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六年级上册古诗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一、课文解读之《浪淘沙》(其一)1、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一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2、古诗大意(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诗文简析(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万里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

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淘”“簸”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静态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曲折蜿蜒,又从波涛汹涌的黄河的动态视频中感受到了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吞山河,作者就是在诗句中运用了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个“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18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黄河”和“银河”“牛郎织女”之间有什么 联系?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 活的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 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 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表 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思考讨论:朗读诗歌,作者是怎样写出黄河的 气势雄伟的?
浪 淘 沙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目 录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介绍
• 刘禹锡 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写得很有豪气, 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 代表作 《陋室铭》《竹枝词》《天论》《浪淘沙》等。
词语理解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 很多。
簸(bǒ):掀翻。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 天上的仙女,私自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发他们 隔银河相望,只准每年7月7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讨论:“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说 说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是虚写,驰骋想象,表示自己要迎着狂风巨浪, 逆流而上,直到银河,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我们于豪迈当中,感受到的是振奋,这里写钱塘江潮的磅 礴气势,诗中的“八月涛声”,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 怒潮,即钱塘江,据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口海潮最 大。海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犹如万马奔腾,蔚 为壮观。诗人描绘道,八月的海潮咆哮卷地而来,浪高数丈 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山石而折腾回去。片刻之间,潮水退人大 海,只留下卷起的沙堆好似雪堆,诗中准确地运用 “吼”“触”“却”“卷”等动词,形象地烘托了钱塘江的 气势,给人以豪迈的感受。

[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

[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
歌曲:
《黄河大合唱》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到黄河不死心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我想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拜访牛郎织女的家。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浪淘沙
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 词牌名。
浪淘:波浪淘洗。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 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 他“诗豪”。
学习生字:
táo bǒ yá 淘 簸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我想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拜访牛郎织女的家。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好像来自天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我想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拜访牛郎织女的家。
táo bǒ yá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同学想象一下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面。 对困难绝不低头,坚信经过努力,美
táo bǒ yá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43
4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千里莺啼绿映红 景色迷人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寓情于景
多少楼台烟雨中
色彩明丽 意味深长
44
图解课文
45
5 诗文主旨
《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 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 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 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46
书湖阴先生壁
10
3 课文妙解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
指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浪淘沙(其一)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唐] 刘禹锡
波浪淘洗。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48
王安石变法 1070 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 加上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 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 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 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变法以 失败告终。
[唐] 刘禹锡
8
1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洛阳 ( 今河南洛 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名篇传世。
9
2 创作背景

部编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浪淘沙(其一)刘禹锡 》课件

部编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浪淘沙(其一)刘禹锡 》课件

• 浪的特点是汹涌,气势大,一浪接一浪,这 里指的是困难的来势很快,对人的打击很大, 而且是三番两次的;沙的特点是沉重,多,流 动的。说明了人一生遇到的困难很多,很沉重。 但句前的“莫”,表达了作者对待挫折的乐观 态度和勇敢面对,这两句话也是他对自己的自 勉。金指的是成功。这里写出作者认为困难就 是一种磨练,磨练过后总有一天能获得成功。
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 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 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 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 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 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 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浪淘沙
【唐】刘禹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知诗人,解诗题
作者简介
唐朝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诗风颇具独特性。极富艺术张力和 雄直气势。他是柳宗元(唐代大文学家 )的好朋友,人称“刘柳”,性格豪迈 ,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刘禹锡的诗写的 很有豪气,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他作 《浪淘沙》九首,本课是第一首。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禹 2《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的 诗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诗歌特点:
1、取境优美。 2、精炼含蓄。 3、韵律自然。 4、豪迈的气概,奋发有为的精
②天涯: 天边。 译文: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一路夹裹 着万里黄沙。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浪淘沙》刘禹锡ppt优质获奖课件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浪淘沙》刘禹锡ppt优质获奖课件

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 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 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 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
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首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的流程之远。 第二句写黄河的波浪来自天涯以表达其一望无尽、
串珠问题势。
2.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
《浪淘沙》中,黄河大浪淘沙,气势磅礴,雷霆 万钧,排山倒海,豪迈雄壮。
3.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景物特点的?
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把黄河大浪淘沙,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描写得淋漓 尽致,用丰富的想象,巧妙地化用了张骞穷河源遇牛郎 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更加形象化
这些问题理解诗句。
核心问题: 三首诗在内容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点? 串珠问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2.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 3.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景物特点的? 4.你从《江南春》一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上下颠动。
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程万里挟带着泥沙,波涛 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银河:天河,古人认为 银河与黄河相通。
现在可以沿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 达牛郎和织女的家。
整体感知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
鱼戏莲叶北。
国学诵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7.古诗三首《浪淘沙》刘禹锡 (共25张)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7.古诗三首《浪淘沙》刘禹锡 (共25张)

虚指,形容黄河弯弯曲 曲的地方很多。
九曲黄河万里沙,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 着大量泥沙。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簸:颠簸。
浪淘风簸自天涯。
天边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汹涌,从天边 一直来到这里。
“九曲”点明黄河弯 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写出了泥沙之多。
天边。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牵牛:传说中的牛郎。织女: 传说中天上的仙女。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汹涌,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 的波涛,直上浩渺的银河,和传说中的古人一同到牛郎和 织女的家里做客。
运用:查一查本课三首诗中运用到的典故,仔细读一读,体会作 者表达的情感。
➢ 说说《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的。
古诗前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 过“九曲、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奔腾而来的磅礴 气势。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九曲黄河万里沙
写实
浪淘风簸自天涯
多音字:辨析

读bǒ的时候,是“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 扬去糠粃尘土等物”的意思。如:簸谷。 读bò的时候,是“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 敞口”的意思。如:簸箕。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词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词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齐读课题,读准节奏。
书湖阴先生壁
➢ 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 檐 长 扫qí 净 无 苔 ,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 水 护 t田à 将 绿 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 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 的画面,同桌交流。
➢ 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诗句,说说诗句描绘 的画面。
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 《石头城》等。

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是刘禹锡的
注释
组诗作品,一共九首。
① [浪淘沙]唐代曲名。
➢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看到黄河,表示自己要逆流而 上,去黄河的源头——银河,和传说中 的古人一起到牛郎、织女家做客。这样 的想象奇特而又浪漫,既让人感受到诗 人的豪迈气概,也让人感受到黄河之水 好像从天而来的雄伟气势。
➢ 说说诗句的意思。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 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读出江南春天不同的美。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朗绚丽 烟雨迷蒙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江
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 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作有《元日》《梅花》《泊船 瓜洲》等。

(六上)六年级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六上)六年级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 回答:意象:浪、沙,金。
• 浪的特点是汹涌,气势大,一浪接一浪,这 里指的是困难的来势很快,对人的打击很大, 而且是三番两次的;沙的特点是沉重,多,流 动的。说明了人一生遇到的困难很多,很沉重。 但句前的“莫”,表达了作者对待挫折的乐观 态度和勇敢面对,这两句话也是他对自己的自 勉。金指的是成功。这里写出作者认为困难就 是一种磨练,磨练过后总有一天能获得成功。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 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 “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 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 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 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 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 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 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 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 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 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 发光的。
——刘禹锡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 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 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 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 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 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 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六上)六年级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六上)六年级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 浪淘沙部编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浪淘沙》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浪淘沙》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品读感悟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品读感悟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他们 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
情景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 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 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 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 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 锡的诗《浪淘沙》。
自主学习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3张PPT).ppt

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3张PPT).ppt

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象呢?
知识小拓展: 《荆楚岁时》曾记载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
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 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 使者,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支机石。后来就有传说说黄河与银 河相通。
小组讨论:
如此奇特的想象,作者想表达什么? (结合前两句诗和诗人的写作背景)
这是一幅什么图?你能用一个词概括这幅风景画吗?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前两句诗,读出 黄河的蜿蜒曲折、气势磅礴。
九曲 黄河 万里沙, 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只写了黄河吗?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 我们的诗人想到了什么?
如今直上银河去, 想象 同到牵牛织女家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
写景
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 河流,穿越峡谷,劈开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惊
涛骇同浪学,们巨浪让滔我天们如随千着万诗匹人骏马的奔脚腾步,一多同么到惊黄心动河魄 的气边势去!亲多么临雄其伟境壮吧丽!的奇观!
黄 河 —— 伟 大 的 母 亲 河 , 民 族 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 今来多少诗人为它歌颂。
浪淘沙(其一)
自学检查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借助注释 同桌交流 说说诗意
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积极乐观
九曲黄河万里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 其一》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 其一》PPT

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 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 向往。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6
现实
浪淘沙
(其一)
神话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唐代曲名。
气势磅礴的黄河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 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题材涉猎广泛,尤其 以咏史诗为人称道。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 合称“刘白”。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 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 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 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 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读好诗句的停顿。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字词乐园
多音字:

曲 qǔ
弯曲 歌曲

簸 bǒ
簸箕 簸粮食
黄河弯。
波涛汹涌、惊涛骇浪。Fra bibliotek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长、沙很多。
指极远的地方,天边。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在天上,让人感觉静谧美好、 温馨甜蜜。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共19张PPT)

默读第三、四句诗,想一想, 作者由气势磅礴的黄河,联想到 了什么?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上”字让人感受到作者一往无前、 无所畏惧的精神。
诗人在被贬的日子里,不仅没有失落、 抑郁,反而有着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 迈气魄,真令人佩服!
如此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 语气倾吐出来,真有一种朴实无 华之美。诗人刘禹锡虽然仕途不 得志,被贬数次,历经坎坷,但仍 然不屈服,一往无前,逆流而上。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代诗人刘禹锡究竟有着
怎样的胸襟与情怀,才能写出如 此壮美的诗呢?请大家拿出课前 搜集的关于刘禹锡的生平资料进 行交流。
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性
格刚毅,有豪猛之气,有“诗 豪”之称,其诗高亢激昂、意
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刘禹锡从小学习儒家经典,但 在官场上却不得志,多次被贬, 前后长达二十三年。
尝试背诵
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数字 想象 文学典故
气势磅礴
九曲黄河
在古代“九”泛指多数或多次。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也是泛指
气势磅礴 九曲黄河万里沙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夹带着泥沙。
浪淘风簸
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黄河,浪淘风簸,真是(振聋发聩 )啊! 壮观 气势雄伟
九曲黄河万里沙,我们欣赏到了 九曲黄河蜿蜒的静态之美;浪淘风簸 自天涯,我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 黄河奔腾而去、气吞山河的磅礴气 势。一起再读第一、二句诗,读出黄 河绵延、挟沙带浪的壮阔气势。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 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写倡议书。
18 古 诗 三 首

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解析:《浪淘沙(其一)》

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解析:《浪淘沙(其一)》

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解析:《浪淘沙(其一)》浪淘沙(其一)[唐]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古诗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

簸:摇动。

自:来自。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课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在天上,多么静谧 美好、温馨甜蜜。
扶摇直上,勇往直前。
夸张的手法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上”改成“到”、“入”好吗?为什么?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实写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虚写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 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 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 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 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 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板书设计
九曲黄河 万里沙
精读古诗 黄河弯弯曲曲。 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长、沙很多。 来自遥远的天边。 自:1.自己;2.自然;3.从,由。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银河: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 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
牵牛织女: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中的 人物,即牛郎和织女。
初读课文
歌曲(qǔ)

浪淘沙(其一) 弯曲(qū)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读好诗句的停顿。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浪 淘 沙
写实 浪淘风簸
自天涯
壮观

人教版 六年级上 语文17 古诗词三首-浪淘沙

人教版 六年级上 语文17 古诗词三首-浪淘沙

整体感知
自读提示: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读诗情。
整体感知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qū 九曲黄河万里沙,
bǒ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整体感知
浪淘沙 浪淘:波浪淘洗。
“浪淘沙”本来是民间在黄河边歌咏淘金人劳动情景 的民歌,后变为士大夫咏怀托志的心声。再后来, “浪淘沙”成为词牌名。 刘禹锡作《浪淘沙》九首,本课是第一首。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是通过诗中哪
些字词想象到的?
• 要求: • 先朗读,再圈点勾画, 思考、交流。 •
细读感悟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主要 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 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一二句是写景,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非凡。
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中体会出来 的。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细读感悟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赞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拓展延伸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唐)王之涣 《凉州词》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 将进酒》淘沙(其一)
细读感悟
细读感悟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
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 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 夜晚相会一次。

【部编语文六上】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浪淘沙》ppt优质课件

【部编语文六上】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浪淘沙》ppt优质课件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 ——
奔黄 流河 到之 海水 不天 复上 李 回来 。 , 白 黄河
一黄
片河
孤远
城上
万白
仞云
王 之
山间
涣 。,
táo


淘 簸涯
淘气 簸荡 天涯
学习古诗方法
1、了解诗人 2、理解题意 3、理解诗意 4、感悟诗情
作者介绍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 文学家,哲学家。曾任太 子宾客,世人称之为刘宾 客。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晚年在洛阳与白居 易唱和较多,时称“刘 白”。刘禹锡的诗风颇具 独特性。无论短章长篇, 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 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 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 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回环曲折,形容河流弯道很多。九, 表示很多。
万里沙:形容黄河水泥沙滚滚,浩荡奔流。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浪淘沙
• 本来是民间歌颂淘金人劳动情景的民 歌,但由于有了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大力倡 作,变为士大夫咏怀托志的心声。逐渐变 为词牌名。
• 刘禹锡作《浪淘沙》9首,每首都贴合 大浪淘沙的本意,用典也了无痕迹,想表 达的意思也大都是官海浮沉如海浪不平静, 但终有“吹尽狂沙始见金”的一天。本文 选录第一首。
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中体会出来的。作者运用了夸 张的手法。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时牵牛织女家。” 主要写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浪淘沙》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资料拓展: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两人合称“刘柳”。

其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性格豪迈,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

而用民歌体裁来写的七绝更是他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湾。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赏析】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

是唐穆宗长庆年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

诗人从一个极其宏大的空间背景着笔,将流经万里的九曲黄河尽收眼底。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黄河写成从遥远的天际汹涌而来,携风卷浪,夹泥带沙,奔腾入海,景色非常壮阔。

不仅如此,诗人还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景观:黄河挟狂风、踏巨浪,溯流而上,直达天河,去与天上的牵牛、织女相会,想象美丽新奇,气势非凡。

传说汉武帝曾派张骞乘着筏子,逆流而上,一直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

诗人借用这个传说故事,大胆地抒写自己的情怀。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