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定居-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文明的发展- 史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第二章:古代文明与原始宗教- 早期文明与文化的发源地- 文明的特征与古代文明的发展- 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文明中的科技与艺术第三章: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第四章:古代埃及- 埃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古埃及的农业和手工业- 古埃及的宗教和第五章:古代印度- 印度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古印度的农业和手工业- 古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第六章:古代希腊- 希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文化- 古希腊的科技和艺术第七章:古代罗马- 罗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古罗马的城市和公共设施- 古罗马的法律和技术第八章:南北朝与隋唐- 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科技与对外交往第九章:宋代与元代- 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对外交往与世界之交第十章:明代与清初- 明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清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和平年代与封建时代的矛盾第十一章:古代欧洲- 欧洲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代欧洲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和宗教改革第十二章:古代亚非- 亚非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亚非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古代亚非的贸易和交流第十三章:中世纪欧洲-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城市兴起与封建制度的矛盾-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第十四章:近代东方- 近代东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近代东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近代东方的开放与现代化。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国家朝代发展线索: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并立)→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大地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主要特征:⑴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接近,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⑵制造和使用石制工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⑶使用天然火;⑷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答:火的使用,可以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还可以用来驱逐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进化。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会人工取火,会打磨和钻孔技术。
附:半坡、河姆渡过着定居生活,是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决定的。
他们都是农耕文化的代表。
▲图片掌握:“半地穴式房屋图”,“干栏式房屋图”。
半地穴式特点:防风保暖干栏式特点:通风防潮形成原因:地理位置不同,环境不同。
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帝与黄帝——形成华夏族是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贡献:炎帝:改造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市集。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音乐;其妻子嫘祖还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号称轩辕氏。
2、战争:炎帝与黄帝──蚩尤尧舜禹“禅让”:原始社会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大禹治水——方法: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学习精神:从其治水方法学习其创新精神,从其三过家门而不入,学习其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古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古史传说是一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但有一定的历史事实;而史实是客观的、真实的历史。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说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1965,云南元谋发现两颗牙齿化石及石器)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仍保留猿的特点,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是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3. 距今约有1.8万年的山顶洞人,和现代人没多大区别,麿制石器,又称新石器,会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1、氏族公社驻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聚落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聚落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半坡村,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山东大汶口聚落位于现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距今大约4-5千年,以农耕为主,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朝(约2070-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传位给其子启,实行世袭制。
- 商朝(约1600-1046年):因水患和政治动荡,商朝曾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迁都至殷。
- 西周(约1046-771年):实行分封制,建立较为完善的行政体系。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法- 春秋时期(770-476年):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战国时期(475-221年):七雄并立,各国进行社会改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1.3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青铜器:商周时期的重要工艺品,用于祭祀和礼仪。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2.1 秦朝的统一- 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2 秦朝的暴政与农民起义- 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加强对人民的压迫。
- 陈胜、吴广起义,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开始动摇。
2.3 汉朝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第三单元:汉武帝推进大一统3.1 汉武帝的改革-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郡国,并推行推恩令。
- 实行盐铁官营,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3.2 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3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指挥汉军大破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第四单元: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4.1 科学技术的进步- 发明了纸张,改进了印刷术。
-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能检测地震的方向。
4.2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3 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 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求得长生不老。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11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段考知识点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⑴云南省元谋县。
⑵约一百七十万年。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约七十至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最早过上氏族生活。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最早种植水稻⑷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子(通风防潮,下面养牲畜),会挖掘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最早种植粟⑷使用磨制石器,饲养猪狗等动物。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冬暖夏凉,节省材料),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黄河流域)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陶器有黑陶、白陶。
因为生产力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炎帝:⑴在黄河流域,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黄帝:(1)号称“人文初祖”。
①相传建造房屋,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
③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
⑷轩辕指黄帝三、尧、舜、禹的传说: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②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③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⑵禅让制:尧、舜、禹时期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兴衰:(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全册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全册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原始社会与农业文明的起源
1. 了解什么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原始社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农业文明的起源,人类是如何从采集狩猎生活过渡到农业生活的?
3. 熟悉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中华文明的发展
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如何理解这三个时期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掌握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3. 熟悉战国时期的世家大夫和新兴商贾阶层的崛起。
第三章:秦汉帝国的兴起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 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的过程与意义,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
2. 掌握汉朝文化的特点和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如何看待汉朝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 熟悉秦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和民族融合
1. 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重要人物,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2. 掌握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 熟悉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如北方鲜卑族的汉化过程等。
第五章:隋唐盛世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 了解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如何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唐朝的强盛和文化繁荣,如何看待唐朝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 熟悉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如唐朝与吐蕃、回鹘等的交往。
请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对照知识点进行复和思考,深入理解历史的脉络和内涵。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一、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起源1. 文明的定义和特征2.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和文化3.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形成4. 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中国二、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和文化2.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兼并3.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和列国纷争4.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三、希腊罗马古代文明1. 希腊城邦和希腊文化的特点2. 古希腊的奥运会和剧院3.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扩张4. 罗马帝国的统一和法律制度四、印度古代文明1. 印度的地理环境和人口构成2. 吠陀时代的宗教和社会制度3. 孔雀王朝和的兴起4. 孔雀王朝的衰落和的兴起五、非洲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2. 埃及的宗教和金字塔3. 非洲其他古代文明:亚述、迦南、肯尼亚4. 古埃及的衰落和希腊罗马入侵六、亚洲古代文明1. 亚洲古代文明的地理分布2. 汉朝的统一和汉文化的繁荣3. 印度尼西亚的古代王国:斯里维贾亚亚、占城、马六甲4. 华夏文明的传播和对世界的影响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重要性2.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3. 古代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 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和启示以上是《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概要,总结了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起源、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希腊罗马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非洲古代文明、亚洲古代文明以及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培养历史思维和文明意识。
全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
全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古代文明
1.1 人类的形成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 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
- 人类社会的形成
1.2 古代文明
- 古代埃及文明
- 古代巴比伦文明
- 古代印度文明
- 古代中国文明
第二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1 封建社会的形成
-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封建制度的建立- 封建社会的特点
2.2 封建社会的发展
- 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 亚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 非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3.1 近代化的探索
-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 英国的工业革命
3.2 实践中的近代化
- 美国的独立战争
- 法国大革命
- 日本的明治维新
第四单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4.1 现代社会的发展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现代科技革命
4.2 社会的变革
- 俄国十月革命
- 中国的改革开放
- 欧洲的联合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五单元: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5.1 历史的反思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5.2 历史的启示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以上就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的全面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期中考试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期中考
试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比较异同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时间距今约6000多年距今约7000年房屋半地穴式干栏式
农作物粟、白菜、芥菜水稻
牲畜猪、狗猪、狗、水牛
工具磨制石器磨制、
骨制工具陶器彩陶黑陶
二、大汶口原始居民
1、距今约四五千年
2、殉葬品(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
概念:氏族和农耕文化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知识点:2015-2016年。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铁犁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共31张PPT)
*2、“千耦其耘”的劳动场面出现在:( A)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3、我国铁制农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在:( C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4、战国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指:( D )
A 集体耕种 B 个体劳动
C 铁器的使用 D 两牛牵犁的使用
*5、“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 D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6、战国时期,首开变法之风的是:( A)
A 魏国
B 楚国
C 韩国
D 秦国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
原因是:( B)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9、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不属于富国措施的是:
(A)
A 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B 奖励生产
C 承认土地私有
D 统一度量衡
10、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D)
A 统一度量衡 B 奖励军功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
你选用哪种工具耕作?为什么?
石器
骨器
青铜器
木器
铁器
1.铁农具的使用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9:21:32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史前时期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3 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过着氏族生活。
二、夏商周时期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 变成了“家天下”。
3.灭亡: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灭。
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统治稳定下来。
3.灭亡: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灭亡:公元前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争霸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 年。
2.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称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
公元前7 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晋文公称霸: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年—公元前221 年。
2.七雄并立:齐、楚、秦、燕、赵、魏、韩。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一、二单元复习课件(北师大版)
西周
前1046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牧野之战
分封制:P24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 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 疆土,战士带兵随从作战。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等级顺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人类的起源,中外有很多神话传说。在《旧约全书》里就有这样一 段话:“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 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得一切昆虫。’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早女。” 请回答 1、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上帝创造了人 2、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齐国:会盟—政治手段 晋国:战争—军事手段
改革
国富兵强
争霸
• 战国七雄形成的两大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战国著名战争和典故
战争 城濮之战 吴越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时期 春秋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交战双方 典故 胜方 晋 越 齐 齐 秦 晋——楚 退避三舍 吴——越 卧薪尝胆 魏——齐 围魏救赵 魏——齐 减灶计
禅让制
• 实质: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 领的方法 贤:品德高尚 • 选人标准:贤能
能:有才能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 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 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
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2)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2)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2)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4)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 (5)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6)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6)第8课早期中华文化 (7)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8)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9)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9)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0)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1)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2)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13)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3)第16课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14)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5)第17课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15)第18课东亚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16)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17)第20课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17)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1.距今年代:约170万年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发现时间:1965年3.发现状况:牙齿化石、石器、炭屑、动物烧骨4.特点:会使用石制工具和天然火二、北京人1.距今年代:约71万~23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中3.发现时间:20世纪20年代后期4.发现状况: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
5.特点:会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三、山顶洞人1.距今年代:约3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3.发现状况:鱼骨和海蚶壳,骨针和石珠、石坠4.特点:①体质、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迈入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
②除了采集和狩猎之外,还会捕捉水生动物。
③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并懂得磨擦能使器物表面光滑。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一:远古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2、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对比图古人类时间发现地点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他们能直立行走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与现代人基本相似掌握磨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死后埋葬★5、火使用的意义: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6、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1、他们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2、他们的生产工具十分简陋。
知识点二:氏族聚落★1、比较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房屋结构农业生产工具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干栏式水稻已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黑陶(刻画猪纹黑陶钵)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地穴式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彩陶(鱼纹彩陶盆)2、两地房屋不同的原因:南方河姆渡居民地处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而半坡居民地处北方,较为干旱。
3、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干栏式房屋:便于通风防潮,又可以抵御野兽虫蛇的侵袭。
知识点三:传说时代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历史贡献:炎帝、传说他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缧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2、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黄占蚩尤,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远古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年前,发现地点是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年,在发现的。
使用;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第2课氏族聚落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1、在古史传说中,首领。
2、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
他的妻子发明了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
(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被称为。
他采用和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
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禹把全国划为2、约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则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北师大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复习
1、为什么能称霸?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齐桓公称霸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齐国在什么位置?拥有哪些资源? 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自然条件
(2)对齐桓公称霸功不可没的人物是谁? 管仲改革使齐国富强。 ——雄厚实力
(3)为了名正言顺称霸,提出了什么口号?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高明的手段 2、完成霸业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统治手段有哪些? 暴力镇压与礼仪教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军 刑
队: 对外征战 法: 对内镇压
教育感化
暴力
礼仪教化: 祭祀祖先,
柔和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770 年至前 ____ 476 年,是我国历史 1.公元前 ____ 上的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走向瓦解。 2、什么是“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他们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获取周 天子过去所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神农尝百草图
黄帝的功绩:
建造宫室、车船、兵器、 衣裳,发明文字、历法、算术、 音乐,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什么是禅让制?
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 领制度。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奴 隶 社 会
奴隶社会瓦解
由统一走向分裂
封建社会形成
大米
中国原始社会的基本轮廓:
约一百七十万年前 元谋人 约70万—20万年前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猎集 火 穴 居
约七千多年前 约五六千多年前 河姆渡聚落 约四五千年前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素材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3.1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关于汉武帝的评价素材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3.1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关于汉武帝的评价素材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3.1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关于汉武帝的评价素材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霍光等五个顾命大臣后,终于安心地走了。
他七十年的人生尘埃落定。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用人才、招贤纳士,他严刑峻法、重用酷吏。
汉武帝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太多让人谈论的话题,关于他本人的历史评价,更是莫衷一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位神秘而复杂的皇帝时,我们做何评价?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汉武帝呢?汉武帝刚刚去世,对他的评价和争论就开始了。
誉之者众多,毁之者也众多。
班固在《汉书·武帝纪》最后的评论中间,对汉武帝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评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雄才大略"。
我们一直用到今天,都认定班固这个评价很准确。
但是班固在论述的时候,只讲汉武帝的文治,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而不提的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到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
司马光的评价几乎全部是负面的。
基本上否定了汉武帝在内外政策上的许多方面.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也有两句非常有名评价,他说汉武帝“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远古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发现地点是云南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
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群居。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第2课氏族聚落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 多年,位于黄河流域,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
(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
(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
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禹是传说时的治水英雄,被称为大禹。
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
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禹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
2、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夏朝灭亡的原因是暴政。
4、商部落的首领汤,领兵打败了夏桀,于公元前1600 年建立了商朝,建都亳。
商朝屡次迁都,直到公元前1300 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才稳定下来,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5、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纣,商朝灭亡的原因也是暴政。
6、周部落首领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 年率兵在牧野打败了商朝军队,建立西周,时间是公元前1046 年,定都镐京。
7、西周经济状况: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已有人工灌溉,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8、公元前771 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和国家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西周分封制的内容:A、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B、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3、西周分封制的作用: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B、密切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平民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
5、统治人民的手段:用暴力镇压(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作用是: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第7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最早称霸的原因是:(1)东方大国。
(2)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
(3)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称霸标志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盟会,周天子派人参加。
4、退避三舍的是晋文公,他在城濮打败楚国。
问鼎中原的是楚庄王,他在邲打败晋国。
5.由晋分裂成韩、赵、魏,加上原有的齐、楚、秦、燕,并称为战国七雄。
6、战国七雄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7、战国时的外交攻势是:(1)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2)连横: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攻破,称为连横。
代表人物是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西周时期,人们通常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
春秋时期,铁质工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
其作用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3、铁器牛耕的推广,使个体生产逐渐取代了集体耕作,出现了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
个体小农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商鞅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变法图强(2)时间: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3)国家:秦国支持国君:秦孝公(4)内容: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E、推行县制F、统一度量衡(5)作用: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其他原因:秦孝公的支持,人民的支持,改革措施的正确等。
(7)商鞅变法的启示A、变法是强国之路,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学习商鞅、秦孝公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C、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牺牲精神。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则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代表。
4、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他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
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楚国人。
老子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转化。
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诸子百家互相辩驳,互相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智慧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
2、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3、几件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编钟。
代表是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
第三单元概述大一统的秦汉帝国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特点:大一统2、秦朝地位: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3、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4、秦汉时期,地主经济进一步巩固,个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5、与秦汉帝国先后并存的主要有欧洲的罗马、西亚的安息等古代国家,汉朝和罗马的文明最为辉煌。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1、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1)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3)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国战胜赵国)后,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4)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2、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3、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建立者是嬴政,都城是咸阳。
4、秦统一全国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大一统)。
5、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表现:徭役重,赋税多,刑法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6、秦末农民起义开始的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军攻下陈,建立张楚政权,不久被镇压,起义失败。
7、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8、后续斗争:(1)巨鹿之战:领导人是项羽,时间是公元前207年,成语是破釜沉舟,特点是以少胜多。
(2)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9、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
结果是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影响: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新的字体----隶书。
三、经济上:1、统一车辆形制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
四、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成一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五、思想上: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危害: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西汉建立:1、时间:公元前202年2、人物:刘邦(被称为汉高祖)3、都城:长安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1、原因:(1)客观原因:西汉初年,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2)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措施: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