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名著导读
世界管理学名著速读手册
![世界管理学名著速读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a587c21647d27284b7351df.png)
《世界管理学名著速读手册》一.《科学管理原理》作者: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精彩语录】1. 科学管理超过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第一个优点是能不断的取得工人的主动性—工人们的勤奋工作、诚意和才能;而采用最好的旧式管理方法时,只能偶然地不太经意地得到工人们的积极性。
2. 不论何时,在何种机构,不论工厂是大还是小,不论工作是最一般的还是最复杂的,正确地运用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都将取得效果。
不但比旧式管理所能得到的效果大,而且要大得多。
3. 能够取得工人们的积极性只是科学管理优于旧式管理方式的两个理由中比较次要的一个。
科学管理的更大的优点是企业中巨大的、非常繁重的新责任与负担,都是由管理方面自觉承担起来。
4. 有人对使用“科学”这个词,提出尖锐地反对,我觉得可笑的是,这些反对者的大多数,是来自我们这个国家的教授们。
他们对随便使用这个词—甚至用在日常生活琐事中,表示十分反感。
5. 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说在科学制度下不是从来不发生争论。
是有争论的,但……我们认为可公正地、忠实地表明,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
二.《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作者:亨利.法约尔【精彩语录】1. 使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在他的位置上工作。
2. 管理职能只有通过组织才能贯彻;其他职能利用的是原料和机器,而管理职能只对人起作用。
3.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这条原则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在企业中,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应高于企业利益至上,集体利益应先于其他成员的利益,国家利益应高于公民个人或公民群体的利益。
4. 团结就是力量。
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好好地想想这句话。
5.人员的报酬是其服务的价格,应当合理,并尽量使企业同其中的人员都满意。
三.《经济与社会》作者:马克斯.韦伯【精彩语录】1. 如果我们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所有经验无一例外的显示出,只有行政组织中纯粹的官僚主义样式—即官僚机制的独裁变种—才有可能达到最高效率,而且也是根据我们所知能够严格控制人们的最合理的形式。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书籍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ddd15078aef8941ea66e055d.png)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书籍。
第1部《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第2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第3部《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第4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第5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第6部《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第7部《个性与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第8部《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第9部《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第10部《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第11部《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第12部《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第13部《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第14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第15部《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第16部《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第18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第19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第20部《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第21部《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第22部《Z理论》威廉·大内(美国1943—)第23部《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第24部《总经理》约翰·科特(美国1947—)第25部《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第26部《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第27部《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第28部《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第29部《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第30部《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1.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289页2010-09-2720:552.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303页2010-09-2720:583.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H·法约尔)162页2010-09-2721:035.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154页2010-09-2721:276.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230页2010-09-2721:287.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825页2010-09-2721:308.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864页2010-09-2721:3510.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经理工作的性质273页2010-09-2721:3711. 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488页2010-09-2721:3712. 杰克.韦尔奇自传0113页2010-09-2721:3913.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247页2010-09-2721:4014. 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261页2010-09-2721:4115. 哈佛商学经典译丛·名著系列——总经理245页2010-09-2721:4316. 《追求卓越》(汤姆·彼得斯)93页2010-09-2721:4417.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226页2010-09-2721:4818. 《企业再造》(迈克尔·哈默丶詹姆斯·钱皮)241页2010-09-2721:5019. 基业长青(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拉斯)284页2010-09-2721:5120.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55页合同管理制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龙腾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管理机构、职责、合同的授权委托、洽谈、承办、会签、订阅、履行和变更、终止及争议处理和合同管理的处罚、奖励;本标准适用于龙腾公司项目建设期间的各类合同管理工作,厂内各类合同的管理,厂内所属各具法人资格的部门,参照本标准执行。
《管理学》名著选读
![《管理学》名著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cfc2df33d4b14e85246851.png)
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之经典管理著作
D.霍思:《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彼得·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变革时代的管理原则与实践》,工人出版社,1989年中文版。
A.萨克森尼安:《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和竞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詹姆斯.昌佩、尼丁.诺利亚:《管理的变革――企业最先进观念的转变》,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和马克·尚利:《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格兰特:《公司战略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加里·哈梅尔、C.K.普拉哈拉德:《竞争大未来》,昆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拉斯:《企业不败》,新华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D.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A.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J.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上海三联,1989年版;
弗朗西斯.福山:《信任》,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吴思华:《策略九说:策略思考的本质——大学管理类教材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三多:《战略管理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管理学原著导读
![管理学原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2e028922bcd126fff7050b88.png)
�
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 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经营之道
经营之道的构成
首先需要有关于组织生存环境的假设,即社会及 其结构,市场,客户和技术; 其次需要有关于组织的具体使命的假设; 最后,需要有关于完成组织的使命所需的核心能 力的假设.
经营之道的特性
关于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设必须符合实际; 所有三个方面的假设必须相互保持一致; 必须让整个组织的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经营之道; 经营之道必须经常接受检验.
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深刻影响全球商界,政界高层人士的著作. 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 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 具备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集丰富的知识,广泛 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 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 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学的里程碑" 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学的里程碑".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当今社会是组织的社会,其中,知识是个 人和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组织离不开知 识和信息.然而,在巨变和转型的时代, 组织所需的信息也与以往大相径庭.管理 者必须在组织中建立变革管理的机制,他 们需要放弃与创新.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3f41f86daef5ef7ba0d3c19.png)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管理学权威著作整理而成,几乎囊括了管理学历史上的所有经典著作,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必全读,但不能一本也不读。
1、《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middot;温斯洛middot;泰罗(美国18561915)2、《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斯middot;韦伯3、《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middot;韦伯(德国18641920)4、《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middot;巴纳德(美国18861961)5、《组织与管理》巴纳德 19486、《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middot;法约尔(法国1841-1925)7、《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middot;梅奥(美国18801949)8、《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梅奥9、《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middot;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10、《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11、《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middot;阿吉里斯(美国1923)12、《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middot;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13、《管理行为》[美]赫伯特middot;西蒙14、《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middot;西蒙(美国19162001)15、《组织》赫伯特middot;西蒙16、《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 197317、《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middot;戴尔(美国1914)18、《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middot;利克特(美国19031981)19、《营销管理》菲利普middot;科特勒(美国1931)20、《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菲利普middot;科特勒、埃迪尤阿多middot;罗伯特著21、《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middot;菲德勒(美国1922)22、《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middot;Emiddot;西肖尔(美国19151999)23、《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middot;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24、《工作与人性》[美]弗雷德里克middot;赫茨伯格25、《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middot;卡斯特(美国1924)26、《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middot;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27、《公司战略计划大败局的分析》亨利.明茨伯格28、《管理实践》[美]彼得middot;德鲁克29、《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middot;杜拉克(美国1909)30、《有效的管理者》[美]彼得middot;德鲁克31、《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32、《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F.德鲁克33、《不连续的年代》彼得.F.德鲁克34、《工业人的未来》彼得.F.德鲁克35、《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新革命》彼得.F.德鲁克36、《二十一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彼得.F.德鲁克37、《旁观者》彼得.F.德鲁克38、《管理论的丛林》[美]哈罗德middot;孔茨39、《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middot;孔茨(美国19081984)40、《管理学》[美]哈罗德middot;孔茨41、《竞争战略》迈克尔middot;波特(美国1947)42、《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3、《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4、《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middot;大内(美国1943)45、《转危为安》爱德华兹middot;戴明(美国19001993)46、《追求卓越》托马斯middot;彼得斯(美国1942)47、《乱中取胜》[美]汤姆middot;彼得斯48、《志在成功》美]汤姆middot;彼得斯49、《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middot;本尼斯(美国1925)50、《巨人学舞》罗莎贝丝middot;摩丝middot;坎特(美国1943)51、《第五项修炼》彼得middot;圣吉(美国1947)52、《第五代管理》查尔斯.萨维奇53、《企业再造》迈克尔middot;汉默(美国1948)54、《企业行动纲领》迈克尔.哈默55、《企业X再造》詹姆斯.钱匹56、《改革公司企业改革的宣言书》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匹57、《基业长青》詹姆斯middot;柯林斯(美国1958)58、《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59、《渴求成就》[美]戴维middot;麦克利兰60、《权力的两面性》[美]戴维middot;麦克利兰61、《帕金森定律》[英]诺斯古德middot;帕金森62、《普通企业管理学》[德]京特middot;沃厄63、《现代管理原理》[美]亨利middot;艾伯斯64、《高度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日]门田武治65、《生产管理基础》[美]埃尔伍德middot;斯潘赛middot;伯法66、《工业管理与组织》[美]亨利middot;西斯克67、《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middot;雷恩68、《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middot;Pmiddot;罗宾斯69、《组织心理学》艾德佳.沙因70、《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 194371、《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英]约翰middot;邓宁72、《寻求优势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美]托马斯middot;Jmiddot;彼得斯和小罗伯特middot;Hmiddot;沃特曼73、《超前管理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决策》[美]Lmiddot;普拉凯特和Gmiddot;黑尔74、《现代管理论》[日]占部都美75、《当代管理学》[美]戴维middot;Rmiddot;汉普顿76、《管理华尔兹》[澳大利亚]Gmiddot;辛格和Mmiddot;华菜士77、《管理诀窍》[美]诺斯古德middot;帕金森和拉斯托姆吉78、《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美]Mmiddot;K巴达维79、《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美]约翰middot;科特80、《权力与影响》[美]约翰middot;科特81、《变革的力量》[美]约翰middot;科特82、《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美]约翰middot;科特83、《新规则后工业化社会制胜策略》约翰.科特84、《总经理》[美]约翰middot;科特85、《合作竞争大未来》[美]尼尔middot;瑞克曼、劳伦斯middot;傅德曼、索察middot;鲁夫86、《企业倒闭原因和对策》[日]安田龙平87、《董事》[英]鲍勃middot;特里克88、《看得见的手》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89、《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90、《跨边界管理跨国公司的经营决策》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苏曼特拉.高沙尔91、《定位》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92、《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93、《新管理方格》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4、《领导难题方格解法》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5、《非理性的时代掌握未来的组织》查尔斯.汉迪96、《把握创新》詹姆斯.M.阿特拜克97、《彼得原理》劳伦斯.J.彼得98、《君主论》马基亚维利99、《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卡内基100、《动机与人格》马斯洛网友推荐管理学书籍排名名单:1、《工作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伯纳德bull;莫斯纳、巴巴拉bull;斯奈德曼2、《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美)帕斯卡尔,(美)阿索斯3、《管理团队middot;成败启示录》梅雷迪思middot;贝尔宾4、《跨国管理教程. 案例和阅读材料》(美) 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5、《产品创新战略》罗杰斯6、《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英)查尔斯middot;汉迪7、《管理备要》厄威克8、《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劳勒波特 19679、《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本尼斯1966组织结构与设计洛希 197010、《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豪斯米切尔197411、《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海能12、《西方企业文化》肯尼迪.迪尔13、《知识经济》D.尼夫14、《未来的组织》赫塞尔本15、《美国精神》米勒16、《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麦耶斯17、《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戴维斯18、《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史蒂文middot;L.戈德曼,罗杰middot;Nmiddot;内格尔,肯尼思middot;普瑞斯19、《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纽曼.萨默20、《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约瑟夫.派恩21、《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沃麦克22、《经营管理理论》宫坡纯一23、《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OECD管理学权威著作整理而成,几乎囊括了管理学历史上的所有经典著作,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必全读,但不能一本也不读。
管理名著导读要求
![管理名著导读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be9f4a20029bd64783e2c3e.png)
管理名著导读要求一、阅读管理名著的意义名著和经典所表述的是思想的传承谱系中的精华,是管理知识的典范之作。
名著和经典的影响潜移默化,可以沉淀在个人的行为举止中,成为一个人思想中最深沉的基质。
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相关理论更深层次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管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提升管理素养。
二、选择阅读书目名著导读,首先是选。
鲁迅先生曾说过:“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
”《管理名著导读》在选择上遵循了三个原则:一是以西方原著为主,二是各时代兼顾,三是重点流派。
以下是参考书目:1. [美] 哈罗德·孔茨等著《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美] 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管理学》,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美] 加雷恩·琼斯著:《当代管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4.[台湾] 林永顺:《企业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5.周三多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俞文钊主编:《管理的革命》,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美]彼德·杜拉克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8.[美] 彼德·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9.徐向艺主编:《管辖治理——管理学历史·现状与未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0.[法]H·法约尔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1.[美]C·巴纳德著,《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2.[美]E·梅奥著,《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3.[美]F·泰罗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4.[美]H·A·西蒙著,《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管理学经典名著
![管理学经典名著](https://img.taocdn.com/s3/m/5f9eaea45f0e7cd185253646.png)
资源和需要相适合; 3)建立统一的,合理的领导; 4)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使其步骤一致,
以便作出清楚,明确,准确的决策;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5)有效地配备和安排人员,职责明确化; 6)鼓励首创精神; 7)报酬合理化,并建立起相应地责任制
度; 8)个人利益服从企业利益; 9)注意物质秩序与社会秩序; 10) 进行全面控制,与规章过多,官僚主
协作意愿是所有组织不可缺少的的一项普遍要素,其 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 为的非个人化。
经理人员的职能
(2)共同的目标 1)共同目标是协作系统的第二个普遍要素,是达到意愿协 作的必要条件。 2)巴纳德还指出,组织目标是整个组织存在的灵魂,也是 组织奋斗的方向。 3)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在制定组织目标时,应当使之具 备综合性、总体性、清晰性、可分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3)信息沟通
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导读
2006年9月
管理学经典名著导读
引言
管理学专著浩如烟海,只能精选管理 大师们的部分名著,在短时间内通晓 大师们的管理精髓。
管理学经典名著导读
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说:“对于管 理学方面的书籍,我最喜欢读那些书的内 容简介,或读一些集中介绍书籍的书,因 为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时间成本,更重要的 是可以直接明白管理大师们的观点或思想 体系。”
科学管理原理
(二)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 作业管理 (1)制定一个标准 (2)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 1)有标准作业条件 2)明确规定作业量 3)完成任务给予高工资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挑选和培训 (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
科学管理原理
2 组织管理 (1)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 1)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改变凭经验工作
《《管理学名著导读》学习心得》
![《《管理学名著导读》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235e2cdc7cd184254a35351e.png)
《《管理学名著导读》学习心得》特别荣幸能在每周日的清晨聆听孙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这位管理学的门外汉也能依稀窥探到管理学的冰山一角,所以要特别感谢老师能在周日休息的关口给予我们知识的滋养。
在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徜徉在众位先驱的管理理念中,让我第一次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管理的理解。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堂课是孙老师讲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课后我也大致拜读了这本名著。
作者亨利.法约尔在其管理生涯中首先提出并诠释了五个典型的职能:控制、协调、指挥、组织和计划。
这五个典型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的管理中被普遍应用,成为管理的根本所在。
他把管理放在了中间阶段,而泰勒的科学管理没有考虑到工人之间的差异,他所描述的管理其实在现实中充当了一个监工的作用,管理者很少表现出创新精神,人们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得到发挥,往往有点被动。
法约尔也涉及了如何对一个企业进行更好的组织这个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当时泰勒的科学管理中没有提及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法约尔进行了更加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法约尔总结道:“在所有企事业单位中,无论它规模大小,无论它从事的是工业或商业,政治或宗教或其他,管理在实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法约尔对管理所处地位有一个精辟定义:“管理的过程就是预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
”通过这本名著的导读,让我对管理有了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
管理学不仅仅对真正的管理者有指导作用,不应该把管理的范围局限化,而应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低中上层的管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虽说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不同,所承担的管理职责也大相径庭。
也就是说不同地位的管理者所要面临的环境和责任是不可一概而论的,但是目的都是相同的,在我看来,管理就是带领别人实现他们或自己的目标的过程。
单就管理本身来说,不同环境下的管理有一些相通的地方:1、管理自己。
管理学名著导读
![管理学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30ab1ac88bd63186bcebbc7e.png)
管理学名著选读作业冰山在融化姓名:赵明珠班级:工商管理1311班学号:1306311143读冰山在融化有感当我第一次拿到《冰山在融化》这本书的时候,看到那些企鹅的插图,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外两部反映企鹅的电影:一部是法国记录片《帝企鹅日记》,它阐述了皇帝企鹅们在恶劣的困境下傲然生存,随着冬季来临的群体迁徙,电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族类,描绘了一个神奇、特别、而又富有感情的动物。
它使你联想到:命运、责任、困境和勇气;而另一部《快乐的大脚》则讲述了一只企鹅成长的故事,它则让你想到成长、快乐、傲慢、偏见和忠实,以及那句经典的话:只要忠于自己,就一定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而《冰山在融化》则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写的这本关于领导变革的小册子,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寓言故事:故事发生在南极洲的一个企鹅王国,一群美丽的帝企鹅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
一天一只充满好奇心的企鹅发现,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正威胁着他们的家园——可几乎没人理会他。
他想尽办法说服了大家,在企鹅王的领导下组织了一个团队,打破陈规,寻求了新的希望。
他通过一则寓言告诉我们如何唤醒组织中的危机意识,如何面对团队成员的沉睡,如何搭建解决问题的团队,寻找在组织中切实可行的有效沟通方法,锲而不舍地实施变革。
在故事中帝企鹅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类型化的人物,富有创造力的费雷德、咄咄逼人的实干家爱丽丝、有领袖才能的路易斯,有推动改革的帝企鹅,也有因循守旧的帝企鹅,等等,我们很容易根据过往的经历,在这个团队中发现自己或者其他人的影子。
如果把团队比作一个轮盘,那么团队成员就是这个轮盘中环环相扣的齿轮,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使这几个齿轮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确保了团队强有力地运转。
我们一直在说“人多力量大”,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发挥1+1>2的力量。
正如故事中的帝企鹅们一样,当他们发现冰山在融化时,最后组建了一个团队:5只企鹅都不是最聪明的,但各有所长,有的冷静,有的博学,有的帅气,有的年轻,有的经验丰富,合起来却是一个最为强大的团队,其实团队就是这样,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相互补充的。
管理学名著导读
![管理学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12bae419650e52ea54189804.png)
1论述题:时代背景,为什么要写这本书2写书的逻辑思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3观点之间的差别4评论这个人的观点5大师观点整本书都提到的泰罗1856~1915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倡导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社会家庭背景:父亲:出身规格教徒世系相当富裕的律师,母亲:清教徒世系1874年,哈佛大学法学院,不久辍学从工。
1875年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模型工和机工学徒。
用六年的时间,有普通工人晋升为职员,机工、机工班长、车间工长、负责全厂修理和维修的总技师,最后晋升为总工程师。
社会背景:19世纪,美国处于“开放经济”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缪尔和罗斯福总统大力推动,美国上下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18世纪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工厂代替了手工业作坊成为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19世纪后半业,第二次产业革命,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垄断组织形成,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管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处于“经验管理”阶段西方工业化经过了上百年的积累,进入快速增长期,企业间竞争激烈,劳资关系紧张。
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科学管理。
泰罗提出了通过科学管理使资方(企业)效率提高,从而增加企业收入,也增加了工人收入,达到了双赢,即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蛋糕大小不变,劳资双方互相竞争。
科学管理使得管理从经验走向了科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未经科学管理改进的系统,存在60%~70%以上的浪费。
同时,科学管理使企业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这个基础不是一朝一夕成功的。
西方企业应用科学管理(后来更名为工业工程)累积这种基础达上百年之久。
我们的企业和发达国家竞争处于不利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2)解决的问题及目的:为了解决工厂效率地下的问题,使雇主最大限度的富裕,效率底下的原因:本性磨洋工、故意磨洋工(工业企业中几乎是普遍现象,在建筑业中流行面也很广)、单凭经验的做事方法(一旦用科学方法取代了单凭经验的方法,都会给雇主和雇员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在我们的任何一种行业中,都有可能通过排除人们在劳动中不必要的动作,并以利索的动作代替缓慢无效的动作,从而节约大量时间,提高产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双方最大的利益,高工资低劳动成本的同时存在,劳资双方提高效率而合作。
管理学经典文献导读(德鲁克)
![管理学经典文献导读(德鲁克)](https://img.taocdn.com/s3/m/4c1c950a03d8ce2f0066239b.png)
德鲁克第一次将对于一个自由社会的追求,放置在一 个根本的市场组织基础上――“组织的社会”。但这个 “组织的社会”,不是充斥国有农民、国有工人的国 有工厂,而是一个自由企业社会成员。在这里,组织 不仅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使自己能够运作和生存,也能 使社会能够正常运作和生存,组织变成了社会的代表 性机构,要满足社会基本的信仰和承诺。而“管理” 作为并非听从天国教义的现实实践,为“组织的社会” 的生存、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前所未有的指导和服 务。
德鲁克(Drucker,1954)在该书的前言中开宗明 义地说:“经理人是充满动力、到处赋予生命 的角色,是所有组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 《管理的实践》1985年版的序言中,德鲁克 把这本书称为第一部“将管理学作为一个整体, 第一部尝试将管理学描述为一种独特功能、将 管理描述为一项特殊工作、将担任经理人描述 为一种独特责任”的书。
德鲁克强调:“将经理人和其他人区分开的最 重要职能就是他的教育作用,……只有他才被 人们要求帮助其他人获得远见和能力,使这些 人的表现能够达到高水平。按照最彻底的分析, 只有这种远见和道德责任才真正定义了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德鲁克从实践出发,并把管理的本质上升到哲学高度,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其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为 一种“社会器官”(organ of society)、“营利性企 业”(business enterprise)的目标是“创造顾 客”(create customers),利润则是经营活动的一种客 观条件,而不是其主要动机。德鲁克批评了传统经济 学关于企业目标的观点,即利润最大化的学说,从一 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不能用利润来说明和解释 企业的目标。同时德鲁克将市场营销和创新定义为实 现企业目标的两大重要职能。
第四篇西方管理学名著导读
![第四篇西方管理学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f3d269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9.png)
第四篇西方管理学名著导读资本主义精神本文指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可以理解为追求利润的态度,资本主义精神等同于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且不断再生利润的精神。
通读全章,却可以隐约感受到一种倾向或一种独特的“精神”文明:精于职业,精于赚钱是一种美德。
这种美德同时与这样一个词语相联“天职”。
我们可以在其它的文本中找到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界定:“凡是在生产经济中,一群人的需要,不论是什么性质的,是通过企业的途径得到满足的话,那么就是资本主义。
简言之,理性的资本主义企业是从事资本核算的企业。
可以说:资本主义作为西方社会变迁的结果之一,依赖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
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
韦伯指出,若是只考虑到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时,这样的精神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但是这样的个人—英雄般的企业家—并不能自行建立一个新的资本主义。
韦伯发现这些个人必须拥有的共同倾向还包括了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隐藏在这个倾向背后的观念,便是认为工作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负担,尤其是当工作超过正常的份量时。
“为了达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自然吸纳了资本主义的特质,能够以此支配他人”,韦伯如此写道:“这种精神必定是来自某种地方,不会是来自单独的个人,而是来自整个团体的生活方式”。
在定义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后,韦伯主张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应该从宗教改革运动的宗教思想里寻找这种精神的根源。
许多观察家如孟德斯鸠和济慈都记载下新教和商业精神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韦伯指出某些形式的新教的教义—尤其是喀尔文教派—支持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以及世俗的活动,将这些行为赋予了正面的精神以及道德的涵义。
这并非是那些宗教思想的最初目标,反而像是其副产品—这些教义和指示所根基的内在逻辑,都直接或非直接的鼓励了对于经济利益的忘我追求和理性计画。
一个常见的例子便是新教对于制鞋匠的描绘:一个缩着身子专注于制鞋、将整个人努力贡献给上帝的人。
《管理学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01ac6b3be23482fb5da4cae.png)
《管理学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中文版)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名著选读课程英文名称:Selected Readings of Management Classics 课程代码:3.172.0401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公共关系学总学时数:36 总学分数:2其中:理论教学学时:20 实验(实践)教学时数:16执笔者:范徵编写(修订)日期:2011年5月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将分散在工商管理各课程中的知识整合起来。
涉及管理大师、理论及其心智模式;管理学体系、方法及其历史发展;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阅读管理专业经典,使学生学会自我获取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学习管理大师的思维与心智模式,逐步养成探索、创新工商管理实践方法的能力。
二、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课。
本课程无先修课程之要求。
三、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讲: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本课程教学大纲【本章重点】1.学习管理大师的思维与心智模式【本章难点】1. 学习管理大师的思维与心智模式【教学内容】1.管理体系、方法、理论2.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3.我的生活4.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讲:管理经典【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管理经典【本章重点】1.管理学之父的思想【本章难点】1.东西方管理哲学的差异【教学内容】1.孙子兵法2.道德经3.论语4.君主论5.科学管理原理6.社会经济组织理论第三讲:行为科学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及其延伸。
【本章重点】1、霍桑试验的方法【本章难点】1、两维四象限思维方法【教学内容】1.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2.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3.动机与人格4.帕金森定律;5.彼得法则6.企业的人性方面7.Z理论8.管理方格9.竞争大未来第四讲:企业家与学习型组织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学习型组织的核心问题2.了解管理理论的实践来源【本章重点】1.学习型组织的核心问题2.美国式管理【本章难点】1.了解专家与学者思维模式的区别【教学内容】1.第五项修炼2.企业再造3.杰克·韦尔奇自传4.我的生活和工作5.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6.一个企业和它坚守的理念7.惠普之道第五讲:无国界与企业文化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无国界管理【本章重点】1.日本式管理【本章难点】1.比较管理与跨文化管理【教学内容】1.日本的管理艺术2.日本制造3.寻求繁荣4.丰田的生产系统5.文化的结局6.组织文化与领导7.跨界管理8.无国界的世界9.世界是平的第六讲:战略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战略大师的管理思想及其关系【本章重点】1.业务层面战略思想的演进2.战略大师波特的管理思想【本章难点】1.波特的思维模式及其突破【教学内容】1.竞争战略2.竞争优势3.国家竞争优势4.合作竞争5.蓝海战略第七讲:管理经济学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本章重点】1.经济学之父的思想【本章难点】1.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思维差异【教学内容】1.国富论2.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八讲:愿景与知识管理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经营理念的理论2.了解知识管理前沿【本章重点】1.愿景管理方法2.知识管理方法【本章难点】1.愿景与使命的区别2.核心能力的本质【教学内容】1.追求卓越2.基业常青3.从优秀到卓越4.愿景引领成长5.知识资本6.平衡计分卡7.长尾理论第九讲:创新与实践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三位管理大师的经典理论【本章重点】1.熊彼特创新理论2.德鲁克实践理论3.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理论【本章难点】1.企业家精神【教学内容】1.管理行为2.有效的管理者3.管理实践4.经济发展理论教学安排与课时计划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本课程教学方法包括课前阅读、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读书报告、管理设计与交流等。
100本管理学必读书目
![100本管理学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622ba6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f.png)
100本管理学必读书目100本管理学必读书目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100本管理学必读书目,希望您喜欢!100本管理学必读书目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美国)2. 《赢》杰克·韦尔奇 ;苏茜·韦尔奇3. 《商业的本质》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4.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安迪·格鲁夫5.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柯维(美国)6.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埃里克·施密特7. 《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8. 《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9. 《组织与管理》巴纳德10. 《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1. 《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12. 《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3. 《如何选择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14. 《管理行为》 [美]赫伯特·西蒙15. 《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6. 《组织》赫伯特·西蒙17. 《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18. 《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 《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20.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21. 《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菲利普·科特勒、埃迪尤阿多·罗伯特著22.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23.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24.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25. 《工作与人性》 [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26.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27. 《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28. 《公司战略计划大败局的分析》亨利.明茨伯格29. 《管理实践》 [美]彼得·德鲁克30.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31. 《有效的管理者》 [美]彼得·德鲁克32. 《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33. 《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F.德鲁克34. 《不连续的年代》彼得.F.德鲁克35. 《工业人的未来》彼得.F.德鲁克36. 《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新革命》彼得.F.德鲁克37. 《二十一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彼得.F.德鲁克38. 《旁观者》彼得.F.德鲁克39. 《管理论的丛林》 [美]哈罗德·孔茨40.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41. 《管理学》 [美]哈罗德·孔茨42.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43.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4.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5.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美国)46. 《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47. 《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48. 《乱中取胜》 [美]汤姆·彼得斯49. 《志在成功》美]汤姆·彼得斯50. 《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51. 《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52.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53. 《第五代管理》查尔斯.萨维奇54. 《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55. 《企业行动纲领》迈克尔·哈默56. 《企业X再造》詹姆斯·钱匹57. 《改革公司—企业改革的宣言书》迈克尔·哈默58. 《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59.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60. 《渴求成就》 [美]戴维·麦克利兰61. 《权力的两面性》 [美]戴维·麦克利兰62. 《帕金森定律》 [英]诺斯古德·帕金森63. 《普通企业管理学》 [德]京特·沃厄64. 《现代管理原理》 [美]亨利·艾伯斯65. 《高度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 [日]门田武治66. 《生产管理基础》 [美]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67. 《工业管理与组织》 [美]亨利·西斯克68. 《组织行为学》 [美]斯蒂芬·P·罗宾斯69. 《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70. 《寻求优势—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 [美]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71. 《超前管理—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决策》 [美]L·普拉凯特和G·黑尔72. 《现代管理论》 [日]占部都美73. 《当代管理学》 [美]戴维·R·汉普顿74. 《管理华尔兹》 [澳大利亚]G·辛格和M·华菜士75. 《管理诀窍》 [美]诺斯古德·帕金森和拉斯托姆吉76. 《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 [美]M·K巴达维77.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 [美]约翰·科特78. 《权力与影响》 [美]约翰·科特79. 《变革的力量》 [美]约翰·科特80.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美]约翰·科特81. 《新规则后工业化社会制胜策略》约翰.科特82. 《总经理》 [美]约翰·科特83. 《合作竞争大未来》[美]尼尔·瑞克曼、劳伦斯·傅德曼、索察·鲁夫84. 《企业倒闭—原因和对策》 [日]安田龙平85. 《董事》 [英]鲍勃·特里克86. 《看得见的手》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87. 《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88. 《跨边界管理跨国公司的经营决策》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苏曼特拉.高沙尔89. 《定位》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90. 《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91. 《新管理方格》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2. 《领导难题——方格解法》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3. 《非理性的时代——掌握未来的组织》查尔斯·汉迪94. 《把握创新》詹姆斯.M.阿特拜克95. 《彼得原理》劳伦斯.J.彼得96. 《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卡内基97.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98. 《工作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伯纳德99. 《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美)帕斯卡尔,(美)阿索斯100. 《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梅雷迪思·贝尔宾。
管理学名著导读-8-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学名著导读-8-管理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9ff3d42c850ad02de804163.png)
利克特先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学习工程学,但最后却在 1922 年获得了社会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文学士学位。 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32 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 位。 1930~1935 年,利克特任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之后在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任人寿保险机构管理研究协会董事 1939 年,利克特受聘于农业经济局下属的计划调查处, 在该处工作时他发展了谈话、编码和取样调查等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战时情报处工作,研究公众 态度、公众体验和公众行为等课题。
31
13
温和独裁式
协商式
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 的建议;通常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 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用处罚的办法和让 员工参与管理的办法来激励下属;既使下情 上达,又使上情下达;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 主要的政策和运用于一般情况的决定,但让 较低一级的主管部门去作出具体的决定,并 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商量着办事。
12
专权独裁式
主管人员发布指示,决策中没有下属参与; 主要用恐吓和处分,有时也偶尔用奖赏去激 励人们;惯于由上而下地传达信息,把决策 权局限于最高层;等等。 用奖赏兼某些恐吓及处罚的方法去鼓励下属; 允许一些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向下属征求 一些想法与意见,并允许把某些决策权授予 下属,但加以严格的政策控制。
“以员工为中心”(Employee - centered) 的领导
重视人员行为反应及问题。利用群体实现目标, 给予组织成员较大的自由选择的范围。
10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经过比较研究,利克特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 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效率的部门,职工的士 气可能无差别; 2. 部门领导者凡是关心职工的,生产效率就高; 经常施加压力的,生产效率则低; 3. 部门领导者与下级和职工接触多的,生产效 率就高;反之生产效率则低; 4. 部门领导人注意向下级授权,听取下级意见 并让他们参与决策的,生产效率就高;相反, 采取独裁领导方式的,生产效率则低。
《管理学》名著导读论文
![《管理学》名著导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25b0d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8.png)
《管理学》名著导读论文如何做好班级管理者“领导能力,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的难题,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位领导者和一个人如何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也就是说,一个人如何发展有效的团队绩效。
”(弗雷德·E .菲德勒《权变模型:一种领导效能理论》)在大学中,班级就是一个组织,班长、团支书是班级的领导者。
但我们通常会发现,大学的班级这个组织有时却不能具有像高中班级那样的凝聚力。
在大一,因为新鲜感,班级里的同学都会很积极的举办活动,经常聚在一起,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好奇心的减弱,班级的凝聚力却是越来越小,甚至会出现“有时班级要举办一项活动,能召集到的同学没有几个”的状况。
经过近一年的大学生活,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在大一下学期同学的积极性明显不如上学期,班级的凝聚力也在减退。
如何才能解决这种现状,将班级建设成一个高效成功的组织呢?作为班级管理者、领导者的班长、团支书,在班级的的管理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班长、团支书该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呢?首先,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第一,目标一致是团队建设的基石。
在高中时期,每个人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考得好成绩,上理想的大学。
但在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同的目标,这样往往使班级缺少一个明确的共同的目标来凝聚班级的人,让每个人都能为之奋斗,并坚持不懈的朝着目标前进。
第二,在大学,学生除了班级,还可能参与学生工作,属于不同的部门。
这样,不像以前每个人只属于一个组织,一个人可以是多个组织中的成员,一个人的精力被分到各个组织之中,这样归属感就没有以前那么强。
第三,一个优秀的组织,无论是领导者还是组织中普通的一员,都要学会相互沟通和交流。
大学的班级,不像小学到高中的班级那么具体。
从小学到高中,班级有着固定教室这个载体,同班意味着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一起举办活动,同学之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起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这样容易沟通,并产生感情。
而在大学,这个开放的环境,虽有班级,但是班级却没了固定教室这个载体,加上同学有选择课程和授课教师的自主权利,同班同学并不一定一起上课,大家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一起的,这样有些同学之间很少见面,更缺少交流,不利于班级这个组织的凝聚力的增强。
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选读复习
![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选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4a355230c22590103029d81.png)
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选读复习(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复习大纲:一、泰罗《科学管理原著》导读:1、三个试验的共同点(即科学管理的内涵)Page 42(顺数第四行开始的First、Second、Third、Fourth,共四点)2、磨洋工(soldiering或 ca canae)的原因 Page 9(顺数第六行开始的First、Second、Third,共三点)3、工人(Patrick)去了匹兹堡(Pittsburg)后又返回来的原因Page 37-38(Page 37的倒数第二段开始到Page 38 的顺数第一段即When working······what he had earned结束) [sorry!这个我也无法明确答案,你们自己看看吧,考试时摘取里边的一些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回答,我觉得就ok啦]4、关于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time study and motion study)Page39(最后一段的First、Second、Third,共三点)二、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导读1、统一指挥原则(Unity of command)和统一领导原则(Unity of direction)Page 92(即5. Unity of Direction 这部分内容的第四行从Unity of direction(one head oneplan)······not flow from it结束)2、等级链原则(Scalar chain)Page 98-99(这个我也无法明确答案,自己看看,找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实在不想看的话,就背背这部分内容的首段吧,即从Thescalar chain is the chain of ······for swift action结束)3、6种能力Page 78-79(如 1.Physicalqualities········)三、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导读1、组织的要素Page 336(第一段第三行-第四行的(1)(2)(3),共三点)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Page 353-Page359(重点看Page357的最后一段、Page358的第一段)(欲求拿高分,自己可以总结总结这部分内容)3、协作体系中个人的属性(physical、biological、social):Page302-316(重点看一下Page302的倒数第二段、Page303的顺数第一段全部、第四段第一句、最后一段第一句、Page304的顺数第二、三段)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自己斟酌具体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述题:时代背景,为什么要写这本书2写书的逻辑思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3观点之间的差别4评论这个人的观点5大师观点整本书都提到的泰罗1856~1915 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倡导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社会家庭背景:父亲:出身规格教徒世系相当富裕的律师,母亲:清教徒世系1874年,哈佛大学法学院,不久辍学从工。
1875年恩特普里斯水压工厂,模型工和机工学徒。
用六年的时间,有普通工人晋升为职员,机工、机工班长、车间工长、负责全厂修理和维修的总技师,最后晋升为总工程师。
社会背景:19世纪,美国处于“开放经济”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缪尔和罗斯福总统大力推动,美国上下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18世纪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工厂代替了手工业作坊成为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19世纪后半业,第二次产业革命,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垄断组织形成,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管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处于“经验管理”阶段西方工业化经过了上百年的积累,进入快速增长期,企业间竞争激烈,劳资关系紧张。
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了科学管理。
泰罗提出了通过科学管理使资方(企业)效率提高,从而增加企业收入,也增加了工人收入,达到了双赢,即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蛋糕大小不变,劳资双方互相竞争。
科学管理使得管理从经验走向了科学,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未经科学管理改进的系统,存在60%~70%以上的浪费。
同时,科学管理使企业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这个基础不是一朝一夕成功的。
西方企业应用科学管理(后来更名为工业工程)累积这种基础达上百年之久。
我们的企业和发达国家竞争处于不利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2)解决的问题及目的:为了解决工厂效率地下的问题,使雇主最大限度的富裕,效率底下的原因:本性磨洋工、故意磨洋工(工业企业中几乎是普遍现象,在建筑业中流行面也很广)、单凭经验的做事方法(一旦用科学方法取代了单凭经验的方法,都会给雇主和雇员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在我们的任何一种行业中,都有可能通过排除人们在劳动中不必要的动作,并以利索的动作代替缓慢无效的动作,从而节约大量时间,提高产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双方最大的利益,高工资低劳动成本的同时存在,劳资双方提高效率而合作。
写书《科学管理》的逻辑思路:1科学的工时研究2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3新的工资制度4职能管理原则1科学的工时研究:工时研究的细节、基本动作的细分2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新模式:工种要求,系统培训,职能工长制3新的工资制度:旧的工资制度:计日工资制,普通计件工资制新的工资制度:科学定额,差额计件工资制,任务带奖金制4职能管理原则:计划部门包括四位职能管理员:1工序和路线调度员2 指示卡办事员3工时和成本管理员4车间纪律检查员职能工长制工序和路线调度员、指示卡办事员、工时和成本管理员、车间纪律检查员、班组长、速度管理员、检验员以及修配管理员《科学管理原理》计件工资制工厂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第一章: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二章:科学管理的原则(3)评论泰罗的观点:1、一般认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为人性假设、以物为本的管理方法,但是很多学者对此进行反驳,认为泰罗并非将工人视为纯粹的“经济人”,而是视为“社会的经济人”,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
因为他认为要提高效率,既要“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管理工作中又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合作关系。
2、人本管理才是科学管理的本质。
提高效率是科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3、泰罗科学管理的研究与现代社会注重“效率”与“人本”的理念相吻合。
在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存在的问题科学管理是使管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和里程碑。
它不在于其理论的深奥,而在于使社会承认了管理是一门科学。
同时从科学管理开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就开始快速地发展。
但是科学管理的缺点在于它过分强调了工程在管理技术中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作用,因而人们在后来作为相反作用的理论——行为科学的产生,弥补了这一缺点。
也可以说,科学管理从反面教育的角度促进了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4)泰罗观点和法约尔观点之间的差别:法约尔(1)一1841~1925年出生于法国小资产阶级家庭,推动管理成为一门学科,是管理学派的创始人。
观点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生中重要的四个时期:1860~1872年,下级,致力于采矿工程问题。
1872~1888,一组矿井的总管,思路主要倾注在煤田地质和矿井寿命等问题1888~1918 公司财政状况困难,几乎濒临破产,被任命为总经理,改组公司,成立高芒布德煤铁联营公司1918~1925,退休到逝世,致力于普及自己的管理理论工作,30年事业惊人成就的总结,主要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写这本书的逻辑思路:为了解决泰罗所说的管理不能成为一门学科在校园中学习,以及提高工人效率第一部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 管理的定义2组成企业人员才能的各方面能力的相对重要性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部管理的原则与要素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的要素1管理的定义2能力: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管理能力下层员工主要能力是具有该类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而较高层领导人都主要能力则是管理能力管理的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双重指挥的出现1权责不清2 职能不清计划:是计划成为硬性的把好的计划典型使公众都知道把计划工作列入教育的内容中,协调:面对面的沟通控制:目标的调整和管理(3)评论泰罗制(4)法约尔与泰罗观点之间的差别在管理发展史上,法约尔是与泰罗并驾齐驱的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之一,二人处于同一时代,且都有工程师背景。
所不同的是,泰罗开始是作为普通工人进入工厂的,其后主要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作业现场上,从工业等级制的底层向上研究。
法约尔则从进入企业开始,就参加了企业的管理集团,以后又担任了大公司的最高领导,并在法国的多种机构从事过管理方面的调查和教学工作,他集中注意于经理人员并向下研究。
由于个人的经历不同,泰罗对管理的研究是从工业等级的一端——车床旁边的车工开始的,而法约尔则是从另一端——办公桌旁边的总经理开始。
因而也就决定了他的管理理论具有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明显不同的特色。
正如日本学者占部都美所说:“泰罗是以工厂管理合理化这一具体目标为出发点的。
因此,他的科学管理法是非常富有实践性的,但缺乏一般科学性。
而法约尔是从实施管理教育的目的出发的。
因此,他的管理理论是概括性的,也非常富有原则性。
”1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从一开始就是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而且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宗教组织。
法约尔认为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是相互补充的,其目的是为了改进管理,只不过采取的分析途径不同。
相同点:提高效率由谁去做怎么去做,(如何激励和管理工人从整个薪酬的角度去激励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高级经理人员,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代表作:1938《经理人员的职能》,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后人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对当代管理学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纳德出生在一个中等收入家庭,5岁丧母,由外祖父母收养。
在祖父母家人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哲学思考和弹奏钢琴。
初中毕业后,靠帮人校准钢琴音调筹资读完高中,尔后借着哈佛大学的一笔助学金及勤工俭学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课程,但因缺少实验学科的成绩而未能获得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从统计员的职位变成了贝尔电话公司的高级经理人。
由于巴纳德在组织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经常被邀请到大学演讲,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经理人员的职能》,他最终获得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的行政组织理论(一)组织本质:协作系统中的人的行为和人的协作关系,正式组织是指有意识的协调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
非正式组织是指没有一种固定形态的。
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
(二)正式组织的三要素协作的意愿: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但真正组成作为一个协作系统的组织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务、动作、活动和影响,所以人们向协作系统提供服务的意愿是必不可少的。
个人参加这一系统而不参加其他系统就是做出了一些牺牲,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个人的这种牺牲,即提供客观的刺激和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
客观的刺激可以是物质的(金钱),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地位、权力),还可以是社会性的(和谐的环境、参与决策等)。
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态度是一种主观的刺激方法,他企图通过教导、例子建议等来制约个人的动机;同时,用来培育协作精神的不是靠强制,而是通过思想上的反复灌输,即号召忠诚、团结精神和对组织目标的信仰等。
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如果组织成员不了解协作的目的和协作的结果,就不可能诱导出协作意愿来;同时一个目标如果不被组织成员所接受,它自然也不会导致良好的协作活动。
因此,1.要让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组织目标.2.要设法消除对目标不一致3.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动机的必然差异。
管理人员的职能之一就是就是要向组织成员灌输共同目标的确存在的信念,进行鼓舞士气的教育工作,并力争使组织成员感受到,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他们可以获得个人满足。
信息交流:即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
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无可取代的,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前提,上述两个基本要素也只有通过信息交流才能把它们沟通起来,才能成为动态的过程。
信息交流的渠道要为组织成员了解,信息交流的路线应该尽可能的直接和短捷,不能中断,每一个信息都应具有权威性。
(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信息交流、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维护个人品德和自尊。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有了正式组织才能产生非正式组织,反过来,有了非正式组织才能给正式组织以活力或给正式组织以某种限制,甚至在目标及工作方法上和正式组织对峙。
(四)组织平衡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作系统平衡的维持。
这种平衡开始时是组织内部的,是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但最终和基本的是协作系统同其整个外界环境的平衡。
”从根本上来看,组织内部平衡,就是指组织为人们提供的诱因与人们为组织做出的牺牲保持平衡。
在“诱因-牺牲”二者之间,一旦失衡就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前者若占上风,会导致组织的无效率;后者若占上风,会影响组织的存续性。
不难看出,这实质上是在要求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量要彼此持平,这样方能保证整个协作系统的健康发展。
(五)权威接受论“权威来自于下属而不是来自于上司”权威是正式组织中信息交流的一种性质,通过权威的接受,组织成员支配自己相应的行为,即支配或决定什么是要对组织做的事,什么是不对组织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