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03f8b3ea32d7375a4178023.png)
一、名词解释1、真种子:植物学上所定义的种子,整个籽粒由胚珠发育而成.2、农业种子:农业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是由于播种的植物器官,统称为.3、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是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从母体流入子体的通道.4、发芽口:又称种孔是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5、脐条:又称种脊种脉,是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道合点的维管束遗迹.6、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7、种子寿命:8、外胚乳9、内胚乳10、糊粉层11、种子活力:种子活力:指决定种子和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活性强度及该种子特征的综合表现。
12、盾片13、自由水14、束缚水15、无胚现象16、多胚现象17、无性种子18、临界水分19、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储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20、平衡水分21、酸价22、碘价22、碘价23、油质酸败:油质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从而产生不良气味,称~~~~。
24、种子败育25、种子休眠26、硬实27、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间.29、种子生活力30、种子活力31、种子劣变32、发芽指数(GI)33、活力指数(VI)34、种子寿命35、种子萌发36、种子容重37、种子比重38、种子千粒重39、种子堆孔隙度40、种子堆密度41、静止角42、自流角44、种子干燥曲线45、种子发热46、种子结露47、种子加工48、种子包衣与丸化50、种子自动分级51、扦样52、初次样品53、混合样品54、送验样品55、种子净度56、品种纯度: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数.57、发芽势58、发芽率59、种子水分60、人工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发育完全的植物个体,将其用适当方法加以保护,以代替天然种子传播的结构。
名 词 解 释 大 全
![名 词 解 释 大 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e8f6c658f5f61fb7366606.png)
名词解释大全爱憎分明:喜爱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安然无恙:恙,疾病,也指灾祸.平平安安地没有遭遇任何损害.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跋山涉水:形容旅途上艰辛劳苦.百看不厌:班门弄斧: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事.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从中挑拨,制造纠纷.变本加厉:原意是指变得比原来更深一层.后指变得比原来更严重.变幻莫测:变幻,没有规则地改变.该词指变化奇特,不可预测.别具匠心:匠心,高明而巧妙的构思.该词指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不可救药:药,治疗.该词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思议:思议,想象,理解.该词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不能自已:已,停止.该词指不能控制住感情.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屈服.该词指在压迫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速之客:速,邀请.该词指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得客人.不屑置辩:不言而喻:喻,明白.该词指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不约而同:原意是事先没有约定而一齐前来回合.后指没有事先商量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言行相同.不折不扣:折\扣,商品照标价减去十分之几,叫几折或几扣.该词指丝毫未打折扣.形容完全十足,没有减少或走样.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该词指痛痛快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称心如意:称,适合.如,符合.该词指完全合乎心意.承前启后:承,接续.启,开创.该词指承接前代的,开创以后的.多用于事业\学术等领域.诚心诚意:诚,真实\诚恳.该词指真挚诚恳.触景生情:触,触动.该词指被眼前景物所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感情.触目惊心:触目,目光接触到的.该词指看到的情况,引起内心震惊..穿凿附会:穿凿,勉强进行解释。
附会,将毫无关系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在一起。
该词指在论争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bd21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f.png)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1. 爱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喜爱、关心、尊重和亲密交往的感情。
2. 安全:指人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得到保护,没有受到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3. 环境: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文化等人为因素。
4. 教育: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5. 人权:指人类共有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和权益。
6. 政府:指治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7.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作品等的综合体。
8.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即没有疾病和痛苦,身心正常运转的状态。
9.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的有关事物的信息和技能。
10.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11. 媒体:指传播信息和传播意见的工具和机构,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2. 建筑:指为人类活动而建造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工程。
13. 交通:指人和物在不同地点之间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如道路、铁路、航空、海运等。
14. 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
15. 文学:指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16.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纪录和研究。
17. 经济: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18. 政治:指社会组织和管理权力的活动和制度。
19. 心理:指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和状态。
20. 卫生:指人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活动。
21. 军事: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和战争活动。
22. 农业: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的生产活动。
23. 玩具:指供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物品。
24. 电影:指用电影摄影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25. 社会:指人类的群体组织和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生活和互动的活动。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b13907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e.png)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即对专业名词的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解释一个词语。
名词是一个词语,意思是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间、方位等的词。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一、读音:míng cíjiěshì
二、举例:1、学校: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2、司机:机动车驾驶员。
3、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
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
有的品种可入药。
4、厨师:以烹调为职业的人。
5、袋鼠:哺乳动物的一科,形似鼠而体大。
前肢短小,后肢粗大,善于跳跃,尾巴粗大,能支持身体。
雌的腹部有一育儿袋。
种类多。
如大袋鼠、树袋鼠等。
分布于澳洲各地。
三、名词解释与概念定义区别:名词解释:是对一个名词的分析解说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是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fe56680b1c59eef8c7b4da.png)
名词解释:1.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2.椎间孔: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所围成的孔。
3.胸骨角:胸骨柄于胸骨体相联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
4.椎间盘: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5、咽峡:是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围成的狭窄区域,为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
6、肝门:即指肝下面的横沟,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7.体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身体各器官之间的循环,其途径是,动脉血自左心室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静脉血经各级体循环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8.视神经盘:视网膜后部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起始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出入处,无感光作用,为生理性盲点。
9.黄斑:是位于视神经盘颞侧,距视神经盘3.5mm处得一黄色区域。
10.肺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循环,其途径是,静脉血自右心室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转化为动脉血后,经各级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11.静脉角:是指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的汇合处的夹角。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是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13.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因色泽灰暗、称为为质。
14.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轴突集中的地方,因颜色苍白,称的白质。
15.神经核:指中枢神经内皮质以外的灰质块、内含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团16.神经节: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地方,形状略显膨大。
17..传导束(纤维束):中枢白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个区域内行走,称为纤维束18.神经: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纤维集成大、小不等的集束,由于同数目的集束集合在一起行走,即为神经。
19.中央凹:为黄斑中央的凹陷,是感光最敏锐的地方。
20..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
该区无论膀胱膨胀或空虚时,粘膜经常保持平滑状态。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f614f1551810a6f4248616.png)
1.阵点:晶体中的质点抽象位规则排列于空间的几何点。
2.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这种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3.空间格子:用来描述空间点阵的三维几何格架。
4.简单晶胞:只有在平行六面体每个顶角上有一阵点的晶胞。
5.复杂晶胞:除在顶角外,在体心、面心或底心上有阵点。
6等同点:晶体结构中物质环境和几何环境完全相同的点。
7.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组元:组成合金的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9.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10.单相合金:有一种相组成的合金。
11.多相合金:由几种不同的相组成的合金。
12.固溶体:以某一组元位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融入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13.中间相: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 为基或以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14.中间相的分类: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与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拓扑密堆相)固溶体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点阵中所处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按固溶度分类: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按各组元原子分布的规律性分类: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
15.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的固溶体。
16.极限电子浓度:最大溶解度时的电子浓度数值接近位1.4。
17.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18间隙相: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 x/r M<0.59时,形成具有简单的晶体结构的相。
19.间隙化合物:当r x/r 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的相。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3e2b3cc6137ee06eff918f2.png)
名词解释1.符号: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体的成分。
3.所指: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4.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
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5.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的关系。
6.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哦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7.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8.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9.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10.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11.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1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1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1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振动时间的长短15.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16.基音: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中,有一个振动频率最低,由这个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基音17.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乐音18.口音:当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19.鼻化音:如果口腔内未形成任何阻碍,则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化音20.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代为21.音体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因素,就叫该音位的音位变体22.互补关系: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互相排斥,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就构成了互补关系2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24.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25.音节:是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到最小的语音单位26.开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27.闭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28.复合音:同一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29.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30.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31.复辅音:同一个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32.撮口呼音节:以韵母{y}为韵头或韵腹的音节叫撮口呼音节33.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也叫“音联”34.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35.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36.时位: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音位那样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时位”37.调值:反映声调音高的变化形式和变化幅度的线段或数字38.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39.固定重音:如果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词重音就叫固定重音40.语调: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41.语汇:语汇指一种语言中词语的总和,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42.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基础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43.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44.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个字45.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四个字46.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47.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有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48.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性而形成另一类词。
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abb0e9b25c52cc58ad6bebc.png)
教育学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历的一种途径。
狭义的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是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者:是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开展的人。
3.受教育者:是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开展方面有目的地承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醒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开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开展的需要提出的,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规格和素质开展要求的预期设想和规定。
7.培养目标: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
8.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到达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9.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开展和社会开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0.教育制度:广义的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指学校教育制度。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那么,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
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构造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13.学校: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14.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那么。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12c4b3543323968011c92da.png)
一.名词解释:1.色调:又称色泽、色相,是色彩所独有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一个颜色的名称就代表了这种颜色的相貌。
2.视度:视觉感觉的清楚程度称为视度。
3.明视度:指人眼视觉之品质及状态,于户外,其指目标物可被人眼察觉之距离;于室内,其指可在标准视觉环境观看实际物清楚对比之能力。
4.明适应:人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的时候,刚开始时人眼不能辨别物体,要经过几十秒的时间才能看清物体,这种过程叫做明适应。
5.劳动强度: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
6.适应:视觉适应环境光线条件的能力。
当外界光线亮度发生变化时,人眼的感受性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感受性对刺激发生变化顺应性的变化叫做适应。
7.微气候: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局部气候条件。
包括下列4个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
8.人机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体系统。
系统中的人指机器的操纵者或使用者;机器的含义是广泛的,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工具等的总称。
9.体力工作负荷: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大小。
工作量越大,人体承受的体力工作负荷强度越大。
10.视觉偏码:11.应激: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
每当系统偏离最佳状态而操作者有又无法或不能轻易地校正这种偏离时,操作者呈现的状态即为应激。
12.屏蔽:13.基础代谢: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
即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二.简答题1.什么是人因工程学?答: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有机的融合了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成果。
该学科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综上所诉,人因工程学即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6ba27195f0e7cd1842536bc.png)
欢声笑语:又说又笑,表示气氛欢快热烈。
形容十分欢快。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又说又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
生:产生。
风:风趣。
谈:谈话。
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语惊四座:一个人人讲出来的话让在座的惊讶不已。
形容发言独特、新奇,使人震惊。
妙语连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金玉良言:金玉:比喻宝贵;良言:好话。
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公允,措词严肃。
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一句话就说清了事情的重点。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壮。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他讲道理让他明白,付出真感情感化他。
各抒己见: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名不虚传:虚:假。
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
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引人瞩目:吸引人们注意。
雄厚苍劲:很有力,有劲,用的力气大。
用来形容笔力或这个字写的怎么样。
高耸云天: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
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浑然一体:浑然:完整地不可分割的样子。
融合成一个整体。
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也形容文章绘画,布臵匀整,结构谨严。
昂首远眺:就是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的意思。
引申意思:志向远大。
情不自禁:禁:抑制。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思慕已久:思念爱慕很久了,慕。
是喜欢的意思,常指男女间的爱情。
连绵起伏: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
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屏藩要塞:抵挡外敌入侵的重要关口。
烽台烟墩: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
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纵缰驰马:放开缰绳,让马跑的很快。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34e48f9f61fb7360b4c6590.png)
名词解释1.外来化学物质,指即非人体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而是存在于外环境中,可通过一定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2.安全性:指一种外来化学物质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致产生任何损害,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亦不对接触者(包括老、弱、病、幼、孕妇)及其后代产生潜在危害。
3.危险度:指一种外来化学物质在具体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4.最大无作用剂量:指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有的文献中也称为未观察到作用的剂量或未观察到效应的水平(NOEL)。
5.最小有作用剂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6.实验动物(L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试验的动物。
7.半数致死量(LD50):指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中死亡一半的剂量。
也称致死中量。
8.急性毒作用带:指化合物的毒性上限与毒性下限的比值,也就是引起试验动物的死亡之剂量与最低剂量的剂量范围的宽窄。
9.蓄积系数:将能够达到同一效应(如ED50或LD50)分次给予机体所需外来化合物总剂量(以LD50(n)表示)与一次给予所需剂量(以LD50(1)表示)之比作为蓄积系数(K),来表示一种化学物质蓄积性的大小。
10.蓄积率=((对照群LD50)—(蓄积群LD50)/ (蓄积期间给予蓄积群动物被检物总剂量)11.微核是由于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使细胞内染色体断裂产生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体受影响而在有丝分裂时,使遗传物质滞留在核外而产生的细胞中主核之外的遗传物质的颗粒,染色与细胞核一致,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e9e0c0ffc4ffe473268ab03.png)
名词解释: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2.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习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教育形式的成人学生。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6.人的发展史两种释义:一种是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另一种是把它与个体发展利息起来,把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7.广义的个体发展: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与人的一生。
8.狭义的个体发展: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这既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婴幼儿向成年人,个人小我向放眼世界、胸怀群体以及人类的大我的转化过程,也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可能性与选择性、共性个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9.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10.环境: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11.环境给定性:指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造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
1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13.政治社会化: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8013fc3da38376baf1fae74.png)
一、名词解释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形成、生长、衰老和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复杂变化和变化机制的科学。
2、发育:包括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是自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熟个体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系统发育是同一起源的生物群的形成历史。
3、生殖细胞:是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内承担繁殖后代任务的细胞的总称。
包括原始生殖细胞到最终分化的精子和卵子。
(不是性腺产生的,其前体为原始生殖细胞。
)4、生殖质: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特殊细胞质,主要由蛋白质和RNA构成,决定原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线虫的生殖质通常称为P颗粒,果蝇——极质)5、精子发生:指由原始生殖细胞发育为精原细胞,再发育到精子成熟并排出体外这一过程。
6、卵子发生:指由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卵原细胞,再由卵原细胞发育到排出成熟卵子这一完整过程。
7、生发泡:生长期的卵母细胞核内核仁增大增多、合成活跃,细胞核膨大,称为生发泡。
8、受精:是指两性生殖细胞融合并形成具备双亲遗传潜能的新个体的过程。
9、皮层颗粒反应:指精卵质膜融合时受精卵被激活,皮层颗粒膜与其外的卵质膜发生融合,导致皮层颗粒的胞吐作用。
10、灰色新月区:在动物极皮层含有大量黑色素的物种中,皮层旋转使精子进入位点对面的卵表面形成“新月形”的灰色区域,该区域称为灰色新月区。
11、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重复的有丝分裂形成很多细胞的过程。
12、卵裂球:卵裂所产生的子细胞。
13、桑椹胚:卵裂晚期,哺乳动物等形成的实心多细胞球体。
已经发生致密化,尚未形成中空的哺乳动物囊胚。
14、囊胚:多数动物晚期的卵裂球产生卵裂腔,即囊胚。
15、卵裂期:受精卵开始有丝分裂并产生由较小的细胞构成的囊胚的过程。
16、孵化:海胆囊胚的细胞外表面具有纤毛,纤毛的摆动使胚胎在受精膜内转动。
动物极细胞分泌孵化酶消化外面的受精膜,使胚胎能进入外界环境的过程就叫孵化。
17、细胞宗系:研究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一种方法。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137001352d380eb62946d5b.png)
名词解释1. 马氏体: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2. 珠光体(P ):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和渗碳体呈层片状。
珠光体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较差。
3. 奥氏体(A ):奥氏体是碳在Fe -γ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
因其晶格间隙尺寸较大,故碳在Fe -γ中的溶解度较大。
有很好的塑性。
4. 渗碳体(Fe 3C ):铁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
在钢中以片状存在或网络状存在于晶界。
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有时呈鱼骨状。
5. 莱氏体(Ld ):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在莱氏体中,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奥氏体呈颗粒状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
由于渗碳体很脆,所以莱氏体是塑性很差的组织。
6. 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即获得马氏体多少的能力7.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
8.热硬性:又叫红硬性,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9. 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迅速增加;塑性、韧性迅速下降的现象10.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11. 调质处理:淬火后加高温回火。
12. 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13.调质处理:淬火后加高温回火。
14.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15.再结晶:经过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原子具有较大的活动能力,使晶粒的外形开始变化。
从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等轴晶粒。
和变形前的晶粒形状相似,晶格类型相同,把这一阶段称为“再结晶”。
16.枝晶偏析:实际生产中,合金冷却速度快,原子扩散不充分,使得先结晶出来的固溶体合金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含低熔点组元较多,这种在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枝晶偏析。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97bf4569eae009581bec9b.png)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效: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
3.药代动力学:是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
4、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5、治疗量(有效量):能对机体产生明显药效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6、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
7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
8受体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并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能激动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9受体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一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
1.首关效应(首过效应):指某些口服用药后经肠粘膜及肝脏被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的现象。
2.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3.血浆蛋白结合率:指治疗剂量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
4.肝肠循环:某些药物或代谢物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朋解后,再吸收入血,这种胆汁排泄又重吸收的现象称肝肠循环。
5.血浆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6.称态血药浓度:恒速恒量或按半衰期连续多次给药后经5个t1/2,药物吸收与消除速度达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称稳态血浓度(坪值)。
7.药物的机体消除:包括代谢及排泄两个过程。
1.耐受性:指患者连续用药后出现药效降低,需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应有效应。
2、眼调节麻痹调节痉挛:答:.因M受体被阻断,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体处扁平,屈光度降低,视近物此现象称调节麻痹。
M受体被激动,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视远物模糊,象称调节痉挛。
1.镇静药:是使中枢神经抑制,使兴奋、不安及烦躁的情绪趋于正常的药物。
2.催眠药:是能较快,较深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类似正常睡眠状态,从而改善睡眠的药物。
1.正性肌力药物:指能够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e6eaa3e31126edb6f1a1077.png)
11、适应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机体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刺激产生的有利于缓解生理紧张状态的反应,称为适应。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只能依靠物理调节就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的环境温度范围
日射病:强烈的太阳辐射穿透颅骨,使脑温升高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
1、热调节:机体保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
2、应激 :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依靠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5、长日照动物:随着光照时数的逐渐延长而开始发情配种的动物。6、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的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8、短日照动物:在日照逐渐缩短时发情、配种的动物。
9、长日照动物:在日照时数逐渐延长时发情、配种的动物。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e02c765f5335a8102d22035.png)
一.名词解释1.、物质资料生产: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生产出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必须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2、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按照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几种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6、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7、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即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9、扩大再生产: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外,还有多余的物质资料追加到再生产中去,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延续和增长。
10、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c:v表示。
11、固定资本:是以机器、厂房、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成本。
这部分资本,在实物形式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并在较长时间内多次使用,其价值是按照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的转移和收回的。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c9b712b5727a5e9856a61ee.png)
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土的可松性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也不能恢复其原来的体积。
2、土的渗透性:指水在土体中渗流的性能。
3、含泥量:反应砂石干净的指标。
4、断桩:指裂缝贯通全截面,呈水平或略倾斜状,多出现在地面以下1~3m深的软硬土层交界处。
5、吊脚桩:指桩的底部混凝土隔空或混进泥沙而形成软弱夹层的桩。
6、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堆放材料,人工进行操作及进行材料短距离水平运送的一种临时设施。
7、“三一”砌筑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的砌筑法。
8、挤浆法:用灰勺,大铲或铺灰器在墙顶面上铺一段砂浆,然后双手拿砖或单手拿砖,用砖挤入砂浆中一定厚度之后把砖放平,达到下齐边上齐边,挤砌一段后,用稀浆灌缝。
9、满口灰法(瓦刀披灰法,带刀灰法):用瓦刀将砂浆刮满在砖面或砖棱上,随即砌上。
10、“二三八一”砌筑法:把砌筑工砌砖的动作过程归纳为二种步法,三种弯腰姿势,八种铺灰手法,一种挤浆动作。
11、接槎:是指先砌砌体和后砌砌体之间的接合方式。
12、皮数杆:皮数杆是一种标志杆。
皮数杆是指在其上面画有每皮砖和砖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梁底,预埋件等标高位置的一种制标杆。
13、铺灰挤砖法:
14、铲灰挤砖法:
15、坐浆砌砖法: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5、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
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
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是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和咸丰委托下的以载垣、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间引起。
从此,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
6、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7、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经过包括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至此告一段落。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8、《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
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
从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9、“门户开放”政策:为了分享侵略中国的权益,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的。
其内容主要是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已经取得的特权,但在各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权利,并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门户开放”政策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在华利益上的一个妥协方案,从此以后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扩大。
10、《海国图志》:清朝后期魏源著。
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
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
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11、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12、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两万余人在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并颁布军纪五条,它标志着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13、永安建制: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称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内容有:第一,封王建制。
初步建立了政权,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
第二,颁行太平天历,废除清朝纪年。
第三,整饬军纪。
颁行军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
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和军政体制,进一步巩固了起义队伍,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14、《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个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革命纲领。
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它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
首先,从根本上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其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15、《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16、天京事变:发生于1856年的天平天国的都城天京。
主要事件包括: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负气出走。
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7、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因为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应举之人到京称“公车”,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的代称,因此,叫“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是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18、《中外纪闻》: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等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主要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意在广开知识,宣传变法。
1896年1月20日被清政府查封,禁止发行。
《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在中国近代政治史、新闻史上有一定地位。
19、《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
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
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
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
终于1898年8月8日停刊。
共出69期。
20、关天培,汉族,江苏淮安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
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禁烟。
关将军身经百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领将士与英国侵略军浴血激战中为国捐躯。
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杰出贡献。
21、百日维新: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
从正式宣布变法开始,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共计103天,故称“百日维新”,也被称为戊戌变法。
这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和集中表现。
在此期间,根据维新派的建议,光绪颁发了数十道推行新政的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
22、清末新政:清朝末年,列强大举入侵,面对列强的政治压力,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
当时的清政府和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政治局势,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于是,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等为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
23、兴中会:1894年底,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在这前后,广州等地还建立了兴中会分会。
并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朝专制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目标。
这个团体的成立是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正式开始,表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组织上已初步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端。
24、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
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5、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