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石头。
3. 一个宽敞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观察手中的空塑料瓶,提问:“你们能想到用这个瓶子来做些什么有趣的实验吗?”2. 讲解:向学生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演示:将小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瓶子,让学生听到瓶子发出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瓶子振动的情况。
4. 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放入小石头并摇晃瓶子,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五、作业与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来产生声音,并观察和记录。
2. 邀请家长参与,一起进行声音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和观点,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和作业,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讨论环节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通过讨论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有相关经验的家长来课堂进行讲座或演示,增加学生对声音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录音棚或音乐教室,亲身体验声音的录制和播放过程。
3. 开展声音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精品教案及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精品教案及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教案【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乐于探究。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1.音乐光碟和一个空瓶子。
2.每位幼儿两个会响的小乐器,如:矿泉水瓶、易拉罐、铃鼓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导入课题1.教师出示会唱歌的小瓶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宝贝,你们看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少许水的瓶子)这个瓶子不但会喝水,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它唱什么吧。
”2.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
二、基本部分: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探索不同的声音效果3.探索活动一: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瓶子发出声音?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瓶子发出声音吗?”(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用幼儿的方法分别敲击出不同的声音)师:“刚才小朋友们都想到了一些办法,现在我们一起用这些办法来敲敲看小瓶子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带领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敲击瓶子,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4.探索活动二:比较不同的声音效果师:“小朋友们,我们敲击瓶子的时候,瓶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声音效果)师:“我们再来试试其他的乐器吧,看看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敲击乐器)5.探索活动三:比较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用了许多不同的乐器,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比较乐器声音的异同)师:“老师也来试试。
”(教师演奏不同乐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6.探索活动四:制造自己的声音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那我们用自己的小手和嘴巴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吧。
”(教师示范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尝试)7.结束部分:欣赏优美的音乐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今天我们学会了这么多制造声音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不同材质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性和音乐节奏感。
4. 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不同材质瓶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主创作,用瓶子制作出有趣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如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2. 准备一些小石子、水等填充物。
3. 准备音乐乐器(如铃鼓、木鱼等)。
4. 准备录音机、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材质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让幼儿初步感受不同材质的瓶子。
2. 探索声音: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瓶子装上不同的填充物,摇晃瓶子,让幼儿听辨发出的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声音的特点。
3. 创作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瓶子和其他音乐乐器,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让幼儿尝试用瓶子发出节奏感强的声音,与音乐乐器相互配合。
4.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索声音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不同材质瓶子声音特点的认知。
2. 评价幼儿在创作音乐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关注幼儿在音乐表演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更多材质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一个“音乐瓶子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继续探索和创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馈: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的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小班是培养幼儿基本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次教案以歌唱活动为主线,采用亲子互动的方式引入宝宝瓶这一形象,通过歌唱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歌曲:《会唱歌的瓶宝宝》•教学目标:让幼儿掌握歌曲歌词、旋律,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2. 教学方法•歌谣教唱: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唱歌,分段教学,反复练习;•游戏互动: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制作道具:让幼儿参与制作瓶宝宝道具,增强亲子互动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导入•创设宝宝瓶形象:教师通过介绍宝宝瓶形象吸引幼儿注意,引导进入歌唱氛围。
2. 歌曲教学•歌曲引入:播放《会唱歌的瓶宝宝》音频,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歌词教唱: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幼儿跟读模仿,加强节奏感。
•互动演唱:分组合唱或个别表演,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3. 游戏互动•瓶宝宝游戏:以宝宝瓶为中心,设计游戏环节,如唱歌比赛、宝宝瓶接力等。
•学习氛围:营造欢乐互动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音乐能力。
4. 制作道具•宝宝瓶手工:引导幼儿参与制作瓶宝宝的手工道具,如面罩、绳子装饰等,加深对歌曲角色的印象。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歌唱活动结合游戏互动和手工制作的方式,使幼儿在参与中提升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然而,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表演环节,引导幼儿自主发挥,并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绘画等,以提升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听取家长反馈,幼儿对歌曲《会唱歌的瓶宝宝》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学习和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的文档,希望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示范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
示范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一、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和合作意识。
5.通过本次设计、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加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瓶娃娃——美术创作2.《小毛驴》——歌曲演唱三、教学重点1.瓶娃娃的制作与装饰2.歌曲的学唱四、教学难点1.瓶娃娃的装饰与表现2.歌曲的音乐感知与表现五、教学手段1.class 视频教学2.class 实物展示3.class 语言解说4.class 合作游戏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次导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们对今天的主题和内容有所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看到美术创作的过程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对瓶娃娃进行初步的认识。
接着,播放《小毛驴》的音乐,让幼儿们跟随节奏轻轻摇摆,感受音乐与身体的互动。
2. 主体活动2.1 瓶娃娃的创作与装饰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瓶娃娃的材料和步骤,并在实物教具的辅助下,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带着幼儿们一步步完成瓶娃娃的制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幼儿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装饰物,提高幼儿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2.2 《小毛驴》的学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如口头教学、音乐资料、对唱等方式,带着幼儿一起学唱《小毛驴》。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们唱出正确的音调、节奏和情感,同时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幼儿们通过音乐展现自我、演绎情感。
3. 结束环节结束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并形成良好的合作与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游戏,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瓶娃娃、体验唱歌的快乐,并进行小小的表演,以此加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活动,发现幼儿在美术创作和音乐表现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避免单纯的机械复制,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更好地发挥幼儿在美术和音乐方面的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唱歌的瓶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唱歌的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声音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会唱歌的瓶子”展开。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表达和分享实验成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瓶子、橡皮膜、橡皮筋、小锤子、水。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熟悉的儿歌,引导幼儿关注儿歌中的声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会唱歌的瓶子。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幼儿知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3. 动手操作(15分钟)(1)将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实验器材。
(2)指导幼儿将橡皮膜固定在瓶子上,用橡皮筋固定。
(3)让幼儿用小锤子敲击瓶子,观察瓶子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4)引导幼儿在瓶子里加水,观察加水前后声音的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自主操作实验器材,尝试用不同方式使瓶子发出声音。
5. 分享实验成果(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唱歌的瓶子》2. 内容:(1)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产生声音(2)实验步骤:固定橡皮膜、敲击瓶子、加水观察(3)实验现象:瓶子振动、声音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家里的瓶子、橡皮筋等物品,尝试制作一个会唱歌的瓶子。
(2)观察瓶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与家人分享实验成果。
2. 答案:(1)制作方法:将橡皮膜固定在瓶子上,用橡皮筋固定。
(2)实验现象:瓶子振动,发出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对声音产生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幼儿园托班会唱歌的瓶宝宝活动教案
幼儿园托班会唱歌的瓶宝宝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空瓶子,要求瓶子大小、形状、材质尽量不同。
2. 准备一些彩纸、彩笔、贴纸等装饰材料。
3. 准备一首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
三、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不同特点。
2. 教师示范如何用瓶子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讲解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3.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制作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活动,让每个瓶宝宝唱出指定的儿歌。
5.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活动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欣赏幼儿的作品。
2.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更多的会唱歌的瓶宝宝。
3.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展示幼儿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听取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安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2. 提醒幼儿小心不要误食瓶子内的物品。
3. 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避免独占、争抢等现象。
七、教学内容:1. 学习儿歌《小星星》,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旋律。
2. 学习如何用瓶子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制作示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幼儿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
九、活动步骤:1. 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不同特点。
2. 教师示范如何用瓶子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讲解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唱歌的瓶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唱歌的瓶子》含反思实验概述本实验是针对幼儿园中班儿童开展的科学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名称:会唱歌的瓶子实验对象:幼儿园中班儿童实验时间:40分钟实验材料:空瓶子、水、筷子、勺子实验步骤步骤一:地铃声音体验1.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敲门指导他们听声音。
2.模拟铃声声音,并会唱歌的瓶子的声音对比,让孩子们两者区别。
步骤二:实验前讲解1.准备好空瓶子和水,并把瓶子口向上放在桌子上。
2.给孩子们简单讲解水对声音的传播易导致变化。
3.先声先容气柱的概念、震源、声波和振动,还有孩子们听过悦耳乐器的演奏,更由此展开实验。
步骤三:挥动勺子1.拿起勺子,打开许多玩具或器械能发出铿锵作响的瓶子,用勺子敲击,让孩子们来体验并加强自身注意。
2.挥动勺子,轻轻碰触瓶口。
孩子们会发现,小的动作会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步骤四:加水提高音调1.小心地慢慢加入一小勺水,在,使幅射弧减小变紧一笔,扬而上升的音调和友好的歌声招待。
2.继续加水,让音调变得越来越高,孩子们会大声地欢呼和鼓掌。
实验效果通过本次实验,孩子们了解以下内容: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不同的振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不同介质对声音产生不同的影响。
3.通过实验,孩子们学会了自己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反思这个实验可能有点简单,但是这个实验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此类实验能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帮助孩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概念性认识,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了让幼儿们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我们需要更具体、生动、富有想象力、新奇、有趣的实验方式,以及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话题来展开探究的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科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实践发现的乐趣,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快来看看幼儿园院校教育《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
2、感触探索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者。
4、学习用语言、廖旺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辨识装有分辨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知道不同材料发出的人声相异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一、猜想与验证:瓶宝宝吃了什么。
1、出示3个分别装有米、白芸豆、棉花的瓶子,摇晃,请幼儿比较瓶子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逐一猜测每家瓶子内装有什么道具物品。
师:1.小朋友们,你们听,这些瓶宝宝嘴唇里有什么?2、出示米、白芸豆、棉花三种物品,请幼儿与有所不同发出不同声响的瓶子进行对比。
3、打开瓶盖,验证幼儿的猜测。
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打开瓶子,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有没有猜对.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1、请幼儿自选瓶子,拧开盖子,自选一些则实物和酒瓶工具喂瓶宝宝吃东西。
师:(1)小朋友们,下面,请我们的小朋友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我们来瓶盖让我们的瓶子来唱歌。
2、喂好后才要拧紧盖子。
(教师检查)师:小朋友要把盖子拧紧哦,老师来检查哦。
三、游戏“会唱歌的瓶宝宝”播送节奏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节奏的变动,摇动瓶宝宝,为其配乐。
师:小朋友们,下陷让我们来摇晃自己的瓶宝宝,弹钢琴让我们的瓶婴儿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这个活动的非常素材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非常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以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普通瓶子比喻成瓶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箱宝宝,和这些瓶宝宝做朋友。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
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准妈妈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收到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娃娃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娃娃介绍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会唱歌的瓶娃娃”这一趣味性的科学实验,促进小班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感受能力的培养,并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这一活动适合小班教育级别的幼儿,需要在教室内或者室外进行,通常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完成。
材料1.空透明瓶(可口可乐瓶或是水瓶都可以),6个2.沙子,适量3.彩带,适量4.铃铛,6个5.齿轮,6个6.贝壳,6个7.硅胶粘钩,6个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6个空瓶洗干净,并装满适量的沙子,为之后的实验做好准备。
2.在每个瓶子的外侧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方便幼儿们分别辨认。
步骤二:制作瓶娃娃1.拿出铃铛、齿轮、贝壳等材料,让幼儿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
2.将铃铛、齿轮、贝壳等材料放入空瓶内,洒上适量的沙子,将瓶盖盖上。
步骤三:唱歌的瓶娃娃1.将制作完成的瓶娃娃放在一起,幼儿们依次按顺序选取喜欢的瓶娃娃。
2.将瓶娃娃外侧彩带拧成一股,拉至一端的教师手中。
3.教师鼓励幼儿一起唱歌,唱歌的同时将彩带逐渐拧紧,直至瓶娃娃内的材料开始发声。
4.幼儿们可以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也可以选择学校常唱的歌曲,学习之余发挥自我,如此一来趣味性也更丰富。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和自我发挥的能力。
教学反思这一活动通过瓶娃娃实验来促进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感受能力的培养,幼儿们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还能够感受到瓶娃娃发声时所产生的声音,从而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还能够团队合作,通过彩带和瓶娃娃共同发出声音,让幼儿们在互动中更好地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而且,幼儿还能够发挥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铃铛和齿轮等材料,从而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自我发挥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科学实验活动,虽然是个简单的瓶娃娃实验,但可以达到提高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自我发挥能力等多种教育目的。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和创作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瓶子,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
难点:让幼儿掌握用瓶子制作音乐玩具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水、沙子、豆子等填充物,胶带、剪刀等工具。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材质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瓶子的特点。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不同瓶子发出的声音。
3. 制作:教师示范如何用瓶子制作音乐玩具,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的音乐玩具。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music 玩具,让幼儿分享制作的喜悦和成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幼儿的总结能力。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的瓶子,继续制作音乐玩具。
2. 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相关音乐活动,如音乐欣赏、歌唱表演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音乐玩具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幼儿对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聆听幼儿制作的音乐玩具声音,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3. 收集幼儿制作的music 玩具,观察其完成质量,评价幼儿的耐心和细致程度。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幼儿都能完成制作。
2. 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如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时,要小心谨慎。
3. 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创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比赛,让幼儿用自己的music 玩具演奏,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它们的声音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不同材质的瓶子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不同材质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并能够参与音乐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塑料、玻璃、金属等)、水、沙子、小石子等填充物。
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以便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材质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外观和质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用瓶子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在塑料瓶中装入沙子,用木棒敲击瓶身,让幼儿听声音。
b. 教师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制作不同的打击乐器,并让幼儿相互展示、交流。
c.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活动,让幼儿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感受音乐的乐趣。
3.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幼儿整理教具。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对不同材质瓶子声音特点的认识程度,以及幼儿在制作打击乐器和参与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收获。
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个性。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探索不同材质的瓶子的声音特点,制作更多的打击乐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在教室环境中布置一个“音乐角”,放置各种自制打击乐器,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瓶子的声音特点,如何在制作打击乐器和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1. 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小班幼儿,旨在通过玩具瓶制作和活动唱歌,让幼儿了解瓶子的物理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瓶子的物理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习一首儿歌《会唱歌的瓶宝宝》2.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流程3.1 教学内容1.瓶子的物理特性;2.制作瓶子玩具;3.唱儿歌《会唱歌的瓶宝宝》。
3.2 教学流程时间内容方式5min 导入:唱一首与瓶子有关的儿歌《瓶瓶罐罐》。
教师讲唱10min 知识点:介绍瓶子的物理特性,引导幼儿探究瓶子的形状,表面和材质。
教师讲解10min 活动一:制作瓶子玩具,并听取幼儿发言,让幼儿观察、描述瓶子玩具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合作活动10min 知识点:讲解瓶子共鸣的原理和小班孩子唱歌的原因教师讲解10min 活动二:让幼儿轮流用瓶子与教师产生音乐共鸣、体验共鸣的神奇效果合作活动10min 唱歌环节:教唱儿歌《会唱歌的瓶宝宝》,并挑选一些幼儿与教师一起表演。
教师带领的歌唱活动5min 教学反思: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幼儿表达感受和体验。
教师讲解、幼儿发言总计60min4. 教学评估方法1.监测和记录听取幼儿对瓶子形状、表面和材料等的描述。
2.观察和记录幼儿制作瓶子玩具、产生共鸣以及演唱《会唱歌的瓶宝宝》时的动作和表情。
3.收集幼儿对课堂活动的反馈,用于改进下一次活动的设计。
5. 教学材料1.玩具瓶2.制作瓶子玩具所需的各种色彩纸片、剪刀、胶水等3.儿歌《瓶瓶罐罐》和《会唱歌的瓶宝宝》的歌词印刷件6.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本教师发现幼儿比较喜欢探究瓶子的特性,对制作瓶子玩具和用瓶子发出共鸣的活动也很感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唱歌的瓶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唱歌的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声音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会唱歌的瓶子”展开。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让他们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瓶子唱歌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声音产生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感受声音的振动,了解瓶子唱歌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的瓶子、橡皮膜、橡皮筋、小锤子、音叉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瓶子、橡皮膜、橡皮筋、小锤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会唱歌”的瓶子,激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感受瓶子的“歌声”。
2. 例题讲解(1)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瓶子是如何“唱歌”的。
(2)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让瓶子“唱歌”。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会唱歌的瓶子》2. 板书内容:声音产生原理:物体振动瓶子唱歌原理:橡皮膜振动,空气柱振动实验步骤:固定橡皮膜,敲击瓶子,观察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瓶子,并观察其声音变化。
家长协助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幼儿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其“歌声”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共同探索声音的奥秘。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步骤的清晰度和安全性。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珍惜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让幼儿动手制作,将瓶子变成会唱歌的玩具。
4. 环保教育: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
2. 准备一些小石子、水等填充物。
3. 准备一些音乐玩具,如小鼓、铃铛等。
4.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以便幼儿进行实验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石子的矿泉水瓶子,摇晃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摇晃瓶子会发出声音?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声音的产生。
让幼儿把石子放入矿泉水瓶子中,摇晃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声音会随着石子的增多而变大?3. 探索声音的传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声音的传播。
让幼儿把一个音乐玩具放在瓶子里,摇晃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声音能够在瓶子里传播?4.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教师引导幼儿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让幼儿把石子放入矿泉水瓶子中,用瓶子当乐器,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用瓶子敲击会发出声音?5. 环保教育:教师向幼儿讲解水的珍贵,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让幼儿明白,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要珍惜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和活动中的表现,看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2. 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看幼儿是否能够说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声音奥秘”,具体内容为“会唱歌的瓶宝宝”。
通过活动让幼儿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理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实践,让幼儿发现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瓶、橡皮膜、橡皮筋、小石子、沙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空瓶、橡皮膜、橡皮筋,小石子、沙子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空瓶,并提出问题:“这个瓶宝宝会唱歌吗?”教师演示通过向瓶内放入小石子、沙子等物品,使瓶子发出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橡皮膜、橡皮筋将空瓶封口,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为什么瓶宝宝会唱歌?讲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操作,用学具尝试让瓶宝宝“唱歌”。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会唱歌的瓶宝宝》2. 内容: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振动与声音的关系:振动越快,声音越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瓶宝宝唱歌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让瓶宝宝唱歌。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振动与声音关系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邀请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如纸杯、小鼓等)进行振动实验。
组织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探索更多的声音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指导方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产生》,详细内容围绕“会唱歌的瓶子”展开。
通过让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声音与物体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瓶子会“唱歌”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表达、分享自己发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瓶子会“唱歌”的原理,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发现瓶子“唱歌”与振动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瓶子、橡皮膜、橡皮筋、小石子、沙子、水、音响设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空瓶子、橡皮膜、橡皮筋、小石子、沙子、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用手轻轻敲击瓶子,让幼儿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2)邀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小石子、沙子、橡皮膜等)放入瓶子,观察瓶子发出的声音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观察瓶子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瓶子会“唱歌”?声音是如何产生的?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用不同的材料填充瓶子,观察并记录瓶子发出的声音。
4. 探索活动(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瓶子发出更高、更低、更响亮的声音?(2)幼儿分组讨论、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瓶子“唱歌”。
(2)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唱歌的瓶子》2. 板书内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瓶子振动→空气柱振动→声音产生不同材料填充瓶子,声音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瓶子“唱歌”的实验(2)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验过程和发现。
答案: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瓶子填充不同材料后,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托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托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瓶子,了解瓶子的特征和用途。
2. 学习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瓶子,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节奏感。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瓶子,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瓶子的特征和用途。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音乐器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音乐教学法: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瓶子、水、剪刀、胶带等。
2. 音乐器材:鼓、铃鼓、木鱼等。
3.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瓶子,了解瓶子的特征和用途。
2. 学习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瓶子,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节奏感。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瓶子,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瓶子的特征和用途。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音乐器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音乐教学法: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瓶子、水、剪刀、胶带等。
2. 音乐器材:鼓、铃鼓、木鱼等。
3.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案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目的:通过引入活动,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内容:向孩子们展示几个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让他们听一听,猜一猜每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听觉体验,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
第二章:声音的产生2.1 目的:让孩子们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 内容:向孩子们解释,当我们敲击或摇晃瓶子时,瓶子里的物品会振动,产生声音。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观察和感受瓶子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第三章: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3.1 目的: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2 内容:孩子们用彩纸、颜料等材料装饰瓶子,并在瓶子里放入不同物品,制作出会唱歌的瓶宝宝。
3.3 教学方法: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装饰方法和创意建议,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第四章:唱歌比赛4.1 目的:让孩子们体验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3 教学方法: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唱歌比赛,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表达自己。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目的:让孩子们回顾和总结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的过程和经验。
5.2 内容:老师提问孩子们,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对自己制作的瓶宝宝的评价。
5.3 教学方法:老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孩子们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第六章:探索声音的奥秘6.1 目的: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奥秘,了解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6.2 内容:通过不同的瓶子和物品组合,让孩子们观察和体验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6.3 教学方法: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组合的瓶子,让他们听一听,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第七章:音乐游戏7.1 目的:通过音乐游戏,让孩子们感受节奏和音调的变化,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
设计意图:在环保方面有许多幼儿不了解的知识点,环保就是环境干净吗?只要把垃圾都捡掉就环保吗?那么哪些行为是环保,哪些是影响环保呢?要求小班幼儿理解环保的真实含义毕竟有点困难。
所以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作为小班幼儿环保教育的一个活动。
主要是让幼儿有一种废物利用的意识,促使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举一反三,会联想到其他的废物的利用,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各种瓶子、制作并欣赏环保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学习用糨糊在瓶子上粘贴眼睛、嘴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粘贴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体验变废为宝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瓶子。
2.用蜡光纸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
3.沙、小石子、糨糊。
4.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环保小制作
1.告诉幼儿这是哥哥姐姐的作品。
2.请幼儿说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请幼儿说说废弃物成垃圾后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主要是让幼儿意识到有些废弃物还能再利用)
(二)“变戏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空瓶子,问:“这是什么?”接着出示已做好的瓶娃娃。
2.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看,瓶子变成了摇晃娃娃;听,什么声音?哦,这是个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
小朋友想要吗?我这里有许多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们把它变成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好吗?”
(三)幼儿制作瓶娃娃,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1.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先在瓶子合理的位置贴上眼睛、嘴巴,再用沙子或小石子装入瓶子,最后拧紧瓶盖,摇晃即可。
2.幼儿制作瓶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3.玩一玩:谁的瓶娃娃唱歌最动听。
(放些音乐)
园长点评:这个活动是通过把幼儿收集的各种废弃的瓶子,制作成可爱的瓶娃娃,再让瓶娃娃发出悦耳的声音,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活动所需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玩会发出声音的瓶娃娃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都非常愉悦,目标达成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