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一、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二、降血糖的食物三、血糖高对身体的危害
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1、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1.1、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
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
1.2、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磺脲类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等。
1.3、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
主要品种有文迪雅(罗格列酮)或艾汀(吡格列酮)等。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此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2、用降糖药要了解药物禁忌如果排泄某种药物的脏器有障碍,这种药就不能用,否则会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糖药蓄积可以造成低血糖,肾功能不全者用苯乙双胍(降糖灵)产生的乳酸排不出去会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所以,当第一次看病的时候,首先要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保证用药的安全。
常见降糖药的最佳口服时间

常见降糖药的最佳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临床常见降血糖药有以下几种:1.二甲双胍类代表药:(1)二甲双胍片每天2-3次随餐服用(吃饭的时候吃)(2)二甲双胍肠溶片每天2-3次餐前30分钟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3)二甲双胍缓释片每天1次晚餐时随餐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注意事项:二甲双胍长时间服用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缺乏,而出现贫血或神经病变等病症。
如有相应病症出现,需要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恰当的纠正治疗。
儿童用药: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老年用药:65岁以上老年人患者,谨慎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
不推荐80岁以上患者使用。
2.磺脲类代表药:(1)格列齐特片每日1-2次餐前30分钟服用(2)格列齐特缓释片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3)格列本脲片每日1-3次餐前服用(4)格列喹酮片每日1-3次餐前30分钟服用(5)格列喹酮分散片温开水分散后服用,也可直接用水送服日剂量30mg内,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大于此剂量每日2-3次餐前服用(6)格列美脲片每日1次早餐前立服如果没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前立服格列美脲片须以足够量的水吞服,不得咀嚼(7)格列吡嗪片每日1-3次餐前30分钟服用(8)格列吡嗪缓释片每日1次餐前30分钟服用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掰开服用(9)格列吡嗪缓释胶囊(10)格列吡嗪缓控释片每日1次早餐时服用如果没吃早餐,则和第一次正餐同服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
(治疗中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等,以便采取措施。
)儿童用药:本类药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故不推荐儿童使用。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本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老年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
3.格列奈类代表药:(1)瑞格列奈片每日3次餐前0-30分钟内服用(餐前15分钟内更合适)不进餐,不服用(2)米格列奈钙片每日3次餐前5分钟服用不进餐,不服用(3)那格列奈片每日3次餐前1-15分钟不进餐,不服用注意事项:格列奈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同磺脲类药物一样,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
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
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
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
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施展降糖感化,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
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
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
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主要进步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构造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
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1.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常见的包括二甲双胍(Metformin)和磺脲类双胍(Sulfonylureas)。
- 该类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1.2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格列本脲(Glimepir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和格列美脲(Glyburide)等。
-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1.3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肠道糖苷酶酶活性的药物,常见的包括阿卡波糖(Acarbose)和沙格列酮(Miglitol)等。
- 它们通过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起到降糖的作用。
1.4 睾酮受体激动剂- 睾酮受体激动剂是一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常见的包括丙戊酸二丁酯(Pioglitazone)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等。
- 它们通过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产生、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使用能力来降低血糖水平。
1.5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常见的包括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似物(Repaglinide)和胰岛素促分泌素(Glinides)等。
- 它们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进行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服用。
-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并及时向医生汇报药效和不适情况。
- 需要注意口服降糖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低血糖、消化道反应等,遇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
-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有四种

口服降糖药有四种: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现又有新药已研究出来,但临床应用不广,主要是高血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DPP-Ⅳ抑制剂。
这里主要介绍前四种。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T2DM(一)磺脲类(sulfonylureas,SUs) 使钾通道关闭,B细胞膜去极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其作用不依赖血糖浓度,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机体尚保存有相当数量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
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在各类降糖药物中占重要地位,特别适用于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B细胞功能较差的患者。
除单独应用外,还可与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脘二酮联合应用。
肾功能不全者首选糖适平和胰岛素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血糖等的变化。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磺脲类药物之间不宜同时应用。
磺脲类药物不适合于以下情况:1.1型糖尿病。
2.妊娠及哺乳期。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轻度肾功能不全只能使用糖适平、诺和龙,不能使用其他磺脲类降糖药。
4.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及手术期间。
5.糖尿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期间。
6.已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进展迅速时应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可能使体重进一步增加,一般首选双胍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
1.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
糖尿病口服药物剂型

糖尿病口服药物剂型糖尿病是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受阻。
为了控制血糖水平,口服药物成为了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口服药物剂型,包括药片、胶囊和口服溶液等剂型。
一、药片剂型1. 磷酸二酮内酯类药片磷酸二酮内酯类药物是目前常用的糖尿病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这类药物多采用药片剂型,通过口服的方式进入胃肠道,由于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在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 糖基化合物类药片糖基化合物类药片也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苷类、糖腺苷类等。
这些药物以固体药片的形式存在,能够在胃肠道中迅速分解和吸收,发挥其降血糖作用。
二、胶囊剂型胶囊剂型是一种普遍使用于口服药物的剂型,对于一些不耐磨碎的药物或具有特殊释放要求的药物来说,胶囊剂型是一种理想选择。
在糖尿病治疗中,一些胶囊剂型的糖尿病口服药物也得以广泛应用。
1. 控释胶囊剂型一些糖尿病药物需要控制释放速率,以保持药物血浓度的稳定。
这种情况下,控释胶囊剂型就显得特别重要。
这种胶囊剂型能够在胃肠道中渐进地释放药物,确保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
2. 胶囊内混悬剂有些糖尿病口服药物需要胶囊剂型中的混悬液,以达到更好的口服溶解和吸收效果。
这类胶囊剂型能够使药物更好地被人体吸收,提高疗效。
三、口服溶液剂型1. 口服液口服液剂型广泛应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治疗中。
相对于药片和胶囊剂型,口服液药物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吸收速度也较快。
2. 口腔喷雾剂对于一些无法进行口服的病人,如口干的老年患者,口腔喷雾剂成为了糖尿病治疗的选择之一。
这种剂型能够让药物通过喷雾直接进入口腔,提高吸收速度。
总结:糖尿病口服药物的剂型多样化,包括药片、胶囊和口服溶液等。
药片剂型适用于那些需要持续治疗的患者,如二甲双胍等;胶囊剂型适用于一些不耐研磨的药物以及需要控制释放速率的药物;口服溶液剂型适用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和口干患者。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血糖药分类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血糖药分类常见口服降血糖药分类
口服降血糖药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一类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并控制糖尿病症状。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类型的不同,口服降血糖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胰岛素增敏剂
- 儿茶酚胺类增敏剂:如格列美脲,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 基于胰岛素受体激活的类增敏剂:如噻唑烷酮类药物,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2. 胰岛素促泌剂
- 磺脲类:如格列奈,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 肽类促泌剂:如胰岛素释放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促进GLP-1的释放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3. 胰岛素抑制剂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吸收。
- 葡萄糖生成酶抑制剂:如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生成酶的活性,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4. 二重性治疗药物
- 胰岛素增敏剂与促泌剂联合用药:如格列奈联合胰岛素,可以同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通过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有效降低血糖。
以上是常见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分类,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和适用对象。
在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时,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请遵循医生嘱托,并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来使用药物。
降糖药分类

四、DPPIV抑制剂
餐前口服,
作用持续24小时
一天一次
和进食关系不大,任意时间口服, 但是推荐餐前口服
低血糖概率非常小,比较安全
胰岛素及类似物
一、超短效胰岛素
餐前即刻皮下注射,不需等待, 起效时间 10分钟 持续4小时左右 一天三次,吃几顿饭,打几次
容易导致餐后低血糖
二、短效胰岛素
餐前皮下注射,等待15-30分钟,
四、长效胰岛素
想啥时候打,啥时候打,与进食无关, 但是需要固定一个点,最好是睡前或 早晨
持续24小时左右
一天一次,
容易导致空腹低血糖
五、利拉鲁肽
想啥时候打,啥时候打,与进食无关, 但是最好是早晨空腹
持续24小时左右 一天一次, 容易导致恶心、呕吐
什么是特充
特充:胰岛素自带一个一次性的笔, 用完一管胰岛素就扔 优点:方便 缺点:浪费、贵
起效时间 30分钟--1小时
持续5-7小时左右
一天三次,吃几顿饭,打几次
容易导致餐后低血糖
三、预混胰岛素(第一种,不需等待的)
餐前即刻皮下注射,不需等待, 起效时间 10分钟 持续8-12小时左右 一天两次, 容易导致睡前低血糖、晚餐后低血糖
三、预混胰岛素(第二种,需等待的)
餐前15-30分钟注射,需等待, 起效时间 30分钟 持续8-12小时左右 一天两次, 容易导致睡前低血糖、晚餐后低血糖
二、二甲双胍(缓释)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如果: 胃很好,餐前、中、后均可 胃不好:餐中或餐后吃
作用持续8-12小时
一天两次
胃肠道反应多见,腹泻、腹痛、恶心 等(反应比普通片稍微好点)
二、二甲双胍(普通片)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降糖药的种类及服药的注意事项

.
18
● 4大副作用 ⑴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的最严重
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当降糖灵的剂量大于每日150毫克 时,就会使体内乳酸的生成量有所增加。老年人,或者年龄虽 然不太大,但心血管、肺、肝、肾有问题的糖尿病病患者,由 于体内缺氧,乳酸的生成增多,而其代谢、清除发生障碍,容 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这类患者如服用较大量的降糖灵,发生 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大。
.
21
●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 起效快,服药后立即可以进餐,在餐后1小时血糖高峰时,刺激
分泌的胰岛素也同时达到高峰,能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 该药作用时间短,当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后,该药的作用已基本消 失,此时胰岛素分泌的量也相应减少,这就避免了下餐前低血糖。
服药剂量:从小剂量(每天1片)开始试用,根据血糖监测情况 逐渐加量至血糖正常。
.
3
一、磺脲类
1.D860(甲糖宁,甲苯磺丁脲) 2. 格列本(苯)脲 (优降糖) 3.消渴丸 4. 格列吡嗪 (美吡哒、优哒灵美 、迪沙、依必达、瑞易宁等) 5. 格列齐特 (达美康) 6. 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 7.格列喹酮 (糖适平 ) 8. 格列美脲(迪北、万苏平、圣平、伊瑞、亚莫利)
⑵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 苦、腹胀、腹泻等,降糖灵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可能性比二甲双 胍大,其程度也比二甲双胍严重。
.
19
⑶肝、肾损害。对于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升高的糖尿病 患者,或是肾功能不好,尿蛋白持续阳性,甚至血中肌酐和尿 素氮等堆积、升高的患者,双胍类降糖药有使肝、肾功能进一 步变坏的危险,最好不用。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指南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指南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指南1.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口服降糖药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它们可以帮助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脏释放的葡萄糖等。
2. 常见口服降糖药的分类2.1 司汤达草酸盐类- 代表药物:司汤达(Metformin)- 作用机制:降低肝脏释放葡萄糖,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2 磺脲类药物- 代表药物:格列本脲(Glimepiride)、格列美脲(Gliclazide)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等- 作用机制:抑制消化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联邦利(Liraglutide)、希拉保(Exenatide)等- 作用机制: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胃肠蠕动-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5 胰岛素增敏剂-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等- 作用机制: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2.6 近肝及胰岛素抑制剂- 代表药物:那格列奈(Nateglinide)、雷格列奈(Repaglinide)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适用人群:类型2糖尿病患者3.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 请遵医嘱使用口服降糖药,并定期复查血糖等相关指标。
- 除非医生另有指示,否则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停用口服降糖药。
- 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 请注意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生活惯,以促进糖尿病的控制。
以上是常见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指南,仅供参考。
四类主流降血糖药物及其适应人群

四类主流降血糖药物及其适应人群临床上一般用来降血糖的药物有四大类:分别是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每种药物在降血糖时的机理都不一样,所以用药后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也不一样。
掌握每种药物的适应人群有利于用药的准确性及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第一类:磺脲类代表药物: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苯脲(优降糖)作用机理: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受体来促进胰岛素释放,但其降血糖作用要依赖于尚存活的胰岛B细胞组织。
适应人群:(1) 2型糖尿病病人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2) 2型糖尿病病人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3) 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磺脲类药。
第二类:双胍类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化止等)作用机理: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多余葡萄糖,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1) 适应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达标者,作为首选降糖药;(2) 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3) 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
第三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拜糖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作用机理: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 葡萄糖苷酶,在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上段可被抑制,而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适用人群:(1)2型糖尿病患者;(2)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3)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1型糖尿病患者,可配合胰岛素治疗,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稳定血糖。
第四类:胰岛素增敏剂代表药物:文迪亚作用机理: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的激动剂,使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利用。
降糖药分类表汇总

降糖药分类表汇总降糖药分类表汇总以下是口服降糖药的基本知识表,包括作用效果、种类、代表药物、注意事项等。
磺脲类作用机制: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适用于轻、中度T2DM 患者。
不良反应:低血糖,胰岛素分泌不足,体重增加。
代表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注意事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慎用。
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DPP-4抑制,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食物不影响。
适应范围:T2DM患者,尤其肥胖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代表药物:格列奈类。
注意事项:胰岛素抵抗时应停用,碘化剂检查时影响吸收。
双胍类作用机制: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消化吸收,减少肝葡萄糖输出。
适应范围:T2DM患者。
不良反应:肠胃道反应,低血糖,乳酸酸中毒。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注意事项:一线用药,体重增加,妊娠、哺乳期禁用;联合用药中素抵抗时应停用。
噻唑烷二酮类(TZDs)作用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主的患者,抗心血管风险。
不良反应:心衰、肝功能不全慎用,肝毒性。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注意事项:随餐服用,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后血糖升高,出现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不良反应:肠胃道反应,低血糖。
代表药物:XXX、XXX列波糖。
注意事项:服用时应随餐,出现低血糖时纠正。
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适应范围:T2DM患者。
不良反应:多尿,泌尿系感染。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以上是口服降糖药的分类表汇总。
胰岛素类制剂基本知识表以下是胰岛素类制剂的起效时间、峰值时间、作用时间、注射方式、注射部位等信息。
速效胰岛素制剂:门冬胰岛素起效时间:10-15分钟峰值时间:1-2小时作用时间:4-6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腹部赖脯胰岛素起效时间:10-15分钟峰值时间:1-1.5小时作用时间:4-5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制剂:重组人胰岛素R起效时间:15-60分钟峰值时间:2-4小时作用时间:5-8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 起效时间:15-60分钟峰值时间:2-4小时作用时间:5-8小时注射方式:静脉注射中效胰岛素制剂:胰岛素NPH起效时间:2.5-3小时峰值时间:5-7小时作用时间:13-16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制剂:胰岛素PZI起效时间:3-4小时峰值时间:8-10小时作用时间:20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超长效胰岛素制剂:甘精胰岛素起效时间:2-3小时峰值时间:无峰作用时间: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手臂前外侧地特胰岛素起效时间:3-4小时峰值时间:3-14小时作用时间: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大腿前外侧、臀部外上1/4人胰岛素70/30剂型起效时间:0.5小时峰值时间:2-12小时作用时间:14-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人胰岛素50/50剂型起效时间:0.5小时峰值时间:2-3小时作用时间:10-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赖脯75/25起效时间:15分钟峰值时间:30-70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门冬30R起效时间:10-20分钟峰值时间:1-4小时作用时间:14-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XXX50R起效时间:15分钟峰值时间:30-70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门冬50R起效时间:10-20分钟峰值时间:1-4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以上是胰岛素类制剂的基本知识表,不同类型的胰岛素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口服降糖药分类

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分类1.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2.噻唑烷二酮类( TZDs ):改善胰岛素抵抗。
3.DPP-4抑制剂: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4.磺脲类、格列奈类:促进胰岛素分泌5.@-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消化吸收。
6.SGLT2抑制剂:抑制尿液中葡萄糖的重吸收。
一.双胍类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肠溶片、二甲双胍缓释片、二甲双胍适应症:●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与磺脲类药物联合运用, 脆性糖尿病加用。
不良反应●常见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乳酸酸中毒,多发生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尤要注意。
服用方法●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都可以,在餐中服对胃肠道刺激小,不影响药物吸收。
二.磺脲类格列奈类磺脲类分类第一代磺脲类: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磺脲类: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亚莫利、万苏平)适应症:非肥胖2型糖尿病饮食和运功无效者首选肥胖2型糖尿病配合双胍类辅助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不敏感者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低血糖反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对磺脲类过敏者易出现药疹服用方法:进餐前(半小时)服用格列奈类代表药物: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米格列奈(法迪)那格列奈(唐力)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主要特点:起效最快的口服降糖药,1小时达最大血药浓度。
半衰期1小时。
瑞格列奈主要经肝脏代谢,故可应用于肾功能不全病人。
服用方法: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三.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TZDs代表药物:1.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2.吡格列酮(瑞彤)TZDs类适应症:所有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病人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出现低血糖,部分病人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可加重水肿,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服用方法:无论空腹与餐后服用,每日一次四.a-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a-糖苷酶抑制剂适应症: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餐后高血糖,可与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联合应用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结肠部位,未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导致腹胀、腹痛、腹泻服用方法:阿卡波糖需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倍欣需服药后即刻进食五.DPP-4抑制剂代表药物:西格列汀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适应症:适用于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血糖水平,但又尚未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不良反应: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头痛、低血糖、肝功能异常、胰腺炎服用方法:口服,与进食无关,每日一次六.SGLT2抑制剂代表药物: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不良反应:常见:生殖泌尿道感染罕见:酮症酸中毒(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肾损伤、骨折服用方法:晨服,不受进食限制总结:1.磺脲类:餐前半小时2.格列奈类:餐前15分钟内3.双胍类:餐前、餐中、餐后4.糖苷酶抑制剂:随餐嚼服或用药后即刻进食5.噻唑烷二酮:无论空腹与餐后服用,每日--次6.DPP-4抑制剂:与进餐无关7.SGLT2抑制剂:晨服,不受进食限制。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血糖来维持健康。
降糖药物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2. 降糖药物的分类降糖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一类通过口服途径给予患者的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如下:•双胍类药物:代表性药物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磺脲类药物:如磺脲脲类药物和非磺脲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
•胰岛素增敏剂: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增敏剂,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其他药物: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2.2 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细胞分泌的激素,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类药物是一类通过注射胰岛素给予患者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短暂,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快速控制血糖。
•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持续降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通常在餐后注射,能够提供全天的血糖控制。
3. 降糖药物的应用降糖药物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和生活习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情况,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3.2 综合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监测血糖和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
降糖药物在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六大类口服降糖药课件

促进葡萄糖利用,抑制肝糖原 分解。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α-糖苷酶抑制 延缓葡萄糖吸收,控制餐后血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
剂类
糖。
列醇
12
类别 二代磺脲类促泌剂
代表药物 格列本脲
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 格列喹酮
三代磺脲类促泌剂 格列美脲
口服降糖药按作用机理分类
规格
作用机理
2.5mg
80mg 2.5mg 30mg 1mg
分病人会出现腹 泻。
用。
15
糖尿病药物按作用时间分类
根据作用时间,口服药可分为: 短效(桔色)、中效(深红)、长效(红)、超短
效(黄色)、超长效(蓝色)、
特别提示: 所有的降糖药,不论长效短效,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改善,只是侧重点不
同
16
糖尿病口服药
超短效药物: 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 作用时间: 约2-4小时,每天3次; 代表药物: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钙、
其半衰期不足2分钟。
7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作用
增加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 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 需2-3周明显见效, 但作用持久
适用对象
各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者 胰岛素抵抗较重者 经济条件较好者
类别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禁忌症
胰岛素增敏 剂 噻唑烷二
酮类
罗格列酮
1、所有1型糖尿病人;
2、伴随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患者;
易致低血糖,但发生 3、12岁以下儿童;
率很低且程度较轻。 4、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不权者;
5、与CYP3A4抑制剂合并治疗;
2021厦门医疗招聘备考资料: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2021厦门医疗招聘备考资料: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零售药店里的降糖类产品种类繁多,但实际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并不多。
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降糖类(一)磺脲类促泌剂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二)格列奈类促泌剂此类药物起效更快、达峰更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却极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三)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二、抗糖类(一)双胍类此类药物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降低血糖,同时兼有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
该药对血糖在正常范围者无降血糖作用,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合用可增强其降糖效果。
(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延缓大分子多糖/双糖的分解和吸收,可降低餐后高血糖。
可适用于绝大多数餐后血糖较高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三、噻唑烷二酮类也称为“胰岛素增敏剂”,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起效较慢,需要2~3周才明显见效,但作用持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店店员经典培训教材: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作者:李英杰庄惠彩
零售药店里的降糖类产品品种繁多,少则20~30个品规,多则80~100个品规左右,其实口服降糖药物无外乎隶属于以下六大品类。
降糖类
磺脲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
大多数磺脲类药物所刺激出的胰岛素分泌需要经过1.5小时才能达峰,为使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二代磺脲类药物应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三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格列奈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化学结构及作用位点与磺脲类药物明显不同,此类药物起效更快、达峰更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却极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
因此服用简便,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者。
注意:格列奈类药属于餐时胰岛素分泌调节剂,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不能有效的降低基础血糖即空腹血糖。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抗糖类
双胍类
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降低血糖,同时兼有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
该类药物虽不能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基础上,如血糖波动太大时可以加用该药,有助于平稳控糖。
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口苦、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此药主要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心衰、缺氧患者慎用。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效果好,降餐后血糖力量稍弱。
该药对血糖在正常范围者无降血糖作用,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合用可增强其降糖效果。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大分子多糖/双糖,只有在消化酶(主要指的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的单糖才能被肠道吸收,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延缓大分子多糖/双糖的分解和吸收,可降低餐后高血糖。
可适用于绝大多数餐后血糖较高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
该类药物降糖效果缓和,单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时仍可发生。
当低血糖发生时,进食淀粉类食物无效,应及时补充葡萄糖。
由于该类药物的作用底物是食物中的多糖/双糖,所以,该药在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一起服用,否则不能发挥作用。
该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腹胀、排气过多、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因此有消化道疾病以及疝气的患者忌用。
需要注意,个别患者服用阿卡波糖会引起严重的肝损害,为慎重起见,有严重肝损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最好不用阿卡波糖。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噻唑烷二酮类
也称为“胰岛素增敏剂”,增加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增加“高亲和力受体”数量,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用。
单独服用该药不会引起低血糖。
该药不受饮食影响,故餐前、餐后服用均可。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水钠潴留所致的体重增加及水肿,心功能不全或肝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禁用。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该药起效较慢,需要2~3周才明显见效,但作用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