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伦理以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解析:

第一节:新闻传播伦理

传媒报道中的伦理困境(P4)

(一)新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1.伦理困境:

在狭义的角度也被称为“道德悖论”或“道德冲突”,是指陷于几个道德命令之间的明显冲突,如果遵守其中一项,就将违犯另一项的情形。此情况下无论如何作为都可能与自身价值观及道德观有冲突。伦理困境的形式化表示如下:

①A是道德上必须做的。

②B是道德上必须做的。

③不过,我不能同时做A和B

2.规范伦理学两种不同的理论

目的论伦理学:结果论伦理学: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该行为的结果决定。非目的论伦理学: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其结果以外的东西决定。

如:新闻工作者是否应该为获得一个重要的新闻而采取暗访、欺骗的手段?依据非目的论者的理论,凡是以欺骗方式获取,在道德上通常都是错误的;但如若用功利主义理论来理解,这一切又都合乎情理。因为新闻工作者的欺骗行为是为了公众利益。

3.新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1.首先,新闻工作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种职业;

①新闻报道要求真实性,时效性,这就要求记者要抢新闻,抓头条,要求新闻记者无限逼近事实真相,②及时有效地进行报道和传播,但是新闻记者也有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判断,不可避免有个人色彩。③在追求真实、快速的过程中,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2.其次,新闻工作者进行伦理选择时具有透明性。

①没有什么人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伦理抉择。虽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会不时地犯一些伦理过失,但是只有新闻工作者有这个勇气或者说不得不将这些过失公之于众,当那些伦理抉择错误时,公众的反应既迅速又苛刻。

3.最后,追逐经济利益使新闻工作者的伦理观念淡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开启了“事业管理,企业经营”的发展模式。

(二)新闻伦理困境的解决模式

1.新闻伦理困境的表现

①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他人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

②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对当事人的关怀之间存在着冲突。

③新闻工作者的隐性采访与真诚、信守承诺之间存在着冲突。

④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保护司法独立性之间存在着冲突。

2.媒介伦理的原则

1 生命至上原则

首次人的生命本身是珍贵的。其次,既然生命本身就是宝贵的,那么任何一个享有生命的人,他们的生命都是同等宝贵的,那么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人,他们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①生命的价值远远高于传媒和记者所孜孜以求的职业精神、专业主义

②传媒伦理不仅要求生命至上,更应该平等地关爱每一个生命,实现效率至上到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

③尊重生命的伦理原则,尊重人、不伤害人、有益于人,公正对待人等。

2 真实性原则

3 最小伤害原则

4 善意原则

5 良知原则

新闻采访中:捍卫事实与真相,敢于说真话,揭示真相,敢为天下先

新闻报道中: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维护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防止血腥、暴力、淫秽色情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3.伦理抉择的基础理论

1 休谟法则

哲学史上,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最先提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或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即“休谟问题”。休谟对此提出了一条以其名字命名的哲学法则,即著名的“休谟法则”——价值判断决不能从事实判断中推导出来。也就是后人所说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存在一条“二歧鸿沟”,这个二元论哲学结论对后世哲学发展影响极其深远。休谟一生的

主要学术方向侧重于“价值”领域,其代表著作《人性论》讨论理性、情感与道德。

2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与其政治观、认识论是一体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的核心是一种美德,情的控制和支配,不能完全消除,不能放纵,应该舍弃其两端而取其中道。

新闻传播活动中,一定程度上的这种中庸的原则是新闻传播的公正性,①既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秉持的“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避免走极端,②也包括新闻传媒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

3 康德的“绝对命令”

康德把绝对命令表述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

康德的绝对命令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和传媒人要有社会责任和良心,要真实而公正的报道和评述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

②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做社会和公众的耳目喉舌

③要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

④要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⑤要发挥传媒的社会监督作用,做“社会监视器”和“环境检测者”

4 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原则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是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综合;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和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为恶。

5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

1971年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无知之幕”意思是人们商量给予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里的不同角色的成员的正当对待是,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之下,约定好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会走出这个幕布后将在社会、组织里处于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大家讨论针对某一个角色应该如何对待他,无论是市长还是清洁工。

这样的好处是,大家不知道自己将来的位置,因此这一过程下的决策一般能保证将来最弱势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当然,他也不会得到过多的利益,因此在定规则的时候,幕布下

的人们会认同那是不必要的。

6 “仁爱”理念

从中国古代的墨子,到西方基督教等对“爱”的道德概述,可以看出,人的行为是从本能出发,然后波及人的心理以及生理或与之相关的事物。

7.效益主义

即功利主义原则。最早由边沁提出,经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进一步完善,效益注意原则,在面对不同的选择时,记者首先要尽可能谨慎的估量每一种行为带来的结果或价值,问一问这种选择将会对社会带来多少好和不好的影响。

8.多元价值理论

现代哲学家威廉·戴维·罗斯认为,总有一种以上的伦理价值观同时在我们的伦理抉择中“竞争”优势地位。与只提倡一种终极的价值观念的康德、边沁和密尔不同,罗斯的多种责任概念允许伦理抉择者对于一种情况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和考虑,但是这不会降低遵守某些规则的价值。

显见义务

实际义务

9.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理论使新闻工作者能够理解自己所属机构的角色,即新闻事业不能与政治和经济体制截然分开,因为它是其中的一份子。

4.新闻伦理的抉择模式(P13)

1.博克模式

2.波特方格

3.罗尔斯无知之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