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10 拿来主义 2 八中贺红伟《拿来主义》导学案巩义八中贺红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

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一、时代背景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

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拿来主义(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积累字词基础知识3、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学习】1. 写作背景作品写于1934年,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

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 字词储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对加点的字注好拼音)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尚,崇尚、重视。

仪节:礼节。

大度:气量宽宏。

自诩.(xǔ):自我夸耀。

诩,夸耀。

给.(jǐ)与:给。

残羹.(ɡēnɡ)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

文中借指权贵们的施舍。

冠冕..(ɡuānmiǎn):“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

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吝啬.(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本文中并非贬义。

孱头..(càntou):软弱无能的人。

方言。

蹩.(bi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结构请同学们用框式图绘出文章的结构闭关主义:落后挨打破先送——古画实质:媚外、投降送去主义:举例还有——古董危害:亡国、贻害还要送——活人子孙拿来主义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破怒:放一把火烧光——昏蛋喜:接受一切——废物立“吃掉”立:占有、挑选“荐”“走散”2、归纳文章的主题文章归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3.8《拿来主义》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必修4)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3.8《拿来主义》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必修4)

2022-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3.8《拿来主义》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拿来主义(第2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比方论证的方法2、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色【自主学习】◆本文题目为《拿来主义》,而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起笔?举出“学艺”上的三个例子有什么作用?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全面理清该文思路的一个关键。

鲁迅从回顾中国历史开头,意在说明从清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的失败与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在推行卖国投降政策上是一脉相承的。

而“到现在”的政府,闭关自守的“关”早就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

1927年,蒋介石上台后,勾结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出卖领土主权。

“九一八”事变后,大片国土沦丧,美英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财政经济命脉,把握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力气,这些便是“送去主义”的明证。

但本文着重讲文化方面的问题,所以作者用“别的且不说罢”一转,列举“学艺”上的三个例子,说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揭露了反动政府媚外卖国成风,古今反动派由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再到投降的历史,揭示出“闭关”“送去”的危害:“闭关”误国,“送去”卖国,其后果是“送来”了侵略。

在对这惨痛的历史进行批判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即无产阶级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观点。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是对立的,形成鲜亮对比,前者弊端越多批之愈深,揭之愈深,就更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贵重。

这种先破后立,为下文阐释“拿来主义”的原则并对其内涵作具体分析论证打下扎实基础,也显示出作者立论的严谨和周密。

【合作探究】1.《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的显著特点是使用比方论证。

请找出访用了哪些比方,并确定是如何做比的。

(重点阅读7-10自然段)(1)第8自然段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的错误态度,这位“穷青年”面对“祖上得来的一所大宅子”,作了哪几种表演?并分析它的比方义A 不敢进门(躲避主义)——“孱头”(怕)不敢接触B 放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怒)全盘否定C 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喜)全盘接受(2)第9自然段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选择。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3、学习本文的对比、类比、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思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互动过程:一、进入课文A、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谁写的诗?。

B、了解鲁迅(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他在《拿来主义》中横眉的风采。

(板书)《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议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尖锐泼辣。

二、文章研读:1、整体感知《拿来主义》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一「为什么——;怎么办,现在我们就围绕此结构看看: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样拿来?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并同桌交流。

明确: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所以……”,那么拿来的原因是在什么,即为什么要拿来?b、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为乞丐;送来主义,受毒害。

所以,我们要一一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那么我们怎么拿呢?c、占有、挑选,有辨别能力。

2、具体研读①现在我们就具体了解针对不同的事物应持什么态度, 朗读第9段,完成F 面表格。

(朗读)本处用来比喻论证,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的浅显易懂。

使我们明白了如何挑选。

拿来主义究竟怎么拿,根据上面表格,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使用、存放、毁灭。

②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新人,是具有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新人。

那相反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旧人),他对待得到的东西(大宅子)又是什么样 的态度。

:物,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集体朗读第10节。

三、 小结:通过对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对外来文化、古 典文化、新新文化要加以区别,加以选择,保留其精华,变成自己的。

四、 练习1、 课后自由阅读文章,体悟文章中幽默讽刺、尖锐泼辣的语言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拿来主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拿来主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拿来主义》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犀利、含蓄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方法。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举重若轻的论证方法,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本文所使用的杂文笔法、幽默讽刺和对比手法,体会其战斗力。

2.理解文章中使用的比喻、象征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忆历史上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引入“拿来主义”。

2.作者与背景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杂文被誉为“投枪”和“匕首”。

本文写于1934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专事反共反人民。

鲁迅通过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拿来主义的观点。

3.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和结构安排。

4.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几个关键段落,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行文特点。

5.拓展探究:通过讨论拿来主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拿来主义。

6.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论证方法和结构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等演示工具,展示相关的辅助材料和影像资料。

3.课堂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段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有关拿来主义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重点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课堂参与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包括文章背景、作者介绍、重点段落分析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多媒体教室:提供与拿来主义相关的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拿来主义》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课标导航]学习基本目标1.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提纲。

3.把握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理解“大宅子”这一段比喻论证,感受杂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形象说理的特点。

学习进步目标1.结合以前学过的鲁迅散文,对鲁迅生动、犀利的语言作一点修辞梳理。

2.和同学讨论先占有再挑选好还是先挑选再占有好,感悟鲁迅非凡的气魄与胸襟。

3.阅读更多的鲁迅杂文,思考鲁迅杂文的具体针对性与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追索它超越现实的意义。

4.探讨:我们如何做鲁迅期望的“新人”?5.尝试运用一个整体比喻的方式阐释自己的看法。

建议课时:1.5课时[基础整合]词汇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

自诩给予冠冕吝啬脑髓譬如孱头蹩进1.自诩(xǔ)给(jǐ)与吝啬(sè)脑髓(suǐ)譬(pì)如孱(càn)头蹩(bié)进2.比一比,查一查,用下列各组字组成词语诩()栩()粹()萃()炙()灸()磕()嗑()2.诩(自诩)栩(栩栩如生)粹(国粹)萃(出类拔萃)炙(残羹冷炙)灸(针灸)磕(磕头)嗑(嗑牙)3.解释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一向礼尚往来大度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摩登孱头故弄玄虚国粹3.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礼尚往来:尚,崇尚,重视。

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自诩:诩,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堂皇:很体面,很有气派。

摩登:音译词,“现代的”“时髦的”的意思。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国粹:粹,精华。

修辞积累杂文的语言以幽默讽刺为总体特点。

这种幽默讽刺效果,常通过临时改变语词的感情色彩产生,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反语相刺;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举重若轻;或庄词俚用,俚词庄用,亦庄亦谐。

看看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⑴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拿来主义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拿来主义 导学案

拿来主义——鲁迅一、自主学习(10分钟)(一)目标呈现1、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学习比喻论证法,体会其论证效果。

3、鉴赏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4、学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方法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二)自学预检1、整体感知下面几种关于课文段落的划分方法,你认为哪种最恰当?为什么?(1)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破“送去主义”第二部分(第5~10段):立“拿来主义”(2)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提出问题,主张“拿来主义”第二部分(第6~9段):分析问题,阐明什么是“拿来主义”第三部分(第10段):解决问题,总结“拿来主义”(3)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我认为(只填序号)最恰当,理由:2、自练自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孱.头( ) 孱.弱( ) 自诩.( ) 脑髓.( )譬.如( ) 蹩.进( ) 国粹.( ) 给.与( )宅.子( ) 冠.冕( ) 残羹.( ) 冷炙.( )(2)解释下列词语。

(1)冠冕:(2)残羹冷炙:(3)礼尚往来:(3)填空。

因为曾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之情,也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显示了作为民主战士、文化旗手的鲁迅先生的不屈精神。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陆续发表了《孔已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年,其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

“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建国后出版了《鲁迅全集》20卷。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基础回顾一、基础知识检查作业。

(略)二、阅读引导((一)、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过上一节课,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

(二)、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问题1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9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这里“大宅子”、“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对“鸦片”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身体垮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

明确了“鸦片”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是工具,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

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拿来主义》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潼南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领会本文语言的讽刺意味,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认清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
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

(重点)
3、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难点)
课前预习
一、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内容】一、文本探究(浏览8——10段)1、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3、阅读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二、脉络梳理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2.(3-5段)指出3.(6-7段)指出第二部分(8-9段)阐明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闭关主义——排外拿送去主义——媚外孱头——逃避主义来三种态度昏蛋——虚无主义主废物——投降主义义拿来主义挑选如何拿来创新三、合作探究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

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点拨:举其实例,分析。

)【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拿来主义》同步达标一、基础演练1.下列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董(dǒng)懂礼(dǒng)磕头(kē)溘然长逝(hâ)B玄虚(xuàn)炫目(xuàn)国粹(cuì)鞠躬尽瘁(cuì)C脑髓(suí)隧道(suì)自诩(xǔ)栩栩如生(xǔ)D孱头(càn)潺潺(chán)针灸(jiǔ)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涸辙触动辩别冠冕堂皇B娇弱勇猛蹩进山青水秀C发掘典礼砥砺礼上往来D嘉宾斑驳裨益计日程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南部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斯坦境内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 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3. 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 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案】任务一:阅读相关知识点,积累文学常识。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给加点字注音:冠冕..()玄.虚()蹩.进()..堂皇()吝啬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掘.起()磕.头()徘徊..( ) 蹩.进()譬.如()国粹()4.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点词语。

礼尚往来大度残羹冷炙冠冕堂皇孱头玄虚国粹5.填空题鲁迅是我国伟大的()、()、()。

他发表的我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8《拿来主义》 导学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8《拿来主义》 导学案

《拿来主义》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学习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

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高二语文导学案:3.8《拿来主义》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导学案:3.8《拿来主义》2(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一、课前准备: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预习字词:(1)注音自诩()残羹( ) 冷炙( ) 冠冕( )堂皇骨髓( )吝啬( ) 蹩( ) 孱头( ) 譬如( )(2)理解礼尚往来:自诩:譬如(pì):二、课堂活动(一)通读全文,并为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

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一、时代背景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

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

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布置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并理出文章思路二、阅读:1、正音、解词:[课堂练习]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自诩():残羹()冷炙():。

冠冕():脑髓():孱头():蹩()进:2、本文思路:[引导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本文的思路[提问]下面有几种有关段落的划分法,你认为哪种最恰当?为什么?(1)、分为两部分:第一段(1-4):破“送去主义”。

第二段(5-10):立“拿来主义”。

(2)、分为三部分:第一段(1-5):提出问题,主张“拿来主义”。

第二段(6-9):分析问题,阐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第三段(10):解决问题,总结“拿来主义”。

(3)、分为四部分:第一段(1-2):开篇扣题(没有人说道“拿来”)第二段(3-5):否定“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第三段(6-9):正面分析“拿来主义”(破、立)第四段(10):总结“拿来主义”的作法、结果、前提和意义。

[组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并巡回指导(1)、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2)、“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只把锋芒指向学艺方面的几件小事,而不去揭露出卖领土和资源的重大罪行呢?(3)、第3段用了什么论述方法?(4)、“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5)、全文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却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义,这种破字当头的结构有什么好处?(6)、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咀嚼(即捧、挂等)[小结]本节课理出了文章的思路,对文章的前半部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个问题,要求大家重点掌握其中的第五个问题。

[布置作业]希望同学们课间预习文章的后半部分。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批判了哪几种主义?为什么?[新课]一、课文理解:[提问]1:8——9段论证“怎样‘拿来’”。

其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提问]2:联系“大宅子”这个比喻,说说前三种态度和方法究竟分别是什么意思。

[提问]3: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对“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阐述。

用平实的语言,该怎么表达?[提问]4: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提问]5:模仿归纳1——7段论证思路的方法,归纳8——9段的论证思路。

[练习]根据对上文的理解填写下面括号里的内容错误的态度()拿来主义正确的态度()()二、艺术特点:1、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2、先破后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鲜明对比的结构方式。

3、犀利的语言风格,高超的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才能。

[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并说明重点三、当堂训练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__________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_________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中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___________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有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与“他占有,挑选”这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是()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B.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C.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

A.摔抛送B.抛摔送C.抛送摔D.送抛摔3、对“其余的是”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有分类作用,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4、第一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A.对比法B.例证法C.喻证法 D.引证法四、拓展阅读创新必须择旧──读《拿来主义》札记为什么创新必须择旧──择取中国的和外国的旧文化?在这个问题上,鲁迅曾引过卢那察尔斯基的一些话,例如仍要保存农民固有的美术,怕军人的泥靴踏烂了皇宫的地毯等。

用鲁迅自己的话便是:“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仍然有所择取。

”(《集外集拾遗·〈浮士德与城〉后记》)旧文学衰颓,来了一个新的转变,这转变往往得力于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

欧洲的印象派,是吸取了从中国和日本传去的画的养料而形成的。

文学遗产中一切进步的,合理的,美的东西,都仍能对新阶级的文学,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提供有益的成分。

为什么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会成为一个国家创造新文化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就因为可以从旧文化中择用的养料多。

鲁迅后期杂文是无产阶级文学的瑰宝,它正是从对地主、资产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中产生的,不能设想,如果没有择取中国的旧文化,会产生出鲁迅的这种锋利无比的杂文来。

鲁迅认为避忌旧文化,乃是衰病无力,缺乏自信的表现;壮健,有魄力,富于自信的人决不会这样。

“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

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

”(《坟·看镜有感》)像这类人物,如果再不振作,就会更加衰弱下去,因为终日战战兢兢,先已丧失活气了。

“我们吃东西,吃就吃,若是左思右想,吃牛肉怕不消化,喝茶时又要怀疑,那就不行了,──老年人才如此。

有力量,有自信力的人是不至于此的。

”(《关于知识阶级》)如果知识阶级如此胆小,一听到俄罗斯,一看到俄国的小说,就怕得发抖,对西洋文明也唯恐受害,一动也不敢动,怎样能进步呢?将来必定要灭亡。

他说汉唐虽有边患,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凡取用外来事物时,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而一到衰弊陵夷的时刻,神经就衰弱过敏,对外国东西,便推拒,惶恐,退缩,逃避。

(参见《坟·看镜有感》)我们究竟是甘心当弱者,还是应该努力做强者?他认为文艺上的创新必须择旧,一味害怕是决不行的。

“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既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

”(《坟·看镜有感》)十年后他在论新木刻时,又指出有两条路,一条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另一条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他认为我们对旧文化,无论是中国遗产中的精华还是外国遗产中的良规,实在都还知道得太少,吸收得太少。

只要是优点,“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他说:“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你要在文艺上有新的建树吗?那就要保存遗产。

保存当然不同于保古,保存下来也不是模仿和照搬,而只能是为了择取优点。

如果只为复古、保古而保存,由于大家都反对复古、保古,遗产就保存不住。

只有抱着革新的目的,认识到了择旧的重要作用,遗产才会得到大家的重视与爱护,所以真正的革命者才是最理想的遗产保存者,而遗产中的精华,亦只有在革命者手里才能得到开拓,并成为建设新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材料。

难道我们还能把保存(择取)和开拓、建设割裂了来理解?五、拓展训练针对青年人中的“哈韩”和“哈日”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