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1.07•【文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施行日期】2017.01.0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2年公布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8号)同时废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2017年1月7日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推动中央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本办法所称境外投资是指中央企业在境外从事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股权投资。
本办法所称境外重大投资项目是指中央企业按照本企业章程及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研究决定的境外投资项目。
本办法所称主业是指由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并经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非主业是指主业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三条国资委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监管的原则,以把握投资方向、优化资本布局、严格决策程序、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为重点,依法建立信息对称、权责对等、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强化境外投资行为的全程全面监管。
第四条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明确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加强境外风险管控、推动走出去模式创新,制定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分类监管,监督检查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境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对境外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对境外违规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
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国有企业也随之对海外投资额度越来越大,海外机构设置日益增加,海外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国有企业对海外资产的管理水平与海外资产规模的增加并不均衡。
因此,为防止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促使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已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课题。
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的概述,进而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剖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实践性的建议,以期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海外资产对策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境内4000家投资者对全球的163个国家和地区的6426家海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非金融类投资到达733亿元,同比增长31.6%;截止2021年年底,同比增长28.6%。
这些数据充分表达了我国企业近十年对海外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投资规模在迅速扩大。
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迅猛开展,“走出去〞的脚步日益加快,对海外资产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增多。
因此,探索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的重要性2021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重要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方法?与?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方法?充分展示了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提升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水平,为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样有益于我国的企业凭借企业优势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其次,提升国有资产海外资产的管理水平可以防止我国的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使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落实到位。
最后,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国有资产在国有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鉴于这一区别,使我国的国有企业对海外资产的监管力度与监管水平的要求更高。
国务院国资委令第35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5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2年公布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8号)同时废止。
主任肖亚庆2017年1月7日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推动中央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本办法所称境外投资是指中央企业在境外从事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股权投资。
本办法所称境外重大投资项目是指中央企业按照本企业章程及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研究决定的境外投资项目。
本办法所称主业是指由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并经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非主业是指主业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三条国资委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监管的原则,以把握投资方向、优化资本布局、严格决策程序、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为重点,依法建立信息对称、权责对等、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强化境外投资行为的全程全面监管。
第四条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明确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加强境外风险管控、推动走出去模式创新,制定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分类监管,监督检查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境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对境外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对境外违规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
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外派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外派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5.25•【字号】青国资委[2007]53号•【施行日期】2007.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青岛市政府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外派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青国资委〔2007〕53号)市管各资产经营公司、企业集团,各外派监督机构:现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外派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外派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青岛市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监督机构工作规定》(政府令[2005]第180号,以下简称《工作规定》),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外派监督机构的作用,使外派监督工作更具及时性、有效性,进一步促进监管企业和外派监督机构的沟通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外派监督机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外派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适应形势,拓展思路,切实履行出资人监督职责(一)对国有企业实行外派监督制度,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形式。
通过实行外派监督体制,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随着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既为外派监督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也对外派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实践,努力坚持和不断完善外派监督工作,为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二)监督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监督职责。
外派监督工作是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形式,外派监督机构要牢牢把握出资人监督的职责定位,积极探索外派监督工作的有效形式,突出事前防范、事中规范、事后评价的监督方式。
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外派监督人员自身素质,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10.31•【文号】国办发〔2015〕79号•【施行日期】2015.10.3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国办发〔2015〕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市场活力普遍增强、效率显著提高,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但与此同时,一些国有企业逐渐暴露出管理不规范、内部人控制严重、企业领导人员权力缺乏制约、腐败案件多有发生等问题,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中多头监督、重复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也日益突出。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切实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充分体现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时效性,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
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全覆盖,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坚持权责分明,协同联合。
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对策

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对策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和经营中存在着一些审计监督方面的问题,如审
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报告不透明等,因此需要加强对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对策。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
1.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对参与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的审计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审计能力和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国际
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标准,做到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
2.建立健全审计程序和制度。
在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中,应建立一
套严格规范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减少审计风险和漏洞。
3.加强审计监督和管理。
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境外
资产审计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
正审计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和准确。
4.加强审计报告的透明度。
审计过程中要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
确性,对审计结果及时进行公布和披露,让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的境外资
产审计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加审计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5.建立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风险预警机制。
针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
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防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对策,需要从审计人员素质
培训、审计程序和制度建设、审计监督和管理、审计报告透明度和审计风
险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加强,确保国有企业的境外资产审计工作能
够做到科学、规范、透明、及时,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维护国有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9.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2021年9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决策部署,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促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节约高效履职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作如下决定:一、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党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以全面规范、公开透明、责任明确、监督有力为目标,聚焦监督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情况,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坚持全口径、全覆盖,坚持问题导向,依法、全面、有效履行国有资产监督职责。
省人大常委会以每年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作为履行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责的基本方式,并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法定监督方式。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五年规划对届内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做出统筹安排,通过制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具体实施。
二、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我省国有资产报告总体方案和分年度工作方案,按照综合报告与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报告的重点内容、报告格式以及附表内容,改进编报方式,提高报告质量,做好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
综合报告应当全面、准确反映全省及省级上一年各类国有资产和管理的基本情况,重点报告:国有资产总量、布局、结构和国有资产变动、收益、负债情况;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情况;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和审议意见情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防控机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分布,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禀赋和保护利用情况;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
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

12 Ⅰ2017/02“走出去”进行境外投资,是企业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合理配置资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日趋频繁,境外国有资产的迅速增长对现有监管制度及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手段提出新的考验和要求,我国亟须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管机制。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都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机制已经成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紧迫任务。
现状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行使出资人职能的监管(1)以“事前管理”为主的境外投资监管制度。
主要以投资前或投资中的风险防控为主,属于“事前管理”的监管方式。
我国建立境外投资监管制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防止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
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各级国资委通常采取四种管理手段,即年度投资计划或投资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卢永真 姜华欣 胡迟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日趋频繁,境外国有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对现有监管制度及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手段提出新的考验和要求。
建立和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机制已成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境外投资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 A预算的管理、投资项目的核准或者备案管理、风险评估论证制度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以“事后管理”为主的境外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
主要是对国有资产境外投资形成的境外资产实行监管,属于“事后管理”的监管方式。
我国建立境外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掌握境外国有资产的基本信息,确立国有资产变动的基本规范,并以此作为加强监管的基础。
境外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统计和资产评估等。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06.12•【文号】财资〔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务制度正文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2017〕24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中央管理企业:为加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防范境外投资财务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提升国有资本服务于“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能力,财政部制定了《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2017年6月12日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防范境外投资财务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合营的企业以及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可以参照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境外投资,是指国有企业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通过新设、并购、合营、参股及其他方式,取得企业法人和非法人项目〔以下统称境外投资企业(项目)〕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权益的行为。
未从事具体生产经营、投资、管理活动的境外投资企业(项目),不执行本办法。
第四条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应当贯穿境外投资决策、运营、绩效评价等全过程。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责权利相统一、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境外投资管理机制,健全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境外投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境外投资决策、组织、控制、分析、监督的有效性。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研究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的重大挑战。
在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方面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监管?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一、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1.监管缺失对国有企业的境外资产投资缺乏有效监管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资金数量庞大,然而监管部门对其境外资产投资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不够灵活,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投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
2.信息不透明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透明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甚至有的企业存在着一些虚假的信息披露现象,这给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带来了较大的困惑和风险。
3.风险隐患境外资产投资的风险隐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存在着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隐患,而这些风险隐患的存在往往是由于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投资的监管不力和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
二、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的对策1.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于国有企业的境外资产投资,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这包括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事前审批和事中监管,加强对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后的定期监测和事后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责任等。
2.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的境外投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及时、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包括境外投资的项目、投资金额、投资收益情况等,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3.加强风险防范和化解国家和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境外投资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隐患的监测和防范,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和应对各种风险。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监管企业加强外埠企业监督管理和加强参股管理两个规定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监管企业加强外埠企业监督管理和加强参股管理两个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4.13•【字号】津国资〔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监管企业加强外埠企业监督管理和加强参股管理两个规定的通知津国资〔2021〕3号各监管企业:现将市国资委制定的《关于监管企业加强外埠企业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监管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市国资委2021年4月13日关于监管企业加强外埠企业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为加强监管企业对外埠各级国有、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和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外埠国有及国有控股子企业)以及外埠参股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监管企业党委要加强对外埠国有及国有控股子企业的领导,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党组织,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位。
外埠国有及国有控股子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到属地党组织报到,探索主管单位和属地党组织双重管理模式。
对外埠参股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调整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
监管企业党委要加强对外埠国有及国有控股子企业的实地调研走访,对其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指导。
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大反腐力度,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要一企一策完善外埠国有及国有控股子企业章程,制定完善法人治理主体“1+3”权责表和其他法人治理配套制度,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董事)、总经理办公会(总经理)、监事会(监事)的职权和议事(履职)程序,构建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管的建议

合作的方式更利 于 国 内服务 业汲取溢 出效应。 因此 , 我国应采取一些优惠措施 , 鼓励 外商 以合
资 、 作 的方 式进 入 我 国服 务 业 , 可 以 通 过 服 合 并 务 外包 等方 式加 入跨 国公 司产 业链 和 战 略联 盟 , 获 得先 进 的经 营管理 经 验 、 术 手段等 。 技 3 .引 导 外 资 流 向 。为 了 更 有 效 地 利 用 外 资 , 国在 引资过 程 中要 根据 服 务业 结 构 调 整 的 我 需要 , 强对 外 资 投 向 的宏 观 调控 , 过 制 定 和 加 通
五” 计划明确 指出 , 应通过优化 产业结构推动经 济发展 , 促使经济增长 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 和数
量扩 张 向三 次 产 业 协 同 带 动 及 结 构优 化 升 级 带 动转 变 , 过 市 场化 、 通 产业 化 、 社会 化 等 方 向 、 拓 宽领 域 、 大 规 模 、 扩 优化 结 构 、 强功 能 、 范 市 增 规 场 , 高服 务 业在 经济 总量 中的 比重 和水 平 。要 提 跟随全 球 服务 业 知识 化 的趋势 , 我 国服 务 业 内 使 部 结构 向合 理 化转 变 。 3 .充 分 发挥 劳 动 力 资 源 优 势 , 强 专 业 人 加 员 的教 育 和 培 养 。人 力 资 本和 劳动 力 成 本 也 是 吸引 F I D 的影 响因素 。我 国劳动力 资 源丰 富 , 成 本 较低 , 有 发 展 劳 动 力 密 集 型 产 业 的 比较 优 具 势 , 于房 地 产 、 会服 务业 、 饮业 等对 人力 资 对 社 餐 本 准入 限制 不 高 的传 统 服 务 业 具 有 明 显 吸 引 作 用 。但我 国服 务业 的劳 动力 中受 过 高等 教 育 、 技 能 优秀 的人 员较 少 , 人员 素质 与 发达 国家 相 比存 在 差距 , 以 吸引金 融 、 难 信息 、 询等 对人 力 资 源 咨 要求 较高 的现 代服务 业 。 因此 , 们需 要 加 大 对 我 人力 资源 开 发 和培养 的力 度 , 现代服 务 业 创 造 为 人力 资本 存 量 的优势 。 二 、 理 疏 导 , 我所 用 。 合 为 在充 分 认识 其意 义 的基础 上 , 采取 有 效 措施 以充分 利 用 外商 直接 投资 的积 极作用 。 1 .提高 引 资 的有 效 性 。在 引 进外 商直 接 投 资时严 格 审 核其进 入 资格 , 少投 机性 国际 游资 减 的进 入 。对 外资 到位 率低 的 问题 , 制 定 相 应措 应 施对 已签 订投 资合 同的外 商进 行监管 。 2 .采取 有 利 于我 国的 引 资方 式 。 随着 服 务 业外 国直 接投 资 的发展 , 来越 多 的外 国企业 开 越 始 采用独 资 的方 式进 入 。对 于 我 国而 言 , 资 、 合
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对策

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对策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日益活跃和扩大,国有企业的境外资产也在不断增加。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审计监督的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风险和不良后果。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合规和安全。
一、建立健全的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审计监督制度。
在审计监督制度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审计监督责任,确保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机构和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
3. 强化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
加强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信息的披露和公开,提高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监督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审计监督能力建设1. 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素质和能力。
加强对审计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审计监督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审计监督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 加强技术手段和工具支持。
引进先进的审计监督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推动信息化建设。
推动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审计监督系统,实现审计监督的全程覆盖和全方位监控。
三、加强合作协调和国际交流1.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2. 拓展国际审计监督合作。
加强国际审计监督机构的合作,开展国际审计监督合作项目,借鉴国际审计监督经验,提高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审计监督的水平和水平。
四、加强监督工作纪律和问责机制1. 健全审计监督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的审计监督工作制度,明确监督工作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9.13•【文号】•【施行日期】2018.09.1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0年年末比2017年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之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覆盖与分类管理相结合。
所有行业、所有类型国有企业均纳入资产负债约束管理体制。
同时,根据不同行业资产负债特征,分行业设置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指标标准。
突出监管重点,对超出约束指标标准的国有企业,结合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在综合评价企业各类财务指标和业务发展前景基础上,根据风险大小采取适当管控措施。
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适度灵活掌握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
——坚持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约束相结合。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要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等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同时,通过强化考核、增强企业财务真实性和透明度、合理限制债务融资和投资等方式,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外部约束。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 〔2016〕45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45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国办发〔2015〕7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真正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权责明晰。
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边界,明确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与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各类监督主体的职责。
2.坚持突出重点。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管资本为主,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注重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
3.坚持放管结合。
按照权责明确、监管高效、规范透明的要求,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和监管方式转变。
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的思考

加强境外投资可行性研究,充分评估投资 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确保投资决策 科学、合理。
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境外资产的实 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 性。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定期对境外子公 司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问 题,确保境外资产安全、合规运营。
06
未来展望与持续改进计 划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监管政策趋严
随着国家对境外资产监管政策的加强,未来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监管将更加严格,企业 需要提前做好合规准备。
数字化转型加速
数字化技术在境外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将逐渐普及,企业需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境 外资产管理效率。
风险管理重要性凸显
未来,国有企业将更加重视境外资产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境外资产 安全。
经济风险
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导致企业资产价值损失,影响收益。
通货膨胀风险
东道国通货膨胀严重,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 盈利能力下降。
经济周期风险
东道国经济波动,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企业盈利 状况。
法律风险
1 2
法律法规差异
东道国法律法规与母国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合规 成本增加。
税务风险
东道国税收政策变化,企业面临税务违规、双重 征税等问题。
趋。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境外资产监管,有助于规范国 有企业境外投资行为,防止国有资 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维护国家利益
强化境外资产监管,有利于维护国 家经济安全,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 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现状
规模庞大
国有企业境外资产规模庞大,涉 及多个领域,如能源、交通、通
财政部出台新规 强化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

龙源期刊网
财政部出台新规强化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
作者:唐碧
来源:《财会信报》2017年第31期
近日,财政部印发《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8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有些项目资产状况不佳、投资回报率偏低等问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不足是重要原因。
对此,《办法》做出一系列规定:一是明晰境外投资财务管理职责;二是构建境外投资事前决策合理机制;三是规范境外投资事中运营财务管理;四是加强境外投资财务监督;五是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绩效评价机制。
例如,《办法》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的资金管控、成本费用控制、股利分配、外汇业务、会计资料保存等财务管理事项提出明确要求,以利于增强事中约束。
同时,《办法》提出,国有企业要采取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开展实地检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督,并依法接受主管财政机关的财务监督检查和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托现有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送系统建立境外投资财务报告数据库,分析监测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运行状况,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监管的法律制度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监管的法律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引外商投资、贯彻“引进来”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发展境外投资。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境外投资已经成为我国面向全球市场、利用国际资源的重要途径。
国有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是发展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国有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贯彻“走出去”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但是,与繁多的吸引外资法律制度相比,我国的境外投资监管法律制度明显滞后,甚至在许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实践中往往出现管理上无法可依的现象。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境外投资立法,境外投资监管的有关规定比较零散,主要包括原外经贸部制定的《关于在国外开设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试行)》和《海外投资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的《海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商务部颁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总的来看,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监管法律制度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立法严重滞后于实践。
首先,我国现行有关的立法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境外投资需要。
除了上述规定外,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监管的专门立法。
其次,立法层次较低,除了屈指可数的几部法规外,大多是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内容往往带有宣誓性,规定也多为原则性,缺乏现实操作性。
再次,各部门立法缺乏协调,立法导向的作用不明显,由于没有专门的立法,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衔接,在实践中往往无所适从。
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
表面上看,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外管局、财政部等部门都有权对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负责,各司其职,但是审批内容重叠,职能交叉,前置审批程序与内容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着多头审批、手续烦琐和程序复杂等体制性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
【摘要】“走出去”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随着“走出去”的不断深入,一批国有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合作,调整产业结构,转移过剩产能,获取先进技术,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
面对新一轮境外投资并购高潮,以及迅速扩大的境外资产总量,如何趋利避害加强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笔者结合重庆对外经贸集团20余年境外经营管理实践,积极探索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的有效举措,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注: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成立于2009年,下辖7户子企业,有境外子公司、办事处15家,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境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等,经营业务辐射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子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境外资产19.13亿元,净资产2.1亿元。
)一、健全国资监管制度
健全国资监管制度,是对境外机构实现科学监管的制度保证,全面防范境外各类风险,有效落实国资监管责任。
(一)加强境外出资管理
落实母公司对境外形成的国有权益监督管理权,加强出资行为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以及企业财务承受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评
估、境外出资审查监督。
强化境外企业重大经营事项预算控制,提高预算执行力。
实行境外资金统一管理,规定资金调度使用权限和责任,强化境外资金集中管控。
严格境外大额资金使用及管理,实行企业负责人与财务负责人联签,规范资金开户、使用和管理等。
(二)加强境外机构管理
督促境外机构定期报告资产状况,建立境外国有产权和投资管理制度,强化对境外机构执行年度预算的监督检查,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预算外支出。
加强境外机构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监督检查,严格合同审查,严禁为母公司系统外的企业和个人融资、拆借提供担保。
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合并范围。
(三)加强重大事项管理
督促境外机构建立重大事项管理及报告制度,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要求,及时履行重大事项报告义务。
特别重大事项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
加强对境外企业股权代表履职行为的检查,及时将履职情况通报委派企业。
二、完善保值增值体系
加强境外资产监管,着力探索并完善境外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
(一)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完善境外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利润总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性现金流量等指标比重,同时将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质量、安全和产量等指标纳入考核。
推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实现保值
增值的,扣减基本薪酬,取消绩效薪酬;对触犯法律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二)加强境外产权管理
按照《境外产权管理办法》规定,推动国有产权有序流动。
严格境外产权转让,在多方比选受让方意向后竞价转让。
加强对境外产权以个人名义持有的管理,当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的机构同意以个人名义持有时,必须办理委托出资、代持等保全措施,防止个人攫取国有资产。
三、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在建立完善境外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体系的基础上,以突出风险防范和有效监督为目标,建立境外资产控制体系,形成关键控制点管理规范。
(一)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督促境外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议事规则,明确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作用,做好审查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和协调内部控制审计等工作。
大力培养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国资监管和财务管理领军人才,构建境外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职工履职尽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开展企业风险评估
开展对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技术、项目、汇率、利率、社会局势、结算方式,以及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本、成本控制、财务资源、境外经营等评估,识别内外部风险。
按照风险发生可能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
优先控制风险。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承受度,确定应对风险策略,为境外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进监管责任落实
境外资产监管能否取得实效,取决于出资人和境外企业领导班子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和责任落实情况。
(一)落实出资人监管责任切实履行出资人对境外企业经营决策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责任,加强对境外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指导,督促境外企业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按时上报财务报表,及时监控境外企业经营状况。
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行财务重大事项报告,防止因违反决策程序出现境外投资失误。
督促境外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加强境外企业资金调拨、境外融资、股权和其他权益转让、再投资及担保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大制度执行力度
把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境外资产监管和风险控制有机结合,明确制度宣贯目标、领导表率作用、执行力培训、执行责任等,着力完善监督、考评、奖惩机制,形成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增强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意识。
(三)发挥党组织监督作用
进一步健全并完善境外企业党组织设置,配备纪检监察机构专兼职人员,落实境外企业党组织教育监督保证责任,真正做到“经营活动开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
里;国有资产投向哪里、纪检监察保障监督就跟踪到哪里”。
对暂时没有条件设置党组织的,要通过委派党员或纪检监察人员进入境外企业,发挥模范作用,强化国资监管。
加强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完善。
只要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健全境外机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境外机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就一定能够实现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