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 定量限
分光光度法定量限分光光度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测定。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无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农残检测等领域。
在分光光度法中,测量的主要原理是比较样品和标准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情况。
光源通过单色仪选择出特定波长的光,光通过被测物质的溶液,被测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后,透射到光电探测器上,通过探测器测量光的透射率或吸光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的物质浓度。
在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操作中,通常需要准备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
标准溶液是已知浓度的溶液,用于校准光谱仪的读数和建立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样品溶液则是待测物质的溶液,需要在测量之前适当稀释以在测量范围内。
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调节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并进行基线校正,以排除背景的干扰。
在分光光度法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考内容主要包括:1. 吸光度测量原理:介绍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过程,包括选择适当波长、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等内容。
2. 分光光度计的选择和使用:介绍不同类型的分光光度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如如何正确校准仪器、选择合适的检测模式等。
3. 校准方法和标准溶液的制备:介绍校准的原理和方法,如如何制备标准溶液、准确称量、溶解和稀释等。
4. 方法验证和精密度评价:介绍如何验证分光光度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指标。
5. 具体应用案例:以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农残检测等领域为例,展示分光光度法在实际分析中的应用,如利用该法定量测定药物的含量、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等。
总之,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要点,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具备制备标准溶液和验证方法的能力,将有助于准确和可靠地进行定量分析工作。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简介
1.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电磁波谱: X射线 0.1~100 nm远紫外光 10~200 nm近紫外光 200~400 nm可见光 400~760 nm近红外光 750~2500 nm中红外光 2500~5000 nm远红外光 5000~10000 nm微波 0.1~100 cm无线电波 1~1000 m2日光:紫蓝青绿黄橙红2014-11-33♥复合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光。
如白光(太阳光)♥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要求:∆λ=±2nm 。
♥互补色光:如果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而产生的。
如:CuSO 4呈兰色。
♥物质呈现的颜色和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光的互补:蓝 黄日光7♥ (1)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和吸收波长不同。
MnO 4-531吸收曲线2014-11-38♥(2)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同一物质不同浓度,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吸收曲线是特性的,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λ吸光度A: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定义:A=lg(I0/I t)A越大,表示对光的吸收越大,透过光越弱。
9λ1760年朗伯(Lambert)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b•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c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A∝bc1011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A =lg (I 0/I t )= εb c 式中:A ,吸光度,无量刚; b ,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 c ,溶液的浓度, mol · L -1 ; 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L·mol -1·cm -1,仅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及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于化学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吸收或发射现象,通过测量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程度来确定其含量或性质。
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首先使用光源发出连续光谱的光线,然后使用单色器将光线按波长进行选择。
选择的波长应为被测物质在该波长具有最大吸收或发射峰值的波长,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接下来,被测物质与光发生相互作用,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反应产物的激发状态或电化学反应的电位变化。
另一部分光则不被吸收,保持原来的能量状态。
测量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或发射程度时,一种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来测量光的强度变化。
被测物质浓度或性质的变化将导致吸收或发射程度的变化,从而可通过测量光的强度来间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或性质。
通过对标准溶液的测量,可以建立标准曲线,从而将测定的光强度值转化为被测物质的浓度或性质值。
分光光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等领域。
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法
2.2.1 分光光度计的 光谱范围
包括波长范围为400~760 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 为200~400 nm的紫外光区。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 发射光谱,因此可采用不同的发光体作为仪器的光源。
钨灯的发射光谱:钨灯光源所发出的400~760nm 波长的光谱,光连续色谱;该色谱可作为可 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3. 以7200可见光分光度计为例,讲解可见光分光度 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 以UV-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为例,讲解紫 外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 分光光度法定义 与应用
1.1 定义: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来鉴 别物质或测定其含量的分析检测技术。
1.2 特点: 灵敏、精确、快速和简便,在复杂组分系统 中,不需要分离,即能检测出其中所含的极少量物质。
氢灯的发射光谱:氢灯能发出185~400 nm波长的 光谱,可作为紫外光光度计的光源。
谱(1)
如果在光源和棱镜之间放上某种物质的溶液,此 时在屏上所显示的光谱已不再是光源的光谱,它出现 了几条暗线,即光源发射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因溶液 吸收而消失,这种被溶液吸收后的光谱称为该溶液的 吸收光谱。
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吸收光 谱,可以鉴别溶液中所含的物质。
4、有色物稳定性高 其它离子干扰才小。如三
磺基水杨 酸铁的Kf =1042 , F- 、H3PO4 对它无干 扰。
5、显色过程易于控制 而且有色化合物与显
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应尽可能大。
| m MaRx m Rax | 60nm
回本节目录
二、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 ,适当过量。
2、溶液酸度 既要防止被测离子生成沉淀,又需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方法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方法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重要学科。
在化工和制药等工业中,了解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对于合理设计反应工艺和催化剂起着关键作用。
而实验测定化学反应动力学常常是开展相关工作的第一步。
下面将介绍几种测定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方法。
一、消解法(时限法)消解法是通过确定化学反应的程度来测定反应速率。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反应过程中样品中的某一物质逐渐消失或产生,通过测定该物质的消失或产生速率来确定反应速率。
消解法测定反应速率的优点是不需要特殊设备和复杂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得出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
但其缺点是需要对反应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确定适当的反应程度往往比较困难。
二、滴定法(容量法)滴定法是测定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实验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反应物消耗后所剩余的量与初始量之比等于反应程度的比例。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反应物浓度的变化,从而求出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滴定法可测定一些较复杂的反应,能较容易地确定反应程度,但也需要较为精确的试剂,且操作会受到样品的色性、浊度等影响。
三、色法利用比色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物质浓度的变化,以求出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的方法,被称为色法。
常用的比色剂有吸收峰位、镁铵酞菁等物质,可以根据反应物质的吸收峰位或光散射强度的变化来推算出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色法应用广泛,但比色反应常常会受到线性范围的限制,以及色散度大、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问题。
四、放射性示踪法放射性示踪法是一种直接或间接观测反应进程的方法。
常用的放射性示踪法包括isotopic exchange、tracer exchange等。
直接放射性示踪可直接测量反应速率,间接放射性示踪则可以测定反应中间体的生成速率或反应延伸速率等。
放射性示踪法测定反应的精度较好,但放射性元素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且需要较为精确的仪器和设备。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方法有多种。
根据不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是十分重要的。
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的钴和铬
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的钴和铬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混合液中的钴和铬。
下面是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钴和铬的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的钴和铬,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钴和铬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流程。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光的吸收原理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当光通过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导致光的强度减弱。
溶液浓度越高,对光的吸收越强,因此可以根据光的吸收程度推断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对于钴和铬的测定,通常采用邻二氮菲法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邻二氮菲是一种常用的螯合剂,可以与钴、铬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降低金属离子的水解常数,增加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在pH值为4~5的溶液中,邻二氮菲与钴、铬等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分别具有特征吸收峰,因此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的钴和铬。
三、实验步骤1.仪器准备准备分光光度计、容量瓶、吸管、移液管等实验器材。
2.样品制备取一定量的混合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适当浓度,备用。
3.标准溶液制备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钴和铬标准溶液,用于绘制标准曲线。
4.显色反应取适量样品溶液和邻二氮菲溶液,加入适量的缓冲液,摇匀。
在室温下静置一定时间,使显色反应完全。
5.分光光度测定将显色后的样品溶液放入分光光度计中,分别测定样品溶液在钴和铬的特征吸收峰处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钴和铬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结果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标准溶液的浓度等。
根据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样品中的钴和铬浓度。
2.结果分析对比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比较样品溶液吸光度和标准曲线上的吸光度,可以推断样品中钴和铬的浓度。
同时还可以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浓度差异,进一步了解样品的性质和特征。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液中钴和铬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I0 I
值大,表示溶液吸收光线较多;
当I 0时,lg I0 值无穷大,表示光线几乎被溶液完全吸收,即溶液不透光。 I
由此可见, lg I0 表示溶液对光吸收的程度,称作吸光度(absorbance), I
用A表示,即A lg I0 I
2012春季学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如何求被测组分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
南方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2春季学期
内容
1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2 如何求被测组分的含量
3
3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4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2012春季学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分光光度法
• 概念:是利用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来 鉴别物质或测定其含量的一项技术。
lg Io k l + lg Io k c = lg Io k c l
I
I
I
2012春季学期
A k cl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lg Io k c l IΒιβλιοθήκη 公式的意义:当I
I
时,
0
lg
I0 I
0,表示溶液完全不吸收光线;
当I<I0时,lg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则必然 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即标准曲线,亦称工作曲线 。以后对末知浓度物质测定时,无需再作标准管,据测 定管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求得测定物的浓度。
2012春季学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根据测定管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求得测定物的浓度
。
A
0.8 0.6 0.4
分光光度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光源的选择、波长调节、比色皿的清洗和校准等。
3. 通过实验,学会如何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并利用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样品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光程成正比。
公式表示为: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通常为比色皿的厚度),c为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比色皿3. 移液管4. 容量瓶5. 烧杯试剂:1. 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待测物质溶液2. 未知溶液:待测浓度的溶液3. 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或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 仪器准备:- 开启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
- 调节光源,选择合适的波长。
- 清洗比色皿,并用待测溶液润洗3次。
2. 标准曲线绘制:- 取若干个比色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于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摇匀。
- 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记录吸光度值。
- 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未知溶液浓度测定:- 取若干个比色皿,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溶液。
-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未知溶液于比色皿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摇匀。
- 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记录吸光度值。
- 在标准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吸光度值,即可得到未知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通过实验,成功绘制了标准曲线,证明了朗伯-比尔定律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
2. 未知溶液浓度测定:根据标准曲线,准确测定了未知溶液的浓度。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未知溶液的浓度,成功实现了定量分析。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如何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分光光度原理
分光光度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透射或散射特性来定量分析物质的方法。
它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射来测定物质的浓度或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比尔定律,即物质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与其浓度成正比。
当物质溶液中存在多种物质时,各种物质对光的吸收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分别进行测定。
在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检测器。
常用的光源有白炽灯、钨丝灯、氘灯、氙灯等,而检测器则有光电离检测器、光电二极管检测器、光电倍增管检测器等。
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检测器可以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滤光片或单色仪,以确定所需要的波长。
根据被测物质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可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进行测定时,需要将待测溶液置于光路中,使其与光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被测物质的吸收特性,可以测定其吸光度或透光度。
通过测定吸光度或透光度,再根据比尔定律可以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分光光度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物质的测定,如金属离子、有机物、生物分子等。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可以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在生物医药领域,可以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核酸等。
总之,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在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检测器,确定合适的波长,以及准确测定吸光度或透光度,可以实现对各种物质的快速、准确的测定,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动力学荧光光度法
动力学荧光光度法
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是基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待测物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反应速率还可能受到催化剂、活化剂、阻化剂或解阻剂浓度的影响。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反应速率来确定待测物的浓度,因此也被称为反应速率法。
动力学荧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苯胺含量。
具体方法是:在醋酸介质中,痕量苯胺对溴酸钾和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6G使其荧光猝灭的反应有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动力学荧光法灵敏测定痕量苯胺的新方法。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50μg/L,测定范围为8.40-58.7μg/L。
该方法用于环境废水中苯胺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此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还可用于测定药物的含量、酶的活性等。
具体应用取决于待测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的选择。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
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的强度和波长的仪器。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的分光作用将进入仪器的光线分成不同波长的光束,然后利用光的强度来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的吸光度。
首先,进入光度计的光线经过一个入射光栅或棱镜,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束。
这些光束被聚焦到一个狭缝上,经过狭缝后形成一条狭窄的光束。
然后,样品被置于光束路径中,光束通过样品时会产生吸收或透射。
光通过样品后,进入一个检测器中。
检测器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或光电管等。
当光通过检测器时,会产生一个电信号,其大小与光的强度成正比。
测量过程中,仪器会记录下不同波长下的光的强度对数,即吸光度。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得到样品的吸收谱。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吸光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
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样品浓度。
为了减小误差,分光光度计通常会进行白光校正和背景校正。
白光校正是通过一个透明样品(如纯水)来调整仪器的零点,以消除仪器自身的漂移。
背景校正则是通过在测量中引入一个未加样品的“空白”溶液,用于纠正样品中其他杂质的影响。
通过上述原理,分光光度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用于测量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等。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或透射特性来定量分析物质的含量。
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物质的浓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当物质处于基态时,它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使得物质内部的电子跃迁至激发态,这种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只有特定波长的光才能被吸收。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物质吸收光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其次,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还涉及到光的衰减规律。
当光通过含有物质的溶液时,部分光会被溶液吸收、散射或透射,导致光的强度减弱。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越高,光的衰减越严重,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衰减后的光强度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另外,分光光度法还需要考虑到光的色散效应。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物质中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光源,并通过光栅或棱镜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然后选择特定波长的光进行测量。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光的色散效应而导致的测量误差。
总的来说,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分析光的衰减规律以及考虑光的色散效应,可以准确地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化学分析和生物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测定各种物质的浓度,如溶液中金属离子、有机物质、生物分子等的含量。
它不仅可以用于定性分析,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其原理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分析光的衰减规律以及考虑光的色散效应,可以准确地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化学分析和生物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光光度法 科普
分光光度法科普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它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是生物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基于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一溶液时,由于溶液吸收一部分光能,使光的强度减弱。
若溶液的浓度不变,则溶液的厚度愈大,光强度的减弱也愈显著。
这一关系就是郎伯定律。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测定多种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糖类、酚类、芳香族化合物等。
在临床医学、环境科学、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分光光度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波长和光源,避免干扰物质的影响,以及正确处理数据等。
此外,分光光度计也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其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
2 单色器 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狭 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单色器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 色散元件的质量.色散元件常用棱镜 棱镜 和光栅. 和光栅
3 吸收池 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或比色杯,按材 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前 者不能用于紫外区. 吸收池的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 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 最为常用.
3.试剂参比 如果显色剂或其它试剂在 试剂参比 测定波长有吸收,按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 不加入试样,同样加入试剂和溶剂作为参 比溶液. 4. 平行操作参比 用不含被测组分的试 样,在相同的条件下与被测试样同时进 行处理,由此得到平行操作参比溶液.
紫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 与其它光谱分析方法相比,其仪器设备和 仪器设备和 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 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 2 灵敏度高 灵敏度高; 3 选择性好 选择性好; 4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5 用途广泛 用途广泛.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选择性的,利用 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 光 选择性 被测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来了解物 质的特性,这就是光谱法的基础 光谱法的基础. 光谱法的基础
饱合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σ→σ*, 饱合有机化合物 n→σ* 跃迁,吸收峰一般出现在真空紫外区, 吸收峰低于200nm,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不饱合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n→π*, 不饱合机化合物 π→π* 跃迁,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 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 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见表3-1和3-2.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 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 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 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收强度.见 表3-4.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一、前言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简称AA)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抗坏血酸的含量检测至关重要。
传统的抗坏血酸含量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色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复杂、耗时长、灵敏度低等。
近年来,随着光度法技术的发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Kinetic Spectrophotometry,简称KSP)逐渐成为抗坏血酸含量检测的新方法。
本文将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原理、实验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抗坏血酸含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二、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原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收或发射光线的特性,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物质的吸光度或发射光谱来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一定量的抗坏血酸与某种金属离子(如铁、锰、锌等)形成络合物时,这种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具有较强的吸收或发射能力。
因此,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或发射光谱,可以推算出抗坏血酸的含量。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络合物和检测器。
目前常用的络合物有硫酸亚铁、氯化锌等。
检测器主要有单色仪、双色仪、荧光检测器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样品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络合物和检测器。
三、实验条件1. 光源: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通常采用紫外可见光源,如汞灯、氙灯等。
光源的选择应考虑其波长范围、稳定性、强度等因素。
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需要合理调整。
2. 光路系统:光路系统主要包括样品激发器、光电倍增管(PMT)、光电转换器等。
样品激发器用于产生特定波长的激光束;PMT用于接收样品溶液中的光线并转化为电信号;光电转换器用于将电信号放大并输出至数据处理系统。
在设计光路系统时,需要注意光源与样品之间的距离、透镜的选择等因素。
3.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算法等。
分光光度法原理
分光光度法目录⏹第一节基本原理⏹第二节仪器结构⏹第三节显色与测量条件的选择⏹第四节723N型分光光度计操作维护第一节基本原理⏹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主要有:⏹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 ?m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 nm(近紫外区),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光的吸收定律⏹1.朗伯—比耳定律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成正比:A∝b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成正比的关系:A∝c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非散射的稀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朗伯—比耳定律⏹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应用于各种光度法的吸收测量。
它不仅适用于可见光,也适用于紫外光和红外光;不仅适用于均匀非散射的液体,也适用于固体和气体。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mol/L;⏹ε: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cm;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1)摩尔吸光系数是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
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是利用反应速率与反应物,产物,催化剂浓度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测量吸光度对被测组分定量的一种方法。
下面测定反应体系中催化浓度为例,介绍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
设一个在催化剂(F)的作用下进行的显色反应:
若D为有色化合物,则D的生成速率(显色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在反应进行的初期,A,B的浓度较大,反应小号的A和B可忽略不计,则可视为常数:
由CF变化也很小,可视为常数,上式积分得:
将上式代入朗伯比尔定率,有:
此式即为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关系式。
测定催化剂(F)的方法通常有固定时间法,固定浓度法和斜率法三种,固定时间发是让反应进行一固定时间后终止,然后测量反应体系的吸光度(A):
不同的催化剂浓度(cF)测得相应反应体系的A值,做出校准曲线,然后由加入试样的反应体系的A值求出试样中F的浓度。
固定浓度法是测量产物(D)达到一定浓度所需的时间,此时式中的CD为常数,则:
同样地可以作出校准曲线,由试样体系的t值求出催化剂(F)的含量。
斜率法是根据吸收光度(A)随反应时间的变化速率来测定CFO根据关系在不同的CD下测得A-t曲线,分别求出其斜率值。
作出KCF-CF校准曲线。
斜率法的校准曲线由更多的实验数据获得,因而其准确度较高。
动力学分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应用范围较广等等特点,主要缺点是影响因素多,不宜严格控制,测定的误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