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1、论述少年期的心理特点?
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1)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2)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3)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4)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
(5)他们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6)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2、论述性格差异的表现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的特征差异: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指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及坚韧性.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可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也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两类;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还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3)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3、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案要点:
(1)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学生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当问题呈现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合乎逻辑的某种解释.
5、论述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
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心理品质特征的注意;(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4)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5)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6、综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答案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要点: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在性),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稳定性),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如果将此三个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可组成六种归因模式,即能力高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归因;努力程度:不稳定、内在的、可控的归因;任务难度: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归因;运气好坏:不稳定、外在的、不可控归因;身心状态:不稳定、内在的、不可控归因;外界环境:不稳定、外在的、不可控归因.
9、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0、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这是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提出的.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此外,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这一定律称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型曲线).
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较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这是根据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提出的。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但表扬和奖励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11、联系实际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这一定律称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型曲线).
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较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12、论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二)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