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书法的文化精神刍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孟海书法的文化精神刍议

2013 年 10 月学术交流 Oct( ,2013总第 235 期第 10 期 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 235 No( 10 沙孟海书法的文化精神刍议倪旭前 (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杭州 310053) 〔摘要〕现代书坛巨擘沙孟海,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和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成就。沙老书法的艺术造诣与审美价值在于: 彰显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创造了集深沉、博大、纯朴为一体的具有民族审美共性的“沙体”书法艺术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创造了与现代构成艺术原理相融相通、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书法风格书法内蕴着学者风范。〔关键词〕沙孟海书法国民性时代精神学者风范〔中图分类号〕J292( 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 , 8284( 2013) 10 , 0181 , 04 沙孟海先生是 20 世纪书坛宗师和著名学者。他积 80 余年功力,精心翰墨,着力学术,成就卓著。先生一生在古典文学、史学、考古学、金石文字学、书法篆刻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硕果累累; 他那雄浑郁博、刚健外扬、震撼人心的“沙体”书法,更是独步当代书坛,尤其值得我辈学习和研究。目前,学术界曾出版过一些纪念沙孟海先生的生平、作品资料,如笔者在大学时代就曾临习过的,《沙孟海书法集》毕业后也阅读过》《书法大师沙孟海的前半生、《沙孟海纪念册、》《沙孟海和他的 CP 》《沙孟海日记写本两种》浙江博物馆为纪念沙孟海诞辰 100 周年还专门编撰了兄弟、等; 《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还有纪念沙孟海诞辰 110 周年的相关学术文章,等等。大家从传统知人论世的文艺批评方法着眼,在沙孟海书法个案研究中,考索和分析先生的生活交游、个性气质、艺术观点、时代背景以及存世作品等等,这些固然是研究沙孟海书法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学术界对沙孟海书法文化精神的研究较少,故本文从作品切入,直面先生书法的文化精神,以期梳理其书法的文化特征和意义,抛砖引玉,旨在促使沙孟

海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一、“沙体”背后的国民性人们在谈到沙孟海书法的时候,经常会以“沙体”书法给予定位,这一点当然无可厚非,凭沙老的书法艺术成就,确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里想探讨的是,在研究沙孟海书法精神的时候,必须看到在“沙体”书法的背后,是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与弘扬,是所彰显的国民性。早在 1928 年, : 〔1 ”〕沙孟海就提出“艺术是带有国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东西。在沙孟海的书法艺术中,国民性和时代精神都表现得相当突出。可以说,沙孟海的书法创作活动,真正实践了他这一论断。何为“国民性, “国民?浴?national character 的汉译,” 是也可以译为民族性。“国民性”一词首先从欧洲传到日本,再由日本传入中国。它往往用来表示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结构的集合,主要指向一〔收稿日期〕2013 , 05 , 29 〔作者简介〕倪旭前( 1976 , ) ,浙江兰溪人,男,博士研究生,浙江机电学院美术学副教授,从事书画理论及文化研究。 181个民族多数成员所共有的、反复发挥作用的文化精神、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等,因此,又称为民族性格。孙本文先生在《我国民族的特性与其他民族的比较》一文中,认为中国民族有重人伦、法自然、重中庸、求实际、尚情谊、崇德化六种特点。这些特点,在沙孟海先生的书法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对于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 : 近代学人辜鸿铭先生有过精彩的论述“在真正的中国式人性中,可以说,有着从容、冷静、练达的特点 ; “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无法言表的温顺; “中国人最奇妙的特征” ”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熟民族,作为一个具有成熟理智的民族,它到今天仍然能够过着孩童般的生活——一种精神的生活。具有无法言表的温顺” “ 中国人) 过着一种情感和人性友爱的生活。— ; ( 〔2 ” 〕2 , 6 辜鸿铭将中国人的性格概括为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他认为: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 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 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 法国人没有德国人那种天然的深沉,又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

敏; 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 :特质。他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是灵魂和智慧的完美结合。现在,如果你纵观中国人的第一流的艺术和〔2〕53文学作品里的精神产品,你会发现正是灵魂和智慧的完美结合使它们赏心悦目。” 从存世的沙孟海书印作品看来,沙孟海书风奇古矫健、雄浑沉着、朴秀兼俱; 印作兼取秦量诏版的瘦硬与明清印的清穆,表现出中华民族灵魂和智慧的完美结合。沙孟海的书法是深沉的、博大的、纯朴的,当然也不乏灵敏和温顺,蕴藏着“从容、冷静、,练达的特点” 真正体现了中华的文明和文化精神。国民性在沙孟海书法文化精神中有着深刻的反映。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书法家创作的书法,抑或其他艺术家创作的艺术,都或多或少会带有国民性的特点,但是,我们面对沙孟海书印作品,考察和分析沙孟海书法的国民性,会感到非常的典型。无论是在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在改革开放的 80 年代,沙孟海的书法创作成果都蕴含着浓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因子,堪称是深沉的、博大的、纯朴的。无论是他的篆隶、真行草、学碑、学帖,还是他的书风时而豪放,时而含蓄,总与当时的书法本体发展即民国以来的碑帖之争余绪中,由一味崇尚“碑学”到追求碑帖结合之时代审美风潮相一致,都有国民性的深深烙印。沙孟海书法的国民性来源于对中国两千年来传统经典书法的传承。他 8、岁时, 9 便学着父亲的样子,临摹碑帖,篆刻图章。岁时, 12 能准确读出大印篆字,“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之印” 而被人们誉为“小神童”。他由临习《集王羲之圣教序》到临习》《会稽刻石》《峄山刻石、以及杨沂孙、吴大徵的大小篆字帖,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法基础。在宁波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时,酷爱古典文学和书法,经常向学校里的国文老师冯君木求教。18 岁时,与冯都良、陈训恕、俞亢等组织,“越风社” 不时研讨学习心得,观摩创作。21 岁开始,在冯君木老师家进修古典文学,自修古文字学、金石学。23 岁来到大上海,因家境窘迫,诸弟辍学,沙孟海只得鬻文卖字,甚至通宵达旦地书写篆刻。得闲时,他便虔诚地奔走拜访寓居沪上的书画家,从前辈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