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冷战与热战分解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a470e0df89eb172ded63b777.png)
“冷战”对峙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世界局势动荡 不安,局部“热 战”时有发生。
六、局部热战 越南战争(1961年—1973年)
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年—1989年)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
亦称阿富汗战争。当 西方世界的人们举杯 把盏,1979苏军以10 多万人的兵力,兵分 两路对阿富汗进行武 装入侵,从而开始了 对阿长达9年之久的 军事占领。
一、什么是“热战”、“冷战”?
实质:遏制共产 主义
二、冷战的背景(原因)
(1)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 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苏联力量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 欧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最主要原因)
美 VS 苏
(资本主义)
冷战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1、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
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对抗,不同程度 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 体发展,在客观上有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发展 3、两强相争,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局部“热 战”时有发生
实质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杜鲁门主义的延伸
马歇尔
“两极”对峙
1、北约的建立
时间: 1949年
地点: 美国华盛顿
国家:以美国为首的12个 西方国家 标志:《北大西洋公约》 的签订 性质: 军事政治同盟
苏 联 的 反 击 措 施
2、华约的建立
时间: 1955年 国家: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 标志: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 (通称《华沙条约》)的 签订
地点: 波兰华沙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第10课“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d4bbe2aa02d276a200292eb6.png)
时间:2019年6月15日地点:多媒体(2)班级:初三(1)班执教者:董明璇课题: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教材分析重点:杜鲁门主义,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难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材料阅读,掌握“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师生互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利用多媒体观看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剪辑,形成感性认识“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通过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现实导入法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2、学习新课一、冷战的背景(原因)(1)二战后,雅尔塔体系逐渐形成。
(2)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3)苏联力量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主要原因)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资料“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和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说明“铁幕”降临的背景材料一: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苏联力量壮大,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发展。
师讲述: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二、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利用多媒体,学生看丘吉尔“铁幕”演说剪辑:并以以下文字辅助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初中历史九下《第10课 “冷战”与“热战”》PPT课件 (11)
![初中历史九下《第10课 “冷战”与“热战”》PPT课件 (11)](https://img.taocdn.com/s3/m/a373370e31126edb6f1a10b2.png)
(四)归纳总结,强化目标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 系的确立。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 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 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 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 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 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第10课
教材分析
主
菜 教法学法
单
教学过程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 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 局面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分析冷战局面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
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军事
北约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阵营正式形成
二看冷战——认识冷战
探源:冷战的原因(表格) 揭秘:冷战的实质(漫画) 延伸:亚洲的热战(插图)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三看冷战——探究影响
(三)评价反馈,成果检测
◆ 教学评价
1、学生首先自评。 2、小组选派代表,对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互评。 3、综合刚才各组所得分数,选出本节课的最佳小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促进等 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关反链接馈:练习
1、苏美“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2、冷战”结束的事件是——
材料解析:
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 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1)这是哪一公约的内容? (2)操纵签订此公约的是哪一国家?目的何在? (3)根据此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
“冷战”与“热战”ppt 北师大版
![“冷战”与“热战”ppt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5b5fc5e009581b6bd9eb49.png)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国策!
• 多极化是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多极化 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国际关系民 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 富,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在事关世 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 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 端。……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 善的民族,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 ——胡锦涛
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②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 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 大战的爆发。
8、冷战的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 束旧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 (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1950-1953
2、越南战争
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学习目标: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 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 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与安全的威胁。
说一说
什么是“冷战”?
一、“铁幕”降临——冷战
1、定义: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 对行动,其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的过程 美苏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80年代 戈尔巴乔夫
时间
苏联领导 人 美国领导 人 重大时间 争霸特点 实力对比
5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中期 60年代中期 至70年代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尼克松
肯尼迪
里根
古巴导弹危机 阿富汗战争 缓和紧张 苏攻美守
柏林墙事件 美转强硬 苏联收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3c23bd3dccbff121dd36839b.png)
背景:苏联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障碍 序幕: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组成社会主义 事件: 事件: 政治 阵营
冷 战 进 程 推 进 图
杜鲁门主义 开始: 马歇尔计划 事件:
经济
事件: 经互会 建立华 事件: 约组织
组建北约组织 军事 事件:
结束: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 英
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 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 美国欲称霸世界。 政策强加给世界。”
为什么美国不敢对苏联发动直接 的武装进攻?
1、苏、美势均力敌,美不敢贸贸然 发动武装进攻。 2、大战刚结束,人们心向和平
冷战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 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
冷 战 进 程 推 进 图
杜鲁门主义 开始: 马歇尔计划 事件:
经济 军事
事件: 事件:
事件:
结束:
★冷战经济表现——马歇尔计划
图中站着的是医生,躺着的是 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 病人身上贴着药膏,药膏上的 标志是“$ ” 。试结合二战后 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图中的“医生” “病人” 分别指的是谁? 医生:美国 病人:西欧
2、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背景:苏联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障碍 序幕: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冷 战 进 程 推 进 图
开始: 事件: 事件:
政治
事件: 事件: 事件:
经济 军事
结束: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 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的中欧 和东欧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 制下”——丘吉尔 “铁幕演说” 铁幕演说的目的是? 鼓吹英美合作对抗苏联 铁幕:冷战时 期把欧洲分为 两个不同的政 治区域。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冷战”与“热战”》课件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冷战”与“热战”》课件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c0f414f111f18583d05a98.png)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 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 威胁。
1. “铁幕”降临 2. “两极”对峙 3. 局部“热战”
1.“铁幕”降临
丘
杜
吉
鲁
尔
门
丘吉尔前往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美苏两国领导人杜鲁门和斯大林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美苏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1946 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反苏反共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为 “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序幕:“铁幕”演说 1946.3
“ 冷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
战 冷战 发展: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
” 与
继续:北约、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结束:苏联解体 1991年底
热 战 ”
热战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越南战争(1961—1975年)
“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所谓“高压控制”。 所以丘吉尔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 各国,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铁幕演说”是美国统治当局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 误的“冷战”信号。因此,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打响了“冷战”的 第一枪,揭开了“冷战”序幕。
战后初期,面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 和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 取以“遏制”(实质是称霸)苏联为中心的 “冷战”(所谓“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 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政策。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85caf70242a8956bece4b2.png)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二战以后逐渐形成的,以美苏为中心,以对抗为主要特点,以“冷战”为主要对抗形式的国际格局,这种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一、全面冷战
含义: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所以,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美苏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局部“热战”
“热战”的主要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为遏制亚洲共产主义的扩张进行的)。
三、评价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
教师归纳: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德国、朝鲜分裂)的做法,大致局部地区动荡不安。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1。
“冷战”与“热战”
![“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eacfff650912a21615792903.png)
3.如何理解冷战的特征? (1)政治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两大阵 营势不两立。 (2)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交往较少。 (3)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战后苏联成了公认的世界第一流的军事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作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和日本 的主要力量,已在战争烈火中锤炼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 利用辽阔的国土,在原来落后的东部地区发展起新的生产力 布局。这些条件不仅使苏联得以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战争 胜利,而且使苏联得以在战后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迅速恢 复经济,成为有能力同美国抗衡的军事政治强国。战争后期,
1949年以后,符合题意的只有D。
2.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 ) A.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崩溃 C.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宣告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
8.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 终结束的直接原因( C )
A.联邦德国和日本崛起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海湾战争的爆发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使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社会主义阵营消失,两 极格局终结。故选C。
9.进入21世纪,西方也不乏主张摒弃冷战思维的有识 之士,但却有热衷“新冷战”的政治家。下列关于“冷战” 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B )
美苏争霸的原因和实质。 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 需要,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其次, 美苏之间展开冷战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最后, 美苏冷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 的划分。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北师版九下第10课 “冷战”与“热战”(25张)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北师版九下第10课 “冷战”与“热战”(25张)](https://img.taocdn.com/s3/m/0cccacac1ed9ad51f11df2c0.png)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 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厉害 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 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
(二)、 “冷战”的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眺 望 柏 柏林墙既是对历史也
是对人性的冒犯,它拆
散家庭,造成妻离子散 林 骨肉分离,把昔日统一 墙 的一个民族分成两半。 外
的 ---- 肯 尼 迪 1963 年 《柏林墙下的演说》 亲
人
· 1962年美苏、美国则坚持要求撤 除导弹而引发。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 激烈的一次对抗。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 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 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图片《黄鼠狼给鸡拜年》
美国背后到底 怀着什么居心?
苏联的对策: 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
捷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作用:
二、感受 “冷战”
结合以上事例,你觉得“冷战”对峙下美苏 争霸会给其他国家和世界局势带来什么影响?
说明:
霸权主义对世界各国的稳定发展、
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安全带来了巨大 的威胁。
冷战硝烟已经离去,世界是否从此太平呢?
当今世界虽然以和平为主,但我们 依旧生活在冷战的阴影之下!
当今世界各国如何才能避免战争与冲突?
·材料1:战后美国杜鲁门总统: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 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
·材料2:苏联军队总数达1140万人;年产作战飞机 40000架;驻军欧亚许多地区;在苏的援助下,大片东 欧国家解放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由此也扩展了 60万平方公里疆土。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第10课“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86a39b06453610661ed9f4af.png)
第10课“冷战”与“热战”目标认知:学习目标:●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深入理解“和平”与“进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重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妨碍。
难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妨碍;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认识和平的可贵;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冷战▲学点归纳1.冷战开始的历史背景1947年杜鲁门提出了“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操纵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既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冷战”的含义所谓“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武力意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3.美国推行“冷战”的要紧缘故:〔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的兴起,使美国认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予以压制;〔2〕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截了当的武装对抗形式;〔3〕大战刚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4、“冷战”的妨碍:威胁世界和平,也制约了本国经济的进展。
▲迁移应用【例1】“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不包括〔〕A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B苏联国际妨碍急剧扩大C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解析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此,美国实行冷战政策。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acaa05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a.png)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
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三、进行新课:“冷战”与“热战”(一)、“冷战”政策:1、背景:(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2、表现(1)序幕:“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3、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4、冷战的结束:1991年(二)局部“热战”四、加强理解认识阅读、交流、归纳读图,对比分析形势阅读华约组织的建立及目的双方对抗的内容、特点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北师大版〕“冷战”与“热战” 教学PPT课件1
![〔北师大版〕“冷战”与“热战” 教学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0b73e3716fc700abb68fcc6.png)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历史探源:盟友为何成敌人?
拥有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美个军国事经基济地、政治、 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 本主工外义业贸世生出产 口界量 额盟占 占主世 世。界 界21//3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美前国,欲我称们霸,只世有界我。们掌
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华约建立
第10课“冷战”与“热战”课件
![第10课“冷战”与“热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4f26e0ba0d4a7302763ab2.png)
国家: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 标志: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签订 影响: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
冰岛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北 约 成 员 国 还 有 美 国 和 加 拿 大
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
挪 威
丹 麦
英 国
苏 联
波 兰
法 国 瑞士
西班牙
联 民 邦 德 德 国
土 耳 其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 峙局面(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反思
“冷战”思维的延续……
反思启示:
1、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论任何国家或
民族以任何理由破坏人类和平,干涉别国自由和发展 的行径都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制止和反对。 2、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各国人民根据
——“冷战”开始的标志
内容
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能够在世界各地“承
担义务”,运用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 产主义的“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影响 1947.3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二战后,美国总统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 美苏之间“冷战”开始。它成为美国外 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余相 交政策的转折点,美国开始进入全球扩 信美国之政策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 张阶段。 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冷战”背景
二 战 后 的 世 界
(资本主义)
东德
波兰
苏联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社会主义在东欧
阵营不断扩大 保加利亚
(社会主义)
南斯拉夫
国家利益对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日益加深
“冷战”背景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0009abce3186bceb19e8bbe1.png)
罗斯福
斯大林
绞死希特勒
历史探源:盟友为何成敌人?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二战后,美国军事、 拥有原子弹 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 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美国欲称霸世界。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军事政治集团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局面(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从而使美苏 之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暂时 进入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之后,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局面(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从而使美苏之间 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4、意识形态上:和平演变
美苏“冷战”的发展过程: 冷战: 序幕
时间:
事件:
1946年
丘吉尔的 铁幕演说
开始标志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正 式 形 成
发展
1947年
马歇尔计划 北约的建立 (1949年) 对 抗 华约的建立 (1955年)
结束
1991年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背景
1、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称霸野心膨胀;
(原因):2、苏联实力壮大,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为遏制社会主义 发展 1、序幕: 1946年“铁幕”演说
冷 战 与 热 战
2、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 全面 冷战 过程: 3、延伸: 1947年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4、形成: 1949年北约与1955年华约的先后成立
5、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 政治上: 经济上: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https://img.taocdn.com/s3/m/28815b07bed5b9f3f90f1ca7.png)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教学目标】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
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
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三、进行新课:“冷战”与“热战”(一)、“冷战”政策:1、背景:(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2、表现(1)序幕:“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3、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4、冷战的结束:1991年(二)局部“热战” 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四、加强理解认识阅读、交流、归纳读图,对比分析形势阅读华约组织的建立及目的双方对抗的内容、特点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五、学习总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1、回忆二战内容,表格归纳(从持续的时间、参战国、参战人口、作战区面积、动员武装力量等)自由回答,各抒己见回答。
2、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3、看书,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冷战”?4、自主阅读课文,思考: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分析。
5、小组讨论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杜鲁门总统的一段话: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凯撒、成吉思汗、路易 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 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 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 责任相比拟。”
苏军总数达1140万
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标志:《北大西洋公约》 的签订。
北约标志
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惹苏冷 我联战 !人时 ”对期
美苏 国联 人宣 说传 “画 你: 最 好 别
时间: 1955年 地点: 波兰华沙
华 约 的 建 立
国家: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 8国
标志: 《华沙条约》的签订
识图:请从下图中找出北约与华约的相应国家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1991年
苏联解体 华约解体
北约的建立 (军事)(1949年)
对 抗 华约的建立 (1955年)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 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 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 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 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B.冷战与雅尔塔体系密切相关 C.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D.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答案】A
2、1948年,一些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写有“为了欧洲
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与这一现象相关的
历史事件应该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性
质
两个组织均属于
?
军事政治集团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看冷战——探究影响
积极:美苏势均力敌,缓解了 紧张局势,创造了相对稳定的 国际环境。
消极:导致了霸权主义的存 在,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局 部“热战”时有发生。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的态势反映出 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分 别是谁?
2、对此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其开始的主要 标志是什么? 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哈里·杜鲁门
不论什么地方,
不论直接或间接 的侵略威胁了和 平,都与美国的 安全有关。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带来 了什么影响?其实质是什么?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实质: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 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苏联克里姆林宫
因反法西斯功高而政治地 位大大提高
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美 VS 苏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矛盾加深
3、冷战的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冷战”的有关信息: 冷战: 序幕 开始标志 发展 结束
时间: 事件:
1946年
1947年
1947年
(政治)
(经济)
2、历史探源:盟友为何成敌人?(原因)
拥有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美个军国事经基济地、政治、 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 本主工外义贸业世出生口产界额量盟占占主世世。界界21//3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美前国,欲我称们霸,只世有界我。们掌
请阅读课文P63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两个条约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存在明显的军事集团性质
3.它们的签署导致了什么后果?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局面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也为后来的局部“热战”埋下了伏笔。
北约的建立
时间: 1949年。
地点: 美国华盛顿。
国家:以美国为首的12个 西方国家。
前期·去·· 去·
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 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 人”分别指代什么?
答:‘‘医生”指代美国; “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答: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3)“药方”的作用是什么?反映了其 什么本质?
答: ①复兴了西欧的经济; 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遏制了苏联,利于称霸世界。
——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材料链接: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
个敌对堡垒。美国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是:帮助 自由民族保持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对 抗想把共产主义强加给他们的侵略活动。……
1、上述材料中的“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 分别是指什么?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 延伸,是冷战的重要步骤。
史料阅读:1948年到 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 的援助,90%是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 “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 举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我也是出 于善意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 格局”随之结束。
小结:
冷战: 序幕 开始标志 发展 结束
时间: 事件:
1946年
1947年
1947年
(政治)
(经济)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1991年 苏联解体 华约解体
北约的建立 (军事)(1949年)
对 抗 华约的建立 (1955年)
堂上检测:
1、2014年乌克兰事态升级后,英国《卫报》指出: 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冷战”。对上个世纪“冷战”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 署《联合国家宣言》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攻 克 柏 林
第10课
课程标准: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 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 安全的威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提出的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 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的 一切活动。
(德国)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 颠岛的前奏。… …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 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丘吉尔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丘吉尔的这段说话第最二有次可世界能大出战现时在期什么 时期? 2、表达了什么? 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 3、后来各国是怎样做的?
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