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合集下载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

面积单位数学教案(优秀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

(板书:面积)[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

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出示下面3个图形: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

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单元 1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单元 1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1面积和面积单位第1课时面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面积。

(教材第60页,第61~62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掌握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多种策略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重点难点重点:面积的意义。

难点: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举起你们的手掌,谁想和老师比一比手掌的大小?教师与学生互动,比一比。

师:通过比较,你们能说说谁的手掌大吗?(齐答:老师的手掌大)师:“手掌大”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是指手掌的面积。

师:那什么是面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面积)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61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情境图及第61页例1)(1)直接观察比较面的大小。

组织学生观察黑板面和国旗面哪个大。

学生观察后回答:黑板面大。

教师小结:黑板面和国旗面的大小相差大,直接观察就能比较。

(课件出示小结)(2)面积的意义。

①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面的面积,所以我们可以说黑板的面积比国旗的面积大。

师:你能根据老师的表述,举例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桌、数学书、门、地板等物体的面积。

②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面积呢?(课件出示下图)③教师总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总结)2.教学教材第61~62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61~62页例2)(1)观察、重叠比较大小。

师:你能直接观察出这两个图形谁大谁小吗?(学生齐答)师:那该怎样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呢?用你们手中的长方形试试看。

引导学生把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看谁多出来一部分大,谁的面积就大。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并能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和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面积的概念和常见面积单位,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强调面积是物体表面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式,探究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

同时,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了解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面积和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探究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常见面积单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同时,利用实物教具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2.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

3.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最新模板1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面积课时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力目标会运用公式正确运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样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知道面积概念。

2、知道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知道面积概念。

2、知道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进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视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觉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

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视察就可以看出。

(板书:视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理解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理解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

本节课旨在教导小学三年级学生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

面积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计算面积,以便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中应用它。

目的是能够通过举例子、实际测量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

一、知识引入老师可以开始从举例子的形式来引入本节课的知识。

可以拿出一张A4纸,让学生们知道这么一张纸的面积是多大。

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测量教室内一面墙的长度和高度,让他们算出这面墙的面积是多少。

从而引发学生们对面积的疑问和探究。

二、知识讲解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有关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

可以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以及它们在计算面积时的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来演示这一过程。

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让他们相互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

三、知识实践在本节课的一部分,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实际测量及实践。

可以把教室分为若干小块,每个小组进行测量,计算出整个教室的面积。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面积题目,以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1. 如果一个房间的长是4米,宽是3米,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2.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一边长是5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 如果一本书皮的宽度是10厘米,高度是20厘米,这本书皮的面积是多少?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总结在本节课的老师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可以让学生们展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答题能力,以检验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以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和回答。

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入、讲解、实践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用平方米和平方厘米计算面积的原理,同时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表面。

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

比一比,哪个表面大。

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

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第一组:圆形第二组:提问:(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

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换算。

2. 能够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

2. 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熟练进行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导入(1)教师拿出一张米制平面图,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张平面图上的面积是多少吗?”(2)让学生估测这个面积的大小,并一起讨论,引出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

2. 操作示范(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1米×1米的正方形,介绍平方米的概念。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1厘米×1厘米的小正方形,介绍平方厘米的概念。

3. 二者关系的讲解(1)使用图片或图表的形式展示不同大小的面积所占据的平方米数和平方厘米数,让学生理解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2)针对上述图片或图表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夯实知识点。

4. 让学生动手练习(1)运用图片、实物等实际情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练习换算平方米和平方厘米。

(2)提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和计算技巧。

五、教学效果评价1. 通过随堂练习评价学生对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抽查和评价,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回收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的方法。

2.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

(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板书:面积)(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和演示,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2.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等。

3.发展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实物(课本、积木、墨水盒、水杯等)学生——四人一组,直尺,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一)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参观老师的新家,(出示新家平面设计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能看出,哪个房间最大,哪个房间最小吗?师:刚才你们说的客厅最大大,卫生间小,等等,其实是指房间地面的大小,如:客厅的大小就是这块蓝色地面的大小;厨房的大小就是这块黄色地面的大小,那卫生间的大小就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面积。

板书课题的一部分“面积”2、感受生活中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师:拿出数学书,一起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带着学生一起活动)现在同学们所摸到的这一块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再摸摸学具盒的盖子的表面,这一块就是学具盒这个表面的大小;再摸摸课桌的桌面,这一块就是课桌桌面的大小。

师:草稿本的封面的大小是指的那一块呢?(学生摸一摸)师:谁想来摸摸黑板的面?感觉怎样?是不是很大一块,这一大块就是黑板这个面的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数学书表面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师:当两个物体的表面大小相差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用观察得出结论。

这种比较方法叫观察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你们手掌的表面,再跟同桌的同学比比看,谁的手掌大,谁的手掌小。

(分组活动)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比较的结果?(请两组)师: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师:我看见,你们是把手重叠在一起比的。

)师:其实,当两个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相差不明显时,可以用一种“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2.发展学生的量化思维:在学习面积单位及换算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数值计算和逻辑推理,增强量化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情境中面积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单位换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课桌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选自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面积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使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平面图形?”(如比较两张纸的大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奥秘。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面积单位和测量工具。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面积单位和测量工具。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二:认识面积单位和测量工具。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面积是表示平面(二维)图形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平方单位来表示,如平方米(m²)、平方厘米(cm²)等。

2. 面积的单位学生们已经学过了长度的常用单位,如米、厘米等,基础上,学生们需要了解面积单位。

教师通过图示、实物或虚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平方米、平方厘米、亩等面积单位,并通过量具实测、比较等方式让学生对这些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3. 测量工具学生们需要了解测量面积的工具,比如卷尺、量角器、面积计、计算机等,学生们将在拓展课程中进行进一步学习。

4.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与计算,同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 集体探究法采用集体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们心理暗示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等方式加深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考虑到学生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四、教学过程1. 开场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2. 导入通过实物测量,演示测量面积的方法,进而引出面积这一概念。

3. 引入新知识通过图示、实物或虚拟实验等方式,介绍各种面积单位并举例说明。

通过量具实测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面积单位的具体认识。

4.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与计算,同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测量面积的工具。

通过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轻松理解面积概念、认识不同面积单位,并能够使用测量工具对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系列6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系列6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系列6篇)教师是我们学习生活之中的组织者,教师借助教案能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写教案时有什么可借鉴的模板吗?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扎实地掌握面积单位,本节课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新课伊始设计了阿凡提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迈进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后面讲的人们规定的常用面积单位也就容易理解了。

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究之中,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在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时,让学生明白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在比较两个曲边图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时,明确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

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概念。

动手摸面和体会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进行区分、比较。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感受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

通过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从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进而学习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米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学生准备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让我们听一听阿凡提的故事吧!课件播放:……巴依老爷想无偿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法(一)说教法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真真实实的感受,实实在在的体验。

(二)说学法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三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

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一、教学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2、认识平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板书:平面)3、认识围成的平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

(在平面前面板书:围成的)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

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

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

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并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及其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面积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几何图形面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1、面积概念的介绍:解释面积是衡量平面区域大小的量,与长度、宽度的区别。

2、面积单位的引入:介绍平方厘米(cm²)、平方米(m²)等面积单位。

3、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教授如何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4、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讲解平方厘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物演示:使用实物或图形模型来直观展示面积的概念。

2、互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共同完成面积的计算。

3、游戏化学习:设计面积相关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的地板、桌子表面),引出面积的概念。

2、新知传授:讲解面积的定义、单位的使用和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测量教室内物品的表面,计算其面积,并练习单位转换。

4小结与反馈:总结面积的知识点,回顾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

五. 作业与评价1、布置作业: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面积的计算和单位转换。

2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 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挂图、面积计算工具(如直尺、计算器)。

2、生活中的实物(如书本、桌面)作为测量对象。

3、相关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五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五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五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篇1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建立面积概念1、物体表面的大小(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

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重叠)(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

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指名学生摸)(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

(板书课题:面积)二、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柏道路小学王晓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是怎样定义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

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

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