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拓展模块)教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篇一: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祝福》word教案】《祝福》教案【导入设计】人物的塑造,鲁迅先生可谓高手而且还有高论:画人物,最有效的莫过于画他的眼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位高手是怎样通过画眼睛来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识记: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二、理解:1.梳理文章情节结构;2.初步了解祥林嫂的人生悲剧;3.认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迫害。
【使用说明】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3.10分钟当堂训练.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预习热身】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呐喊》收录了他自1918至1922年间所写的《故乡》《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14篇作品,此时的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录了写自1924年至1925年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2、写作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1课《赤壁赋》wo教案
赤壁赋一、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领悟散文的神韵”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文赋。
它与第一册苏轼的山水游记散文《石钟山记》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品味取材广泛,写法不拘一格的散文作品提供基础和范例。
《赤壁赋》是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作者仕途受挫,处境困难,内心悲苦层层纠结。
当此之际,大自然给了他精神的滋养,让他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终于走出了自我。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量,再借助工具书,文章字词的理解难度应该不大,教师只需要在难点、疑点之处稍加点拨即可。
但由于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不够的原因,学生对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所获得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往往会浅尝辄止,教师应多加引导。
另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
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恰恰使他们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我将以《赤壁赋》为载体,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意志坚定,达观超脱之人。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重点字词及句式,通过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分析文赋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及赏析古文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注释,提高学生朗读古文及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由于学生没有与苏轼类似的人生体验,所以在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将它设定为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中职教材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设计-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第一部分课文解读内容解读这是一篇揭示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创作规律的科技说明文。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的和谐统一。
作者尤其重视“持续性”,即“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本文通过解说音乐、绘画、建筑中的典型实例,如舒伯特《鳟鱼》,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公麟《临韦偃放牧图》,人民大会堂、故宫、天安门、颐和园,说明了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应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这一艺术创作中共通性的重要规律,强调了这个规律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员的重视。
这样写,是先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原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
此外,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统一的普遍规律。
结构思路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
全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特别重要。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16段):通过举例论证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形象中的艺术效果。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段至第7段),举例论述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都是通过重复与变化突出某种艺术效果,《鳟鱼》五重奏、几乎所有舞蹈、《清明上河图》、《放牧图》,正是重复与变化和谐统一的重要例证;第二层(第8段至第16段),举例论证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
语文拓展模块教学方案语文拓展模块是依据教育部XX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XX)编写的,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最后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前的语文教学。
收集了语文拓展模块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坚持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确保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独立鉴赏文章,掌握疑难字词了解各文体的特点,了解根本的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有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熟悉各文体的写作能读懂文言文。
能独立鉴赏文学作品。
3、情感目标:让学生有一课细腻的心,体会生活中的丝丝温暖养成阅读与写作的好习惯。
(这两种方式最有助于释放心灵)4、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冷漠和理性的社会中感受到“善”静默而宏大的力量。
(一)教材分析职业中专的文化课没有过大的应试压力,所以应该把全部的力量放在素质教育上。
只有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
而语文这门课具有先天的优势——学语文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改善他们的气质;让他们善于听、说、读、写;以恰当的方式展现自我。
语文课不仅是文化课,它也是一门德育课,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品味生活中淡淡的馨香,让心灵变得多彩、敏感、有活力。
这本教材具备以下特1、构造新颖,表达职教特色。
设置“古典诗文诵读”,建立诵读系统,以古汉语精品固其本;设置“现代诗文阅读”,建立阅读系统,以现代汉语精品立其标;设置“实用语文操练”,建立操练系统,以现代汉语实用交际语言通其用。
2、以学生为主体,“教本”“学本”统一。
(1)结合详细课文,指点学习方法。
(2)提供范例,可旁批可点评。
(3)降低难度,提高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4)适应学习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品诵结合,突出语文感悟。
(1)着力于文本品读,重在出声地读。
(2)着力于语言积累,积累。
(3)着力于语文操练,形成语文应用能力。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文言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3)能够翻译文言文文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2)采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内容;(3)学会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懂得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3)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文言文,提升自身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读音、节奏、语气;(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3)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2. 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常见文言文阅读策略;(2)分析文本内容,理解文章大意;(3)文言文翻译技巧。
3. 第三单元:文言文写作与表达(1)文言文的写作规范;(2)学会运用文言文表达观点;(3)创作简单的文言文作品。
4. 第四单元:文言文与应用(1)文言文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2)了解文言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感受文言文的价值。
5. 第五单元:文言文欣赏与评价(1)欣赏经典文言文作品;(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3)学会评价文言文作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2. 案例教学法:分析经典文言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等;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品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文言文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文言文经典作品、教案、课件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2课时)2. 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4课时)3. 第三单元:文言文写作与表达(3课时)4. 第四单元:文言文与应用(2课时)5. 第五单元:文言文欣赏与评价(3课时)6. 第六单元:古代文学常识(2课时)7. 第七单元:文言文人物传记(3课时)8. 第八单元:文言文诗词鉴赏(4课时)9. 第九单元:文言文杂文阅读(3课时)10. 第十单元:综合实践与拓展(4课时)七、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言文奥秘;2.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扩大文言文阅读面;3.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差异;5.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文言文素养,以胜任教学任务。
2024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教案全册(2024)
10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
03
训练
2024/1/27
11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01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交 际技巧,提高应对能力。
02 强化听说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练习,提高学生 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口语表达能力。
介绍和推荐。
影片欣赏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欣赏一部影片 ,包括关注剧情、人物塑造、视
听语言、文化内涵等方面。
评论角度选择
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艺术表现 、技术创新等角度对影片进行评
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24/1/27
21
学生影评作品展示与评价
01
学生影评作品收集
组织学生进行影评写作,收集学生的影评作品,为展示和评价做好准备
感知文章整体
通过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和 基本内容。
品味文章语言
仔细揣摩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 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2024/1/27
分析文章结构
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线索和层次 。
领悟文章内涵
透过文字表面,深入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思 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8
小说文本解读与人物形象分析
梳理故事情节
选用依据
本教材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适合中等职 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同时,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征求了中等职业学校一线 教师的意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024/1/27
6
02
阅读鉴赏:现代文篇目选读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课程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写作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丰富作文内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创意写作技巧2. 多样化表达方式3. 生活素材积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分享一篇有趣的作文案例,让学生感受创意写作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文作品,讨论其创新之处。
二、创意写作技巧(15分钟)1. 老师介绍创意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夸张、拟人、对比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技巧。
3.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实战演练。
三、多样化表达方式(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生活素材积累(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素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素材积累方法,互相学习。
3. 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运用所积累的素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提升教学资源:1. 作文案例2. 创意写作技巧资料3. 学生写作练习作品教学建议:1. 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 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四版教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四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四版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四版》。
2.教学课件和教具。
3.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呈现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四版的教材封面和目录,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Step 2 阅读训练1.教师出示一篇有关现代科技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图。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你们是否同意文章中的观点?为什么?给出理由和例子支持你的观点。
3.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扩展思路,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Step 3 补充阅读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一篇补充阅读文章,并让学生对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概括和总结。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为什么?3.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Step 4 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一篇议论文的范文,让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据。
3.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指导学生写一篇类似的议论文。
Step 5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进行检查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6 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进行辅导和指导。
Step 7 课堂延伸教师可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辩论赛、写作比赛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和指导。
2.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2.散文、诗歌的欣赏和讲解3.古代文人的名言佳句欣赏与背诵4.作品创作与鉴赏5.习作放大与改编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2.研究法:让学生自主研读文言文和散文、诗歌,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发现其中的美和思想。
3.创新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改编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名人名言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语文拓展模块的兴趣,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名言的意义。
第二步: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20分钟)选择一篇简短但有代表性的文言文让学生阅读,并对其中的句式和意义进行解读和分析。
然后,让学生就文言文的特点和美进行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道文言文理解与鉴赏的问答题。
第三步:散文、诗歌的欣赏和讲解(30分钟)选择一篇经典的散文或诗歌让学生欣赏,并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
然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和模仿,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一首散文或诗歌。
第四步:古代文人的名言佳句欣赏与背诵(20分钟)选择几个古代文人的名言佳句,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背诵,并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名言佳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作品创作与鉴赏(25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散文或诗歌,进行创作和改编,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评和鉴赏。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六步:习作放大与改编(3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写过的习作,进行放大和改编,通过增加细节和修饰语言,使习作更加优美和生动。
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选择几个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学习更多的常用词组和固定搭配,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阅读习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扩大词汇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高频词汇和常用词组,培养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2. 学习写作技巧:分析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教授如何写好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篇章类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思维。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各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传统文化学习: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文言文等,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和阅读理解策略。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流程:1. 课前准备:师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了解课堂要求和目标。
2. 课堂教学:a.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或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讲解词汇和词组:教师讲解并示范一些新的词汇和常用词组,学生跟读和记忆。
c. 分析写作题目:分析常见的写作题目,讲解写作思路和结构。
d. 阅读文章:选择适当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组织讨论。
e. 写作练习:给学生布置写作练习任务,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3. 课后作业:a. 完成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写作任务,并互相批改和评价。
b. 阅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额外的阅读,提高阅读广度和深度。
c. 复习总结:要求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做好笔记,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估。
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5.2《登泰山记》 (3) 教案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姚鼐及其作品,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实词,特殊句式以及文化常识2.赏析精彩的写景片段,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体味作者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3.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作者的人生感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不畏艰难,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品格。
【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点实词,特殊句式以及文化常识2.赏析精彩的写景片段,品味形象而优美的语言一、导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当自然山水遇见中国文人,山水也就拥有了生命。
《赤壁赋》《登泰山记》,一临水一登山,同时游记,同是名篇,却各具风格,各有意趣。
今天让我们走进《登泰山记》,看看姚鼐笔下的泰山。
二、解题1.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1)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2)五岳: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2.“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
可以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登泰山记》属于山水游记。
“泰山”点明浏览地点,“登”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经过和所见所感。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2课《春之声》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2课《春之声》教案:小说《春之声》是___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创作的,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打压。
___在这种环境下,选择了意识流小说这种新的创作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讲解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1、意识流小说是一种以主人公的意识流为基础的小说形式,通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来反映社会现实。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流畅自由,没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主人公的思维和情感是自由联想的,读者需要通过对细节的理解和推断来理解小说的意义。
3、意识流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多样化和复杂化,包括口语、方言、外语等多种语言形式,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经验。
四、阅读小说《春之声》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春之声》,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主人公的联想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五、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点。
2、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小说《春之声》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2、要求学生扩展阅读相关的意识流小说,了解更多的文学创作方式。
是一种独特的意识流结构,通过___的意识流动,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
四、分组讨论,总结思考1、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是什么?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3、你认为意识流小说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总结归纳。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研究《春之声》这篇意识流小说,了解了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和区别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并且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意识流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意识流小说。
六、课后作业1、阅读《春之声》全文,理清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02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拓展模块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一:理解作者观点感受思想力量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领会毛泽东阐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领悟鲁迅反对侵略、反对卖国的思想,理解冯友兰阐述的不同等级人生境界的内涵,感受苏格拉底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
2.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针对性、现实性。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观点,理解课文的针对性、现实性。
2.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观点。
学时安排 3 学时第 1 学时课前准备 1.通读《改造我们的学习》,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绘制思维导图。
2.预习《“友邦惊诧”论》,梳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一、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任务: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论述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论述结构关键词句论述内容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分解任务 1:找出每个部分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点拨:采用“跳读法”,抓关键语句。
明确:引言: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第二部分: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第三部分: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四部分: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分解任务 2:给第一至四部分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明确: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第二部分:缺点(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第四部分:具体建议(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分解任务 3:作者的逻辑思路就隐藏在文中几个关键句子中,请同学们抽丝剥茧,找出显示文章脉络的词语拓展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示例3点拨:引导学生对上述语句进行归类。
语文(拓展模块)教案
语文(拓展模块)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分析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步骤引入诗歌的概念和分类分析一首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4 教学评价学生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了解程度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分析的能力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理解散文的内容和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散文的内容和主旨分析散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方法2.3 教学步骤引入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一篇散文的内容和主旨引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实践总结散文阅读理解和鉴赏的方法2.4 教学评价学生对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了解程度学生对散文的内容和主旨分析的能力学生对散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小说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步骤引入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一部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小说欣赏实践总结小说欣赏的方法和技巧3.4 教学评价学生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了解程度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的能力学生对小说欣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古文翻译4.1 教学目标了解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翻译和理解古文的内容和主旨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翻译能力4.2 教学内容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文的内容和主旨翻译古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步骤引入古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一篇古文的内容和主旨引导学生进行古文翻译实践总结古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价学生对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了解程度学生对古文的内容和主旨翻译的能力学生对古文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五章:作文写作5.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5.2 教学内容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作文的修改和评价方法5.3 教学步骤介绍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分析一篇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实践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评价5.4 教学评价学生对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的了解程度学生对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的掌握程度学生对作文修改和评价方法的运用能力第六章:文言文阅读6.1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能够理解常见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6.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词汇、句式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6.3 教学步骤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分析一篇典型的文言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实践学生之间进行文言文阅读交流和讨论6.4 教学评价学生对文言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能力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程度第七章:修辞手法解析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学会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7.2 教学内容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分析修辞手法的练习和创作7.3 教学步骤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分析一篇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和创作学生之间进行修辞手法的交流和讨论7.4 教学评价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了解程度学生对修辞手法运用和效果分析的能力学生对修辞手法练习和创作的水平第八章: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8.1 教学目标掌握文学常识,如作家、作品、文学史等了解中国文化素养,如历史、哲学、艺术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文学常识的掌握,如作家、作品、文学史等中国文化素养的学习,如历史、哲学、艺术等文学与文化的联系和影响8.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常识和中国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分析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学生进行文学与文化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之间进行文学与文化的交流和分享8.4 教学评价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中国文化素养的了解程度学生对文学与文化的联系和影响的认知水平第九章:演讲与辩论9.1 教学目标学会演讲技巧,如表达、倾听、互动等掌握辩论技巧,如逻辑、反驳、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公共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9.2 教学内容演讲技巧的学习和练习,如表达、倾听、互动等辩论技巧的学习和练习,如逻辑、反驳、合作等演讲和辩论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介绍演讲技巧和辩论技巧的重要内容进行演讲和辩论的实战演练学生之间进行演讲和辩论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的反思和总结9.4 教学评价学生对演讲技巧的掌握程度学生对辩论技巧的运用能力学生对公共表达和思辨能力的提升水平第十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0.2 教学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和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步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10.3 教学步骤介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学生之间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交流和分享10.4 教学评价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和设计的创造力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的能力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鉴赏环节中的“分析一首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步骤,以及散文阅读环节中的“分析一篇散文的内容和主旨”步骤,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学分析和理解能力。
语文(拓展模块)教案
语文(拓展模块)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欣赏并分析一些经典诗歌作品。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诗歌的定义、形式和结构;2. 诗歌的鉴赏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题;3. 经典诗歌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2. 讲解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诗歌;3. 让学生阅读和欣赏一些经典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和技巧;3. 收集学生的作业,对他们的诗歌欣赏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第二章: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欣赏并分析一些经典散文作品。
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散文的定义、形式和结构;2. 散文的阅读方法:讲解如何阅读散文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题;3. 经典散文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等,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散文产生兴趣;2. 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散文;3. 让学生阅读和欣赏一些经典散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在散文阅读方面的能力和技巧;3. 收集学生的作业,对他们的散文阅读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第三章:小说欣赏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小说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欣赏并分析一些经典小说作品。
语文教学大纲(拓展模块)
语文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语文(拓展模块)》课程英文名称:Languages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五年制各专业学生学时数:学分数:应开课学期:第二学年执笔者:语文组审核人:批准人:编写日期:2013年8月一、课程名称:语文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职业技术类院校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由口语训练、应用文写作两个项目构成,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
本课程是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学会人际交往、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继续学习、从业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层次第二阶段,2学分,36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任务为引领、活动为载体,按项目化构建教学内容,并融入核心能力培养,口语训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应用并力求与专业对接,通过训练活动,学生能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往所需要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教学贯彻以写作知识为指导、以例文为借鉴、以活动训练为核心、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的原则,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目标经过口语训练,学生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聆听时能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思想,能把握内容、选取信息、辨别判断并做出回应反馈;与人沟通交流时能表达完整连贯、用词恰当、符合语境、富有表情、体态大方得体。
通过应用文写作项目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并且能根据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写出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顺得体、格式规范的应用文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文化传媒来扩大阅读,学语用文,提高人文素质。
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备注:应用文写作项目中的“撰写会议记录、欣赏广告词”两个学习任务,视班级情况,二选一。
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七、课程建议:1.重视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差异,努力探索适合、得体的实用语文教学方法;2.教师要充分利用规定的教学时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计划、求实效地组织教学;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精心备课,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改进教法,采用职业导向型及任务引领型教法,提高教学效果;5.在教学中要坚持以训练为主,创设情境,设计贴近专业的练习,对学生强化训练;6.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课《废墟的召唤》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课《废墟的召唤》教案《废墟的召唤》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品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梳理作品的引文脉络。
(2)研究课文运用拟人手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在描写中运用动静对比、色彩对比,使得一切景语皆情语,吸纳其中描写精当的语句。
2能力目标:能说出“废墟的召唤”中“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
3情感目标: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2.过程与方法(1)本篇的主旨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本文在构思上有着明显的主题先行的痕迹,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我们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
重点和难点1.重点:领会作者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的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2.难点:本文在语言上表现出的较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时间安排:3个课时。
教学过程首先,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嗫嚅nìe rú迤逦yǐlǐ甲胄zhòu2.解释词语甲胄:盔甲。
嗫嚅: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迤逦:曲折连绵。
二、导入作者简介:宗璞,现代女作家。
原名冯宗璞。
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的编辑。
现列入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名人录。
作品有《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丁香结》,童话《蜗居》、《我是谁》、《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长篇小说《南渡记》。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对园明园废墟的整体描绘。
第二部分(第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重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胡同文化教学目标: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品味其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品评现实生活,透过生活现象看到其隐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教学重点:1.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2.品味语言教学难点:通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理解,初步体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教具准备:电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如果到了北京去旅游,.最想去看看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北京城,北京人,一定要去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去感受北京古老的文化气息。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建城已有两千多年了。
北京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蒙古族统一中国,元朝的皇帝把都城定在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并对大都进行了城市规划,把京城建得方方正正.正中央是皇宫,象征着天子至高无上的威严,周围便是遍布京城的四四方方的胡同和四合院,时至今日,北京的胡同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汪曾祺老人的一篇文艺小品文《胡同文化》,走进北京的胡同,感受胡同文化。
”2.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歌曲,看一看图片展示Flash课件,看图片,听歌曲<<北京的胡同>>,思考,歌曲唱出了北京胡同什么特点?二、学习1——4段,概括要点,掌握胡同特点课文中哪些段落也写北京的胡同?各段落中哪些句子点出了胡同的特点?根据这些段落和句子概括北京胡同特点。
明确1——4段,从北京胡同方正,取名,宽窄,网络几方面写出了正,俗,多,静的特点。
三、学习6——12段,突破重点,理解文化内涵1.歌曲唱的是“北京的胡同”,而本文的题目是“胡同文化”,因此本文的重点应是“文化”。
胡同是一种建筑,怎么会成为一种文化呢?其实文化的范畴很广,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等等。
民以食为天,我们就以饮食文化为例,例如四川人好吃辣,一种泼辣豪爽的性格;广东人什么都敢吃,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性格......一定的物质承载着一定的精神财富,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性格.那么胡同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它也是一种文化形态.胡同里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呢?2.文章第几段提到胡同文化?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胡同文化?(第五段,承上启下,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3.研习6——9段教师进行小结并进而过渡到下文。
那么,长期生活在这样正而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又形成了怎样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第六段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种封闭的文化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6——9段,找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概括。
明确:四个方面来写:居住:安土重迁(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封闭保守的心理)人际:过往不多(心灵缺乏真正的交流,内心是封闭的)饮食:易于满足(惟我独尊的优越感,拒绝了外界有价值有意义的好东西,故步自封)处世:冷眼旁观(关键词“过”“闹”过去了,在人们心中留不下印迹,心中激不起波澜,形容短暂与无谓。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比较阅读,展示课件(1)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2)“有窝头,较好。
大腌萝卜,好。
小酱萝卜,更好。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
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比较阅读完之后,加深对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
原文口语,选择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寻常食物,形象地勾画出北京市民贫苦的生活境况和知足常乐的心理。
一声“嘿”,道出内心的惊喜,美滋滋,乐盈盈,喜上眉梢,形神兼备。
小结:北京人安土重迁,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怀旧情结;北京人易于满足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北京人安分守己又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谨小慎微,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忍”。
怎样理解“忍”,用书上的八个字概括。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研习10——12段,文章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北京人的“忍”?(1)《八月骄阳》关键词:“ 顺民”,“安善良民”,“秉公守法”,“有棒子面就行”(2)电梯事件重点品味“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活画出“忍者”的形象,置身事外,冷眼旁观,逆来顺受,最后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充满调侃的语气。
四、探究胡同文化形成的根源这样一种封闭保守,易于满足的文化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让学生深入探讨1.北京城的建筑格局2.北京城悠久的历史。
北京是封建时代中央集权的中心,面对皇权的威严,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历史变迁,北京城的老百姓__一介小民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忍耐,苟安,做安善良民.只有“忍”才能让他们苟活下去,面对皇权,维持草民仅有的一点尊严。
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形态.胡同文化便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实这不仅是北京人的一种传统心态,试想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所以封闭守旧是一种民族心理,惯于忍耐是一种民族性格。
五、探究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胡同文化也将最终走向没落.面对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没落汪曾祺老人的心里,涌起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听朗读,谈感受。
教师简单点拔:怀旧、伤感而又豁达的感情。
在情感上“怀旧和感伤”,作者熟悉并喜欢胡同文化,所以当他直观地面对衰败的胡同时,不禁有点感伤。
但在理智上,他也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封闭的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再见吧,胡同。
”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六、拓展延伸胡同的衰落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北京人又向我们展现出怎样的文化呢?那么今天的北京还是这样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吗?新时代的北京人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呢?学生畅谈今日北京。
二、废墟的召唤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
2.品析语言:笔法简约含蓄,文字凝重优美。
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
4.理解“召唤的确切含义,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见过废墟么?给你怎样的感觉?——火灾、地震、海啸后的一片狼藉,毁灭的感觉。
自然灾害造成的也许很难避免,可是人为的那种废墟,留给人的又会是怎样的思考呢?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指出:圆明园虽然现在常年沉睡着,但是,他却留给我们——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口,代表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女作家宗璞凭吊圆明园这片废墟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
“召唤”什么意思呢?召唤什么?二、朗读课文,找出一些用得出色独特的词句,初步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三、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与“年轻人”的心理。
(1)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废墟,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冬日,心情沉重(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永远象征了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
“楚国早已是湖北着,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个人虽然渺小,但依然在历史上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可以无愧于人“小得多的概念。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给予我们的就是无形而宝贵的精神价值。
(3)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后文却说“能源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前面说的是改造历史,后面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内心经历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
(4)和年轻人说过哪些对话?你能否理解年轻人的矛盾心理?“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
“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呵”“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的说出我嗫嚅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人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却介于冷和苦之间。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
”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介于冷和苦之间。
——本段话,“介于冷和苦之间”的笑容,神态和语言,无不反映出“年轻人既有责任意识又存疑虑情绪的矛盾心理四、深入理解课文深层含义:题目中的“召唤“具体指的什么内容?让学生讨论——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唏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且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人铁感叹就只能是种浅薄和虚华。
所以‘“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五、品味语言,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六、迁移拓展:你认为圆明园是复建呢,还是保留?为什么?历史前行,还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七、鸿门宴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教学重点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二、解题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