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材文体划分
文学体裁的划分方式
文学体裁的划分方式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
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剧小说、寓言、通讯等。
1.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2.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3. 散文: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4. 剧本: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文学体裁,除此之外还有杂文、翻译及长篇小说等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文体的分类
小学语文文体的分类1.诗歌(1)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硕的思想情感,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必然的节拍和韵律。
其要紧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硕的情感和想象,擅长从情感上感动读者。
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拍鲜明。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确实是一行)。
(2)诗歌的分类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假设干类别。
按国别分,可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诗歌按时期分,可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分为诗、词、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可分为小令(58字之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l字以上);(1997年全国已考)元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又叫套曲);新诗又可分为自由诗和用旧形式写成的新诗。
(3)古代诗歌与新诗古代诗歌是泛指古代文学长河顶用文言写成的韵文,即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曲。
新诗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后显现的诗歌。
(4)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要紧区别是:(1996年全国、2001年春天已考)古体诗主若是指唐朝以前的古代诗歌,其要紧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要紧指初唐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其要紧特点是每首诗行数固定、每行诗字数固定、每首诗的用韵固定。
(5)诗、词、曲的区别诗、词、曲都是韵文,其要紧区别在于诗要求节拍和讲求韵律。
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加倍严格。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常常添加衬字等。
(6)新诗中的自由诗和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顶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阅读文章的方法、步骤基本相同,但由于文章的内容不同,表达形式不同,阅读的方法就不完全相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一、叙事类文本教学,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叙事性文本,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叙事性文本主要包括故事、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本题材不一、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但有以下四方面鲜明特点: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比较鲜活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这些目标中也隐含了叙事性文本的训练要点:在阅读全文、大体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文章的主旨所在,然后再抓住与主旨休戚相关的部分场景、人物、细节等读、思、议。
并设身处地地以文章作者的视角及情感或褒或贬,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1.透过事件,把握形象叙事性作品有四个要素——时间、人物、情节、场景,但根本要素还是事件和人物,所以叙事性作品“人不离事,事不离人”。
例如《理想的风筝》叙述了刘老师对于一条腿的解嘲,靠一条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且跳跃旋转多次地为我们讲课,以及每年春天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情形。
文章分别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选取典型事例丰满人物形象。
阅读这类文本时,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事件大致梗概的基础上,明确人物与事件的主从关系,让他们透过事件全程,感受人物的品质特征。
从而为后面进一步深入感悟具有无限人格魅力的“师恩”作好铺垫。
2.深入细节,体悟特点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的那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也是读者感悟人物的抓手。
抓住了细节,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真谛。
高中语文课文分类划分
高中语文课文分类划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授和学习语文课文,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高中语文课文进行分类划分。
下面将从文体、题材和形式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课文进行分类。
一、文体分类文体是指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种类,是高中语文课文分类的基础。
1. 散文类课文散文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悟性。
例如《牛郎织女》、《心这朵花》等。
2. 诗歌类课文诗歌类课文以形式美、意蕴深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感悟和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静夜思》、《登高》等。
3. 小说类课文小说类课文以情节丰富、人物形象塑造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例如《红楼梦》、《祝福》等。
4. 戏剧类课文戏剧类课文以对话和表演为主要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演技能力。
例如《雷雨》、《茶馆》等。
二、题材分类题材是指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和主题,是高中语文课文分类的重要依据。
1. 历史题材课文历史题材课文通过描述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例如《岳飞传》、《春秋》等。
2. 社会题材课文社会题材课文通过描绘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例如《红高粱家族》、《围城》等。
3. 自然题材课文自然题材课文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自然规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科学素养。
例如《山居笔记》、《海的女儿》等。
4. 文化题材课文文化题材课文通过表达传统文化或现代文化的内涵,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
例如《马丁·伊登》、《读书与做人》等。
三、形式分类形式是指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也是高中语文课文分类的重要方面。
1. 记叙文形式记叙文形式的课文通常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旨在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故事理解能力。
例如《西游记》、《我的大学》等。
谈语文教材文体划分
谈语文教材文体划分我国语文教材目前采用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这样的文体划分方法,从现有的材料看,当始于上个世纪初,当时龙伯纯在《文字发凡》(1905)中引进日本武岛又次郎《修辞学》中论文体内容,将文章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释文、议论文四类。
其后,陈望道、黎锦熙、叶圣陶、夏丏尊等语文学家在各自的著作中都采纳了这种划分。
1922年“壬戌新学制”颁布后,这一划分开始进入中小学教材,并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样的划分存在较大的问题。
首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划分和文学划分的关系不清楚,比如在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中,文学类的小说有时直接划入了记叙文,文学类的杂文更是一直来就作为议论文。
其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关系也不清楚,常常是四者并列,出现逻辑划分的错误。
因此在放开教材编写权限的今天,出现了淡化、甚至取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划分的意见,有些教材(比如上海H版语文教材)已经不再以此编排单元。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从积极的态度看,我们应该首先搞清这样划分的理由。
只要稍加研究,我们就能发现,现在这样的文体划分,并非五四前贤的本意。
事实是,本世纪初,中国的写作理论开始广泛借鉴西方的文体分类法,即先把所有的文章分为美术文与实用文两类。
美术文简称“美文”,相当于文学,又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实用文又称应用文,又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对此,当时的语文前辈们都表述得很清楚。
比如:陈独秀早在“五四”时期为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作后记中就提出:“文之大别有二,一曰应用之文,一曰文学之文。
”蔡元培在《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中也说:“国文分两种:一种实用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上的必要发生的;一种美术文,没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时候不能不有的。
”而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则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
小学语文四大文体
小学语文四大文体报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考生若想在面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论试讲还是说课,都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六年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课文很多,考生如果对每一篇都进行分析的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收到面试通知到面试开始这一较短的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
所以需要概括出一个共性的材料,使考生知道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才有较好的表达。
小学语文共有四种文体比较常见:记叙文、说明文、语言童话和古诗。
在此,将对以上四种文体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
记叙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
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叙文等几方面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种类和特点记叙文从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
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敷XXX、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
相较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记叙文有下面三个特点1、形象性。
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
而记叙文则不象说明文和议论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XXX的谈话,来歌颂XXX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
记叙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
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先辈XXX。
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XXX为人的高尚情操。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XXX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
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仇敌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致献出生命。
关于文体分类的思考
关于文体分类的思考[作者] 王向前【内容提要】针对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体分类上的一些混乱现象,本文提出按社会作用标准分文章为事务文、认识文和审美文三类,再以表达手法为标准进行第二层次的分类。
本文主张废弃记叙文、说明文这些与其他文体呈交叉、包容关系的概念,将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概念,这样,就有了六类文章:记叙性事务文(新闻、历史)说明性事务文(各类文书)说明性认识文(科普文、科技论文)议论性认识文(各类评论)抒情性审美文(诗歌、散文诗、抒情散文)记叙性审美文(小说、戏剧文学、报告文学、叙事散文)这样的分类,有利于学习阅读和写作。
***我国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是按文体编成若干单元的。
文体分两大类八种:一般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文学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
但教科书有将不同体裁的文章编在一个单元中的现象。
如1991年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标为记叙文单元,其中的课文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叙事散文《琐忆》、小说《荷花淀》和通讯《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四篇文章分属记叙文、小说和散文三种文体,是不应当编在一个单元中的。
还有一些类似现象。
课本是范例,是标准,是教与学的依据,所以,这种不同文体编入一个单元的情况给师生学习文体知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本文拟针对这种情况,就文体分类标准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简析记叙文、说明文和散文这些外延不明确的概念,以澄清文体分类上的一些问题,并试提出新的分类体系、就教同行。
一、关于分类标准我国古人为文,有议朝政大事的,有抒个人情怀的,有谈学术观点的,有记历史大事的。
曹丕较早注意到这种现象,在《典论·论文》中指出,不同作用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特点。
可见,文章的类别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如此,那么,人们如果在学习阅读和写作时能先从理性认识各类文体的特点,就一定会更快地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
对现代文章分类的标准,各家看法不一。
八十年代写作教材中关于文体分类主要有以下一些论述和分法。
低年级语文文体分析与
叙事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适合于低年级学生。
在叙事文中,常常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描述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等要素来展开情节,引起读者的兴趣。
叙事文的语言简单明了,情节设置简单清晰,常常以线性结构进行叙述。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自己的经历、观察到或听到的故事等进行叙述,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描写文则是以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描写文可以让学生练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人、事、物的特点和外貌。
比如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一个风景的美丽、一种动物的形态等。
描写文中的描写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等特征进行描述,让读者产生直观的感觉。
通过写描写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文是以说明、解释、阐述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说明文可以通过解释其中一事物的特点、组成部分、用途等来进行写作训练。
说明文要求逻辑清晰,有条理,要点突出。
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家狗狗的特点”的说明文,通过描述狗狗的品种、颜色、性格等特点,让读者对狗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综上所述,低年级语文的文体分析主要包括叙事文、描写文和说明文三种。
通过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体特点和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体特点和教学策略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只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而我这里的“材”指的是不同体裁的课文。
因为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潜在的教学价值,准确辨识其文体类别,依循文体特征教学,解决文本教学中的“目标偏移与内容模糊”问题。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什么样的文章就应该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不能用读产品说明书的方法去读小说:前者是实用文体,宜作理解性阅读,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后者是文学作品,宜用感受性阅读,主要运用形象思维。
二、文体特点我们将小学教材中的文本按照文体重新分类,实现从单篇教学到类篇教学的跨越。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文体划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文学类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一类是实用作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各种应用文。
这是一个“举三反一”的学习过程,不经历“三”的积淀,就难以获得“一”的提升;也唯有掌握了这个“一”,学生才能将获得的阅读方法与能力,迁移到同类文体作品的阅读中,实现“举一反三”。
这种将单篇课文按照文体归类教学,由此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正向迁移。
这种由篇及类的“类篇”教学是最经济实惠的,可以帮助我们暂时从人文主题的单元序列中跳出来,从文体分类阅读的视角,将一册教材中的选文加以分类重组,形成以文体为主线的阅读单元,改进阅读教学。
三、教学策略文体分类教学,锻炼的是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阅读能力,根据每一类文体的特征,我们集中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文体的基本特征,以区分文体之间的界限,提高文体的辨识力;二是文体的教学价值,以把握该类文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研制,提高文体的教学解读能力;三是文体的设计要领,即从文体阅读的思维方式入手,设计适合学生的阶梯式读写活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四是设计课例,选取有代表性的文本,研制出可操作、可迁移的教学活动设计,为教学提供可借鉴的设计范例;五是实录评析,选择典范的名师教学实录,并加以深入地剖析点评,揭开该类文体的教学规律和有效路径,给一线教师以直观的课堂摹本。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
第九章 文体分类概论学习与理解的要点1.了解文体的概念和文体演变的历史过程;2.掌握文体分类的依据和原则第一节文体分类的历史发展一、“文体”的概念我们这里所讲的“文体”,指的是文章为适应多种需要而形成的体裁和样式。
鲁迅曾经说过:“凡有文章,倘或分类,都有类可归。
”文体是文章分类的产物。
有了不同的文章体式,也就有了“文体”这一概念。
当我们谈到具体文章的时候,总是针对着特定的文体而言。
当我们准备动手写文章的时候,同样首先要确定所写文章的类型。
不难看出,文体问题是文章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前人对这个问题早已做过探索和说明。
明代徐师曾作有《文体明辨》一书,对当时的文章体式进行了辨析讨论。
明代陈洪谟指出:“文莫先于辨体,体正而后意以经之”。
其意是说,写文章首先要辨明体式,然后再安排内容。
显然,这里强调的是文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有关文体常识问题,我们在中学阶段已经涉及到了。
中学语文教学中习惯于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大类,每类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当然,中学阶段学习的文体常识是一些基础性的文体常识,还没有涉及到较细致的文体分类问题。
到了大学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需要了解较多的文体常识,需要增强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文体感”,以求能够写出“入体”、“得体”、“合体”的文章。
为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文体分类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问题。
文体分类是文章繁富多样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人们对文章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初萌形态的文章,由于数量有限,质量不高,谈不上分类问题。
甲骨文是我国早期初萌形态的文章,属于某些零星的片断的记述,因而还谈不上文体分类问题。
后来,随着文章的成熟和其功能的扩大,各种不同的体裁、文种就产生了,文体分类问题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有些文体类别,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独立体式的,有些文体类别则是经过人们有意识的划分而形成独立体式的。
不管属于哪种情况,文体分类都是人们对文章的认识深入的表现,也是文章的功能日趋细密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不同文体的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不同文体的基础知识文体是指用来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的特定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了解不同的文体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教案中认识不同文体的基础知识。
一、故事文体故事文体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
它以讲述一段有情节的故事为特点,通过塑造角色和描写情节来传递信息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故事文体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故事类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维发展。
二、说明文体说明文体是以解释、描述和分析为主要特点的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说明文体可以通过解读课文和复习知识点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议论文体议论文体是用来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可以适当引入议论文体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引导他们用合理、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描述文体描述文体是以描写事物外貌特征和内在特性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描述文体常常用于教授古诗词、古文等文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描写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古诗句的描写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五、抒情文体抒情文体是一种通过对情感的表达来传递信息的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抒情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和散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模仿写作的方式,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六、对比文体对比文体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比较和对照来表达观点和思想的文体。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语文教材文体分类的相对性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语文教材文体分类的相对性作者:周一贯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7年第7期记得20世纪80年代洪汛涛先生的《神笔马良》被选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对这篇课文的体裁曾展丌过争论。
有的说它是民间故事,“神笔”的奇异,很有民间传说的色彩;有的说它应该是童话。
最后,还是洪汛涛先生作了回答:它的创作过程应该是童话。
童话其实是一种题材十分广泛的文学样式,它可以给动植物、非生物,乃至某种精神概念赋予生命。
童话可以以民间传说为素材,或者吸收某些传说的元素加以发挥,创作出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
童话主要是为儿童写作,供儿童阅读的。
《神笔马良》不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而是洪汛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故事。
这说明,辨识文体的事,并不很简单。
确实,作者引笔为文,因其内容和形式特点的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人们才把内容和形式特点相近的作品归成一类,形成不同的体裁。
体裁又称为“体”“文体”“体制”等。
划分体裁的目的是便于人们在读文或著文时,能认清体裁,有助于读解或著述。
虽然“辨体”“识体”对读写活动如此重要,但要准确“定体”,有时并不容易。
因为文体的分类有一定的复杂性——面对气象万千的文章世界,分类并没有绝对的界线,存在着一定的“模糊”区间,所以也只能是相对的。
王若虚(金)在《滹南遗老集·文辨》巾说得好:“或问:‘文章有体乎?’日:‘无。
’又问:‘无体乎?’日:‘有。
’然则果何如?日:‘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这番话点破了文体分类既是相对的,又不能缺失的道理。
文体分类关键在于变通,若拘泥于先人体制或死认一种法式,不敢越雷池半步,那无异于作茧白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于读写。
文体分类的相对性原理,归因很多,从大处说,似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历史演进,时代变迁,文体也随之新陈代谢,顺应着发展之道所有的文章都是历史的产物,有着时代的印记。
“世道既变,文亦因之”(明·袁宏道语)。
文体也与万事万物一样,处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之中。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充满了经典、启发性的语文知识,使孩子们对语文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中选取重要的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类,并介绍如何深入理解、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一、汉字分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涉及汉字的知识点包括:汉字的结构和笔画数,不同笔画组合的汉字,以及汉字的组成部分。
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辨认汉字,更好地掌握笔画的书写技巧。
1.字的结构和笔画数: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笔画数,这一点需要孩子们了解,熟悉每个汉字的笔画数,这将有助于他们正确书写汉字。
2. 不同笔画组合的汉字:孩子们学习的知识点还包括不同笔画组合的汉字,如“日”和“月”,孩子们了解不同笔画组合构成汉字有助于他们认读汉字。
3.字的组成部分:汉字由笔画和部件组成,孩子们了解汉字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
二、文体知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也涉及文体知识,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包括:1. 书写体:书写体是把字写成可以阅读的文字,孩子们需要掌握直行书写和楷书写的基本技巧,以及书写常见字的要求。
2.文体:古文体是一种古典文学中使用的文字风格,孩子们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古文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运用古文体,了解古文体的特点和形式。
3.词体:诗词体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歌,让他们学会正确区分诗词体的不同,感受它们传递的有趣思想和情感。
三、阅读指导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也提供有关阅读指导的知识点,以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传达给读者的含义和情感。
1.点阅读:重点阅读是指有意识地去阅读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孩子们学习和练习重点阅读,以便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意思,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住要点:抓住要点是指从一篇文章中找出最重要的内容,孩子们学习和练习抓住要点,以便更快的掌握作者的思想,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第九章文体分类概论
第九章文体分类概论学习与理解的要点1.了解文体的概念和文体演变的历史过程;2.掌握文体分类的依据和原则第一节文体分类的历史发展一、“文体”的概念我们这里所讲的“文体”,指的是文章为适应多种需要而形成的体裁和样式。
鲁迅曾经说过:“凡有文章,倘或分类,都有类可归。
”文体是文章分类的产物。
有了不同的文章体式,也就有了“文体”这一概念。
当我们谈到具体文章的时候,总是针对着特定的文体而言。
当我们准备动手写文章的时候,同样首先要确定所写文章的类型。
不难看出,文体问题是文章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前人对这个问题早已做过探索和说明。
明代徐师曾作有《文体明辨》一书,对当时的文章体式进行了辨析讨论。
明代陈洪谟指出:“文莫先于辨体,体正而后意以经之”。
其意是说,写文章首先要辨明体式,然后再安排内容。
显然,这里强调的是文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有关文体常识问题,我们在中学阶段已经涉及到了。
中学语文教学中习惯于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大类,每类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当然,中学阶段学习的文体常识是一些基础性的文体常识,还没有涉及到较细致的文体分类问题。
到了大学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需要了解较多的文体常识,需要增强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文体感”,以求能够写出“入体”、“得体”、“合体”的文章。
为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文体分类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问题。
文体分类是文章繁富多样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人们对文章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初萌形态的文章,由于数量有限,质量不高,谈不上分类问题。
甲骨文是我国早期初萌形态的文章,属于某些零星的片断的记述,因而还谈不上文体分类问题。
后来,随着文章的成熟和其功能的扩大,各种不同的体裁、文种就产生了,文体分类问题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有些文体类别,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独立体式的,有些文体类别则是经过人们有意识的划分而形成独立体式的。
不管属于哪种情况,文体分类都是人们对文章的认识深入的表现,也是文章的功能日趋细密的表现。
各种文体的教学--小学语文
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小学语文教材的范文系统是精选的各类文体不同的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是通过一篇篇的文章教学来完成的。
文章的各类体裁各有特点,各有教学规律.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写法上的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能力。
下面我们主要谈谈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的教学。
一、记叙文的教学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人物和事件为主的一种文体。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写人叙事的文章基本上都可以归到记叙文这一类里。
文质兼美的记叙文,结构比较单纯而严密,语言文字准确、鲜明、生动,是培养学生读写基本功的好教材。
根据记叙文的这些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记叙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
因此,教学记叙文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白杨》一课,文章开头讲了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秀,”接着说“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大戈壁和白杨树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展开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理解旅客“出神”时的内心活动。
文中爸爸赞美白杨树的一段话,语义双关,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就要引导学生通过逐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了解白杨树的特点,还要进一步认识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的深刻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
一篇记叙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反映了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思路。
作者的思路一般有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有的课文可以借助审题、释题揭示作者的思路。
例如教学《日出》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课文是围绕“日出”写的。
然后让学生思考:根据题意,课文就是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色。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以下是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关于文体分类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探究
关于文体分类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探究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理念,教师的文体意识不断提升。
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材种类较多,不同语文教材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法不尽相同,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文体分类视角选择教学教材。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准确对文体进行分类,对阅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关键词】文体分类;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75-01文体,即语文文章的体裁。
每一种文体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文字表达方式和文学样式对文章体裁进行分类。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可以通过文体分类来展开,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
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灵活地应用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升。
一、关于文体分类视角下开展小学阅读写作教学的意义(一)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从教材或者课外读物中选取文章的,该方式注重对学生阅读写作基础知识的讲授,教学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传统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文体意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文体分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的文章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新鲜感,增进学生对不同形式体裁文章的理解。
学生通过自我理解和教师讲述,能够掌握到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技巧,通过深刻体会文章中呈现的场景和文字特点,学生的文体意识得到不断加强。
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文体分类来看展阅读写作教学,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
(二)增强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在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基本是由教师主导的,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少之又少,这种种基础理论轻实践联系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文教材文体划分
我国语文教材目前采用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这样的文体划分方法,从现有的材料看,当始于上个世纪初,当时龙伯纯在《文字发凡》(1905)中引进日本武岛又次郎《修辞学》中论文体内容,将文章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释文、议论文四类。
其后,陈望道、黎锦熙、叶圣陶、夏丏尊等语文学家在各自的著作中都采纳了这种划分。
1922年“壬戌新学制”颁布后,这一划分开始进入中小学教材,并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样的划分存在较大的问题。
首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划分和文学划分的关系不清楚,比如在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中,文学类的小说有时直接划入了记叙文,文学类的杂文更是一直来就作为议论文。
其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关系也不清楚,常常是四者并列,出现逻辑划分的错误。
因此在放开教材编写权限的今天,出现了淡化、甚至取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划分的意见,有些教材(比如上海H版语文教材)已经不再以此编排单元。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从积极的态度看,我们应该首先搞清这样划分的理由。
只要稍加研究,我们就能发现,现在这样的文体划分,并非五四前贤的本意。
事实是,本世纪初,中国的写作理论开始广泛借鉴西方的文体分类法,即先把所有的文章分为美术文与实用文两类。
美术文简称“美文”,相当于文学,又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实用文又称应用文,又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对此,当时的语文前辈们都表述得很清楚。
比如:陈独秀早在“五四”时期为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作后记中就提出:“文之大别有二,一曰应用之文,一曰文学之文。
”蔡元培在《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中也说:“国文分两种:一种实用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上的必要发生的;一种美术文,没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时候不能不有的。
”而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则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
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
”当时的教材也采纳了这种意见,比如1923年至1928年间的中学语文课程,初中有“应用文”“文艺文”“钟文尺牍”的对举;高中有“应用文”“美文”的对举。
这样的划分,在逻辑上应该说是非常清楚严谨的,属概念、种概念,上下位系统,都交代得很明白:
这样的划分,是和当时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相关的,就是注重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刘半农在《应用文之教授》(《新青年》第四卷第1期,1918年1月版)中说:“学校的写作教学绝不是培养文学家,但学生却要学习工作生活用得着的文体,因此,应用文应当是作文教学的主要文体。
”梁启超在1922年写的《作文教学法》中说:“中学学生以会作应用之文为最要。
”蔡元培在《国文之将来》中说:“学生将来要研究学问或从事其他社会工作,因此国文教学应以实用为主”。
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学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文为对象。
”又在《关于作文教学》中说:“要求学生要学好(应用)作文,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致去试作,当然绝对不宜禁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
”这些意见,绝非仅仅是五四时期的一时之论,而是语文前辈们深思熟虑终身坚持的观点。
比如到了1981年,在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会上名誉会长叶圣陶针对长期来高校写作课“重文学,轻实用”的倾向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
五四前贤们的这些意见应该说是很有远见的,试看当今世界,哪个国家不重视学生的应用写作。
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把大学毕业生和博士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必须考查的能力。
比如西德在1970年斯特拉斯堡会议以后,文学课就不再占统治地位了,他们加强了科技说明文和生活应用文的教学,他们的写作教材练习项目,绝大多数是调查报告、事件报道、科技说明、会议记录、演讲提纲、新书介绍、商品广告等。
日本的写作教材,也有不少是训练学生写书信、日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
新加坡教育部1976年正式成立了“中华应用文改革工作委员会”,多次审定《华文应用文改革大纲》。
美国在二战前的教育就博采西欧各国所长,又根据本国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独立的创造。
他们把准备就业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因此,美国的语文教学把报纸、杂志、各种单行本作为重要资料,甚至目录、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都拿来作为教材。
虽说在50年代一度批评这种实用主义,但是目前美国全国各综合大学与理工医农院校,仍然是普遍重新开设应用写作课。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这种趋势势必继续发展,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说:“在农业时期,竞赛是人对抗自然。
工业社会使人同人工组合起来的自然相对抗。
在信息社会里,文明史上第一次竞赛是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互相作用。
这就使人与人的交往成几何级数增加:打电话、写支票、便条、留言和信件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然继续处于诉讼密集的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因:交往的大量增加其中必然有些会出岔子,结果是更多诉讼案件。
没完没了的律师和诉讼。
”“在这个知识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具有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
我国使用了几十年的人教版教材,应该说也是很重视应用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的,初步统计,收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课文有:新闻,包括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葛洲坝安然无恙,长江洪峰抵沙市》、《〈中国大百科全书〉已出版31卷》、《刘胡兰慷慨就义》等;通讯《飞向太平洋——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目击记》、《鞠躬尽瘁》、《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命的支柱》、《金杯之光——中国女排夺魁的曲折道路》、《“面人郎”访问记》等;报告文学《故乡情》《二六七号牢房》、《地质之光》等。
传记类应用文有《鲁迅自传》,《祖冲之》、《哥白尼》、《潘虎》等。
议论类的应用文有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说明类的应用文有《统筹方法》、《怎样写读书笔记》等。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大量应用文专项练习,依次有日记、学习计划、会议记录、消息、电报稿、通知、启事、说明书、申请书、阅读提要、写作提纲、书信、感谢信、表扬信、祝贺信、倡议书、新闻短评、建议书、读书笔记、实验报告、致辞、广播稿、讲演稿、调查报告、演讲、总结、采访、辩论、口头报告、即席发言等。
进入高中语文教材的则有: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包身工》、《娘子关前》、《汉堡港的变奏》,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依依惜别的深情》。
议论类的应用文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讲实事求是》、《〈农村调查〉序言》、《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
说明类的应用文有《景泰蓝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等。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高中教材中还直接出现了两个应用文单元,包括:《上海市中学生定向指导的状况与分析》(调查报告)、《刘庄大队党支部是怎样带领群众致富的》(总结)、《请示两则》、《计划两则》、《简报两则》、《合同两则》,并附以相关应用文基础知识。
尽管如此,由于在教材整体构架上并没有把应用文放在与文学相并列的地位,所谓记叙文单元、议论文单元、说明文单元的属性不明,往往还窜入文学类课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少有把这些单元当作应用文来讲的,因此常使人觉得应用文内容偏少,至多不过是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相并列的一种文体。
而作为中学写作教学导向的高考作文,虽然常标以记叙文、议论文,但实际都把考生引导到文学方向,假如哪个考生真要写成应用文,十有八九恐怕是要被判为离题的,反倒是那些写成诗歌、文言文这类并不切实用的文体的作文,能够受到评卷者的肯定、鼓励,甚至炒作。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考虑五四前贤们的意见,确定应用文和文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文体归属,编写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