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进二号东负反转走滑构造识别及成因

合集下载

跃进二号东高点断层封堵性研究

跃进二号东高点断层封堵性研究

跃进二号东高点断层封堵性研究【摘要】本次研究从油水分布特点、力学性质、断层泥比率、示踪剂监测及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注采生产反应等方面开展断层的封堵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油田内部断层在不同开发层系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封堵性质,并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封堵性质的可能性增大;由于油田内部断层以开启为主,在面积较大的断块内部署注水井时,应尽量远离断层,而断层的另一盘部署的油井应尽量与水井保持一定井距,以防止油井被沿断面窜的注入水迅速水淹。

【关键词】岩性;跃进二号;断层封堵性;生产动态跃进二号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是一个复杂断背斜构造油田。

构造北、东面被区域性大逆断层夹持,受其影响,断层十分发育,3.8Km2的构造面积内分布有二十余条正断层,将构造切割成大大小小近三十个断块。

对断层封堵性的认识是油藏开发的关键。

1 断层封堵性影响因素1.1岩性影响因素断层泥在上下盘均为渗透性储层时可提供有效封堵能力,固结良好的岩层或脆性岩层断移时,其封堵性较差。

1.2 岩石力学因素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断层走向越趋于一致,断层封堵性越差。

张性断层比压扭性断层的封堵性差,且先张后压的断层封堵性要好。

随埋深压实作用增强,断层封堵性越好;断层分布密集程度越大,断层封堵性越差。

1.3 断层类型及其它特征常规分析认为断层倾角越小,封闭可能性越大;水平断距越大封闭可能性越小;断距增大,在垂向上易形成裂缝,流体垂向渗漏可能性加大;断层上下盘流体性质不同(主要是地层水化学条件),通常为封闭断层。

2 断层封堵性研究方法2.1 地质定性分析法该方法主要研究参数包括:断层的性质、断距、断层的年龄和埋深、断层与圈闭的关系(构造样式)、断层带的含泥量及其两侧的岩性对接等。

2.2地质半定量分析法可通过编制Allen剖面图和断层面构造图、建立断层两侧地层并置对接模型、断层面压力计算、泥岩涂抹潜力(CSP)、涂抹因子(SSF)及断层泥比率(SGR)计算、建立SSF、SGR与断层两侧地层的压力差关系图、断距与储层厚度关系图,以及其它各种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来判断断层的封堵性能。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跃Ⅱ6-18井组分析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跃Ⅱ6-18井组分析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跃Ⅱ 6 -18 井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跃Ⅱ6-18井组进行生产动态分析,根据受效情况,提出下一步调整挖潜的措施意见。

关键词:井组,转注,受效分析,措施1 井组注采效果1.1井组压力情况和井组动液面情况跃Ⅱ7-17井自该井转注后,压力上升明显,压力上升3.5MPa左右。

自跃Ⅱ6-18转注以来,随着注水工作的深入,区块地层压力有所回升。

自跃Ⅱ6-18井2013年7月转注后,井组动液面明显上升。

2012年1月跃Ⅱ6-21井检泵作业,井组动液面下降明显,检泵作业后井组动液面上升。

2013年5月跃Ⅱ6-21井卡泵停井,动液面上升。

2014年7月跃Ⅱ7-17井检泵作业,井组动液面下降明显,检泵作业后井组动液面上升。

跃Ⅱ6-18井组动液面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平均动液面442.8m、井组平均泵深916.24m,累积注采比0.31,累积注采比偏低。

1.2跃Ⅱ6-18井组示踪剂监测结果及分析通过2018年9月1日示踪剂见剂情况判断该井水驱方向为西南方向,并且根据检测解释计算结果认为跃Ⅱ6-21优渗层为N1Ⅱ-2(130.76),跃Ⅱ7-17、跃Ⅱ6-23优渗层为N1Ⅱ-10、12。

1.3 产量与含水跃Ⅱ6-17井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署花土沟镇跃进二号油田,为完善第六套开发层系井网,部署采油井跃Ⅱ6-17井。

本井是一口采油井(第六层系),设。

计井深:1165m;完钻井深:1165.00m。

完钻层位:N1自跃Ⅱ6-18井于2013.7转注后,跃Ⅱ6-17井液量、含水均有所上升。

从产吸剖面资料显示,跃Ⅱ6-17井含水主要受跃Ⅱ6-18井N1Ⅱ-2、N1Ⅱ-10、N1Ⅱ-12、N1Ⅱ-13小层影响。

从跃Ⅱ6-17井动液面变化情况来看,自跃Ⅱ6-18井转注后该井动液面有缓慢上升趋势,2014年该井封堵补孔后液面呈现下降趋势。

跃Ⅱ6-21井周围水井有跃Ⅱ6-18井与跃新Ⅱ6-1井两口井;跃新Ⅱ6-1井注N1Ⅱ-11~19小层(下段),与跃Ⅱ6-21不连通;因此判断跃Ⅱ6-21井含水主要受跃Ⅱ6-18井注水影响。

青海油田跃进二号油田出砂规律及出砂机理分析

青海油田跃进二号油田出砂规律及出砂机理分析

青海油田跃进二号油田出砂规律及出砂机理分析作者:王科科乔福友秦毓柱王丽冯艳来源:《硅谷》2009年第19期[摘要]跃进二号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了的、以构造控制为主、并受岩性影响的岩性构造圈闭油藏。

由于该油藏的天然特性,在开发过程中难免出砂,针对跃进二号油田属性,对出砂现状、出砂机理做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出砂气侵水侵地层压力中图分类号:TE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71—7597(2009)1010146—01一、跃进二号油田简介储层岩性:根据取芯资料,对油浸以上级别含油岩芯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油田N21、N1、E31油层的含油岩性基本相同,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其次为中粗砂岩和含砾砂岩,少数砾状砂岩及内碎屑灰岩。

跃进二号油田三个油藏分八套层系开发,N21油藏分第一、二、三、四个层系,由于四层系有两个油组,油层段比较长,为减小层间矛盾分为四层系上和四层系下开发,N1油藏分第五、六、七三个层系,E31油藏为第八层系。

二、跃进二号油田出砂现状跃进二号油田主要是N21油藏和N1油藏的I、Ⅱ油组出砂出砂比较严重。

由于地层出砂严重影响的油水井的生产时间影响了单井产量。

跃进二号油田是第三系疏松砂岩油藏,生产过程中N21油藏出砂最为严重,随着油藏开发程度的不断增加,出砂速度也不断增加。

N1油藏的第五、六开发层系也有部分井出砂,严重影响生产。

总体来讲,跃进二号油田出砂以N21油藏出砂最为严重,随着油藏开发程度的不断增加,出砂速度也不断增加。

可以看出,并不是油层埋藏越浅出砂越严重,而是和开发程度关系很大,由于第四开发层系一直是跃进二号油田的主力开发层系,所以出砂速度也是相当的严重。

三、跃进二号油田出砂机理分析油井出砂是石油开采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每年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治和研究出砂不仅会导致油井减产或停产及地面、井下设备磨蚀;甚至会使套管损坏、油井报废。

(一)油井出砂过程分析油井出砂过程大体上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骨架砂变成自由砂;第二阶段自由砂运移。

跃进二号东高点储层敏感性分析

跃进二号东高点储层敏感性分析

跃进二号东高点储层敏感性分析【摘要】跃进二号油田造成油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水敏伤害、附加毛管阻力和速敏伤害,酸敏性相对较弱。

浅层可膨胀性粘土矿物占较高比例,胶结程度弱,因而对各种类型的伤害都很敏感。

深层比浅层的敏感性要弱一些,主要原因在于可膨胀性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少,而且岩石的胶结程度相对较好。

孔隙结构好的储层,敏感性较弱,而孔隙结构差的储层,由于其孔隙小、喉道细,粘土矿物含量高,工作制度不当时最易受到伤害。

在注水开发中,要做好储层保护,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关键词】储层敏感性;水敏;速敏;附加毛管阻力;酸敏;油层自身的敏感性程度是油层伤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岩性、物性研究以及敏感性流动实验是进行油层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手段。

其敏感性程度随敏感矿物含量增多、孔隙结构变异而升高。

敏感矿物主要有水敏感矿物、速敏矿物、酸敏矿物、碱敏矿物等。

1.储层物性特征跃进二号东高点构造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昆北断阶亚区铁木里克凸起内的一个三级构造。

通过岩心薄片分析,本区的储层具有砂岩近源、低成熟的岩石学特征。

从岩心样品分析得出,全油田的平均孔隙度为16.76%,样品分布主峰在15-25%之间,平均渗透率为18.7×10-3um2,残余油饱和度平均为30.83%,物性特征呈中低孔隙度和中低渗透率。

本区油层的润湿性具非均质特点,高渗透层多表现为中性或偏亲油,而低渗透层则多表现为偏亲水。

在偏亲油的砂岩模型中,残余油主要分布于颗粒表面、小孔隙、孔隙角隅和死孔隙之中;而在偏亲水的砂岩模型中,残余油则主要以孤立的油滴分布于孔隙之间。

2.储层敏感性分析2.1水敏伤害跃进二号油田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伊利石是该地区的主要粘土矿物,其相对含量达40-90%;蒙脱石分布于浅层,其相对含量达10-50%;伊蒙混成矿物作为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中间产物,则普遍分布于浅层和深层,相对含量在1-25%之间。

YⅡ264井E31地层的水敏实验和盐敏实验数显示,这些样品用标准盐水测得的渗透率远低于样品的克氏渗透率,下降幅度大于50%。

跃进水库上游护坡破坏原因及加固措施

跃进水库上游护坡破坏原因及加固措施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1 ( 第 16期 ) 期 总 2
新 疆水 利
石 河子水 利水 电_  ̄ 监理 中心 梁宏 军 rt - - 兵 团 勘 测 设 计 院 一 分 院 何 萍
摘要 经过分析,认为跃进水库护坡瞳坏的主要原因是’推、冻胀和浪淘破坏以及坝坡 冰 的不稳定 。 经过 方案比较 。采 用砼 连体 护坡, 用无纺 布代替 传统反滤 层 的加 固方案 ,取得 7
跃进水库是一座大 ( )型注入式平原 二 水库 水库设计库容 1亿 ,灌溉 莫索湾
灌区 8 O万亩农 田。
水库建于 15 年 ,坝体为碾压式均 质 98 土坝,筑坝土料大部分为壤土,少部分为粘
土。最 大坝高 1 .3 31m。上 游坝坡 在 46 石护坡进行灌水泥砂浆加 固处理。多年来, 0m 高程以上为 1 2 :,以下为 1 3 : ,下游坝坡在 护坡虽多次进行加固,但多属修复性的,没 48 5 0 ,m高程以上为 1 15 :.。以下为 13 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游护坡经过多年的 :。由

由于土坝在旋工过程中,对坝坡做了不 合理的修改,致使坝坡不稳定,土坝抗震能
力较差 。仅 15 99年 8月 至 16 94年 5月+在

7 0 ,8 0 +6 0 +70段共发 生护坡大面积塌垮 事故 6次 ,累计 塌 垮 面积 达 18万 m 。 . 2
护坡上、下部脱离。护坡的上部分与冰盖板 起上推 ,大面积松动 , 给波浪淘刷垫层创 16 年石油部门在距坝 15m处搞地震勘 造 了有利条件。 95 .k 探时,造成 5 5 ,5 2 .4 5 十8 0 +05 +50等处 2. 冰 胀 破 坏 3
较好效 果 。
主题词
水库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浅析【摘要】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是一个长井段、高丰度的复杂断块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以构造控制为主、受岩性影响的岩性构造圈闭油藏。

目前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剩余资源分布复杂,油田开发及稳产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

【关键词】水驱控制动用程度断块非均质性1 开发现状探明含油面积2.4km2,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65×104t,可采储量473×1044。

截止2012年12月底全油田共有油水井269口,其中采油井209口,开井123口;共有注水井60口,开井54口。

年平均核实日产油280.31吨,累计产油391.09万吨,采出程度18.29%;年产水26.3466万吨,累计产水525.05万吨;年注水81.47万方,年井口注采比1.95,累积注水895.16万方。

目前油藏综合含水67.87%,相对去年年均含水上升率-9.97%,老井自然递减率16.83%,老井综合递减率12.60%。

2 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2.1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破碎,断块面积小,难以形成较完善的注采井网,水驱控制程度低。

油田含油面积2.25km2,各层系构造主体部位断块面积一般小于0.2km2,难以形成较完善的注采井网(图1)。

图1 地质构造对比图2.2 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纵向层间矛盾突出储层含油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胶结物为方解石,胶结类型以孔隙型胶结为主,储集空间以孔隙型为主。

(1)平面上:岩性横向变化大,油砂体连通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强(2)纵向上:沉积韵律明显,层间非均质性较大,层间干扰严重(3)n1~n21储层成岩作用较弱,砂岩固结程度差,油层出砂严重,开发难度大。

2.3 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1)部分层系井网不完善:一层系、二层系、八层系,油水井数比分别为6:1、5.5:1、4:1,一线油井供液不足,平面注采井网需要通过转注、加密进行完善;(2)三层系、四上层系井网相对较完善,但由于注水受断层影响二次分配,导致一线采油井普遍水淹;(3)四下层系、五层系井网相对较完善,但主体部位注水不受效,考虑后期加大井间监测力度明确水驱方向;(4)六、七层系构造边部无效注水量大,后期需要进行平面注水调整,沿十号断层一线无注水井,在精细地层对比基础上,后期考虑转注试验。

胜利东二号露天矿南排土场滑坡分析

胜利东二号露天矿南排土场滑坡分析
郭俊 良 ,秦 文清 - ,李宏奎 ,舒 继森 2
(. 1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 锡林浩特 060 ; . 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 10 ) 200 2中国 208

要: 分析了胜利,-露天矿南排土场东部边坡的稳定性 , - 采用极限平衡法反算了南排 东部排弃物及
前 滑坡 区附近有 积雪 、 积水 的痕迹 ; 滑坡 区地 形 变化 平缓 , 总体 是东 北较 高 、 向西南 方 向变 低 。在南排 土 场东侧 境 界附近 , 有一 向西倾 斜 的沟 , 的纵 向坡 度 沟
很小 , 约为 05 左 右。 .。 南 排 土场东 侧滑坡 区 的排 弃物料 主要 是采 场东 端 的第 三 系上新 统棕 黄色 、 黄色 的粘土 ( ) , 桔 岩 类 其 次是灰 黄 、 杏黄 泥质胶 结 的砂 岩 、 砾岩 。这些排 弃 砂 物在采 场 被剥离 之前 就具有 结构 比较松散 、强 度低
于中国矿业 大学, 曾任神华宁煤集 团大峰露天矿 剐总工程师 、
中国包装总公 司新能源公 司剐总经理 ,现任 内蒙古大唐 国际
锡林 浩特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图 1 南排土场 东部滑坡 计算剖面的位置
露天采矿技术 21年第2 02 期
・3 4・
图 2 南排土场东部滑 坡 I 计算剖面
图 4 南排土场 东部滑 坡 I 剖面稳 定性计算结果 ( 设计指标)
图 7 南排土场 东部滑坡 I 剖面滑 动面的大致形 状和位置 I
抗剪 强度 指标 C=2 P =1。 5k a厂 1,滑 坡 区排土 场基
图 5 南排土场东部滑坡 I 剖面稳定性计算结果 ( I 设计指标)
底强 度 C=1 P ,=1 。 0k a 厂 0 。

柴达木盆地跃进II号地区油源研究

柴达木盆地跃进II号地区油源研究
相似 ( 图3),伽玛蜡烷 丰度高反映 源岩沉积时水体含 盐度较高 ,应 来 自高盐度强还原环境的烃源岩。 乌南油 田、跃进 Ⅱ号地 区原油 的伽玛蜡烷丰度 相对较 低 ,伽 玛蜡 烷/ 烷 比值 低 于 0 ,不 同于 跃 东 和 尕斯 油 田的储 层 原 油 ( c藿 . 6 图
4)。
石 油 地 质
南 I 科 技 2 1年第6 1 1 . : 02 期
柴达木盆地 跃进I号地 区油源研 究 I
石 正 灏① 陈
①西南 石油大学
勇① 熊 坤 ② 霍 鹏 ②
61 5 0 成 都 ;② 青 海 油 田 采 油 一 厂 0 0
摘 要 跃 进 I号 地 区 位 于柴 达 木 盆 地 柴 西 南 区 ,毗 邻 红 狮 凹 陷 ,扎 哈 泉 凹 陷 ,是 柴 西 南 区重 要 的 油 气勘 探 区域 。本 文通 过 以 工 I 区烃源岩 、原油 以及储层抽提 物等地球化 学特征研 究为基础 ,讨论跃进I号、跃 东、跃 西构造 油气来源 问题 ,研 究表 明,位于阿拉 尔 I
表 1研 究工区不同层位 烃源评 价参数类型
南 肛 种 技 2 1年第6 02 期
石 油 地 质
泉凹陷 ,而是来 自 东北面 的凹陷 ,与尕斯油 田的原油具有 同一来源 。 跃进 Ⅱ号 。跃进 Ⅱ 原 油 的伽玛 蜡 烷 丰度 较 低 , 甾烷 以c 为 号 主 ,与扎 西 1 井B 源岩相 似 ,源岩 的伽玛 蜡烷 丰度 低 ,以c淄 烷 为
( 3 Km2 20 )。多年勘 探实践表 明跃进 二号构造 带是一 个油气 聚集有 利区带 。目前 已发现跃西及跃进I I 号东 高点油 田。 该 区地层 自上而下 为 :狮 子沟组 、上油砂山组 、下油砂山组 、上

跃进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跃进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跃进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作者:张华先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6期摘要: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目前产量呈下降趋势,含水上升率、递减率指标均变差,目前自然递减15.49%、综合递减12.05%。

含水上升率38.11%,主要是受部分高产井、措施井含水上升、产量下降造成。

本文着重分析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对策,尽力减小油田递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关键词:精细注水地产低效高含水出砂一、油田开发现状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是在1985年地震统层解释中发现的一个潜伏构造,目前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共有油水井293口,其中采油井231口,开井138口;注水井62口,开井40口。

平均核实日产油195.0t,油藏年产油4.8353×104t,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33%,采出程度20.26%;年注水29.4144×104m3,阶段井口注采比1.59,累积注水1113.0366×104m3,累积井口注采比0.88。

目前油藏综合含水71.92%,相对年均含水上升率38.11%,老井自然递减率15.49%,老井综合递减率12.0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井措施开展差,精细注水未做精2015-2016年精细注水工作开展差,实际成功动管柱井较少,导致目前水井管柱入井时间过长,欠停注井增多,实际密封层段越来越少,水井突进情况加剧;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停躺井恢复较困难,注水受控程度低;2017年水井措施开展较早,此类势头虽得以遏制,但整体注水开发效果还处于较差水平。

近年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分注率(目前57.14%)、分注合格率(目前28.57%)都明显下降,导致动用程度(目前44.17%)难以提升,主要是因为近年水井工作完成较差,目前的分注合格率难以满足精细配注要求,动用程度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管理纲要》要求的断块油藏50%的标准。

2、注水矛盾突出1)平面上低产、低效井分布在构造边部边水影响区域以及构造内部注水突进区域,其余则主要分布在注水见效不明显或无能量补充区域。

跃进二号复杂断块油田砂岩油藏注采系统评价及开发调整研究

跃进二号复杂断块油田砂岩油藏注采系统评价及开发调整研究
主 题 词 复 杂 断块 油 田 非 均 质 注 采 系统 评 价
跃 进 二 号 油 田是 一 个 含 油 井 段 长 、 量 丰 度 高 储 的 同沉 积 复 杂 断 块 油 田 , 于 柴 达 木 盆 地 西 部 南 区 , 位 为 西 部 坳 陷 区 昆北 断 阶 亚 区 铁 木 里 克 凸 起 内 的一 个 三 级 构 造 。该 油 田 位 于 阿 拉 尔 断 层 上 盘 , 北 为 尕 西 斯库勒油 田, 为跃 西构 造 , 与跃 东构 造 相邻 , 西 东 油
复 杂 断 块 油 田的 复 杂 性 主要 来 源 于 众 多 而 密 集 的断 层 。 跃 进 二 号 油 田在 断 层 作 用 下 被 分 成 多 个 大 小 不 等 的 断 块 , 数 断 块 面 积 小 于 0 5k 2 多 . m 。多 套 含 油 层 系 和 极 复 杂 的构 造 使 得 跃 进 二 号 油 田的油 水 关 系十 分 复 杂 : 方 面 , 水 关 系 主要 受 构 造 和 断层 控 一 油 制 , 层 在 油 藏 形 成 后 的原 始 状 态 下 , 油 气 的分 布 断 对 和 油 水 关 系 有 一 定 的控 制 作 用 ; 一 方 面 , 于 断 层 另 由
跃 进 二 号 构 造 是 阿拉 尔 断 层 与 Ⅶ 号 断 层 上 盘 的

个 被 复 杂 化 的 、 基 岩 隆 起 基 础 上 长 期 发 育 的 同 在
跃 进 二 号 油 田是 一 个 在 背 斜 构 造 背 景 上 发 育 并 受 岩 性 影 响 的 复 杂 断 块 油 田 。储 集 空 间 以孔 隙 型 为 主储 层 沉 积 相 类 型 主要 为 网状 河 、 流 河 和 辫 状 河 。 曲 平 面 上 , 性 横 向 变 化 大 , 砂 体 连 通 性 较 差 , 层 岩 油 储 非 均 质 性 强 ; 向 上 , 积 韵 律 明 显 , 间 非 均 质 性 纵 沉 层 较 大 , 间 干 扰 严 重 。 根 据 跃 进 二 号 油 田历 年 测 试 层 资料 统 计 : 田பைடு நூலகம் 量 动 用 程 度 为 5 . % , 明 油 田 油 56 说 存 在一定层 间干扰 。

微生物清防蜡在跃进二号油田使用效果分析

微生物清防蜡在跃进二号油田使用效果分析

微生物清防蜡在跃进二号油田使用效果分析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 736200摘要:油井微生物防蜡菌剂是由多种好氧及兼性厌氧菌组成的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

菌剂的投加具有明显而长效的油井防蜡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防蜡;效果前言:跃进二号油田东高点构造属于被断层复杂化的短轴背斜构造,位于阿拉尔逆断层上升盘,油田东邻跃东构造,北邻尕斯库勒油田,西为跃进二号西高点,且其间分别有大型逆断层分隔,南侧为区域性南倾单斜。

面积约3.5km2。

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

岩石的粒度组份偏细,以细砂岩、中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中砂岩、粗砂岩、含砾砂岩较少。

岩石胶结方式以孔隙式胶结为主,地层粘土含量高,油层井段长达1000m以上,主要流动喉道半径平均值在0.295-0.712μm,平均0.44μm,孔隙半径在20-100μm之间的孔隙体积占总孔隙体积和70%,油层埋深550-2100m。

平均孔隙度19.26%,油田水平均矿化度为125452mg/l,密度为1.082mg/l,为CaCl2水型,PH值为6.69,属中偏酸性水。

一、油井情况跃进二号油田的油井大部分结蜡很严重,给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困扰。

现主要清蜡方式是采用热洗清蜡,周期在30-45天之内。

部分油井地层漏失严重,洗井过程中洗净液返排量小,洗井效果差。

二、水油井微生物清防蜡剂性能指标、适用范围和施工工艺(1)作用机理油井微生物防蜡菌剂是由多种好氧及兼性厌氧菌组成的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

这些混合菌分离自高含蜡油井采出液,它们以原油中的蜡质成分(C15-C70)为生长繁殖的唯一碳源。

当将菌剂注入油井,混合菌将以原油中的蜡质组成为碳源进行新陈代谢,使长链烃转化为短链烃,并产生脂肪酸、糖脂、类脂体等多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并改变金属或粘土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从而阻止蜡结晶的析出、长大和沉积。

因此,菌剂的投加具有明显而长效的油井防蜡效果。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浅析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浅析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浅析【摘要】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是一个长井段、高丰度的复杂断块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以构造控制为主、受岩性影响的岩性构造圈闭油藏。

目前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剩余资源分布复杂,油田开发及稳产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

【关键词】水驱控制动用程度断块非均质性1 开发现状探明含油面积 2.4km2,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65×104t,可采储量473×1044。

截止2012年12月底全油田共有油水井269口,其中采油井209口,开井123口;共有注水井60口,开井54口。

年平均核实日产油280.31吨,累计产油391.09万吨,采出程度18.29%;年产水26.3466万吨,累计产水525.05万吨;年注水81.47万方,年井口注采比1.95,累积注水895.16万方。

目前油藏综合含水67.87%,相对去年年均含水上升率-9.97%,老井自然递减率16.83%,老井综合递减率12.60%。

2 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2.1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破碎,断块面积小,难以形成较完善的注采井网,水驱控制程度低。

油田含油面积2.25km2,各层系构造主体部位断块面积一般小于0.2km2,难以形成较完善的注采井网(图1)。

图1 地质构造对比图2.2 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纵向层间矛盾突出储层含油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胶结物为方解石,胶结类型以孔隙型胶结为主,储集空间以孔隙型为主。

(1)平面上:岩性横向变化大,油砂体连通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强(2)纵向上:沉积韵律明显,层间非均质性较大,层间干扰严重(3)N1~N21储层成岩作用较弱,砂岩固结程度差,油层出砂严重,开发难度大。

2.3 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1)部分层系井网不完善:一层系、二层系、八层系,油水井数比分别为6:1、5.5:1、4:1,一线油井供液不足,平面注采井网需要通过转注、加密进行完善;(2)三层系、四上层系井网相对较完善,但由于注水受断层影响二次分配,导致一线采油井普遍水淹;(3)四下层系、五层系井网相对较完善,但主体部位注水不受效,考虑后期加大井间监测力度明确水驱方向;(4)六、七层系构造边部无效注水量大,后期需要进行平面注水调整,沿十号断层一线无注水井,在精细地层对比基础上,后期考虑转注试验。

走滑构造研究历程及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走滑构造研究历程及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125走滑构造,亦即走滑断裂,是指断层两盘断块以相对走滑、差生一定程度位移为主要特征的断层形式。

走滑断裂的典型特征包括:发育陡而窄的断面、断面倾向多变、断层两盘在垂向上无明显升降、发育复杂的花状(负花状)构造。

根据前人统计研究发现,全世界一般以上(约为59%)的断块相对运动矢量与断块边界的法线是不平行的,因此,有学者断言“处处有走滑、时时有走滑”。

按照断面两盘块体的相对移动方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右旋走滑和左旋走滑两种类型。

而按照走滑断裂的长度、深度以及在石油地质上的特点又可以将走滑断裂分为大型走滑断裂、中型走滑断裂和小型走滑断裂。

其中大型走滑断裂发育在板块碰撞的边界,控制了盆地的形成。

中型走滑断裂发育在沉积盆地内部,控制了二三级构造单元的展布。

小型走滑断裂发育在二级构造单元内部,控制了二三级断裂的形成。

多年来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走滑断裂的分布与油气藏的分布密切相关。

在我国东部发育的郯庐断裂带长达2400km,切割深度可达100km,沿该断裂带发育了松辽、鲁西、苏北、沂沐等多个大中型盆地,盆地内的油气资源量十分巨大;我国西部的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带,波及范围可达50×104km 2,与其相关的盆地多达11个,其中的敦煌、柴达木、酒泉等多个盆地中也发现了大量油气资源;国外圣安德烈旗断裂带周围分布的洛杉矶盆地、Santa Barbara-Ventura盆地和Santa Maria盆地内也都探明了丰富的陆上和近海油气藏。

研究走滑断裂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走滑构造的早期研究历程1.萌芽阶段对于有文字记载的关于走滑断裂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彼时的地质学者仅仅是对走滑断裂所表现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没有追根溯源其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引起了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了417m的右滑动,引起了广大地质学者的注意,由此走滑断裂的概念开始初步产生,而走滑的机制也逐步成为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跃进二号油田东高点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储层影响研究

跃进二号油田东高点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储层影响研究

跃进二号油田东高点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储层影响研究【摘要】跃进二号油田主要成岩作用为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压实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由于成岩作用并不十分强烈,认为由于储集岩的结构成熟度普遍偏低,导致了以中孔隙与细喉道为主要组合形式的孔隙结构类型。

浅层成岩作用弱,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沉积作用是孔隙结构的主要控制作用。

深层成岩作用过程中的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生粒间孔减少,次生粒间孔增加,孔隙结构在受沉积作用影响的同时也受一定成岩作用的控制。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物性;储层微观结构跃进二号东高点构造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昆北断阶亚区铁木里克凸起内的一个三级构造。

主要储层为N21、N1、E31三套储层。

1 岩石学特征通过对岩心薄片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跃进二号的岩石类型按SY/T5579-2000标准分类,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次为长石砂岩。

砂岩普遍含碳酸盐;少量的砂岩含膏或为膏质岩屑长石砂岩。

岩石胶结较疏松-致密,部分饱含油的中、细砂岩呈疏松散砂状。

长石和岩屑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在20-30%和15-20%之间,石英含量变化一般在30-43%,长石以斜长石和正长石为主,少量为微斜长石。

岩屑以火成岩和变质岩岩屑为主,沉积岩岩屑较少,可见少量粒径较小、磨圆好的结晶灰岩屑。

储层砂岩颗粒的形态为磨圆程度较差的棱角状和次棱角状,分选程度较差。

填隙物主要分布于粒间和粒表,当以硬石膏为主要胶结物时以基底式胶结为主。

沉积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砂岩总体上具有杂基含量低、搬运介质和沉积介质密度不大、沉积速度较快、低结构成熟度的特点。

碎屑颗粒以次棱角状-次圆状为主,分选中等到差,也说明了中等偏低的成熟度。

2 主要成岩作用2.1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本区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其中以碳酸盐胶结作用最普遍,泥质胶结次之,硬石膏胶结只在E31下部层段普遍存在,沸石胶结在N1下部层段和E31上部层段断续出现。

从上到下,胶结物的组分从灰泥质→泥灰质→泥灰质为主、沸石质为次→泥灰膏质,充分反映了成岩环境的变化[1-3]。

跃进煤矿二水平西翼运输大巷过F_(2-3)断层方法

跃进煤矿二水平西翼运输大巷过F_(2-3)断层方法

o he ful r sr ie h a d e c v to ft o k o d y The a t o s a ay e u r u i o k sr s fful fa t e z n n ft a t e tan d t e r pi x a a in o he r c ra wa . u h r n ls d s ro ndng r c te so a t r cur o e i
9 m.T pp a a c he a e r n e d ia e a 一2 0 m e twig man h u a e ra w y i Ⅱ l v l t eF 3 f uta p a e wh ef u tt o i ~1 rv g t 0 w s n i a l g o d a n e e ,h 2 a l p e r d, os a l hr w s0
断 层构 造 造 成 巷道 围Leabharlann 性 质发 生 变 化 , 板破 顶
碎 , 护 困难增 加 。通过 对 断 层 破 碎 带 巷 道 段 的 围 支 岩应 力分 布 的理论 分 析 , 合 工 程 经 验 提 出 过 断层 结
图 1 巷 道 布 置 示 意
西翼 运输 大巷 布置在 21煤 层顶 板砾 岩 和砂 岩 - 中, 掘进 主要在 砾 、 岩层 互层 中进 行 , 砂 局部 为 泥岩 ,
任务 , 务年 限在 1 服 9a以上 , 道布 置如 图 1 示 。 巷 所
平 西翼 揭露 3条 断层 , 别 为 F一 分 断层 、 和 F F 断 层, 对工 作面 的 回采没 有 影 响 , 是 F 断层 成 为影 但
响西 翼运 输 大巷快 速掘 进 的重要 因素之一 。
2 1 年第 1 02 期

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增生体的精细表征

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增生体的精细表征

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增生体的精细表征牟中海;廖春;丁晓军;陈袁;于跃【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4(026)006【摘要】根据测井及地质资料,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存在2个河口坝、2种构型单元及5个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顶底界受限于以隔层为识别标志的5级界面,河口坝增生体之间则为以泥岩夹层为识别标志的4级界面.对构型单元空间组合类型的研究表明,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存在河口坝与河口坝的拼接、河口坝与席状砂的拼接及河口坝的侧积3种类型;在平行物源方向上,存在河口坝的前积和河口坝的退积2种类型;在纵向上,构型单元之间可见加积正旋回和加积反旋回特征,构型单元内主要表现为反韵律,其次是正韵律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绘了5个河口坝增生体的平面分布图.【总页数】7页(P8-14)【作者】牟中海;廖春;丁晓军;陈袁;于跃【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油田储层沉积相研究--针对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上砂组层段[J], 窦齐丰;彭仕宓;黄述旺;王韶华;刘伟2.基于沉积过程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储层构型精细分析——以老君庙油田L11小层为例 [J], 秦国省;吴胜和;郑联勇;喻宸3.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Ⅲ油组岩屑测井识别 [J], 贾风娟; 赵文凯; 牟中海; 林长庆; 施奇; 郑玉宝; 张芬英4.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储层沉积相研究 [J], 贾风娟;牟中海;魏成章;赵文凯;高瑞阳;苏秋5.基于测井解释的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定量表征:以Q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为例[J], 汪显栩;牟中海;张国成;徐良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叶萍;尹太举;郭青松【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10(043)001【摘要】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并根据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认为本区大的沉积背景仍然为辫状河三角洲,但沉积微相类型和砂体成因模式与一般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即骨架砂体以水下分流砂坝为特征,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欠发育.主力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水体浅,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流水动能强,分流河道主要起输送沉积物通道作用,沉积作用弱,而分流河道之间水体能量相对弱的区域沉积作用强,因而形成了以分流砂坝沉积为主的沉积特征,这种沉积模式打破了传统三角洲沉积以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的相模式,建立了以土豆状散布于河道间的分流砂坝为格架的沉积微相新模式.【总页数】9页(P115-123)【作者】叶萍;尹太举;郭青松【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相关文献】1.双逆冲断层间的构造样式——以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跃东地区为例 [J], 王信国;王濮;何建坤;李东安2.柴达木盆地跃进四号-扎哈泉地区层序划分和沉积相特征 [J], 钟尚伦;孟述;杨永岩;姜自银;张娜3.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早渐新世沉积相研究 [J], 于跃;牟中海;杨雪峰;漆麟;陈袁;苏秋4.柴西北缘跃进二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 [J], 张超;高雪峰;俞礽安;王善博;程银行;奥琮;滕雪明;冯平;于航;司丹5.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储层沉积相研究 [J], 贾风娟;牟中海;魏成章;赵文凯;高瑞阳;苏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跃进油田N1油藏储层流体识别研究

青海跃进油田N1油藏储层流体识别研究

青海跃进油田N1油藏储层流体识别研究在测井综合评价中,储层流体的识别是油气藏综合评价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对油田勘探开发中的油层判别、地层对比、相带分析、水淹层解释、油藏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结合跃进二号N1油藏实际情况,用电阻率-孔隙度交汇图法与RFT测井识别法,较为圆满的解决了N1油藏储层流体的识别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N1油藏流体识别交会图法RFT测井0引言跃进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阿拉尔断裂上盘,为昆北断阶亚区铁木里克凸起内的一个三级构造。

该油田在纵向上由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含油层系组成。

经过二十余年的勘探开发已对油田的地质构造特征、砂体展布规律,小层沉积微相模式、油水分布规律等有了相当的认识,但随着油藏开发动态进一步的深入,油藏平面、层间非均值强,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开发。

为进一步增储上产、老区挖潜,对现有测井资料进行精细解释,搞清楚储层流体性质是测井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电阻率—孔隙度交汇图法1.1基本原理电阻率—孔隙度交汇图法是应用阿尔奇公式的一种快速直观的解释方法[1-2]。

要涉及到阿尔奇地层因素公式和电阻增大系数公式:F=■=■(1)F=■=■ (2)由(1)和(2)式得:Rtφm=■ (3)式中:Ro为100%包含地层水的纯岩石电阻率,欧姆米;Rw为地层水电阻率,欧姆米;a是与岩性有关的巖性系数;b是与岩性相关的常数;Φ是孔隙度,%;m是岩石空隙结构指数;n是饱和度指数;Sw为含水饱和度,%;Rt岩石真电阻率,欧姆米。

从式中可以看出地层电阻率的M次方的倒数与孔隙度呈线性关系,在坐标轴中是一条经过原点(孔隙度为零,电阻率无穷大),斜率为K的直线(图3),对于岩性稳定(a、b、m、n一定)、地层水电阻率确定的地层,直线的斜率只与含水饱和度Sw有关,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经过原点的随Sw变化的直线,这样就可以利用这组直线来判断流体的性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跃进二号东负反转走滑构造识别及成因陈文萍; 胡望水; 王琳; 李涛; 李拉毛才旦; 李相明【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9(038)010【总页数】9页(P91-99)【关键词】负反转走滑构造; 成因机制; 张扭; 压扭【作者】陈文萍; 胡望水; 王琳; 李涛; 李拉毛才旦; 李相明【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 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 736200; 青海油田天然气采油厂青海格尔木 8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在地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性质构造相互叠加的现象称为构造反转。

反转构造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关,如由伸展构造体系转化为压缩构造体系,反之亦然[1-3]。

1981 年Glennie and Boegner 完整的提出了“反转构造”的概念并将这一术语用于盆地构造分析中。

自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反转构造研究[1-15]。

但目前取得巨大进展的是正反转构造,对负反转构造研究较少,且存在着较大的争议,Harding 认为构造反转即为构造起伏在极性上的变化[5];Cooper 等认为正反转构造是在控制盆地的伸展断层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反向运动时产生的,负反转构造是在先存的缩短构造体系发生伸展作用时产生的[6]。

2000 年胡望水等认为反转构造是指构造变形作用发生反向变化所产生的与前期构造性质相反的一种叠加构造,分为正、负反转构造两种类型[14],但目前一些学者对于柴达木盆地的研究集中在其扭动性上,对于负反转构造较少,负反转构造特征及成因等尚待深入研究。

目前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包括柴达木盆地在内的中国西北地区各大沉积盆地均为压(扭)性盆地而根本不同于中国东部的裂谷类伸展盆地[1,17],并且大部分学者将其动力学机制归因为印度板块碰撞传递的“远程应力”效应[8]。

而1997 年杨明慧认为在新构造期柴达木盆地为非压(扭)性盆地,恰恰相反而是盆地伸展作用[18]形成的伸展盆地。

本文则认为柴达木盆地构造作用是存在反转的,并非单纯的压扭或者伸展。

负反转走滑构造即在先存的缩短走滑构造体系发生张扭作用时产生的构造。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东负反转走滑构造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分析了跃进二号东负反转走滑构造特征、规律,确定了负反转构造期,在区域构造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演化剖面分析,剖析跃进二号东构造发育历史及成因机制。

其意义在于研究结果对于油田深度开发和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研究,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区域构造背景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欧亚大陆发生陆陆碰撞,青藏高原持续隆升并且不断向北推挤,而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应力传递在其西北侧受到塔里木板块的阻挡,在东北侧受到华北板块的阻挡,因此该盆地处于整个青藏高原前缘构造应力的集中部位,构造活动十分强烈[12-33]。

喜山运动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的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陆陆碰撞作用促使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再次活动,同时西伯利亚板块向南移阻挡印度板块的向北挤压,发育了北东东向的阿尔金断裂和北西向或北西西向的北祁连北缘断裂、中祁连断裂,昆北断裂、柴北缘断裂等,它们均以右行走滑为主。

喜山运动晚期,青藏高原的陆内俯冲进一步加剧,北东向的水平挤压为主要的应力方向,阿尔金断裂在此时表现出强烈的左行走滑,同时昆仑山、祁连山也开始向盆地逆冲推覆,盆地进入了挤压反转阶段,原北西西向的右行走滑断裂均转变为向北或向南的逆冲兼左行走滑[21]。

柴达木盆地分布着三个主要的走滑断裂,西北缘主要的SW-NE 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带为主走滑断裂带,东西两侧则为NW-SEE 向展布的祁连压扭走滑断裂带和NW-SSE 向展布的昆仑压扭走滑断裂带(见图1)。

根据古地磁、遥感等地质资料也证实了周缘区域性走滑断裂旋向的改变导致柴达木地块前后出现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20]。

所以新生代的柴达木盆地始终处于巨大的压扭应力场中,这也就解释了该盆地早期右行走滑,而后期转变为左行走滑的负反转构造。

研究区主要发育的新生代地层有:路乐河组(E1+2)、下干柴沟组(E3)、下干柴沟组下段、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七个泉组(Q1)、涩北组(Q2)、察尔汗组(Q3)。

断裂主要发生在局部背斜构造上,且正断层走向与褶皱走向不一致,呈锐角相交,且部分切断了背斜的轴线,断裂贯穿第四纪地层,反映了该地区构造为后生负反转构造,主要发育于第四纪沉积时期(见图2、表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图(据葛肖虹等2005)Fig.1 Tectonic zoning map of Qaidam basin(from Ge Xiaohong et al.2005)图2 柴西地区区域地质图(据吴婵2013)Fig.2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western Qaidam(from Wu Chan 2013)表1 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新生代地层构造演化Tab.1 Tectonic and Cenozoic stratigraphic structural evolution in the western Qaidam2 喜山早期右行走滑构造体系2.1 剖面正花状构造在三维时间地震剖面上,E3次级断层呈逆断层,断层断面形状近平直,上部略缓,靠近主走滑断裂带处倾角较陡,所有次级断裂向下均收敛于主走滑断裂上,构成正花状构造(见图3)。

西部断开层位为基底,中部断开层位由E3向地层逐渐变新,东南部断开层位最新,断距同样显示由西部-中部-北部逐渐减小的特征,间接说明走滑作用由西部-中部-东南部逐渐减弱的特征。

扭动构造变形带上宽下窄,主走滑断裂带倾角较陡,上部缓,下部近直立,构成典型的正花状构造特征。

下干柴沟组地层变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地层厚度一致,断层纵向断距不大,但是水平断距较大(见图4a),表明变形较强烈,为典型的压扭作用形成的后生走滑构造。

2.2 平面雁列式断层组合由跃进二号东高点即K11反射界面所成的构造断裂组合关系平面图(见图4a)可见研究区发育走滑断层及伴生断层,构成走滑构造,由压扭作用形成的走滑构造。

其主走滑断裂位于研究区的北段至东南部,是跃进二号东的主控断层,控制着整个区域的构造格架。

主走滑断裂西部走向为近东西向,中部至东南部走向为北西-南东向。

西部次级伴生逆断裂以东西走向为主,发育个别北北东走向断裂,研究区次级断裂与走滑断裂呈锐角相交,雁列式展布,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为向右发生运动(见图4b),即主走滑断裂北东侧发生向南东方向的运动,南西侧向北西方向运动。

2.3 右行走滑构造应用Harding 的右行力偶走滑分析(见图4),由图4 可见断裂带构造走向与右行力偶产生的应变椭圆中构造走向一致,其中次级逆断裂走向与应变椭圆中的挤压作用下的逆断裂走向一致,说明研究区早期(下干柴沟组)构造为右行压扭作用的结果。

图3 跃进二号东走滑构造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Fig.3 Seismological interpretation profile of Yuejin No.2 east strike-slip structure3 左行走滑构造样式张扭型负反转构造是指压扭断层因受力方式改变为张扭所产生的与扭动断层小角度相交的反转构造,它沿盆地内扭动断裂带展布。

张扭负反转构造发生在压扭盆地的反转期,即由前期挤压或压扭应力场转变为张扭应力场时期。

3.1 负花状构造剖面上,N1~Q1发育的多达15 条次级断裂,断层断面产状略呈凹面,上部陡,下部略缓,所有次级断裂向下均收敛于主走滑断裂上,构成负花状构造(见图5)。

且左行张扭次级断裂在N1~Q1基本均被错断,断距显示西部和东南部断距较小,中部断距较大的特征,说明左行张扭走滑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高点部位可见,其中在N1~Q1层段的逆断层,继承了早期的压扭作用,在的次级正断层,主要受晚期张扭作用控制。

断层组合为负花状构造,为典型的张扭应力作用的产物。

该区断层呈典型的雁列式,验证了时间剖面上花状构造解释的准确性,同时由于时间地震剖面上上干柴沟组~七个泉组地层厚度基本一致,即可确定其走滑构造为典型的后生走滑构造。

3.2 雁列式断层组合平面上,跃进二号东高点上N1~Q1其主走滑断裂位于研究区北段至东南部,是跃进二号主控断层,控制着整个区域构造格架。

研究区西部-中部发育近东西走向次级断裂,倾向有北倾和南倾两种,组成地堑结构,还发育一条北北东走向的次级断裂,倾向北西西向;东南部次级断裂走向变为北西-南东走向为主,倾向南西向(见图6a)。

都与主走滑断裂呈小角度相交,雁列式展布,符合扭动构造的特征,其夹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本盘向左运动,即主走滑断裂西南侧向南东方向运动。

图4 K11右行走滑构造断裂组合关系及右行应变椭圆分析Fig.4 (a)K11fault assemblage relationship and(b)right strain ellipse analysis of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structures图5 跃进二号东走滑构造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LINE1010Fig.5 Seismologicalinterpretation profile of Yuejin No.2 east strike-slip structure图6 K31左行走滑构造断裂组合关系及左行应变椭圆分析Fig.6 (a)K31fault assemblage relationship and(b)left-lateral strain ellipse analysis of left-lateral strike-slip structures3.3 左行走滑构造应用Harding 的左行力偶走滑分析(见图6b)可见断裂带构造走向与左行力偶产生的应变椭圆中构造走向一致,其中次级正断裂带走向与应变椭圆中的伸展作用下的正断裂走向一致,说明研究区晚期(Q1q 期后)构造为左行张扭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区平、剖面结合,综合分析,研究区后期构造是左行张扭负反转作用的左行走滑构造。

3.4 走滑叠加构造样式跃进二号东构造下部层序E1+2~E3发育为压扭作用,形成的正花状构造样式,其次级断裂以逆断层为主,主走滑断裂西北走向为近东西向,构造高点发育在西北部,东西走向,向东南部北西-南东走向转换的中部位置,为下E1+2~E3的构造高点,次级伴生逆断裂以东西走向为主,东南部次级伴生断裂走向与主走滑位移带呈锐角相交。

在层段,跃进二号东构造主要发育张扭作用形成的负花状构造,由走滑断裂及其次级伴生正断裂组成,构造高点发育在研究区中部次级断裂发育区,与早期(E1+2~E3)构造相比构造高点发生的偏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