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用光分析
《花样年华》用光分析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电影《花样年华》的光影世界摘要:电影《花样年华》是香港著名导演、编剧王家卫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婚外情”的电影作品中,王家卫用他独特的文化心理、审美视角、风格化的电影叙事方式向我们展开一幅唯美、极富东方神韵的“诗性”电影。
昏暗的街灯、迷蒙的雨夜、狭窄拥挤的楼梯和街道以及女主人公身上随心情变换的旗袍装,王家卫以他对光线的成熟把握,灰冷的世界中带着淡淡的忧郁气质,人物的举手投足更传达出一种浪漫情调,让观众沉浸在花样年华般的光影世界。
关键词:《花样年华》、光线、人物造型、画面造型、影片主题电影是声音与光线的化合,没有光就没有影像,更加不会有电影这一门艺术的存在。
一部电影,成功的运用来自自然和人工的光线来成就影像风格和影片主题对摄影师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摄影师出身的中国内地著名导演张艺谋,他就对光有着独到的理解。
从他第一部拍摄的电影《黄土地》到《红高粱》再到《我的父亲母亲》等多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影片片中光线把握的成熟与老道。
在《黄土地》和《红高粱》这两部渗透民族文化和心理图式的作品中,他对自然光的成功运用,是的这两部作品成为影像中中国文化的符号。
再例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室内光线的完美运用使“颂莲”这一封建父权制度下苦苦挣扎的悲剧女性形象深入人心。
像著名华人电影导演李安的作品《卧虎藏龙》中,夜色下万籁俱寂,玉娇龙和俞秀莲在房顶上追逐、上下翻飞,导演分别使用的侧光、顶光、漫射光等实现了对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
光线是电影的生命元素,光线对电影的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气氛营造、情绪表达,风格写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
东方美女,旗袍装影片对女主人公苏丽珍的刻画极为成功,他在影片中随心情变换着的旗袍装是东方美女的代表。
在狭窄的居民楼里头顶的白炽灯在影片中出现多次,灯光的运用使得主题轮廓分明,反差较大,画面质感强烈。
此外,影片中不断出现她手提着保温杯在拥挤的楼梯道口与男主角周慕云相遇的场景。
《2024年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范文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篇一电影作为艺术的表达形式之一,常常借助光影、色彩等元素为观众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
而在众多导演中,王家卫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将光影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探讨王家卫电影中的光影魅力,从其作品出发,深入分析其光影运用的特点与效果。
一、王家卫电影的光影特点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的运用往往成为一种视觉的象征。
他善于运用光线与阴影的对比,创造出一种梦幻、浪漫的氛围。
他的作品中,画面常常被细腻的光影所覆盖,呈现出一种柔和、温暖的基调。
这种光影的特点不仅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也为影片的叙事营造出独特的情感氛围。
二、光影在剧情构建中的作用王家卫的电影往往以都市为背景,讲述着现代人的情感纠葛。
在剧情构建中,光影的运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通过光影的明暗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转变。
例如在《重庆森林》中,画面中时而明亮、时而阴暗的光影变化,恰好与角色之间的爱恨交织相呼应,为观众呈现出一幅都市情感的画卷。
三、光影与色彩的融合王家卫的电影不仅在光影的运用上独具匠心,更善于将光影与色彩相结合。
他的作品中,色彩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比如蓝色象征着忧郁、孤独,红色则代表着激情、热烈。
这些色彩与光影的融合,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样,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四、光影在营造氛围上的作用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的运用在营造氛围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通过巧妙的光影布局,将观众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情感世界中。
例如在《花样年华》中,画面中的柔和光线与斑驳的墙影相映成趣,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怀旧、浪漫的氛围。
这种氛围的营造不仅使得影片更具艺术性,也使得观众更容易沉浸其中。
五、王家卫电影光影魅力的启示王家卫的电影光影魅力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光影的运用可以成为电影叙事的一种手段,通过光影的明暗变化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
其次,光影与色彩的结合可以为画面增添丰富的层次感与视觉冲击力。
最后,光影在营造氛围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观众更容易沉浸在影片所呈现的情感世界中。
《2024年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范文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篇一电影作为艺术的表达形式,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而在众多的电影导演中,王家卫以其独树一帜的光影魅力,在电影界独领风骚。
他的作品不仅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是在光影的巧妙运用中,赋予了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围绕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展开讨论。
一、光影的独特运用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的运用堪称一绝。
他善于运用各种光线,将画面打造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电影《重庆森林》中,他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光和灯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而在《花样年华》中,他则运用了柔和的灯光和阴影,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光影的巧妙运用,不仅使画面更加美丽,还为电影注入了更加丰富的情感色彩。
二、光影与情节的交融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的运用与情节的展开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一代宗师》中,画面中明暗的交替与情节的起伏相得益彰,使得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
同时,光影的巧妙运用也使得电影的节奏感更加明显,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三、光影与人物情感的表达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的运用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善于运用光影的变化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在《春光乍泄》中,通过画面中光影的明暗变化,将主角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蓝莓之夜》中,柔和的光线与阴影的交错,使得人物的情感更加细腻、深刻。
四、光影的诗意表达王家卫的电影不仅在光影的运用上独具匠心,还通过光影的表达传递出一种诗意的情感。
他的电影画面优美,光影交错,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他通过光影的变化,将人物的情感、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五、总结综上所述,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是其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通过独特的光影运用、光影与情节的交融、光影与人物情感的表达以及光影的诗意表达,使得他的电影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光影变幻中的《花样年华》
围、情 感 基调 以及 电影风 格 。通 过美 术 设计 ,把 男 女主 人 公从 陌
生 到相 识 ,渐 渐被 彼 此吸 引 ,甚 至爱 得 隐忍 而 克制 ,但 后来 不 得 的 回声 ,穿着 旗 袍 的少 妇身 段 凹 凸有致 ,摇曳 生姿 ,少妇 苏 丽珍 不 分离 ,最终 错过 等 一系 列 的情 节呈 现 出来 。 影片 先后 获得 多 项 身上 的旗 袍毫 无 疑 问是 最具 色 彩张 力 的元 素 ,人物 情 感 的波 澜被 国际 大奖 ,导 演在 电影创 作 时 ,对美 的 理解 与众 不 同 ,它 所拍 摄 旗 袍 的色 彩 演绎 得恰 如 其分 。乔迁 时 ,陪 丈夫 打麻 将 时 ,叮 嘱 丈 的 角度 和 开始 的起 点 高于 其他 电影 ,美 术设 计 的得 当运 用 使得 整 夫带 包包 时,去 工 作时 ,往 往 都是 白配 黑 、 白配 蓝和 浅黄 加 白色 部 电影极 具观 赏性 。对于 人物 造 型 的设 计 、光 影 的配合 、场 景 的 相 衬 的旗 袍 。这 些全 是 素净 的 色彩 ,和 四周环 境很 相 衬 。苏 丽 珍 变 化 都独 具一格 ,帮助 电影散 发 出极 佳的 艺术 美感 。
既符 合2 O 世纪 6 0 年 代 的特 征 ,又 能显 现人 物 的独特 性格 。 旗袍 是近 代 中 国女 性常 见 的着 装 ,穿 上旗 袍后 女 性 的贤 良、
பைடு நூலகம்
独 的苏 丽珍 渴 望一 个新 的开始 。然 而 ,周 慕 云 早 已离开 ,绿 旗 袍
含 蓄 、大 方 等特 质被 无 限放 大 ,除 此之 外还 能 反映 出2 0 世 纪6 0 年 与 赤红 窗 帘 、赤红 大床 、深赤 的墙 面 ,绿 色 在这 些 绚丽 色彩 的映 代 都 市 女性 的潮 流 风 尚 。这种 雅致 的服 饰 被 导演 王家 卫拿 来 成 为 衬 之下 ,尤其 彰显 失 意和 无奈 。色彩 是 影视 画 面 的抒情 符 号 ,能 女主 人 公 的独 一装 束 ,真 可谓 匠心 独 具 。让服 饰 同身 段和 环 境相 传 递感 情 ,表 达情 绪 。苏 丽珍 身 上不 停 变换 的 色彩 ,一 方 面体 现 调和 ,穿着 旗袍 ,对 白的 声线 、举 止等 都 和平 日有 较 大 出入 ,贴 了人物 的心 路历程 ,另一 方面 强化 了影 片 的抒情 意蕴 。 合 的衣饰 让 她连 步 履都 小 心翼 翼 ,这 般装 束 又能恰 到好 处地 展现 了女性 的柔美 ,并 以压 抑 的形 体动作 表达 受抑 制 的 内心束 缚 。
《2024年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范文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篇一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中,王家卫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独树一帜。
他电影中的光影魅力,如同流光溢彩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本文将深入探讨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从其作品特点、运用手法以及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作品特点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中,光影的运用极为独特。
他的镜头下,光影成为了塑造人物、渲染氛围、推动剧情的重要手段。
在《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善于运用柔和的光线,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同时,他善于运用光影的明暗对比,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运用手法1. 色彩运用:王家卫的电影中,色彩的运用极为丰富。
他善于运用各种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比如,在《春光乍泄》中,他用鲜艳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激情与热烈;在《一代宗师》中,他用低调的色调来表现人物的沉稳与内敛。
2. 镜头运用:王家卫的电影中,镜头语言极为丰富。
他善于运用慢镜头、特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他的镜头下,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被放大,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
3. 光影对比:王家卫善于运用光影的明暗对比来表现人物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
在《蓝莓之夜》中,他通过光影的巧妙运用,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表现得如诗如画。
三、艺术效果王家卫的电影光影魅力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的光影运用使得电影画面具有极高的美感,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其次,他的光影运用还能够深入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此外,他的光影运用还能够渲染氛围,使得电影的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四、影响与启示王家卫的电影光影魅力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层面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也在商业层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电影让观众在享受美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他的光影运用手法也给了后来的电影人以启示和借鉴,为电影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24年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范文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篇一王家卫的电影总是带有一种特殊而难以捉摸的魅力,那种让人为之陶醉的色彩和光影。
每当荧幕上那些鲜艳且斑斓的光线跳跃、旋转、绽放时,无不显露出他的艺术匠心。
本文将深入探讨王家卫电影中的光影魅力,分析其如何通过光影的巧妙运用,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一、光影的独特运用王家卫的电影常常采用柔和的光线,以细腻的手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的电影画面总是让人感觉舒适,不会过于刺眼或暗淡无光。
在光影的运用上,他善于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光源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让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
二、色彩的鲜明对比王家卫的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尤为突出。
他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重庆森林》中,城市高楼与绿色植物、灯光与阴影之间的鲜明对比,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不仅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成为了王家卫电影的一大特色。
三、光影与剧情的完美结合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与剧情的完美结合是其最大的魅力之一。
他善于运用光影来营造氛围,使得画面更具情感色彩。
在《花样年华》中,那些穿梭于上海老街的镜头,通过光影的巧妙运用,使得画面充满了怀旧与浪漫的气息。
而当角色在画面中游走时,那些流动的光影与角色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真实而又梦幻的世界。
四、电影风格的独特性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电影往往具有一种迷离、梦幻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正是由其独特的光影表现所形成的。
他通过对光影的精心处理和独特构思,为观众营造出一个独特的电影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光影交错、繁复的色彩对比以及极具艺术感的画面表现。
这些特点都使得王家卫的电影成为了一种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五、王家卫光影魅力之个人特色王家卫的光影魅力不仅仅是技巧和画面的表现,更是他个人情感的投射。
他的电影往往带有一种孤独、忧郁的情感色彩,而这种情感正是通过他独特的光影表现所传达出来的。
从光影看王家卫的镜头语言
从光影看王家卫的镜头语言属于《花样年华》的掌声已经很多了。
先看影评,后看电影,有种很奇怪的感觉,总让人在不经意中想要否定什么,挣脱什么。
但是,在看了《花样年华》以后,我不得不承认:尽管大家都说好,我也无法因此就违心地说它不好。
这电影营造的氛围,感觉就象大朵大朵绚丽的鲜花在枯萎以后,芳香依旧弥漫在房间里,让你可以悼念它那曾经拒绝枯萎的激情,连同无奈和感伤。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想说电影的人物和情节。
我只是想试着说说,王家卫是怎样用镜头来把握这种氛围的。
一.王家卫的移镜头在《花样年华》里,王家卫使用了大量的几乎是唯一的一种镜头运动方式:平移。
而他的移镜头和其他的很多导演比较起来(比如岩井俊二在《燕尾蝶》“南海姑娘”那段中堪称经典的跟移),王家卫的手法要简单和标准的多——有起幅,有落幅,中间移的过程十分平稳,一点也不花哨,简直就象教科书一样。
他使用移镜头的一个作用,是过场。
在两个场景之间平移,或者从黑场平移到新的场景。
这种移镜头配合着张曼玉纷繁美丽的旗袍,让人能简单明了的看到场景和时间上的变化。
同时,平移的镜头,也给出了一种平稳的节奏:在普通的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时间不就是这样静静的流逝着么?王家卫使用移镜头的另一个作用是渲染情节。
在张曼玉和梁朝伟第一次约会喝咖啡的时候,两人说起丈夫的领带和妻子的皮包,这个时候,出现了快速的平移镜头(尽管快,移得依旧很稳)。
这种节奏的突然变化,产生了应有的视觉冲击力。
使得已经沉浸在慢条斯理的生活氛围中的我们,开始真正感受到这件事情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压力、惊讶和痛心,但是,这些不愉快的感觉,还不足以毁掉他们的全部生活,至少他们还可以维持相对平静的外表,这也许和他们的性格有关,和当时的年代有关。
《花样年华》中的另一个移镜头,可能大家的印象会和我一样深刻。
不错,就是张曼玉和梁朝伟两个人在写小说的时候,镜头在镜子前面来回的平移。
因为这是一面三折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镜头和镜子,从各个角度看到他们两个人若即若离的样子,看着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难分难舍的纠缠在一起。
花样年华电影分析
摘要:本文从色彩、音乐、镜头、意象等多方面分析了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国产优秀影片《花样年华》,从不同细节发掘出此电影的精妙之处。
一、变换色彩展示人物内心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
暗调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
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
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
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
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
路灯是带点温馨的黄色,慕云所靠之墙,作为前景的是暗黄色,后景的是暗灰,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因色彩的微妙调配而产生艺术感。
慕云和丽珍靠在作为背景的墙上,雨淅沥下着,色调是犹如水墨画的青灰,平添忧郁氛围。
丽珍去宾馆寻找慕云的一段用了很鲜亮的大红色,丽珍的风衣,墙壁,厚重窗帘都是,丽珍离开时,镜头拉远,只见一片血红消融在空旷的楼道里,象征诱惑和冒险。
慕云离开柬埔寨寺庙时导演用了许多色彩:纯深蓝的天空背景,慕云走出时的黑影代表忧郁和悲哀;离开后沉浸在金色中的寺庙象征着神圣;始终为黄白色的山石象征着永恒,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
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
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
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
拉片实例:《花样年华》27′30″~30′25″镜头段落分析
《花样年华》拉片示例《花样年华》27′30″~30′25″镜头段落分析一、分镜头剧本三、机位图四、文字分析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迁徙的爱情故事:一对由于机缘巧合成为邻居的男女,在发现各自配偶与对方配偶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后,一步步深入接触了对方,并产生了精神上的感情交流,但最后又没有足够的勇气走到一起。
正如影片开头的那段文字:“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
她一直羞低著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
他没有勇气接近。
她掉转身,走了。
”而周慕云第一次约苏丽珍出来见面这一段落相当于两人关系的转折点。
虽然周慕云的初衷是想避开旁人,希望能从苏丽珍那里证实自己内心的疑虑,然而,正是这一次非比寻常的会面,苏丽珍也从中了解了原来不止她一个人发现了自己丈夫和周太太之间的不寻常关系。
两人之间看似平淡无常的一问一答,恰恰是双方进进退退犹犹豫豫之间一层层拨开彼此配偶的秘密,同时也将自己内心苦守的难堪相曝无遗。
于是周慕云和苏丽珍在无形间形成了一个“联盟”,两个被欺骗被背叛的人的“联盟”,这为后文两人试图了解两个背叛者如何开始、试图模拟各种可能情境的行为、并从此走向更亲密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契机和铺垫。
可以说,正是这一段落开启了周慕云和苏丽珍从陌路邻居走向交心知音的大门。
都说导演和摄像的默契至关重要,而在这一段里,我们也见识了摄像和演员之间的默契。
张曼玉和梁朝伟这两位影后影帝专业户将苏丽珍和周慕云这一对性格沉闷、饱受内心煎熬的男女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周、苏会面的这段三分钟不到的戏中,虽然几乎所有的镜头画面都采用了相同景别的固定镜头,所有的分切镜头也在两人侧面的相同角度对切,造成一种看似单调乏味的镜头节奏,但两人的表演丝丝入扣、自然流畅,丝毫不令观众感到审美疲劳。
摄影师成功捕捉了张曼玉和梁朝伟的神态,并在恰当的时机插入了两人的小动作,如张曼玉搅动咖啡杯、多处梁朝伟抽烟的细节,这一切都在无形中透露了这对表面平静的男女内心的不平静,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段落中男女主人公的情绪和这一场戏的整体气氛。
花样年华电影深度解析
《花样年华》是中国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于2000年上映,主演有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等。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孤独的故事,围绕着两位年轻的男女在香港的相遇、失落和离别展开。
影片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特的叙事方式
影片采用了王家卫一贯的独特叙事方式,采用多线索、跳跃的时间顺序,将故事进行了拆分、重组。
整个电影像是一场时间的漩涡,不仅描绘了年轻人的青春时光,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变革。
2.独特的色彩运用
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暖色调,营造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旧时氛围。
同时,王家卫还使用了类似于切尔诺贝利的闪光效果,以及各种特殊的过渡效果,让整个电影的画面显得很特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独特的音乐运用
影片的音乐由陈奕迅和葛兆恩等多位音乐人共同创作,整个电影的音乐采用了大量的爵士和流行音乐,增强了影片的时代感和个性。
除了艺术特色外,影片还涉及到了很多哲学和文化内涵。
例如,影片中关于时间和记忆的探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都是电影的重要主题。
同时,影片也通过情节的铺陈,反映了当时香港社会的变迁和矛盾。
这些深度的内涵让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青春励志片,更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作品。
总之,《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色彩运用和音乐创作,让人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电影艺术表达方式,同时也在文化和哲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和思考。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导语: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光与影的运用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王家卫作为华语电影界的重要导演之一,其电影作品以独特的光影魅力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并分析其对电影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表达方式。
第一章:灯光与情绪王家卫的电影常以色彩鲜明的灯光为特色,通过灯光的分布、颜色和强弱等因素来表达情绪。
比如在《重庆森林》这部电影中,王家卫通过红色灯光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热情和压抑的氛围。
这种红色灯光既是对故事背景的真实再现,又象征着主人公感情的纠葛和内心的困扰。
通过灯光的运用,王家卫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自己所创造的情绪空间。
第二章:影像与主题王家卫的电影在影像美感上更为突出,通过影像的构建和美学的运用,成功地传递了电影的主题和内涵。
比如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运用了慢动作的手法,在表现时间的流逝和人物情感状态的变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慢动作的运用不仅美化了影像,更深入地揭示了主题,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故事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章:光影与人物光与影的运用在电影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家卫的电影常常通过灯光的投射和光影的变化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
比如在《东邪西毒》中,王家卫利用明暗交替的光影效果,将主人公杨过的孤独、忧郁以及心底的残忍揭示得淋漓尽致。
这种光影交错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和真实,增加了电影观赏的层次感和代入感。
第四章:光影与叙事光影的运用在电影叙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王家卫的电影常常通过光影的变化来跳跃时间、推进剧情,使叙事更为丰富和有趣。
比如在《一代宗师》中,王家卫运用了光影的变化来表达主人公的修行历程和成长。
通过光影的跳跃,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增加了电影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结语: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光影语言和强烈的个人风格在电影界独树一帜。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独特艺术风格-2019年文档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独特艺术风格、通过色彩运用暗示主题色彩是电影《花样年华》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首先,王家卫在电影中大量运用色彩的铺陈。
本片的主色调是灰绿色与鲜红色,两种属于不同色系的颜色对比突出了内在差别。
色彩铺陈从某种角度说是利用大块的颜色及其形成的基调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
这种铺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影片的布景呈现出大色块,影响着整个电影的主旋律。
例如,在灯光的照耀下, 整个楼梯显现出不一样的昏黄色。
在这种大色块的影响之下,影片不可避免地带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回忆感。
正是这种带回忆性质的画面使得整部作品都蒙上看似一层伤感的阴影。
而行走其间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在情绪也随着颜色的缓慢变化逐渐流露。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影片所营造的环境之中,会电影所刻画的“那个时代”以及主人公的情感。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大多以同色系为主,重在颜色的铺陈而少纷繁复杂之感。
男女主人公、孙太太、男主角的同事,等等,一系列人物在出场过程中大多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外在造型。
孙太太的造型中,浓墨重彩的装束以及鲜艳夸张的造型充分突出了那个年代中年妇女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她是男女主角最初关系即邻居关系建立的桥梁,另一方面她又是以道德卫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中。
影片中她充满暗示性地对女主角说年轻人应该懂得自爱,不应该过多在外应酬。
从这里可以看出外在的道德约束是男女主角之间不可逾越的束缚。
而此时,孙太太的造型较为夸张,造型中的整体色彩以鲜艳为主。
在她造型中的危险气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外在的颜色铺陈。
其次,电影《花样年华》中大量运用明暗以及各种色彩的对比。
整体色调的明暗对比以及女主服饰色彩与周围颜色的对比对于暗示主题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影片自身在明暗对比较多,暗示了整个影片的整体主题。
影片常常出现较长的黑暗过渡或者明暗定格,这在无形中放慢了影片的整体速度而给予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男女主角在不同的地方听着收音机中周璇演唱的《花样年华》,而这一歌曲却是女主角的丈夫送给女主角的生日礼物。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影片分析
浪漫的东方古典神韵——《花样年华》的视觉效果分析电影《花样年华》以舒缓均匀的视听节奏,讲述了一个“第叁者”的爱情故事。
从宏观角度看,本片以婚恋为题材,是一段爱而不能、欲而不得的故事。
然而,在平缓而高超的叙事技巧下,王家卫将本片的主题提升到个人情感倾诉的渴望与秘密的保守上,而不是简单定位于男女主角的情爱故事中。
在影片中导演通过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整部影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一、抒情浪漫的怀旧气息《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的感情经典剧作,这部影片在表达上具有东方人特有的独特风格,情感的表达具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和含蓄。
委婉摇曳的旗袍,暖灰色昏黄的路灯,淅淅沥沥的雨声,欲说还休的肢体语言,肆意流淌的舒缓音乐,这是《花样年华》最初留给观众的印象。
这些塑造影片效果的手段,使得《花样年华》以独特的画面美感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触及人内心的深层情怀。
影片中的场景营造更是不容忽视,有灰暗的上海旧阁楼,有些陈旧的车,古朴的弄堂口,潮湿的弄堂小道,这样的怀旧气氛为人物的心理刻画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众多场景和道具,都能触动人的心灵,这样的场景设计似乎成为王家卫电影独特的风景。
二、高贵与传统并存的旗袍穿着女主角身上的旗袍变换无疑是本片中最大的亮点。
首先,作为民族的传统服饰,旗袍在展现女性优雅气质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色彩纷繁、不断变化的旗袍在本片中与客观布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物心理以及情感变化更具有表现力。
旗袍是高贵与传统的代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女主角的内在性格。
女主角的内心是寂寞而高贵的,然而她骨子里却是传统的,不论是漫步于街头还是停靠在墙壁边,抑或是行走在楼梯间,女主角总是婀娜多姿款款深情。
而女主角对道德的恪守并不是凭空而现的,是有其深刻渊源暗示的。
女主角人物性格的形成除了依赖于演员自身细节的把握,更是依赖于导演王家卫的整体塑造。
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服饰旗袍的暗示作用不可小觑。
浮光掠影——王家卫电影美学意象分析
.光掠影:F i 〇〇m w•sthetic吉林长春130052Changchun 130052摘要:香港电影对于世界影坛而言始终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存在,而王家卫之于香港电影同样是独树一帜的。
王家卫极具个人魅力的东方美学运用、被影迷奉为经典的诸多美学意象和光怪陆离的色彩风格的运用都令人如痴如醉,形成了极具主观化和个 性化的“王家卫式”电影风格。
而这些美学意象也成为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符号,为电影创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五光十色 的电影世界。
本文试图对王家卫电影中色彩语言与美学意象表达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指导意义。
A b s t r a c t : Hong Kong movies have always been a unique existence fo r the world film industry , and Wong KarWai is also unique to Hong Kong movies . Wong Kar -wai's very personal charm o f Oriental aesthetics , many aesthetic images regarded as classics by movie fans , and the use of bizarre color styles are all fascinating , form ing a highly subjective and personalized "Wang Kar -wai " movie style . These aesthetic images have also become Wong Kar -wai's unique film symbols , providing film creators and fans with a colorful film world . This article attem pts to discuss the color language and aesthetic image expression in Wong Kar Wai's film s , 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关键词:王家卫;色彩语言;美学意象K e y w o r d s : Wang Jiawei , color language , aesthetic image _、王家卫电影色彩语言的美学意象探讨王家卫作为导演至今共有九部作品,(《爱神》中《手》的部分不包括在内)在这九部作品中,对于色彩的把握近乎偏执。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王家卫,是香港电影界的一位传奇导演,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独特的电影风格获得了无数的赞誉。
他的电影作品中,在光影的巧妙运用下,展现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感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围绕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展开讨论。
王家卫电影中的光影运用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主要源头之一。
他常常使用华丽的光线、镜头和特殊效果来表现情感、烟火、色彩和意象。
例如在《重庆森林》中,他通过对雨滴的追踪拍摄,以及慢摄和倒放等特殊效果,营造出了一个令人沉浸其中的梦幻般的世界。
在这部电影中,光线的变化和运用直接体现了主人公们内心的情感和迷茫,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神秘而诗意的氛围。
另一个王家卫电影中光影魅力的经典例子是他的《花样年华》系列。
这一系列的电影以其华丽的色彩和一流的摄影技术而闻名。
王家卫通过对光线的精确控制和运用,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
例如在《花样年华》中,他运用了独特的摄影手法,利用蓝色的灯光和漏光效果来创造一种冷清而孤独的氛围。
同时,他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快速剪辑和变焦等技巧,使观众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
这些光影的变化不仅仅是用来装饰场景,更是与情感和剧情紧密相连,使得观众产生共鸣。
除了创造华丽的光影效果外,王家卫电影中还经常运用黑白光影来展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春光乍泄》中,他运用了黑白风格的摄影,创造出了一种复杂而不确定的感觉。
王家卫通过对光线的巧妙运用,巧妙地表达出了男主角内心的纷乱和挣扎。
在这部电影中,黑白光影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离奇的氛围,使得观众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增加了观影的紧张感和神秘感。
除了探索光影效果和黑白光影外,王家卫在电影中还常常运用镜头的变化和运动来表现情感和剧情。
例如在《2046》中,他巧妙地利用了镜头的追逐和旋转,来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通过这些变化,王家卫将观众带入一个扭曲而错综复杂的世界中,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中去。
浅析电影《花样年华》中镜头艺术的表现手法
浅析电影《花样年华》中镜头艺术的表现手法作者:李婧婧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8年第03期摘要:现代社会的伟大变革体现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特别是关于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婚姻制度,更加体现出人类文明的进化。
但是在表面和谐的社会生活中,总是蕴含着一些不能见光的事情,比如涉及到隐私、甚至是社会和谐的婚外恋事件,成为一个敏感却不可回避的问题。
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关于婚外恋题材的故事,在这样的悲剧发生时,会影响到很多不同的人,影片主要针对婚姻中面对爱人背叛,留守一方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深刻委婉的表达了人类情感的复杂和以此事件带来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判断。
关键词:花样年华;镜头艺术;表现手法一、影片结构和主题内容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具有极其明显的“王家卫式”电影美学概念,特别是对于镜头语言和影片音乐的选择和使用更加独具匠心,让观众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中欣赏到绝妙高超的艺术表达效果。
《花样年华》是一部关于婚外恋题材的简单故事,全片围绕两个各自生活平行的陈太太和周先生的相遇,展开了一段暧昧的关系,在爱人发现真实的情况后,碍于时代的思想和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文化束缚,选择心照不宣的默认这件事情。
在这部影片中,王家卫导演对于影片的镜头语言的使用十分专业,并且对于每一个镜头的配合,把握的也十分到位。
就是在这种景别互相变换中、音乐贯穿始末中以及色彩塑造的人物性格中,将人物的心理细腻的刻画出来。
本影片并没有过多的抨击婚外恋的对错,而是对发生婚外恋之后,男女双方的心理以及情感进行了十分细腻的刻画,描述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婚外恋受害者的悲伤情绪以及发生婚外恋一方的内心纠结与情感的不能自已。
通过这样的双层结构,也就是戏中戏的表现手法,将影片中人物情感的冲突表现得十分到位。
二、多种镜头表现手法的融合首先,在影片的开始就采用简单的字幕将本片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之后便听到一片喧闹声,通过以声音引入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将本影片的女主人公苏丽珍引入镜头中,镜头表现了苏丽珍推开房门的一瞬间,这也是对她的第一次清晰的特写镜头的描写。
《2024年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范文
《流光溢彩——谈王家卫电影的光影魅力》篇一王家卫,一位独特的电影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喜爱。
他的电影中,光影的运用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就王家卫电影中的光影魅力进行探讨。
一、光影与氛围的营造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的运用常常能够为影片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这种氛围往往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浪漫,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重庆森林》中,昏暗的灯光与繁华的都市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现代都市人的孤独与迷茫。
这种氛围的营造正是通过巧妙的光影处理实现的。
二、光影与色彩的融合王家卫的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也是其独特之处。
他的电影画面常常以一种或几种颜色为主色调,使得画面整体色调统一而富有层次感。
而这种色彩的运用与光影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在《花样年华》中,电影画面常常采用柔和的暖色调,加上巧妙的光影处理,使得画面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三、光影与情感的表达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不仅仅是画面的装饰,更是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光影的明暗、色彩的冷暖以及光影的流动,将情感融入画面之中,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蓝莓之夜》中,电影中的灯光常常暗淡而柔和,配合着悠扬的音乐和细腻的表演,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光影的创新与探索王家卫的电影中,光影的运用也是其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表现。
他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光线处理方式,使得他的电影画面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独特性。
例如在《一代宗师》中,他采用了大量的自然光和反射光,使得画面更加自然和真实。
同时,他还通过光影的巧妙处理,将不同场景之间的过渡处理得十分自然流畅。
五、总结综上所述,王家卫电影中的光影魅力是其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光影的运用,他成功地营造了独特的氛围、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创新了拍摄手法和光线处理方式。
这些光影的运用使得他的电影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情感表现力,也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电影《花样年华》评析
电影《花样年华》评析电影《花样年华》评析【内容摘要】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一个老套的婚外恋故事,但从思想和艺术效果上看,影片给人的震撼与启示不是外在的,画面的,而是文化的,审美的,直凿人心里的。
《花样年华》的思想性就在于它对在婚外恋背景下的男女欲挣脱传统道德枷锁的探讨,而艺术特色上影片则采用唯美的摄影风格、残缺的画面构图以及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音乐,加之旗袍的变化,含蓄的表达了东方男女主人公之间难以言说的感情纠葛。
【关键词】婚外恋传统道德摄影风格音乐旗袍《花样年华》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指导,香港著名演员张曼玉和梁朝伟主演的一部影片,荣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特别技术奖等奖项。
影片以一个遭丈夫背叛的女人和一个遭妻子背叛的男人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到相离的故事。
影片以一种诗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了一段消逝岁月里的记忆。
一、《花样年华》的思想内涵(一)对婚外恋的探讨婚外恋是现代社会人们热衷的一个话题,关于婚外恋的影片数不胜数。
但大部分的影片只是围绕婚外恋本身试图揪出谁对谁错。
而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却没有把镜头对准周慕云和苏丽珍与各自配偶的感情冲突,而把镜头伸向两位看似是“婚外恋”受害者的男女主人公。
导演试图在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身上,找到叙事的视角。
正是因为周苏二人相同的境遇让彼此慢慢靠近,不知不觉地他们也陷入了他们当初所深恶痛绝的婚外恋泥沼中。
尽管苏丽珍曾说“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但他们还是陷入这种困境。
周苏二人唯一与他们各自配偶不同的或许就是他们没有冲出道德的枷锁,最后选择离去,各自回到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中。
周苏二人的这段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们对自己配偶背叛的怨恨,也使他们对这种感情多了一份理解。
影片试图告诉观众:任何一个男人和女人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空气和水分就可能开出爱情之花,或许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
就像周苏两人的爱情,尽管最终他们选择把感情埋葬在心底,但那仍是一份往昔珍贵的回忆。
影片分析——花样年华
影片分析——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经典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失落和记忆的故事。
影片以19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影片开篇,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的生活看似平静而有序,但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却如影随形。
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相识,并逐渐被彼此吸引。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他们不得不在爱情和责任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影片的摄影风格独特而富有诗意,王家卫运用大量的慢镜头和特写镜头,捕捉人物的表情和情感变化,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同时,影片中的色彩运用也极具特色,暖色调的灯光和柔和的色彩搭配,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怀旧和浪漫的气息。
影片的音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悠扬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与影片的情感基调相得益彰,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共鸣。
《花样年华》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记忆的电影。
影片通过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故事,探讨了爱情中的遗憾、失落和无奈,以及人们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影片的结局也充满了象征意义,周慕云和苏丽珍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如同一场梦,美丽而短暂。
然而,正是这种遗憾和失落,让他们的爱情更加珍贵和难忘。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多样性。
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寓意和象征,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影片分析——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经典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失落和记忆的故事。
影片以19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影片开篇,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的生活看似平静而有序,但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却如影随形。
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相识,并逐渐被彼此吸引。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他们不得不在爱情和责任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花样年华影评
那光影交错的年代——《花样年华》的影调与人物造型《花样年华》是一部在光和影调运用方面很突出的影片,镜头下昏黄的街道、幽暗的灯光、偏僻的小巷有很浓重的王家卫风格,但昏暗中又不缺乏浓烈的色彩对比,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在狭小的人物空间里叙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此相遇,相识,到缠绵难舍和最终的无奈分手的命运历程。
本片的众多场景都发生在室内,充分展现孤独的内心世界。
主人公时常邂逅在狭窄的过道,热闹的牌桌,公用厨房,陡然的楼梯以及空荡荡的弄堂,所以光线的设计非常重要。
而本片中非自然光线的成功运用,使男女主角虽然经常身处昏暗之中,但都能在黑色中凸现了出来,幽幽的灯光,若隐若现的男女,透露着迷离的感情。
灯在这部片子中无疑非常重要,是完成本片光效及影调的最基本工具,只是在这里,灯不再掩藏于镜头之外,而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们眼前,不仅将黑暗照“亮”,也成为画面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么多的灯光代替通常的阳光勾勒出了完美的光线影调:灯光下旗袍绚丽耀眼,清晰的轮廓线将主人公与黑暗分离;灯光下人物的脸昏暗朦胧,透露着创作者想要的含蓄。
而这各式各样的灯的频繁出现也足以表达出创作者的另一种用意——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也不仅仅是时代的象征;它有一种那个时代香港的韵味,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人:它看到了世人世态;它更是男女主角感情的见证人:看着他们从陌路、相识、相知、斗争到分手。
陈太太与周先生无处躲藏的地“沐浴”于灯光之下,我们看见那盏曾无数次“目睹”过两个擦肩的“灯”在雨中见证两人最终分手之后,滴下了眼泪……这一切是不可以看见日光的,这一切是似梦非梦的。
占九成以上的内景镜头氛围与一小部分的外景形成了一组明暗对比,这是贯穿整部电影的最大的明暗对比。
内景的昏暗调子但是透露出了多姿的色彩,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瑰丽,在越暗淡的场景下才越能显现丰富的内心世界。
不同的是外景的天空虽然“亮”但是不“明”,自然的阳光下却是不自然的单调,那种亮让人窒息,很闷,沉甸甸地压在观众心里,喘不上气儿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电影《花样年华》的光影世界
摘要:电影《花样年华》是香港著名导演、编剧王家卫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婚外情”的电影作品中,王家卫用他独特的文化心理、审美视角、风格化的电影叙事方式向我们展开一幅唯美、极富东方神韵的“诗性”电影。
昏暗的街灯、迷蒙的雨夜、狭窄拥挤的楼梯和街道以及女主人公身上随心情变换的旗袍装,王家卫以他对光线的成熟把握,灰冷的世界中带着淡淡的忧郁气质,人物的举手投足更传达出一种浪漫情调,让观众沉浸在花样年华般的光影世界。
关键词:《花样年华》、光线、人物造型、画面造型、影片主题
电影是声音与光线的化合,没有光就没有影像,更加不会有电影这一门艺术的存在。
一部电影,成功的运用来自自然和人工的光线来成就影像风格和影片主题对摄影师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摄影师出身的中国内地著名导演张艺谋,他就对光有着独到的理解。
从他第一部拍摄的电影《黄土地》到《红高粱》再到《我的父亲母亲》等多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影片片中光线把握的成熟与老道。
在《黄土地》和《红高粱》这两部渗透民族文化和心理图式的作品中,他对自然光的成功运用,是的这两部作品成为影像中中国文化的符号。
再例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室内光线的完美运用使“颂莲”这一封建父权制度下苦苦挣扎的悲
剧女性形象深入人心。
像著名华人电影导演李安的作品《卧虎藏龙》中,夜色下万籁俱寂,玉娇龙和俞秀莲在房顶上追逐、上下翻飞,导演分别使用的侧光、顶光、漫射光等实现了对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
光线是电影的生命元素,光线对电影的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气氛营造、情绪表达,风格写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
东方美女,旗袍装
影片对女主人公苏丽珍的刻画极为成功,他在影片中随心情变换着的旗袍装是东方美女的代表。
在狭窄的居民楼里头顶的白炽灯在影片中出现多次,灯光的运用使得主题轮廓分明,反差较大,画面质感强烈。
此外,影片中不断出现她手提着保温杯在拥挤的楼梯道口与男主角周慕云相遇的场景。
昏暗的灯光从人物头顶发出,在充满忧郁伤感的背景音乐中,以慢镜头呈现苏丽珍慵懒中透着优雅的走路姿态,在狭窄黑暗的巷子中只能看见她的背影,光影的灰冷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压抑和黯淡,让观众感伤却欲哭无泪。
此外,在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中还大量使用了侧光。
在苏丽珍去街边买饭的那一场景中就使用了侧光,侧光从人物侧面照过来,提高画面的水平防线层次,成功地将苏丽珍在复杂的背景中抽离了出来,此时背景中光线比较弱,中景的景别使观众更能仔细观察到人物整体的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
营造了独特的淡淡的伤感情绪,使人物的内心情绪自然表露无疑,加强了人物在
电影叙事中的冲突作用。
影片中的苏丽珍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传统文化中对女性道德规范的根深蒂固是造成她悲惨命运的根源。
在面对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的婚外恋情时,在他两人都彼此爱上对方却不敢选择苦苦挣扎时,她最终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压迫下胆怯地选择放弃。
二、淡淡的情绪,都市人情感的疏离
在摄影界有句话:“没有不好的光线,只有不成功的运用”。
《花样年华》这部影片基调是清冷的,所有的用光都是散色光或者说是漫射光,这种光是摄影师能够轻松把握的光线,光线柔和平淡,就像这部电影中流露出的淡淡伤感的情绪,就像慢性药无声中侵蚀你的灵魂。
此外,这部影片没有宏大的叙事场景,像拥挤的上海旧阁楼、独立的办公室、咖啡厅的一角等小的场景的安排似乎也在刻意表现都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表达他们无法依靠的感情世界。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已经不是在讨论婚外情的问题,而是在讨论人的灵魂的问题,意在表现个性和人类的内心世界,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的所有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这部影片中两个主人公单独见面的场景大部分是在夜景下,并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雨中两人有很多感情戏。
昏黄的街灯,远离闹区的巷子,一个身穿旗袍、身材高挑的女人,一个西装革履的绅士,一种欲说还休的情感,一张泛黄的老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