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示范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5.4 《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5.4 《平移》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换,提高空间想象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移的规律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对平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平移时,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学会平移的表示方法;3.掌握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平移的表示方法;3.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平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3.练习题:挑选一些有关平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对平移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吗?”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如平移的定义、平移向量、平移规律等,并用PPT展示相应的图形。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七年级数学《平移(1)》教学设计
《平移(1)》教学设计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1: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问题2:你们想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什么现象吗?这些现象是否蕴涵数学知识呢?这就是本节要研究的内容【教师活动】(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辨别图片所反映的运动现象。
(2)谈话:出示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相机揭示并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观察问题前面的图片,辨别图片所反映的运动现象【媒体使用】(1)出示图片及问题1【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其求知欲,使“课伊始,趣已生”。
活动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问题3:继续观察问题1中图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在运送过程中传送带上的电视机的形状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2)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每一梯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以上这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4)你能发现变化前后两个图形相比较,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吗?问题4:仔细观察上面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请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个图案,并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二).讨论交流概总平移问题5:(1)根据上述分析,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吗?(2)图形平移的方向一定是水平的吗?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一些例子?【教师活动】1、出示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
3、出示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活动】1、个别回答,集体评价问题。
在活动一中,应关注:(1)学生能否从形状、大小、位置等加以观察、概总;能否尝试运用选择特殊点的方法进行构图(2)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认识和联想。
【学生活动】1、观察第一组图形,回答问题2。
2、先独立思考,后同桌合作概总问题3图案的共同特点。
3、独立尝试画图,就近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活动进程依次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建构、明晰平移的概念。
平移教案设计(4篇)
平移教案设计(4篇)平移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须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
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感知平移活动一观看:李老师的生活片段(视频)片段一开窗户片段二开抽屉片段三开车片段四乘坐电梯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
【设计意图】1、以老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动手操作探究平移活动二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在老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将达成共识:“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合成图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移的基本概念,理解平移与旋转的区别,能够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概念,逐步建立平移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用平移将一个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对平移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每组选一个图形,尝试用平移的方法将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性质,如平移的方向、距离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向学生介绍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如何用平移的方法将一个图形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平移》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平移》的教学设计《平移》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平移》的教学设计篇1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最后一节。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因此有两个作用:(1)作为平行线的推广作用。
(2)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
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章中只是初步的认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平移的性质,利用性质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因此“平移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
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
以上能力基本达到,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偏弱,故本节课的难点为“平移性质的探索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技能:了解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体验图形平移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与探究的热情。
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式安排教学活动。
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归纳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从实例中概括出平移的定义,通过自主探索中得出平移的性质。
将其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因此我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创设情景——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反思小结——作业布置。
四、教学媒体设计、通过插入视频和有动感的画面,并借助几何画板,充分展示图像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七年级数学下《平移》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并能够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变换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传送带上的物品、窗户的开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入平移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平移的基本操作,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的概念。
3.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和平移操作的方法。
探究活动可以包括平移一个简单图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等。
4.应用实践: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等。
5.总结与提升:总结平移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通过综合性题目,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PPT演示、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测试与反馈:组织阶段性测试,检测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节内容,了解旋转的概念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和性质,但是对于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如滑滑梯、荡秋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模型,呈现一些平移的实例,如图形平移、物体平移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尝试进行平移。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将其进行平移,并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决。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平移》教案、教学设计
6.总结反思,提升认识: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升对平移知识的认识。
7.课后拓展,延伸学习: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强调平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1、2、3。
(2)运用平移知识,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a.某小区的花园需要将一块矩形花坛沿某方向平移5米,画出平移后的花坛示意图。
b.电梯从一楼到二楼,如果每层楼高3米,电梯上升了多少距离?如果电梯以每秒2米的速度上升,需要几秒到达二楼?
(3)总结平移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2.选做题:
(1)研究平移与旋转的关系,画出图形并进行分析。
(2)查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用照片或图画形式展示,并简要说明。
1.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程度: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演示来加强理解。
2.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的问题:在平移图形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方向判断失误、坐标计算错误等问题,教师需及时指导纠正。
3.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学生对平移性质的应用可能存在局限性,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4.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师需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几何变换。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换,为后续学习旋转、轴对称等几何变换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几何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几何证明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几何变换,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几何变换。
2.难点:平移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3.几何证明法: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和实例,用于讲解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升国旗等,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变换,引出平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平移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性质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利用教学素材进行平移变换,加深学生对平移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对于图形的变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以及如何将平移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性质。
2.采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平移的性质和规律。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平移的性质。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知识解决。
3.准备一些操作工具,如直尺、圆规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平移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相关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出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4 第2课时《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4 第2课时《平移》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几何图形平移的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基本知识,但对于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平移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几何图形、实际问题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学用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移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平移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从而理解平移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移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平移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人教版平移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能用平移的知识进行解释;3. 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图形的平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2. 学会用平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平移的概念及其性质;2. 图形平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平移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图形平移的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平移的图片、实例、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和实例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发生的?(二)探究平移的概念和性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平移的性质:(1)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平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特点。
(三)平移的运用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图形的平移?2. 演示图形的平移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进行图形的平移。
3.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根据要求进行图形的平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课后作业: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用平移的知识进行解释。
(五)总结和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4《平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时显得有些吃力。今后,我可以在这一部分多花一些时间,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个人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平移的图形表示方法:掌握用箭头表示平移,明确箭头的方向和长度表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举例:在图纸上画出三角形,并演示如何用箭头表示三角形向上或向右平移。
-平移的坐标表示:理解平移变换在坐标平面上的表示方法,即点(x, y)经过平移变换后的坐标表示为(x+a, y+b),其中a、b为平移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举例:在坐标平面上,点A(2, 3)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右平移2个单位,新的坐标为A'(4, 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4 第1课时《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4 第1课时《平移》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平移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能够理解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并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的距离和方向等。
同时,学生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平移》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平移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图形和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图形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移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是如何移动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4《 平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4《平移》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平移,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平移性质,学会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平移》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图形的变换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难点:平移的性质和图形的变换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平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平移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的距离和方向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卡片和练习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平移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的平移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卡片和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平移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七下平移说课稿人教版
七下平移说课稿人教版教学设计:《平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 学生能够掌握平移的基本作图方法,并能在坐标系中进行图形的平移。
-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平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通过平移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平移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 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及其应用。
- 平移与旋转、对称等几何变换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直尺、三角板、白板和白板笔。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准备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梯、电梯等),引发学生对平移的兴趣。
- 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平移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定义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 讲解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其位置。
3. 平移作图方法- 讲解并演示平移作图的步骤:1) 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 选取图形的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移动。
3) 连接移动后的点,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坐标系中的平移- 讲解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点(x, y) 平移(a, b)后的新坐标为(x+a, y+b)。
- 通过例题,让学生练习在坐标系中进行点的平移。
5. 实例分析与讨论- 分组讨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 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第四节《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第四节《平移》教学设计《平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并根据基本性质作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在性质的探索发现与证明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图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现象。
活动1:观察下列运动现象,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
此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产品在生产线上传送,这三种运动。
设计意图: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受平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此问题是让学生尝试把图象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2: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设计意图:1.图案简单,便于观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
3.设置问题(2)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1),从而产生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4.本活动直接为后面的活动3打下基础。
活动3:师生交流这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每个图形都有“基本图形”,而“基本图形”是什么?如第一个图形中的“基本图形”是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中的“基本图形”是圆,第三个图形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
2.能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质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能够运用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理解.
难点:平移性质的作图应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1》图片,《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2》图片,《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3》图片,《平移的应用-传送带》图片,《平移的应用-起重机》图片,《平移的应用-俄罗斯方块》图片,《平移的应用-消消乐》图片,《探究平移的基本特征》动画,《平移知识结构图》图片,《平移》微课,《平移作图》微课,《探究平移的基本特征》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
(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
能,由一个基本图形,通过变换位置得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图案,回答问题,初步体会绘制图案,从而引入新课.
【新知讲解】
1.平移的定义.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平移的讲解.
平移: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图形的移动叫做平移.
平移以后新图形上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叫做对应点.设计意图:通过微课的导入,归纳平移的定义.
2.平移的性质.
探究:
怎样平移雪人图案、三角形纸片、四边形纸片的.
学生分析并回答.
插入动画《探究平移的基本特征》
通过动手操作可得: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
(2)平移由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
(3)平移前后,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平移来设计图案的,我们一起来看下.
插入图片《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1》
插入图片《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2》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归纳平移的性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3.平移的作图.
观看视频,学习如何作图.
插入微课《平移作图》
要求观看后,学生独立完成下面例题.
如图,平移△ABC,使点C移动到点C',画出平移后的A'B'C.
小结:作平移图形时,找关键点的对应点也是关键的一步.
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2)确定要平移的图形上的关键点,根据平移方向,作这些关键点与平移方向平行的射线,在射线上截取与平移距离相等的线段;
(3)连接对应点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4.知识拓展.
先让学生说一说平移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再播放图片.
插入图片《平移的应用-传送带》
插入图片《平移的应用-起重机》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平移的应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解析: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上对应点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根据平移的定义可知,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不符合平移后的性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2 下列生活现象中,是平移现象的是()
A.电风扇扇叶的转动B.车轮的滚动
C.水平拉动抽屉的过程D.手表上指针的运动
分析:A是转动,不是平移.
B是滚动,不是平移.
C是平移.
D是转动,不是平移.
所以答案为C.
例3 如图,M,N两个单位分别位于一条封闭街道的两侧,要修建一座过街天桥,天桥建在何处才能使由M到N的距离最短(天桥与街道垂直).
解:按下列步骤确定要建天桥的位置:
(1)作NF⊥AB于点F,交CD于点E.
(2)将点N沿NF向上平移EF的长,得N'.
(3)连接MN',交CD于点P,点P就是建天桥的位置.
(4)过P作PQ⊥CD于点Q,则PQ就是要建的天桥.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移的性质,运用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随堂练习】
1.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 的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A.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答案:A.
2.在6×6方格中,将图1中的图形N平移后位置如图2所示,则图形N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下移动1格B.向上移动1格C.向上移动2格D.向下移动2格
答案:D.
3.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110°,若将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则∠DEC=_______ 度.
答案:70.
4.如图,是6级台阶的侧面示意图,准备在台阶上铺上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50元,主楼梯道宽2米,问:
(1)至少要买地毯多少米?
(2)要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多少元?
解:(1)如图,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向下向左平移,构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图形,长高分别为2.8米,1米,所以地毯的长度为2.8+1=3.8(米).
(2)地毯的面积为:3.8×2=7.6(平方米),
所以,买地毯至少需要:7.6×50=380(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平移知识点的掌握,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矫正.
六、课堂小结
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图形的移动叫做平移.
平移的性质:
(1)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平移前后,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平移前后,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