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基本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基本简介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

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

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

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四象是对阴阳的细分;八卦是对四象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

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如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易经》之阴阳变化细分

系统,则需要根据所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作出适当的选择。

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

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

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4、《易经》规律运用之“无我”和“有我”的二重境界:

⑴、“无我”之境界道法自然:

①、船到桥头自然直:“无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

②、顺其自然:“无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

③、“无我”境界之表现:善恶终有报、恶人自有恶人治、敬天认命、逆来顺受、船

到桥头自然直、为无为则无不为等等。

④、“无我”境界之古法:“道法自然”。

⑵、“有我”之境界人道合一:

①、探索真理:“有我”境界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的选择;

②、自我实现:“有我”境界之易经规律运用。

③、“有我”境界之内涵:“仁义礼智信”之伦理原则、“温良恭俭让”之传统美德、“忠孝勇廉”之高尚品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思想境界、以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之开拓精神等等。

④、“有我”境界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

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传为周人所做。《童子问易》有诗云:“龟长筮短道益损,象数和于羑里困?日月顺行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易

的主要意思是变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

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周易》是建立在“阴阳一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

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

为准确的预测。《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

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

之首。《易》事实上是包括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

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交替的变化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

成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演变,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

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

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

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太极、理、气观及辩证法思想、

人道主义思想等对西方影响深远。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

羑里河南安阳汤阴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周易就这样诞生了。易卦系统

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

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

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

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

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

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

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

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

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

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

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

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

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

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对于《周易》的成书,

《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

《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

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

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

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而在宋朝

之前,对于重卦者多有疑义,一者王弼认为伏羲画八卦之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者郑玄认

为神农氏重卦,三者孙盛认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认为《易传》七种之间有互相抵牾之处,并非孔子

一人所作:“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於繋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数说者,其

略也。其馀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於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於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犹见《易童子问·卷三》。至于后世,疑古之风渐起,清代姚际恒所

著《易传通论》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都认为《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纪二三

十年代,钱玄同先生、冯友兰先生、顾颉刚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学者皆认

为《易传》非孔子所作,顾颉刚先生则将《易传》成书年代推断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

唯有金景芳先生坚持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

时至今日,长沙马王堆墓穴中发现的“帛书”中,已有不少记载间接证明《易传》的

作者为孔子。李学勤先生在其《走出疑古时代》中指出:“孔子晚年对《周易》十分喜爱,而且自己撰成了《易传》至少是其中一部分。”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

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

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

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

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

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周易》占测只属

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

识内容。只要能读懂《周易》,无论是哪一行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应该说《周易》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占测算命,哲学,科学,或文化了。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

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

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