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3

合集下载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2.农村题材 A. 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 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B.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短篇小说 :李准《不能走 那条路》 、 秦兆阳《农村散记》 、 康濯《春种 秋收》 ; 长篇 小说: 柳青《创业史》、赵树理 《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C.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李准《李双双小 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 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
三、《创业史》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 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
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 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粱生宝 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坚持走集体致富的 道路。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 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化、 理想化色彩。
二、重点分析作品
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林海雪原》 突破“禁区”的小说:干预生活《组织 部 新来的青年人》、人性人情《红豆》
三、《创业史》分析
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 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青年时代参加 革命活动, 1938 年赴延安,解放后担任 过陕西长安县委副书记。3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953 年,柳青离开北京,举家迁到陕西长安县 皇甫村,安家落户达 14 年之久。在皇甫村的岁 月,柳青创作了《创业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的部分章节。 主要作品: 《创业史》 《种谷 记》《铜墙铁壁》《狠透铁》。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 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

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 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 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 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 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 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章节题库(7-12章)【圣才出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章节题库(7-12章)【圣才出品】

第7章农村题材小说一、选择题1.下列人物形象属于“中间人物”的是()。

(北京大学2010年研)A.梁生宝B.萧长春C.王金生D.梁三老汉【答案】D【解析】中间人物论认为,先进的、落后的群众数量始终是少数,中间群众占大多数。

创作文艺作品时要更多地反映大多数中间人物。

60年代文坛在对于柳青《创业史》中“中间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讨论中,邵荃麟提出“写中间人物”的见解。

他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两头小,中间大;中间人物是大多数,而反映中间状态人物的作品比较少。

2.下列不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的是()。

A.马烽B.西戎C.柳青D.孙谦【答案】C【解析】“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以赵树理为代表,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

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并且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流派。

二、简答题1.“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研)答:“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以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为代表。

赵树理小说在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

(1)在斗争的发展中来展现人物形象在人物描写上,赵树理不是在静止的状态上消极地描写人物,而是在斗争的发展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比如《李有才板话》中的老杨的性格,就是在阎家山两个阶级激烈搏战的斗争环境中得到充分表现的。

(2)善于通过人物言行显示人物的性格赵树理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

对二诸葛、三仙姑这两位“神仙”性格的刻画,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最成功的例证。

(3)结构上继承与创新并举在结构上,赵树理小说继承古典小说、评话说书的结构方法,大多采用单线发展的写法,但又适应时代要求,摈弃了传统的章回体形式,接受了五四以来新小说的形式,并且融汇贯通,进行艺术冶炼,使小说的结构形成了鲜明而新颖的民族特色即故事完整,有头有尾;情节连贯,曲折多变;疏密相间,脉络清晰。

1、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哪些哪些是学习重点为什麽说他们

1、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哪些哪些是学习重点为什麽说他们

1、本课程学习内容有哪些?哪些是学习重点?为什麽说他们是重点?答:本课程学习内容有:专题一、“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二、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专题四、“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专题五、新时期乡土小说;专题六、女性文学;专题七、先锋小说;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专题九、当代散文的多样化;专题十、新派武侠小说;专题十一、台湾小说;专题十二、台湾诗歌。

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因为期末考试最后一题30分的论述题就是出自这四个专题,小说是当代文学专题的重点部分。

2、本课程重点阅读作品有哪些?你准备读哪些?怎样阅读?答:老舍的《茶馆》、沈默君的《红灯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红高粱》、余华《活着》、汪曾祺的《陈小手》、王蒙的《我是你爸爸》池莉的《来来往往》、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

我准备看一看在网上下载《红灯记》看一看,剩下的作品已看过原文或电视剧。

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由于看的年代久远,有所遗忘,有时间可以翻书回味一下。

3、你对样板戏有何印象?谈谈你对样板戏的感受。

(必答)样板戏是江青抓过的一些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

江青当时主管文艺,并被宣传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旗手”。

其中艺术质量最高、广播电台播放得最多、被专业和业余团体演出得最多、全剧或部分剧情最吸引大众的有五个戏: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样板戏人物是高大全的钢铸铁浇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

他们在精神上无限高尚、高大,但是却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

因此他们是一群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郁的英雄。

是按照神话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来的。

可以说,样板戏就是一场运动。

非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人们是无法体会的。

我可以理解当时人们对样板戏的狂热,但却无法体会这种情感。

当代文学试卷(十七年部分)

当代文学试卷(十七年部分)

当代文学试卷(十七年部分)当代文学试卷(十七年部分)一.填空1.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于________年9月23在北京举行,它的中心议题是________1954年,李希凡和蓝翎分别发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篇文章,引发了一场有关《红楼梦》研究的论争2.________和________代表着十七年代军事题材的矛盾小说创作的两座高峰,小峻青的代表作《黎明的河边》发表于________年“冯兰池”是________作品中的人物.3.建国初期________整理改篇可看作是戏改的典范之作《布谷鸟又叫了》的作者是________老舍的________被称为新中国话剧创作的开山作,田汉的《关汉卿》发表于________年4.《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描写和反映________生活的优秀章“老泰山”是______ __中的人物,1959年,刘白羽转向抒情散文的创作,此时代表作的散文集______秦牧的《花城》体现了他的________相结合的艺术特色5.《天山牧歌》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是贺敬之诗歌创作成熟的代表性作品,1955年,郭小川创作________政治抒情等________的《和平最强音》是建国初期表现抗美援朝的优秀诗篇 ......当代文学试题(五)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方针。

从____________________年党开始了对文艺政策的调整,随后召开了__________广州会议,________________三次会议对文艺政策进行了调整。

2、《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是__________ 。

《长江三日》通过对行驶中江轮的描绘,从中得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深刻的哲理。

《花城》的作者是__________。

它的主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3汇总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3汇总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 1949年至 P12. 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 (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P23. 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P34. 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中引入了“两条道路” 斗争的观念, 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

P35. 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荷花淀派” 和“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P56. “山药蛋派”又称“ 派”和“火花派”。

P57. 1962年 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 P108. 《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P89. 《铁木前传》从第 6章开始,一个叫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P1510. 在“十七年时期”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P1611. 《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P1712. 《创业史》的最大成就, 不是塑造了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 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P2313. “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等。

P214. “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3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3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1966 年的文学。

P12.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P23.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P3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P3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P56.“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

P57.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P10 8.《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P89.《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P1510.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周立波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P1611.《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P171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P231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等。

十七年农村小说

十七年农村小说




5:在历史的隧洞里摸索。(60年代初)
作品有《广陵散》、《杜子美还家》等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十七年是指1949-1966,建国后到文革前。 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作家最 多,作品最多,成绩最突出。 代表作家作品: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 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柳青的《创业史》。


2.初步收获。(1953-1956)
农村题材:赵树理《三里湾》、李准《不能走那条 路》;战争题材:《地道战》、《铁道游击队》、 《保卫延安》;抗美援朝题材:《上甘岭》、《洼 地上的“战役”》
3:文学干预生活之后,政治对文学的干预。

(1956-1957)

干预生活的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改 选》、《入党》;突破爱情禁区的作品:《爱情》、 《小巷深处》、《在悬崖上》



1959年4月,《文艺报》发表署名武养的文章: 《一篇歪曲现实的小说》。此人读了“那些并 不现实的作品后,总有一股无名的热血涌上心 来,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象“小腿疼”、“吃不饱”这样典型的 落后的、自私而又懒惰的农村妇女虽然会有, 但不是占农村的大多数,而是极其个别的。 第二,社干部应该是党的化身。然而在作者的 笔下,他们都成了作风恶劣的蛮不讲理汉。 第三,从总的来说,在这篇作品里,作者所持 的态度是错误的。……是对整个社干部的歪曲 和诬蔑。

具有鲜明的自觉民间立场,他希望自己“写 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人读, 并通过他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力求写 出“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作品, 用通俗的方式宣传国家意志,同时又通过小 说创作向官方传递民间的声音。
2.在文艺与政治关系上,赵树理认为文艺始 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他的小说一般都是 问题小说,大多属于工作范畴。主张文学创 作要赶任务。 3.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提出了新的创作要求: 新、短、通。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2-农村题材小说赵树理、柳青创业史

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文学2-农村题材小说赵树理、柳青创业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二章 农村题材小说
农村题材是“十七年”小说成就最大的两个题材之 一。(另外一个是革命历史题材)。 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两个作家,长篇小说主要介绍赵 树理和柳青。
第一节、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的意义不局限在“十七年”,他的农民立场、 民间立场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有重要意义。
思考题: 1、赵树理创作的基本特点是为政治服务,其小说的 主题大多来自现实生活斗争,被称为问题小说。有人认 为这种认识生活的方式限制了其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 如何评价赵树理小说这种反映生活的方式? 2、赵树理小说主要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的传统,就 是旧白话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应当如何评价赵树理 在艺术形式上的这种选择。
有两解。1、一个人拥有财富,就意味着不道德, 所谓:“为富不仁”。财富就意味着剥削,意味着掠夺, 意味着不公正。旧的阶级分析学说,根据的就是这个理 论。 2、一个人拥有财富,意味着他的工作更有效率; 财富实际上是对一个人贡献的回报,财富越多说明他对 社会的贡献越大。而贫穷正说明对社会没有或很少做出 贡献。
柳青的《创业史》 《创业史》是“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是“红色经典”之一。
思考题:
1、在反映农村生活方面,柳青的《创业史》与赵 树理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2、《创业史》的主旨是歌颂、赞美合作化,当合 作化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历史否定了以后,《创 业史》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是否受到影响?受到什么样 的影响?
赵树理对语言的主要追求就是使它能“说”,说起 来要琅琅上口,甚至注意音韵的和谐。例如《登记》开 头第一段就是: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 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 叫艾艾,算到一九五0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 周岁十九。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三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三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三)一、填空题(10*1=10分)1.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从题材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现实题材,代表作品有柳青的等;一是革命历史题材,代表作品有梁斌的等。

2.王蒙的短篇小说,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官僚主义。

3.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成为本时期的文艺指导政策,史称“双百方针”。

4.建国初期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曲波的。

5.伤痕文学的开端之作是刘心武的。

6.改革文学的代表作是蒋子龙的。

7.反思文学的代表作有古华的。

8.寻根文学思潮中体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态度的是阿城的。

二、单项选择题(10*1=10分)1.“双百”方针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有()A、《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B、《人生》C、《班主任》D、《棋王》2.杨沫在建国后的作品有()A、《青春之歌》B、《李双双》C、《七根火柴》D、《百合花》3.下列属于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有()A、《红旗谱》B、《七根火柴》C、《三里湾》D、《山乡巨变》4.老舍在解放后的话剧作品有()A、《茶馆》B、《关汉卿》C、《雷雨》D、《文成公主》5.下列文学作品属于“伤痕文学”的有()A、《班主任》B、《黑骏马》C、《春之声》D、《棋王》6.下列诗歌中属于郭小川的作品是()A、《回延安》B、《望星空》C、《草木篇》D、《有的人》7.改革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是()A、《班主任》B、《棋王》C、《乔厂长上任记》D、《人生》8.顾城的诗歌代表作是()A、《一代人》B、《致橡树》C、《鱼化石》D、《小草在歌唱》9.沙叶新在新时期的话剧代表作是()A、《陈毅市长》B、《文成公主》C、《车站》D、《雷雨》10.路遥在新时期的代表作品有()A、《人生》B、《黑骏马》C、《白鹿原》D、《长恨歌》三、名词解释(5*5=25分)1.三红一创2.双百方针3.地下文学4.伤痕文学5.寻根文学四、简答题(5*5=25分)1.简述建国初期三次大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

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整理3

《中国当代文学》(上)练习题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概况一.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2.第二次文代会3.对影片《武训传》的批判4.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5.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6.“双百”方针7.“两结合”创作方法8.“写中间人物”9.“现实主义深化”10.新民歌运动第二、三章“十七年”小说一.解释:1.革命历史题材2.农村题材3.山药蛋派 4.荷花淀派 5.“干预生活”的小说二.简答:1.《红岩》的艺术特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

2.《林海雪原》《红日》比较(内容、风格)。

3.简析林道静成长道路的典型意义。

4.简要说明孙犁的小说风格。

5.简要说明茹志鹃的小说风格。

6.简述“双百”提出后文学创作中的三个突破。

7.简述“干预生活”的小说出现的三个原因。

8.简要介绍爱情小说《红豆》《小巷深处》《在悬崖上》的内容。

9.简要介绍革命历史小说《保卫延安》《红旗谱》的内容。

三.论述:1.小说评论(内容、人物方面):《红日》《红岩》《党费》。

2.结合作品,谈谈“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题内容、人物形象、艺术风格方面)。

3.结合作家、作品例子,谈谈“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得失。

4.结合作品,分析《“锻炼锻炼”》中的三次冲突的意义。

5.结合作品,谈谈林道静形象塑造中的“出走”、“觉醒”、“成长”三个阶段。

6.结合“干预生活”创作潮流背景,谈谈《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突破(主题、人物方面)。

7.结合“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谈谈《创业史》(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和局限方面)。

8.结合山药蛋派的特点,分析《“锻炼锻炼”》(主题、人物方面)。

9.结合荷花淀派的特点,分析《山地回忆》(主题、人物方面)。

10.《百合花》与“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叙述比较(角度、方式、风格方面)。

第四章“十七年”诗歌一.解释:1.“祖国颂”诗潮 2.《天山牧歌》二.简答:1.简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主题思想、对比手法)。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单项选择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单项选择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3.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

这篇小说是( A )。

A.《邪不压正》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4.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

这篇小说是( D )。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5.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 A )。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6.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C )。

A.赵树理B.孙犁C.周立波D.柳青7.《山乡巨变》描写的先进农村干部是( B )等。

A.陈先晋B.李月辉C.盛佑亭D.龚子元8.“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 D )等。

A.《三里湾》B.《铁木前传》C.《艳阳天》D.《山乡巨变》9.20世纪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A )等。

A.《我是太阳》B.《激情燃烧的岁月》C.《历史的天空》D.《亮剑》10.《蝴蝶》描写的共产党高级干部形象是(B )。

A.林震B.张思远C.曹千里D.钟亦诚11.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B )。

A.《英雄无语》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12.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C )。

A.《白毛女》B.《红色娘子军》C.《沙家浜》D.《智取威虎山》13.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实验话剧是( A )。

当代文学试题

当代文学试题

当代试题一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的______________,一般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2:建国初期,文艺界展开了广泛的批判运动,其中受到批判的作家及文学作品有_____的《我们夫妇之间》等。

3:路翎创作的《__________》因其题材触及志愿军的感情禁区而受到批判。

4:从题材分布的领域来看,十七年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革命历史题材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5:在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大讨论中,秦兆阳的理论文章《_______》影响巨大。

6:十七年诗歌创作中,被称为“石油诗人”的是______。

7:在郭小川的诗歌创作道路中,表现其对人生与命运反思的抒情短诗是《____》。

8:1961年,由于全国范围内的调整与恢复,文学也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而其中犹以______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因此当年被称为______年。

9:十七年散文创作中,被誉为“诗化散文”的作家是_______。

10:被誉为当代话剧开山之作的是老舍创作的《_______》。

11:“双百方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2:1956年——1957年上半年的小说创作,从主题上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一是反映人情、人性的小说,另一是___________。

13:大跃进期间毛泽东提倡的“两结合”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现实主义与___________相结合。

14:1965年11月,对吴晗新编历史剧《__》的批判,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15:表现文革期间青年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作品有_的诗歌《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二、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分)()1:赵树理在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其相关的小说流派是。

A:乡土小说B:山西作家群C:白洋淀派D:山药蛋派()2:《三家巷》是欧阳山创作的多卷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第一部。

A:《一代风流》B:《芳菲之歌》C:《长城万里图》D:《苦斗》()3:徐义德是下列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汉语言本科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汉语言本科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一.选择题1. 1950年,赵树理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赶写了短篇小说(《登记》)。

2. “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林海雪原》)。

3. 老舍在1949年之后共创作了23部戏剧作品,不包括(《四世同堂》)。

4. 郭小川的叙事长诗不包括(《甘蔗林一青纱帐》)。

5. 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创作的(刘绍棠)。

6. 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同性恋的赞美态度的(《私人生活》)。

7. 下列属于余华的“世俗化叙事”作品的是(《许三观卖血记》)。

8. 《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刘恒)。

9. 《谁是最可爱的人》《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等“通讯化”的作者是是(魏巍)。

10. 金庸武侠小说的处女作是(《书剑恩仇录》)。

11. 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同时也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是(周立波)。

12. 王蒙以“意识流”手法描写主人公钟亦成15岁投身革命的中篇小说是(《布礼》)。

13. 以北京烤鸭的美食文化为题材,反映商业文化百味俱全的深层结构和人生苍凉无奈的辛酸况味的话剧是(《天下第一楼》)。

14. 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草木篇》)等。

15. 受到拉美文学影响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的作者是(阎连科)。

16. 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是(《玫瑰门》)。

17. 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鲜血梅花》)。

18. 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的作家是(王小波)。

19. 被评论者认为,坚持“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正统”观念从而限制了其创作成就的武侠小说家是(梁羽生)。

20. 余光中60年代的主要诗集不包括(《槟榔树》)。

1.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胡适)。

2. 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同属于文学社团(湖畔诗社)。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本科)-2020.07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本科)-2020.07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289国家开放大学2 0 2 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试题(开卷)2020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IO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同时也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是( )。

A.赵树理B.柳青C.孙犁D.周立波2.王蒙以“意识流”手法描写主人公钟亦成15岁投身革命的中篇小说是( )。

A.《布礼》B.《蝴蝶》C.《古船》D.《杂色》3.以北京烤鸭的美食文化为题材,反映商业文化百味俱全的深层结构和人生苍凉无奈的辛酸况味的话剧是( )。

A.《恋爱的犀牛》B.《茶馆》C.《天下第一楼》D.《车站》4.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 )等。

A.《望星空》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D.《迟开的玫瑰》5.受到拉美文学影响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的作者是( )。

A.阎连科B.刘醒龙C.周大新D.关仁山6.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是( )。

A.《玫瑰门》B.《哦,香雪》C.《笨花》D.《大浴女》7.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

A。

《一九八六年》B.《鲜血梅花》C.《四月三日事件》D.《难逃劫数》8.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的作家是( )。

A.韩少功B.贾平凹C.余秋雨D.王小波9.被评论者认为,坚持“宁可无武,不可元侠”的“正统”观念从而限制了其创作成就的武侠小说家是( )。

A.温瑞安B.金庸C.古龙D.梁羽生10.余光中60年代的主要诗集不包括( )。

A.《槟榔树》B.《钟乳石》C.《万圣节》D.《天狼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1.1953年,李隼发表的短篇小说《一》,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12.《创业史>中,作者以“当时英雄最基本、最普遍性的性格特征”为标准刻意塑造的。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A.刘雨生B.梁生宝
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A.“糊涂涂”B.梁三老汉
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
赵树理把自己的读者明确定位为农民。在“十七年”时期,只有少数作家对自己提出过这种苛刻的要求。比如,梁斌把自己的读者定位为农村中文化程度相当低的识字人,他在写《红旗谱》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每章的字数控制在千字左右;而赵树理则把自己的读者定位为不识字的人,他在写小说时总是先读给农民听。只有农民听懂了,小说才能在“政治上起作用”。为了让农民能够听懂,并有兴趣听,在表现手法和小说形式上就有意识地倚重民间文艺,特别是说书艺术的传统;而为了政治上的作用,在表现内容和艺术趣味上又必须反映时代的变化和新的工作任务,不能迁就大众娱乐口味。这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也正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理想。为此,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中一直努力反映老百姓爱看的有政治主题的新人新事,而在艺术上又特别注意适应老百姓的欣赏习惯。
A.陈先晋B.李月辉
C.盛佑亭D.刘雨生
7.《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是()。
A.梁生宝B.郭世富
C.姚士杰D.郭振山
四、简答题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提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还在民风民俗的描写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描写的乡村生态世界是中国新文学(当然也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突破和创造。无论是在乡村人物塑造的丰富、表现乡村世界的广阔,还是在展现乡村生活的具体切实,尤其是在表现乡村生活的自在和积极面上,它都达到了新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是以阶级斗争理念来诠释农村生活的《艳阳天》,也充溢着欢快、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呈现出鲜明的乡土特色。而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学流派的形成,在“十七年”时期的文坛上是极为少见的,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学史的意外收获。

2020年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3-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2020年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3-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2020年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3-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名师精品资料作业3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C)。

A.赵树理B.孙犁C.周立波D.柳青2. 王蒙12岁起就“奉为圭臬”的苏联小说是(C)。

A.《这里的黎明静悄悄》B.《在医院中》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3. .《茶馆》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其中,作品的主人公“裕泰大茶馆”老板是(A)。

A.王利发B.常四爷C.秦仲义D.马五爷4. 从延安走出来的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和在当代诗坛上探索现代意象诗的先行者是《福建集》的作者(C)。

A.郭小川B.贺敬之C.蔡其矫D.流沙河5.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C )。

A.《烟壶》B.《美食家》C.《棋王》D.《黑骏马》6.《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 C )。

A.方方B.苏童C.刘恒 D.池莉7.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 B )。

A.《红粉》B.《妻妾成群》C.《米》D.《罂粟之家》8.刘震云在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是( D )。

A.《活着》 B.《废都》C.《风景》D.《手机》9.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 C )。

A.《泰山极顶》 B.《雪浪花》C.《香山红叶》D.《荔枝蜜》10.散文集《游牧长城》的作者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 A )。

A.周涛 B.余秋雨C.于坚 D.贾平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是(BCD)。

A.梁生宝B.郭世富C.姚士杰D.郭振山2.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的表现农业合作化的话剧主要有 ( BCD )A.夏衍的《考验》B.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C海默的洞箫横吹》D.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3.余华“世俗化叙事”时期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ACD )等。

2019中国当代文学形考任务3

2019中国当代文学形考任务3

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题目1979年的《致橡树》。

题目迟子建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

选择一项:A. 《亲亲土豆》B. 《雾月牛栏》C. 《北极村童话》D. 《岸上的美奴》题目17岁的少女“我”(肖濛)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题目题目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主要指《陈奂生上城》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陈奂生包产》B. 《陈奂生转业》C. 《“漏斗户”主》D. 《陈奂生出国》题目7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题目大致从90年代中期开始,余华陆续写下了一系列文学笔记。

其中主要有()等。

选择一项:A. 《死亡叙述》B. 《虚伪的作品》C. 《许三观卖血记》D. 《内心之死》你的回答不正确题目9在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中,三位重要的女性是()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竹西B. 大旗C. 司猗纹D. 苏眉题目1090年代以后以女性的敏感去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情感或生存体验,凸显出强烈的“个人化写作”的色彩的女作家主要有徐小斌,以及卫慧、棉棉、周洁茹、魏微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徐坤B. 海男C. 林白D. 陈染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题目11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

选择一项:A. 《一九八六年》B. 《鲜血梅花》C. 《难逃劫数》D. 《四月三日事件》题目12正确获得0.40分中的0.40分0qaid=238221634题干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

选择一项:A. 《绝对信号》B. 《正红旗下》C. 《野人》D. 《车站》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3正确获得0.80分中的0.80分0qaid=238221651题干刘醒龙的小说主要有()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圣天门口》B. 《凤凰琴》C. 《分享艰难》D. 《小鲍庄》反馈你的回答正确题目14不正确“茶子花派”的主要作家有()等。

远方文学练习题

远方文学练习题

远方文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2.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3.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4. 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山药蛋派”又称“”和“火花派”。

7. 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会议”。

8.《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9.《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10.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11.《》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1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等。

14.“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15.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孙犁的《风云初记》、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1966 年的文学。

P12.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P23.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P3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P3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P56.“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

P57.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P10 8.《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P89.《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P1510.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周立波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P1611.《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P171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P231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等。

P214.“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15.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孙犁的《风云初记》、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P12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C )。

P4C.王金生D.李月辉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B )。

P4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3.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

这篇小说是( A )。

P7A.《邪不压正》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4.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

这篇小说是( D )。

P7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5.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 A )。

P8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6.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 C )。

P16A.赵树理B.孙犁C.周立波D.柳青7.《山乡巨变》描写的先进农村干部是( B )等。

P18A.陈先晋B.李月辉C.盛佑亭D.龚子元8.“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 D )等。

P17A.《三里湾》B.《铁木前传》C.《艳阳天》D.《山乡巨变》三、多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有(ABD )等。

P5A.束为B.马烽C.孙犁D.西戎2.“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ABCD )等。

P6C.房树民D.韩映山3.“茶子花派”的主要作家有(ABC )等。

P6A.韩少功B.古华C.周健明D.李凖4.《三里湾》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是热衷于个人致富的(ACD )等。

P8A.“糊涂涂”B.王金生C.“常有理”D.范登高5.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BD )等。

P16A.小满儿B.双眉C.范灵芝D.妞儿6.《山乡巨变》描写的先进农村干部有(BD )等。

P18A.陈先晋B.李月辉C.盛佑亭D.刘雨生7.《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是(BCD )。

P23A.梁生宝B.郭世富C.姚士杰D.郭振山四、简答题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提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还在民风民俗的描写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描写的乡村生态世界是中国新文学(当然也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突破和创造。

无论是在乡村人物塑造的丰富、表现乡村世界的广阔,还是在展现乡村生活的具体切实,尤其是在表现乡村生活的自在和积极面上,它都达到了新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度”。

即便是以阶级斗争理念来诠释农村生活的《艳阳天》,也充溢着欢快、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呈现出鲜明的乡土特色。

而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学流派的形成,在“十七年”时期的文坛上是极为少见的,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学史的意外收获。

5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50年代末,一些在太行根据地成长起来的山西作家,陆续回到山西,有意识地学习赵树理小说的风格和特点,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共同风格的农村题材小说,如马烽的《饲养员赵大叔》、《韩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的《宋老大进城》、《赖大嫂》,束为的《老长工》、《好人田木瓜》,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三月古庙会》等,形成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流派。

由于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乡音土调,史称“山药蛋派”;又由于他们都是山西作家,又称“山西派”;还因为他们当时多以山西省文联的机关刊物《火花》为基地,也称“火花派”。

“山药蛋派”虽然没有发表明确的宣言,却有着共同的生活基础、思想基础和文学基础。

他们从小就与当地农民一起斗争和生活,他们对山西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们都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十分注重作品的社会功效,与赵树理一样,在“描写人物,叙述事件时,都是以农民直接的感觉、印象和判断为基础的”,都把自己看作农民中的一分子,坚定不移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说话,他们的“思想和形象始终确切不移地来自当前生活的底层”。

因此,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问题小说”特点。

“山药蛋派”的作家,还有着大致相同的艺术修养和美学追求,都具有大众化、民间化的特点。

他们的艺术修养,主要来自地方戏曲、说书艺术、民间故事等民间文艺形式和古典小说等传统文化,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格。

他们的美学理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写农民达到为农民服务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叙事手法上,追求故事动态发展、单线索推进;在结构安排上讲究有头有尾、依次进行,分段明确,交待清楚;在人物刻画上,强调情节生动、细节真实,用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性格和相貌,极少用静态描写和心理分析;在语言运用上,要求通俗明了,朴素自然。

50年代初,孙犁在担任《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的主编时,就有意识地指导和培养了京、津、冀地区的一批文学青年,发表了一批以诗化、散文化的美学风范为特色的农村题材小说,如刘绍棠的《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瓜棚记》,从维熙的《鸡鸭委员》、《七月雨》,韩映山的《鸭子》、《作画》,房树民的《花花轿子房》、《引力》等,形成了一个“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

这些作品多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孙犁为榜样,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或描写冀中人民的斗争史和情感史,歌颂劳动人民的纯净朴实的美好品德,或记录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情美、人性美,形成了共同的朴素自然、清新柔美的艺术风格。

在新文学史上,湖南人才济济、巨匠迭出。

沈从文、丁玲、周扬、张天翼、叶紫、周立波等都是文学名家。

他们的作品,特别是沈从文和周立波描写湖南本地民俗风情的作品,对湖南的青年作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954年周立波回到故乡湖南后,进入了他创作的高峰期,并连续担任过两届省文联主席。

在周立波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周健明的《柳林前传》、谢璞的《二月兰》、孙健忠的《留在记忆里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叶蔚林的《蓝蓝的木兰溪》、《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谭谈的《山道弯弯》、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等有着浓郁湖南地方特色的作品,形成了一个以湖南作家为主的“茶子花派”。

“茶子花派”是一个乡土化与诗意化相结合的文学流派,既强调对时代风云和社会变革的记录,更强调对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特别是南方农村的婚丧嫁娶、节令习俗、迷信禁忌等民俗风情的表现,努力追求一种风俗画和田园诗的风格。

在“山药蛋派”(特别是“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是否具有真正的流派特征的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但是,他们在“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地方色彩,则是有目共睹的。

这些流派在创作上最大的特点,正是通过农民生活中的民俗风情来表现农村社会中的时代风云。

所以,“十七年”时期是我国的地方方言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大量运用的时期,也是我国的乡风民俗得到大规模表现的时期。

在过去,这些农村题材小说曾因表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代风云而产生广泛影响,而在今天,这些农村题材小说又因记录了各地农村的民俗风情而重新受到尊敬。

2.为什么说赵树理的小说表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细节的现实主义”特点?提示:赵树理是一个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浸淫和“五四”新文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

他始终认为,新文学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的需要,所以,他一直希望能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创作理想,即以文学的通俗方法,宣传和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同时,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也不断增强着他的自信,时代在变,他的创作思想却几乎一点都没有变,特别是由于他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始终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说话,坚持用小说的形式表现老百姓的声音,使得他总是“右倾”,一再受到批判。

但是,赵树理的真正理想却并不是文学创作,而是革命工作和革命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