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要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及时发现冲动的先兆;密切观察治疗及用药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时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关键词】精神科冲动行为护理干预冲动行为是一种发生较急,历时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同时伴有激动和口头或躯体攻击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可起源于内部感受或外部影响,此时自控力降低。

严重者可有情感爆发(愤怒、激越),甚至导致自伤或伤人的暴力行为[1]。

1.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做好冲动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外表、动作和姿势、情感、言语、及对周围人的反应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是防范冲动攻击行为的基础。

1.1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新入院及外出活动回病房的患者要严格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入病房,去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的保证。

特别对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安置于重症室内,专人看护,必要时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1.2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环境对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患者起着积极地作用,病房的空间与床位避免过分拥挤。

保证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物品陈设简化、整洁,尽可能减少刺激性噪音。

能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陌生感,消除紧张情绪。

使其能够安心住院治疗。

1.3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对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至关重要。

加强服药监护,防止吐药、藏药,以尽快控制病情,有效地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入院初期兴奋冲动的患者要尽早有效用药,同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1.4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冲动行为一般多发生于新入院及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当中,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绝大多数发生毁物、伤人暴力冲动行为的患者都有表情、情绪、行为等异常反应的先兆,对入院初期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严密巡视观察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性暗示信息,了解病人的心态,防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冲动伤人)讨论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冲动伤人)讨论

医嘱 执行 情况
毒麻精神药 品及抢救物 品药品
责任护士落实好健康宣教工作
向患者宣教吸烟的危害,强化记忆
SUCCESS
控制患者每天的吸烟 量,逐步戒烟
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和医生做 好沟通
体会
护理安全是每个人的职责 任何不良事件都是可以提 前预防的
积极对待,持久重视患者 安全
善于从不良事件中吸取教 训
提高工作灵活性,学会利用协医助护的患者
8 7
做好家属沟通工作,保证每天有一定的烟
护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责任心
制定整改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综 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 生的根本途径。
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强 化“病人第一,安全第 一”的职业理念。
提高对患者的观察能力
对于患者加强伤口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注意定时给予伤口消 毒、包扎、固定及患者的情绪变化。
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因素
患者家庭因素 病区物品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病人:近期情绪不稳,易激惹, 爱发脾气,接触被动,治护不 合作,夜眠差,有严重的烟瘾。
患者家属:家庭经济条件差, 未给患者留零花钱,也要求患 者戒烟,本次事件也是因为病 人向其他病人要烟,未得到满 足引发的。
情绪不稳定 ,易激惹 病人 烟瘾

评估不到位,对病情掌 握不及时 要求戒烟 家属
护士
观察不到位
与主管大夫沟通不够
经济条件差未留零花钱
原因 分析
宣教不到位,未使病 人建立健康行为
健康 宣教 护士人员不足
工作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谨 交接班
对重点病人交接不 详细

冲动行为护理

冲动行为护理
绝大多数发生毁物、伤人暴力冲动行为的患者都有表情、情绪、行 为等异常反应的先兆,对入院初期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 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严密巡视观察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性暗示信息, 了解病人的心态,防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五、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
• 5、重视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和特
• 措施: 1、了解病情,尊重病人人格,不谈涉及隐私的话;

2、与别人说话声音不要太小,防止引起患者疑心;

3、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绪;

4、对病人许诺应兑现,办不到时做好解释,取得谅解;

5、对病态行为不可嘲笑、愚弄,注意避免暗示言语;

6、工作时发生错误及时向病人道歉,以求谅解。
四、护理措施
对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至关重要。加强服药监护,防止吐药、藏药, 以尽快控制病情,有效地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入院初期兴奋 冲动的患者要尽早有效用药,同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五、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
• 4、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冲动行为一般多发生于新入 院及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当中,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新入院及外出活 动回病房的患者要严格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入病房,去除环境中的 不安全因素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的保证。特别对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安 置于重症室内,专人看护,必要时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 的安全。 •
五、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
• 2、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环境对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
环境对患者起着积极地作用,病房的空间与床位避免过分拥挤。保证病 房环境安全、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物品陈设 简化、整洁,尽可能减少刺激性噪音。能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陌生感, 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能够安心住院治疗。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冲动伤人)讨论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冲动伤人)讨论

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责任护士
当班护士
病区管理
1.健康宣教强化不 够,患者未认识到 吸烟的危害性 2.对患者病情不能 及时掌握 3.与主管大夫沟通 不及时
1.交接班不严 1.护理人员不足,

未得到合理分配,
2.责任心不强。 看护大厅人力资源
对病人观察不 不足
到位,未能及 2.病区清洁物品用
时做好预防防 后未能及时收起,
潜在护理 风险的病

医嘱 执行 情况
毒麻精神药 品及抢救物 品药品
责任护士落实好健康宣教工作
SUCCESS
向患者宣教吸烟的危害,强化记忆
控制患者每天的吸烟 量,逐步戒烟
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和医生做 好沟通
体会
护理安全是每个人的职责
积极对待,持久重视患者 安全
任何不良事件都是可以提 前预防的
善于从不良事件中吸取教 训
对于患者加强伤口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注意定时给予伤口消 毒、包扎、固定及患者的情绪变化。
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家庭因素 病区物品管理因素
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病人:近期情绪不稳,易激惹, 爱发脾气,接触被动,治护不 合作,夜眠差,有严重的烟瘾。
患者家属:家庭经济条件差, 未给患者留零花钱,也要求患 者戒烟,本次事件也是因为病 人向其他病人要烟,未得到满 足引发的。
提高对患者的观察能力
一般情况
治疗情况,
精神症状 躯体情况
心理需求
环境观察
社会功能 ,
落实核心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
杜绝“说起来重要,做 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工作态度。
各层级护理人员交接班时,不但交 接重点病人还要对有冲动伤人的患 者发病迹象进行交接,并及时告知 患者主管大夫。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分析及护理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分析及护理

察引流液 的量及性状 , 并准确 记录 , 若引流 出大量鲜血或血 性 液 , 者出现烦躁不安 、 患 血压下降 、 脉搏增快 、 尿量 减少等血 容
量不 足表现 , 应考 虑吻合 口出血 , 应立即通知医师, 配合处理 。
战胜疾病的信心 , 积极 配合手术治疗 。认真细致做好术前准备
工作 , 特别是术前 营养支持 和呼 吸道准备 。术后要认真细致观 察病情变化 , 监测血氧饱和度 , 做好 胸腔 闭式 引流管 、 胃肠持续 减压及 呼吸道的护理 , 及时发现异 常 , 采取 积极有效 的护理措
重性 、 针对性有所 不同。根据笔者 2 0多年 的精神科 护理经验 ,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 的发生率最高 , 其次为情感性精神障
真 实或想象的对象 ' 强迫他人注意 , 大声喧哗妄想性
碍和癫痫所致 的精神障碍。 与暴力有关的精 神症状包括 : 幻觉、 妄想 、 狂躁状态 、 冲动和意识障碍等。 患者认 为某 工作人员或病 员要跟踪 陷害 自己, 因此 , 先发制人加 以攻击 。 要
1 性 格特征 . 3 ① 多疑、固执 、缺乏 同情心 与社会 责任
愤怒 , 常焦虑 , 异 易激惹 , 异常欣快 , 情感不稳定
3 暴 力 方 式 及 攻 击对 象
感; ②情 绪不稳定 , 易激惹 , 喜欢寻找 刺激 , 稍有不如 意就产生 敌意; ③缺乏 自尊与 自觉 , 应对现实及人际关系能力差。 有一种 反社会人格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 , 其暴力行 为发生率较高 。 1 诱 发 因素 . 4 ①住 院环境 、 会环境 、 化等 因素 。如 社 文
作者简 介: 张雪芹, , 女 大专 , 主管护 师
避免 胃扩 张压迫肺及增加吻合 1 3张力而并发吻合 口瘘 。 严密观

暴力行为护理

暴力行为护理
• 3、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语言等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 绪,让患者相信自己有控制行为的力量,明确告知患者暴力行为的后 果以及患者觉得无法自控时如何求助等。
• 4、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把患者暴力倾向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做 出及时有效的医学处理。临床实践表明长期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可控制和减少由于精神障碍引起的暴力行为。
产生原因
1、疾病因素 据国内外文献报导,暴力行为 与疾病诊断有明显关联,如我国第一届全 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1987年) 1214 例杀伤案件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占84.6% ,癫痫性精神障碍7%、癔症2.2%、反应性 精神障碍1.9%、精神发育迟滞1.7%、其他 精神障碍2.9%,可见精神分裂症最为多见 。
• (五)护理评价 • 1、患者能否能以合理有效方法处理压力。 • 2、能否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失控行为。 • 3、患者人际关系是否有所改善。 • 4、能否预知将失去自制力的症状。
患者发生冲动伤人毁物的应急程序
• 在收治新病人时,应与家属沟通告知,并 取得家属同意。
• 病人发生冲动时,立即将病人置于监护病 房,安抚劝说,取得合作。
• 3、药物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可用来代 替约束或隔离病人、或与约束隔离同用。 适用药物有氟哌啶醇、氯丙嗪、地西泮( 安定)。一般采用肌注给药,以氟哌啶醇 最为常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 征、症状消长情况及用药反应等。
• (三)缓解期治疗
• 暴力行为患者的缓解期治疗应包括药物治疗、电 休克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 疗,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控制和减少由于精神障 碍引起的暴力行为。电休克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 症和禁忌症,切忌将电休克治疗作为惩罚手段。 部分患者经辅助电休克治疗后,常获意想不到的 疗效。心理行为治疗主要围绕重建患者的心理行 为方式,建立新的行为反应方式,使病人悟出他 为什么要用暴力行为作为表达方式及如何控制自 己的情绪。

冲动病人的护理

冲动病人的护理

【操作步骤】
• 5.如患者仍有冲动行为,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隔离室,并 进行保护约束。(要点:①保护性约束一般应先征得患者 或家属签字同意和医嘱。在紧急情况下,可先约束后再向 患者和家属解释保护的理由,取得家属或患者的理解。② 进行保护性约束时,护士需动作协调、敏捷,避免用力过 猛造成患者受伤。)
• 6.根据医嘱给予药物干预,如肌内注射氟哌啶醇或氯丙嗪 等,使患者尽快平静。
【操作步骤】
• 二、冲动发生时的护理干预
• 1.当发现患者有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冲动行为出现时,应立即呼叫 其他人员协助,共同处理患者的冲动危险,尽快控制场面。(要点: ①接触有冲动危险的患者时,避免1名护士单独接触,一点要有能够 及时支援的人员以保证在必要时共同制止患者的冲动行为。②护士在 接触冲动患者时需保持至少一个手臂的距离,不能从患者身后接触, 防止患者受到惊吓而突然攻击工作人员。另外护士所处位置应便于撤 离。)
2013.12
冯杰华
什么是冲动行为?
• 冲动行为(compulsive behavior)是指一 种突然发生、历时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同时有情绪低落和口头或躯体攻击行为, 这种情感和行为可起源于内部感受或外部 影响,此时自控能力降低。严重者可有情 感爆发(愤怒、激越),甚至导致自伤的 暴力行为。在精神科,犹豫患者受精神症 状的影响,冲动控制能力减弱,容易发生 冲动行为,因此,及时护理干预对控制患 者冲动行为十分重要。
• 2.疏散围观人员,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其他病友起哄或批评,加 重患者的愤怒和紧张。
• 3.护士用简单、清楚、直接的语气告诉患者冲动行为的危险和后果。 • 4.如果患者手上有攻击危险物品,应以坚定、冷静的语气要求患者将
危险物品放下,护士代为保管。如果语气制止无效、患者拒绝放下危 险物品时,应安排一组人员转移患者注意力,另外一组人员乘患者不 备时快速夺取危险物品。

冲动病人的护理.

冲动病人的护理.

【操作准备】
• 1.环境准备 • 2.护士准备 • 3.用物准备
安静、安全、少干扰,病房光线宜暗。 调整情绪,熟悉冲动控制技巧。 约束带。
【操作步骤】
• 步骤 • 一、潜在冲动危险的护理干预 • 1.将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并严密观察患者的行为。 (要点:病房设置应坚定、没有可作为攻击的物品,必要时将患者安 置在专用防冲动的病房。) • 2.每日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清除病房的一切危险物品。 • 3.营造一个具有合作气氛的环境,护士以直接、坦诚的态度,同理性 的关心和支持性的反应与患者会谈,了解患者冲动的原因。(要点: 在会谈中避免批判者的感受,但也要避免太温和,让患者感受护士真 诚的关心和合作的态度。) • 4.与患者一起讨论处理愤怒的方法,向患者明确提出过去哪些不适宜 的行为,如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并提出对这些行为的限制。(要点: ①谈话中要尽量传达护士接纳患者的态度,让患者明白护士对其行为 的限制都是为了他人的安全,是为了协助他控制不恰当的行为。 • ②让患者继续用药自我控制及决定的权利,这样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安 静,消除或减轻冲动危险。
冲动患者的护理技术
• 冲动患者的护理技术(nursing care of compulisve behavior) 是针对患者突发冲 动行为的护理干预方法。 • 【目的】降低患者的易激惹性,及时终止 患者的冲动行为,避免意外发生,同时通 过行为训练,让患者学习适应性行为方式 应对压力。 • 【适应症】有冲动危险的各类精神障碍患 者及其他疾病患者。
2.评估患者的冲动行为
• 通过观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一些冲动行为特征。要点: • (①)有针对他人身体或物体的攻击行为,如打人、踢人、 咬人、吐口水、破坏东西等。 • (②)有针对他人的言语攻击或威胁行为,如辱骂、威胁 真实或想象中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语调高、抗议、不 听劝阻、质问他人等。 • (③)身体活动量增加,如踱步、兴奋、急躁不安、不能 静坐、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握拳或用拳击物等。 • (④)情绪表现:不稳定、易激惹、紧张、愤怒、敌意、 异常焦虑等。 • (⑤)认知方面: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 障碍、幻觉及妄想症状加重等。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冲动伤人)讨论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冲动伤人)讨论

提高工作灵活性,学会利用协医助护的患者
8 7
做好家属沟通工作,保证每天有一定的烟
护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责任心
制定整改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综 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 生的根本途径。
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强 化“病人第一,安全第 一”的职业理念。
提高对患者的观察能力
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责任护士
1.健康宣教强化不 够,患者未认识到 吸烟的危害性 2.对患者病情不能 及时掌握 3.与主管大夫沟通 不及时
当班护士
1.交接班不严 谨 2.责任心不强。 对病人观察不 到位,未能及 时做好预防防 范措施
病区管理
1.护理人员不足, 未得到合理分配, 看护大厅人力资源 不足 2.病区清洁物品用 后未能及时收起, 成为护理安全隐患
2017
感谢观看
BEGIN
情绪不稳定 ,易激惹 病人 烟瘾

评估不到位,对病情掌 握不及时 要求戒烟 家属
护士
观察不到位
与主管大夫沟通不够
经济条件差未留零花钱
原因 分析
宣教不到位,未使病 人建立健康行为
健康 宣教 护士人员不足
工作不严谨 交接班
对重点病人交接不 详细

病房清洁物品 放置不合理
管理
人力配备不合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制定改善措施
3
提高对患者的观察能力,提高工 作的预见性
改进措施
1
2
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护理 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制定改善措施
6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改进措施

医院暴力行为(冲动、伤人、毁物)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院暴力行为(冲动、伤人、毁物)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院暴力行为(冲动、伤人、毁物)应急预案及
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冲动,应立即通知医生,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协助。

2.疏散围观患者,对患者进行劝服及磋商,切勿强行夺取武器。

3.如果患者手中有危险品,应与其他工作人员协助巧妙夺取。

4.注意保护患者头颈、身体安全,检查患者是否受伤。

5.稳定患者情绪:患者情绪仍不稳、冲动,继续安慰、劝说,遵医嘱用药、隔离或保护性约束。

6.记录、交班、上报。

【流程】
患者冲动(暴力攻击)→呼叫,汇报医生、护士长→疏散围观患者,用简洁的语言稳定患者情绪→有伤害性武器时,转移注意力→利用地形地物做防护,如棉被、床垫制服患者,趁患者不备时,予以强制约束、隔离→转移危险物品,检查患者是否受伤→评估患者,如果患者情绪不稳,仍冲动→继续安慰、劝说患者,遵医嘱用药、隔离或保护性约束→记录、交班、上报。

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摘要】冲动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伤人、毁物)。

对他人的攻击主要指躯体攻击,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

除已经实施的冲动行为外,还存在潜在的或可能的冲动行为。

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冲动行为,或者立即要实施冲动行为。

目的探讨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冲动(攻击伤人)行为的病因进行了解,配合对患者的治疗选择护理方法,并进行健康教育。

结论对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更多损失,同时也可减缓患者的病情恶化。

【关键词】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护理冲动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伤人、毁物)。

对他人的攻击主要指躯体攻击,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

除已经实施的冲动行为外,还存在潜在的或可能的冲动行为。

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冲动行为,或者立即要实施冲动行为。

病因(一)冲动行为的相关因素1.年轻、男性、独身、失业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2.病理心理因素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酒和药物滥用、惊恐障碍、适应性反应等亦易发生冲动行为,尤其某些精神症状与冲动行为关系较密切,如敌意、激动、幻觉、妄想,或躁狂发作等。

3.冲动行为史尤其是最近发生过冲动行为,很可能引起再发。

(二)与冲动行为关系密切的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1.分裂症引起冲动行为的常见原因:(1)幻觉或妄想的影响。

(2)要求未得到满足或者对挫折耐受性低。

(3)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

(4)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

(5)也可能由于正当的自我防卫引起冲动行为。

2.情感性精神病(1)患者易激惹性增高。

(2)躁狂发作患者可能由于性欲增强而发生性攻击行为。

(3)抑郁患者将愤怒指向外部,或者寻求外部的惩罚,导致攻击别人,甚至以杀人来达到杀死自己的目的。

(4)有严重罪恶妄想的患者害怕亲人因自己的罪恶遭受到痛苦的惩罚,先将自己的亲人(多为年幼的子女)杀死后再自杀。

3.酒和药物滥用(1)醉酒时处于脱抑制状态、情绪不稳或判断受损,尤其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更易引起冲动行为。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如何护理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如何护理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如何护理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速,很多人的生活压力在不断加大,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多。

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表现的行为等与正常人差异较大,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有一定的攻击性,而且这种行为很难预料。

所以在住院中对工作人员甚至是家人,有很大威胁。

因此,这就需要医院提高对患者的关注程度,在护理中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进行护理,具体的方法如下:1.言语方面精神病患者非常容易被激怒,一旦被激怒后就会出现攻击行为,而且后果非常严重。

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言语态度要温和,这样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工作中,要借助自己的言语对患者进行开导,帮助患者建立自尊心,缓解患者的不良心态。

2.避免强制治疗在护理中,尽量不要使用强制的护理和治疗方法,这样可以避免患者攻击行为的产生。

一旦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护士应当分散患者的病态思维,通过使用合理的情感来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攻击的意图。

3.护理人员要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因为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与一般患者不同,所以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有责任感。

在平时主动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状态和特点,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预判患者攻击行为的频率以及易发时期,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护理方案,在重点时间段内对患者进行监控,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4.根据其攻击的行为来采取措施根据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出现言语攻击时,护士就不能与患者进行对骂,要通过简单的言语来引导和教育患者,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努力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稳定患者的情绪。

如果对人进行攻击,就要将患者进行隔离,将患者放到安静、温馨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危险物品,要设法将物品取走,防止出现自残行为。

5.鼓励患者进行劳动在护理中,要鼓励患者进行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扫地等,通过这些活动消耗精力,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冲动伤人病人护理常规

冲动伤人病人护理常规

冲动伤人病人护理常规
1.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做好病区危险品的管理。

2.评估病人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避免与病人发生正面冲突,减
少诱发因素。

3.指导、鼓励病人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对有冲动倾向的病人应明确
告知之其行为将要造成的后果。

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组织适当的娱乐活动,使其旺盛的精力得到应有的宣泄,转移分散其冲动意图。

4.加强病区的巡视工作,对有冲动倾向的病人,其动态表现应在工作人员的视
线范围内,力争将冲动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

5.对情绪不稳、激惹性增高的病人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有效控制精神症状。

6.一旦发现病人冲动,当班护士应立即呼叫其他人员协助,同时稳定病人情绪,
疏散围观病人。

如果病人手中有危险品,应与其他工作人员协助巧妙夺取。

7.遵医嘱隔离约束病人,并用药物控制病人情绪,做好约束病人的基础护理和
心理护理。

8.正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及交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摘要:冲动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伤人、毁物)。

对他人的攻击主要指躯体攻击,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

除已经实施的冲动行为外,还存在潜在的或可能的冲动行为。

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冲动行为,或者立即要实施冲动行为。

目的探讨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法对冲动(攻击伤人)行为的病因进行了解,配合对患者的治疗选择护理方法,并进行健康教育。

结论对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更多损失,同时也可减缓患者的病情恶化。

关键词: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护理
冲动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伤人、毁物)。

对他人的攻击主要指躯体攻击,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

除已经实施的冲动行为外,还存在潜在的或可能的冲动行为。

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冲动行为,或者立即要实施冲动行为。

病因
(一)冲动行为的相关因素
1.年轻、男性、独身、失业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2.病理心理因素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酒和药物滥用、惊恐障碍、适应性反应等亦易发生冲动行为,尤其某些精神症状与冲动行为关系较密切,如敌意、激动、幻觉、妄想,或躁狂发作等。

3.冲动行为史尤其是最近发生过冲动行为,很可能引起再发。

(二)与冲动行为关系密切的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
1.分裂症引起冲动行为的常见原因:
(1)幻觉或妄想的影响。

(2)要求未得到满足或者对挫折耐受性低。

(3)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

(4)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

(5)也可能由于正当的自我防卫引起冲动行为。

2.情感性精神病
(1)患者易激惹性增高。

(2)躁狂发作患者可能由于性欲增强而发生性攻击行为。

(3)抑郁患者将愤怒指向外部,或者寻求外部的惩罚,导致攻击别人,甚至以杀人来达到杀死自己的目的。

(4)有严重罪恶妄想的患者害怕亲人因自己的罪恶遭受到痛苦的惩罚,先将自己的亲人(多为年幼的子女)杀死后再自杀。

3.酒和药物滥用
(1)醉酒时处于脱抑制状态、情绪不稳或判断受损,尤其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更易引起冲动行为。

(2)戒酒可使患者易激惹、激动,或引起谵妄导致冲动行为。

&nb
sp; (3)药物滥用,如可卡因引起的陶醉状态,可转成易激惹、激动和多疑,又如长期服用苯丙胺可以引起妄想性精神病,引发冲动行为。

(4)由于不择手段希望得到药物,也可能采取冲动、暴力行为。

(5)突然停用BZ类药可以引起激惹和激动,冲动行为的危险也增加。

4.癫痫
癫痫发作期可能发生无目的的冲动行为。

有人格改变的癫痫患者固执、记仇、易激惹,而且凶狠、残忍,也可引发冲动行为。

5.人格障碍
特别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危险增加,这类患者也有很多其他行为问题或严重的心理问题。

6.器质性精神障碍
(1)谵妄患者可受错觉、幻觉,或妄想的影响引发攻击行为。

(2)脑外伤、脑部的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H1V综合征、结核病等)、正常压力脑积水、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多发梗死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伴有脑损害的缺氧或低血糖状态,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可能因控制能力降低或由于精神异常。

(3)很多内科疾病也可能发生冲动行动,如缺氧、电解质紊乱、肝或肾脏疾病、全身感染、砥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重金属或杀虫剂或其他物质中毒等。

7.其他
(1)病理性激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癫痫和脑外伤患者可以突然发生强烈而短暂的情感暴发,甚至暴力行为如伤人、毁物。

(2)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可能对其妄想中的害人者,嫉妒的配
偶、钟情者采取攻击行为。

(3)精神发育不全:精神发育不全患者由于判断和理解幼稚,易受人利用和诱骗,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及生理本能要求亢进,因此易发生冲动行为。

(4)家庭冲动:主要为配偶虐待(多为丈夫殴打妻子)和儿童虐待(多为父亲虐待子女)。

护理
(一)护理目标
1.不发生冲动导致的躯体或物品损害,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

2.能有效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
(1)提供良好居室环境,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将冲动或易激惹的患者分开活动与居住。

(2)减少外界刺激,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满足其合理要求,鼓励参加喜爱的活动,适当地安排工娱疗。

宣泄缓解恶劣情绪。

(3)主动关心患者,给予患者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交流养身的经验。

不讲令人不快的事,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2.心理护理
(1)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建立与患者良好的关系。

及时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有条件时,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利于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增进自控能力。

3.基本症状护理
(1)了解病情及既往冲动行为(伤人毁物)的形式、程度等,掌握冲动发生的规律。

对患者过激言行采取不辩论的方式,但不迁就。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患者发生躯体接触时,应谨慎,必要时应有他人陪同。

(2)在良好护患信赖关系基础上,告诉患者如果感到某人对自己有威胁时,要及时告诉,以便及时帮助患者排解或转移焦躁、愤怒、敌视情绪。

(3)患者出现妄想、幻觉时,应尽力将其注意力吸引到现实中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上来,谈论真实的人与事。

(4)与抑郁情绪者多交谈,鼓励其回忆往日的成功业绩,并表示赞誉和敬重,观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和焦虑、愤怒增强时出现的行为,及时防范冲动行为发生。

(5)对有消极观念或自杀自伤企图者,必须置于看护人员视线范围内,对有积极自杀行为者,要有专人监护、严防意外。

(6)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在言语的安抚下平静下来,而大部分患者对言语安抚无反应。

尽管如此,仍要好言相劝,答应患者的要求,说服患者立即停止冲动行为。

(7)一旦发生冲动时,要冷静、有组织地从侧、背面制止其伤害行为,保护患者的安全。

酌情隔离或保护约束患者,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

应清除患者身上的危险物品,对于受冲动损害者立即妥善处理。

(8)对冲动后的患者要做好事后心理护理,让患者讲述冲动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

在患者安静解除隔离或约束时,要解释冲动危害,以及隔离或约束的必要性。

(9)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幻觉妄想者需用抗精神病药;焦虑抑郁者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失眠者及时用催眠药等。

健康教育
1.应注意对患者的个性、品德和安全给予指导和教育,教会应对恶劣情绪的方法。

2.应对患者家属讲解,暴力行为往往在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症状支配下产生的。

(1)教育家属应耐心和蔼,避免对患者做出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躁狂患者,应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多用正面教育,表扬要多于批评,并用转移其注意的方法,防止很多人围观及挑逗,避免患者因激惹而更加兴奋。

(2)应帮助患者家属组织患者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使其精力得到应有的发泄,促进晚间睡眠。

应注意安全保护性措施,减少环境中的不良刺激,限制一定的人际交往。

(3)教育家属对幻觉妄想比较丰富的患
者尽量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防止突然发生冲动行为。

(4)让家属了解患者的妄想内容,协助患者减轻或摆脱精神症状的干扰,消除其紧张和烦躁不安的心理,增强患者控制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陈兆红,陈淑娟.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XX年11期.
孟宪梅;钟华荪;Carol Ewashen.加拿大精神科护理实习见闻[J];护理研究;20XX年34期.
陆惠琼;孔荣见.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风险管理[J];护理研
究;20XX年S1期.
赵志耘;李菲菲.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伦理缺陷及对策[J];护理研究;20XX年08期.
张秋红;张玉国;苏静.精神病人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XX年05期.
论文在线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