗油量为(45-30)÷150=0.1(升/千米),
行驶路程x(千米)与剩余油量Q(升)的关系式为Q=45-0.1x.
(2)当x=280时,Q=45-0.1×280=17(L).
答:当x=280(千米)时,剩余油量Q的值为17 L.
(3)(45-3)÷0.1=420(千米),
返回
数学 变式练习 2.自行车每节链条的长度为 2.5 cm,交叉重叠部分的圆的直径 为 0.8 cm.
(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 链条的节数/节
234…
链条的长度/cm
…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01讲_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图谱变量之间的关系(北师版)知识精讲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关系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二.变量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表格法;关系式法;图像法.步骤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因变量的值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因变量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道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注意事项1.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的点有无数个.但是实际上我们只能描出其中有限个点,同时想象出其他点的位置2.用实心点表示在曲线的点,用空心圈表示不在曲线的点四.易错点1.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函数关系式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2.解决图象有关的问题,一定要注意理解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然后根据图象求出函数解析式来解题.3.不能认为式子中出现的字母都是变量,如π不是变量而是常量.三点剖析一.考点: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二.重难点:用图象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三.易错点:1.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函数关系式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2.解决图象有关的问题,一定要注意理解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然后根据图象求出函数解析式来解题.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例题1、 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 )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 (kg )间有下面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B.所挂物体质量为4kg 时,弹簧长度为12cm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D.物体质量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答案】 C【解析】 根据给出的表格中数据分析,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弹簧伸长的长度,得到答案.例题2、 已知某易拉罐厂设计一种易拉罐,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的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与铝用量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4cm 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易拉罐底面半径对所需铝质量的影响.【答案】 (1)易拉罐底面半径和用铝量的关系,易拉罐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 (2)当底面半径为2.4cm 时,易拉罐的用铝量为356.cm .(3)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8cm 时比较合适,因为此时用铝较少,成本低.(4)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1.6~2.8cm 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2.8~4.0cm 间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解析】 本题考查函数的自变量与函数变量,根据表格理解:随底面半径的增大,用铝量的变化情况是关键. 例题3、 某校组织学生到距学校6km 的光明科技馆参观,准备乘出租车去科技馆,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表:则收费y (元)与出租车行驶里程数x (km )(x ≥3)之间的关系式为( )x 0 1 2 3 4 5y 10 10.5 11 11.5 12 12.5底面 半径 1.6 2.0 2.4 2.8 3.2 3.6 4.0 用铝量 6.96.05.65.55.76.06.5里程数收费/元 3km 以下(含3km ) 8.00 3km 以上每增加1km1.80A.y=8xB.y=1.8xC.y=8+1.8xD.y=2.6+1.8x【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所付车费为:y=1.8(x ﹣3)+8=1.8x+2.6(x ≥3). 故选:D .随练1、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030x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几分钟后,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4)从表中可知,当时间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时间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答案】 见解析【解析】 (1)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和对概念接受能力y 两个变量; (2)当10x =时,59y =,所以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59;(3)当13x =时,y 的值最大是59.9,所以提出概念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213x <<时,y 值逐渐增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1320x <<时,y 值逐渐减下,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例题1、 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指出其中的常量、自变量、因变量及自变量取值范围. (1)直角三角形中一锐角的度数y 与另一锐角的度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2)如果水的流速量是a m/min (一个定量),那么每分钟的进水量3Q()m 与所选择的水管直径D (m )之间的函数关系. 【答案】 (1)90y x =-,90是常量,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90x <<;(2)24aD Q π=,常量为4aπ,自变量为D ,Q 为因变量,自变量0D >【解析】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所以90y x =-,其中90是常量,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90x <<;(2)由水管直径为D 可知,水管的截面积为24D π,所以24aD Q π=,其中常量为4aπ,自变量为D ,Q 为因变量,自变量0D >;例题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底边长为x cm ,腰长为y cm ,则x 与y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答案】 y=8﹣12x (0<x <8) 【解析】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底边长为x cm ,腰长为y cm . ∴x+2y=16, ∴y=8﹣12x (0<x <8). 例题3、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底边长为x cm ,腰长为y cm ,则x 与y 之间的关系式为 .【答案】 y=8﹣12x (0<x <8).【解析】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底边长为x cm ,腰长为y cm .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 ) 257101213141720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47.8 53.5 56.3 59 59.8 59.9 59.8 58.3 55∴x+2y=16,∴y=8﹣12x(0<x<8).故答案为:y=8﹣12x(0<x<8).随练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则腰长y关于底边长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1152y x=-+;015x<<【解析】230y x+=,整理得,1152y x=-+,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02x y<<,∴102152x x⎛⎫<<-+⎪⎝⎭,∴015x<<.随练2、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自变量x,另一个锐角的度数y为因变量,则它们的关系式是.【答案】y=90°﹣x.【解析】根据题意得y=90°﹣x.故答案为y=90°﹣x.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例题1、小华同学利用假期时间乘坐一大巴去看望在外打工的妈妈,出发时,大巴的油箱装满了油,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油箱内的汽油恰剩一半时又加满了油,接着按原速度行驶,到目的地时油箱中还剩有13箱汽油,设油箱中所剩汽油量为V升,时间为t(分钟),则V与t的大致图象是()A.AB.BC.CD.D【答案】D【解析】A、从图象可知最后纵坐标为0,即油箱是空的,与题意不符,故本选项错误;B、图象没有显示油箱内的汽油恰剩一半时又加满了油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故本选项错误;C、图象显示油箱的油用完以后又加满,与题意不符,故本选项错误;D、当t为0时,大巴油箱是满的,然后匀速减少至一半,又加满,到目的地是油箱中还剩有13箱汽油,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例题2、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乙前4秒行驶的路程为48米B.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米/秒C.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相同D.在4到8秒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答案】C【解析】A、根据图象可得,乙前4秒的速度不变,为12米/秒,则行驶的路程为12×4=48米,故A正确;B、根据图象得: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甲的速度从0均匀增加到32米/秒,则每秒增加32 8=4米秒/,故B正确;C 、由于甲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4,所以可得v=4t (v 、t 分别表示速度、时间),将v=12m/s 代入v=4t 得t=3s ,则t=3s 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不相等,故C 错误;D 、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图象一直在乙的上方,所以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故D 正确.随练1、 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一时刻起只打开进水管进水,经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出水管放水,至12分钟时,关停进水管.在打开进水管到关停进水管这段时间内,容器内的水量y (单位:升)与时间x (单位: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关停进水管后,经过_____分钟,容器中的水恰好放完.【答案】 8【解析】 由04-分钟的函数图象可知进水管的速度,根据412-分钟的函数图象求出水管的速度,再求关停进水管后,出水经过的时间.进水管的速度为:2045÷=(升/分),出水管的速度为:()()53020124 3.75--÷-=(升/分),∴关停进水管后,出水经过的时间为:30 3.758÷=分钟.随练2、 上周周末放学,小华的妈妈来学校门口接他回家,小华离开教室后不远便发现把文具盒遗忘在了教室里,于是以相同的速度折返回去拿,到了教室后碰到班主任,并与班主任交流了一下周末计划才离开,为了不让妈妈久等,小华快步跑到学校门口,则小华离学校门口的距离y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得,函数图象是距离先变短,再变长,在教室内没变化,最后迅速变短,B 符合题意随练3、 在20km 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 (单位:km )随时间x (单位:h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①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②出发后1小时,两人行程均为10km ; ③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3km ; ④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个.【答案】 1【解析】 在两人出发后0.5小时之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0.5小时到1小时之间,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①错误由图可得,两人在1小时时相遇,行程均为10km ,故②正确;甲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10x ,乙AB 段图象的解析式为y=4x+6,因此出发1.5小时后,乙的路程为15千米,甲的路程为12千米,甲的行程比乙少3千米,故③错误;乙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较少,因此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④错误.拓展1、 如图所示,某计算装置有一个数据输入口A 和一个运算结果输入口B ,下表给出的是小红输入的数字及所得的运算结果(1)若小红输入的数为x ,输出的结果为y ,你能用x 表示y 么?请写出来.(不需要写出x 的取值范围)(2)若输出结果为8,求小红输入的数字 【答案】 (1)1y x =-(2)81【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观察到,每个B 中数据都是在A 中数据开方后减一所得,101-=-,011=-,141=-,∴可得到函数1y x =-.(2)当8y =时,()211y x x y =-⇒=+,∴2981x ==.2、 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 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 kg 间有下面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B.所挂物体质量为4kg 时,弹簧长度为12cm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D.物体质量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答案】 C【解析】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3、 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 和v 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 与v 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A.22v m =-B.21v m =-C.33v m =-D.1v m =+【答案】 B【解析】 分别代入当4m =时,算出v 即可.4、 购买单价为每支1.2元的铅笔,总金额y (元)与铅笔数n (支)的关系式可表示为y =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常量,__________是变量. 【答案】 1.2n ,单价,铅笔数【解析】 总金额等于每支铅笔的价格乘以铅笔的支数,故 1.2y n =,铅笔的单价是常量,铅笔数是变量. 5、 乘坐某种出租汽车,当行驶路程小于或等于3千米时,乘车费用都是10元(即起步价10元),当行驶路程大于3千米时,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收费2元,若一次乘坐这种出租车行驶4千米,则应付车费__________元;若一次乘坐这种出租车付费20元,则乘车路程是__________千米. 【答案】 12,8【解析】 本题考查函数的应用。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变量间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及典型例题知识回顾一一复习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 ; 知识点一常量与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________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其中一个变量x在一定范围内取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y也有唯一一个数值与其对应,那么,通常把前一个变量x叫做_________ ,后一个变量y叫做自变量的 __________注意: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知识点二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表格,一般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注意: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能准确地指出几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值,但不能全面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只能反映其中的一部分,从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 ________ ,用坐标来表示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值所在位置;【温馨提示】图象法能直观、形象地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只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体,且由图象确定的数值往往是近似的•【方法技巧】(1 )借助图象,过某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可以知道自变量取某个值时,因变量取什么值•(2 )借助图象可判断因变量的变化趋势:图象自左向右是上升的,则说明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自左向右是上升下降的,则说明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图象自左向右是与横轴平行的,则说明因变量在自变量的增大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知识点五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表示方法比较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其中表格法一目了然,使用方便,但列出的数值有限,不容易看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变化规律;关系式法简单明了,能准确反映出整个变化过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求对应值时,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计算,而且在实际问题中,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一定能用关系式表示出来;图象法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和某些性质,是研究变量性质的好工具,其不足是由图象法往往难以得到准确的对应值;据中获取两个变量关系的信息,找出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知识点三用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y,则y= x2这个关系式就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y是 _______ ; 一般地,含有两个未知数(变量)的等式就是表示这两个变量的关系式;【温馨提示】(1)写关系式的关键是写出一个含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等式,将表示因变量的字母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右边是用自变量表示因变量的代数式.(2)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式子有意义,实际问题还要有实际意义•(3)实际问题中,有的变量关系不一定能用关系式表示出来•【方法技巧】列关系式的关键是记住一些常见图形的相关公式和弄清两个变量间的量的关系•根据关系式求值实质上是求代数式的值或解方程知识点四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在用图象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用竖直方向的数专题一能从表格中获取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1)在这个注水过程中,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与之间的关系, 其中变量是自变量,变量是因变量;(2)这个水箱原有水L;(3)min时水箱注满水;(4)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箱的注水过程是均匀的,那么平均每分钟注水L.2 .一根合金棒在不同的温度下,其长度也不同,合金棒的长度和温度之间有如下关系: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是_________ ,s是—例如:s=60t,速度60千米/时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
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总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它在研究对象反应形式、特征、目的上是独立的;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它“依赖于”自变量的改变。
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用表格)
米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
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1、表格是表达、反映数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中获取信息、研究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首先要明确表格中所列的是哪两个量;
(2)分清哪一个量为自变量,哪一个量为因变量;
(3)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绘制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1)列表时首先要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
(2)一般有两行,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
(3)写出栏目名称,有时还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
(4)在第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
的各个变化取值。
(5)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解析法(关系式)
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
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1、用关系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是用含有自变
量(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数学式子(等式)叫做关系式。
2、关系式的写法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求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式的途径:
(1)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看作两个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并最终写成关系式的形式。
(2)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3)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根据图象写出与之对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关系式的应用:
(1)利用关系式能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2)同样也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3)根据关系式求值的实质就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自变量的值)或求代数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
(三)图像法(用图象)
对于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把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它们的图象(这个图象就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
它是我们所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非常直观。
不足之处是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通过观察
或由图象所确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是不准确的。
表示的步骤是:
①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一些特殊的对应值。
一般给出的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
②描点: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
(横轴或x轴)上的点来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或y 轴)上的点来表示因变量。
③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各点连结起
来。
1、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法,其特点是非常直观、形象。
2、图象能清楚地反映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又称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又称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4、图象上的点:
(1)对于某个具体图象上的点,过该点作横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自变量的取值;
(2)过该点作纵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相应因变量的值。
(3)由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因变量的值时,可在横轴上找到表示自变量的值的点,过这个点作横轴的垂线与图象交于某点,再过交点作纵轴的垂线,纵轴上垂足所表示的数据即为因变量的相应值。
(4)把以上作垂线的过程过来可由因变量的值求得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5、图象理解
(1)理解图象上某一个点的意义,一要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哪个变量;
(2)看该点所对应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
(3)从图象上还可以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3、理解图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
b.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像的起点、拐点、交点
三、速度图象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速度,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增加;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匀速行驶或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减小。
四、路程图象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路程,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匀速远离起点(或已知定点);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反向运动返回起点
(或已知定点)。
五、三种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法与特点:表格法: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张表格中关系式法:准确地反映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图象法直观、形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