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动力学模型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一、引言机械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其动力学行为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深入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预测系统的性能,并优化设计。
本文将介绍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以及仿真分析技术。
二、动力学建模1. 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是基于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的。
通过分析受力、受力矩以及质量、惯性等因素,可以建立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
在建立方程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自由度、刚体或者弹性体的运动特性以及约束条件等因素。
2. 运动学建模运动学建模是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前提。
通过研究机械系统的几何结构和运动规律,可以得到系统的等效长度、转动角度等信息。
基于运动学建模,可以计算系统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运动的轨迹等。
3. 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建模是机械系统分析的核心部分。
基于受力和受力矩的平衡条件,可以建立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
通常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矩平衡条件,可以得到刚体的平动和旋转方程。
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也可以采用拉格朗日方程或者哈密顿原理进行建模。
三、仿真分析1. 数值解算方法为了求解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需要采用适当的数值解算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欧拉法、龙格-库塔法、变步长积分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将微分方程离散化,然后通过迭代计算求解系统的状态变量。
2. 动力学仿真动力学仿真是建立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将模型转化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机械系统的运动行为。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以及力学性能等。
3. 优化设计动力学仿真还可以应用于优化设计。
通过改变系统参数、构型和控制策略等,可以研究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差异,并选择最佳方案。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避免实际试验的成本和时间消耗。
四、案例分析以汽车悬挂系统为例,进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汽车悬挂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机械系统,包含减震器、弹簧、悬挂臂等部件。
首先进行运动学建模,分析车轮的运动状态和轨迹。
摩托车用液压阻尼减震器设计及建模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二零一四年六月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摩托车用液压阻尼减震器设计及建模Motorcycle shock absorber with hydraulic damping designand modeling摘要作为车辆悬架结构当中的重要阻尼部件之一,减震器为人们在驾乘摩托车的过程当中,吸收道路不平度产生的震动能量,对保障安全、舒适性起了重大作用。
它是有别于采用充气式轮胎来减缓行车颠簸的另一种装置。
能否合理设计其结构参数,使之能够得到预想的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以及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随着汽车产业的兴起与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行车的安稳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对减震器质量与种类的研制开发工作投入了更大的力量和资金。
发展到今天,减震器结构复杂,形式多样。
根据其工作介质可以分成如下几类:弹簧式减震器、气簧式减震器、气液组合式减震器、充气式减震器以及液压阻尼式减震器等。
由于液压阻尼式减震器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廉,被广泛运用于汽车摩托车以及其他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当中。
本文还要运用软件对设计的减震器进行三维建模,模拟其装配过程。
现如今,被广泛运用的三维软件有很多,比如3DMAX,RHINO,MAYA,CATIA,UG,CAD等。
其中,3DMAX可用于平面设计及动画;而MAYA则比较高级,常用来制作电影特效和动画制作;UG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
此次项目将采用Pro/E对减震器进行三维建模并仿真装配。
关键词:摩托车;减震器;液压阻尼;设计参数;三维建模AbstractVibration energy as one among the important vehicle suspension structure damping components , shock absorbers for people to ride a motorcycle in the process, absorb road roughness generated ,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 comfort plays a major role.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use of inflatable tires to slow down the bumpy road of another device . Can rational design of its structural parameters , so that it can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performanc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omfort and security as well as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s occupan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the rise of the highway , driving people to the calm i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quality and type of shock absorber Stat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ork into a greater power and money. Development today , shock absorbers complex forms. According to its working mediu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spring shock absorbers, gas springs shock absorbers, gas-liquid modular shock absorbers, gas-filled shock absorbers and hydraulic damping shock absorbers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damping , low manufacturing costs , is widely used in car and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 and other mechanical products which .In this paper, but also to use software designed shock absorbers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o simulate the assembly process . Now, are widely used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there are many, such as 3DMAX, RHINO, MAYA, CATIA, UG, CAD and so on. Which , 3DMAX can be used for graphic design and animation ; while MAYA is more advanced , used to make a movie special effects and animation ; UG were widely used in th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The project will use Pro / E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assembly.Keywords: motorcycle; shock absorber; hydraulic damping; design parameters; dimensional modeling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减震器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2)1.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3)第二章减震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5)2.1摩托车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5)2.2减震器的振动模型 (6)2.3减震器示功图分析 (8)2.4实测示功图分析 (8)第三章液压减震器的结构设计 (11)3.1减震器的主要零件结构参数 (11)3.1.1工作缸径D (11)3.1.2 (11)3.1.3减震器基长L (12)3.1.4工作行程S (12)3.2摩托车减震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13)3.2.1弹簧的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3)3.2.2减震弹簧按实际工作状态绘图的优点 (17)3.2.3减震器减震杆 (17)3.2.4活塞环 (18)3.2.5 贮油筒设计 (22)3.2.6导向套设计 (23)3.2.7 油封 (23)第四章减震器的三维建模与装配仿真 (26)4.1减震器各零件的三维图绘制 (26)4.2摩托车减震器的装配模拟 (32)总结 (36)致谢 (37)参考文献 (38)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作为车辆悬架结构当中的重要阻尼部件之一,减震器为人们在驾乘摩托车的过程当中,吸收道路不平度产生的震动能量,对保障安全、舒适性起了重大作用。
减震器的力学性能与优化设计
减震器的力学性能与优化设计减震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的重要机械装置,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吸收和分散运动过程中的震动能量,以保护结构物或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减震器的力学性能和优化设计对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降低不良震动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力学性能及其优化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减震器一般由弹簧、阻尼器和流体组成。
当结构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时,弹簧和阻尼器将吸收并分散掉这些力的能量。
弹簧的作用是通过弹性形变来储存和释放能量,而阻尼器则通过阻止和消散能量的传递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
流体在减震器中起到了平衡和稳定的作用,使得整个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的震动。
减震器的力学性能对于减震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减震器的刚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刚度越大,减震器对于外界力的抵抗能力也越强,从而可以大大减小结构的振幅。
同时,减震器的阻尼比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因素。
阻尼比越大,减震器对于结构的能量耗散能力也越强,从而可以更好地消除外界力对结构的影响。
为了提高减震器的力学性能,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优化设计。
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是通过改变减震器的结构和材料来提高其刚度和阻尼比。
例如,使用高强度的材料或改变减震器的结构形式可以增加减震器的刚度。
同时,通过选择适当的阻尼材料和调整减震器内部的流体流动方式,可以提高减震器的阻尼比。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减震器的力学性能,人们还提出了许多基于数学模型的理论方法。
这些数学模型可以描述减震器在不同载荷下的力学响应,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运用这些数学模型,人们可以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到减震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并进一步用于优化设计。
减震器的力学性能和优化设计不仅对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保证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以地铁为例,地铁的减震器是保障列车运行平稳和乘客舒适的重要装置。
高铁列车减振系统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高铁列车减振系统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随着高速铁路的越来越普及,高铁列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高速铁路列车在高速行驶中,由于地面的不平整等因素,会产生颠簸和震动,严重影响了乘客的乘车体验和安全。
因此,设计一种有效的高铁列车减振系统可以大大提升列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高铁列车减振系统的设计高铁列车减振系统是由减震器、弹性支承和负重平衡器三部分组成。
其中减震器有两种,一种是横向减震器,另一种是垂直减震器。
横向减震器主要用于减少车体在曲线行驶时的侧向加速度,而垂直减震器主要用于减少车体在起伏路段或不平路面行驶时上下颠簸和震动。
减震器的选择非常重要,它需要根据列车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计算。
一般来说,高铁列车使用的减震器有液压减震器、液压-气压混合式减震器和液压动平衡减震器等。
弹性支承一般用于车厢与车体之间连接的位置,可以有效地减少车厢与车体之间的摩擦和振动。
弹性支承一般采用多组弹簧和缓冲器的组合,通过缓冲器的作用来消除车厢与车体之间的冲击力。
负重平衡器是用于控制车轮垂直位移的一种机械组件,它可以通过改变车厢的重心位置来调节车轮的负载分配。
负重平衡器采用气弹簧和液压阻尼器的组合,可以在列车高速行驶中实现稳定负载分配和减少车体的颠簸程度。
动力学分析为了确保高铁列车减振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动力学分析。
在进行动力学分析时,需要考虑列车的速度、运输量、车体的质量分布、路况以及风阻等因素的影响。
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车辆和路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优化高铁列车减振系统的设计。
此外,动力学分析还可以为高铁列车减振系统的后续改进提供基础数据。
综上所述,高铁列车减振系统的设计和动力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列车的乘坐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为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更高效、更舒适的高铁列车减振系统也必将不断涌现。
浅谈二系横向减震器对机车性能的影响
浅谈二系横向减震器对机车性能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对转向架的一、二系悬挂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二系横向减震器作为悬挂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对机车的动力学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基于此,运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UM(Universal Mechanism)建立单节动车简化模型,通过分析二系横向减震器的纵向安装间距、节点刚度、非线性阻尼特性以及不同组合形式失效工况下,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机车动力学;二系横向减震器;建模仿真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二系横向减震器,一端连接转向架一端连接车体,每个转向架配有两个横向减震器,中心对称分布,衰减车体由于轨道不平顺和车轮受损产生的横向振动,对机车的横向平稳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机车速度的不断提高,二系横向减震器工况愈加复杂,横向失稳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轮轨磨耗,甚至对线路造成严重危害[1],现有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一系纵向刚度、抗蛇形减震器的安装刚度和抗蛇形减震器的阻尼系数等方面[2],而对二系横向减震器的研究相对较少。
1 动力学模型1.1 模型的建立依据国内某动车组部分参数建立单节动车动力学模型。
模型包括一个车体,两个构架和四个轮对,每个转向架有两个空气弹簧,并设有两个抗蛇形减震器和两个二系横向减震器。
构架和轮对之间由一系悬挂装置连接。
一系悬挂装置有一系弹簧、转臂轴箱和轴端一系垂向减震器组成。
将牵引电机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平均分配给轮对和转向架[3]。
图1为转向架模型图,其中二系横向减震器如图1中B位置所示。
图1转向架仿真模型图[1]1.2 仿真环境设置仿真时间设置为25s,轨道不平顺采用德国高速铁路低干扰谱,曲线轨道半径设置为5500m。
轮轨接触采用LMA磨耗型踏面与60kg·m-1钢轨配合,摩擦系数为0.25。
模型中减震器均采用弹簧-阻尼串联的Maxwell[4]假设。
所有的仿真均在惰性工况下进行。
非线性临界速度根据极限环方法测定,在直线轨道上给轮对施加一个初始位移激扰,使其失稳,以轮对横向位移能够收敛的最大速度,定义为车体的非线性临界速度[5]。
基于起落架磁流变减震器的实验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
式( 中, 3 A 为活塞受到压力的有效面积 ,为活塞 ) v 与缸体 的相对 流速 , 为活塞 的直径 , 上 ) L为活塞的长 度 , 为工作间隙 , h 叩为流体的动力粘度 , y 为屈服应 力。 其中 和 7与磁流变液本身和所加磁场的磁感应 7
强度 有关 。
1 . 阻尼 特 性 实验 2
L f
r t Dh
+nr. —D L— f v
h j
间 隙 式 阻 尼活 塞 缸 体
以解 决 这个 问题 , 由于 主动 控 制结 构 复 杂 , 使 用 但 其
将大大降低 了飞机可靠性[ 同时增加飞机 的维修成 2 1 ,
本。相对于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 , 基于磁流变减震器 的半主动控制具有参数可调 , 失效时仍可充 当被动控 制件使用等诸多优点 , 因而其在飞机起落架减震 系统 上有 很广 阔 的应用前 景 。 1 多环槽 式磁 流变 减震 器
板产生阻尼力 F, n 又像剪切式磁流变减震器内部的磁 流 变 液那 样 受 到 两极 板相 对 运 动 时 产生 的剪 切 作用 而产 生 阻尼力 。其 中 F 的计 算公式 为 : ,
器在车辆悬架 、 高层建筑物防震 、 风激励 下悬索 的振 动控 制等 方 面得 以应 用 。 起落架减震器是起落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主要 作用是吸收飞机着陆和滑跑时的撞击能量。 传统的起
6 0
液 压 与 气动
20 0 8年第 1 期 O
基于起落架磁 流变减震器 的实验建模 与控 制策略研 究
祝世兴 , 白 玉
St udyo per me a ode i nd Co r li t a e yo f Ex i nt l M lnga nt o lngS r t g n La ndi ngGea ’ ag t r o o i a mper rsM ne o he l g c l Da
摩托车液压式减震器的虚拟试验与仿真分析
摩托车液压式减震器的虚拟试验与仿真分析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液压式减震器作为一个重要的零部件,起着稳定车身、减少震动、提高驾驶舒适性的作用。
为了让摩托车减震器在实际使用前就能得到有效的优化设计,减少试验时间和成本,虚拟试验与仿真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就摩托车液压式减震器的虚拟试验与仿真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虚拟试验是通过计算机建立一种模型,模拟真实的试验过程并得到试验结果。
在摩托车液压式减震器的设计过程中,虚拟试验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参数优化、结构设计等。
通过虚拟试验,我们可以快速得到减震器的力学性能、阻尼特性、载荷承受能力等方面的数据,从而指导减震器的优化设计。
在摩托车液压式减震器的虚拟试验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需要考虑到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路面条件、载荷、行驶速度等。
根据实际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常用的模型包括单自由度模型和多自由度模型。
单自由度模型是对车辆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进行建模,而多自由度模型则考虑到车辆的横向和纵向运动。
在模型建立后,需要进行力学性能分析。
弹性力学是减震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虚拟试验,我们能够分析减震器的刚度、变形、应力等力学性能指标,以便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还可以通过虚拟试验来模拟实际行驶过程中的负载情况,进而评估减震器的载荷承受能力。
除了力学性能分析外,虚拟试验还可以进行阻尼特性分析。
液压减震器的阻尼特性对减震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虚拟试验,我们可以模拟减震器受到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激励力情况,进而分析减震器的阻尼特性,以便优化减震器的设计和调节。
在模拟行驶过程中的不同路况下,虚拟试验还可以帮助分析减震器的舒适性。
通过添加不同的振动源,模拟不同的路面情况,虚拟试验可以评估减震器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水平。
这些数据可以为减震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除了虚拟试验外,仿真分析也是摩托车液压式减震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仿真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评估减震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抗蛇行减振器力学模型及车辆动力学仿真
第42卷第3期2022年6月振动、测试与诊断Vol.42No.3Jun.2022 Journal of Vibration,Measurement&Diagnosis抗蛇行减振器力学模型及车辆动力学仿真∗池长欣1,梁树林2,池茂儒2,高红星2,周业明3(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81)(2.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3.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266111)摘要为了提高车辆动力学计算机仿真精度,研究抗蛇行减振器力学模型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可压缩流体的压力‑流量特性建立了我国某高速动车组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和动力学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段线性模型,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力学模型能够同时体现黏性阻尼力和油液被压缩而产生的回复力,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基于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力学模型计算的临界速度会随踏面等效锥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计算的横向平稳性指标较高,且随速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显著。
研究表明,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力学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动力学仿真精度,对车辆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横向平稳性有较大影响,但对垂向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抗蛇行减振器;力学模型;车辆动力学性能;非线性;高速动车组中图分类号TH703.63;U271.91引言高速动车组通常会在车体和转向架之间设置合理的抗蛇行减振器,通过增加车体和转向架之间的回转阻尼来抑制和控制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从而改善了车辆运动稳定性并提高车辆系统的临界速度。
因此,抗蛇行减振器成为高速动车组最重要的悬挂元件之一[1]。
传统动力学仿真中,通常使用麦克斯韦模型描述抗蛇行减振器的力学特性,即弹簧阻尼串联模型[2‑4]:以抗蛇行减振器综合刚度作为串联刚度,以减振器的分段线性阻尼特性作为串联阻尼。
这种分段线性模型虽然可以同时兼顾抗蛇行减振器卸荷前、后2种不同的阻尼特性,但无法体现减振器非线性力学特性,满足不了高速列车动力学仿真精度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展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模型研究。
车辆减震关键技术的解析
车辆减震关键技术的解析车辆能够正常行驶控制,当路面状况较差时,驾驶员必须忍受来自路面的强烈震动和冲击,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震动强度也会随之增强,这就极大的限制了车辆作业质量及行驶的平稳性。
为了使车架和车身的震动得到衰减,改善汽车行驶过程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车辆悬架系统上需要安装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的悬挂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件,也是车辆的一个主要零部件。
现代的减震器结构一头连接车身,一头连接车轮,使得其既是整个车身的受力部件,又能够减少并吸收车身的震动功能。
一、车辆减震的工作原理该减震器是干式、摩擦片式减震器,主要由连接臂、轴、体、摩擦片(内齿摩擦片和外齿摩擦片)、弹子盘、滚珠和弹簧组(碟形弹簧)等构成。
摩擦减震器中共有39片摩擦片,其中内齿摩擦片20片,可进行转动和轴向移动,称为主动摩擦片;外齿摩擦片19片,可轴向移动,但不能转动,称为被动摩擦片。
工作过程中,减震阻力是通过摩擦片之间相对滑动形成的摩擦力产生的。
二、车辆减震器的主要数学模型车辆减震器数学模型的建立一直是汽车动力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就被动悬架减震器的研究而言,已建立了三类数学模型。
第一类为复杂非线性模型。
该类模型是应用流体力学中的物理定律,根据减震器内部油液的流动情况建立的。
模型中参数较多,如Segel及Lang模型有82个参数。
该类模型可用于研究减震器本身的特性,但不能方便地用于汽车动力学系统的仿真。
第二类是线性化模型,如Wallaschek模型。
该类模型不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减震器配特性。
第三类是简单非线性模型。
该类模型是通过试验的方法建立的,模型虽然仅含有较少的参数,但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减震器的性能又能方便地用于汽车动力学系统仿真。
该类模型的典型代表是剑桥大学Besinger等人的7参数模型。
该模型在10Hz以内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标志减震器数学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
Besinger模型。
将真实的减震器简化为某种物理模型。
图1是一种可能的物理模型,由一阻尼器与一非线性弹簧组成。
磁流变弹性体减震器测试与力学建模
第 43 卷第 5 期2023 年 10 月振动、测试与诊断Vol. 43 No. 5Oct.2023 Journal of Vibration,Measurement & Diagnosis磁流变弹性体减震器测试与力学建模∗刘强1,2,徐凯1,占晓明2,郑涛2(1.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青岛,266100) (2.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310014)摘要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简称MRE)的力学性能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建立MRE减震器的力学模型以表征其动力学特性是进行智能振动控制应用的关键。
针对有参模型参数识别困难、无参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根据MRE减震器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建立思维进化算法(mind evolution algorithm,简称ME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描述MRE减震器的力学特性,并对比了参数化建模与非参数化建模的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线性K‑C模型仅能描述MRE减震器的线性力学特性;Bouc‑Wen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表征其中心对称非线性力学特性;MEA‑BP神经网络能准确预测MRE减震器的非线性力学特性。
研究成果为MRE减震器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磁流变弹性体减震器;思维进化算法;BP神经网络;力学建模中图分类号TB535.1引言磁流变弹性体减震器是一类智能半主动减振装置,其刚度和阻尼可以随着施加的磁场大小和方向变化。
MRE可在磁场或非磁场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形成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的类橡胶聚合物,通过改变MRE周围的磁场强度,可以使内部铁磁颗粒获得运动的偶极矩,实现刚度的可调性。
MRE响应迅速、能耗低,避免了传统磁流变液颗粒沉积、密封问题等缺陷,成为车辆悬架、民用建筑、精密仪器和其他振动控制应用中的首选材料[1‑2]。
为了实现MRE的振动控制应用,建立能准确表征MRE的力学模型十分必要。
汽车减震器的建模与模态分析
第29卷第4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 29 No. 4 2017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 2017doi: 10.3969/j.issn.1672–6146.2017.04.010汽车减震器的建模与模态分析蒋连琼, 翁梦飞(武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福建武夷山, 354300)摘要: 运用Solid Works对单筒减震器进行三维建模, 并导入到 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减震器进行模态分析, 获取了其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
分析了各阶振动模态的特点, 得到变形最大区域、变形量情况及振动响应的表现形态。
该结果有利于汽车减震器的动态特性分析和整体设计。
关键词: 减震器; SolidWork; ANSYS Workbench; 模态分析中图分类号: TH 1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672–6146(2017)04–0036–04Modelling and modal analysis of 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Jiang Lianqiong, Weng Mengfei(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354300, China)Abstract: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single-cylinder shock absorber by using Solid Work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ANSYS Workbench on the shock absorber, and the first 6 order natural frequency and vibration mode are gott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 mode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ynamic design and overall design of 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s.Key words: shock absorber; Solid Work; ANSYS Workbench; modal analysis减震器是现代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机械动作产生阻尼以减小震动, 从而改善汽车行驶的平稳性[1]。
摩托车前减震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 前减震器的数学模型
! " # 关于建模的一些假设 根据摩托车前液压阻尼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为简化分析, 假设: ( )活塞与前叉管、 前叉管与底筒之间均没 # 有减震液的泄漏" ( )减震器中减震液与空气是严格分开的, & 减震液中不含空气, 也不存在油气泡现象" ( )减震液为不可压缩流体, 而所密闭的空 ’ 气满足理想气体的基本性质" ( )忽略减震液的重力势能, 并认为在同一 ( 封闭区域内瞬时压力处处相等" ( )减震液在压缩和复原行程中, 满足流体 ) 流动连续性原理, 减震液温度及特性保持不变" ( )认为系统刚性构件为完全刚体, 不计及 * 压力变化所引起的弹性变形" ! " ! 运动方程 [ ] (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行业标准 , 在减震器外 特性试验中, 规定前叉管相对于底筒作上下简谐 运动"对于曲柄连杆式加振器, 其运动方程可近 似表示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 — 曲柄半径, 1 — — 曲柄连杆比 "— — — 曲柄旋转角速度, / !— # 从式 ( )可以看出, 加振位移、 速度、 加速度 # 分别由两部分叠加而成, 前一项代表简谐运动, 后 一项则表示因连杆为有限长所引起的近似简谐运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环槽磁流变减振器动力学模型辨识
D3 8 KO T Q 6
旦
卜 -
Q
≥ _ } —
} —— — — — . — — —— 一 —
D3 8K1 0 0 8 0D3 8K36 0T6 0 0 M 3 0
—
>_ 卜—— < _ 卜——_H 仃
T6 M 3 0
=
D3 8 K0 0
1 磁流 变减振 器 的结构
析 时 , 要对结 构进 行简 化或 线性 化处理 , 需 因此 理论 上 计算 的十分准 确 的控制 量 , 在实 际 中并 不 能达 到 满 意 的控 制效 果 。基于 以上 原 因 , 以利 用 神经 网络 对结 可
wi l i g go v sb s d o e r ln t r t mut- n r o e a e n BP n u m ewo k h ir aa ’
T A Jn ,HE J n,Z h—ig I N ig u HU S i n x
( 中国民航大学 航 空工程学院 ,天津
1
I 1 1
-
q 卜 —— > _ — _ 卜 ≤_ — 卜 —— n — _
< _ —一 卜—
S
8 K 1 o 30 8 0D
I 占
军队长期 以来直升机飞行员培训成功过高的问题。
3 8 K0 T6 0 D3 8K-8 0D3 K- 6 0 31 0 1 0 08 3 0 T6 M
B P神 经 网络 对所设 计 的减振 器进行 正模 型和 逆 模 型 辩识 , 免 了对 结构 进 行 理论 建模 的复 杂性 与 不精 确 避
性, 达到 了很好 的辨 识效 果 。
关键 词 : P神 经 网络 ; 流 变减震 器 ; 识 B 磁 辨 中图分 类号 :H17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0 5 (0 0)60 3 -4 T 3 B 10 48 8 2 1 0 -0 90
汽车减震器原理并建立其数学模型及汽车悬架系统课件PPT
减 震 器 数 学 模 型
2010.11.25
不同应用场合下减振器的稳态特性
液压减振器的数学模型描述
▪ 建立如下公式描述减振器的行为: ▪ (1) ▪ ▪ (2)
▪ 式中,Y(x):阻尼力或压降 X:活塞速度或者液压油流量 B :第一阻尼系数 C:形状因子 D:泄载点 E:曲率因子
▪ G:第二阻尼因子 H:后继阻尼因子 K:灵敏度因子 ▪ eps:孔径因子 ▪ 由式(1)和(2)表示的液压减振器模型含有七个参数
2010.11.25
图2数学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
对于适用的减振器类型,D表示减振特性中的泄 载点。在这一点阻尼特性将发生改变,从而将第 一阻尼率和第二阻尼率区别开来。乘积BCD表示 低活塞速度下的阻尼率,这是阻尼特性中的一个 重要特征。参数C为所用到正弦函数的限度。阻 尼特性的导数总是正值。因此参数C的值是固定 的,小于或等于1。由于C由泄载点D决定,因此 参数B控制泄载点前的阻尼率。
2010等.11.2因5 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相
汽车减震器示 意图
1. 活塞杆;2. 工作缸筒;3. 活塞; 4. 伸张阀;5. 储油缸筒; 6. 压缩阀; 7. 补偿阀;8. 流通阀;9. 导向座; 10. 防尘罩;11. 油封
2010.11.25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
液压减振器数学模型的基本原则Fra bibliotek2.独立悬架如上图(b)所示 其特点是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 (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 受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一侧 车轮,独立悬架所采用的车桥是断开 式的。这样使得发动机可放低安装, 有利于降低汽车重心,并使结构紧凑 。独立悬架允许前轮有大的跳动空间 ,有利于转向,便于选择软的弹簧元 件使平顺性得到改善。同时独立悬架 非簧载质量小,可提高汽车车轮的附 着性
汽车减震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汽车减震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汽车减震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是描述汽车减震器运动的数学模型。
减震器是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车身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受到不同路面的冲击力,这些冲击力会传递到车身上,导致车身产生上下颠簸的运动。
减震器通过吸收和控制这些冲击力,使车身保持相对稳定的姿态。
减震器的动力学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减震器的运动状态。
该方程通常基于质点运动的基本原理,考虑减震器的质量、弹簧特性和阻尼特性等因素。
在动力学方程中,减震器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表示。
位移是减震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量,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减震器的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m * a + c * v + k * x = F其中,m是减震器的质量,a是减震器的加速度,c是减震器的阻尼系数,v是减震器的速度,k是减震器的弹簧刚度,x是减震器的位移,F是作用在减震器上的外力。
动力学方程中的各个参数都对减震器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
质量m 越大,减震器的惯性越大,对冲击力的响应越慢;阻尼系数c的增大可以增加减震器的阻尼效果,减小车身的震动;弹簧刚度k的增大可以增加减震器的支撑能力,减小车身的下沉。
通过求解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减震器的运动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这对于设计和优化汽车减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整减震器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减震效果,满足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
汽车减震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是描述减震器运动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过研究和优化动力学方程,可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行驶体验。
汽车减震器原理及分析
汽车减震器的原理与分析机制091贾强强2009200106 一、汽车减震器的作用研究减振器在汽车中的作用必须先从悬架说起。
悬架是汽车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身与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身和车轮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平顺地行驶。
一般汽车的悬架主要由弹性组件、导向机构和减振器组成。
弹性组件主要起缓和路面冲击的作用。
当汽车悬架中只有弹性组件而没有减振器时,汽车车身的振动将会延长很长时间,使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恶化。
为衰减车身和车轮的振动,悬架总成中的减振器是必不可少的。
二、国内外汽车减震器的研究现状减振器的发展经历了将近100年的历史。
最早的汽车减振器是采用悬架弹簧来消除路面带来的冲击的,弹簧虽具有性能可靠的优点,但它不能吸收振动能量,还易出现共振现象。
后来,人们采用橡胶块和弹簧一起来吸收车辆产生的振动能量,抑制车身振动,但它只能单向作用。
直N1908年,法国的娩Handallle研制出了第一个实用的液压减振器。
20世纪30年代,摇臂式减振器被普遍采用。
60年代,筒式减振器逐渐取代了摇臂式减振器。
它具有工艺性好、成本低、寿命长、质量轻等优点,主要零件采用了冲压、粉末冶金及精密拉管等高效工艺,适于大批量生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在汽车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在汽车技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出现了激振高频和低幅调节阻尼的减震器出现,实现了减震器的智能化可调。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制造工艺比较成熟完善的减振器仍是液压减振器。
三、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引言在机械设计领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技术。
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运动行为。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和仿真分析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一、动力学建模方法1.1 刚体动力学建模在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动力学建模方法之一是刚体动力学建模。
刚体动力学建模假设机械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均为刚体,即不考虑变形和弯曲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建立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系统在外部力和力矩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2 柔体动力学建模与刚体动力学建模相对应的是柔体动力学建模。
柔体动力学建模考虑了机械系统中的弹性变形和挠度等因素的影响,更为精确地描述系统的运动行为。
通过建立柔体的弹性力学方程和振动方程,可以得到系统在动力作用下的振动模态和共振频率等关键参数。
二、仿真分析技术2.1 静力学仿真分析静力学仿真分析是机械设计中常用的仿真手段之一。
静力学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机械系统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包括受力分布、应力集中和变形情况等。
通过结构的有限元建模和加载条件的设定,可以定量地分析机械系统受力情况,并进行材料选型和结构优化。
2.2 动力学仿真分析与静力学仿真相对应的是动力学仿真分析。
动力学仿真分析考虑了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和动力响应,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系统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并设置初始条件和外部加载,可以模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行为,并预测其对外界扰动的响应。
三、案例分析:汽车悬挂系统仿真以汽车悬挂系统为例,探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汽车悬挂系统在行驶过程中承受着复杂的加载和振动,对悬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悬挂结构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针对汽车悬挂系统,可以利用柔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相应的振动方程,考虑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等关键部件的挠度和振动,分析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模态和频率响应。
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的简化物理参数模型
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的简化物理参数模型抗蛇行减振器是高速列车最重要的液压减振元件,其动态特性对车辆的蛇行运动稳定性、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速铁路由于轨道不平顺幅值低减振器的工作位移较小,加之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导致减振器的工作频率上移,在小位移和高频激扰下减振器表现出来的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大相径庭[1]。
减振器内部阀结构,油液中空气溶解率,活塞与内套筒等位置的油液泄漏,减振器端部橡胶接头等都将影响减振器的动态特性[2],导致响应相位和活塞杆作用力的变化。
在进行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仿真时,如果不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势必会产生较大的设计误差,导致不良的后果[3-5]。
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症状积分水平、生存质量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症状积分水平、生存质量水平变化幅度更大,P<0.05。
如表2。
根据建模原理的不同,液压减振器模型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参数模型、等效参数模型和非参数化模型[6]。
物理参数模型需对减振器内部结构、阀体、油液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根据其工作原理建立压力流量方程,由于这些参数都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该模型主要用于减振器本身的开发设计[7-10]。
该建模方法复杂,所需参数较多,计算效率非常低下,不适合用来进行大量的车辆动力学仿真。
等效参数模型将减振器抽象为一些具有某种力学特性的典型物理元件,如阻尼元件、弹性元件、摩擦元件等的组合系统[11-14],由于参数较少、计算速度快,适于进行车辆动力学仿真。
Maxwell模型就是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经常使用的等效参数模型,但该模型对减振器频变特性和幅变特性的描述过于粗糙,与实际减振器动态特性的差异较大。
非参数化模型则是基于试验数据分析的一类黑箱模型,包括恢复力曲面方法[15]、神经网络方法[16]等,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往往只能在有限的试验条件下描述减振器阻尼特性。
综上所述,减振器物理参数模型由于计算效率极低不适合用于车辆动力学仿真,而等效参数模型和非参数化模型又不能很好地反映减振器的频变和幅变特性,计算精度不能得到保证。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流体动力学分析
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流体动力学分析汽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性能和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盘悬挂系统。
而在对底盘悬挂系统的研究中,流体动力学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汽车底盘悬挂系统。
简单来说,它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一组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车身重量、缓解路面冲击、保持车轮与地面的良好接触,并确保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
悬挂系统通常由弹簧、减震器、连杆等部件组成。
那么,流体动力学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实际上,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就与流体动力学密切相关。
减震器内部充满了油液,当车辆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时,车轮的上下运动迫使减震器中的油液通过特定的通道流动。
这个过程中,油液的流动特性会影响减震器的阻尼力,从而决定了悬挂系统对路面冲击的吸收效果。
在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油液的黏度是一个关键参数。
黏度较高的油液在流动时会产生较大的阻力,从而使减震器的阻尼力增加,车辆行驶会更加稳定,但可能会牺牲一定的舒适性。
反之,黏度较低的油液则会使阻尼力减小,车辆的舒适性可能会提高,但操控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减震器内部通道的形状和尺寸也对流体动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狭窄的通道会增加油液的流速,从而产生更大的阻尼力;而宽阔的通道则会使阻尼力减小。
因此,通过合理设计通道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实现对减震器阻尼特性的精确调节。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流体动力学,工程师们通常会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借助计算机软件,建立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油液在减震器内部的流动情况。
通过改变相关参数,如油液黏度、通道形状等,观察阻尼力的变化,从而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
除了减震器,悬挂系统中的其他部件,如液压衬套,也涉及到流体动力学的原理。
液压衬套通过内部的液体流动来减少振动传递,提高车辆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在实际的车辆运行中,底盘悬挂系统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D-1005型阻尼器的速度—阻尼力模型
1.52 Z 1 10.34e 1.04v 2 710 40 1 tg 0.0725Z sign( Z ) 1.1( v 2.3) 0.2v 1 e 1 1.81e , Z , v) 247 F (Z
电液变阻尼减振器工作原理及特点
2.工作特点: 在低频(<2Hz)时,呈粘滞线性阻尼特性,可用线性 阻尼模型描述。其公式为: c(v)=kv+21.6 ,v为 控制电压。 在高频(>2Hz)时或电压较大时不能用粘滞线性阻尼模 型描述,应采用如下公式: F=((kv-e)x1+c(v)dx1/dt)/b(f) 其中:c(v)=(kv/2+21.6)/d(f),b(f)=k1f+b1,d(f)=k2f+b2 该阻尼器在低频时(<2Hz)控制效果较好,低电压时有 较好的频率响应特性,高频时频率响应特性边差。
离心控制器
运转不平衡性:
d 0 2 ( F 0 constant ) dF 稳定性条件写为:
d 0 ( F 2 constant ) dF 稳定性条件写为: bJ 1 m
bJ 1 m
离心控制器
几个结论:
1:重锤重量m增加有害于稳定性。 2:减小磨擦系数b有害于稳定性。 3:减小飞轮的惯性矩J有害于稳定性。 4:减小不平衡性ν有害于稳定性。
离心控制器
离心控制器工作原理图:
离心调速器
ψ ψ
ψ ψ
套筒
θ
ψ
si nψ
θ ψ
至汽门 飞轮 至蒸汽机汽缸
ψ
2
ψ
离心控制器
离心控制器运动微分方程: M的运动微分方程
2
m sin cos mgsin b m
飞轮运动微分方程
P J P 1 2
调节器套筒与蒸汽汽门的关系:
p 12QL g 2w ; p cL g
Q为流量,为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 ;为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 应力; c为参数取值范围为 2 ~ 3,当p p时, c 2.当p 100p时, c 3
磁流体减振器
磁流体的组成: 1、可在磁场中产生极化的离散微粒,可极化微粒—铁磁 性和顺磁性的球型微粒,其直径一般在案1~10μm。 2、载体液应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阻燃性、不易产生 污染,一般用煤油、硅油、合成油等。 3、稳定剂以确保磁变流体具有良好的沉降稳定性和凝聚 稳定性。
磁流体减振器机械结构
1.节流孔 2.密封和导向件 3.线圈引线 4.磁流变液 体 5.线圈套 6.氮气蓄压器
磁流体减振器的工作模式
1.流动模式:两极板固定,利用流动模式可设计阻 尼器、减振器等。 S 磁场 压力 N
流动模式的压差分为两部分:磁流变液的粘度引起 的压差ΔPη、磁场引起的压差ΔPτ。
磁流体减振器动力学方程
美国Lord公司RD—1005型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
磁流体减振器动力学方程
RD-1005型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模型(2): 被动为主动 Fd=C1y(速度)+K1(x-x0) y (速度)=[az+c0x+k0(x-y)]/(c0+c1)
z (速度)=-γ×abs(x (速度)-y (速度))×z×abs(z)n-1-β( x (速度)-y (速度))×abs(z)n+a×(x (速度)-y (速度))) a=a(u)=aα+abu;c1=c1(u)=c1α+c1bu;c0=c0(u)=c0α+c0bu 参数u由下式决定: u(速度)=-η(u-v) (v为电流驱动器上的电压)。
离心控制器
线性化方程的特征多项式为:
p
p 1
2 0
1
0
0
0 p
0
D( p)
g sin 2 g sin b 2 D( p) p cos mb g sin 0 k sin 0 p
cos 0
J
0 0
2 g sin 0
m
0
k sin 0 J
动力减振器的基本原理
动力减振器的基本原理图:
ω
动力减振器的基本原理
• 动力减振器的基本原理::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把一个辅助 质量联系到振动系统上的一种减振装置。如上图, 其动力学运动方程为:
it m1 1 c( x 2 x 1 ) (k1 k2 ) x1 k2 x2 P0e x m 2 c( x 2 x 1 ) k2 x1 k2 x2 0 x 2
δ
st
以λ为横坐标,以B1/δst为纵坐标作图。如下图所士。
ζ
0
ζ
∞ ζ 0
δ δ
st)1 st)2
ζ
0.10 ζ 0.32
λ 1 λ 2 主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
λ
动力减振器的基本原理
几个问题的讨论: 1、无论阻尼ζ如何,幅频响应曲线均通过P、Q两 点,也就是说频率比位于P、Q两点的频率比λ1、 λ2的值时,主系统的受迫振动的振幅与阻尼ζ无 关。 2、令ζ=0的B1/δst与ζ=∞的 B1/δst 值相等,就可求得 P、Q 的横坐标值λ1、λ2。
若φ=ψ’,则有:
b 2 2 n sin cos g sin m k F cos J J
离心控制器的平衡位置:
离心控制器
0 0 F cos 0 K g 2 2 n 0 cos 0
两个论题:
1:缓冲(磨擦)是正常工作的灵敏调节器的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简言之,没有无缓冲的调节器。 2:不定向调节器(零不平衡性的调节器)即使有缓 冲,也不适用的,简言之,没有无不平衡的调节器。
磁流体减振器动力学模型
磁流体阻尼作用的二自由度悬架模型
特点:体积小、功耗少、阻尼力大、可调范围广 、频率高、适应面大。
TMD减振器
TMD减振器机械结构:
1.粘性阻尼 2.弹簧 3.质量
TMD减振器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简图:
TMD摇摆减振器
TMD摇摆减振器机械结构:
动力学方程:
离心摆式减振器
2
2 mL m
R L
m( R L ) L ( n ) 2 sin nt
θ
θ
ω ξ
α
ξ
vLw F ; g
N
F Lw
v为极板之间的相对速度 .
磁流体减振器的工作模式
3.混合模式:磁流体减振器的阻尼力为:
12QL cL vLw F A( 3 ) Lw g g g w
A为活塞作用面积。
主要参考资料
1.郭太蕾,胡海 岩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 主动控制研究—建模和自适应控制。振动工程学报, 2002.3,P10~14。 2.Bossis G.etal,Yield stress magnetorheological and electrorheogical fluids:A comparsion between microscopic structural models. J.Rheol,1997;41(30):P687~704. 3.廖昌荣、陈伟民、余淼等,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准 则探讨。中国机械工程,2002.9 P723~726. 4.王修勇、陈政清、何旭辉等,斜拉桥拉索风雨振控制的 智能阻尼技术,振动与冲击,2002 Vol.21 No.3:26~30。
β
β
ω
θ ω ξ
θ
ω t+γ
ω ξ
β
ω
其中:ω为圆盘转速;R为圆盘半径;L为长,m为振子质 量。
离心摆式减振器
离心摆式减振器机械结构:
电液变阻尼减振器
电液变阻尼减振器机械结构:
控制电极(接控制电路板) 伺服阀
油压表
旁通管路
桥路阀块
活塞杠
油封
活塞头
电液变阻尼减振器工作原理及特点
1. 工作原理:
0
p
离心控制器
多项式值为:
2kg sin 0 b 2 g sin 0 D( p) p p p m cos 0 J 0
3 2 2
所以系统稳定性的充要 条件为: b g sin 0 2kg sin 0 m cos 0 J 0
2 2
或写为: bJ 2k cos 0 2 F m 0 0
P 1F 1 K (cos cos *)
离心控制器
离心控制器运动微分方程: 其中b为摩擦系数,k为比例常数,ψ*为ψ的平均值。 整个机器—调节器系统微分方程为:
2 2 m m n s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s m g sin b k cos F J
磁流体减振器动力学方程
运动微分方程:
c( Z Z ) k (Z Z ) F (Z , Z , v) MZ 1 1 2 1 2 mZ c( Z Z ) k (Z Z ) k Z k y F (Z , Z , v) 2 1 2 1 2 t 2 t
m1 1 c( x 2 x 1 ) (k1 k2 ) x1 k2 x2 P0eit x m 2 x2 c( x2 x1 ) k2 x1 k2 x2 0
主系统振幅B1主系统在激振力力幅P0作用下的静 变位比值。
动力减振器的基本原理
0 0 F cos 0 K g 2 2 n 0 cos 0
取
0 ,
0 0 , 0
离心控制器
其线性化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