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ppt课件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ppt课件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热力

物理法
辐射

滤过

超声波

干燥与低温抑菌


化学法:各种消毒剂
19
19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1) 热力灭菌法
分类: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原理:(1)湿热比干热穿透力强;
(2)湿热中细菌易吸收水分,使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 (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g水在100 ℃时,由 气态变为液态可释放出529cal的热量)
20
20
脱水干燥,使 大分子变性 焚烧:废弃物品、动物尸体。
烧灼:接种环、试管口灭菌。

热 灭
干烤:160-170℃2h 玻璃器皿、瓷器等。

法 红外线:1-10m波长最强,但只在照射
到的物体表面产生热效,医疗
器械的灭菌。
21
21
22
22
湿热灭菌法:
1. 高压蒸汽灭菌法

压力103.4kPa(1.05kg/cm2),121.3℃,15~30min,
9
表3-1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10
10


生物拮抗作用
菌 群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作 用
抗肿瘤作用
11
11
生物拮 即作为生理屏障阻止外来病 抗作用 菌的侵入。
机制
竞争黏附作用(占位性保护) 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营养竞争作用
12
12
营养作用
即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营 养物质的转化与合成
免疫作用
室的食品器具、药杯等
29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共10张PPT)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共10张PPT)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主要用于人体体表、医疗器械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剂作用的因素有: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卫生清理将被微生物污染了的物品进行处理,使微生物的数量减少,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一般利用清洁剂来处理。 条件致病菌引起疾病的条件通常是: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1页,共10页。
学习目标
1.简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分布状况 2.解释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的概念
3.解释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4.列出常用的热力消毒灭菌法及适用范围
5.分析紫外线的杀菌原理、作用、特点及应用 6.简述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原理及影响因素
• 2.电磁波辐射杀菌法
• (1) 日光与紫外线
(2)电离辐射
• 3.滤过除菌法
第8页,共10页。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①焚烧:适用于废消弃物毒品、剂尸体能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生理活 ②学烧习灼目:动标直接从用火而焰灭发菌。挥防腐、消毒甚至灭菌的作用。主要用于 人体体表、医疗器械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影响消毒 高压蒸气灭菌法(最常用,效果最好):温度:121.
品的灭菌, 如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

④.巴氏消毒法:61.1~62.8℃,30 min;71.7 ℃,
15~30 s,用于牛乳制品、酒类等的消毒。
第7页,共10页。
(2)干热灭菌法 • 常用的干热灭菌法有 • ①焚烧:适用于废弃物品、尸体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接种环,试管口 等的灭菌。 ③干烤:干烤箱,加热至160~170℃,2 h。适用于 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第四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PPT

第四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PPT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正常菌群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健康老年粪便涂片


生物拮抗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生 理
抗衰老作用

抗肿瘤作用

生物拮 即作为生理屏障阻止外来病 抗作用 菌的侵入。
机制
竞争黏附作用(占位性保护) 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营养竞争作用
营养作用
即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营 养物质的转化与合成
免疫作用
即作为抗原既促进免疫器官 的发育,又可刺激免疫应答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抗衰老作用 产生抗氧化损伤的生物酶, 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损害
抗肿瘤作用
通过将某些致癌物质转化为 无害物质或通过激活巨噬细 胞发挥免疫功能抑制肿瘤
3.巴氏消毒法:杀灭液体中的病原 菌或特定微生物,不耐热成分不被 破坏。61.1~62.8℃30min或 71.1℃15~30s,一般用于酒类、 牛乳等的消毒。
二重感染:因菌群失调症往往是在 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 程中产生的另一种新感染.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概念:
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 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 非病原菌繁殖体及芽孢)的方法 防腐: 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无菌: 物体上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二)条件致病菌
概念: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 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 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改变或菌 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 够引起疾病的正常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优秀课件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优秀课件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优 秀课件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 土壤:多为非病原菌,能形成芽胞的可存活数年。 • 水:来自土壤和动物排泄物,易引起消化系统
传染病。 • 空气:唾液、飞沫传染。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或医院细菌种类和数量多,注意消毒。 • 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 正常人体: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
• 电离辐射
高速电子、X射线、γ射线
• 微波 波长1mm~1m
(三)滤过除菌法
• 滤过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 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去除 以达到无菌的目的。主要用于 不耐高温的血清、抗毒素、抗 生素、药液等的除菌。
• 滤菌器:效能与滤孔大小、滤 器电荷有关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
➢消毒剂的种类:酚类、醇类、重金属盐类、
操作技术。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㈠物理消毒灭菌法
• 1、热力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湿热灭菌法煮沸法
流通蒸汽法(间歇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121℃,103.4kPa,15-30分钟
焚烧 干热灭菌法 烧灼
干烤(160~170℃/2h)
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效果好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 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 而仍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 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黏膜上广泛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生物拮抗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表皮葡萄球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致病菌
▪ 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但在特定

细菌的生理分布消毒灭菌ppt文档

细菌的生理分布消毒灭菌ppt文档
型,对外界因素的作用敏感
(3) 稳定期:细菌代谢产物多在此期产生 繁殖数与死 亡数基本平衡
(4) 衰亡期: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
由人工方法配制,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营养物制品
类型: 按照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
基、厌氧培养基
按照物理形态: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 原质 特点:耐高温;去除方法:250℃干烤、蒸 馏等
2.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 3.侵袭性酶
侵袭性酶 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具有侵袭性
的酶类,这些物质一般不损伤机体组织细 胞,但能协助病原菌在机体内的定植、繁 殖及扩散。常见的侵袭性酶主要有透明质 酸酶、硫酸软骨素酶、链激酶、胶原酶等 。它们的共性是使机体组织结构疏松,通 透性增强,从而有助于病原菌及其毒素迅 速扩散。
电辐射
超声波
(1)热力灭菌 高温加热
干热灭菌法
热空气为导热介质
焚烧 烧灼 干烤(160~170℃/2h) 红外线
湿热灭菌法
高温的水或水 蒸气为导热介质
巴氏消毒法 低温、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煮沸法 流动蒸气消毒法 间歇蒸气灭菌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效果好
穿透力、受热均匀、水分多蛋白易变性,潜热
条件致病菌:指正常菌群在某些非正常条件下(如机 体免疫机能下降、使用抗菌药物、改变寄居部位等)也能 导致机体致病。
菌群失调:指一定范围的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的
比例发生失调。
菌群失调症:指因菌群失调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又称二 重感染。
二、消毒灭菌
1.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针对繁殖体,不一定 杀死芽胞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
1)煮沸法
湿
2)流通蒸气法

3)高压蒸气法


4)巴氏消毒法

5)间歇灭菌法
6)焚烧法

7)烧灼法

8)干烤法



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的效果有何差别?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01 热力灭菌法
煮沸法
在1个大气压下,水煮沸 100℃5min。可杀死细 菌的繁殖体,杀死芽胞 则需1~2h。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01 热力灭菌法
焚烧法
用于废弃垃圾、感染的 动物尸体等的灭菌。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01 热力灭菌法
烧灼法
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 、接种环等)接种环、接种 针、试管口等的灭菌。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01 热力灭菌法
干烤法
在干烤箱中加热至160 ℃ ~ 170℃,2h~3h。 仅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 器、玻璃注射器油类制剂、粉 剂药品等的灭菌。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02 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265~266nm 杀菌原理: 干扰DNA正常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 用途与缺陷 穿透力弱,一般用于手术室、病房、实验室的空气消毒。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03 滤过除菌法不耐热血清、 Nhomakorabea气的除菌
各式细菌滤器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04 超声波杀菌法
用于粉碎细胞,撮细 胞组分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02 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使菌体蛋白质 变性或凝固
干扰微生物 酶系统
影响其代谢
损伤细胞壁 或细胞膜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菌群中的各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的
变化,称为菌群失调。由于菌群失调导致的疾病称
为菌群失调症。正常菌菌群当寄居部位入发生改变
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疾病,这些细菌称为条件
致病菌。
消毒和灭菌的方法主要有热力灭菌法、电磁波
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及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常用
的有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法、紫外线照射和化学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大部分为非致病菌 2.水中的细菌
建议:不要引用生水! 3.空气中的细菌
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空气中的细菌是生物制品、药品 等的污染源。
自然界中的细菌几乎是无处不在
土壤中的细菌
水中的细菌
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 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细菌总数 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每100ml瓶 装汽水、果汁中的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5个。
①生物拮抗作用 ②免疫作用 ③营养作用 ④抗衰老作用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高锰酸钾、过氧乙 酸、碘酒
红汞、硫柳汞
表面活性剂 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新洁而灭
染料
干扰氧化、抑制繁殖 龙胆紫
酸碱类
破坏膜、壁,蛋白凝固 醋酸、生石灰
烷化剂
蛋白质、核酸烷基化 环氧乙烷
小结
在土壤、水、空气、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
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在正常情
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若
②烧灼法: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接种环、 试管口等耐高温物品的灭菌。
③干烤法:干烤箱,加热至160~170℃,2 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干热灭菌法:焚烧法 、烧灼法 、干烤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焚烧 烧灼
干烤
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煮沸法 间歇蒸气灭菌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还原为安全水平的处理过程。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1. 湿热灭菌法
(1)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效果最好) (2)煮沸法: 100℃,5分钟,用于食具、一般外 科器械的消毒。 (3)间歇蒸汽灭菌法:100℃,30 min/次,3次。
(4)巴氏消毒法:61.1~62.8℃,30 min;
或71.7 ℃,15~30 s,用于牛乳制品、酒类 等的消毒。
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效果好
(二)辐射杀菌法
1.日光与紫外线 2.电离辐射 3.微波
(三)滤过除菌法
滤菌器: 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 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而 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 能通过。
适用范围: 血清、毒素、抗生素
等不耐热液体的除菌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消毒剂能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生理 活动从而发挥防腐、消毒甚至灭菌的作用。主要 用于人体体表、医疗器械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正常菌群中的某些细
也可致病,这些细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疾病的条件:
①寄居部位改变
②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③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不适当的的抗菌治疗: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会导致菌群失调, 严重的菌群失调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 菌群失调症。由于这些疾病往往是在抗菌药物 治疗原有感染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新感染, 所以,临床又称二重感染。
水中的细菌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空气中的细菌
请思考:
1. 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室中有没有细菌? 2.哪些地方存在细菌?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一)人体正常菌群及意义
1.正常菌群的概念: 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 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群。它们通常对人体 无害甚至有益,故称之为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消毒与灭菌
一、基本概念
1.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但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
2.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 的芽孢)的方法。
3.无菌: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4.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的操作技术。 5.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6.卫生清理:将微生物污染的无生命物体表面
间歇蒸汽灭菌法:
方法:100℃,30 min/次,3次 应用:
常用于不耐高温的 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的灭菌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压力—103.4KPa(1.05Kg/cm2) 温度—121.3 ℃ 时间—15-30min 效果—灭菌 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
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
手术敷料等。
巴氏消毒法:
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 、保持物品中所需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加热温度61.1-62.8 ℃30min或 71.7℃15-30s。 主要用于牛乳、酒类、饮料等食品的消毒。
2.干热灭菌法
常用的干热灭菌法有 ①焚烧法:适用于废弃物品、尸体等的灭菌。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 1.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 2.微生物的种类、状态、数量 3.环境因素的影响 酸碱度、温度 4.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三)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类别
作用机制
常用种类
酚类
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石炭酸
醇类
蛋白变性
乙醇
氧化剂
氧化、蛋白沉淀
Hale Waihona Puke 重金属盐 氧化、蛋白酶变性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正常人体的血液、内脏、骨骼、肌肉等部位是无菌的
(二)正常菌群的病理意义---条件致病菌
消毒剂的使用等。
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正常菌群 2.菌群失调 3.消毒 4.灭菌 5.无菌 6.无菌操作
二、填空题
1. 湿热消毒灭菌法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