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册语文 六年级 上册语文第8单元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版

语文园地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梳理列举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旨在让学生了解在阅读的时候如何理解内容。

教材首先提示学生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分三段总结梳理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1段归纳了关注文章题目,抓关键句,写事文章抓起因、经过、结果这三种常用方法。

第2段以本册第六单元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为例,重点介绍了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的方法,并提示学生可以运用边读边列提纲的方式记录各部分内容,以便阅读后将其连起来,从而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3段则提示学生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握不同类型文章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个教学任务。

第一个教学任务是以四组课文题目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拟题的不同方法。

第一组以文章主要人物为题,第二组以文章记叙的事件为题,第三组以贯穿全文的重要事物为题,第四组题目新巧、有悬念,要么选取异乎寻常的事件,要么营造强烈的对比,通过文题很难准确猜出文章内容,但更能吸引读者。

第二个教学任务是呈现了两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词语,让学生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并写一段话。

第一组词语的结构都是“饱经风霜的××”,对象分别是脸、老屋和大树。

第二组词语的结构都是“××的深处”,第一个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深处,第二个是感官捕捉到的事物最具特点的地方,第三个是精神世界的最深处。

旨在通过想象写话,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并准确运用。

“书写提示”编排的是柳公权《玄秘塔碑》的局部,并配以对应的现代通用规范汉字。

图片上方,介绍了柳公权及“柳体”的特点。

旨在让学生通过图文比对,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

“日积月累”呈现的皆为鲁迅作品的名句,与单元主题密切关联。

第一句深切流露出了鲁迅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与关爱,第二句展现了鲁迅对希望的执着追求,第三句明确了唯有发扬“民魂”中国才能有进步的观点,第四句阐释了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中国脊梁”。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24.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

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

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授本课时,对写作背景可简略提及,无须过于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而重于引导学生欣赏鲁迅文字的优美、想象的奇特、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

文中的生难字较多,而且与前一课一样,有些词语难以理解,教学时也要加以引导、点拨。

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朗读,在读通读顺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

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八单元第25课《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八单元第25课《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25好的故事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鲁迅在本篇课文中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好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暗示了与黑暗势力不懈抗争的决心。

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

教学设计中,以体会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为主线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结合相关资料来理解梦中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美的理想的追求。

注重积累运用,通过拓展练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鼓励摘抄优美语句,丰富学生积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发质疑,深入读文1.板书课题,直接导入:同学们,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预设: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在哪儿?2.介绍背景: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比较艰苦。

在这样的境况下,这篇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走进文中,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适当介绍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词语,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搁在错综澄碧萍藻荡漾火焰瘦削瞬间凝视骤然掷石头陡然教师强调:“综、藻”是平舌音,“掷、澄、瞬、骤”是翘舌音,“削”在本课的读音为“xuē”。

4.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遇到不懂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

提醒并训练学生养成自学生字词的好习惯。

膝髁:膝盖。

伽蓝:佛寺。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晕: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骤然:突然;忽然。

蹙:皱(眉头);收缩。

陡然:突然。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把课文读通、读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第八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成就以及高尚人格,学习通过记叙事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其他人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这样编排课文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习作”部分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将事情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2.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

4.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1.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案
(2)引导学生猜猜词语的意思。
(3)(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出示:参差 瘦削 倒影 碎散
(4)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指名认读,互助正音。
出示: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瞬间 凝视 骤然 掷入 陡然
(6)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瞬、凝、骤”,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应注意这三个字易错的部件:“瞬”要注意“舛”左边的“夕”中间只有一点,右边部件的第二笔是撇折;“凝”最右边的部件上半部分不要少一点;“骤”的最后一笔是捺,而不是点。
2.理清脉络:课文围绕“好的故事”写了哪三方面内容?
四 初探现实
(1)思考:请大家自读第1~2自然段,想想鲁迅先生在怎样的现实中做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梦。
(2)交流,引导:从这些语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在昏沉的夜里作者晦暗消极的情绪以及周围昏沉悲凉的气氛。
(4)小结:鲁迅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沉的夜里,梦见了一个好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教 学 过 程
复备、旁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回顾深深印在鲁迅先生脑海里的一幅美丽的画面。(齐读第1自然段)
7.延伸拓展: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将近三十年,你们想知道鲁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五、课文回顾,作业设计。



课 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古诗词;3.能够读懂课文并理解作者的用意;4.能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文。

二、教学内容1.课文《观鱼》;2.生字词:观察、晕黄、稠密、鲤鱼、哗哗声、凝视、剪影等;3.古诗词:《观沧海》;4.课堂练习及作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单元的主题为文言文,首先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醒学生区别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区别,以及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常见短语等。

2. 学习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分析课文:通过分段的形式,逐个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段落,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学习古诗词:让学生学习与本课文相关的古诗词《观沧海》,并分析其中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意义。

3. 课堂练习及作文•区分汉字: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分辨不同意思相同或者相似的汉字。

•填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充生字词,巩固词汇的学习。

•理解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写作:让学生依据本课文的题材,写一篇与观察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路,同时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规范。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

•作业批改:根据作业内容,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重新改写迭代,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可以采用以下拓展方式:•学习更多的古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学习更多的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多读文言文,锻炼阅读能力,丰富文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语文知识,如生字词、古诗词的学习,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精品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精品课件
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方法 叫段意合并法。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 交流。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竹节人

芦花鞋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书写指导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 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 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之 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 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 要求。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
用笔方法,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规 范,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 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总结起来就是:起 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 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 然。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 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 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
日积月累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
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三魂》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 章篇幅较长,记叙的事情较多,我 们可以采用先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 ,再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的 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 文章的题目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故乡》是XXX的小说,其中的节选是关于少年XXX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13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以及通过XXX的描写了解他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同时体会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课前,老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发学生对XXX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看过他的作品。

然后,老师可以介绍XXX的背景和代表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并抄写出认为最难的字词,交流哪些地方难以理解,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重点介绍一些不常见的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确定最想解决的问题,例如课文中写了哪些稀奇事,XXX是怎样的少年,课文是怎样写XXX的,如何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以及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生字和词语,同时体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XXX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

因此,同学们需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

3.划分课文层次: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述“我”记忆中的XXX,勇敢而机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和XXX是主仆关系,他来“我”家帮忙,因此“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描述“我”第一次跟XXX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描述XXX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描述XXX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研究关于XXX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出示:【课件8】“啊!XXX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指的是哪些?XXX的什么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研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8课 灯光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8课 灯光 教案

8* 灯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2. 关注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情、行为,理解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Ⅰ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师: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看看围绕“灯光”有一个怎样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引发思考。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内容?预设: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3. 课件出示作者王愿坚的简介。

【设计意图】以思考的方式导入本课,并了解作者,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往事?这是一种怎样的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讨论交流。

预设:(1)这篇课文讲了战争时期的一位年轻的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事。

(2)写现在:1、2 自然段,12 自然段。

写往事:3~11自然段。

这是一种倒叙的记叙顺序。

“倒叙”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好处: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

3. 师:浏览课文,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试着说说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2):写“我”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赞叹,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围歼战前,郝副营长对未来用上电灯的生活充满了向往;战斗中郝副营长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引路而牺牲。

第三部分(12):照应开头,写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

【设计意图】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可锻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2)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看到了一个好的故事,你能判断这“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说)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说出“这个故事”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交织,飞动扩展,以至于无穷,十分壮美。
教学反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1.导入: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小结:《好的故事》不仅是在写一场梦,更表达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板书:美好憧憬黑暗现实)
四、阅读资料,深化理解
1.资料引入,了解《野草》。(课件出示《野草》相关资料)读完这段资料,请再次默读课文,把你对文章新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2.资料引入,感受对比和象征的表达手法。《野草》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想一想:“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情感?
(4)学生齐读句子。
◇乌桕,新禾,野花……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大红花和斑红花……也都浮动着。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发出水银色焰。
(1)练读句子,引导质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课教案学科:语文第 8单元单元主题备课者:执教者:课型课时计划内容单元课 1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时课8 1.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能抓住关键词,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2. 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4.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整合课 2 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2.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

3.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单元课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单元第8单元备课者课型单元课课题单元课执教者及时间学习要点1. 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知识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文章之后,有自己的体验,能够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探究问题你觉得可以借助哪些资料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应用作业1. 布置学生搜集鲁迅的资料。

2.完善摘录笔记。

3.继续练习写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

1.预习时在书上做批注笔记。

2.拓展阅读并采集。

文化阅读拓展阅读学习重难点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知识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说课稿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说课稿

主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以《庄子》为阅读材料,通过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本单元还涉及了《前清诗选》中的诗歌鉴赏,让学生在诗歌赏析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庄子》和《前清诗选》中的诗歌,使学生了解庄子哲学思想及相关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文字抒发情感、激发联想。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诗歌和哲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进行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探讨;诗歌鉴赏,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诗歌之美。

2. 难点:使学生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领悟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图片展示,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庄子和诗歌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 课文阅读(20分钟)讲解《庄子》主要内容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庄子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3. 诗歌鉴赏(20分钟)选择一首《前清诗选》中的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培养其审美情趣。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课文相关的阅读题和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和指导,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五、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展示、练习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文本展示等。

六、教学评价方法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课文理解和应用能力;2.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3. 综合考查学生对庄子哲学思想和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部编版

习作:有你,真好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周围事物敏锐的感受力,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人和事。

2.能用一件或者几件事例,表现人物突出的品质与性格特点。

3.学习并掌握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4.以《有你,真好》为题作文。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并运用恰当的事例、传神的神态以及生动的语言去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欣赏歌曲:《父亲》崔京浩、《母亲》阎维文、《老师》林妙可、《朋友》周华健……2.师述:亲爱的同学们,听了刚才的几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对,成长的路上,我们离不开父母老师和亲友同伴的陪伴,离不开他们给与我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曾经给过我们关心和鼓励的人。

板书《有你,真好》二、各抒己见,开拓思路1.出示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审题。

注意题目中的“你”和“真好”之间的联系。

结合习作要求中出示的四个问题,分组讨论交流: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比较好?怎样才能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2.学生讨论后说自己的见解:选材上: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来写。

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材料来写。

选择最有细节味的材料来写。

选择最优说服力的事情来写。

选择最能体现“以小见大”的材料来写。

选择最具震撼力的材料来写。

表达上:情节必须真实,应是自己亲身经历。

语言通俗易懂,努力做到文从字顺。

最好图文并茂,行文活泼而有创意。

要有个比较新颖的开头,力求吸引读者的注意。

要有曲折感,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波澜。

要适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美化语言,丰富词语。

三、回顾课文,学习表达教师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写法,懂得要想把事例写具体,就得注意事例中的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情感,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四、品读范文,拓宽思路妈妈,有你,真好!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3.编写提纲,写好后可以同桌间互相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含评价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
2.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课题
习作:有你,真好
课时
2
授课对象
教学设计教师
教材简析
有你,真好
学情分析
在学生以往写人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或人物品质特点拟题,或按典型事例拟题,然后再抓住具体的事写人。
设计理念(教学策略)
1.写作目的
(1)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欲望。
(2)能写与某人有关的具体事情,内容要具体,详略得当,感情要真实,条理清楚。
2.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1)同桌间交流印象最深的人物。
(2)思考:这些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3)交流、探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三、范文赏析,编写提纲
1.课件出示范文赏析:
1)抒发真实情感,首尾呼应。
(2)巧用修辞,流露真情实感。
(3)通过具体的事情,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环境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课件出示:
1.最想要介绍给老师的那个人。
2.这个人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可以是多件事)
2.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题目。
(1)教师组织学生(2)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习作题目。
(3)教授拟题思路和方法。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ppt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ppt课件

8.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 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 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 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 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③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 四角的天空。
解: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 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 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 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 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 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 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 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 我仿佛看到了:“我”和闰土目不转睛地看着 它,准备见机行事。只见那只角鸡先巡视了四 周,确定没什么可疑了才吃起来。吃的时候, 它还不停环视着四周,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放 心地狼吞虎咽起来。我见时机已成熟,便猛地 拉了一下绳子,竹匾“啪”地一声落地,那只 角鸡便住进了“监狱”。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 进事先准备好的布袋中,继续等待目标的出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 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 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 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 腔北调集》等。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 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 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 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 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第二课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地理学科知识,理解积极朝阳的故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现自然界的美,理解朝阳产生的科学原理。

3.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向上,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热爱生活,勤奋好学,珍惜阳光和生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语文园地》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

(2)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3)了解朝阳产生的科学原理。

2.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朝阳产生的科学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自然界的美。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工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3.教具: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黑板上写下课题、课标。

首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今天的学习主题:“《语文园地》第二课时,让我们一起了解朝阳是怎么产生的。

”同时,老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有关太阳、地球、日食、月食等方面的图片、幻灯和视频等,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新课讲解1.课文朗读。

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拓荒的路上》和《朝阳》。

2.课文讲解。

老师讲述拓荒者在西部荒野为了建村,努力克服自然条件的情景,并引出朝阳这个话题。

然后向同学们传授科学知识,解释朝阳是如何产生的。

3.重点词语和句子解析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解释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同学们掌握词汇使用的方法和句子的结构特点。

例如:(1)排队: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一排或几排中排列。

(2)明晃晃:形容阳光刺眼、光亮明净。

(3)钻入大山,开垦沃野:形象地描绘拓荒者们努力拓荒过程。

(4)太阳冉冉升起,阳光明晃晃的照在了大地上: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朝阳的画面。

3.课文理解和应用1.问题引领。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1)朝阳是在东边升起还是在西边升起?(2)朝阳是一定在同一位置升起吗?(3)朝阳升起和落下有特定的时间吗?(4)朝阳在不同的地方照射角度是一样吗?2.学生回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习作教案与反思金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习作教案与反思金品

习作:有你,真好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这一要素包含三个要点:一是明确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写一个人;二是要根据具体的写作目的,选择恰当的习作素材,表达真挚的情感;三是围绕“事”与“情”,用“事”表“情”,用“事”载“情”,即需要围绕习作目标,选取有代表性或者有价值的事情来表达情感。

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从选材与构思、表达、评改等角度给予了提示与指导。

第一部分从解读“有你,真好”这句话入手,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并用“那人、那事、那场景”三个词语,提示思路。

接着,列举了四个具体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四次推进,帮助学生借助问题完成构思。

第一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锁定写作对象;第二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这个写作对象的“好”,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这里的“好”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帮助过自己或对自己产生了积极影响,还可以理解为这个人为集体作出了贡献,也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创造了或美好或温暖的境界,总之,这个“好”字的内涵应该是丰富的;第三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找寻能体现这个写作对象“好”的事例;第四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找寻事例中印象深刻的场景,从而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最重要的要求,强调要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人的真挚情感。

接着,提示了达到这个要求可以采用的方法,也就是习作时要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自己正在用文字和这个人对话。

第三部分是习作后的要求。

提示学生写完后要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事情写具体,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为本次习作的评改提供了依据。

此外,还建议学生把习作与文中的“你”分享,体现了习作的沟通功能。

1.引导学生回顾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相关的事件,激发情感,能够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通过回顾单元所学,了解表达人物的多种方式,学习和运用用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用回忆的方式,让学生理清主次,明晰结构,学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走近鲁迅鲁迅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民主战士,也是一个真诚、善良的普通人。

他对朋友情真意切,对孩子亲切和蔼,对穷苦人民关心惦念,对自己却苛刻严谨,践行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信条。

“鲁迅”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让我们走近鲁迅,去看一看碧绿的西瓜地里闪现的闰土形象,去听一听好的故事,体会一代文豪朴实的文笔;分别认识亲人和诗人笔下的鲁迅形象,感悟革命斗士炽热的情怀和高尚的精神。

鲁迅先生挥着如椽大笔,毕其一生,不断地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走近鲁迅先生。

本单元以人物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透过鲁迅的笔触和别人眼中的鲁迅,初步认识和了解鲁迅,感受鲁迅这位“文学巨匠”“民族旗帜”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成就。

让我们透过本单元的课文,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24 少年闰土文本分析: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珍贵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一般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是较为深奥的,这不仅是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他们较为久远,而且还因为鲁迅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语言习惯与今天学生掌握的略有差别。

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少年闰土的形象的意义,使他们真正掌握课文的精髓。

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祭器、伶俐、潮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胯、郑、拜”等11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1.理解课文生字词。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3.体会第1自然段中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听描述,猜人物。

导语: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年龄有点大的朋友,想认识他吗?听好了——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是谁?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

)大家了解鲁迅先生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单元导读页,上面有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我们先来读一读,对鲁迅先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学生将课本翻至对应页,自主阅读。

)2.引入本课课题。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少年闰土》,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

在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儿时的一位朋友——闰土。

他和我们年纪相仿,是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

请大家跟着我一起书写他的名字,(板书:少年闰土。

)和他打个招呼吧。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注意生字、难词。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肯定有不理解的地方。

大家读课文时要注意一些生僻字词,做好记号,可联系上下文想想字词的意思。

2.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预习的情况。

(1)认读生字。

胯郑拜厨毡撒缚猬伶俐窜◆易读错的字:“厨”和“毡”是翘舌音,“撒”在文中读三声sǎ,“郑”和“伶”是后鼻音,“俐”是边音,“窜”是平舌音。

(2)交流理解生僻字词。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师生交流预设:(生读第一句。

)师:真好!又正确又流利。

知道“其间”是什么意思吗?生:在这片西瓜地中间。

师:“项带银圈”的“带”我们现在不这么写了。

应该用哪个字呢?生:应该是“戴帽子”的“戴”!师:大家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生练习。

)第二句谁来读?(生读第二句。

)师:什么是“家景”?生:就是一个人的家境!师:没错。

就这样用现代词汇去代替理解。

(生读第三句。

)师:知道什么是“值年”吗?(生迷惑不知。

)那么“值日”知道吧?生:在学校里轮到我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

师:没错。

轮到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那么轮到“我”家做祭祀的那年就叫——生:值年!……小结:请大家翻开书,再轻轻地读这些句子。

鲁迅先生创作小说《故乡》的时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鲁迅先生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有些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完全相同。

所以读鲁迅先生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刚才大家用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借助工具书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1.快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过渡:疏通了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大家再读课文就没有问题了。

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

练习题:认真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把下面的四个词语进行排列。

相处离别回忆相识(回忆)——(相识)——(相处)——(离别)2.读批并重,感知文字画面美。

过渡:通过梳理文章的脉络,我们知道作者对闰土的描写是从回忆开始写起的。

说起这段回忆,对于作者可以说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请大家轻轻地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

(1)感知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①指名读“深蓝的天空中……碧绿的西瓜”,教师随学生的朗读及时评价。

过渡: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中同时就浮现出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这一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色彩鲜明、优美无比的画面。

大家感受到了吗?②说说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色彩。

景物:天空、圆月、大海、沙地、西瓜;色彩:深蓝、金黄、碧绿。

③师生齐读这一句。

(2)感知人物描写,学习批注。

①读一读第1自然段中剩下的句子。

②结合图片,交流文中少年给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形容。

过渡:我们把刚才阅读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这就是批注。

老师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我用这两个词来形容。

(板书:机敏、勇敢。

)你可以写老师的词,也可以写刚才同学说的或者自己的词,就写在句子旁边。

(学生自由选择批注词语。

)预设:提醒学生抓住句中的动词来感受,“捏”“刺”两个动词写出了闰土刺猹时动作的有力和迅速,“扭”“逃”不仅写出猹的狡猾,而且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③学生再次自读,读出少年的机敏、勇敢。

(3)对比朗读,感受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

你们读写景的句子,我来读写人的句子。

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那么人就是动态的描写;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稍快的语调。

动静相生,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好。

(4)看插图,试着背诵这一自然段。

3.初识主要人物——知来历,识外貌。

过渡:作者在开头就刻画了这样一个场景,让我们对这位少年充满了兴趣。

接下来我们快去见见闰土的真实面貌吧!(1)快速默读第2—3自然段,说说闰土的身份及名字的来历。

(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因为他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闰土的外貌特点。

过渡: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认识一个人,首先看到的一般是他的外貌。

)那么闰土长什么样呢?快速读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学生找出外貌描写句,画出来。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②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能看出闰土的什么特点?能用几个词来形容吗?(纯朴、健康、勤劳。

)预设:学生可能会对“紫色的圆脸”“头戴毡帽”缺乏理解,教师可适当解释。

脸之所以是紫色的,是因为他常常在户外,农村的孩子多要帮家里干农活。

而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更加不可能娇生惯养了,所以他的脸经风吹日晒就变成了紫色,可见他的勤劳、健康。

“毡帽”是浙江一带的风俗习惯,可看出他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

学生感受到闰土的外貌特点后,教师可再点拨学生,让他们懂得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③从“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你能看出什么?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可见他的父亲非常爱他。

)(4)请一位同学用一句比较完整的话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闰土是一个健康、勤劳、深受父母喜爱的海边农村少年。

)小结:鲁迅先生不愧是文学大家,寥寥几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健康、朴实、受人疼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关键是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其实,我们在写人时,也大可不必将人物的眉毛、眼睛、鼻子都写下来,只要抓住特点就行了。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三十年前的画面,在作者的脑海中依然清晰无比,可见这份真挚的友谊在他的心中,有着多么珍贵的意义。

是什么东西,在经历时间长河的冲刷后,依然让那份回忆历历在目呢?又是什么,让两个地位悬殊的孩子,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花了比平时稍多的时间去疏通一些字词的含义,明白了文言用词与今天汉语词汇的差别,也给我们今后阅读相关文字提供了一些好方法。

我们也展开想象去感受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还初识了一个可爱、健康的少年,虽然文中描绘他外貌的文字不多,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外貌描写的重要性。

今天的课堂活泼而有序,大家积极交流,主动发言,也许是文中的主人公与大家年龄相仿的缘故吧,我感觉到大家都怀着一份热情去认识闰土这个少年,这样非常好。

学课文,就是要怀着一份热情走进它、感受它、理解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