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新旧大纲对比
2017年全国考研大纲101思想政治理论.doc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劲爆! 2017新大纲变化早知道

劲爆! 2017新大纲变化早知道时时更新考研动态及时把控医考信息跟着李睿学西综只为一次上研1、总体:三个沒有变一是题型不变( 单选题 1 6 个,每个 1 分;多选题1 7 个,每个 2 分;分析题5 个,每个 1 0 分)二是学科权重不变(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法基16分,形势当代16分)三是考试能力要求不变。
2、马原部分变化第二章第一节联系与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体观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来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唯物史观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必然要求,体观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具有统领性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应有之义,是实践观点的内在要求,内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这一原理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
人民的劳动实践必须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变化

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变化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下发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尽快地熟悉新大纲。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变化以及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讲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变化: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2016年大纲2017年大纲说明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拆分考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整拆分考点,实质无变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变化说法,无实质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删除考点删除考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变化说法,实质内容未变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对考点进行完善化马克思主科学的世界观和将原来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调整和整合为独立标题的考点。
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章第一节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删除考点: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删除考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将“物质观”改为“物质范畴”,实质内容无变化。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整合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整合其中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变换和整合考点,实质内容无变化新增考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新增考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整合考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际内容未变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删除考点删除该考点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标题变换说法,内容无实质变化。
规律及其客观性删除考点删除该考点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删除该考点删除该考点第二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变更说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新增“体系”二字内容无实质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2024研究生政治新旧大纲对比

2024研究生政治新旧大纲对比一、课程设置旧大纲:研究生政治课程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技巧的培训。
新大纲:研究生政治课程在传统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时代下党的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内容,强调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旧大纲: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理论的掌握和分析能力,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的基本知识,以及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基本技能。
新大纲: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新理论、新实践、新经验,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
三、课程内容旧大纲:政治学原理主要包括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内容;中国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政治体制、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内容;国际政治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国际冲突与合作等内容。
新大纲:政治学原理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政治理论、政治心理学等内容;中国政治制度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国家治理体系、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国际政治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全球治理、国际安全、国际发展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旧大纲: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文献研讨、学术报告等传统教学方法。
新大纲:除了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强调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学术研究等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旧大纲: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图书资料。
新大纲:除了依靠教师和图书外,还注重利用多种资源,包括互联网、数据库、学术期刊等,培养学生多方位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课程评价旧大纲:主要以期末考试和论文为主要评价方式。
新大纲:除了期末考试和论文外,还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研究成果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七、培养目标旧大纲:培养学术性人才,强调学生对政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新大纲: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对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

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将在2016年9月中旬发布,参加2017年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可以先参考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进行复习即可。
博仁考研老师也会在政治大纲发布后第一时间进行大纲分析,帮助同学进行复习。
同学可以实时关注博仁考研。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 50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免费下载】考研政治新大纲新增和调整考点对照

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三、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加。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7年政治考研大纲(表格版)

社会形态的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自由与必然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
2017年考研大纲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7年考研大纲101思想政治理论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2017考研政治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 鲜明的政治立场4.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5. 崇高的社会理想6.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世界的物质性1.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3)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5)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2)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3)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4)发展的实质(5)发展与过程(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4)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2.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3. 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4.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5.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6.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2)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认识的本质(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3)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点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6)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与价值1.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3)真理与谬误2.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3.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1)价值及其特征(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3. 自由与必然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3)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2)国家的起源和实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社会形态的内涵(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4)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的产生和本质(2)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3)阶级分析方法3.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改革的性质和作用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的含义(2)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3)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3)人的本质(4)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5)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6)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个人与社会历史(2)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4)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1.自然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3.商品的二因素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6.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7.价值规律及其作用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0.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1)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3)资本的原始积累(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2.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3.资本主义所有制(1)所有制和所有权(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2)剩余价值的实质(3)资本的本质(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5)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6)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5.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3)资本有机构成(4)相对过剩人口(5)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6.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1)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2)资本周转及其速度(3)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7.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2)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8.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和周期性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5.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及趋势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于发展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3)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4)垄断与竞争(5)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2)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3)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4)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5)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3.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二.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3.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2.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4. 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5.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6.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7.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议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3. 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1)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3)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4)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2.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4.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必要性)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历史过程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四.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4)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历程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理论重大意义)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立的历史过程(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路线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本质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坚持科学发展4.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发展战略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2)中国梦的内涵(3)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全面深化改革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三.扩大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1)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人民民主专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组织3.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保障和改善民生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4.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1.一切为了人民2.实现共同富裕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2.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1.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4.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现阶段,党面临的四大考验(2)新形势下,党需要应对的四大危险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三.全面从严治党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坚持思想建设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2)义和团运动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2.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2)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二.洋务运动的兴衰1.洋务事业的兴办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1.戊戌维新运动(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2)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3)百日维新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1)武昌起义与保路风潮(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2.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失败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五四运动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意义(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2.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3.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2)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2.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3.红军长征的胜利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3.一二.九运动4.西安事变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6.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2)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5.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6.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7.延安整风运动8.中共七大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1)全面内战爆发(2)以革命战争反对革命战争(3)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2017考研政治大纲对比:马原理

1. 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自由与必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本章章节标题无变化,新增了1个知识点,删除了6个知识点,调整了11个知识点。具体表现如下: 2017年本章新增加了1个知识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删除了6个知识点,分别是“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社会的物质性”、“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 调整了11个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调整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调整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里。“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调整为“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调整为“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及其客观性”调整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调整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调整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调整为“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调整为“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两个考点。“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调整为“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调整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7年本章变化较大,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2017考纲政治

2017新修订《思想政治》考试大纲【修订原因】2017年新考纲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
其“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与2016年基本保持一致。
具体体现在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而这一修订是以补充试题样例的形式加以说明的,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考查要求,对老师和学生理解考查方向和重点是十分有帮助的。
【备考建议】对于大纲的修订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强调了“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学生们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在复习和选择做题时都要揣摩这一新要求的用意。
比如在教材中《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就要重点理解和把握一下。
要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一是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
如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经济全球化;国家性质、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
二是要由死记答题套路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学会结合材料灵活分析。
通过各种热点材料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意义、原因、措施类题。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都十分关注能力考查,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方面。
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时不要死记硬背,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着重材料分析能力、知识融合能力等能力的提高。
此外,一直以来政治学科都十分注重时事热点的把握,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紧跟热点时事。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研政治大纲马原-修改10个考点

考研政治大纲马原:修改10个考点2013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已于9月14日公布。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第一时间归纳新旧大纲的变化并支招各位学子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总体上看来,考研政治大纲的修订对考生尤其是跨考学员此前的复习,课程、讲义、习题,不产生影响,小范围的调整并不是大工程。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在为大家归纳考研政治大纲的变动的同时,也竭力避免使各位学子产生“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很大”的错觉。
一、新大纲马原部分的变化大体上说来,考研政治大纲的变化就是三个字:加、减、改。
2013年的考研政治大纲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增加了两个知识点,删除了两个知识点,修改了10个知识点。
我们详细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变化。
1.增加的两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增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2)认识论部分增加“自由与必然”。
2.减少的两个考点(1)政治经济学部分删除“商品价值量的决定”;(2)删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3.修改的十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修改为“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2)认识论部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修改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修改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4)“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修改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5)唯物史观部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修改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6)“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修改为“阶级斗争的作用”;(7)“剩余价值的含义”修改为“剩余价值的实质”;(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修改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9)“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
考研政治大纲变化总结复习攻略

考研政治大纲变化总结复习攻略9月14日,考研大纲,各大辅导机构开始进展一年一度的大纲解读比拼,考研教育网考研也例外,今年考研教育网考研政治团队派出了常红利、马延臣等名师参与xx政治大纲的解读工作,帮助广阔考生及时更新大纲信息,有效指导后大纲时代的复习。
据马延臣老师介绍,xx政治内容总体上变化不大,变化比较大的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这个学科,这个学科简单的可以总结成增加了两个特点,删除了一个考点,变化了11个考点。
增加的两个考点一个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考点,是在唯物辩证法那部分,也就是马原的第二章增加了这么一个考点,而在历史观里,我们增加了自由和必然这么一个考点。
这样这两个考点是相比以前没有出现的,这是要注意的。
同时,马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把这两个考点回归到大纲解析里去关注它的详细内容。
这是两个。
另外今年的马原增加了2分,而这两分是从思修里扣除的,也就是说分数变化两科一马原从22分调整到24分。
第二,思修从以前的18分下调到16分。
这是分值上的变化。
常红利老师分析,从现在这个阶段来说,直到考前我们可以把整个考研政治的复习划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现阶段,按照我们正常的复习的程序来说,应该进入到模拟冲刺复习阶段。
同学们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有方案,有步骤的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做题是现在的首要任务,当务之急,对于我们考研教育网的学员来说,我们要求考生做的题就是专项试题,我们专门有一本书专项试题,这本专项试题也是我们冲刺班统一使用的教材,我要求考生在今后的这一个半月时间之内必须把专项试题按照我们的要求全部把它做完,至少做上两到三遍,和教材相对照,把做错的题要进展纠正。
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反复的阅读辅导班的教材,同学们在现阶段,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哪里呢?放在理解考点之间的关系上,要能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甚至学科的限制,对考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展比照分析,从系统的角度体会一下考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研政治新大纲思修法基变化解析

考研政治新大纲思修法基变化解析考研政治新大纲思修法基变化解析在进入考研政治白热化时,我们哟时刻关注好新大纲思修法基变化。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政治新大纲思修法基变化总结,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无实质性变化期待已久的考研政治大纲今天终于出来了,我们认真核对了今年的大纲和去年大纲的变化,如果是在文字上有变化的话,只有一个点:就是在第六章第一节的小知识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里面有一个,原来叫法律的含义,现在改成法律的一般含义。
它的意义在于向官方证明:这个大纲是改过,是校对过的,是有这个工作的。
从大纲变化角度来讲,我们2018年的政治大纲思修部分是没有变化的。
这两年思修没有大的变化,从前年进行大的变化,大纲会稳定两年,到明年,大纲可能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那么我们要如何备考呢?因为基本可以说是没有变化,大家可以放心了,按照以前老师讲的去做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考研的三大命题和三大规律,这个是主要针对思修而言的。
要记住大题命题,很多是一些关系命题,这个怎么备考呢?这里有个很好的背大题的规律是先记骨头后挂肉,每个大题,我们阅卷时看的很快,先把几个主要的知识点记下来,这样一旦你以这个原理为纲目、体系的话,再把一些详细的结合材料、理解的东西再用语言填充一下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叫做先记骨头后挂肉,我们要掌握这个规律。
上面说的是枝叶原理,正向思维,那么三项注意是什么呢,第一要注意的是,思修法基主要考什么呢?到时候老师会给大家命些大的题目,大家直接拿出来背就可以了。
备考不要着急,我们之前都讲过如何考大题。
只不过后期结合热点进行出题,要和当年时政结合起来准备。
所以,大家在备考时要抬起头来看书,既要关注书里的原理,也要关注当下的时政。
尤其对思修法基相关的那些价值观、理想观、道德观相对的问题,这是我们注意的视角。
第二要注意的是,历年的知识点,要注意老师讲过的原理,但是有些还没有涉及到,这个在后期的学习中我们会作进一步梳理。
最新最全-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动解析完整整理(含最细微变化)

学科章节2015年大纲2014年大纲说明马原第一章第二节变更考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置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考点之中变更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第二章第一节变更考点:“实践的本质”“实践的本质含义”考点顺序调整:将2014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这一考点中的相关内容移到第一节中第二章第二节新增: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考研政治大纲变动解析2015考研政治大纲变动70个考点(其中,删除4个,调整45个),是近五年来的最大调整。
变动最集中的科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甚至已经无法完全用新旧知识点的对照去梳理;(2)变动第二大的科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在知识体系和表述上,发生大变;(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了微调;(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没有变化。
政治各科目具体调整归纳如下。
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变动共有17处,其中语句合并或说法调整有14处。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大纲没变,但是大纲解析重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范畴。
新增的考点有3处:1.2.3.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国家目前的整体政策与方针,比如当前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个很好的结合点。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马原考纲变动对比表:第二章第二节变更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删除考点:矛盾分析方法删除考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第二章第三节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将2014大纲中第二节中的考点移到第三节当中删除考点: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新旧大纲对比
2017年考研大纲8月26日公布,考研大纲频道为将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新旧大纲对比,更多考研政治大纲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新旧大纲对比
2017考研政治大纲在8月26日正式出台。
马原中第一章变化不多,小编对新旧大纲做了相关的汇总,希望能能够给广大的考研学子提供参考。
总之,2017考研政治大纲中马原的第一章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广大的考研学子按照原来的复习进度去把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