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3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章 全等三角形 13.3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优质课教案_3
13.3.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并掌握识别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等角对等边”,体会与“等边对等角”的互逆关系,能够利用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去解决问题.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数学说理,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对称美.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识别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方法.难点:对边、角关系互相转化的理解及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学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同学们画一画,量一量,你有什么结论,请表达.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活动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何证明AB=AC→AB、A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作AD⊥BC.学生完成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在ΔABC中∠B=∠C。
求证:AB=AC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在△BAD 和△CAD 中∵∠1=∠2(角平分线的定义)∠B=∠C (已知)AD=AD (公共边)∴ △BAD ≌△CAD (A.A.S.)∴ AB= 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说明:可作AD ⊥BC,AD 平分∠BAC.目的: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可顺便问一下:可取AB 的中点吗?(不行,边边角)归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那么证明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途径?练习:判断下列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BB活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例:如图,在△ABC 中,已∠A=40º,∠B=70º,求证:AB=AC.证明:∵∠A+∠B+∠C=180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º)且∠A=40º,∠B=70º(已知)∴∠C=180º-∠A-∠B(等式性质)=180º-40º-70º=70º∴∠C=∠B(等量代换)∴AB=AC(等角对等边)练习:如图,已知∠A=36°, ∠DBC=36°,CD 平分∠ACB.指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练习:已知:如图,AD ∥BC,BD 平分∠ABC,试判断△AB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B 2136°72°DCA B B例:如图,AB ∥CD ,∠1=∠2,求证:AB=CD.分析:要证AB=CD ,可以设法证明∠B=∠1,而∠1=∠2,因此只要证明∠B=∠2.练习:1.如图,∠EAC 是△ABC 的一个外角,∠1=∠2,AD ∥BC 求证:AB=CD2.如图,AB=CD ,∠ABC=∠DCB ,AC 、BD 相 交于点E.求证:EB=EC活动3:拓展提升如图,∠ABC ,∠ACB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试猜想BD+EC 与DE 的关系,并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BBD说明:本题是典例探索的变式训练,旨在强化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注意运用两头凑的解题思想.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章 全等三角形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角边角》优质课教案_0
<<角边角>>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记角边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定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角边角”定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经历探索“两角一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过程,体会如何分类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关键点(1)重点突破:学会运用角边角定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难点释疑:角边角定理及其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设计一、合作预习(课前完成)预习课本第72-74页的内容, 完成课本第74页的练习1并重点理解以下核心知识:1、角边角定理及其应用;2、角边角定理的推论及其应用;教师活动:根据团队合作预习的反馈,梳理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教学新课1、团队合作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下面有一个三角形被小明不小心撕破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再加上你的想象力把这个三角形补全。
同学们补完后用剪刀剪下来,组内同学对比一下,看是否完全重合?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长统计结果,反馈给老师。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进一步追问:这个结果是巧合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引导: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从而确定补成的是一个唯一的三角形,抛出问题:这个被撕破的三角形保留了三角形的哪些元素?然后小组代表反馈探究结果给教师。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发现并指出不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第一核心内容:角边角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 ..S ..A ..(或角边角)....... 抛出悬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角一边”这三个元素的位置仅有这一种吗?2、团队合作探究活动(二)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若'A A ∠=∠,'B B ∠=∠,''AC A C =,那么ABC ∆和'''A B C ∆全等吗?你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证明你的结论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生生互动,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3.2.1 全等三角形 教案
八年级(上)数学教案13.2.1 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能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和都相等. 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3)两个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顶点叫做,重合的边叫做,重合的角叫做。
4) 如图,△ABC≌△AEC,∠B=30°,∠ACB=85°,BC=5cm.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和CE 的长度.二.合作探究1、如图,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AOB绕O旋转180º,可以与△___________重合,这说明△AOB≌△___________.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AO与__________,OB与__________,BA与__________;对应角是∠AOB与________,∠OBA与_________,∠BAO与___________。
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D是底边上的高,△ABD和△ACD全等吗?试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3.下列判断中,结论错误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A.0 B.1 C.2 D.3三.重难探究例:1.如图所示,∠1=∠2,∠B=∠D,△ABC翻转后与△ADE重合,说明△ABC•≌△AD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AE B.AC=ED C.∠ABC=∠AED D.∠BAC=∠DAE2..如图所示,若△ABC沿AB方向平移得到△A′B′C′,则∠A=•_____,∠ABC=_____,∠C=_____,AB=_____,AA′=_____,AC∥_____.四、拓展提升3.如图,△ABD绕着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EBC,且∠ABD=90°,(1)△ABD和△EBC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指出对应边与对应角。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章 全等三角形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角边角》优质课教案_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公理)教案教材分析:通过学习,我们已经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第一种全等的判定方法(SAS)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节将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究,全等三角形是生活中最简单的全等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课标理念,又易于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宗旨,本节通过操作探究归纳体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Ⅱ,角。
角公理,通过范例和练习培养学生提高规范解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ASA,及定理AAS。
2、学生能运用ASA,AA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画图、实验、理解和掌握ASA。
2、通过利用ASA、AAS判定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画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交流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重点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AAS进行证明。
难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条件ASA、AAS的推出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故事情境:抗日战争中,我八路军在转移途中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和流水急,无法涉水,时间紧迫,必须迅速测出河宽,以便寻料架桥,木工出身的战士于振善仅用头上的一顶军帽上前步量,用一分钟的时间便测出了河宽,工兵们很快架起了浮桥,部队顺利转移了。
事后,战士们称赞地说:一顶军帽真有用,测河只用1分钟,顺利转移歼敌军,巧用智慧力战功。
问:同学们想知道于振善同志是怎样不过河酒能测出河的宽度的吗?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可以成为战斗英雄。
二、新课:1、操作探究:老手手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纸片,测得∠A=45°,∠B=30°,AB=10cm。
请问:你能制作一个和老师手里一样的纸片吗?同学们纷纷自主制作,完成后,老师询问同学制作方法,并演示重合,引导学生交流归纳。
最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全等三角形课型:复习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掌握三个基本事实:SAS、ASA、SSS,两个证明定理:AAS,HL。
能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相关图形的证明。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P55—77页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是学生进一步四边形及其它图形的基础,教材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观察、分析、探索、归纳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为学生学习其它图形奠定基础。
3、中招考点多年来,中考均有考查全等三角形,考查题型有填空题或解答题,一般解答题居多,渗透到四边形里面进行综合考查的题很多。
4、学情分析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一般都掌握较好,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进行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有时会出错。
学生对“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时会记不准。
二、复习目标1.能熟记命题的概念及命题的构成,会判断真假命题.2.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能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评价任务1、向同桌说出命题的概念及命题的构成,会判断真假命题.2、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运用其证明全等3、能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复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两类结构复习目标1:1.能熟记命题的概念及命题的构成,会判断真假命题. 复习指导一:1.复习范围:课本第54—58页。
2.复习时间:2分钟3.复习方法:独立看书,独立思考。
4.复习要求:熟记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复习检测一:1、指出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和假命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是180°;(3)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复习指导二:1.复习范围:课本第59—77页。
4.复习时间:3分钟5.复习方法:独立看书,独立思考。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本章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
本章复习【基本目标】1。
理解命题与定理,逆命题与逆定理。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掌握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4。
掌握五种基本作图。
5。
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6。
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回顾掌握本章重要知识,能够用本章知识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几何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建构二、知识梳理,快乐晋级填空比赛1。
命题的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将一个命题的_____与_____颠倒就转化成了它的逆命题,定理的逆命题也正确,二者互为_____。
2.判断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_____。
直角三角形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用_____来判断。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
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变换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种.4。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_____,到线段两端_____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_____,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_____。
三角形的_____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三角形_____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顶角的_____,底边上的,底边上的_____互相重合;有_____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_____,并且都为_____.三个角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_____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教学说明】以填空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复习热情,提高了复习知识的效率。
三、典例精析,升华旧知例1(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①只有真命题才有逆命题;②假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③有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一边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0个 B.1个 C.2个 D.3个(2)等腰△ABC的两边长是4和8,则它的第三边的边长是_____.(3)等腰△ABC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顶角是_____.(4)等边三角形两条中线所成锐角是_____。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HS)教案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重点)2.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3.能够根据给出的对应元素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难点)一、情境导入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这类图形在几何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全等图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性质【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如图,若△BOD≌△COE,∠B=∠C,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若△ADO≌△AEO,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解析: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分别写出对应边与对应角即可.解:△BOD与△COE的对应边为:BO与CO,OD与OE,BD与CE;△ADO 与△AEO的对应角为:∠DAO与∠EAO,∠ADO与∠AEO,∠AOD与∠AOE.方法总结: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关键是准确分析图形,另外记全等三角形时,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写出对应角和对应边了.【类型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边长或角度如图,已知△ABC≌△DEF,∠A=30°,∠B=50°,BF=2,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CB的度数,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出∠DF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BC,然后推出EC=BF.解:∵∠A=30°,∠B=50°,∴∠ACB=180°-∠A-∠B=180°-30°-50°=100°.∵△ABC≌△DEF,∴∠DFE=∠ACB=100°,EF=BC,∴EF-CF=BC-CF,即EC=BF.∵BF=2,∴EC=2.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对解决问题非常关键.【类型三】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如图,已知△ABE≌△ACD,求证:∠BAD=∠CAE.证明:∵△ABE≌△ACD,∴∠BAE=∠CAD,∴∠BAE-∠DAE=∠CAD-∠DAE,∴∠BAD=∠CAE.方法总结:本题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角相等,解答问题时要将所证的角通过全等及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类型四】全等变换如图所示: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将长方形纸片沿BD折叠,使点A落在点E处,设DE与BC相交于点F,若∠ABD=55°,求∠FDC的度数.解析;由折叠可知△AB D≌△EB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对应角相等,从而求出所求角的度数.解:∵△EBD 是由△AB D 折叠而得到的,∴△AB D ≌△EBD.∵∠ABD=55°,∠A=90°,∴.355590 =-=∠=∠BDE ADB∴∠FDC=.2035359090 =--=∠-∠-BDE ADB方法总结:平移,旋转,轴对称,折叠都是全等变换,可得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再由全等的性质解决问题,此类题是常考题型,要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究点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①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②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③三条边及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④有一边及一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上述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判断两三角形全等所需的元素(3边,3角)中,需要哪些元素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①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能够完全重合,所以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①不正确;②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②不正确;③三条边及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正确,实际上条件给的就是三个角,三条边分别相等,因为已知两角,第三个角也就确定了,所以③正确;④有一边及一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④不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根据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去判断根据给定的元素画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首先展示全等形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最后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练习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渗透符号语言推理.通过实例熟悉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3等腰三角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word版本
等腰三角形教课目标知识与技术进一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断方法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灵巧的解决相关问题认识状况,发现问题,研究谈论,运用知识,解决问过程与方法题,提升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优异的学习质量.教课要点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教课难点正确的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教课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一 . 复习发问,回顾知识,请看下边的问题:1.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2. 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那么这两边所对的角,这是等腰三角形的,3. 等腰三角形的边上的高,线,角的均分线相互重合,可简记为“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而且每个内角都等于°.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
明确要研究,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去研究和谈论。
.5.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6. 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虑和回顾知识的时间。
二 .导入课题,研究知识: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断方法和性质,灵巧的运用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本节课我们来复习这一知识.为学生创建表现才干的平台。
三.归纳知识,培育能力: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四. 运用知识,解析解题:问题 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低角的 4 倍,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问题 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9 ㎝,求它的周长.问题 3 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 70°和 40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为何?问题 4 如图,已知BD=CE,∠BDC=∠ CEB.求证 : ∠ ABC=∠ ACB.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 5如图,在△ ABC中,AB=AC,DE∥ BC,DE交 AB于点 D, 交 AC于点 E.求证: AD=AE.将知识和实际问题相联合 .五.课堂练习:请见教材和练习册六. 课后小结: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七. 课后作业:复印给学生 .教学反思。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S)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命题、定理与证明13.1.1命题1.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命题的结构.2.会识别命题的真假,会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重点命题的结构,真命题与假命题的识别.难点识别命题的真假.一、创设情境情境: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小刚:“是的,现在网络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地议论着,“这个黑客是个小偷吗?”“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你听完这则片段故事,有何想法?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教师给予同学的各种回答评价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概念,以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同样,在数学学习中,要进行严格的论证,也必须首先对所涉及的概念下定义.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命题.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例如:(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直角都相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性,得出命题的概念.即它们都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语句,像这样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2.练习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①动物都需要水;②猴子是动物的一种;③玫瑰花是动物;④美丽的天空;⑤负数都小于零;⑥你的作业做完了吗?⑦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⑧过直线外一点作l的平行线;⑨如果a>b,a>c,那么b=c.3.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与同学交流.(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如果a2=b2,那么a=b.总结: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种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条件,“这两个角相等”是结论.例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解: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里的条件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三个角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真、假命题思考: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3)同位角相等;(4)同角的余角相等;(5)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180°.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4)是正确的,句子(3)、(5)是错误的.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真、假命题的定义.即条件成立,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称为真命题.条件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称为假命题.三、练习巩固1.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说明.(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两个无理数之和仍是无理数.2.命题“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一个____________,反例为________________.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作业教材第58页习题13.1第1,2,3题.本节内容较少,比较简单,但命题的概念比较抽象,应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是辨别命题真假的关键,又是后面学习逆命题的基础,应掌握.针对学习情况对理解不深刻的同学给予单独的辅导.13.1.2定理与证明1.理解已学的5个基本事实,理解定理的概念.2.理解证明的概念,体会证明的必要性.重点证明的过程与步骤.难点证明的必要性.一、回顾1.什么是命题?命题的结构是什么?2.命题如何分类?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3.今天我们将学习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方法.二、探究新知(一)基本事实教师讲解,并板书:(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上述五个命题是被公认的真命题,我们将它们当作基本事实,是我们用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即出发点.(二)定理与证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当n=1时,(n2-5n+5)2=1;当n=2时,(n2-5n+5)2=1;当n=3时,(n2-5n+5)2=1.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b 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答案:上面的说法不正确,举一个反例来看,因为3>-5,但32<(-5)2.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三)定理的证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教师引导: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注意推理步步有据,并在后面的括号里写上每步的依据.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三、练习巩固1.请你说出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是公理,哪组说得又多又准就是获胜者.如:(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试证明: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3.如图,AD∥BC,∠A=∠C.求证:AB∥CD.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作业教材第58页练习第1,2题.本节课从同学们已学的五个性质入手,讲解了基本事实的概念作用与地位;从发现命题的结论不具有一般性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证明让学生感知证明的步骤与要求.本节课有很多理性认识,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学习中及时完善与提升.对证明的条理问题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更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1全等三角形13.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1.理解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初步感知全等三角形的三种变换方式.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变换方式.一、创设情境1.先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板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板,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板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各小组选派学生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将剪下的两个三角形顶点标上字母,看重合的边角有何关系?学生活动:将两个三角形按要求标上字母,并注意放置,与同桌交流何时可重合.教学说明: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图1中△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三、练习巩固1.如图,△ACE≌△DBF,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E=DF,CE=BF,AD=8,BC=2.(1)求AC的长;(2)求证:CE∥BF.2.如图,△ABC≌△DEF,AB=DE,∠A=∠D,找出图中的所有相等的线段与角.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作业完成本课时后面对应的练习.本节课通过动手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过比较、运动,如平移、翻折、旋转来学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的概念,进而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应结合刚开始学习的学生不注意将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的特点并不断强化,因此如何找对应边、对应角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结合例题习题归纳:有公共边(角)的,公共边(角)为对应边(角);有相等边(角)的,相等的边(角)为对应边(角);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对应边对的是对应角,对应角对的是对应边.13.2.3边角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会进行全等的简单推理.重点会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应用综合法的格式证明三角形全等.一、动手操作教师活动:按教材第63页要求同排两个同学各画一个三角形,再放在一起判断它们是否全等.二、探究新知要画一个三角形与教师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ABC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呢?1.画一画(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BC=6 cm,大家画出三角形,小组交流画的三角形全等吗?一个角∠B=30°,大家画出三角形,小组交流画的三角形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用刻度尺或量角器画三角形,并和周围的同学比较一下,所画的图形是否全等.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边为3 cm;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70°;③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 cm和5 cm.你们在画图和同学比较过程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归纳:你们一定会发现,如果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一个或两个对应相等的部分(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议一议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教师讲解:如果两个三角形有3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含有以下四种情况: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角、三边.我们将对这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如图所示,此时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夹一角;另一种情况是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1)已知两边一夹角作三角形唯一性的体验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按下面的条件画一个三角形.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这两条线段为边,以这个角为这两条边的夹角,画一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试,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教师边讲边按下述步骤作图,要求学生模仿:第1步:画一条线段AB,使它等于3 cm;第2步:画∠MAB=45°;第3步:在射线AM上截取AC=2.5 cm;第4步:连结BC.△ABC即为所求.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初步体会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夹角作三角形的确定性,为证明S.A.S.提供实践体验.(2)S.A.S.的证明教师给出证明S.A.S.定理的条件:如图,在△ABC和△A′B′C′中,已知AB=A′B′,∠B =∠B′,BC=B′C′,我们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由于AB=A′B′,我们移动其中的△ABC,使点A与点A′、点B与点B′重合.因为∠B =∠B′,因此可以使∠B与∠B′的另一边BC与B′C′重叠在一起,而BC=B′C′,因此点C 与点C′重合,这就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由此可得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方法: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或边角边).(3)已知两边一对角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长的线段为已知角的邻边,短的线段为已知角的对边画一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那么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此时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的形状能有多少种呢?上图中,∠B=45°,AB=3 cm,AC=AC′=2.5 cm,可以看出.我们可以作出两个不全等的三角形,可见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练习巩固1.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2.如图,AB∥CD,AB=CD.求证:AD∥BC.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两边一夹角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2.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作业教材第76页习题13.2第2题.这节课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学生画一画、比一比,得出基本事实S.A.S.,再利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应着重强调角应为夹角,防止学生任意找两边及一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刚学严格证明,应注意强化,条理要清晰,说理有据,因果关系分明.13.2.4角边角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和A.A.S.重点用A.S.A.和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用综合法解决几何难题.一、创设情境小菁做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二、探究新知1.引入:请问到本节为止,我们探讨两个三角形满足三个条件的哪几种情况三角形全等,情况如何呢?(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还有哪些情况还没有探讨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本节我们探讨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课题.2.问题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一条边,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一种情况是两个角及两角的夹边;另一种情况是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每一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3.请同学们动手做一个实验:同桌两位同学为一组.(1)共同商定画出任意一条线段AB,与两个角∠A,∠B(∠A+∠B<180°);(2)两位同学各自在硬纸板上画线段A′B′的长等于商定线段AB的长,在A′B′的同旁,画∠B′A′C′等于商定的∠A,画∠A′B′C′等于商定的∠B,设A′C′与B′C′相交于点C′,便得到△A′B′C′;(3)用剪刀各自剪出△A′B′C′,将同桌同学剪出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了什么?其他各桌的同学是否也有同样的结论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该线段为夹边,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由此得到另一种识别全等三角形的简便方法: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或角边角).4.思考: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动手画一画:比如∠A=45°,∠C=60°,AB=3 cm,你能画这个三角形吗?提示:这里的条件与实验中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能将它转化为实验中的条件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现在两组同学按45°角所对的边为3 cm画,另两组同学换两个角和一条线段,试试看,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或(角角边).三、练习巩固1.如图,∠ABC=∠DCB,∠ACB=∠DBC.求证:△ABC≌△DCB,AB=DC.2.如图,在△ABC中,D是边BC的中点,过点C画直线CE,使CE∥AB,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AD=ED.3.如图,在△ABC和△DBC中,∠ACB=∠DBC=90°,E是BC的中点,EF⊥AB 于点F,且AB=DE.(1)求证:BD=BC;(2)若BD=8 cm,求AC的长.四、小结与作业小结两角一夹边对分别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一对边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作业教材第76页习题13.2第4,5题.本节课从复习S.A.S.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基本事实“A.S.A.”,进而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A.A.S.”,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线人,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运用“A.S.A.”或“A.A.S.”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已有条件,寻找需要转化的条件,提升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本节课内容较多,注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13.2.5边边边掌握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会用S.A.S.,A.S.A.,A.A.S.,S.S.S.判定三角形全等.重点会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证明全等时,判定方法的选择.一、创设情境教师出示道具提出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1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以去割玻璃了.其中的教学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探究新知1.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做一做:给你三条线段a,b,c,分别为4 cm、3 cm、4.8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先请几位同学说说画图思路后,教师指导,同学们动手画,教师演示并叙述画图步骤.步骤:(1)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c(4.8 cm);(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3 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a(4 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3)连结AC,BC.△ABC即为所求.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的图形叠合在一起,你们会发现什么?换三条线段,再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请你结合画图、对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给定三条线段,如果它们能组成三角形,那么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这样我们就得到识别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的方法: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或(边边边).2.问题2你能用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S.S.S.”解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吗?(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3.试一试: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所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相似的,但大小不一定相同.)三个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读一读”和“概括”,并填写所给表格,总结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规律.教师强调所总结的规律,并给予学生适当时间思考记忆.三、练习巩固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中线.求证:∠B=∠C.2.如图,在△ABC与△DCB中,AB=DC,AC=BD,AC与BD交于点M.求证:BM =CM.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D∥BC.四、小结与作业小结本节课探讨出可用S.S.S.来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灵活运用S.S.S.来识别三角形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会全等.学会如何依据题中所给条件,寻求证明方法等.作业教材第76页习题13.2第1题.这节课探索S.S.S.时,学生通过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出基本事实S.S.S..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数学体验,在探索过程中体验了数学的乐趣.基于课程标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典例精析中两次用到全等三角形,可能有少数学生还不是很适应,教师应引导他们如何逆向分析,寻找证明条件,提升解题能力.13.2.6斜边直角边1.会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会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重点用“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难点用综合法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一、创设情境问题: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问题(1)学生可以回答去量斜边和一锐角,或直角边和一个锐角;但对于问题(2),学生则难肯定.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探究新知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两个三角形,如果有“边角边”或“角边角”或“角角边”或“边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如果有“角角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可以有不同的大小;如果有“边边角”分别对应相等,也不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时,也具有“边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这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能否全等吗?如图,已知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长不相等),以长的线段为斜边、短的线段为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把你画的直角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吗?换两条线段,试试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步骤:1.画一线段AB,使它等于2 cm;2.画∠MAB=90°;3.以点B为圆心,以3 cm长为半径画圆弧,交射线AM于点C;4.连结BC.△ABC即为所求.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已知∠ACB=∠A′C′B′=90°,AB=A′B′,AC=A′C′.。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3章 课题 全等三角形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3章课题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和RHS四种方法;3.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2.辨别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具有相等对应部分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外角和相等;•全等三角形可以重合叠放。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四种:•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夹的一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RHS判定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向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使用示意图和具体例子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三步: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详细讲解SSS、SAS、ASA和RHS四种判定方法,提供具体例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判定方法的步骤和运用。
第四步:练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
第五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示例示例一已知△ABC和△DEF的三边分别相等,能否判断△ABC和△DEF全等?为什么?解析:根据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2节第3课时,本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2课时,也是探索获得判定公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下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其它条件的基础,还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全等三角形基本的图形特点。
理解三角形全等,知道对应边,对应角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学生容易消化本堂课的知识,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对于研究它的全等的判定有着足够的感知经验,但是也存在着如下的困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之前学生所接触的逻辑判断中直观多于抽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多于用数学语言表述。
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认知和操作方面的经验,为掌握规范和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服务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边角边公理的内容,能运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在例题处理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交流解法,巩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运用数学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1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1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1 全等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等知识后,进一步研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是证明几何图形相等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为学生今后证明几何图形相等、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证明几何图形相等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运用SSS、SAS、ASA、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SSS、SAS、ASA、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软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过程,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软件。
2.三角板、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3.相关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实例,如折纸、拼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和几何画板软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画出全等三角形,并运用SSS、SAS、ASA、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021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角边角或角角边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3.2.3 角边角或角角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A.S.A.与A.A.S.的内容,能运用A.S.A.和A.A.S.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说明线段或角相等;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经历自己探索出 A.A.S.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实验、发现、应用的过程教学,树立学生知识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A.S.A.与A.A.S.定理,并能用它们证明三角形全等.难点利用A.S.A.与A.A.S.定理间接说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巩固学习【知识回顾】(投影显示)情景思考:1.小菁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2.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证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动手动脑】(投影显示)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出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画一个△A'B'C',使A'B'=AB.∠A'=∠A,∠B'=∠B:1.画A'B'=AB;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B,A'D,B'E交于点C'.板书:基本事实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或“角边角”)【知识铺垫】课本图13.2-12中,∠A'=∠A,∠B'=∠B,那么∠C=∠A'C'B'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A'-∠B',∠C=180°-∠A-∠B,由于∠A=∠A',∠B=∠B',∴∠C=∠C'.【教师提问】你能得到△A'B'C'≌△ABC吗?是什么根据?板书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或“角角边”)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如图,在△ABC中,∠B=∠C,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BDE≌△CDF.【答案】因为D是BC的中点(已知),所以DB=DC(中点的定义).因为DE⊥AB,DF⊥AC(已知),所以∠DEB=∠DFC=90°(垂直的定义).在△BDE和△CDF中,因为∠DEB=∠DFC(已证),∠B=∠C(已知),DB=DC(已证),所以△BDE≌△CDF(角角边).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如图所示,在△ABC和△DBC中,∠ACB=∠DBC=90°,E是BC的中点,EF⊥AB于F,且AB=DE.(1)求证:BD=BC;(2)若BD=8cm,求AC的长.【分析】(1)BD=BC→△BDE≌△CBA→∠1=∠2.(A.A.S.);(2)AC=BE.(1)证明:∵∠EBD=90°(已知),∴∠2+∠3=90°(垂直的定义),又∵DE⊥AB(已知),∴∠2+∠3=90°(垂直的定义),∴∠1=∠2(同角的余角相等).在△BDE与△CBA中,∠ACB=∠DBC(已知),∠1=∠2(已证),AB=DE(已知),∴△BDE≌△CBA(A.A.S.),∴BD=B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由(1)知AC=BE,E为BC中点,∴BE=BC,∴AC=BC=BD=4(cm)【教学说明】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注意让学生分析待证的目标是什么?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需要转化的是什么条件?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如图所示,∠1=∠2=∠3,AB=AD,求证:BC=DE.证明:∵∠2=∠1,∴∠2+∠DAC=∠1+∠DAC,即∠BAC=∠DAE,∵∠2=∠3,∠DOC=∠AOE,∴∠C=∠E.在△ABC与△ADE中,∠E=∠C,∠BAC=∠DAE,AB=AD.∴△ABC≌△ADE(A.A.S.),∴BC=DE.【教学说明】让学生体会两角相等时,找夹边或一边的对角,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两角一夹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一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也全等.【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复习S.A.S.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基本事“A.S.A.”,进而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A.A.S.”,整个数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线人,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运用“A.S.A.”或“A.A.S.”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已有条件,寻找需要转化的条件,提升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本节课内容较多,注意对学困生给予适当的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命题【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能把命题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会用举例法或画图法等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推理能力.【学习重点】命题的概念,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学习难点】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一些简单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知识链接: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对顶角的性质和定义;3.直角的概念和判定.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学法指导:紧扣“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有判断语句的是命题,无判断语句的不是命题.学法指导: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知识链接:1.有一些命题的叙述,其条件和结论并不十分明显,我们可以先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找出它的条件和结论;2.命题的条件部分有时可用“已知……”或“若……”等形式叙述,结论部分可用“求证……”或“则……”的形式叙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相信我能行:判断正误:(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5)直角都相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命题的定义阅读教材P53~P55,完成下面的内容:定义: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反之,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例如:(1)你喜欢数学吗?(2)作线段AB=CD.范例: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不是)(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不是)(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余.(是)变例:下列句子是命题吗?(1)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2)若x=-1,则x2+1=0;(是)(3)牛会拉车;(是)(4)可能没有最大的实数.(不是)知识模块二命题的构成观察一组命题,并思考命题是由几部分组成的?(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是邻补角;(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归纳: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接的是结论.范例:下列语句是命题吗?若是,请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是命题.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互补;(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如果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那么结果仍是等式;(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是命题.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相加得0;(4)同旁内角互补;是命题.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5)对顶角相等.是命题.如果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各小组展示的黑板上,在展示的时候解决.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知识模块三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条件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范例: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假命题)(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真命题)(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真命题)(4)同旁内角互补;(假命题)(5)对顶角相等.(真命题)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命题的定义知识模块二命题的构成知识模块三命题的分类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全等三角形【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能正确表示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3.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学习难点】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学法指导: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等等.学法指导: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他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各小组展示的黑板上,在展示的时候解决.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察下列图案,找出这些图案中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阅读教材P59,完成下面的内容: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3.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找出对应边、对应角.如右图,△ABC与△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__D__,点B和点__E__,点C和点__F__是对应顶点;AB和__DE__,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范例: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解:对应边:AN与AM,BN与CM;对应角:∠BAN与∠CAM,∠ANB与∠AMC.知识模块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范例:已知:如图所示,在Rt△EBC中,∠EBC=90°,∠E=35°.以B为中心,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求∠ADB的度数.解:∵在Rt△EBC中,∠EBC=90°,∠E=35°,∴∠ECB=55°.∵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ABD≌△EBC.∴∠ADB=∠ECB=55°.仿例: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求∠BAC的度数.解:∵△ABC≌△ADE,∴∠BAC=∠DAE,∴∠BAC-∠CAD=∠DAE-∠CAD,即∠CAE=∠BAD=40°,∴∠BAC=∠BAE-∠CAE=120°-40°=80°,即∠BAC=80°.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知识模块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寻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分类思想.【学习重点】掌握寻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学习难点】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学法指导: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1)只给一个角:(2)只给一条边:学法指导:给出两个对应角相等的条件:(1)两内角:(2)两边:(3)一边一内角: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情境引入问题:“五一”联欢会,为活跃气氛,班委会想让班级每个同学自制一面小彩旗.只有一面样旗,怎样才能使全班的彩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呢?也就是说需测量三角形样旗的哪些量呢?2.温故知新(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阅读教材P59~P61,完成下面的内容:问题: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思考:(1)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否再减少一些条件?(2)对两个三角形来说,六个元素中至少要有几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才会全等呢?探究一:如果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一组元素对应相等(边或角),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1.试一试:(1)画一个有一角为60°的三角形,与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对比一下,观察它们是否全等?(2)再画一个有一条边为5cm的三角形,结果怎样呢?2.填表:课本P60表格;3.发现: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探究二: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元素对应相等的情况呢?1.试一试:分别画出相应三角形与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对比一下,观察它们是否全等?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各小组展示的黑板上,在展示的时候解决.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1)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30°和70°;(2)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cm和3cm;(3)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边长为3cm.2.填表:课本P61表格;3.发现:两个三角形只有两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探究三: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元素对应相等,有几种可能的情况?解:有4种情形: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范例:如图,△ABC ≌△ADE ,且∠CAD =10°,∠B =∠D =25°,∠EAB =120°,求∠DFB 和∠DGB 的度数.解:∵△ABC ≌△ADE ,∴∠DAE =∠BAC =12(∠EAB -∠CAD)=12(120°- 10°)=55°.∴∠DFB =∠FAB +∠B =∠FAC +∠CAB +∠B =10°+55°+25°=90°, ∠DGB =∠DFB -∠D =90°-25°=65°.变例:已知△ABC ≌△ADE ,其中∠CAE =40°,∠C =50°,则DE 与AC 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AC ⊥DE.理由:∵△ABC ≌△ADE ,∴∠E =∠C =50°, ∵∠CAE +∠1+∠E =180°, ∠CAE =40°, ∴∠1=90°,∴AC ⊥DE.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 线段垂直平分线【学习目标】1.通过尺规作图,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运用;3.培养学生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作图方法与书写解答或证明过程的能力. 【学习重点】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习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知识链接:这里出现了线段的和与线段的差,可以引入未知数,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较为简单.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MN对称.则点B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是点E.我们连结BE,与直线MN相交于点H,量一量∠MHB的大小以及线段BH、EH的长度.你发现线段BE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直线MN垂直于线段BE,且平分线段BE,我们说直线MN垂直平分线段BE,或者说直线MN是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阅读教材P94~P95,完成下面的内容:由情景导入得出: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探究:如右图①:直线l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点D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那么DA =DB 吗?分析:因为直线l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C =BC ,∠ACD =∠BCD ,又CD =CD ,所以△ACD ≌△BCD ,所以DA =DB.反之,如右图②:如果DA =DB ,那么点D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吗?分析:方法(1):取AB 的中点C ,连结CD ,因为AC =BC ,CD =CD ,AD =BD ,所以△ACD ≌△BCD ,所以∠ACD =∠BCD ,又∠ACD +∠BCD =180°,所以∠ACD =∠BCD =90°.所以AB ⊥CD ,点D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方法(2):过点D 作DC ⊥AB 于点C ,所以∠ACD =∠BCD =90°.又因为CD =CD ,AD =BD ,所以△ACD ≌△BCD(H .L .),所以AC =BC ,所以点C 是AB 中点,点D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