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3单元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
答:(1)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们民族艺术风格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在春秋战国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的局面。
(2)秦汉经济的发展给美术创作以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驱动之下,无数劳动工匠创作出一大批划时代的美术作品,他们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又紧密地同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伟业联系在一起,如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兵马俑揭示了秦代美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3)秦汉统治者运用美术夸耀其富有和权势,绘画中对出行车骑、宴饮、百戏、庖厨及各种生产活动的描绘,墓室放置大量的侍从、劳作、乐舞俑,塑造下层人物形象的绘画和雕型作品大量涌现。
(4)由于当时的美术创作者大多是地位卑下的工匠,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从中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不仅题材内容较前代扩大了,而且造型也生动具体,丰富感人。
(5)秦汉作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疆域广阔,对外交流活跃,边地各民族在美术上的创造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
随着佛教入传中国,东汉后期,佛教美术已见端倪,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简要说明秦陵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答:(1)秦陵兵马俑出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2)目前秦始皇陵区共发现共四个俑坑,总面积达25380平方米。
兵马俑坑原为土木结构,最大的一号坑面宽九间,四周围绕回廊,前有五个门道,总面积约12600平方米。
(3)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其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强盛国力的展现,是对秦始皇丰功伟业的赞颂。
(4)秦兵马俑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外貌,精神气质也有成功的表现。
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穿战袍著铠甲,手按宝剑,面相刻画生动传神,脸盘饱满,剑眉隆鼻,双唇紧闭,神态威武刚毅;武官俑头戴单卷长冠,披铠甲,有的一手握武器,一手作指挥状,神态风度与将军俑类似;骑士俑戴圆形介帻,穿窄袖短袍,着齐腰铠甲,精神抖擞立于战马旁边;武士俑或戴帽,或挽髻,或披甲,或仅穿褐袍,或握弓执箭,身材魁梧,振奋昂扬,从外形可推想他们的不同年龄、性格和经历,不同人物、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装束打扮,少有雷同。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2.2 课后习题及详解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制成的器⽫、⽤器等。
青铜,古称⾦或吉⾦,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其铜锈呈青绿⾊,因⽽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所不熟悉。
依其⽤途,⼤体可分为炊煮器、盛⾷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器最为突出,已有⿍、⿀、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最为突出,⿍有⽅圆⼤⼩等不同的形制,⼤多庄重威严,具有⾮凡的⽓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南、湖南宁乡、江西新⼲⼤洋洲等地出⼟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步增多,⿍、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兽⾸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与簋多见。
⿍的柱⾜演变为蹄⾜,⿍腹呈长⽅扁形;簋多⿎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浮雕的牺⾸装饰,所有的兽⾯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时期的特⾊。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7.2 课后习题及详解1.试将元代美术与宋代美术加以比较,扼要论述其发展和变化。
答:(1)宋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职业画家活跃,宫廷绘画繁荣,士大夫绘画潮流涌起,题材风格多样化,画史和绘画著录取得新的成就。
(2)元代没有像宋代那样建立宫廷画院,社会上的职业画家也失去了宋时的活跃局面。
士大夫绘画在宋、金基础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他们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注重笔墨性能的发挥,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宗教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最后一次高潮。
2.元代初年有哪些遗民画家?试结合作品论述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答:(1)蒙古人推翻宋室征服全国,在一些汉族文人的思想上引起极大的悲愤。
他们多以隐居的政治态度表现对故国的忠贞,成为前朝的遗民,并从书画中抒发自己的情怀,形成富有特色的“遗民画”,其代表画家有龚开、郑所南、钱选等人。
(2)三位遗民画家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分别是:①龚开,字圣予,号翠岩,淮阴人。
曾画瘦马、钟馗以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像等,并于其上题诗以明志。
《中山出游图》画钟馗携带其妹出游,随从皆奇形怪状之鬼卒,此图却以幽默的手法画钟馗统领群鬼的情状,有的鬼怪被捕捉缚绑挑在竿上,似有借以表达驱除异族的观念。
②郑所南,字忆翁,号所南,福州人,擅作墨兰,画兰多不画根,更无坡地。
郑所南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
③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霅溪翁,吴兴人。
作品有《柴桑翁图》《归去来辞图》等,表现陶渊明乘坐扁舟归隐田里的情景,以宁静的田园风光衬托诗人不甘同流合污的高雅情怀。
他的画具有生拙细致而雅洁的风格,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人物多画历史故事,陶渊明归田隐居是他常画的题材;他的山水继承唐宋山水画技巧而自出新意,笔墨苍秀而不过分追求形象真实,具有独特的风格。
3.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答:(1)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的见解有:①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②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③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④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1.四羊方尊答: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及夔纹,尊肩四隅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的空间,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2.三大石窟答:三大石窟是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
洞窟内保存大量精美的壁画、雕塑,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5所,称为“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主体造像高大,体现君权、神权的统一,受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中亚造像的特色。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书法史上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
3.昭陵六骏答: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完美地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6.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答:五代时期处于分裂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
中原战乱,但仍有不少画家从事绘画活动。
五代时期的肖像、人物道释、山水花鸟画都有所发展,反映城乡生活题材的风俗画开始抬头,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四川地区的宗教壁画在唐末五代中原战乱频仍之际,四川是比较安定的地区,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于是中原灿烂的绘画艺术源源传播到四川。
成都大圣慈寺从唐代以来就是名人画迹集中的寺庙,当时的许多名画家都曾在此作画。
大圣慈寺的壁画除包括大量宏伟壮观的佛像外,还有描绘帝王官僚贵族肖像的“真堂”以及山水花竹等装饰屏壁,更多地渗入了生活情节和形象。
这些宗教壁画规模宏伟,丰富多彩。
(2)人物画五代表现贵族土大夫生活的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有着相当发展,南唐周文矩、顾闳中、等人便是此中高手,他们的创作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塑造形象也更为细腻传神,甚至能刻画出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3)山水画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在屏幛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师法大自然,创立了真实生动的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
前者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后者则首推董源、巨然。
(4)花鸟画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创造,特别是富庶安定而艺术活跃的西蜀及南唐地区的成就更为突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超越了唐代花鸟画水平。
(5)寺观壁画五代时期寺观壁画仍保持相当规模和水平,不少知名画家都擅长和从事壁画制作。
当时画家创作壁画非常普遍,山水画家荆浩也在开封双林院画宝陀山观世音菩萨一壁。
比较著名的有大云院壁画、莫高窟壁画和王处直墓壁画。
2.试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答: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青绿或水墨青绿在屏障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林木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大自然中进行创作。
中国美术史教程 薄松年
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第一单元原始美术时期1 原始人的石器制造发展中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2原始社会的美术有哪些特征,新石器时代美术已出现了那些门类,叙述其成就。
3例举新石器时代的物件雕塑作品,讲述他们艺术上有何特色。
4、对下列作品简要分析介绍人面鱼纹彩陶盆鹤鱼石斧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龙山文化黑陶泥塑女神头像红山文化碧玉龙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2、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1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的意匠4、列举论证商周雕塑艺术的艺术特色5、列举说明战国时期美术的新发展6、论述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图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7、对下列作品作简要分析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人像毛公鼎立鹤方壶宴乐攻战纹铜壶石鼓文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美术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22、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
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3、简介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4、何谓画像石画像砖,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举例分析器内容和艺术成就5、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艺术风格及其历史意义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实会历史原因何在,2、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3、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出于何种状态,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4、魏晋南北朝石器的墓室壁画、砖画和石刻画有哪些重要遗迹被发现?他们对了解当时美术发展的状况有何价值,5、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6、王羲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中的贡献37、介绍下列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七贤图转化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龙门四品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美术1、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是结合其历史社会北京加以说明2、唐代有哪些富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分离式夹断作简要论述3、是对阎立本的绘画活动及其作品进行分析4、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中国美术史课后题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d第一章:史前美术1.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代表作,是一种特制的儿童葬具-------儿童瓮棺的棺盖。
彩绘纹饰施以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2.鹤鱼石斧图:新石器时代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上的装饰图案。
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支高脚长喙的鹤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
鹤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
形象质朴而生动。
这种彩陶缸是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郑州一带成年人的葬具。
3.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盆,内壁上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
人物下部有四条平行线,代表地面;舞蹈者分为三组。
每组五人,双手互牵成横列,脑后梳着发辫腰下腿侧有一斜线似为腰间所系绳带或服饰上的兽尾,两侧舞者的外臂皆画成双线,可能是为了表现反复摆动的感觉。
五人动作整齐和谐,动态鲜明,每组舞蹈人群两旁又间以数条平行内向的弧线,使画面其中并具有装饰效果。
s .. t .....4.龙山文化黑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
乌黑光亮的黑陶是烧成后在窑顶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所致,在陶色上产生特殊风格。
黑陶工艺具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点,即色调乌黑;器表光亮如施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在0.1厘米至0.2厘米之间,俗称“蛋壳陶”;转折关系清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凹凸不平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8.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1)明清时期的绘画①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②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
③宫廷绘画创作虽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
宫廷画家多是社会上职业画家中的高手,也有一些文人作为词臣供奉为皇帝作画。
④宫廷、民间和文人绘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
(2)明清时期的宗教美术①明清两代佛教和道教仍然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但宗教艺术却明显地趋于衰落之势。
②案头陈设的小型雕塑特别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民间匠师。
(3)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①工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扩大刺激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②工艺美术品的样式丰富,品种繁多,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其中以陶瓷、丝织、牙角雕刻、漆器、金属珐琅器尤为突出。
2.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1)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得名。
(2)其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人。
(3)我代表作品如戴进的《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和吴伟的《林和靖诗意图》《踏雪寻梅图》《松风高士图》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亦善于经营。
这些作品里都是山水兼人物,这在明代文人画家中是少见的。
3.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成就?答:(1)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宫廷画家的创作,采取了优礼画家的政策。
明初,特设仁智殿以处画士。
历朝的宫廷画家分别值仁智、武英、文华三殿。
朝廷根据每人的具体条件授予不同的官职,职业画家多授锦衣卫千户、百户、镇抚等职,所以形成了明代宫廷画风格多样的盛状。
(2)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等人。
(3)他们的宫廷画借历史故事描绘了理想的君臣关系和贤君良吏形象,为之后的宫廷画创作提供了模板,宫廷画中的人物画技巧由于承继了前几代的成就而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解决人物故实画的立意结构和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模、城郭山川形势的历史具体性等方面,是游刃有余的,这对后来人物画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1.仰韶文化答: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阔,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支主干,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工艺水平的是制陶业,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2.司母戊方鼎答:司母戊方鼎亦称后母戊鼎,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鼎重达875公斤,腹面四周边框饰古代商周时期常见的兽面纹。
大鼎造型大方,精致,庄重肃穆,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商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司母戊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3.六书答: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4.“二王”答:“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有《兰亭序》《官奴帖》《姨母帖》等。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
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代表作有《鸭头丸帖》《洛神赋》等。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中国美术史老师画的重点答案
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第一单元原始美术时期岩画:指在山崖岩石面上用利器刻凿或用矿物质颜料涂绘的图画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1、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2、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动物纹类:饕餮纹多位于器腹的突出部位。
纹样以鼻为中心左右对称,有双耳双眼双角,兽头又常有两个侧面的龙形纹样构成,结构颇为巧妙。
这种纹饰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几何纹类:云雷纹已连续的回旋形线条形成作圆形的回旋纹样单称为云纹。
做方形回旋的称作雷文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美术1、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
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秦兵马俑在西安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共发现四个俑坑.陶俑的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的刻画了人物的外貌,而且在精神气质方面也有成功的表现.秦兵马俑阵容强大,组织严征,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力强盛的象征和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
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战马军昂首直立,竖耳、张口、双目圆睁,仿佛在待命出击,虽然都出处于静止状态,但却洋溢着雄健强劲的风貌。
2、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艺术风格及其历史意义霍去病墓石雕群为西汉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石雕皆巧妙的运用了原来天然岩石的外形而略做加工,在创作上采用循石造型的方法,因才施艺,寓巧于拙,寓精于朴,强调意象,堪称古代雕塑中划时代之作。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实会历史原因何在?一,美术创作上题材范围扩大二,随着美术实践的分布人们对美术的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绘画理论和绘画史性质的著作也开始出现。
三,美术进一步受到社会重视,上层的文化士大夫也参加了绘画创作活动,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
四,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
五,江南和北方美术创作都非常活跃各有特点,并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隋唐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5.2 课后习题及详解1.唐代美术的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唐代美术对中古时期美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世界美术史中写出辉煌灿烂的篇章。
(1)社会历史背景①历史背景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国家重新得到统一。
唐朝建国后对人民采取让步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长足的进步,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②社会背景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各民族接触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城市繁荣对精神生活进一步提出要求,促进了艺术的进步。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唐代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
(2)唐代美术的发展特色①壁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壁画仍是画家一展才华的重要形式,宫廷殿堂和佛寺道观成为壁画创作的重要场合。
②人物画在唐代各种绘画门类中占据首位。
在表现重大政治事件、反映贵族生活情态、表现道释形象题材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描绘城乡风俗生活也开始为美术家所注意。
唐代绘画在南北朝基础上继续发展,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③寺观建筑和石窟造像规模巨大。
宗教美术发展得更为成熟,塑造形象和描绘宏伟场景等方面都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审美趣味变化,宗教美术中日益显示出世俗化倾向,丰腴妩媚的菩萨、富有人情味的罗汉以及大量穿插生活场景的经变画,都表现出现实因素在不断增长。
④以山水、花鸟、鞍马为题材的绘画创作的活跃和众多山水、花鸟、鞍马画家的出现,表明美术的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及其审美功能的拓展。
绘画上逐渐形成细致的分科,对绘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⑤隋唐两代是雕塑艺术辉煌兴盛的年代,经济的富庶,国家的昌盛,给大型雕塑创作提供了优越条件。
⑥唐代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对美术的创作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美术家从其他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以丰富自己的表现技巧。
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郑虔被誉为诗书画三绝;诗人李贺的名句被画成屏风而脍炙人口;吴道子学书法于张旭,其绘画用笔自成一格,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歌咏画家及画迹名篇。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薄松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概况:1.约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2.只有奴隶社会才是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3.夏代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到商代手工也有很大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古雅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了细致而明确的分工;4.春秋战国时期,各门类独立发展,一片繁荣,揭开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
第一章青铜工艺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一.青铜器的造型1.青铜器在当时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
2.依照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等。
炊煮器:鼎、鬲(li)、甗(yan)鼎--用于煮肉,方圆两种。
圆鼎: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
成组的鼎叫列鼎。
(等级象征)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甗---蒸食用具,可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
盛食器:簋(gui)、豆、簠(fu)簋---盛放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
(等级象征,成套的簋多以双数出现,与奇数的列鼎相配);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簠---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足短,有盖。
酒器:爵、觚(gu)、斝(jia)、兕觥(si gong)、尊、卣(you)、彝、壶、盉(he)、罍(lei)等。
爵---饮酒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圆腹,前流后尾,旁有把手,下有三尖高足。
觚---饮酒器物,上圆口张开,好似喇叭状态,相当于现在的高脚杯。
斝---温酒器物,像爵,但无流尾,形体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器物,旁有把手,上部带有两角兽头形盖子。
尊-----盛酒器,有方尊、元尊两种。
卣-----盛酒器,有盖子和提梁,腹部或圆或方。
彝-----盛酒器,方形,带有如屋顶四面坡形方盖。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元代美术)【圣才出品】7.1 复习笔记一、概述1.社会背景(1)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
(2)公元1260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
(3)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兵攻陷,恭帝投降。
(4)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形成的几个政权并立的对峙局面,政治上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元朝统治期间,其逐渐接受先进的汉族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出现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现象。
2.元朝绘画综述(1)前期①元代前期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馆阁士大夫画家,如赵孟頫\(fǔ)、高克恭、李衎(kàn)、商琦等,都有很大影响;②还有一些宋朝遗民,如郑所南、龚开等,他们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并以曲折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政治态度。
(2)中后期①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上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用画笔表现隐逸遁世或游乐闲适的生活态度。
②他们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文题画作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书法、文学与绘画结合为一体。
他们特别注重主观意趣抒发,作画“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不言“画”而名为“写”,以表现自己的特殊追求。
③汉族地主官僚集中的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并对明清文人画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3.元代美术发展的原因(1)元王朝对各种宗教都采取保护和支持态度,宗教美术在这个时期又得以发展,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2)元代政府成立了众多的官方手工业机构,承担奢侈的工艺美术品的制作。
元代的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工艺品在出口的商品中占有重要比重;(3)汉族先进的文化对其他民族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涌现出一批少数民族书画家;(4)元代版图广阔,中西交通畅通无阻,与欧亚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联系紧密。
中国美术史课后题
第一章:史前美术1.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仃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代表作,是一种特制的儿童葬具一…一儿童瓮棺的棺盖。
彩绘纹饰施以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而鱼纹。
人而呈圆形, 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眼睹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 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在两个人而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整个画而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2. 鹤鱼石斧图:新石器时代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河南临汝出上的一件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上的装饰图案。
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支髙脚长喙的鹤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
鹤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廉,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屎,内施白彩。
形象质朴而生动。
这种彩陶缸是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一一郑州一带成年人的葬具。
3•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岀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盆,内壁上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
人物下部有四条平行线,代表地面;舞蹈者分为三组。
每组五人,双手互牵成横列, 脑后梳着发辫腰下腿侧有一斜线似为腰间所系绳带或服饰上的兽尾,两侧舞者的外臂皆画成双线,可能是为了表现反复摆动的感觉。
五人动作整齐和谐,动态鲜明,每组舞蹈人群两旁又间以数条平行内向的弧线,使画面其中并具有装饰效果。
丄龙山文化黑陶:新仃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
乌黑光亮的黑陶是烧成后在窑顶加水,木炭熄火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所致,在陶色上产生特殊风格。
黑陶工艺具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点,即色调乌黑:器表光亮如施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在61厘米至02厘米之间,俗称''蛋壳陶”;转折关系淸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凹凸不平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黑陶以造型取胜,不施彩绘,陶色古朴单纯,它是继彩陶之后在制陶工艺上的又一次突岀创造。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第一章:史前美术一、简释题1.红山文化雕塑2.良渚文化玉琮3.龙山文化黑陶二、论述题1.简述造型艺术的起源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形态。
造型艺术的起源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劳动是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人类的劳动实践,尤其是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的实践,在审美发生和造型艺术起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作为工具的石器造型上,只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少量装饰物和刻纹制品。
2.什么是彩陶?简析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色。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
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当于纸上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有多姿多彩的珍品。
仰:半坡类型彩陶和庙底沟类型彩陶半坡类型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底和平底盆装饰图案绘于器表显眼部位或器物内部图案以黑彩为主。
庙底沟类型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纹样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过。
马: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石岭下型构图疏朗,风格简洁明快。
后三种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一、简释题1.三星堆铜塑2.金沙石雕3.楚漆木雕4.商甲骨文5.西周金文二、论述题1.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随着青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造型从功能上分为:礼器、实用器具、装饰品和雕塑。
从功能和种类上分:炊具器、饮食器、水器、酒器、工具、乐器、兵器、车马器及其他杂器。
风格:神异动物纹、仿生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画像故事纹,锥刻、刻画、嵌铜、错金银、鎏金等新手法。
2.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及象征意义。
礼器就是体现礼治的器物,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祀工具,久放于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祭器。
礼治的核心是通过尊崇王权和明辨等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秩序。
因而青铜器也就成为了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的标志和具体象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2.1 复习笔记一、概述1.社会背景(1)夏朝①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原始社会解体,夏王朝建立,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
据《史记·夏本纪》和《竹书纪年》记载,夏王朝自禹到桀,历14世17王,共400余年,时间约相当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
②夏王朝处于奴隶制度初建时期,其统治中心区大约在今河南西部及山西南部一带。
③考古发掘已发现了属于夏的遗址,其中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遗物,说明夏代的社会在进步,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一定发展。
(2)商朝①公元前16世纪夏王朝为商所取代,此后500多年中,奴隶制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②商王朝的统治疆域逐渐扩大,其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抵江南,周围还有一些臣服的方国,商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大国。
③商代社会尊神重鬼,实行重刑,具体行为表现在统治者崇拜与祭祀祖先神、杀人殉葬以及陪葬大量的珍贵物品。
(3)周朝①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发兵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②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西戎攻破镐京,次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③周代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极为严格,西周社会重礼制,崇尚理性。
④周朝晚期,铁器开始使用、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推进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统治者实行变法,进行政治改革,导致奴隶制土崩瓦解,新的封建制度从此诞生。
2.夏商周美术出现极大发展的原因(1)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即从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和进步。
(2)进入奴隶社会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早期美术的发展与手工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具体表现在:①夏代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到商代手工业有很大的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骨牙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专门的作坊,分工细致而明确。
②西周从商代获得了全部手工业设备、技术和富有经验的手工工匠,成为建立西周手工业的重要基础。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一、名词解释1.失蜡法答:失蜡法又称蜡模法,是指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即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是我国失蜡法铸件精品。
2.甲骨文答: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3.青铜礼器答: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藏礼于器”。
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
先秦时期,青铜礼器占据突出的地位,成为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标志和具体象征,其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在祭祀和各种礼仪中的使用来体现,主要包括鼎、鬲、觚、爵、斝、簋等容器。
二、作品分析题1.《人物龙凤图》。
答:《人物龙凤图》,战国时期帛画,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画中人物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2.莲鹤方壶。
答: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1.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石器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答:研究石器的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重大启示。
包括:(1)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人类对美的感悟源于对实践充分理解之后的丰富想象;(2)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活动是人类的专有活动;(3)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是建立在生存不受干扰之后对更高领域的追求上的;(4)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原始崇拜最开始是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的认识不足,并将自然当作神明供奉,并由此衍生出艺术与宗教,所以原始崇拜是艺术的起源之一。
2.叙述新石器时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其艺术成就。
答:新石器时代美术出现的门类有陶器、绘画、雕塑和其他工艺制作等四大类。
(1)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的彩绘装饰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表现出制陶工艺的成就。
如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杯,造型比例适度,形态轻盈秀美,沿口外张,犹如开放的花朵,有的高足上加以镂空,实用与造型装饰达到完美的统一。
(2)彩陶上的装饰画、以及地画、岩画和其他画迹的大量出现,表现了绘画的成就。
如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彩陶缸,是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陶器,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支高脚长喙的鹳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
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形象质朴而生动。
(3)陶塑动物和陶、泥塑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玉石雕刻制作的兴盛,表现了雕塑的成就。
如陕西洛南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红陶壶格外惹人注目。
红陶壶通高23厘米,壶口塑成一微微昂首的女孩头像,嘴眼镂空,秀鼻翘起,纯净的面部掩不住稚气和乖俏之情。
(4)染织和骨器等的加工制作的进步则反映了其他工艺制作方面的成就。
如山东泰安出土的象牙梳、骨雕筒非常出色。
象牙梳是以平行三道条孔镂空成“S”形花纹,界框也由镂空条纹构成,下端有细密梳齿16个,相当规整细致。
3.列出原始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并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的特色。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单元史前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之前)一、名词解释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答: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答: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
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马家窑文化彩陶[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类型。
装饰花纹以点和螺旋形花纹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具有强烈的动感,内彩特别发达,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有丰满繁缛之感。
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三个特点:①满,纹样满饰。
②内彩。
③点和螺旋纹。
因此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旋动、流畅的美感。
4.马家窑文化[厦门大学2003年研]答: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人所不熟悉。
依其用途,大体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已有鼎、鬲、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鼎最为突出,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具有非凡的气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二里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色,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阜南、湖南宁乡、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出土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一步增多,鼎、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行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大角兽首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文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鼎与簋多见。
鼎的柱足演变为蹄足,鼎腹呈长方扁形;簋多鼓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朝中后期尤其是迁殷后,开始出现双层装饰。
兽面纹下面出现了回纹。
②到了周代,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等几何纹样。
纹饰较前有很大变化,一反前一时期简明、质朴,趋于细腻繁茂、灵巧新颖。
怪异的饕餮纹因不适于装饰日常生活用器,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无角小蛇互相穿插重叠,以四方连续形式展开的蟠螭纹。
(2)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装饰意匠①商代以狞厉怪异的动物纹饰为主,表现了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
在青铜器上用狞厉怪异的纹饰来“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此外,也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饕餮纹,其意在于号召节俭,劝贪婪。
②周代,纹饰更为复杂,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结蟠绕。
这一时期频仍的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自身命运,在青铜器纹饰上出现了以独幅绘画的章法表现社会、人事的内容、题材,如宴乐、攻战、采桑等,以剪影的形式组成画幅,生动、富丽,极具装饰性。
4.举例论证商周雕塑艺术的艺术特色。
答:(1)青铜雕塑商周时期的青铜雕塑主要分为动物雕塑和人形雕塑。
①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动物雕塑装饰已非常丰富,动物造型有的非常写实,富有生活气息,有的则经过变形和夸张,并饰有繁复的纹样,具有强烈的装饰趣味。
如出土于湖南醴陵商代象尊,高22.8厘米、长26.5厘米,重仅2.57公斤。
四足挺立,身体肥硕,长鼻高高向上卷起,十分传神;背上有口,可以注酒,腹部中空,酒可从象鼻倒出;器身通体满布夔龙纹、凤纹、虎纹等奇异的纹样,逼真的造型和华丽的装饰非常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②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人物形象面目较为粗犷,浓眉大眼,线条较直,已有任人物说神情的表露。
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身高163.5厘米,头戴华冠,身着有线刻花纹的长袍,赤足立于台上,圈手,抱物举在胸前,面目端庄,神态肃穆,可能是古蜀某一代蜀王的形象。
(2)石雕上周时期,石雕数量不多,其中多数是怪兽及虎、象、牛、鹗、鸭以及龟蛙之类的动物形象,这些作品中既有写实的,也有一些神异动物的形象。
如安阳侯家庄出土的商代虎首人身石像,造型奇特,全像通高37.1厘米,特别突出双目圆睁、竖耳露齿的虎头刻画,形象十分凶猛可怖,其身为人身坐姿,有云雷纹的装饰,与宗教或祭祀有关。
(3)陶塑夏商时期发现较少,而且水平不高。
春秋战国时期,陶塑开始批量出现。
该时期的陶塑较为粗简朴拙,有的陶塑还施有彩色,是对人物动态的初步尝试。
如出土于陕西咸阳塔尔坡战国秦墓中的骑马俑,共两件,一件通高22.6厘米,另一件通高22.3厘米,均系捏塑而成,局部彩绘造型古朴。
骑者头戴立檐盔帽,穿右衽袍,挽袖,左手持缰,神情凝重。
(4)木雕这一时期的木雕有仆侍、伎乐、庖厨等形象,但仅具大体形貌,一般多注意面部的刻画,在立体造型的基础上,常利用绘画手法进行勾描涂染眉眼口唇等部位。
服装纹饰大多以彩绘表现,有的则装以丝绸缝制的衣裙,显得华美异常。
5.除青铜器外,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还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其成就。
答: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除青铜工艺外,还有玉石工艺、骨牙工艺、丝织工艺、漆器工艺和陶瓷工艺。
(1)玉石工艺①商代的玉器加工已取得很大进步,进一步掌握了钻孔、细磨和抛光技术,当时的玉工还善于利用玉坯原形进行设计和加工,如用方柱形或圆柱形的玉坯加工成人物、卧虎、蹲坐的玉鹗等,用圆弧形的片状玉坯加工成各种鸟兽的形象等,在适当变形和装饰趣味中注意对象的特点或神韵的把握,已会运用“俏色”工艺。
如妇好墓玉凤,以半月形的外轮廓出色地表现凤鸟侧身回首的动态,长尾和华冠增添了凤鸟的华美与舒展,具有活泼清新的抒情气息。
②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新的技术条件和新的工艺促进了玉雕水平的提高,整个造型和装饰更加追求华丽精致。
礼玉中的璧往往在外轮和圆孔内加饰形式多样、造型婉转灵动的龙形透雕,成为佩玉的组合主体。
此期玉佩雕刻仍然以扁平状占大多数,但雕镂技巧较前大有进步。
如出土于洛阳金村的舞女形玉佩,雕刻一对扬袖起舞的女子形象,姿态优美,造型舒展活泼,在对称中巧妙追求变化,又以金链连缀着龙形的玉璜、玉管,十分豪华精美。
(2)骨牙工艺骨雕采用牛、马、猪、羊骨为材料,还有鹿角、蚌壳和人骨,牙雕多采用象牙。
多雕刻生活小用品和兵器等物件,骨牙雕上还装饰有饕餮、夔和云雷纹、鸟兽或人物形象,并镶嵌绿松石,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其中,一件为虎纹把手,两件为夔龙纹把手,很是精美。
(3)丝织工艺商周时期丝织品和葛麻织品的生产都具有一定规模。
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麻、帛等字,青铜器和玉器上也有蚕的形象出现。
周代桑树种植相当普遍,政府对蚕织非常重视。
丝织品的种类较前有所增加,加工技术也日益提高,已有罗、帛、纱、绫、绢、绮、纨等品类,锦的织造尤为突出。
丝帛染色技艺和提花技艺也达到相当水平。
如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丝织品有绣、锦、纱、罗、绢、绦等,包括包裹尸体的衣袍和被衾多件,且质地精良,保存大体完好。
(4)漆器工艺①安阳殷墟大墓中曾发现有雕花漆木器的印痕,考古学家称之为“花土”,可看出有兽面、龙纹、虎纹等花纹。
发现于河北藁(gāo)城商代遗址的漆器残片,木胎虽已腐烂,但仍可看出有盘、盒等形状,红地黑花,有的还镶嵌有松绿石或贴以金箔,足可证实漆器制造在当时已有一定水平。
②西周漆器工艺已被广泛应用,《周礼》中有“髹(xiū)饰”“漆车”的记载。
西安、洛阳等地都发现有西周的漆器。
洛阳西周墓出土的漆器上还镶有蚌泡,成为后世漆器中螺钿技术的前身。
③春秋战国时期,因漆器有轻便、实用、光泽、美观、色彩鲜明、防腐防潮等优点,许多青铜生活用品开始被漆器所代替,制作技术上也有飞跃发展。
漆器不仅有木胎,而且还出现了薄木卷胎或外贴麻布,胎体更加轻巧。
装饰花纹也日渐丰富,有龙、凤、鹤、虎等禽兽纹,流动的云气纹及变化多端的几何纹,还有车马、狩猎、舞蹈等表现社会生活的画面。
有的漆器上还加金属纽、耳等饰件,采用针刻,金箔贴花、金银彩绘等装饰手法,使与漆面的花纹和色彩互相辉映,显得分外华贵。
如信阳长台关的一座大型楚墓一次就出土漆器300余件,有耳杯、豆、勺、箱、盒等日用品,有床、榻、几、案等家具,有钟架、鼓架、瑟等乐器及器架,还有车马饰、镇墓俑等,种类繁多,式样新颖,制作精美。
(5)陶瓷工艺①商周时期制陶业内已有了明显分工,陶器以灰陶为主,到了商代后期由于青铜器、白陶和原始青瓷的发展,灰陶的地位相对降低,并主要用以日常生活用器,且日益变得粗糙而简陋。
原始青瓷脱胎于陶器,烧成最早的原始青瓷是商代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伟大成就。
②战国时期原始青瓷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烧造的器物有日用的鼎、罐、碗、碟、盘、杯等。
器物表面光洁,仅装饰简朴的波纹或栉齿纹,具有单纯雅致之美。
③这一时期建筑用陶也有了很大发展,考古发掘出大量的陶水管和瓦,皆用灰陶烧造,如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陶水管,出水口制成虎头形状。
6.举例说明春秋战目时期美术的新发展。
答:(1)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塑,其装饰变得更活泼生动和富有生活气息,写实的水平显著提高,几乎都可以作为独立的雕塑艺术品欣赏。
如出土于陕西兴平的战国犀尊,以写实的手法精确细致地刻画了对象的形态和神气,这件犀尊遍体装饰云纹,其间镶错金银丝,更显得华美富丽。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表现的内容已极为广泛,涉及到历史、神话、山川神灵种种传说,画面形式奇丽宏伟。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开始出现了一些以人和动物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