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制度年卫生部
医院工作制度卫生部

医院工作制度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是指医院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医院工作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工作秩序、患者医疗安全及医疗服务质量。
下面以卫生部为例,详细介绍医院工作制度。
一、工作时间制度:医院工作时间制度是指医院规定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的规定。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医院应建立健全工作时间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以确保医务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保证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工作时间制度。
二、考勤制度:卫生部规定,医院应建立健全考勤制度,主要包括考勤登记、考勤管理和考勤奖惩等方面的规定。
医务人员应如实填写考勤登记表,并按规定时间上、下班打卡,迟到早退的情况应按照医院考勤制度进行处理。
对于躲避打卡、迟到早退、旷工等行为,医院可以根据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同时,医院根据医务人员的考勤情况,建立考勤奖励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工作岗位制度:卫生部规定,医院应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不同岗位的工作岗位制度。
工作岗位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可以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在担任其中一岗位时应严格按照医院的工作岗位制度执行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医疗服务制度:医疗服务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制度,包括患者就诊流程、诊疗等级制度、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规定。
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应按照医院的医疗服务制度执行,给予患者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五、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教育,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制度。
医务人员应秉持职业操守,恪守医学伦理,尊重患者权益,保守患者隐私,严守职业秘密,严禁违法行医等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行为。
卫生部护理核心制度

卫生部护理核心制度一、护理规范和标准卫生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规范和标准,旨在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规范和标准包括手卫生、洗手消毒、医疗废物管理、感染预防控制等各个方面。
护理人员必须按照这些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护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卫生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护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确保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主要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同时,卫生部还要求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水平,适应新的医疗技术和护理理念。
三、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卫生部建立了一套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这个体系包括质量评估、风险管理、意外事件报告和处理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旨在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
四、护理人员患者关系管理卫生部要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和护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理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耐心倾听和回应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卫生部也要求患者对护理人员保持尊重和理解,共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五、护理研究和创新卫生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研究和创新,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卫生部多次组织护理研究项目的立项和实施,鼓励护理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创新的护理方法和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结起来,卫生部护理核心制度在保障公民健康权益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只有科学规范地开展护理工作,才能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和满意度。
护理院卫生工作制度

护理院卫生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护理院患者和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提高护理院卫生管理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护理院的卫生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第三条护理院卫生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体系,确保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条护理院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本院的卫生工作。
二、环境卫生第五条护理院应保持环境整洁,实行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卫生职责。
第六条护理院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对患者住宿区、治疗区、公共区域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第七条护理院应加强病床及床单元的管理,定期更换床单、被套、枕套等,并及时清洗、消毒。
第八条护理院应加强卫生间、浴室、食堂等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保持设施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第九条护理院应建立健全垃圾处理制度,对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疾病传播。
第十条护理院应加强病区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消毒隔离第十一条护理院应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对医疗器械、药品、患者用品等进行严格消毒。
第十二条护理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消毒操作技能。
第十三条护理院应配备足够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剂,确保消毒工作正常开展。
第十四条护理院应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和管理,对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四、医疗废物处理第十五条护理院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存放、运输和处理。
第十六条护理院应配备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设备,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理。
第十七条护理院应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水平。
五、监督与检查第十八条护理院应定期对卫生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护理院应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卫生部

不定期监督
03
采取突击检查、暗访等方式进行不定期监督,以保障工作制度
和岗位职责的严格执行。
。1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体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明确内部监督的主体和职责分工,确保内部监督的有 效性和独立性。
内部监督内容
内部监督应当覆盖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财务管理等,确保 医院各项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
负责医技科室与临床 科室的沟通和协调工 作,协助临床科室解 决医疗技术方面的问 题。
03
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的考核与监
督
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考核
1 2 3
考核标准制定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各岗位特点,制定工作制 度和岗位职责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全面、 科学、客观、公正。
定期考核
按照考核标准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定期考核, 包括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等 ,考核结果应当记录并存档。
行业标准规范
医院根据行业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制度的依据。
医院工作制度主要内容
• 医疗管理:医院医疗工作的管理规定,包括医师执业、病历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 • 护理管理: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规定,包括护理常规、操作规范、职业防护等。 • 感染控制: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管理规定,包括消毒隔离、废物处理、疫情报告等。 • 药品管理:医院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 设备管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 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 安全保卫: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的管理规定,包括消防安全、保卫安全等。
考核结果反馈
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对象,并针对存 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员工不断提升 工作水平和能力。
各科护理工作制度

各科护理工作制度一、总则1.1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各级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
二、护理管理2.1 护理部主任负责全院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和业务培训计划。
2.2 各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的护理工作,组织实施护理部主任制定的工作计划,负责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考核。
2.3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三、护理操作规程3.1 护理操作前,应认真查对患者信息,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3.2 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患者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3.3 护理操作后,应认真记录,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四、护理记录4.1 护理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和护理过程。
4.2 护理记录应使用规范的术语,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4.3 护理记录应由当班护理人员负责,不得代写、伪造。
五、患者护理5.1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实施分级护理。
5.2 特别护理患者,应24小时严密观察,做好急救准备,严格执行特护记录。
5.3 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
5.4 一般患者应鼓励其活动,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活护理。
六、护理培训与考核6.1 护理人员应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每年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
6.2 新入职护理人员应进行规范化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6.3 护理人员晋升、职称评定应参加相应的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晋升或评定。
七、感染控制与安全管理7.1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加强病房管理,预防交叉感染。
7.2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和自身安全。
八、护理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8.1 护理部应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护理工作制度可打印

护理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
第三条本院护理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遵循护理伦理,尊重患者权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四条本院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遵循护理专业标准和规范,坚持科学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第二章护理组织管理第五条本院设立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
第六条本院设立护士长,护士长负责本护理单元的护理管理工作。
第七条护理部设置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第八条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调配和晋升工作。
第三章护理工作内容第九条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患者接待、病情观察、护理计划、执行医嘱、护理记录、患者教育、并发症预防、急救处理等。
第十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或拒绝执行。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护理措施、药物使用等情况。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第十五条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四章护理工作规范第十六条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利,保持职业操守。
第十七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事故发生。
第十八条护理人员应当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
第十九条护理人员应当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安静,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
第二十条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第五章护理工作考核与奖惩第二十一条本院设立护理工作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第二十二条护理工作考核内容包括:工作质量、工作量、工作态度、业务水平等。
第二十三条对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卫生部医院护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护工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护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所有从事护理辅助工作的护工。
三、职责与权利(一)护工职责1. 在护士长和护士的指导下,协助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
2. 协助维护病人卫生、仪表及仪容,确保病人生活舒适。
3. 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医院管理。
4. 配合医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
5. 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6. 及时向护士长或护士报告病人病情变化,协助处理突发状况。
(二)护工权利1. 享有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2. 享有参加医院组织的培训、学习的机会。
3. 对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招聘与培训(一)招聘1. 护工招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 护工需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身体健康、具有相关护理知识。
3. 护工需通过医院组织的面试、体检、培训等程序。
(二)培训1. 护工入职前需接受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护理知识、疫情防控措施等。
2. 护工在岗期间需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五、考核与奖惩(一)考核1. 护工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等。
2. 考核结果作为护工晋升、奖惩的依据。
(二)奖惩1. 对表现优秀、服务质量高的护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院规章制度、服务质量低下的护工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
六、疫情防控(一)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病人及医护人员安全。
(二)加强自身防护,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三)配合医院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监测。
七、附则(一)本制度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护士工作制度流程管理规定

护士工作制度流程管理规定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护士工作制度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护士工作。
第三条护士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严谨细致、规范操作、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二、护士岗位职责第五条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第六条护士应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保证护理质量。
第七条护士应参与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第八条护士应参与病房管理,维护病房秩序,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第九条护士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十条护士应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
三、工作流程第十一条接班护士在接班前,应认真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接班护士应与交班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确认患者病情、治疗措施、用药情况等,并在交班记录上签字。
第十三条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四条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进行三查九对,确保医嘱准确无误。
第十五条护士在给药时,应核对患者身份,观察药物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六条护士应定期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护理问题。
第十七条护士在护理记录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护理措施、用药情况等,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第十八条护士在下班前,应与接班护士进行交接,确保患者安全。
四、培训与考核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第二十条护士应参加国家或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项目,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设立护士考核制度,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质量、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进行评估。
五、监督管理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护士工作制度,明确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一、总则为规范医院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管理工作制度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制度:医院领导干部应定期深入科室,了解医疗工作状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会议制度:医院应定期召开各类会议,研究解决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请示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
4. 医院总值班制度:医院应设立总值班室,负责协调处理医院日常医疗和突发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5. 卫生工作制度:医院应加强卫生工作,保障医院环境整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6. 病历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保管,保障医疗纠纷处理的有效性。
7. 医院统计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
8. 医学图书馆管理制度:医院应加强医学图书馆建设,为医务人员提供便捷的文献资源服务。
9. 进修工作管理制度:医院应加强进修人员管理,提高进修人员业务水平,促进医疗技术发展。
10. 患者入院、出院工作管理制度:医院应规范患者入院、出院手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11. 住院处工作制度:医院应加强住院处管理,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舒适。
12. 探视、陪伴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探视、陪伴制度,保障患者休息,维护医院秩序。
13. 挂号工作制度:医院应加强挂号管理,确保挂号秩序井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14. 医院职工上岗前教育制度:医院应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确保职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
15. 在岗职工继续教育制度:医院应定期组织在岗职工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人员岗位职责1. 中心主任职责:中心主任负责医院全面工作,组织实施医院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023年卫生部最新护理核心制度

2023年卫生部最新护理核心制度2023年卫生部最新护理核心制度(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病危、病重患者入院当日必须有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记录。
节假日及双休日可由值班主治医师代查房。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
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卫生部医院护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护工管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从事护工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护工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关爱患者;(二)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三)公平公正,奖惩分明;(四)持续改进,提升服务。
第二章护工招聘与培训第四条护工招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
第五条新聘护工需经过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一)医院概况、规章制度;(二)护理知识、操作技能;(三)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六条培训合格后,护工方可上岗工作。
第三章护工职责与工作要求第七条护工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以下职责:(一)协助护士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确保患者生活舒适;(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护士报告;(三)做好病房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四)协助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五)完成护士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护工应具备以下工作要求:(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熟练掌握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三)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四)身心健康,无传染病。
第四章护工考核与奖惩第九条护工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一)工作态度;(二)工作能力;(三)工作成绩;(四)服务质量。
第十条对表现优秀的护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称职的护工进行批评教育或调整岗位。
第五章护工管理与监督第十一条医院设立护工管理办公室,负责护工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
第十二条护工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护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第十三条护工应自觉接受医院和患者的监督,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制度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护理管理工作制度1.护士管理工作制度(1)护士应当依照《护士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
(2)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3)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持续改善护理质量和团队精神为核心的护理文化。
(4)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注重护理人才的培养,制定、实施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使护士及时获得疾病诊疗、护理及与相关的信息。
(5)为护士提供机会,支持护士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
2.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1)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能级,设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不同岗位,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2)在层级管理体制中,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专业分布合理,通过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层级护士在应急急救、危重病护理、查房会诊、患者安全、质量管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
(3)在固定的周期内,责任制小组人员相对固定。
(4)高级责任护士分管病情更重、护理需求更复杂的患者,如急危重、老年、大手术等特、一级护理患者。
3.临床护士工作制度(1)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2)建立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1)原则上每一个注册护士都是责任护士,应该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2)所有的责任护士都应分管一定数量的床位或患者。
3)实行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规范化培训,即保证低年资护士在毕业后5年内,能接受相对固定的临床导师培训。
4)每班都有各组护士,责任护士除负责自己分管的患者外,还负责本责任组其他不在班护士的患者。
5)适时、真实、准确、动态的护理记录。
6)全面、完整、连续的交班。
(3)实行护理三级质量管理由责任护士、组长和护士长组成,通过三级护理查房实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及时发现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卫生部护士岗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护士岗位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卫生部直属医疗机构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所属医疗机构中的护士岗位管理。
第三条护士岗位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二章岗位设置与职责第四条护士岗位分为临床护理岗位、行政护理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
第五条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一)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二)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生。
(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四)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工作,参与临床护理研究。
第六条行政护理岗位职责:(一)负责护理部门行政管理,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护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三)负责护理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工作。
(四)负责护理用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
第七条教学科研岗位职责:(一)承担护理教学任务,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二)参与护理科研工作,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三)开展护理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护士招聘与培训第八条护士招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考试、面试等方式选拔具备相应条件的护士。
第九条护士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一)岗前培训: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二)在职培训:对在职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四章护士考核与晋升第十条护士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定期考核。
(一)年度考核:对护士在一年内的工作表现、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二)定期考核:对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
第十一条护士晋升应根据考核结果,结合护士的工作表现、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等因素,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
第五章护士权益保障第十二条护士享有以下权益:(一)依法享有工资、福利待遇。
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

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一、医院工作制度1.审批制度:医院工作需要设立一套审批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审批流程,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医院设立了医事管理科,负责对医疗行为进行审查、管理职业道德和规范医疗行为等。
2.人事管理:医院的人事管理应明确规定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和薪酬调整等制度。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对职业技术水平进行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3.质量管理:医院工作制度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统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和绩效考核等工作,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信息化建设:医院工作制度应关注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交流。
1.医院领导:医院领导具有全面管理医院的职责,包括制定发展战略、管理行政事务、财务预算和决策等。
同时,医院领导还负责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提高医院在医疗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2.医生:医生是医院的核心力量,主要负责临床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等工作。
医生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
3.护士:护士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主要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药物给予、协助医生操作等。
护士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责任心和耐心。
4.医技人员:医技人员主要负责医疗技术的实施和评估,包括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药学服务等。
医技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医疗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行政人员:行政人员主要负责医院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
行政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只是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的简要介绍,实际工作中还有更为细致的制度和职责,以确保医院能够高效运作、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卫生部护理核心制度

卫生部护理核心制度
1. 简介
卫生部护理核心制度是卫生部为加强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监管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程、标准、指南、制度等文件,它包括卫生部颁布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和审查标准,护理人员职业行为规范,无菌操作规范等。
2. 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卫生部护理质量管理标准,简称护理标准,是指为更好地规范护理工作,保障护理质量,制定的护理工作标准。
该标准分为七个方面:健康评估、疾病分析、护理计划和实施、特殊护理技术操作、预防措施、护理评价和护理文书。
该标准实行全过程管理,从护理的开始到结束,都要按照标准严格执行,以保障护理质量。
3. 护理人员职业行为规范
为规范护理人员职业行为,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的规范和严肃性,卫生部在多次会议中制定了《全国护理人员职业行为规范标准》。
该标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爱护患者的生命财产,保守患者隐私,而且护理人员还应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
4. 无菌操作规范
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无菌操作一直是临床护理关注的问题之一。
卫生部制定的《无菌操作规范》明确了无菌操作的各种要求和严格的操作流程,以保障无菌操作的成功率和患者免受院内感染的危害。
5.
卫生部护理核心制度是保障护理服务质量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制度的要求下,才能实现对患者医疗保障的最大限度。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各项护士工作制度

护士工作制度一、护理工作目标1. 护理工作应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为核心,以打造优质护理服务品牌为目标。
2. 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和周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二、护理管理体系1.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设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士三级管理体系,实行层级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制定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包括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等,并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三、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1.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2. 建立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包括理论考核、技术操作考核和临床能力考核。
3. 制定护理人员晋升和奖惩制度,激励护理人员积极进取,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护理质量管理1. 建立护理质控网络,包括护理质量控制领导组、护理质量专检组和科室质控小组,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2. 实行每周科室自查、每月护理部组织抽样检查、每季度总检查一次的质控方式,确保护理质量的稳定。
3. 建立护理质量记录和分析制度,对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患者护理1. 按照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分级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2. 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用药、治疗和护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关注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4.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六、护理文书1. 认真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确保护理文书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2. 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3. 做好护理文书的管理工作,确保护理文书的保存和使用符合规定。
七、感染控制与安全管理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规定,做好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

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卫生部医院是我国的一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具有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多重职能。
为了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卫生部医院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制度和明确的人员岗位职责。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工作制度1.门诊工作制度:医院门诊工作制度主要包括门诊排班、门诊就诊流程、门诊病历管理等内容。
医院设置了科室主任、副主任、医生、护士等具体岗位,每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人员进行门诊工作,保证医务人员的轮流值班,同时保证门诊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住院工作制度:住院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病房管理、护理工作、医疗服务等内容。
医院设置了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护士等具体岗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的病房安排和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也要确保住院部的清洁卫生和患者的安全。
3.手术工作制度:手术工作制度主要包括手术预约、手术流程、手术安全等内容。
医院设置了手术室主任、副主任、麻醉师、护士长等具体岗位,对手术室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4.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疗纪律、医院管理等内容。
医院设置了医务科室、质量管理科室等岗位,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监测,保证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1.科室主任:负责科室的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组织科室例会、制定科室的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协调医护人员的工作关系等。
2.医生:负责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实施医疗操作等。
具体职责包括接诊患者、开具医嘱、解答患者疑问、参与学术研究等。
3.护士长:负责护理部门的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制定护理工作制度、组织护理培训、管理护理设备等。
4.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输液、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等。
同时,也负责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情况。
5.医技人员:如检验师、放射师等,负责完成各类医技操作,如实验室检查、放射线拍片等。
国家关于护理的规章制度

国家关于护理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保障护理人员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内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包括护士、护理助手等。
第三条护理人员应当具备专业资格,依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或护理助理执业资格证书。
第四条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时应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保障患者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标准的护理设施设备,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国家将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投入,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第八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章护理工作内容第九条护理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协助医师开展诊疗工作,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二)负责护理记录的填写和归档,及时汇报患者的情况;(三)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洗漱、饮食等;(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五)负责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的制定;(六)参与医疗事故的处理和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七)积极参与医疗机构的品质管理工作。
第十条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制度,按照医嘱执行医疗护理工作,不得擅自更改医嘱。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应当注意卫生防护,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健康。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在工作中遵守纪律,服从领导安排,不得违反规定行为。
第三章护理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护理工作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保障患者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卫生所护理工作制度范本

卫生所护理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卫生所护理工作,提高卫生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本卫生所所有护理人员。
第二章工作岗位职责一、卫生所护理人员主要包括护士和护理助理,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
二、护士岗位职责:1.负责执行医生的护理指令,确保病人得到及时、专业的护理。
2.负责护理记录的填写和整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负责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4.负责临时工作安排,如传递紧急药品、病情观察等。
5.负责护理用品的管理,确保护理用品的充足性和质量。
三、护理助理岗位职责:1.负责病区的清洁和卫生工作,保持病房的整洁和环境的卫生。
2.负责协助护士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如洗澡、换床单等。
3.负责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等基础护理工作。
第三章工作流程一、病人接诊:1.护士在病人到达卫生所后,首先进行接诊工作。
2.护士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病人的初步评估,并记录病情。
二、护理实施:1.护士根据医生的护理指令,按照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工作。
2.护士应保证护理操作的正确性和专业性,确保病人的安全。
3.护士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三、护理记录:1.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
2.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护理记录,并将其整理好备查。
四、卫生环境管理:1.护理人员应保持卫生所病区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工作。
2.护士应定期检查病区的设备和用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五、健康宣教:1.护士应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供必要的疾病预防和康复知识。
2.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方案。
第四章工作纪律一、护士应遵守医疗纪律,保守病人的隐私和保密信息。
二、护士应按时上班,不迟到、早退或旷工。
三、护士应穿着规范,不穿着不符合规定的服装。
四、护士不得私自离开病区,应按时完成所负责的工作。
五、护士应遵守规定的工作制度,不得擅自调换或缺席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工作制度年卫生部————————————————————————————————作者:————————————————————————————————日期:第三章护理工作制度六十八、护理部工作制度(试行)1.护理部有健全的领导体制,实行三级管理,对科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垂直领导,或实行总护士长与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
2.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聘任、调配、培训、奖惩等有关事宜。
提出对护理人员的晋升、晋级、任免以及调动的意见;负责对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的登记与管理。
3.护理部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护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4.护理部有年计划、季度计划、周工作重点,并认真组织落实,年终有总结。
5.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及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6.健全科护士长、护士长的考核标准,护理部每月汇总科护士长、护士长月报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由分管的副主任负责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年有工作计划,月有质量检查、汇总,对问题持续改进、定期报告反馈;深入科室查房,协助临床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8.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以促进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9.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护理质量管理活动,将护理质量控制的信息传达到科室及至各级各类护士。
10.护理部有例会制度,如护士长例会、护理部例会等。
11.负责全院护士的继续教育和护生、进修生的教学工作。
六十九、病房管理制度(试行)1.病房护理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不得随意变动。
4.定期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5.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布局有序,注意通风。
6.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有姓名胸牌上岗。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七十、分级护理制度(试行)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2.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4.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4.2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4.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4.4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5.分级护理原则:5.1特级护理:5.1.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5.1.1.1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5.1.1.2重症监护患者;5.1.1.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5.1.1.4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1.1.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5.1.1.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5.1.1.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5.1.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5.1.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5.1.2.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5.1.2.3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5.1.2.4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5.1.2.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5.1.2.6实施床旁交接班。
5.2一级护理:5.2.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5.2.1.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5.2.1.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5.2.1.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5.2.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5.2.2.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5.2.2.2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5.2.2.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5.2.2.4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5.2.2.5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5.3二级护理:5.3.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5.3.1.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5.3.1.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5.3.1.3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5.3.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5.3.2.1每2-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5.3.2.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5.3.2.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5.3.2.4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3.2.5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5.4三级护理:5.4.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5.4.1.1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稳定的患者;5.4.1.2生活完全自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5.4.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5.4.2.1每3-4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5.4.2.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5.4.2.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5.4.2.4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七十一、病房药品管理制度(试行)1.病房内所有基数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病房内基数药品,应当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和保管工作。
3.每日清点并记录,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房处理。
4.中心药房对病房内存放的药品要定期检查,并核对药品种类、数量是否相符,有无过期变质现象。
5.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有定位图示,标签清楚,每日检查,保证随时急用。
6.特殊及贵重药品应当注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并加锁。
7.需要冷藏的药品(如:冰干血浆、白蛋白、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
8.患者专用的药物,停药后及时退药。
9.病房毒麻药管理要求:9.1病房毒麻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9.2设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严格加锁,并按需保持一定基数,每班交接班时,必须交接点清,双方用正楷签全名。
9.3医生开医嘱及专用处方后,方可给该患者使用,使用后保留空安瓿。
9.4建立毒麻药使用登记本,注明患者姓名、床号、使用药名、剂量、使用日期、时间,护士正楷签名。
10.高危药品的存放有规范,在病区不得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并有使用剂量的限制。
11.对夜间、节假日的临时紧急用药应当能及时从药剂部门获得。
七十二、皮肤压力伤登记报告制度(试行)1.发现皮肤压力伤,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及时上报登记。
2.24小时内通知护理部,由质控员到科室核查。
3.皮肤压伤观察表中应当有:3.1压伤来源中,在科外发生的要填清科室,院外发生要注明医院名称。
3.2在转归中有出院、转科或死亡,如果转科要填写科名。
3.3皮肤状况应当根据皮肤压伤危险性评分及分期要求说明。
4.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5.当患者转科时,请将观察表或记录交由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6.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
7.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月质控成绩挂钩。
8.对可能发生皮肤压力伤的高危患者实行评估,并给予预防措施。
9.对高危患者要及时评估,监控措施要到位,体现预防为主。
七十三、导管滑脱登记报告制度(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试行)1.医务人员应当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脱落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报告医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6.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患者管路登记表,24-48小时内报护理部。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8.发生管路滑脱的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9.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10.导管滑脱还包括胃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T”管滑脱事件等。
七十四、注射室工作制度(试行)1.注射室护士必须熟悉各种注射药物的剂量、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掌握发生药物过敏的急救方法。
2.凡各种注射应当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易致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药品说明书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药物过敏试验。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待患者热情、体贴。
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若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当及时进行处置,并通知医生。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
器械要定期消毒和.06.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7.每天要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和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8.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七十五、治疗室工作制度(试行)1.保持室内清洁,每完成一项工作,即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两次。
每周全面保洁一次。
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
3.各种内、外用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4.毒、麻、限剧及贵重药应当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5.高浓度电解质液、氯化钾、肌松剂等高危性药物单独存放,超正常剂量使用有严格的流程规范管理。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7.干缸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灭菌1次。
8.已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放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不得返回治疗室。
9.无菌物品应当注明灭菌日期,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10.定期进行空气和无菌物品采样培养,每日消毒,并有登记签名。
11.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配液用过的注射剂,需继续使用者,应当注明启开日期与时分,仅限于当班时间内使用(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七十六、换药室工作制度(试行)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非换药人员不得入内。
2.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有效日期,无菌溶液(生理盐水、呋喃西林等)定期检查,无过期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