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936e5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e.png)
1.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2.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及其与距离的关系、理想气体模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热运动。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分子间作用力: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如引力、斥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阐述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
4.热力学第一定律: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理论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拓展到新知识。
3.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指导。
5.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第13章《分子热运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第13章《分子热运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843eee650e52ea541898b0.png)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到达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多年。
学生观察、体会: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学生体会:分子体积特别小;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1〕、定义:[提出问题]: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过渡]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b5108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a.png)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拓展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热源等。
2. 教学资源:PPT、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等。
3. 教学环境:实验室、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和特点。
2. 新课: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分析实验结果。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观察到的分子热运动数据。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设计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260e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0.png)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分子的热运动》教案《分子的热运动》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自制铁树、酚酞试液、氨水、红墨水、烧杯、冷水和热水、胶头滴管、粉笔、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铁树开花吗学生回答没见过。
然后接着说“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演示铁树开花并让学生观察。
接着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请学生打开课本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让学生回顾“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学到的关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并提问学生能否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分子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从而让学生感知分子很小,且在一个物体中分子数目巨大。
(二)扩散现象提问: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猜想。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3035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5.png)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f25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1.png)
《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本质区别及特性;2.了解分子的运动状态;3.学会用KMT理论解释分子热运动的规律;4.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KMT理论解释分子热运动规律;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各自特性及本质区别。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通过引入问题,如“为什么水能变成冰块,又能变成水汽;为什么气体、液体、固体的特性不同?”来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
第二步: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种物质体系(如水,气体等),通过实验探究,搜集能够说明物质状态的数据,如密度、分子运动状态等。
第三步:总结规律老师组织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步:KMT理论讲解老师通过KMT理论来解释分子热运动规律。
第五步:举例分析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如气压计,瓶子密闭等,来进一步说明KMT 理论。
第六步:实验操作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操作,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认识:实验一:固体的热膨胀;实验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三:气体的扩散。
第七步:案例讲解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来进一步说明分子热运动的重要性。
第八步:概括总结老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概括,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探究、讨论问题的能力;2.实验操作技能;3.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1.与生活相联系,比如气压计、汽车制动等的实际应用;2.资料挖掘,探究物质的状态变化规律。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6e8c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3.png)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特点;3.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引入本课的主题,即分子热运动,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物体会热?或者说,什么是热?"2.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与同桌进行讨论。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向学生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即物质中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在宏观上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解释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包括自由度大、速度不同、碰撞频繁等。
三、观察实验(30分钟)1.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并将一些食用色素或其他颜色物质加入容器中的水中。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容器中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3.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放大镜观察容器中的液体分子运动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实验的结果,并总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提问"为什么加热物体会使分子运动加剧?",鼓励学生思考。
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
2.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例子为基础,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六、课堂作业(20分钟)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个小时内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2.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物体温度变化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在概念讲解环节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提问,来评价他们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程度。
2.在观察实验环节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容器中的颜色变化和分子运动情况。
3.在讨论与总结环节中,评价学生的思考与回答是否合理,并对其进行适当鼓励。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5ab13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9.png)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我设计这节《分子热运动》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器材、温度计。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会冒汗。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2.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是否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分子的其他运动形式,如振动、旋转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热运动的概念1. 我向学生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热运动物理教案
![分子热运动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f06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2.png)
分子热运动物理教案第一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
2.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分子的运动。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评估:1. 学生能正确回答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第二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类型。
2.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和作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
教学评估:1. 学生能正确回答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
2. 学生能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第三章:扩散现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扩散现象的定义。
2. 扩散现象的特点。
3. 扩散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扩散现象的发生。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扩散现象的快慢。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扩散现象的特点和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教学评估:1. 学生能正确回答扩散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解释扩散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教学内容: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定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2篇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2124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d.png)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和特点。
2. 掌握测量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3.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3.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量的关系。
4. 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5. 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分子热运动的速度。
教学步骤:引入部分:1.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开始教学:为什么固体、液体和气体会有不同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教师简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即分子在物体内不停地运动,并解释这种运动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主要教学内容:1.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速度越慢。
2.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量的关系。
在相同的温度下,分子量越小,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分子量越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慢。
3. 教师解释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分子热运动速度与分子间距无关,但当分子间距变小时,分子热运动的频率增加,即分子撞击的次数增加。
实验部分:1. 教师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分子热运动的速度。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物玻璃片、橡皮膏、照相纸、荧光颗粒。
3. 实验步骤:a. 将荧光颗粒撒在载物玻璃片上。
b. 用橡皮膏将玻璃片固定在显微镜上,并调节焦距。
c. 打开照相纸,使其与显微镜的目镜相贴。
d. 用显微镜观察荧光颗粒的运动轨迹,并拍摄照片。
e. 通过观察照片,测量荧光颗粒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荧光颗粒的速度。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分子热运动速度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1.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例如:为什么温度越高,物体的性质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分子间距与分子热运动速度无关?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分子量、分子间距的关系。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doc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cba7e55acc175527072208b2.png)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的热运动.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
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
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
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
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ec1ac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5.png)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热运动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分子热运动的微观图像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湿衣服变干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热运动的实验观察,如布朗运动实验、气体扩散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强调分子动理论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能力和结论。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66ab4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c.png)
分子热运动教案年级:高中学科:物理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认识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分子热运动对温度、压强以及状态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以及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相关现象;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等教学工具;2. 分子模型或者分子动画;3. 相关实验器材,如温度计、容器等。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使用分子模型或分子动画向学生展示分子热运动,并引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容易蒸发?”或者“为什么相同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比液体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白板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 分子的热运动是无规则的、碰撞的运动;- 高温下分子热运动快、能量大,低温下分子热运动慢、能量小;- 分子间碰撞引起的压强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步骤3: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如:- 为什么咖啡在搅拌后会变热?- 为什么酒精温度计的液体随温度变化而上升?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出分子热运动与这些现象的关系,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并预测其他类似现象。
步骤4: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分子热运动对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例如,用一个气球分别装入冷水和热水,分别测量气球内水蒸气的压强,并进行对比分析。
步骤5:知识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压强以及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形式进行。
步骤6:作业布置(5分钟)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例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其他物质的现象,运用分子运动的概念进行解释。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2. 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在现象解释中的应用;3. 可以设计小测验或者期末考试,以检查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案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4442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0.png)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简单地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学生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提出问题和进行推理分析。
3. 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教学难点: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分析,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观点。
2. 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并且对物质的构成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分子、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但在推理分析和问题解决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构成和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用一个小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手里拿着冰淇淋。
请问,如果把一块冰淇淋不断地融化,最后会得到什么?这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他们可能会提到冰淇淋由水构成,融化后会变成液体状态的水。
3.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并引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概念。
教师解释说,冰淇淋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融化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减弱,从而形成液体状态的水。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c6398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3.png)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扩散现象的研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通过对生活中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扩散现象及其表明的分子热运动。
(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通过宏观现象推断微观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静止的水和一杯正在沸腾的水,提问学生:“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的热运动。
2、新课讲授(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教师讲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分子运动的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扩散现象实验一:气体的扩散教师在讲台上打开一瓶香水,让学生观察香水气味在教室里的扩散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能闻到香水的气味吗?为什么能闻到?”引导学生思考气味扩散的原因。
实验二:液体的扩散在一个量筒中倒入一半清水,再用长颈漏斗慢慢注入一半硫酸铜溶液,观察两种液体的界面变化。
《分子热运动》优质课比赛教案
![《分子热运动》优质课比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0eddd1783e0912a2162ad9.png)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及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 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具
玻璃瓶、滴管、烧杯、带有弹簧的乒乓球、二氧化氮气体、铅柱、钩码、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能力培养
导入
进行新课
1.分子的大小
2.分子的运动
(1)扩散
(2)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由茉莉花歌曲及味道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谁能告诉我分子有多大?
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味呢?
教师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
总结出扩散的定义
演示液体扩散实验。
多媒体演示硫酸铜溶液与水扩散的实验及铅片和金片的扩散现象实验。
教师演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进一步归纳什么是热运动。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物体
一起合唱
讨论、查阅资料、注意观察、回答问题
观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从实验及多媒体演示中分析,得出结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课堂小结想一想练一练布置作业还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形教师用带有弹簧的乒乓球演示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引力和斥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及时练习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板书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
公开课教案
学科
物理
单位
授课人
课型
观察、概括出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
讨论、分析知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课堂小结
想一、练一练
布置作业
还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形状呢?
教师用带有弹簧的乒乓球演示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引力和斥力
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及时练习、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板书
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的大小
2.分子的运动
(1)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