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膳食课程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5f38ea0508763230121209.png)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的任务:《营养与膳食》是高职护理、助产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它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机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连接起来,将营养学知识溶入临床护理之中,体现现代临床营养的新水平。
它主要是阐述人生命活动过程中从食品中获得各种营养素与机体利用之间关系;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如何充分利用食品中不同营养素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二、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我校广大护理、助产学生掌握临床营养方法,并能独立调配临床膳食。
三、教学实践分配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绪论222、热能223、蛋白质224、脂类225、糖类和膳食22纤维6、维生素227、矿物元素和22水112 8、各种食物谷类、豆类9、动物性食112物、蔬菜水果类、纯热能食物10、营养水平调112查22 1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12、医院膳食2213、肠内外营养2222 14、胃肠道疾病的营养15、肝胆胰疾病22的营养、代谢疾病的营养22 16、肾脏疾病的营养、创伤疾病的营养合计33336四、教学内容和要求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学时1绪论理论教学营养与膳食的概念,营养素的种类掌握什么是营养与膳食2实践项目2第一章第一节热能理论教学热能单位,产热营养素,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掌握产热营养素的热能系数和热能分配,食物特殊动力作用2实践项目3第一章第二节蛋白质理论教学蛋白质的生理作用,人体必需氨基酸掌握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掌握人体9种必需氨基酸2实践项目4第一章第三节脂类理论教学分类、生理意义、消化与吸收掌握必需脂肪酸2实践项目5第一章第四节糖类第五节膳食纤维理论教学消化与吸收、储存及利用、需要量掌握糖类分类和生理意义2实践项目6第一章第六节维生素理论教学分类、各种必需维生素掌握各必需维生素生理意义2实践项目7第一章第七节矿物元素第八节水理论教学分类、钙铁锌硒碘的生理作用掌握分类和钙铁锌硒碘的生理意义2实践项目8第二章第一节事物的分类第二节谷类第三节豆类及其制品理论教学食物分类、谷类营养和豆类营养掌握食物分类和谷类豆类的营养水平2实践项目9第二章第四节动物性食物第理论教学动物性食物分类和营养价掌握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1五节蔬菜水果类第六节纯热能食物值、蔬菜水果的分类和营养实践项目烹调一条鱼品尝自己烹调的鱼110第三章营养水平调查理论教学什么是营养水平调查,怎么调查掌握营养水平调查方法1实践项目营养体格调查查看自己是否营养不良111第四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理论教学什么是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掌握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概念,掌握中国剧民膳食指南1实践项目给自己绘制食谱112第五章医院膳食理论教学什么是医院膳食,怎么调配医院膳食掌握医院膳食分类,掌握医院基本膳食的调配2实践项目13第六章第一节肠内营养理论教学什么是肠内营养、怎样进行肠内营养掌握肠内营养概念和制剂,以及肠内营养方式方法2实践项目14第六章第二节胃肠外营养理论教学什么是胃肠外营养掌握胃肠外营养概念和制剂,以及胃肠外营养的方式方法2实践项目15第七章第一节胃肠道疾病的营养第二节肝胆胰疾病的营养理论教学掌握各种疾病的营养调配原则2实践项目16第七章第三节肾脏疾病的营养第四节代谢疾病的营养第五节创理论教学2实践项目伤疾病的营养学时合计理论33实践3五、考试考核方式1、考试方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长:2小时3、分值 :100分(理论成绩80分;平时成绩20分)六、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营养与膳食》,张金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主要参考书:《食品营养学》,邓泽元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现代营养学》(第8版),闻芝梅主译,中国化工出版社,2007年,《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及临床意义》,孔祥瑞编,安徽科技出版社《公共卫生营养学》,吕佩杏,合记图书出版社,1989年《人体营养与社会营养学》,李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年。
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儿童营养与饮食科学教学大纲
![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儿童营养与饮食科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b4cab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8.png)
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儿童营养与饮食科学教学大纲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儿童营养与饮食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而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
制定一份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儿童营养与饮食科学教学大纲,对于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健康饮食的重要性1. 营养需求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营养需求量也是相对较大的。
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2. 健康习惯养成幼儿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当前健康状况,也会对将来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健康饮食教育,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观念和习惯,对于他们是非常重要的。
三、制定儿童营养与饮食科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规范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可以规范教学内容,明确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教学大纲,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过程的质量。
3. 具有指导性教学大纲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内容,为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四、儿童营养与饮食科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1. 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营养知识,明白各类食物对身体的作用(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3)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学会正确的食品卫生和安全知识2. 教学内容(1)食物营养知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2)均衡饮食知识: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学会合理搭配食物(3)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学会正确的食品储存方式,了解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等3. 教学方法(1)生动形象的图片教学(2)互动游戏教学(3)艺术化的食物制作教学4. 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2)游戏测评(3)小测验评价五、个人观点和总结从幼儿园饮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制定一份儿童营养与饮食科学教学大纲是非常有必要的。
《营养学基础与科学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学基础与科学膳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c311d823b3567ec112d8a5f.png)
《营养学基础与科学膳食》教学大纲1.教学目标:《营养学基础与科学膳食》通过重点讲授什么是合理营养、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特殊人群营养、膳食营养与常见营养性病症的关系及保健食品的相关问题等,让学生掌握合理营养的概念、营养学基础知识和科学膳食方法。
使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在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所面临的营养不平衡问题,争取改善营养认识,提高营养知识水平,促进国民的身体健康。
2.教学方法: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整合、优化和充实了课程体系与内容;加强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强化了现代教学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除全部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外,还在课堂中引入兴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增加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开发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采用学术讲座式的教学形式等。
将营养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人体健康紧密联系,突出体现适应全校本科生学习的教学特点。
3.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授课教师:4.主要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绪论一、营养与健康的基本概念(掌握)1.营养的概念2.健康的概念3.平衡膳食4.传统营养学观点5.营养与疾病概述二、中国居民的营养现状(了解)1.营养缺乏(绝对营养不良)2、营养过剩三、膳食结构的变迁(了解)1.膳食结构的历史变迁2.2002年调查结果3.2003年中国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4.调整膳食结构预防慢性病四、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了解)1.营养素需要量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五、食品安全性问题(了解)1.食物中毒2.转基因食品第一章食物的体内过程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悉)1.消化系统的组成2.消化系统的功能二、食物的消化过程(熟悉)1.消化与吸收的概念2.消化的方式3.食物消化的共性和特性三、营养物质的吸收(熟悉)1.吸收部位2.吸收形式3.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四、营养物质的体内运输(熟悉)1.循环系统的组成2.各种营养素的运输五、代谢物的排泄(熟悉)1.排泄系统的组成2.尿液的生成及排放第二章营养素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蛋白质和氨基酸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熟悉)二、氨基酸(掌握)三、氮平衡(掌握)四、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一)影响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及基本概念(掌握)1.影响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2.氨基酸模式3.限制氨基酸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5.蛋白质的营养分类(二)蛋白质含量(熟悉)(三)蛋白质消化率(熟悉)(四)蛋白质利用率(熟悉)1.生物学价值2.蛋白质功效比值3.蛋白质氨基酸评分五、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和供给量(熟悉)六、蛋白质摄入不足对健康的危害(了解)七、蛋白质摄入过多对健康的危害(了解)八、一些特殊的氨基酸(了解)第二节脂类一、脂类的种类及功能(掌握)(一)中性脂肪(脂肪)即三酰甘油1.主要生理功能2.甘油三酯在营养学上的功能(二)类脂质1.种类2.磷脂3.固醇类二、脂肪酸(掌握)1.脂肪酸分类2.深海鱼油三、脂类的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熟悉)(一)食物来源1.动物性脂肪2.植物油类(二)参考摄入量四、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熟悉)第三节碳水化合物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食物来源(掌握)(一)单糖1.葡萄糖2.果糖3.半乳糖(二)双糖1.蔗糖2.麦芽糖3.乳糖4.海藻糖(三)寡糖(低聚糖)(四)多糖1.糖原2.淀粉3.膳食纤维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掌握)1.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2.在体内储存和提供能量3.调节血糖4.维持神经组织功能5.具有节约蛋白质作用6.抗生酮作用7.润滑作用8.解毒作用三、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参考摄入量(熟悉)四、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掌握)第四节能量(熟悉)1.基础代谢2.体力活动3.食物热效应4.人体一日能量需要的确定第五节矿物质一、矿物质概述(掌握)1.矿物质特点2.矿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二、钙(掌握)1.钙的吸收与代谢2、钙的生理功能3、钙的缺乏与过量4、钙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三、铁(掌握)1.铁的吸收与代谢2.铁的生理功能3.铁的缺乏与过量4.铁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四、碘(掌握)1.碘的吸收与代谢2、碘的生理功能3、碘的缺乏与过量4、碘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第六节维生素一、维生素概述(掌握)1.维生素分类2.维生素缺乏3.维生素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关系二、维生素A(掌握)1、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和代谢三、维生素D(掌握)1、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和代谢3、生理功能4、缺乏与过量5、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四、维生素E(掌握)1、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和代谢3、生理功能4、缺乏与过量5、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5、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五、硫胺素(掌握)1、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和代谢3、生理功能4、缺乏与过量第三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第一节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熟悉)一、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1.食品营养价值的概念2.营养素密度与平衡膳食3.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二、评定食品营养价值的意义第二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掌握)一、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1.谷类的结构2.谷类的营养素分布3.谷类食物的营养特点4.烹调和加工对谷类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1.豆类的种类二、豆类食物的营养价值1.豆类的种类2.大豆的营养价值3.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4.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5.豆制品的营养价值6.常见的豆制品三、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1.蔬菜的主要营养价值2.水果的主要营养价值3.烹调、加工和储存对蔬菜营养价值的影响四、鲜肉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2.脂肪3.碳水化合物4.矿物质5.维生素五、肉制品的营养价值1.肉制品的分类2.营养价值与鲜肉基本一样,但加工后营养价值可能降低六、禽肉的营养价值营养价值与鲜肉基本一样七、鱼肉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2.脂肪3.矿物质4.维生素5.糖类及有机酸6.含氮浸出液八、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2.脂肪3.碳水化合物4.矿物质5.维生素6.生物活性肽7.奶制品的营养价值九、蛋类的营养价值第四章特殊人群营养第一节孕妇及乳母的营养(熟悉)一、孕妇营养(熟悉)1.孕妇生理特点2.能量3.蛋白质4.脂肪5.矿物质6.维生素二、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熟悉)1.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的影响2.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三、孕期膳食原则(掌握)1.孕早期膳食原则2.孕中期膳食原则3.孕晚期膳食原则四、乳母营养(熟悉)1.哺乳期的生理特点2.能量3.蛋白质4.脂肪5.钙及其他矿物质6.维生素7.水分五、乳母膳食原则(掌握)1.产后第一天2.产后第二天3.产褥期膳食原则第二节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营养(熟悉)一、婴儿营养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2.乳牙萌出时间3.婴儿时期的营养问题二、婴儿的营养需求1.能量需求2.蛋白质需求3.脂肪需求4.碳水化合物需求5.矿物质需求6.维生素需求三、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2.人工喂养和配方食品3.婴儿辅助食品四、幼儿营养与膳食1.能量需求2.蛋白质需求3.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矿物质和维生素5.幼儿膳食原则五、学龄前儿童营养1.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2.能量需求3.蛋白质需求4.脂肪需求5.碳水化合物需求6.微量元素需求7.学龄前儿童膳食原则第三节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营养(熟悉)1.生理特点2.能量需求3.蛋白质需求4.脂类需求5.碳水化合物需求6.矿物质需求7.维生素需求8.膳食原则第四节老年人营养(熟悉)1.老年人概念2.老年人生理及代谢变化特点3.老年妇女的特殊生理变化4.能量需求5.蛋白质需求6.脂类需求7.碳水化合物需求8.矿物质需求9.维生素需求10.水的需求11.膳食原则第五章食品的营养素强化(熟悉)一、营养强化剂的定义二、食品中添加强化剂的意义三、强化剂的有效性四、营养强化剂强化的方法五、我国营养强化的近期目标六、使用强化剂应该注意的事项七、强化剂的添加形式八、强化剂的分类第六章营养与健康(熟悉)一、饮食营养与人体健康二、营养与肥胖三、营养与肿瘤四、营养与高血压五、营养与免疫六、营养与冠心病七、糖尿病的营养第七章科学膳食第一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掌握)一、我国居民目前的膳食情况——膳食失调患病上升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组成(二)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三)“平衡膳食宝塔”1.基本内容2.在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要注意的问题第二节中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食谱设计(熟悉)一、中老年人食谱设计1.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2.中老年膳食食谱的要点二、慢性病人的食谱设计(一)脂肪肝病人的食谱设计1.基本概念2.膳食目标3.食谱设计要点4.食谱举例(二)糖尿病病人的食谱设计1.基本概念2.膳食目标3.食谱设计要点4.食谱举例(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食谱设计要点1.基本概念2.膳食目标3.食谱设计要点4.食谱举例(四)高血压病人的食谱设计要点1.基本概念2.膳食目标3.食谱设计要点4.食谱举例(五)高脂血症病人的食谱设计要点1.基本概念2.膳食目标3.食谱设计要点4.食谱举例三、健康饮食10句口诀。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f34f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c.png)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营养与膳食是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合理膳食的技能,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课程目标1、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需要量。
2、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搭配来达到均衡营养。
3、了解营养与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营养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4、掌握膳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技巧,包括个体和群体的膳食需求评估、食谱编制和调整等。
5、理解营养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营养咨询和指导。
三、课程内容1、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和需要量,以及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介绍各类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豆类、奶类和油脂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特点,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
3、合理膳食的原则:讲解如何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其膳食需求,并介绍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如均衡、多样、适量和新鲜等。
4、膳食计划制定:介绍如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膳食需求,如何编制食谱,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食谱进行调整。
5、营养教育与指导:介绍营养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包括如何进行基本的营养咨询和指导,如何帮助他人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6、营养与慢性疾病:探讨营养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并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预防和控制。
7、食品安全与卫生: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食品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障食品安全。
8、营养调查与评估:介绍如何进行个体的营养调查和评估,以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需求,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9、健康生活方式: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运动、睡眠、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并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4c441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1.png)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供通识选修课程教学使用)一、课程名称:饮食营养与健康(Food nutrition and health)二、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三、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四、先修课程:化学五、考核方式:考核六、承担教研室:食品教研室七、选用教材李殿鑫主编,《饮食营养与健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八、参考书目刘海玲主编,《饮食营养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九、教学目的和任务《饮食营养与健康》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和营养学知识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能力。
十、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影响生命的因素。
2.生命的基础。
3.人体的调理。
4.我国饮食面临的问题。
基本要求:1.了解影响生命的因素和生命的基础。
2.了解人体调理与健康。
3.了解我因饮食面临的问题。
第一章营养的基础知识(8学时)教学内容:1.蛋白质。
2.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维生素。
5.矿物质。
基本要求:了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多的危害以及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第二章食物的营养(4学时)教学内容:1.作物类。
2.果蔬类。
3.肉类。
4.水产类。
5.乳蛋类。
基本要求:了解作物类、果蔬类、肉类、水产类和乳蛋类营养特点和食用价值。
第三章合理的膳食(6学时)教学内容:1.膳食结构。
2.膳食指南。
3.平衡膳食。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概况、膳食指南的基础理论和和内容。
2.掌握营养调查和监测,构建平衡的膳食宝塔。
第四章营养与健康(6学时)教学内容:1.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
2.成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3.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基本要求:了解不同阶段人群的生理变化、营养需要和合理膳食。
第五章营养与疾病(4学时)教学内容:1.营养与糖尿病。
2.营养与肥胖。
3.营养与高血压。
4.营养与肿瘤。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1)精选全文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1)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dd44b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0.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营养与膳食》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77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营养与膳食》是一门应用学科,重点介绍了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常见疾病的营养防治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等内容。
目前营养学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疾病康复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四、课程基本理念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强调结合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忠实体现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理念与编写思路,以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
按照要求程度不同,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
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相互协调,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引导与学员自主学习相结合,尊重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员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员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基本理念,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体现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科学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使用启发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及时融入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框架设计主要体现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的思路,全套教材包括主教材、实训指导、习题三大部分。
其中主教材又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人文素养课程4个版块,并配套课件、操作视频和教学资源网站平台。
本系列教材针对护理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突出以下特点:内容设计上,以理论知识“必须和够用”为原则,着重于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技能方面体现其最新技术和方法,以保持教材的科学性与前沿性;体例编排上,突出能力培养特点,以“案例导人”为特色,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版面设计上,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教材版式,风格清新,特色鲜明,版面活泼。
营养与膳食闫肖卿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闫肖卿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a72c6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2.png)
营养与膳食闫肖卿教学大纲营养与膳食闫肖卿教学大纲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营养与膳食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
为了更好地传授营养与膳食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闫肖卿教授制定了一份全面而深入的教学大纲。
首先,大纲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
在这个部分,教授会介绍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学生将学习到每种营养素的作用、推荐摄入量以及常见的食物来源。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需的营养素,并通过合理的膳食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其次,大纲还包括了膳食与健康的关系。
教授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讲解它们与膳食的关联。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通过膳食来预防和改善这些健康问题。
此外,教授还会介绍一些特殊人群的膳食需求,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以及一些常见的营养不良疾病,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等。
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膳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为不同人群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
此外,大纲还包括了膳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授将介绍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膳食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饮食模式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通过膳食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并了解一些膳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机制。
最后,大纲还包括了膳食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关系。
教授将介绍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不良的膳食习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大量的肉类消费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了解一些膳食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关联。
总之,营养与膳食闫肖卿教学大纲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营养与膳食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份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了解膳食与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并通过合理的膳食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3ecea769eae009591bec16.png)
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后续课程: 《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三年制中专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适用专业:开课学院或教研室:执笔:主审:1.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及能量,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医院膳食及营养支持和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前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营养和膳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营养在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初步能对人们的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进行正确指导。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营养学意义。
2. 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
3. 熟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4. 熟悉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
5. 了解医院膳食的种类和住院病人的营养支持。
(二)能力目标1. 能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营养指导。
2. 能对常见病病人进行正确的膳食指导。
3. 能将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素质目标1. 热爱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
2. 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专业作风。
3. 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4. 认识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1. 考核性质:考查课2. 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占总评成绩的50%理论考核时间为90分钟。
(2)平时成绩为全面反映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学习态度,从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平时考核:课堂纪律、操作技能考核。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课堂出勤占总评成绩的35%操作技能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5%操作技能考核时间为40分钟。
4. 教材及参考书(1 )使用教材《营养与膳食》,王福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 )参考资料《营养与膳食》,科学出版社5.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 )学时分配(2)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3)实训内容及基本要求。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c5730584254b35effd349a.png)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学时数: 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饮食营养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及营养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特殊功效、人群营养学基础、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课程及课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概述要点: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营养学的相关概念,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熟悉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问题。
通过对营养学相关知识的探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第一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要点: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能量平衡,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及能量来源,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要点: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熟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蛋白质要点: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熟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第四节脂肪要点:掌握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熟悉脂肪的分类及食物来源,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
第五节矿物质要点: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意义;掌握钙、铁、锌等无机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熟悉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第六节维生素要点:掌握VA、VD、VE、VB1 、VB2 、VB6及VC 的主要功能及与其它营养素关系、供给量、食物来源;理解VC、VA 、VB1等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视黄醇当量(μ g-RE )的表示及营养意义;了解维生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f389d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b.png)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营养与膳食是研究食物与人体健康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主要介绍人类所需的营养素、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对是无语营养的要求,以及我国的营养政策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掌握相应的营养学知识与技能,开展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咨询、社区宣传教育和营养干预。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代谢的基本理论。
2.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与膳食要求3.掌握不同生理与病理情况的营养要求。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从事社区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
2.能够胜任医院营养科的一般工作。
3.具有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2.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3.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一)理解营养与膳食的基本概念(二)了解营养与膳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了解我国营养与膳食的发展现状(四)理解如何学好营养与膳食二、营养素与能量(一)蛋白质1.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了解氮平衡3.理解必需氨基酸4.了解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5.理解食物来源与供给量6.了解生理与病理情况下的蛋白质供给(二)脂类1.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2.理解必须脂肪酸3.了解胆固醇与磷脂4.了解碳水化物与健康(四)能量1.了解能量单位与能量系数2.理解决定能量需要的主要因素3.了解能量的供给4.理解能量与健康(五)维生素1.掌握维生素A2.掌握维生素D3.了解维生素E4.理解维生素B15理解维生素B26.了解维生素pp7.掌握叶酸8.了解维生素C9.了解类维生素(六)无机盐及微量元素1.掌握钙2.掌握铁3.理解锌4.了解硒(七)各类营养素之间的关系1.理解三大产热营养素之间的关系2.理解维生素与产热营养素之间的关系3.理解维生素之间的关系4.理解无机盐之间和其他营养素的关系三、各类视频的营养(一)谷类1.了解谷类的结构与组成2.理解谷类的营养特点3.理解加工与烹调对营养的影响4.了解谷类食物的缺点与不足(二)豆类1.了解豆类的分类2.了解豆类得营养价值3.理解豆制品的营养价值4.了解豆制品在我国膳食中地位(三)动物性食物1.理解畜类、禽类、鱼类、蛋类2.掌握奶类(四)蔬菜水果1.理解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2.了解加工对营养的影响3.掌握蔬菜水果与健康的关系(五)理解食物的合理搭配(六)食物中的抗氧化作用了解概述及食物中的抗氧化作用(七)了解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八)了解保健食品、强化食品、转基因食品四、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与膳食(一)孕妇与乳母的营养了解孕妇与乳母的营养与膳食(二)婴幼儿营养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膳食、营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三)儿童青少年营养1.了解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的营养要求、合理膳食2.理解儿童青少年营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中老年人营养1.了解中老年人营养2.理解中老年人营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五、营养调查及评价(一)掌握膳食调查(二)了解生化检查、体格检查六、合理营养(一)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二)我国营养素需求标准1.掌握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供给量2.掌握我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三)我国人民膳食指南与营养政策1.了解膳食结构2.了解我国营养发展纲要3.掌握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宝塔(四)了解我国饮食习惯的特点(五)了解社区营养教育与干预七、理解营养与疾病八、掌握疾病营养1.掌握医院营养膳食、营养支持、肾脏疾病的营养、糖尿病的营养2.理解胃肠道疾病的营养3.了解心血管、肝胆胰、肿瘤病人的营养四、学时安排。
营养与膳食实践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实践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1827d56f7ec4afe04a1df64.png)
《营养与膳食》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二、实训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课,初步训练学生熟悉预防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写出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科学工作态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一:膳食计算
掌握:膳食计算的目的和方法及对结果的评价
熟悉:膳食计算的过程和计算步骤
实验二:电教:母乳喂养、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实验三:糖尿病患者食谱设计
掌握:糖尿病患者食品交换法——食谱的制定程序及对结果的
评价
熟悉:食谱制作过程及计算步骤
实验四:电教:佝偻病防治及择食方法
掌握:佝偻病的防治要点
熟悉:择食方法
五、考核与报告
1、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应规范,由关键词组成
目的 : 写明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是教材中实验目的的照搬。
内容:
原理: 放在讨论中
设备、实验装置连接图写明主要的
实验步骤: 写明与结果有关的操作步骤,不能是教材的照搬。
实验记录:
数据处理(实验现象描述、原理论证、结构说明、误差分析等)
结果 : 要真实、准确。
讨论与结论 : 从结果出发,依据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论证目的中提出的问题,得出中肯的结论。
2、实验课程考核
实验课考核方法为考查,成绩由各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值。
各次实验成绩由预习报告、出勤、态度、记录、实验报告等组成。
各项成绩评定及给分值见下表。
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及给分值
六、实训项目设置与内容。
营养与膳食教案
![营养与膳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d9f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1.png)
营养与膳食教案一、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营养与膳食的重要性。
合理的膳食搭配不仅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能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状况。
因此,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实施营养与膳食的知识,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介绍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的营养知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 掌握膳食搭配的原则,了解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
3. 学会制定健康的膳食计划,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教学内容1. 营养的基本知识a.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淀粉和糖类。
b. 脂肪:提供能量,维持细胞功能和保护内脏器官。
c. 蛋白质:构建身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
d. 维生素:有机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e. 矿物质:无机物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 膳食搭配的原则a. 多样化:食物种类多样,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
b. 多食蔬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预防疾病。
c. 适量控制:合理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
d. 均衡膳食: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个人健康状况,制定均衡的膳食计划。
3. 不同人群的膳食需求a. 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较高的营养摄入,以支持生长和发育。
b. 成年人:根据个人情况和活动水平,调整膳食结构和总热量摄入。
c.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d. 老年人:关注蛋白质和钙的摄入,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4. 制定健康的膳食计划a. 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膳食计划。
b. 注意食物的。
膳食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2)
![膳食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2)](https://img.taocdn.com/s3/m/687f3b7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1.png)
膳食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膳食与健康(Food and Health)课程编号:13220362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20 课内实验时数:0学分:1开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膳食与健康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理论,并能运用于指导各类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检验监督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通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培养优秀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膳食与健康的研究可涉及到多学科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在学习完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卫生法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等课程后开设本门课程,故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以掌握预防医学专业所需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从而为学生毕业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概述营养素种类及分类[3];合理营养[3];人体营养需要[2];营养素的代谢及生理功能[1];营养对人体的影响[2];人群的营养需要[1]。
重点:合理营养、人体营养需要。
难点:营养素的代谢及生理功能、营养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在营养学中的应用分子营养学的定义[3];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对象[2];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2];分子营养学的研究方法[3];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3];营养素对基因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3];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吸收、代谢和利用的影响[3];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2]。
营养与膳食教案
![营养与膳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0e78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7.png)
营养与膳食教案第一课:营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了解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
2.学会区分不同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营养对人体的作用。
2.不同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如何正确摄取各种营养素。
教学准备:1.图片:展示不同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2.小组活动:准备一些食物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分类出不同营养素。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
Step 2:探究营养素(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的图片,并对每个营养素进行简单解释。
2.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提供的食物图片进行分类。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解释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
Step 3:良好的饮食习惯(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列举一些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建议,如: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主食和蛋白质等。
2.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确定哪些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哪些是不良的饮食习惯。
Step 4:总结(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营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
2.布置作业: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饮食情况,并分析自己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Step 5:拓展(选做)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膳食失调引起的疾病,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某种膳食失调引起的疾病,并做相关报告。
评价与反馈: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饮食习惯记录进行评价和指导。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75217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e.png)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标题: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营养与膳食课程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化学、生理学和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营养学和膳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合理地规划和安排食物,满足人体在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各种营养素的功能和需求。
2、帮助学生掌握食物选择、储存、烹饪和食谱编制等技能。
3、使学生了解不同人群(如婴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的特殊营养需求。
4、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如家庭饮食计划、食品采购和食品安全等。
5、提高学生对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他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学内容1、营养学基础:介绍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素的功能和需求,以及营养素缺乏和过量的影响。
2、食物成分与营养价值:介绍食物的基本成分、营养素含量和营养价值评估。
3、家庭饮食计划与食品采购:教授如何根据家庭成员的饮食需求和喜好制定饮食计划,以及如何选购新鲜、营养丰富的食品。
4、食品储存与烹饪技巧:讲解食品储存原则和方法,介绍烹饪技巧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如何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
5、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介绍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时期的人群(如婴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的特殊营养需求。
6、食品安全与卫生:讲解食品卫生和安全知识,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7、营养与健康:探讨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介绍合理饮食对常见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传授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实践教学:组织实验、家庭饮食实践、食品采购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营养咨询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互动教学: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评估与反馈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定期进行点名和回答问题。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97dd6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8.png)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护理系护理专业《营养与膳食》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20 课内实践学时:2执笔人:高仁甫审核人:督导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营养与膳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的科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观看教学录像、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患病人群的合理营养及其护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及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人民营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营养与膳食的最新国内外进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饮食来源;掌握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合理膳食和膳食指南的内容,并会用于指导特定人群;掌握各种医院饮食的适用范围和饮食原则;掌握各种管胃饮食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方法;掌握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了解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理解合理、健康的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了解膳食与临床常见疾病的关系,以及这些疾病的饮食护理。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营养与膳食概述1、掌握碳水化合物节氮和抗生酮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重点、难点)。
2、掌握有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模式)、蛋白质的各基本概念(优质蛋白质、蛋白质互补作用)及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重点、难点)。
3、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重点、难点)。
4、掌握能量单位、能量系数及相关基本概念(重点、难点)。
5、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共同特点及营养状况评价,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其缺乏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
《营养与膳食》教案
![《营养与膳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e604d716fc700aba68fcb7.png)
奶和奶制品是食物中钙的最好来源。
三、铁: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和某些蔬菜(白菜、油菜、雪里红、苋菜、韭菜等)
四、锌:动物食品锌含量高,海产品是锌的良好来源,奶和蛋次之。
五、碘:海盐和海产品含碘丰富,是碘的良好来源
任务
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
课时
教学目标
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膳食意义
教学内容
碳水化物的意义、分类、食物来源、功能
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食物供给。
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2、课堂讨论3、个案分析
教学媒体
板书、多媒体、录像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1.提问:(5分钟)
每天吃的大米、面食的主要营养素成份是什么?
2.讲授、讨论(75分钟)
《营养与膳食》教案
任务4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学时
学习目标:1.记忆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概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说出一般人群膳食调配的原则
教学内容:合理营养与膳食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板书
教学过程:
1.提问:(5分钟)
你认为日常膳食中应包括几类食物比较科学?
2.讲授、讨论(75分钟)
3、评估与提问
各种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什么样的临床症状,其主要食物来源是什么?
各种矿物质缺乏会引起什么样的临床症状,其主要食物来源是什么?
参考资料
1、营养与膳食 张金梅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础营养学 冯磊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3、现代营养学 荫士安,汪之琐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是一门应用学科,重点介绍了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常见疾病的营养防治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等内容。
目前营养学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疾病康复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和营养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将来工作中开展营养宣传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总学时:72小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 课件、食谱设计等
内容
课堂 授课 实验课
绪论、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能量、维生素 矿物质 孕妇乳母营养 婴幼儿、青少年营养 老年人营养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合理营养及评价 与营养相关的疾病 临床营养与医院膳食 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
膳食计算与糖尿病患者食谱设计 电教:食物与健康 3 2 3 3 3 3 3
2 2 2 4 2 合计
20
10
(五)教学效果评价:
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
二、教学目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
掌握:营养、营养素及膳食的定义
熟悉:营养与膳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了解:营养学的学科研究进展以及今后面临的工作任务
第二章营养素与能量
第一节蛋白质
掌握: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人体的需要量和供给量
熟悉:膳食营养评价
了解:蛋白质的概述
第二节脂类
掌握:脂类的营养学意义;脂类的来源及供给量
熟悉:脂类的组成及脂肪酸的种类
了解:脂肪的代谢途径
第三节糖类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人体需要量和供给量
熟悉:碳水化合物的概述
了解:膳食营养的评价
第四节能量
掌握:人体的能量消耗,能量的来源与供给量
熟悉:能量的概念及单位
了解:基础能量消耗的计算
第五节维生素
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或过多症
及事务来源
熟悉:维生素的种类及各种维生素的特性
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供给量标准
第六节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掌握:钙、铁、锌、铁、硒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原因与缺乏症、食物来源。
熟悉:磷、镁、铜等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原因与缺乏症、食物来源。
了解:矿物质的分类与共性
第三章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掌握: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与老年人及孕妇和乳母的营养需要、常见营养问题及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基本要求和食物构
成。
熟悉:膳食结构、居民膳食指南及其应用
了解: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及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第四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掌握:谷类食品的营养素组成特点及营养价值,大豆的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素。
熟悉:其他各类食品的营养素组成及分布
了解:食品营养价值和评定指标及意义以及其加工、烹调、储存条件等因素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五章合理营养及评价
掌握: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概念、合理营养的基本卫生要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
熟悉:居民营养状况调查的方法
了解:膳食结构的类型、特点
第六章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第一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掌握:蛋白质-热能量不良的原因、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熟悉:蛋白质-热能量不良的代谢特点和相关营养素
了解: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掌握:缺铁性贫血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代谢特点和相关营养素
了解: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区别
第三节骨质疏松症
掌握: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的原因
熟悉: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治疗和护理原则
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疾病代谢特点和相关营养素
第四节肥胖
掌握:肥胖的概念及判定方法、标准;肥胖的预防
熟悉:肥胖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及诊断治疗原则
了解:减肥中应注意到的问题
第五节动脉粥样硬化
掌握:膳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和营养控制措施
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调理原则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第六节肿瘤
掌握:肿瘤与膳食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熟悉:某些特殊膳食成分与肿瘤的关系
了解:肿瘤的一般危险因素
第七章临床营养与医院膳食
掌握:临床营养的概念与目的,各种治疗膳食的适用对象和配膳原则;实验膳食的适应症、原理和膳食安排;肠内营养和肠外
营养的特点、适应症、并发症及营养护理
熟悉:医院膳食的分类
了解:医院各种基本膳食的适用和配膳原则
第八章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
掌握: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
痛风及肿瘤膳食的营养治疗原则
熟悉: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
痛风及肿瘤膳食的膳食选择
了解: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
痛风及肿瘤膳食的致命危险因素
一、实验
通过实验课,初步训练学生熟悉预防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写出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科学工作态度。
实验内容
实验一:膳食计算
掌握:膳食计算的目的和方法及对结果的评价
熟悉:膳食计算的过程和计算步骤
实验二:电教:母乳喂养、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实验三:糖尿病患者食谱设计
掌握:糖尿病患者食品交换法——食谱的制定程序及对结果的
评价
熟悉:食谱制作过程及计算步骤
实验四:电教:佝偻病防治及择食方法
掌握:佝偻病的防治要点
熟悉:择食方法
注: 1、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教材版本等,对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2、如学生使用的本课程教材中有规定的教学大纲,则照章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