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
• 注:方法选择原则: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 标准等因素选择。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 胰酪大豆胨琼脂: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铜 绿假单胞菌、白色 念珠菌、黑曲霉 • 胰酪大豆胨肉汤: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枯草 芽孢杆菌 • 沙氏葡萄糖琼脂、玫瑰红钠琼脂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中国药典2015年版相关培养基变化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chp2010chp2015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营养肉汤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灵敏度检查无菌性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相关培养基变化无菌检查法通则1101chp2010chp2015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营养肉汤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灵敏度检查无菌性检查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菌数报告规则
• 2、薄膜过滤法:计数方法同平皿计数法,每 张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菌数报告 规则以相当于 1g、1ml或10cm供试品的菌落数 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 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1ml或10cm 供试品 ),或﹤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 3、MPN法:记录每一稀释级微生物生长的管 数,从表3查对每1g或1ml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 的最可能数。
培养条件
• 描述方式:按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计 数方法进行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 酵母菌总数测定。 • 培养条件:胰酪大豆胨琼脂平板在30~ 35℃培养3-5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平板在20 ~25℃培养5~7天;MPN法和供试品接种, 所有试验管在30~35℃培养3~5天。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解析
(MPN法) 1.3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
性试验:菌种及菌液制备、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4 供试品检查:检验量、供试品检查 1.5 结果判断 1.6 稀释液、冲洗液及培养基
1.1 总则:
•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 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 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规定进行检 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 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30~35 ℃ 不超过3天
20~25 ℃ 不超过5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 管或2 个平皿;接种量50~100cfu ;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结果判定:
若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 平均数的70 %,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 落一致,判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1.3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 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 行适用性检查。
•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 性试验【10版:方法验证】, 以确认所 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 结果时, 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 验。
1.3.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 供试液制备 2. 接种和稀释 3. 抗菌活性的去除与灭活 4.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
– 平皿法 – 薄膜过滤法 – 最可能数法(MPN 法)
5. 结果判断
1.4 供试品检查
• 1.4.1检验量
–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测与洁净室环境检测技术》-1
育
飞
天
教
育
微生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 细菌细胞结构图 •
教 真菌细胞结构图 天 飞
育
飞
天
教
育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飞
天
教
育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产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飞
天
教
育
细 菌 形 态 特 征
• 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比较
天
教
育
试管
移液管
先用少许棉花塞于吸口端,然后用纸包好或装入金属吸 管筒内,于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烘干。
飞
天
教
育
培 养 基 的 基 础 知 识
溶
液体培养 基用滤纸 过滤,固 体培养基 用纱布块 中夹薄层 脱脂棉过 滤
化
校正酸碱度
(1)先将卵磷脂加入少量蒸馏水低温加 热溶解溶、再加吐温80混匀,,加入琼 脂,静置15分钟。
细胞壁结构 G+ G-
飞
天
教
育
脂多糖(LPS),包括脂
厚度 强度 糖类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脂多糖
20-80nm 坚韧 约45% 约2% 无
10-15nm 疏松 约15% 约20% 有 有
蛋白A,核心多糖和特异
性多糖三个部分。LPS对 动物具有毒性作用,它 牢固地结合在细胞表面,
只在菌体融解时才释放,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飞
天
教
育
细菌(bacteria)
•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
• 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 5×10的三十次方个。 •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 • 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包括弧菌、 螺菌、螺杆菌)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方法及培养基变更参照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方法及培养基变更参照1.无菌检查法1.1变更内容1.1.1无菌检查方面,使用胰酪胨大豆肉汤(胰酪胨大豆液体培养基/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取代改良马丁培养基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配合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全面微生物检测。
1.1.2菌液制备环节,使用胰酪胨大豆肉汤、胰酪胨大豆琼脂取代营养肉汤、营养琼脂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液制备。
1.1.3菌液制备环节,使用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取代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进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液的制备,同时对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的配方进行了变更。
1.1.4适用性试验中,胰酪胨大豆肉汤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进行灵敏度检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生孢梭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灵敏度检查。
1.2培养基信息2010版2015版无菌检查/菌液制备——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无菌检查/菌液制备——改良马丁培养基菌液制备——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菌液制备——营养肉汤菌液制备——营养琼脂无菌检查——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供试品制备——0.1%蛋白胨水培养基无菌检查/菌液制备——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无菌检查/菌液制备——胰酪胨大豆肉汤菌液制备——胰酪胨大豆琼脂菌液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菌液制备——沙氏葡萄糖肉汤无菌检查——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供试品制备——0.1%蛋白胨水培养基供试品制备——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3参考文件(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版附录征求意见稿—1101无菌检查法)http://w w /cms/new scenter/new s/000603.html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2.1变更内容2.1.1供试品制备环节,除了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pH7.6磷酸盐缓冲液外,添加了pH7.2磷酸盐缓冲液和胰酪胨大豆肉汤。
中国药典2015版 四部 9202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
为更好应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则110 7),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非无菌药品中污染的某些微生物可能导致药物活性降低,甚至使药品丧失疗效,从而对患者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在药品生产、贮藏和流通各个环节中,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循GMP的指导原则,以降低产品受微生物污染程度。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及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可用于判断非无菌制剂及原料、辅料等是否符合药典的规定,也可用于指导制剂、原料、辅料等微生物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指导生产过程中间产品微生物质量的监控。
本指导原则将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标准中的特定内容及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1.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过程中,如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及中和剂,在确定其能否适用于所检样品及其用量时,除应证明该试剂对所检样品的处理有效外,还须确认该试剂不影响样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的检出(即无毒性),因此无毒性确认试验的菌株不能仅局限于验证试验菌株,而应当包括产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
2. 供试液制备方法、抑菌成分的消除方法及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应尽量选择微生物计数方法中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所选用的方法应避免损伤供试品中污染的微生物。
对于抑菌作用较强的供试品,在供试品溶液性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试验。
3. 对照培养基系指按培养基处方特别制备、质量优良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基适用性检查,以保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的质量。
对照培养基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制及分发。
4. 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时,若因没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而导致微生物回收的失败,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此时更高稀释级供试液的确认要从低往高的稀释级进行,最高稀释级供试液的选择根据供试品应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而确定,如供试品应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lg需氧菌总数不得过10 3 cfu,那么最高稀释级是1:10 3 。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得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
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
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得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
“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得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得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得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她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她适宜得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
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 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得玻璃器皿得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得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得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与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试管及培养皿: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灭菌30 分钟.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
1.4.2供试品检查
• 供试液制备
– ⑵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 用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缓冲液,或 pH7.2 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 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 1:10 供试液。 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 表面活性剂如 0.1%的聚山梨酯 80,使供 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 pH 值至 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 试液进一步 10倍系列稀释。
1.3.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 供试液制备 2. 接种和稀释 3. 抗菌活性的去除与灭活 4.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
– 平皿法 – 薄膜过滤法 – 最可能数法(MPN 法)
5. 结果判断
1.4 供试品检查
• 1.4.1检验量
–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
或cm²)。
–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 或
• 需氧菌总数是指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 总菌落数(包括真菌菌落数);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 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细菌菌落数)。
• 若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使霉菌 和酵母菌的计数结果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可 使用含抗生素(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沙氏葡 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如玫瑰红 钠琼脂培养基)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
1.4.2供试品检查
• 供试液制备
– ⑷需用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的供试品
• 膜剂供试品 •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 • 贴膏剂供试品
1.4.2供试品检查
1. 平皿法
– 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 – 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
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和菌数测定,每 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皿。 – 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 基平板在30~35℃培养3~5天,沙氏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平板在20~25℃培养5 ~7天, 观察菌落 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必要时 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 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 。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 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 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 – 若同稀释级两个平皿的菌落数平均值不小于15, 则两个平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 倍或以上。
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青岛**有限公司文件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成品、辅料、内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责任品管部微生物限度检验人员内容概述: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一、计数方法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4.1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见表1。
4.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表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4.3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照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
中国药典2015版-微生物限度检查解析
*
*
注*:限度未做统一规定。
控制菌
*
不得检出沙门菌 (10g) ;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应小 于104(1 g)
执行及制定标准的注意事项
执行范围: 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药品 药用原料、辅料 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 新药标准 进口药品标准复核 药品质量考察及仲裁
标准执行的注意事项: 药典标准出处:中国药典通则项下【微生
或菌株已无使用需要时应及时灭菌销毁”; • 管理:应有程序文件,包括申购、操作、转种传代、纯度特性确认记录,注明名称、标准号、
接种日期、代数、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保藏的位置和条件等。
环境
•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 环境监测 • 清洁、消毒和卫生
设备
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清洁保养制度 操作规程 使用、监控的记录
器、天平、量器等等) 3.供应商评估与现场审计 使用正确的、有严格质量保障的产品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修订解析
标准修订内容 修订思路1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二、三部限度标准的相关内容合并。 修订思路2 参考EP7.0,USP35,JP X V标准,修订中国药典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胆盐革兰阴性菌应小102
不含豆豉、神曲等发酵 5×102 原粉
102
液体口服给药
制剂
含豆豉、神曲等
发酵原粉
103
102
不得检出大肠艾希菌 不得检出沙门菌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应小 于 101
固体局部给药 表皮或粘膜不完整
104
102
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
制剂
菌、
表皮或粘膜完整
103
102
铜绿假单胞菌 ;阴道、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现状与发展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操作规程(2015年版)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操作规程1 目的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3 范围所有需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产品。
4 责任4.1验证小组负责检验方法验证/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确认方案的实施。
4.2验证委员会负责验证/确认方案的审批,验证/确认结论的审核。
5 程序5.1 由验证小组提出验证申请,验证方案编制完成后,填写《确认和验证方案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方案编制人对验证小组其余人员进行培训后,方可按验证方案试验。
5.2 试验完成后及时编制验证报告,并填写《验证报告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报告结论才可实施。
6 内容6.1 概述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
根据样品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案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6.2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的验证6.2.1 验证用菌株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黑曲霉[CMCC(F)98 003]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6.2.2 验证用菌液制备6.2.2.1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
取上述培养物各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备用。
6.2.2.2 接种白色念珠菌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于20~25℃培养2~3天。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
1.4.2供试品检查
• 供试液制备
– ⑶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加入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使溶 解,或与最少量并能使供试品乳化的无菌 聚山梨酯 80或其他无抑菌性的无菌表面 活性剂充分混匀。表面活性剂的温度一般 不超过 40℃(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 45℃),小心混合,若需要可在水浴中进 行,然后加入预热的稀释液使成 1∶10供 试液,保温,混合,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 乳状液。必要时,用稀释液或含上述表面 活性剂的稀释液进一步 10倍系列稀释。
– 培养和计数 培养条件和计数方法同平皿计数 法,每张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
• 菌数报告规则
– 以相当于 1g、1ml 或10cm2 供试品的菌落数 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 报 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1ml 或10cm2 供 试品),或﹤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 数。
1.4.2供试品检查
• 供试液制备
– ⑷需用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的供试品
• 膜剂供试品 •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 • 贴膏剂供试品
1.4.2供试品检查
1. 平皿法
– 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 – 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
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和菌数测定,每 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皿。 – 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 基平板在30~35℃培养3~5天,沙氏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平板在20~25℃培养5 ~7天, 观察菌落 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必要时 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 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 。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 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 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 – 若同稀释级两个平皿的菌落数平均值不小于15, 则两个平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 倍或以上。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
4责任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5程序5.1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
5.2抽样: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6内容6.1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PN法)。
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6.1.1设备、仪器及用具6.1.1.1设备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生化培养箱(20〜25£)、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脉动真空灭菌柜、紫外灯等。
6.1.1.2仪器及器皿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移液枪及吸头、薄膜过滤器等。
6.1.1.3用具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1.2试液6.1.2.1消毒液A.0.1%新洁尔灭溶液B.75%乙醇溶液6.1.2.2稀释液、试剂及配制A.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g、蛋白胨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
B.聚山梨酯80C.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D. 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6.1.3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6.1.4操作方法6.1.4.1试验前准备6.1.4.1.1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试管、移液枪吸头(1ml、10ml)、量筒、稀释液、培养基等移至传递窗内。
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6.1.4.1.2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微生物检验有关变化的解读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
杨利红
目
录
1 2
3
概况及背景 标准修订内容
执行及制定标准的注意事项
4 5
标准与方法 国外药典的标准收载情况
一、概况及背景
参照欧、美药典中“微生物限度”相关内容的组织形 式,将原“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后拆分为3个附录, 并在药典会网站上公示: -1、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一、二、 三部相同) -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一、二、 三部相同) -3、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一部;二部同三部)
在2005版chp收载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基 础上,眼用制剂修订为无菌要求;阴 道、尿道给药制剂增加白色念珠菌 的控制;增加了贴膏剂的控制菌检查。
二、标准修订内容
1、药典标准的修订思路 (1)三部药典的合并 现行2010版《中国药典》三部分在微生物限度标准有 重叠,一部多于二部、三部。
一部标准为 基础
二、标准修订内容
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标准
制剂类型
TAMC
TYMC
控制菌
药用原料及辅料
103
102
未统一要求
中药提取物
103
102
未统一要求
中药饮片
未统一要 未统一要 求 求
不得检出沙门菌(10g),耐胆盐 的阴性菌应小于104(1g)
二、标准修订内容
(4)实验环境的重大修订 ①无菌检查环境洁净度规定 GMP2010年版对洁净度的规定及确认标准 无菌检查: 2010年版:应在洁净度10000级背景下的局部100级单向流 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2015年版:应在洁净度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单向流空气区 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②微生物限度检查环境洁净度规定 微生物限度检查: 2010年版:应在洁净度10000级背景下的局部100级单向流 空气区域内进行。 2015年版:应在受控洁净环境下(不低于D级)的局部不 低于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得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
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
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得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
“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得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得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得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她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她适宜得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
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 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得玻璃器皿得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得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得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与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试管及培养皿: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灭菌30 分钟.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1.1 总则:
• 环境: –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 求。(在不低于GMP 现行版要求的D 级洁净环境 、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 行)【10版: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 –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 出。 –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 测。
菌数报告规则
– 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 300cfu 的稀释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宜 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 的稀释级,作为 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取最 高的平均菌落数,计算1g、1ml 或10 cm² 供 试品中所含的微生物数。 – 如各稀释级的平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 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 于1 时,以﹤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 数。
1.4.2供试品检查
• 供试液制备 – ⑴ 水溶性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缓冲液,或pH7.2 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 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 1:10 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 pH 值至 6 ~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 一步 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 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1.3.1菌液制备及使用
试验菌株 试验菌液的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 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 〔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 63 501〕 白色念珠菌 〔CMCC(F) 98 001〕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 养基 【10版: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培养基】 30~35℃,18~24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 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未做统一规定。
(1).“—”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说明:1.“—”为每100 cm中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他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他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 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 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记录
培养基的储藏
琼脂培养基不得在 0 ℃ 或 0 ℃ 以下存放,防止冷冻破 坏凝胶特性。
琼脂培养基最好现用现配,如置冰箱保存,一般不 超过一周,且应密闭包装,若延长保存需经验证 确定。 培养基灭菌后应立即取出,不得储存在高压灭菌器 中。
培养基适用性试验
修订内容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数量减少 7个,在增菌过程中, 使用无选择性增菌培养基。
2.一次只可加0.1-0.2ml样品。
薄膜过滤法
1.孔径应不大于0.45微米。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 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滤膜材质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 留。 滤器注意点 1.滤器及滤膜在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 2.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3.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湿润滤膜。 4.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 5.供试液经滤膜过滤后,若需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 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 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理由:
污染菌受到环境、加工过程及储存等影响,受到损 伤,使用无选择性增菌培养基培养,使受损伤的 细胞得到修复,提高检出 配制的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和指示特性 的检查。
实验菌株的管理使用及鉴定
菌种的保藏 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等环境条件都可以抑制微生物 的代谢和生长繁殖,因此,低温、干燥和真空是菌种保藏 的重要手段。
(三)2015版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修订内容——计数法
修订前
细菌数——营养琼脂 霉菌及酵母菌数——玫瑰红钠琼脂 修订后 需氧菌总数——胰酪大豆胨琼脂(TSA)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沙式葡萄糖琼脂(TSB)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微生物限度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微生物限度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中,对微生物限度的规定如下:
1. 菌落总数限度:
药物制剂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含有超过10^3个菌落形成单位(CFU)的细菌。
2. 酵母和霉菌限度:
药物制剂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含有超过10^2个酵母和霉菌形成单位(CFU)。
3. 大肠菌群限度:
药物制剂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含有大肠菌群。
4. 产气荚膜梭菌限度:
药物制剂中,每克或每毫升不得含有产气荚膜梭菌。
以上限度是针对不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污染的限量要求,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数标准
• 例如,当标准为101cfu,不同于以往10cfu规定。以 10的指数规定标准,考虑了微生物计数结果的可变 性,即计数结果非类似化学检验结果。故要求我们需 要在结果判断时或制定内控标准时,对于结果的判断 或历史数据的分析需要用风险分析的手段进行评估。 制定标准时需要依据历史数据、工艺过程、用药人群 等进行相应分析,制定合理的内控标准,即总原则为 在内控标准的控制下产品无任何质量风险。
试剂和试药
• 中和剂、灭活剂和表面活性剂均应对微生物无 毒性其相互间具有相容性,有利于样品中微生 物均匀分散。 • 稀释液 1、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2、pH6.8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7.2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pH7.6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如需要,可在上 述稀释液灭菌前或灭菌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中 和剂等。3、0.9%无菌氯化钠溶液。
格式变化
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计数法编排方式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计数法编排方式
内容变化
适用范围
•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 明确规定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 增加了检测产品的范围。
2010版: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 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肉眼可见并有一定形态构
造的子细胞集团。
真核微生物形态
•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 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 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 物。
酵母菌特性
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②多数为出芽繁殖,也有裂殖; ③能发酵糖类产能; 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⑤喜在含糖量较高、偏酸性环境生长。
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 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
• 1.口服给药制剂(固体、液体) • 2.口腔黏膜给药制剂、齿龈给药制剂、鼻用 制剂 • 3.耳用、皮肤给药制剂 • 4.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 5.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 6.直肠给药制剂(固体、液体) • 7.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 修订菌数标准表述方式:指数形式10n,最大可接 受限度值遵守2倍规则: 101CFU:最大可接受限度为20; 102CFU:最大可接受限度为200; 依此类推。 • 修订检查项目: “需氧菌总数(TAMC)”替代“细菌数”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替代“大肠菌群”
与欧洲药典8.0、美国药典36版和日本药局方 ⅩⅤ比较,修订中国药典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
总结:检验程序
• • • •
• • • •
1、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2、方法适用试验前评估; 3、通过评估,采用规定的稀释液制备样品 4、试验组、菌液对照组、供试品对照组、中 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需要的话)制备;培养、 观察、计数;计算回收率; 5、判断回收率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⑴是,方法适用性试验通过,进行确认; ⑵否,重新选择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 6、按通过的方法进行样品检验。
检验量
• 一般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最小包装的供试品 ,混合,取规定量供试品进行检验。 •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 或10ml;膜剂为100cm2;贵重或微量包装 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 供试品,大蜜丸还不得少于4丸,膜剂还不 得少于4片。
酵母菌菌落特征
与细菌相似,较细菌大而厚,圆形,光滑湿润, 粘性,易用针挑起,颜色单调,多为乳白色、少 数红色、常有酒香味
霉菌特性
丝状真菌的一个通俗名称,意即“ 发霉的真菌”。霉菌的营养体由菌丝构 成,菌丝无限生长并产生分枝,分枝的 菌丝相互交错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霉菌菌落特征
• 霉菌细胞呈丝状,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营 养菌丝和气生菌丝。霉菌菌落较酵母菌大 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蛛 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连 接紧密,不易挑取,常有霉味。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 物计数法(通则1105)解析
• 格式变化 • 内容变化 • 通用要求变化 —适用范围 —检测环境变化 —培养基 — 计数的方法 — 菌种及菌液制备 —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 供试品检查
格式变化
• 2010版附录ⅩⅢ C/附录 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 2015版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 法(通则1105) •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控制菌检查法(通 则1106) •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则1107)
2015控制菌检查主要变化—培养体系
• 增菌培养基(广谱增菌培养基替代选择性 增菌培养基)、预增菌、选择性增菌、分 离用培养基种类变化;培养时间与温度变 化。 • 培养基的适用性发生变化。 • 方法适用性发生变化(方法适用性)。 • 强抑菌性样品的处理方式发生变化。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Bile-Toler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替代2010年版大肠菌群Coliform)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通则1107)解析
• 修订思路
(1)将《中国药典》2010版一、 二、三部微生物限度标准项目进行对比、整合。 • 采用一部的限度标准项目作为合并后限度标准的 基础。 • 参考EP7.0、USP35、JPⅩⅤ标准,修订中国 药典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 采用清晰直观的表格形式,按给药途径、分液 体、固体性状、列出各类药品的限度标准。
计数标准
• 参考欧、美药典,增加菌落计数标准规定结果以 10ncfu表示时,限度标准解释如下: “101CFU:最大可接受限值=20; 102CFU:最大可接受限值=200; 103CFU:最大可接受限值=2000。
• 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 检查结果均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 符合规定;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各品种项下 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计数要求
• 需氧菌总数是指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 菌落数(包括真菌菌落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细菌 菌落数)。 • 若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使霉菌和 酵母菌的计数结果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可使用 含抗生素(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或选择性培养基(如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进 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使用选择性培养基时, 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 若采用 MPN 法,测定结果为需氧菌总数。
培养条件
• 描述方式:按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计 数方法进行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 酵母菌总数测定。 • 培养条件:胰酪大豆胨琼脂平板在30~ 35℃培养3-5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平板在20 ~25℃培养5~7天;MPN法和供试品接种, 所有试验管在30~35℃培养3~5天。
菌数报告规则
• 1、平皿法: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 数小于300cfu的稀释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 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 为菌数报告的依据。取最高的平均菌落数,计 算1g、1ml或10cm 供试品中所含的微生物数 。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 如各稀释级的平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 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 时,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为一群无严格定义的微生物 ,通常它们被定义为能够在紫红胆盐葡萄糖琼 脂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它们包括无乳糖发 酵但能够利用葡萄糖,能够在胆盐中生长的革 兰阴性菌,例如,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和气单 胞菌性 结果判断方式
• Ch.P2015:如果经过试验确证供试品对试验 菌的抗菌作用无法消除,可认为受抑制的 微生物不易存在于该供试品中,选择抑菌 成份消除相对彻底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的检 查。(阳性对照可以不生长)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
2015版微生物检验
• 实现了三部药典标准的统一
•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药品微生物检验标 准体系,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 • ①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 • ②推动了药品微生物控制由终产品检验向 过程控制转变。
2015版微生物检验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通则1105)解析 •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通则1106)解析 •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则1107)解析 • 培养基的质量管理 • 工艺用水的检查 • 无菌检查法 (通则1101)解析
微生物特点
• • • • •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球菌
杆菌
• 杆菌
螺旋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细胞壁 构造图
菌落
菌落(colony):将单一微生
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微生 物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 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空间 并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 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 结果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
培养基
• 对照培养基 按标准物质管理,由中检院负责研制 分发。 • 计数用培养基 a.需氧菌总数: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 b.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 )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含抗生素的SDA。
计数的方法
• 1. 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该项下明确可使用直 径较大平皿,且培养基的用量应相应增加。 • 2. 薄膜过滤法。 • 3. 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 Method,简称 MPN。 MPN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 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法可能是更适合 的方法。
菌数报告规则
• 2、薄膜过滤法:计数方法同平皿计数法,每 张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菌数报告 规则以相当于 1g、1ml或10cm供试品的菌落数 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 菌数(每张滤膜过滤1g、1ml或10cm 供试品 ),或﹤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 3、MPN法:记录每一稀释级微生物生长的管 数,从表3查对每1g或1ml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 的最可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