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趣味课程(1-10实验)

合集下载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XXX第一课:介绍数学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分成两个队伍。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2.讲趣味数学小故事《如果我输了,就做你的夜宵》。

故事讲述了一个数字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

第二课:趣味故事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

2.认识1到10的数字。

3.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故事《棒棒过生日》、数字歌、拍手歌游戏、电话号码排列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通过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数字110.2.通过数字歌、拍手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的丰富变化和实际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字,以及这些数字的作用。

第三课:趣味数学猜数游戏教学目标:1.学会“6”和“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

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1.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会“6”和“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他现在有5个坚果,还需要再收集5个才够过冬。

他每次可以收集1个或2个坚果,那么他需要收集几次呢?3、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如何用加减法来解决小松鼠过冬的问题。

4、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加减法问题,如:XXX有3个橙子,他又买了2个,现在他一共有几个橙子?5、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练连加连减的运算,如:每个学生都拿到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数字,然后学生们要按照卡片上的数字进行连加或连减操作,最后看谁算得最快最准确。

6、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请求松树爷爷赠送他松果。

松树爷爷很慷慨地答应了,让小松鼠摘取自己的松果。

小松鼠兴高采烈地唱歌,摘了很多,直到袋子装满了。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主题:认识数字1-10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2. 能够根据给出的数字完成简单的计数和比较大小的活动。

3. 能够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对数字1-10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1-10
2. 书写数字1-10
3. 计数和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卡片上面有数字1-10,让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数字,并大声读出。

二、学习新知识
1. 介绍数字1-10的写法和读法,帮助学生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2. 练习书写数字1-10,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写出这些数字,并进行纠正。

三、巩固练习
1. 让学生互相比较大小,谁能够说出更大的数字。

2. 让学生进行计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四、拓展活动
1. 数字拼图游戏:将数字1-10的卡片混在一起,让学生拼出正确的顺序。

2. 数字填颜色:给出一个数字,让学生用相应的颜色填充数字。

五、总结反馈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1. 用正确的书写方式书写数字1-10。

2. 找出周围的数字,进行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并能够书写这些数字。

通过趣味活动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102. 学习加减法运算3.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4. 学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5.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故事、情境、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小动物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主题活动(15分钟)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

如:数字接力、拼图游戏、找不同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用几何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比较物体的大小等。

5. 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趣味数学学习中的进步。

2. 定期进行小型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家长沟通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2. 向家长介绍趣味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 针对学生的特点,给出家长在家辅导的建议。

八、教学拓展1. 组织数学趣味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主题班会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2. 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自然科学等,进行跨学科的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数学竞赛和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能力。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十、单元测试1.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10的认识课题:到校园中发现数字学生在自己的校园中参观,以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房屋建筑、公共设施为目标,对所发现的物体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发现一个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个。

目标:比比看,谁发现的数字最多。

课题:游戏棋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配游戏棋一副(游戏棋盘一张,棋子4——6颗,骰子一颗)通过掷骰子认数走棋,认识和熟悉10以内的数,增强数感。

2、1——10的加减法课题:击鼓传数做加减全班围坐,每人面前桌上放一数字(1——10),然后在花上扎一数字,击鼓传递,花落在谁处,谁就用面前的数字与花上的数字做加减,不会做的可以向别人请教(注意语言要有礼貌)。

教师适时更换数字,循环往复。

活动:玩学具1、数出学具盒中有每种学具各有多少个?2、按要求摆数:摆5个,摆的比多3 个;摆7个,摆的比少4 个;摆3个,摆的和9个;摆4个,摆的比多3个,摆的比少2 根。

3、摆学具说算式: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先摆2,再摆6;先摆5个,再摆4;先摆8个,再拿走5 个;先摆10根,再拿走7根;前面摆6,后面摆3个。

4、考考同桌:给同桌用学具摆出两个数,让同桌说出算式来。

课题:卡片拼贴算式用1——10的数字卡片及加、减、等号卡片在黑板上拼贴10以内的加、减、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拼贴,看哪组拼的算式既对又多。

综合实践:参观***同学的家组织学生到一位同学家中参观,发现同学家中的物品数量,每人口述两个数字,并用所发现的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

例,我发现***家有2张床,8根凳子,2+8=10,8—2=6。

分类、认识物体:课题:帮帮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1、组织学生给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进行分类。

分小组进行,每小组先确定方法,再动手分类。

其它学生观看,教师点评。

2、将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其它类,由全班共同完成。

小学一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

小学一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趣味数学数一数教学内容:认识1-10的数。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在身边发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谈话:小朋友们,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今天就让我们在校园中找找1-10的数字。

二、自主探究1、寻找身体上的数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

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三、课堂延伸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都做了些什么你发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分一分。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分一分。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分一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在小学里一定认识了许多的好朋友,你来介绍介绍你的好朋友吧。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介绍两位好朋友。

自我介绍:“我是宝宝,我是贝贝,我俩是好朋友,我们长大了!上小学了!我们很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谈话: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宝宝和贝贝家的邀请我们一起到小店看一看。

新版教科版小学数学实验目录一年级

新版教科版小学数学实验目录一年级

新版教科版小学数学实验目录一年级实验一:认识数字
实验目的: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数字,并培养他们的数字意识。

实验材料:
1. 数字卡片:0-9
2. 黑板或白板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数字卡片和黑板(白板)。

2. 随机选择一个数字卡片,将其展示给学生。

3. 让学生说出该数字,并在黑板上写下这个数字。

4.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学生能熟练认识0-9的数字。

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快速认识数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实验二:数数小游戏
实验目的:
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

实验材料:
1. 摆放好的小球(10个)
2. 计数卡片:1-10
实验步骤:
1. 将摆放好的小球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编号,从1到10。

2. 准备好计数卡片,并把它们打乱顺序。

3. 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数字顺序数出小球。

4. 检查学生的数数正确性。

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并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实验三:数字比较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数字大小,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实验材料:
1. 数字卡片:0-9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数字卡片。

2. 随机选择两个数字卡片,将其展示给学生。

3. 让学生说出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4. 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并解释数字的大小关系。

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正确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项目)。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6篇)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6篇)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活动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实施措施1、认真备课,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活动一:数字小儿歌(1课时)活动二:数字连线(1课时)活动三:几与第几(1课时)活动四:认识图形(2课时)活动五:巧移小棒(1课时)活动六:按规律填数(2课时)活动七:按规律填图(1课时)活动八:趣谈间隔(2课时)活动九:移多补少(2课时)活动十:单数和双数(1课时)活动十一:活动总结,表彰优秀(1课时)五、附具体活动内容活动:数字小儿歌1、数字小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2、数字小儿歌《数字歌》: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

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左右右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

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

数学小趣味实验小学生数学实验探索活动

数学小趣味实验小学生数学实验探索活动

数学小趣味实验小学生数学实验探索活动数学小趣味实验实验背景:数学是一门理性而有趣的学科,而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过于抽象和枯燥。

因此,通过一系列小趣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实验探索活动。

实验一:奇妙的数字游戏实验目的:通过数字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 数字卡片(0-9)- 笔和纸实验步骤:1. 将数字卡片(0-9)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随机抽取4张数字卡片,并排列在桌面上。

3. 学生根据这4个数字卡片,计算得到尽可能多的结果。

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数字可以重复使用。

实验结果:学生们将得到各种各样的结果。

可以让他们分享自己得到的结果,并解释他们的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计算相同的数字,以展示数学中的多样性。

实验二:神奇的魔方实验目的:通过解魔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实验材料:- 魔方实验步骤:1. 给每位学生一个魔方。

2. 学生们尝试解开魔方。

3. 鼓励学生们观察和思考魔方的旋转规律,并尝试找到一种解魔方的策略。

实验结果:学生们将逐渐发现魔方的破解规律,并掌握解魔方的方法。

他们可以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并展示解开魔方的速度。

实验三:数学塔实验目的:通过建造数学塔,锻炼学生的空间感知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实验材料:- 一盒积木(不同形状和颜色)实验步骤:1. 学生们使用积木搭建一个数学塔。

2. 要求学生们在搭建塔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搭建积木,例如:每一层的积木数量递增或递减,每一层的积木需要满足某种特定的条件等。

实验结果:学生们将搭建出不同形状和规律的数学塔。

可以让他们彼此展示他们建造的数学塔,了解不同的建造策略和规律。

实验四:实际测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材料:- 尺子- 重量秤- 温度计等实验步骤:1. 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例如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测量室内外的温度等。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1~10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1~10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1~10
一年级趣味数学(1~10)
1、切大饼
一张大饼,切1刀最多分成2块,切2刀最多分成4块,切3刀分成()块。

2、玩牌
有四个人一起玩牌,一共玩了30分钟,那么他们每人玩了____分钟?
3、猫吃鱼
1只猫吃一条鱼要6分钟,8只猫同时吃8条鱼,一共要几分钟,
4、有趣的兔子
意大利著名的《算盘》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兔子问题,如下:已知,一对兔子每一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子,而一对兔子生下后第二个月也开始生小兔子,那么,从刚出生的一对兔子开始算起,满一年时可以繁殖出多少对兔子呢?
5、小红用同样的钱可以买3只蛋糕或者4只面包,蛋糕贵()还是面包贵()。

6、3个男同学与3个女同学进行打球比赛,如果每个男同学都要与每个女同学比赛1次,一共需要比赛()次。

7、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锯()次。

8、二年级有50名运动员参加学校长跑比赛,号码排到50。

这些号码中共出现了()个“1”。

9、有7个桃子,每个桃子上有1个数字,小明拿走和是15的两个,小力拿走和是9的两个,小红拿走差是6的两个,还剩一个,请把它圈出来。

10、第一次游走6只小鸭,第二次游走8只小鸭,两次游走()只小鸭。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具体内容包括:数字的认识、数序的理解、数字的排列以及数字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到10的数字认识,了解数字的顺序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字的排列规律,简单计算方法。

重点:数字的认识,数序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PPT、数字骰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扮演数字角色,进行趣味游戏,引导学生感知数字的存在。

2. 数字认识(10分钟)介绍0到10的数字,通过PPT展示,让学生观察和认识数字。

3. 数序理解(10分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让学生跟读,加深对数序的理解。

4. 数字排列(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并进行随堂练习。

5. 简单计算(10分钟)利用数字骰子,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数字0到10的书写和认识。

2. 数序的排列。

3. 数字排列规律。

4. 简单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答案:课后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数字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提高数学素养。

本教案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数字排列规律的教学3. 简单计算方法的教学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数字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一年级数学趣味课程(1-10实验)

一年级数学趣味课程(1-10实验)

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目录1. 小图形大世界2.小小运动会3. 画出你的美丽4. 火柴棒游戏5. 有趣的算法6. 中国七巧板3稿7.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8. 有关0的知识9. 排队中的学问10.扑克牌钓鱼1.小图形,大世界一、内容:生活中找图形二、目标: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程解读: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联想自己周围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一些有目的的尝试,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带着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流程:读一读:标志的秘密在生活中,人们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辨认程度是不一样的。

三角形最容易辨认,所以适合做警告标志牌(如图注意儿童图11)。

方形有足够的空间来显示文字说明和图像符号,所以适合表示提示意义的标志牌(如图2)。

圆形中的图像、文字显得大,更容易看清,所以适合表示禁止、强制、只准意义的标志牌(如图3)。

找一找:机动车车道图2禁止驶入图3在生活中,还有哪里能找到平面图形?赏一赏:玩一玩用正方形纸折成两部分,可以怎么折,分成了哪两个图形?你能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吗?你会用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怎么折?你会折纸飞机吗?照样子折一折,说说在折的过程中各有哪些图形?你还会折些什么呢?动手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些什么图形呢?2.小小运动会一、内容:小小运动会二、目标:1.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够分清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 通过趣味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1-102. 简单的加减法运算3. 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游戏4. 培养学生的计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

4.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如数数游戏、接龙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教学新课: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学习数字1-10,可以通过讲解《小兔子种菜》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认识数字。

3.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数学练习。

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如数学谜语、数学趣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发言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有趣的数学故事、图片、动画等。

2. 教学道具: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道具,如数字卡片、小奖品等。

3.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拼图等。

4.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趣味数学小学一年级教案

趣味数学小学一年级教案

趣味数学小学一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数字1-10。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加深对数字的认知。

3. 学生能够简单应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都有相应数量的图案。

2. 游戏道具:学生喜欢的玩具或小道具,例如小球、积木等。

3. 小组配套材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练习册。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数字认知(10分钟)1. 教师使用数字卡片,依次展示数字1-10,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

2.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数字卡片上的图案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步骤二:数字游戏(15分钟)1. 将数字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并将一些小组配套材料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

2. 教师宣布一个数字,学生要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跑到相应数量的小组配套材料处。

3.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每个数字的特点,例如数字5有五个图案等。

步骤三:数字运算(20分钟)1. 教师用小球或其他小道具表示数字的加法。

2. 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字加法题目,例如1+2=?,让学生用小球进行演示。

3. 学生用小组配套材料进行实践,完成类似的数字加法运算。

步骤四:数字游戏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拿到一份练习册。

2. 练习册上有一些数字游戏题目,例如找出不同数量的图案、完成数字序列等。

3. 学生间相互讨论、合作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数字的认知有什么变化。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数字游戏中的体验,教师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要了解的知识。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态度。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用图片或手工制作数字卡片,加深对数字的认知。

2. 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数字游戏和练习,如数字的排序和分组等。

3. 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实践更多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数字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实验

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实验

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实验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枯燥的学科,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困难和无趣。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趣味实验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趣味实验,旨在让孩子们从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一、奇妙的乘法魔术材料:一副牌步骤:请一名学生上台,随机选择一张牌并将其翻面,然后将其放回原位。

在学生不知道选了哪张牌的情况下,你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乘法计算准确地告诉他他选择的是哪张牌。

解释:这个魔术的原理是通过数学计算来推算学生选了哪张牌。

将牌的点数和花色转化为数字,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数学运算,最后得出结果。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同时也能给他们带来惊喜和乐趣。

二、立体图形的探索材料: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卡纸步骤:给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棱柱等,并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这些图形。

通过切割、折叠、粘贴等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图形的构造过程,理解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和角的度量。

解释: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他们可以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通过制作过程中的操作来深入理解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如表面积、体积等概念。

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游戏之谜题解密材料:数学谜题卡片或纸张步骤:在卡片上写下一些数学谜题,如填数字、找规律等,然后让学生们一起解答这些谜题。

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小组比赛,让孩子们合作解决问题,或者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并交流解答方法。

解释:数学谜题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好方法。

通过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学生们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谜题的解答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性。

这些趣味实验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够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采松果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10

采松果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10

采松果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10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都需要用到数字。

对数字的认识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小学数学中,学习认识数字则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小学生认识数字1-10的数学教案——采松果数学教案。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教案的内容、用途以及优点。

一、教案的内容采松果数学教案主要是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了认识数字1-10,认识10以内的数、加法和减法、比较大小等内容。

针对数字1-10,该教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物、数字符号、手指、有声有色的教学方法,认识和掌握数字1-10的基本数值及其大小位置关系,并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巩固和练习。

具体来说,教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认识数字1-10:采取看图说数字的教学方式,通过几何图形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数字1-10的形象符号。

2、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数线、比较大小的游戏等,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数字大小的相对位置。

3、加法和减法:通过图形、实物和自然语言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语言和符号的运用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规律。

4、练习: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数字1-10的认识和掌握。

二、教案的用途采松果数学教案的主要用途是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和掌握数字1-10。

通过让学生通过实物、数字符号、手指、有声有色的教学方法,认识和掌握数字1-10的基本数值及其大小位置关系,并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巩固和练习,帮助学生构建数字基础。

同时,该教案还通过逐步教授加、减法等运算概念,构建学生数学知识的框架。

采松果数学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教案中以实物、数字符号、手指、有声有色的教学方法为基础,避免了单一的课本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增强了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理解。

而针对练习环节,教案也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如填字填数、连线练习等,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练习,也方便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课程1、1——10的认识课题:到校园中发现数字学生在自己的校园中参观,以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房屋建筑、公共设施为目标,对所发现的物体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发现一个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个。

目标:比比看,谁发现的数字最多。

课题:游戏棋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配游戏棋一副(游戏棋盘一张,棋子4——6颗,骰子一颗)通过掷骰子认数走棋,认识和熟悉10以内的数,增强数感。

2、1——10的加减法课题:击鼓传数做加减全班围坐,每人面前桌上放一数字(1——10),然后在花上扎一数字,击鼓传递,花落在谁处,谁就用面前的数字与花上的数字做加减,不会做的可以向别人请教(注意语言要有礼貌)。

教师适时更换数字,循环往复。

?活动:玩学具1、数出学具盒中有每种学具各有多少个?2、摆5个,摆的比多3 个;摆7个,摆的比少4 个;摆3个,摆的和9个;摆比多3个,摆的比少2 根。

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先摆2,再摆6;先摆5个,再摆4个;先摆8个,再拿走5 个;根前面摆6个,后面摆3个。

4课题:卡片拼贴算式用1——10的数字卡片及加、减、等号卡片在黑板上拼贴10以内的加、减、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拼贴,看哪组拼的算式既对又多。

1 2 3 4 5 6 78 9 10综合实践:参观***同学的家组织学生到一位同学家中参观,发现同学家中的物品数量,每人口述两个数字,并用所发现的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

例,我发现***家有2张床,8根凳子,2+8=10,8—2=6。

分类、认识物体:课题:帮帮学前班的小弟弟、小妹妹1、组织学生给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进行分类。

分小组进行,每小组先确定方法,再动手分类。

其它学生观看,教师点评。

2、将学前班的玩具和活动用具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其它类,由全班共同完成。

三、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位加和退位减)课题:扑克牌中的加减法。

(1——20)分小组进行。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0-102. 学习加减法运算3.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4. 学习方向的辨别5. 学习数的比较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物、图片、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

4.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教具等。

2. 准备相关游戏的道具和材料。

3. 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如数数接龙、快速问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认识数字0-10: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通过实物、图片等,让学生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并学会它们的名称。

4. 学习方向的辨别: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左、右等方向。

5. 学习数的比较:通过教具,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并能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学习20以内的数字识别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学习时间和日期的基本知识。

3. 学习货币的基本知识,如人民币的单位和使用。

4. 学习通过图形和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析。

5. 学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2. 使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数学一年级教学实践活动(3篇)

数学一年级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就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素养,我们开展了一次数学一年级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帮助学生巩固一年级所学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认识数字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1-10的数字,掌握数字的书写方法。

活动内容:(1)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学生动手操作,用积木、卡片等材料拼出数字1-10。

(3)教师讲解数字的书写方法,学生跟写。

2. 活动二:测量长度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活动内容:(1)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厘米、分米、米等。

(2)学生分组,用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书本、铅笔等。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活动三:图形世界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活动内容:(1)教师展示各种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学生分组,用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图形。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讲解图形的特征。

4. 活动四:数的分解与组合活动目的:让学生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活动内容:(1)教师讲解数的分解与组合方法,如1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分组,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游戏。

(3)学生展示游戏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

5. 活动五: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活动内容:(1)教师讲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购物、烹饪等。

(2)学生分组,进行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如计算购物小票、制作食谱等。

(3)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活动教案设计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活动教案设计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活动教案设计案例课题名称: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活动教案设计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并理解10以内的数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能够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理解10以内的数字。

2. 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解决策略:1.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1-10)2. 彩色纸张3. 剪刀4. 小玩具教具和设备:1. 教学黑板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环节: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2.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课堂管理:1. 教师要保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时间分配:1. 引入新课(5分钟)2. 操作活动(15分钟)3. 小组讨论(10分钟)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板书设计:关键内容与逻辑结构:1. 10以内的数字(1-10)2. 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3. 小组合作与讨论课后反思:评估标准与改进措施:1. 观察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正确性,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小实验

一年级数学小实验

一年级数学小实验嗨,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玩一个超级有趣的数学小实验哦。

一、实验准备。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小物品,像小石子啦、彩色的小珠子或者是可爱的小饼干(要是没吃的话才能用来做实验哦),然后再拿几个小盒子或者小袋子。

二、实验开始。

1. 数小物品。

- 咱们先把小石子拿出来,一颗一颗地数。

“1、2、3……”就像在给小石子们点名一样。

数到10颗的时候,咱们就把这10颗小石子放到一个小盒子里,这个小盒子就像小石子们的家啦。

- 然后再数10颗小石子,放到另一个小盒子里。

这时候咱们可以问问自己,现在有几个10呀?对啦,有2个10。

那2个10是多少呢?哈哈,就是20啦。

2. 加法小魔法。

- 现在咱们拿出两个小袋子,在一个小袋子里放5颗彩色小珠子,在另一个小袋子里放3颗彩色小珠子。

然后把这两个小袋子里的珠子都倒出来放在一起。

咱们再数一数,“1、2、3、4、5、6、7、8”,哇,5 + 3等于8呢。

就好像小珠子们在聚会,它们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更多的小珠子。

3. 减法小秘密。

- 咱们再拿10颗小饼干(还是假设的没吃过的小饼干哦)。

吃掉3颗,这时候咱们看看还剩下几颗呢?数一数,“1、2、3、4、5、6、7”,10 - 3等于7。

就像小饼干们有一些被小馋猫(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啦)吃掉了,剩下的就是答案啦。

三、实验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发现数学就像魔法一样。

数小物品可以让我们知道数字的多少,加法就像把东西合在一起变多,减法就像拿走一些东西变少。

是不是很有趣呀?以后我们可以用身边更多的东西来玩这个数学小实验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目录1. 小图形大世界,2.小小运动会3. 画出你的美丽4. 火柴棒游戏5. 有趣的算法6. 中国七巧板3稿7.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8. 有关0的知识9. 排队中的学问10.扑克牌钓鱼|1.小图形,大世界一、内容:生活中找图形二、目标: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程解读: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联想自己周围的事物,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一些有目的的尝试,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带着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流程:读一读:标志的秘密《在生活中,人们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辨认程度是不一样的。

三角形最容易辨认,所以适合做警告标志牌(如图1)。

注意儿童图1方形有足够的空间来显示文字说明和图像符号,所以适合表示提示意义的标志牌(如图2)。

…圆形中的图像、文字显得大,更容易看清,所以适合表示禁止、强制、只准意义的标志牌(如图3)。

找一找:' 机动车车道图2禁止驶入图3在生活中,还有哪里能找到平面图形'赏一赏:玩一玩&用正方形纸折成两部分,可以怎么折,分成了哪两个图形你能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吗你会用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怎么折你会折纸飞机吗照样子折一折,说说在折的过程中各有哪些图形]你还会折些什么呢动手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些什么图形呢2.小小运动会一、内容:小小运动会二、目标:1.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够分清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程解读:运动会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在电视中或现实生活中看过运动会,本课程从运动会报名、开幕式做操、运动会各项比赛、颁奖一系列活动贯穿全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带着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流程:[我们去报名。

开幕式体操队表演。

~'你知道我们体操队一共有多少人吗踢毽比赛。

—王立:“第一次比赛,我踢了7下。

” 李云:“我在第一次比赛中踢了6下。

” 《从前往后数,我是第3个。

从后往前数,我是第4个。

我们这排一共有多少人从左往右数,我是第3个。

从右往左数,我是第4个。

我们一共有多少排踢毽比赛规则:大家踢两次,谁踢的总数多,谁就是冠军。

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觉得李云的想法对吗你是怎么想的王立:“第二次比赛我又踢了7下。

”轮到李云了,他想:我最少只要踢8下,就能获得冠军了。

猜猜这是什么比赛。

有一项比赛的长度比100米多300米。

( ) 有一项比赛的长度比200米和800米的总和少200米。

( )比赛名次。

李云在运动会上一共得7分,它可能得了几个什么样的名次(1)1个第一名和( )个第二名。

第一名 @第二名第三名 3分2分1分仔细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可能$(2)1个第一名和()个第三名。

(3)()个第二名和()个第三名。

3.画出你的美丽一、内容:找规律二、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课程解读:!找规律是数学活动中的一项技能。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才刚刚接触数学,对于他们来说,也只能寻找一些简单的数的变化规律和图形变化规律,而这里选择让学生寻找图形的变化规律,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直观感觉由于抽象的思维。

通过让学生接着画图形的方式,使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并总结运用规律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四、流程把一些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然后用白纸盖住其中一部分,你想要画出被盖住的部分,就必须仔细观察没盖住的图形,从中寻找规律.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找出规律.活动一: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变化的规律,在空白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这样思考: 在方向上,图1图2画的是笑脸,只不过是数量上有增减;图2图4所画的虽不相同,但是数量和位置相同.从而我们确定,图3图4画的都是月亮,并且图3位置和数量都与图1相同。

答案:活动二: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按照规律补充完整.`这样思考:从左至右黑点的个数依次为4、3、2个,依此推断,第四个圆里只有一个圆点;图1图3斜线的方向相同,那么图2图4斜线的方向相同。

答案:活动三:按顺序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然后按照规律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这样思考:我们把第一幅图的星当作1号, 方形是2号, 三角是3号, 圆是4号.第二幅图星是2号,第三幅图星是3号,依此规律,第4幅图星是4号.其他三个小图形也会发现此规律。

答案:活动四:小红在院子里采了许多花,把它们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下面两个空框中应摆什么花;这样思考:仔细观察每份花朵的变化规律。

从种类上看有两种花,它们依次交替出现。

从枝数上看,3枝、2枝依次重复出现。

答案:活动五: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请你接着再画出一幅图来。

这样思考:观察上面的图发现,横着看最下面一排的骨头每次多一块,第二排的骨头也每次多一块,依次类推。

从形状上看像楼梯,第一幅图是1块,第二幅图是按照1、2的顺序排列,第三幅图是按照1、2、3的顺序来排列。

那么第四幅图就是按照1、2、3、4的顺序排列。

答案:"动感乐园1.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在问号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2.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在问号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3.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图形。

;·4.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在问号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阅读广场动物中的数学小天才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

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

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4.火柴棒游戏一、内容:火柴棒游戏二、目标:1.让学生在看一看、移一移等活动中掌握火柴棒的摆拼技巧。

2.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课程解读:火柴棒可以成为我们一种数学游戏工具。

我们可以根据它长短相同的特点,把它摆成算式、图形,做多种有趣的游戏,以训练人的思维,增长智慧,加深对数字、图形的理解,体会游戏的乐趣。

四、流程小朋友,火柴棒是我们家家都有的生活用品,用火柴棒做游戏简便易学。

^看一看:用火柴棒可以摆成下列数字和运算符号:#世界,在有趣的游戏中,变得更聪明。

移一移:下面是用火柴棒摆成的算式,但这个算式是不成立的。

只要移动1根火柴棒,算式就成立了。

你会移动吗在这个算式中,左边的计算结果是20,右边的结果多了20,我们可以让左边的两个加数的和减少10,让减数增加10,这样一共减少了10,等式就相等了。

方法一可以这样移动:,10放到右边:67-+×=玩一玩:下面方格里的数字,都是用火柴棒组成的。

请你移动其中的1根火柴,使每一横行和竖行里的数字相加的和都相等。

,分析3个横行的数字和分别是10,16,10,3个竖行的数字和分别是8,18,10,相等的和上10,那么肯定要将第2行的前两个数字进行调整。

、%用火柴棒拼成算式,要根据火柴棒组成的数的特点和算式的特点来做。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给出的数的特点,从火柴棒排成的数字拿走或添上火柴棒,变成另一个数,或改变一个运算符号,就可以使算式成立。

摆一摆:用火柴棒摆出你喜欢的图案,选出有创意的供大家欣赏。

(投影展示)评出最有创意设计。

:5.有趣的算法一、内容: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二、目标:1.认识简单的等差数列。

2.探索等差数列的求和简便方法。

3.在找规律进行巧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课程解读:数列中尤其是等差数列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经常见到,许多趣味题都与它有密切联系,本课程主要让一年级小朋友发现简单等差数的规律,和求和的简便方法,不涉及复杂的求和公式。

意在知晓其规律并解决一些数学趣味问题。

在认识和探索规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流程●故事园在二百多年前的德国,有一位被誉为欧洲的数学王子的数学巨星,他就是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在读小学时,解了一道著名的数学难题,传为佳话。

一天,不知是谁得罪了数学教师,使全班同学受到惩罚。

老师怒气冲冲命令全班:“今天,你们给我计算1加2加3加4……一直加到100的总和,算不出来,不许回家吃饭!”说完,老师坐到一旁,独自看书去了。

》同学们都乖乖的埋头写呀,算呀……一个个忙个不停。

当老师刚打开书,准备翻看时,一个小孩拿着写有解答的板站到他的身旁。

“老师,我做完了,你看对不对”那孩子说。

做完了这么快就做完了老师连头都没抬,连连挥手说:“错了,错了,回去算算。

”可那孩子硬是犟,站着不走,硬说他的答数是对的。

老师定神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小石板上端端正正的写着5050!一点没错!这孩子就是高斯,老师再细看他的算式,就更加惊奇,他用的竟是一种独特的解法!这种方法比一个数一个数的相加当然快捷、省时。

你想知道高斯是怎么计算的吗、1+2+3+4+ (100)我知道有一个人会算,想听他的故事吗5 5 ; 8高斯分析了这些加数的特点,他不是用逐个连加的方法,而是从两头相加,把加法变成乘法来做的:1+2+3+…………+99+100;=(1+100)+(2+99)+……+(50+51)=101×50=5050●我来试一试`@●我算出来了1. 1 + 2 + 3 + 4=105+5=10好吧,我试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