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全面复习资料四:资料分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分析之资料分析
19
2011 年 某 省 接 待 过 夜 游 客 总 量 再 次 实 现 突 破 , 达 到 3001.3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0% ,实现旅游收入 324.04 亿元,同比增长25.8%。 2010年该省接待过夜游客的旅游总收入约为( )。 A.25亿元 B.258亿元 C.298亿元 D.408亿元
10Βιβλιοθήκη 瑰花2012年 1002013年 110
增 长 2014年 121
例3.2013年玫瑰花为110朵,增长率为10%,问2012 年玫瑰花是多少? 110/(1+10%)=100 初值=末值/(1+增长率) 例4.2013年玫瑰花为110朵,2014年的增长率为 10%,问2014年玫瑰花是多少? 110×(1+10%)=121 末值=初值(1+增长率)
82271.0 万吨,比 2000 年增长 39.1% ;大豆产量 23095.3 万吨, 比2000年增长43.2%。 下列四种谷物中, 2008 年与 2000 年相比全世界增产量最多
的是:
21
A. 稻谷
B. 小麦
C. 玉米
D. 大豆
例2.问2013年玫瑰花比2012年增加百分之几?2014 年比2013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1. 2. 10/100=10% 11/110=10%
9
公式总结
(1)增长量=末值-初值 (2)增长率=增长量/初值 增长量=初值×增长率 末 (3)增长率=(末-初)/初= − 1 初 末=初(1+率) 初=末/(1+率) 末 (4)增长量=初值×增长率= ×率 ������+率
3.计算的能力。
胆 大 心 细
公务员考试学习笔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基本思路
二.资料分析中常遇到的概念
1.增长:B-A
增长率:
同比增长:与上年的同期
环比:与同一年的上个时期
提到增长的快慢时一般指增长率
2.百分比:
百分点:
3.倍数
翻番:翻几番就是2的几次方
4.年均增长(量):(1000-100)/3
年均增长率:
近似计算:
前提X较小,小于5%;1+nX比真实结果稍小
5.拉动增长
6.指数:反映的是一个比例关系,将一项数据固定为某值,另一个数据根据比例转换为另一组数据
重点是看把哪个值固定
7.人口相关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死亡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三.估算的方法
1.尾数法:尾数的和/差/积,等于和/差/积的尾数
2.首数法:多用于除法
3.百分数:
X%为较小的数,一般低于5%
在相除时可控制小数点后面2位并结合选项选择
4.中间值:一般选择常见的分数
如:,,,。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应该重点掌握哪些内容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应该重点掌握哪些内容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明确行测复习中的重点内容,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增加考试成功的机会。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考查考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部分。
这部分主要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题型。
选词填空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对词语含义、用法的准确理解。
在复习时,要注重积累常见的词语和成语,了解它们的含义、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
同时,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语感,提高对语境的分析能力。
片段阅读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段主旨、意图的把握,以及对细节的理解和判断。
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快速阅读,抓住关键信息,掌握常见的行文脉络和结构,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语句表达主要包括语句排序、语句衔接等题型,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和逻辑关系,能够根据上下文合理地排列句子或补充内容。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但也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
这部分主要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两种题型。
数学运算涵盖了众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等。
在复习时,要系统地学习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常用的数学公式和技巧。
同时,要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数字推理则需要考生具备敏锐的数字敏感度和逻辑推理能力。
要熟悉常见的数列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等,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解题的直觉和思路。
三、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中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要求考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复习时要熟悉各种图形的变化规律,如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叠加关系等。
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对图形的敏感度和解题能力。
定义判断主要考查考生对给定概念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要仔细阅读定义,抓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排除干扰选项,准确做出判断。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四要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四要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做资料分析首先,快速浏览材料。
拿到一则材料,尤其是文字型材料,要利用5到1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材料,分清材料结构,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勾画出每段文字描述的主要对象。
如果遇见独段材料,则快速将材料分层,找出每层主要描述的对象。
其次,快速找准考点。
大致浏览完材料就赶紧回到题干中,通过题干信息,找准考点。
如出现“谁占谁的比重为多少?”那么肯定是求比重,然后再通过时间判断,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
一般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求的是量,一种求的是率。
我们可以从单位上去区分,量的单位是具体的实际量,例如吨,亿元,亿美元,千克,万公顷等,而率的单位是百分数,没有单位;还有一些题目是求倍数、比重、平均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当然也还有比较类的,但是比较一般也是比较量或者是率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里就不拿出来单独讲解了。
然后,准确定位材料。
通过题干信息,再回到材料中寻找相应的数据。
一般资料分析中我们常见的考试材料有三种,文字型、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
文字型用快速阅读法先读材料(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关注年份、关键性名词)、而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可以直接看题目,但是注意表格型如果有备注时一定要看,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的要点,可以进行适当勾画。
最后,准确做出答案。
数据找到,直接代入相应的公式中,再利用之前很多计算方法,比如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快速做出正确答案即可。
【试题】材料: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四348.83亿元,同比增32.07%,其中,广告收入为67.08亿元,同比增长25.88%;有线网络收入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他收入33.37,比上年增长6.52亿元。
2024公考行测资料分析重点题型
2024公考行测资料分析重点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对于考生取得理想成绩起着关键作用。
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在这个模块中,有一些重点题型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
首先,增长率相关的题型是必考且重点的。
增长率的计算和比较是常见的考查形式。
增长率的计算,一般会给出现期量和基期量,我们需要通过公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来得出结果。
而增长率的比较,可能会给出多个数据,让我们判断增长速度的快慢。
这时候需要我们灵活运用计算技巧,比如先观察现期量和基期量的倍数关系,如果倍数关系明显,直接通过倍数大小来判断增长率的大小;如果不明显,再进行具体的计算。
其次,比重问题也是高频考点。
比重的定义是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题目中,可能会让我们计算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或者判断比重的变化趋势。
计算现期比重相对简单,直接用部分值除以整体值即可。
基期比重的计算则需要先计算出基期的部分值和整体值,再进行相除。
对于比重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的大小来判断,如果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比重上升;反之则下降。
再者,平均数的计算和比较也是常考题型。
平均数的计算要明确总数和个数,然后相除得出结果。
平均数的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掌握其计算公式“平均数增长率=(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100% =(总量增长率份数增长率)÷(1 +份数增长率)”。
在比较平均数时,同样要注意观察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另外,倍数问题也不容忽视。
倍数可以分为现期倍数和基期倍数。
现期倍数直接用两个量相除即可,基期倍数则需要先计算出基期量再进行相除。
在解决资料分析重点题型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是快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
行测之资料分析总结
资料分析总结写给自己:自信!专注!省时!准确!拿下资料分析一、读材料首先。
快速扫读题目,黑色铅笔每段圈住主题词和“其中”。
将图表中的对象重点圈画出来。
注意是累积量还是直接现期值。
注意,表格中可能存在总计的行或列,不要与各单项混合。
二、读题干绿色的细笔进行勾画和计算确定年份(基期/现期/比较的年份范围);确定对象(名字一致);确定所求;观察选项。
如果选项差异大,则除法保留两位计算;如果是加法确定是否可以采用尾数法。
常见的比较对象有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年均增长率。
其中增长率和增长量的比较需要注意快捷方法:给定现期值+增长率,比较基期值。
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倍数,没有倍数百化分;给定现期值+基期值,比较增长量。
直接看高度差;看倍数或计算首位;给定增长量+现期值,比较增长率。
直接比较增长量/现期值;给定现期值+基期值,比较增长率。
倍数明显看倍数,倍数不明显看增量;三、根据题干寻找数据1、涉及到A和B的,在题干中直接标注A和B,并就近列式,然后观察->估算2、涉及到具体名词的,直接圈画。
3、涉及到增长率的,用箭头标示增减,注意减的在计算时要代入负号;4、涉及在文字中进行比较的,进行划线定数据,就近列式;5、涉及到在图表中进行比较的,在图中圈定数据,就近列式;6、具体的大量计算可以在草稿纸上计算,尽量先蹬,不到迫不得已不计算;四、计算过程一步除法:分子精算 + 分母保留三位(如果选项差异大,分母可截2位)混合运算:分子按有效数位乘法计算,分母也可按有效数位乘法运算结合选项:计算之前结合选项,可以瞪答案。
行测全面复习资料四:资料分析
行测全面复习资料四:资料分析公考行测全面复习资料四:资料分析一、概述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
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最后,行测、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
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
《行测》的各种试题都是考察学生的思维,大家平时还要多刻意的训练自己的思维。
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特别是在学习速读的同事,还能够学习思维导图,对于《行测》的各种试题都能得心应手的应付。
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
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记忆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
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
公考行测题型分析与练习
公考行测题型分析与练习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涵盖了多种题型,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对行测的主要题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方法。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板块,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片段阅读这种题型通常会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理解其主旨、意图、细节等。
在做这类题目时,要学会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比如关键词、关联词、中心句等。
同时,要注意排除干扰选项,避免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表述所迷惑。
2、逻辑填空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需要积累一定量的词汇,了解词语的含义、用法、感情色彩等。
做题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备选词汇中选择最恰当的选项。
练习方法:多读各类文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来熟悉题型和考点,同时建立错题本,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较有难度的部分,主要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
1、数学运算涉及各种数学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
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方程法、赋值法、枚举法等。
2、数字推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
常见的规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数列、积数列等。
练习方法:系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可以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逐步找到解题思路。
三、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1、图形推理需要考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常见的规律有位置规律、样式规律、属性规律、数量规律等。
2、定义判断给出一个定义,要求考生根据定义判断选项是否符合。
要仔细分析定义的关键要素,准确理解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3、类比推理考查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种属关系、并列关系、对应关系等。
行测复习资料分析考点小结
行测复习资料分析考点小结资料分析作为“上岸”的必须拿分项,反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因为对于大家来说,资料分析都不算难,要是在资料分析这一个部分丢分,反而会拖了考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行测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行测复习资料分析考点一:带单位的量首先带单位的量,它一定是必考的,同时它一定是需要我们计算的,比如基期量、增长量、隔期基期量等等,这些都会运用到我们的一些基本运算公式。
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当现期比值代表现期平均数的时候,它是有单位的。
二:题中出现占比、在哪个范围内题目中出现占比、在哪个范围内,基本上要求的就是比重是多少,比例是多少。
那么题中的“占”字也就是给我们这样一个判断的讯息,一定要列出汉字公式去对应着材料找数据。
三:题中出现比重超过上年同期水平题目中出现“比重超过上年同期水平”,或者“比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这样的字眼,其实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它求的是一个两期比重比较大小。
我们这里就涉及到了两期比重比大小最基本的一个结论: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现期比重>基期比重,现期较基期上升。
这个结论里的三个部分,只需要知道其中一个部分就可以反推出另两个部分,所以这个结论还是需要记住的。
行测答题技巧一、适当在试题上标记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如何进行标记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掌握好资料分析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行测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术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统计术语。
比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等等。
增长率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相对变化幅度,常用的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
增长量则是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增加的数量,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
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 A 是 B 的 n 倍,那么 A =B × n 。
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值。
二、阅读技巧快速准确地阅读资料是做好资料分析的第一步。
在阅读时,要先浏览材料的结构,包括标题、图表的标题和注释等,了解资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对于文字型资料,要关注时间、关键词、段落结构,抓住关键信息,同时可以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标记。
对于图表型资料,要注意图表的标题、横纵坐标、单位以及图例等。
三、速算技巧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一些速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尾数法,适用于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判断答案。
首数法,常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观察商的首位数字来选择答案。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接近的分数进行计算。
比如,25% =1/4 ,125% = 1/8 。
有效数字法,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四、常见题型1、增长率相关题型包括计算增长率、比较增长率大小等。
在计算增长率时,要准确找到现期量和基期量。
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可以先计算出各自的增长率,或者通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倍数关系来判断。
2、增长量相关题型有计算增长量和增长量的比较。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资料分析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的第一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 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 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83.1万辆, 比3月份增长7.59%,同比增长37.37%。 乘用车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功能车 (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 其中,轿车销量比3月份增长8.3%,同比增长33.04%; MPV销量比3月份下降3.54%,同比下降4.05%;SUV 销量比3月份增长19.27%,同比增长22.55%;交叉型 乘用车销量比3月份增长3.62%,同比增长70.66%。轿 车、MPV、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占4月份乘用车总 销量的比重分别为71%、2%、6%和21%。“
(2)数据统计能力 一般所给的文字中数据较多而且复杂,这就 需要考生有对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可以首 先将给出数据的文字资料转化为表或图的形 式,通过表或图的形式,就比较直观,一目 了然。 普通的统计有:求平均数、求和、求最大值、 求最小值、求比例、求某点某段等等。
(3)数据的分析能力 数据间有可能隐含着某种关系或规律,需要 应试者找出这种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推理。 在上面所谈到的关于解决文字资料题需具有 的三种能力中,首要的是理解能力。一般而 言,在解决此类题时,不要先去看题,而是 在读懂了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再去看题,这 样可以有效的避开出题者所设置的陷阱,避 免不必要的丢分。
例如:某个班级在20个学生缺课的情况下, 男、女比例为3:2,问这个班上男女比例是 多少? 隐含条件:20个学生缺课 在出题时,往往把这些隐含条件放在最前面 或最后面,也可能放在一个描述中的某个位 置,如果我们不注意文字隐含的意思,就很 容易错选。 注意:在做题时,应该熟读上下文,完全理 解整段文字的意思,并找出明确给出的已知 条件,及其他暗含的非明显的已知条件。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资料分析
时间陷阱:注意时间的起点和终点。 单位陷阱:百分号%、千分号‰、亿、万亿。 题干陷阱:为几倍、多几倍。 范围表述:全国、某省;支持的、反对的、全部的。 符号陷阱:>包括(快于、超过、多于);
<包括(未达到、将近、接近、不足、低于); ≥即不低于、不小于; ≤即不多于、不少于。
4
资料分析
1.术语................................................................ 1 2.速算技巧............................................................ 1
2.1 计算类 ........................................................1 2.2 比较类 ........................................................1 3.增长相关............................................................ 2 3.1 增长率 ........................................................2 3.2 混合增长率 ....................................................2 3.3 年均增长率 ....................................................2 3.4 增长量 ........................................................2 4.基期与现期.......................................................... 2 4.1 普通基期 ......................................................2 4.2 间隔基期 ......................................................2 4.3 现期计算 ......................................................3 5.比例相关............................................................ 3 5.1 现期比例 ......................................................3 5.2 基期比例 ......................................................3 5.3 两期比例 ......................................................3 6.常见的陷阱.......................................................... 4
1.4【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练习题(17页)
第四章资料分析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数量庞大,且流动速度快,而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处于社会中枢的地位,需要收集、加工、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
作为公务员,要想胜任行政管理工作,就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快速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因此,公务员录用考试将资料分析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测试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资料分析测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其测试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或是一个统计表,或是一个统计图,或是一段文字,或是统计表和文字资料,或是统计图和文字资料的综合。
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4个备选答案中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资料分析测试的内容一般包括3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就资料分析题的难度而言,一般来说分为3个层次:第一级:简单题。
只需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者资料中某一项具体数值。
这类题由于表面看来过于简单,容易使此前一直紧张的考生掉以轻心,造成失分。
再加上考生易受第一印象左右,而未必肯定用心去分析题目本身,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细心处理的地方。
第二级:中等难度的题。
往往是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这类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
答题过程要求绝对细心,这对那些因担心考试时间不足而心浮气躁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另外,因为这类题对计算能力有相当要求,所以,对那些长期习惯于用计算器的考生是重大考验,这就需要在参加考试前对自己的计算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
第三极:较难的题。
往往是给出一组判断,要求考生判别这组判断的正误,这样的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需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是比较难的一类资料分析题。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在行政能力测验(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关键的考察内容。
通过分析各类资料,考生需要从中提取信息、做出推理和判断,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行测资料分析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资料来源考生在行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来自于政府公文、报纸杂志、市场调查报告、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
不同来源的资料在表达方式、表格形式、数据呈现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不同来源的资料,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中的信息。
二、表格解读表格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数据呈现形式。
表格通常包括数据、指标和分类。
在解读表格时,考生需要关注数据的变化趋势、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分类之间的差异。
考生可以通过计算百分比、平均值、增长率等来分析表格中的信息,从中得出结论。
三、图表分析图表是另一种常见的数据呈现形式。
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考生在分析图表时,需要关注变化趋势、比较大小以及各个分类之间的差异。
同时,考生还需注意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的单位和标度,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四、文字材料分析文字材料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资料形式,它通常包括说明文、评论、新闻报道等。
考生在分析文字材料时,需要从中提取主题、观点、事实等,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考生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和语义障碍,避免误解或曲解作者的意图。
五、问答题分析行测中的问答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考生在回答问答题时,可以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比较优势劣势等方式,得出正确的答案。
此外,还需要注意答题时的语言表达清晰、简洁明了。
六、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行测中较为复杂的一种题型。
通常会给出多个资料和多个问题,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各类资料,并给出合理且有据可依的答案。
在解答综合分析题时,考生需要将各个资料和问题相互关联,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推理和判断。
七、实例演练在备考行测时,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练来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资料分析的重要概念:包括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
2、常用统计术语:如同比、环比、百分数、百分点等。
3、数据处理技巧:如有效数字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等。
4、图表分析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的解读。
5、题型分类:如简单计算、比较大小、综合分析等。
11 资料分析的重要概念111 增长率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
它表示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增长幅度。
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
在计算增长率时,需要准确确定基期量和现期量。
112 增长量增长量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绝对差值。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113 比重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比重=部分量÷总体量× 100%。
114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12 常用统计术语121 同比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
例如,今年 5 月与去年 5 月的比较。
122 环比环比是指与相邻的上一个时期相比。
比如,今年 5 月与今年 4 月的比较。
123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24 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
13 数据处理技巧131 有效数字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选项的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132 尾数法通过计算数字的尾数来快速判断答案。
133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从而简化计算。
14 图表分析方法141 柱状图观察柱子的高低来比较数据的大小。
142 折线图关注折线的走势,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143 饼状图通过扇形的大小判断各部分所占比例。
15 题型分类151 简单计算直接进行数据的加减乘除运算。
152 比较大小对多个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
153 综合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对给定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资料分析部分,掌握以上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2021年省考行测笔试点拨专项讲义—资料分析 (4)
【名师专项点拨-数资】资料分析 4(讲义)一、平均数问题1.现期平均数【例1】(2021 国考)2020 年1-2 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7 个国家和地区的1733 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078.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
2020 年1-2 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对每个当期内产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境外企业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均值约为多少亿元人民币?A.1.6B.1.3C.0.8D.0.6【例2】(2020 北京)2016 年末,A 自治区城镇人口为1542.1 万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1.2%。
2016 年末A 自治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32.20 平方米,比1978 年末增长了5.5 倍;农村牧区人均居住面积达27.40 平方米,比1985 年末增长103%。
2016 年末A 自治区城镇人口总居住面积约为多少亿平方米?A.3B.5C.7D.9【例3】(2021 北京)2016—2018 年我国茶叶月均出口量约比2013—2015 年间高多少万吨?A.3.2B.1.5C.0.8D.0.3【例4】(2021 上海)2019 年7—9 月,日均湿垃圾分出量约为多少吨?A.8803B.8702C.9200D.8800【例5】(2021 国考)表中所列2019 年地铁客运量超过10 亿人次的城市中,2019 年平均每条地铁运营线路长度超过40 公里的城市有几个?A.1B.2C.3D.42015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表中七个省(市)平均值的有:A.上海、安徽、福建、江西B.江苏、浙江、安徽、山东C.上海、江苏、浙江、山东D.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例7】(2019 广东)2014-2017 年,A 省平均每年新增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个。
A.184B.202C.221D.230平均通勤距离超过了四个城市平均值的有:A.一个城市B.两个城市C.三个城市D.四个城市【例9】(2019 四川)2018 年4 月手机产量前12 位的省市中,4 月手机产量高于1~3 月平均水平的有几个?A.5B.6C.7D.8【例10】(2019 江苏)2018 年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的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48580 人。
(行测讲义)资料分析
行测讲义:资料分析一、概述资料分析作为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考察考生综合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行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表、数据等,考生需要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推断。
二、资料类型及特点1.文字资料: 常见于文章、报道等形式,需要考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核心信息。
2.图表资料: 包括表格、图表、图片等形式,需要考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趋势、对比差异等。
3.数据资料: 主要是数字数据和统计信息,需要考生运用数学和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三、资料分析的步骤1.理解: 阅读资料,把握核心信息和关键数据。
2.分析: 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对比、推理等。
3.归纳: 总结分析结果,归纳出结论和规律。
4.推断: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或结论。
四、应对策略1.注重细节: 注意每一个细节信息,有时候关键信息隐藏在细节之中。
2.多维分析: 不要只看文字资料或图表,要综合分析多种资料形式。
3.逻辑推理: 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资料,避免主观臆断。
4.实践演练: 多做行测模拟题,熟悉各种类型的资料分析题型。
五、实例分析假设给定一篇文章和一个相关的表格资料,文章提到某地某项政策的实施效果良好,表格资料列出了该地区的经济指标数据,要求分析文章和表格资料,得出结论。
在分析时要注意政策内容、经济数据的对比、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等。
六、总结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提升资料分析能力。
通过理解资料、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和推理推断,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希望考生在考试中能够运用好资料分析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上就是关于资料分析的行测讲义,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祝各位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国考行测中的一道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图表、数据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
下面将以一道示例题为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资料分析写作。
【示例题目】城市2024年至202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数据如下:年份旅游人数(万人次)202415020242402024320【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该城市2024年至2024年旅游人数的变化情况,并预测2024年的旅游人数。
【解题思路】1.理解和整理数据:首先要理解题目给出的数据,明确年份和旅游人数的变化情况。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2024年的旅游人数为150万人次,2024年的旅游人数为240万人次,2024年的旅游人数为320万人次。
可以发现,这三年的旅游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2.分析变化趋势:根据数据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出该城市的旅游业在近几年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2024年到2024年的增长幅度为(240-150)/150≈1.6,2024年到2024年的增长幅度为(320-240)/240≈1.33、可以看出,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整体上仍然是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
3.预测2024年的旅游人数: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预测2024年的旅游人数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根据2024年到2024年的增长幅度1.6,可以将2024年旅游人数240万人次乘以1.6,得到预测2024年旅游人数为384万人次。
同理,根据2024年到2024年的增长幅度1.33,可以将2024年旅游人数320万人次乘以1.33,得到预测2024年的旅游人数为425.6万人次。
【写作范例】根据城市2024年至202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该城市的旅游业在近几年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2024年的旅游人数为150万人次,2024年的旅游人数为240万人次,2024年的旅游人数为320万人次。
分析数据变化,2024年到2024年的旅游人数增长了59.99%,2024年到2024年的旅游人数增长了33.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考行测全面复习资料四:资料分析一、概述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
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最后,行测、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
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
《行测》的各种试题都是考察学生的思维,大家平时还要多刻意的训练自己的思维。
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特别是在学习速读的同事,还能够学习思维导图,对于《行测》的各种试题都能得心应手的应付。
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
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记忆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
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
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
资料分析测验一般会有4份资料,10-20道题,在国考一般是20道题。
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级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简单题一般在表格型和图形型资料分析题中出现,文字型资料分析中较少见,一般每道题中只有1道;中等难度题大概在2-3道题之间,主要考察计算;难题一般在1-2道题之间,从目前的趋势看来,难题的比例有增大的趋势。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二、如何有效阅读文字型资料分析题型概要给出一段文字,文字里包含很多数字(数量),这些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隐含的。
此种类型类似于数量关系的数学运算,但比数学运算要简单。
文字型资料的特点文字资料给出是一段或者多段关于某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情况等的描述,往往包含有一定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所以,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就要理解文字资料包含数据间的数量关系和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文字型资料分析的考核方式主要由三种,一是可以直接从文中查找到相关数据直接进行比较计算即可;二是需要理解文中所给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三是必须找到文中多处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文字资料蕴涵大量相关数据于一大段材料中,它需要你按照给出的要求,从材料中逐一筛选有用的数据,并结合材料的原意,恰当得运用数字材料,是这类题主要考察的。
材料阅读法文字资料提供的资料基本上是由并列结构和总分结构组成的。
可借用语文文章阅读中的段落结构分析法来有效的阅读文字材料间各个相关数据所属间的并列或总分关系。
由于在公务员考试中时间很短,再加上文字型材料数据繁多,在做题前最好对材料做个快速浏览,大致了解一下文章内容及主要相关概念,然后再看题目,进而根据题目要求在资料中找到相关数据来进行比较、计算等。
快速浏览的方法类似于四六级英语考试中对阅读理解的材料的快速浏览,还可以同时在概念下划线做个提示,方便回头查找相关数据。
总的来说,题目顺序大致是按照文章段落顺序排下来的,只是难题中数据的跨度很大,需要通篇查找。
做题时不要忽略这个特点。
例题:2008年浙江行测真题据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980万人,比上年增长1.67%。
其中,男性人口2511.4万人,女性人口2468.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43%和49.57%。
全年出生人口50.78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6.75万人,死亡率为5.42‰。
据对全省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和9.3%。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5.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平方米。
全年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96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7.6万人;企业实际缴费人数722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8.2亿元,支出192.3亿元,累计结余45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9亿元,基金支付能力稳定上升,支付能力达26个月。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4.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0.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3%。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
全省已有城乡低保对象62.9万人,其中城镇8.9万人,月均补助145.5元/人;农村54万人,月均补助72.3元/人。
年末全省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0.69万长,收养人员7.56万人。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2%,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98%。
现有1500多个乡镇(街道)和2.7万个社区(村)建立了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分别占总数的98.6%和73.4%,社会救助工作人员3.8万名。
给出的资料明显是并列结构,讲述了2006年浙江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
第一段是关于人口方面的,第二段是关于人均收入方面的,第三段是关于参保人数方面的,第四段是关于社会救助方面的。
1.2006年浙江省自然增长人口:A. 24.03万人B. 27.46万人C. 29.51万人D. 32.73万人【答案】A。
解析:定位在第一段,由于自然增长人口为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则需要找到相关数据,即得到自然增长人口为50.78-26.75=24.03万人,选A。
(因为有两个选项的尾数相同,不适用尾数法;同理,也不适用头数法。
不过,可以利用小数部分减法的结果来选出答案。
)2. 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比上年增加了:A. 9.3%B. 12.2%C. 1991元D. 1795元【答案】D。
解析:定位在第二段,可以找到相关数据。
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65÷(1+10.9%),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18265÷(1+10.9%)×10.9%≈1795元,选D。
另外,首先可以确定200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比上年增加的百分率就是10.9%没错,故可以排除前两个选项。
计算时可知10.9%÷(1+10.9%)=0.109÷1.109<0.1,则18265÷(1+10.9%)×10.9%<18265×0.1=1826.5,只能选D。
3. 与上年末相比,2006年末,以下四个项目人数增加最多的是:A. 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B.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C.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D.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答案】D。
解析:定位在第三段。
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87.6万人是已知的;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504.4÷(1+13.4%)×13.4%=59.6万人(13.4%÷(1+13.4%)=0.134÷1.134,大于0.1,小于0.134,则504.4÷(1+13.4%)×13.4%稍大于50.44万,不足100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730.6÷(1+14.2%)×14.2%≈90.8万人(14.2%÷(1+14.2%)=0.142÷1.142,大于0.1,小于0.142,则730.6÷(1+14.2%)×14.2%稍大于73.06万,不足100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加:604÷(1+33.3%)×33.3%≈151万人(33.3%÷(1+33.3%)=0.333÷1.333,约是0.25,则604÷(1+33.3%)×33.3%在150万左右),故选D。
4. 根据以上资料,2006年全省用于农村低保对象的补助支出约为:A. 0.39亿元B. 4.69亿元C. 0.13亿元D. 1.55亿元【答案】B。
解析:定位在第四段。
题目给出的是每人月均补助,则需要乘以总人数和12个月,即72.3×54×12=46850.4万元≈4.69亿元,选B。
大略计算,72.3×54×12取为70×50×10=35000万,则答案应大于3.5亿,只能选B。
5. 已知2005年女性人口约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49.3%,则2005年全省的女性人口约为:A. 2367万人B. 2391万人C. 2415万人D. 2432万人【答案】C。
解析:定位在第一段。
由题意得2005年常住人口总数为:4980÷(1+1.67%)=4898万,那么,女性人口:4898×49.3%≈2415万人,选C。
1÷(1+1.67%)≈1×(1-1.67%),则4980÷(1+1.67%)≈5000×(1-2%)=4900,4900×49.3%≈4900×(50%-0.7%)≈2450-35=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