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代数系统 5.1 5.3 (2+2学时)
离散数学 第五章代数系统
2020/4/1
国际学院
90--16
单位元素或幺元
定 义 5.2.7 : 设 “ * ” 是 集 合 S 上 的 二 元 运 算 , <S,*> 是 一 个 代 数 系 统 , 若 eS , 使 得 对 aS,都有:
1) a*e=e*a=a,则称e为运算“*”关于S的单 位元素或幺元;
则称*在A上是可结合的,或称满足结合律。
2020/4/1
国际学院
90--10
3.分配律
定义5.2.4:设“*”、“о”是集合S上的两个
二元运算,对a,b,cS, 1) 若 aо(b*c) = (aоb)*(aоc) , 则 称 运 算
“о”对“*”在S上满足左分配律(或第一分 配律); 2) 若 (b*c)оa = (bоa)*(cоa) , 则 称 运 算 “о”对“*”在S上满足右分配律(或第二分 配律)。 3) 如果“о”对“*”既满足左分配律又满足右 2020/4分/1 配律,则称о”国对际学“院*”在S上满足分配90-律-11。
2).设有代数系统<R,×>,“1”是该代数系统的 幺元。对aR且a0,都a=1/a, 使得: a×a-1=a×(1/a)=a-1×a=(1/a)×a=0,
所以“1/a”是“a”的逆元,而a=0无乘法逆元。
2020/4/1
国际学院
90--22
零元
定义5.2.9:设“*”是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S,*> 是一个代数系统,若θS,使得对aS,都有:
2020/4/1
国际学院
90--9
5.2 代数运算的性质
2.交换律
《离散数学》第五章
⊕4b)⊕4c=
a
c), 满足结合律。 ⊕4(b ⊕4c),即⊕4满足结合律。
0是单位元,0的逆元是 ,1和3互为逆元,2的逆 是单位元, 的逆元是 的逆元是0, 和 互为逆元 互为逆元, 的逆 是单位元 元是2。 是一个群。 元是 。 <Z4; 4>是一个群。 ⊕ 是一个群
14
定义5-8:如果群 如果群<G; * >的运算 是可交换的,则称该群为 的运算*是可交换的 定义 的运算 是可交换的,
5
三、 子半群和子独异点
定义5-5 定义
<S; >的子代数,则称<T; >是<S; >的子半群。 ; 的子代数,则称 ; 是 ; 的子半群。 的子代数 的子半群
∗
设<S; >是一个半群 ,若 <T; ; 是一个半群 ; ∗
∗
例6
= {2n | n ∈ N} N3 = {3n | n ∈ N}, N4 = {4n | n ∈ N}, L
交换群或阿贝尔群。 交换群或阿贝尔群。
15
二、循环群
1.群中元素的幂 对于任意a∈ , 对于任意 ∈G, a0=e,
anƮ=e, ( a−1)n+1 = (a−1)n ∗ a−1 (n=0,1,2,…) (*) ) 引进记号 a−n = (a−1)n = a−1 ∗ a−1 ∗ ⋅ ⋅ ⋅ ∗ a−1 ( n个a-1 ) 个 因此( 因此( )式可表示为 (a −1 )0 = e, a−n−1 = a−n * a−1 对于任意整数
1
5.1 半群和独异点 一、半群 半群 定义5-1 定义
二元运算, 二元运算,如果 是半群。 是半群。∗ > < s; 是一个非空集合, 设S是一个非空集合, 是S上的一个 是一个非空集合 上的一个 是可 结 合 的 , 则 称 代 数 系 统
离散数学 ch5.1~2代数系统的概念及性质
代数系统:是用代数运算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所 谓代数运算方法就是在建立满足一定规则的运算系 统(集合上定义若干个运算组成的系统)。
5-1 代数结构(系统)的概念
所谓代数结构(系统),无非是有一个运算对象的集合, 和若干个运算,构成的系统。 一. n元运算(n-Ary Operation) 如何定义运算,先看几个我们熟悉的例子: 取相反数运算“-”、集合的补运算“~” 以及N上的“+” I - I P(E) ~ P(E) N2 + N 。 Φ Φ。 (0,0)。 。 0 2。 。 -2 (0,1)。 。 {a} 。 。 {a} 1 1。 。 -1 (0,2)。 0。 。 。 0 2 {b} 。 。 {b} -1。 。 1 。 -2。 。 3 (1,0)。 2 {a,b} 。 。 {a,b} (1,1)。 (1,2)。 可见运算“-”、“~”、“+” 就是个映射(函数)。 ... ... ... ... ... ... ...
六.逆元 设是X上有幺元e 的二元运算,x∈X,如果存在元素 xL-1∈X,使得,xL-1x=e,则称xL-1是x相对的左逆元 如果存在xR-1∈X,使得xxR -1 =e,则称xR -1是x相对的 右逆元。 如果xL-1 = xR-1 =x-1 ,有x-1x=xx-1=e, 称x-1是x相对的 逆元。也称x-1与x互为逆元。如x-1∈X ,也称x可逆。 -1 xR x 例1实数集合R上的+和×,x∈R S R A L -1 = -x 对加+: x (e=0) S S R A L 对乘×: x-1 =1/x (x≠0) (e=1) 从运算表找x的左 逆元 xL-1 : x R R A L S A A L S R 在x列向下找到e后,再向左到 xL-1 L -1 。 L S R A 左表头元素即是xL 从运算表找x的右逆元 xR-1: 求R的逆: R-1 =L 在x行向右找到e后,再向上到上表头元素即是xR-1 。
离散数学(第二版)第5章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
(
x11
*x)*
x
2
1
=e*
x
2
1
=
x
2
1
由 x11 x21 ,故唯一性成立。 由逆元定义知,若x-1存在,则x-1*x=x*x-1=e。
证毕
第五章 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
定理5.1.4 设*是集合S中的一个可结合的二元运算,且 e为S中对于*的幺元,x有逆元x-1,则(x-1)-1=x。
证明 (x-1)-1=(x-1)-1*e=(x-1)-1*(x-1*x) =((x-1)-1*x-1)*x=e*x=x。 证毕
定理5.1.2 设*是S中的二元运算且θr 与θl分别是对于* 的右零元和左零元,则θr=θl=θ, 使对任意元素x∈S有 x*θ=θ*x=θ, 称元素θ是S中关于运算*的零元(zero)且唯一。
第五章 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
证明 因为θr 和θl分别是*的右零元和左零元,故有 θl*θr=θl,θl*θr=θr,所以θr=θl。 令其为θ,有
如,在〈P(A),∪,∩〉
P(A)的加法幺元、 乘法
零元, 称A为P(A)的乘法幺元、 加法零元。
第五章 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
定义5.1.5 设*是集合S中的一种二元运算,且S中对于* 有e为幺元,x,y为S中元素。若x*y=e,那么称x为y的左逆 元,y为x的右逆元,若x对于*运算既有左逆元又有右逆元, 则称x是左、 右可逆的。若x左右均可逆,称x可逆。
对于全集E的子集的交“∩
;
在命题集合中,对于析取“∨”运算,重言式是零元; 在命题集合中,对于合取“∧”运算,矛盾式是零元。
【例5.1.8】设S={a,b,c}, S上*运算由运算表(如
表5.1.5所示)确定,那么b是右零元, a是幺元。
离散数学第五章 代数系统基础
第五章 代数系统基础
第五章 代数系统基础
6、逆元 、 是集合A上具有单位元 的二元运算, 设 * 是集合 上具有单位元 e 的二元运算,对于元 , 素 a ∈ A,若 ∃一个元素 a l -1∈A,使得 a l -1* a = e , , 则称元素a 是左可逆的, 则称元素 对于运算 * 是左可逆的,并称 a l -1为 a 的 左逆元; 左逆元;若 ∃一个元素 a r -1∈A,使得 a * a r -1 = e , , 则称元素a 对于运算 * 是右可逆的,并称 r -1为a的 是右可逆的,并称a 则称元素 的 右逆元; 右逆元;若 ∃一个元素 a -1∈A ,使得 a -1* a = a * a -1 = e ,则称元素 a 对于运算 * 是可逆的,并称 -1为 a 是可逆的,并称a 的逆元。 的逆元。 显然, 的逆元, 也为a 显然,若a -1为 a 的逆元,则 a 也为 -1的逆元
第五章 代数系统基础
例7:代数系统 (ρ( E), ∼) 与 (ρ( E),∪) 的类型不相同。 : ∪ 的类型不相同。
第五章 代数系统基础
3、子系统(或子代数) 、子系统(或子代数) 定义: 定义:设 ( S ,
1
,
2
,⋯ ,
i
n
) 是代数系统, 是代数系统,
S ′ 是 S 的在每一运算
下 ( i = 1, 2, …,n ) ,
上述运算为 °( (x, y) ) = x · y (mod3),其中 · 是普通乘法 ,
第五章 代数系统基础
A={0, 1}, 二元运算 * 的定义见下表。 的定义见下表。 * 0 1 0 0 0 1 0 1
上述运算*是集合 , 上的逻辑合取运算 上述运算 是集合{0,1}上的逻辑合取运算 是集合
离散数学第5章 代数系统的一般性质
例:
实数集上的加法,减法, 实数集上的加法,减法,乘法 幂集P(S)上的∪,∩,⊕,相对 上的∪ 幂集 上的 补 M(R)上的矩阵加法和乘法 上的矩阵加法和乘法
幂: x ... x = x n x
n个
幂运算的公式: 幂运算的公式:
x
m
x =x
n
mn
m+n
(x ) = x
m n
定义: 定义:幂等律
. 1 1 2 3 4 1 2 3 4
2 2 4 1 3
3 3 1 4 2
4 4 3 2 1
定义: 定义:可交换
上的二元运算,如果对任意 设 为S上的二元运算 如果对任意 上的二元运算 的x,y∈S都有 ∈ 都有 x y=y x 上是可交换的. 则称运算 在S上是可交换的 上是可交换的 ( 在S上的适合交换律) 上的适合交换律) 上的适合交换律
l r l r
定义: 定义:逆元
上的二元运算, 设 为S上的二元运算 e∈S为运 上的二元运算 ∈ 为运 幺元. 如果存在y 算 幺元 对x∈S,如果存在 (或 ∈ 如果存在 或 y ) ∈S使得 使得 y x=e(或x y =e) 或 则称y 或 是 的左逆元(或 则称 (或y )是x的左逆元 或右 逆元) 逆元 逆元
例5.1
1)自然数集合 上的乘法,除法 自然数集合N上的乘法 自然数集合 上的乘法, 2)整数集合 上的加法,减法, 整数集合Z上的加法 整数集合 上的加法,减法, 乘法, 乘法,除法 * 3)非零实数集 上的加法,减法, 非零实数集R 非零实数集 上的加法,减法, 乘法, 乘法,除法 4)Mn(R)表示所有 阶实矩阵的集 表示所有n阶实矩阵的集 表示所有 合(n≥2), Mn(R)上的加法和乘 法运算
《离散数学》第5章 代数系统简介
运算 的右幺元. R 中有无数多个右幺元,但是没有 幺元. 例 5.3 代数系统 R, 中,其中 R 为实数, ” “ 是普通乘法,问 1 是它的幺元吗? 解:代数系统 R, ,其中 R 为实数, ”是普 “ 通乘法, 并且对任意的实数 m R , m 1 1 m m , 有
于运算“ ”的零元.
注意:零元的符号“ ”有时候也用“ 0 ”表示, 但“ 0 ”不一定具有自然数 0 的含义,它只是零元的记 号.
例 5.4 代数系统 Z , 中,其中 Z 为整数, ”是 “ 普通乘法,问 0 是它的零元吗?
0 解: Z 且对任意的 m Z , 均有 m 0 0 m 0 ,
运算的左零元, R 中没有右零元,也没有零元.
定理 5.3 设 为集合 A 上的二元运算, l 和 r 分别为运 算 的左零元和右零元,则有 l r 且 是 A 上关于 运算 的惟一零元. 证明略. 8、设 为集合 A 上的二元运算,且在集合 A 中存在单 位元 e ,对任意的 m A 若存在 yl A ,有 yl m e ,则称 yl 为 m 的左逆元. 若存在 yr A , m yr e , 有 则称 yr 为 m 的右逆元. 若存在 y A ,有 m y y m e ,则称 y 为 m 的 逆元.
例如, 在整数集合上加法是满足消去律的.对任意的 整数 x, y , z 由 x y x z或y x z x 可得 y z . 消去了 x .类似地,对乘法也有消去律.但在幂集 P(S ) 上,取 A,, B, C P(S ) ,由 A B A C 不一定能得到
离散数学代数系统
离散数学代数系统
离散数学代数系统(DM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工具,它的应用涉及到很多领域,尤其有助于理解和解释有关数学物理和技术实践的问题。
例如,它可以用来解决常微分方程的相关性、热传导的传递的关系和任何复杂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离散数学代数是一个全面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各种数学工具,比如数论,偏微分方程,微分动力学和控制论等,以及如何实际应用这些工具来解决数学物理和技术实践的问题。
离散数学代数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与数值计算有关的科学问题,为此,他们开发了一系列数据结构,比如图,矩阵和线性代数。
重点也放在了提出有效的算法来解决离散问题,比如图像处理、机器人控制和递归算法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离散数学代数越来越重要,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新技术的研究中,包括经过计算机处理的信号、全局优化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等。
因此,离散数学代数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日益增强。
离散数学_第5章_代数系统(学生用)
2013-7-31
离散数学
22
吸收律
定义5-2.5:设<A, *,△>,若x,y,zA, 有x*(x△z)=x称运算*满足吸收律; 有x△(x*y)=x称运算△满足吸收律。 【例】 N为自然数集, x,yN,x*y=max{x,y},x△y=min{x,y}, 试证:*,△满足吸收律。 证明: x,yN,x*(x△y)=max{x,min{x,y}}=x ∴ *满足吸收律 x,yN,x△(x*y)=min{x,max{x,y}}=x ∴ △满足吸收律。
离散数学
24
【例】设ρ(s)是集合S的幂集,在ρ(s)上定义的两个 二元运算,集合的“并”运算∪和集合的“交” 运算∩,验证∪,∩满足幂等律。
证明:对于任意的A∈ρ(s),有A∪A=A和A∩A=A,
因此运算∪和∩都满足等幂律。 【例】普通的加法和乘法不适合幂等律。但0是加法 的幂等元(0+0=0),0和1是乘法的幂等元( 0*0=0且1*1=1)。
2013-7-31
离散数学
9
例:以下哪些运算是封闭的?
(1) 自然数集合N上的减法运算。 不封闭
(2) 整数集合I上的除法运算。 不封闭
(3) 设A={1,2,3,…,10},二元运算x*y=质数p的个数,
使得x ≤p≤y。 不封闭,当x=y=4时,x与y之间的质数个数为0, 而0不属于A集合。
2013-7-31 离散数学 26
特殊元素
在某些代数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元素,它们 对于系统的一元或二元运算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Z,+>中的+运算有单位元0。 例:矩阵乘法运算中的单位矩阵。 将这些特殊元素作为代数系统的性质进行讨论, 这时称这些元素为该代数系统的特异元素或代数 常数。
离散数学 第五章 代数系统
5.1 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
• 当n = 1时,称f为一元运算,当n = 2时,称f为二元 运算,等等。
• 运算的例子很多。例如,在数理逻辑中,否定是 命题集合上的一元运算,合取和析取是命题集合 上的二元运算;在集合论中,集合的补是集合上 的一元运算,并与交是集合上的二元运算;在实 数算术中,加、减、乘、除运算都是二元运算。
可交换的二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yA,都
有
x*(x⊙y)=x 和 x⊙(x*y)=x
• 即(x)(y)(x,yA→x*(x⊙y)=x∧x⊙(x*y)=x),则称 运算*和运算⊙满足吸收律,或称*对于⊙以及⊙ 对于*是可吸收的。
5.2 运算及其性质
• 例5.9 给定<N,*,⊙>,其中N是自然数集合,* 和⊙定义如下: 对任意a,bN有a*b = max(a,b),a⊙b = min(a, b),试证,*和⊙互为吸收的。
1*(0⊙1)=1*0=1,而 (1*0) ⊙(1*1)=1⊙0=0
5.2 运算及其性质
• 形如表5-3的表常常称为运算表或复合表,它由运 算符、行表头元素、列表头元素及复合元素四部 分组成。对于集合的基数很小,特别是2或3时, 代数系统中运算常常用这种表给出。优点是简明 直观,一目了然。
• 性质5:吸收律 设*,⊙是定义在集合A上的两个
(1)x+yZ,
(封闭性)
(2)x+y=y+x
(交换律)
(3)(x+y)+z=x+(y+z)
(结合律)
• 容易找到与<Z,+>具有相同运算规律的一些代数 系统,如表5-2所示。
5.1 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
集合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目的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最终使学生能够在众多的概念中要找出最重要的,在众多的定理中找出最根本的,将这些少量的概念和定理能够透彻地理解,自如地运用。
(二)要求1. 有效地掌握该门课程中的所有概念。
通过讲课和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概念对许多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2. 通过课程中许多定理的证明过程复习概念,了解证明的思路,学会证明的方法,并使学生掌握定理的内容和结果。
3. 通过介绍各种做题的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的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正规的逻辑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重点1.集合论:集合恒等式,关系运算,关系性质,等价关系,偏序关系2.数理逻辑:等价演算,推理理论3.代数系统:代数系统,群的性质,子群,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循环群,置换群4.图论:图的基本概念,图的矩阵,根树,有向树和有序树。
5.代数系统:代数系统,群的性质,子群,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循环群,置换群(二)难点关系的运算,偏序关系,一阶逻辑推理,陪集,置换群,根树的应用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采用启发式和案例教学,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时数54学时,每周3学时五、考试或考察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方式六、学时安排序号章节内容学时1 第一章集合与关系122 第二章命题逻辑123 第三章谓词逻辑94 第四章图论125 第五章代数系统9合计54第一章集合与关系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法2、判别元素是否属于给定的集合3、判别两个集合之间是否存在包含、相等、真包含等关系4、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幂集运算,普通运算和广义运算)并能化简集合表达式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教学重点:1. 集合的两种表示法2. 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真包含等关系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幂集运算,普通运算和广义运算)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三、教学基本内容: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两种表示法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相等、真包含等关系4.空集,全集,幂集的概念5. 集合的基本运算(幂集运算,普通运算和广义运算),化简集合表达式四、作业习题1.1 2、3、5、7、9第一章集合与关系(1.2,1.3)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有序对的定义2.掌握笛卡儿积运算和性质3.熟练掌握二元关系的定义4.掌握二元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的表示法5. 掌握关系的逆和合成运算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教学重点:1.有序对的定义2.笛卡儿积运算和性质3.二元关系的定义4.二元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的表示法5. 关系的逆和合成运算教学难点:笛卡儿积运算和性质、关系的合成三、教学基本内容:1.有序对的概念2.有序对的性质3.有序n元组4.笛卡儿积的定义5.笛卡儿积的运算和性质6.二元关系的概念7.集合A到B的关系、集合A上的关系的定义8.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的表示法9.关系的逆和合成运算四、作业习题1.2 1、3、4、5、6 习题1.3 1、2、7、11第一章集合与关系(1.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及其关系矩阵、关系图上的体现2.掌握二元关系的各种性质存在的充要条件3.了解二元关系各种性质与集合运算的关系4.掌握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证明方法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教学重点:1.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自反性,非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2.二元关系的各种性质存在的充要条件3.二元关系的基本性质在关系矩阵、关系图上的体现4.二元关系各种性质与集合运算的关系5.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证明方法教学难点:1.二元关系的各种性质存在的充要条件2.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的证明方法三、教学基本内容:1.自反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2.非自反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3.对称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4.反对称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5.传递性的定义及关系矩阵、关系图的特征6.二元关系的各种性质存在的充要条件7.集合的并、交运算对自反性的保持8.集合的并、交运算对对称性的保持9.集合的并、交运算对传递性的保持10.二元关系性质的证明四、作业习题 1.4 1、2、3、4、8第一章集合与关系(1.5)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二元关系闭包的含义2.掌握二元关系闭包的性质3.掌握二元关系闭包的计算方法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教学重点:1.二元关系的闭包: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2.二元关系的闭包计算的基本定理3.利用关系矩阵和关系图计算闭包4.二元关系的闭包的性质教学难点:二元关系闭包的求法三、教学基本内容:1.闭包的定义: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2.利用集合与闭包的关系计算闭包3.利用关系矩阵和关系图计算闭包4.二元关系的闭包的性质5.闭包与闭包之间的关系6. 集合、关系矩阵、关系图之间的转换四、作业习题1.5 1、2、3、9第一章集合与关系(1.6)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等价关系及其条件2.掌握等价关系与划分的联系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教学重点:1.等价关系及充要条件2.等价关系与划分的联系教学难点:等价关系的划分三、教学基本内容:1.等价关系的定义2.利用矩阵表示等价关系3.等价关系的充要条件4.等价类与商集的定义5.等价关系与划分的联系四、作业习题 1.6 2、4、5、6第一章集合与关系(1.7)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序关系的概念2.掌握偏序与拟序3. 掌握哈斯图4. 掌握全序与良序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教学重点:1.偏序与拟序2.哈斯图3. 全序与良序教学难点:全序与良序三、教学基本内容:1.序关系的概念:偏序关系、拟序关系2.偏序的充分必要条件3.拟序的充分必要条件4.覆盖的定义5.哈斯图6.极大元与极小元7.全序结构与良序结构四、作业习题 1.7 2、5、8第二章命题逻辑(2.1、2.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分清简单命题(既原子命题)与复合命题2.深刻理解5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每种联结词的真值3.分清“相容或”与“排斥或”4. 掌握命题公式及其真值表5. 掌握命题公式的类型与判定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教学重点:1. 命题的概念2.简单命题(既原子命题)与复合命题3. 5种常用联结词4. “相容或”与“排斥或”5. 命题公式及其真值表6. 命题公式的类型与判定教学难点:“相容或”与“排斥或”逻辑区别、命题公式的判定三、教学基本内容:1.命题的概念,真命题,假命题,真值2.命题的判断,简单命题的符号化3.联结词4.每个联结词表示的逻辑关系5.每个联结词的真值6. 命题公式的真值表7. 命题公式的类型8. 命题公式的判定四、作业习题2.1 2、3、4 习题2.2 1、2、3、5第二章命题逻辑(2.3)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命题公式的等价2.掌握命题公式的蕴含3.理解置换定理与对偶定理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教学重点:1.命题公式的等价2.命题公式的蕴含3.置换定理与对偶定理教学难点:命题公式的关系及真值表演算三、教学基本内容:1.命题公式的等价2.命题公式的蕴含3.置换定理与对偶定理四、作业习题2.3 1、2、3、4第二章命题逻辑(2.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等概念。
离散数学 第五章:2代数系统及其子代数和积代数 3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
0 0 1 0 0 1 −3, 0 1 0 = 2, 0 1 0 . 0 0 1 0 1 1
10
如果原来的两个代数系统分别含有代数常数 比如说 如果原来的两个代数系统分别含有代数常数,比如说 1的 代数常数 比如说V 代数常数为a 的代数常数为a 就是积代数 代数常数为 1 , V2的代数常数为 2 ,<a1 , a2>就是积代数 V1×V2中的代数常数.例如 中的代数常数.例如,
x ⊕ y = (x + y)modn.
这里
Zn ={0,1,2,⋯, n −1 }.
令
则 ϕ 是从
ϕ : Z →Zn ,ϕ(x) = (x)modn ,
V1 到 V2 的同态. 同态.
解: 因为对任意x,y∈Z有 因为对任意x,y∈
ϕ(x + y) = (x + y)modn = (x)modn ⊕( y)modn = ϕ(x) ⊕ϕ( y).
1 0 0 V =< Z , +, 0 >,V2 =< M3(R),•, 0 1 0 >, 1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1
那么积代数V 那么积代数V1 × V2 的代数常数就是 这时
1 0 0 V ×V2 = Z ×M3(R), , 0, 0 1 0 1 0 0 1
12
积代数的性质: 积代数的性质:
1)如果 1)如果 或幂等的). 幂等的 2)如果 e 和 2)如果 1 就是积代数 中的二元运算都是可交换 可交换的 V 和 V2 中的二元运算都是可交换的(可结合的 1 或幂等的), 则积代数中相应的二元运算也是可交换的 (可结合的 幂等的 则积代数中相应的二元运算也是可交换 可交换的 可结合的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工程专业《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计算机学院2022年编制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8003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学分/学时:4.5学分/72学时课程类别:专业教育模块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授课对象:22网络工程本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二、课程简介《离散数学》课程在讲授利用离散问题进行建模、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方法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使用离散数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命题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推理理论,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基本组合计数公式、图的基本概念、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代数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常规逻辑推断方法,能够具备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以及应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学习、工作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
三、课程具体目标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中普遍地采用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有关逻辑和证明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离散结构进行问题建模和求解,从而为其学习计算机专业各门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并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毕业要求1.1工程知识】(M)2.掌握命题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推理理论,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推理理论,集合代数、二元关系、函数、基本的组合计数、图论等知识的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表示和一些相关运算。
【毕业要求1.1工程知识】(M)3.在传统模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带移动智能终端(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开展即时互动反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以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离散数学 5.2 代数系统及其子代数、积代数
f(1)+f(1) = f((1)(1))= f(1)=0 从而 f(1)=0,又有 f(1)=0,这与 f 的单射性矛盾.
22
14
同态映射的实例(续)
例3 设V1=<Q,+>, V2= <Q*,>,其中Q*= Q{0},令 f :QQ*, f(x)=ex
那么 f 是V1到V2的同态映射,因为x, yQ有 f(x+y) = ex+y = exey = f(x) f(y).
不难看出 f 是单同态.
15
同态映射的实例(续)
例 V1=<R,+>,V2=<R+, ∙ > f : R R+, f(x)=ex
11
例题
例1 V=<R*,>, 判断下面的哪些函数是V 的自同态? (1) f(x)=|x| (2) f(x)=2x (3) f(x)=x2 (4) f(x)=1/x (5) f(x)= x (6) f(x)=x+1
例4 V1=<Z,+>,V2=<Zn, >,Zn={0,1, … , n-1}, 是模 n 加. 令
f:Z→Zn,f(x) = (x)mod n 则 f 是V1到 V2 的满同态. x, y∈Z有
f(x+y) = (x+y)mod n = (x)mod n (y)mod n = f(x) f(y)
2
实例
1. <N,+>, <Z,+,·>, <R,+,·>是代数系统, + 和 ·分别表示普通加法和乘法.
离散数学(二)(2学时)课程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二)》(2学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学分:2学分 总学时:36学时大纲执笔人:方小春 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与目的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符号演算和慎密概括的能力。
为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理论,算法分析,逻辑设计,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垫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本课程为离散数学课程的后三分之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1. 掌握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例子、性质与运算。
掌握特殊的代数结构群、环、域。
2. 掌握特殊的二元关系:序关系。
掌握代数结构格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性质,掌握特殊的格:布尔代数的性质。
三、课程基本内容一 代数结构的概念与性质1. 代数运算2. 代数结构及其子代数3. 代数结构中的特异元4. 半群的定义与性质二 群论基础1. 群的定义及性质2. 循环群3. 置换群4. 子群与陪集5. 正规子群、商群与群的同态基本定理三 环论与域论1. 环的定义与性质2. 子环、理想与同态基本定理3. 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四 格与布尔代数1. 序关系2. 格的定义及性质3. 子格与格同构4. 布尔代数5. 有限布尔代数和有限布尔代数的函数四、实验或上机内容无五、前修课程要求线性代数,《离散数学(一)》六、学时分配学 时 安 排序号 内 容 理论课时 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小计1 代数结构的概念与性质6 0 2 82 群论基础 10 0 2 123 环论与域论 5 0 1 64 格与布尔代数 8 0 2 10总 计 29 0 7 36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离散数学》,同济大学离散数学编写组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离散数学》,左孝凌等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离散数学》,刘光奇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
掌握图论的相关概念;掌握路与回路的相关概念及定理;掌握图的矩阵表示方法;了解 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实例;掌握树的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路与回路的相关概念和定理;图的矩阵表示方法;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判定。 教学难点是路与回路的相关定理和计算;图的矩阵表示方法;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判定和应 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二元运算的重要性质;幺元、零元、逆元等的定义与性质;广群、半群、独 异点、群、阿贝尔群以及循环群的定义及性质。教学难点是半群、群的性质及证明。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代数系统的引入
1.代数系统的定义 2.运算的封闭性
第二节 运算及其性质
1.二元运算 2.二元运算的性质
第三节 半群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512105903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学时/学分:54/3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课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离散数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理解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和图论等方面 的基本概念,了解部分定理的证明,掌握部分习题的计算;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抽象 推理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所遇问 题的创造性人才。
第三章 代数结构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从一般代数系统出发,研究如群、环、域等这样一些代数系统,而这些代数系统 中的运算所具有的性质确定了这些代数系统的数学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挪威天才数学家阿贝尔
伽罗瓦
在这一时期, 在这一时期 碰巧还有一位年轻人也在勤奋地钻研 这个问题, 而且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就是伽罗瓦 伽罗瓦(Galois). 这个问题 而且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就是伽罗瓦 伽罗瓦1811年10月降生于巴黎近郊。只活了 岁, 年 月降生于巴黎近郊 只活了20岁 月降生于巴黎近郊。 伽罗瓦 而他所留下的著作总共只有60页 而他所留下的著作总共只有 页,但却以自己天才的创 犹如划破黑夜长空的一颗彗星——Galois的出现, 的出现, 造,犹如划破黑夜长空的一颗彗星 的出现 开创了置换群论的研究。 开创了置换群论的研究。 可是这位年轻人获得的非凡 成果, 在他因决斗去世11年后才开始得到数学界的承认 成果 在他因决斗去世 年后才开始得到数学界的承认 伽罗瓦幼年受过良好教育, 岁上中学 岁上中学, 。伽罗瓦幼年受过良好教育,12岁上中学,1827年16岁 年 岁 就开始自学勒让德、拉格朗日、高斯和柯西的著作。 就开始自学勒让德、拉格朗日、高斯和柯西的著作。
4
抽象代数主要研究内容
抽象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抽象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 它用代数的方法从 不同的研究对象中概括出一般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其规 性质和结构。 律、性质和结构。 代数系统—具有运算的集合 是抽象代数研究的 代数系统 具有运算的集合—是抽象代数研究的 具有运算的集合 主要对象。它是在较高的观点上, 主要对象 。 它是在较高的观点上 , 把一些形式上很不 相同的代数系统, 撇开其个性, 抽出其共性, 相同的代数系统 , 撇开其个性 , 抽出其共性 , 用统一 的方法描述、 研究和推理, 的方法描述 、 研究和推理 , 从而得到一些反映事物本 质的结论,再把它们应用到那些系统中去, 质的结论 , 再把它们应用到那些系统中去 , 高度的抽 象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象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7
群论的出现
群论是现代数学非常重要的分支, 群论是现代数学非常重要的分支, 群论产生的开 端非常平凡, 但是群论的创立者却充满了传奇。 端非常平凡, 但是群论的创立者却充满了传奇。这要 从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谈起。 从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谈起。代数方程根式解法的研 究有很悠久的历史。大家知道,一个实系数的代数多 究有很悠久的历史。大家知道, 项式在实数域中只要能分解成一些实系数的一次因式 与二次因式的乘积,则利用我们熟知的二次方程: 与二次因式的乘积,则利用我们熟知的二次方程:
5
抽象代数主要研究内容
抽象代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 抽象代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 , 它不是以某一 具体对象为研究对象,而是以一大类具有某种共同性 具体对象为研究对象, 而是以一大类具有某种共同性 质的对象为研究对象, 质的对象为研究对象, 因此其研究成果适用于这一类 对象中的每个对象,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象中的每个对象,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介绍最基本最重要的代数系统: 将介绍最基本最重要的代数系统:群。
阿贝尔
克雷尔为他谋求教授职务,没有成功。 克雷尔为他谋求教授职务,没有成功。1827年5月 年 月 阿贝尔贫病交加地回到挪威。次年 月 日患结核病不 阿贝尔贫病交加地回到挪威。次年4月6日患结核病不 幸去世,年仅27岁。就在他去世后两天后,克雷尔来 幸去世,年仅 岁 就在他去世后两天后, 信通知他已被柏林大学任命为数学教授。 信通知他已被柏林大学任命为数学教授。但为时已晚 ,阿贝尔已无法前往接受这一职务了。 阿贝尔已无法前往接受这一职务了。
6应用Biblioteka 群论在数学的各个分支和物理学、力学、化学、 群论在数学的各个分支和物理学、力学、化学、生物 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抽象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广泛应用: 抽象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广泛应用: 1)半群理论在自动机和形式语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半群理论在自动机和形式语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群理论在自动机和形式语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群论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 2)群论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 群论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 3)有限域的理论是编码理论的数学基础,在通讯中发 3)有限域的理论是编码理论的数学基础, 有限域的理论是编码理论的数学基础 挥了重要作用; 挥了重要作用; 4)格和布尔代数的理论成为电子计算机硬件设计和通 4)格和布尔代数的理论成为电子计算机硬件设计和通 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工具。 讯 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工具。
群论的出现
直至16世纪形如 直至 世纪形如 ax3+bx2+cx+d=0的三次方程的求 的三次方程的求 费罗(Ferro)和塔尔塔里亚 根公式才被意大利数学家费罗 和 根公式才被意大利数学家费罗 (Tartalia) 彼此独立发现。 彼此独立发现。 后来,意大利数学和物理学家卡尔达塔 卡尔达塔(Cardano) 后来,意大利数学和物理学家卡尔达塔 在得知塔氏的发明后,央求塔氏将求解方法告诉他, 在得知塔氏的发明后,央求塔氏将求解方法告诉他,塔 氏在其允诺绝对保密的条件下同意了。 氏在其允诺绝对保密的条件下同意了。但是卡尔达塔却 背弃诺言, 1545年将塔氏关于三次方程的解法发表在 背弃诺言, 年将塔氏关于三次方程的解法发表在 自己的著作《大术》 一书中. 自己的著作《大术》(Ars Magna)一书中 在三次方程求 一书中 解问题解决后,一般四次方程很快被意大利数学家费拉 解问题解决后,一般四次方程很快被意大利数学家费拉 所解决, 所解决 也发表在这部书中。 里( Ferrari)所解决,也发表在这部书中。
群论的出现
由于在漫长的岁月里久久找不到一般五次方程的根 式解法,于是数学家们开始进行反思。 式解法,于是数学家们开始进行反思。拉格朗日 Lagrange)在1770年猜测 “这样的求根公式不存在 年猜测: 这样的求根公式不存在。 (Lagrange)在1770年猜测: “这样的求根公式不存在。” 他预见到一般方程的可解性问题最后将归结到关于诸根 的某些排列置换问题。 的某些排列置换问题。
12
群论的创始人
Lagrange的洞察力启发了年轻的阿贝尔(Abel)与伽罗 的洞察力启发了年轻的阿贝尔 的洞察力启发了年轻的阿贝尔 与 瓦(Galois),他们在继承了 ,他们在继承了Lagrange留下的宝贵遗产基 留下的宝贵遗产基 础上,各自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础上,各自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Abel (N.H.Abel,1802-1829),挪威数学家,近代数学 ,挪威数学家, 发展的先驱者。 日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 发展的先驱者。1802年8月5日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幼 年 月 日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 年丧父,家境贫寒。从小酷爱数学, 岁进入奥斯陆一 年丧父,家境贫寒。从小酷爱数学,13岁进入奥斯陆一 所教会学校学习,成绩优异。 岁自学数学名著, 所教会学校学习,成绩优异。他16岁自学数学名著,中 岁自学数学名著 学时被誉为“数学迷” 学时被誉为“数学迷”。他的数学老师霍尔姆博发现了 阿贝尔的数学天赋,不断给予指导与资助。 阿贝尔的数学天赋,不断给予指导与资助。
阿贝尔
当阿贝尔的著作发表时, 当阿贝尔的著作发表时,引起了所有数学家的惊 在这个著作中阿贝尔证明了这样一个定理: 奇。在这个著作中阿贝尔证明了这样一个定理:“如 果方程的次数n 并且系数被看成字母, 果方程的次数n≥5,并且系数被看成字母,那么任何 一个由这些系数所组成的根式都不可能是该方程的解 。”原来在三个世纪以来用根式去解这种方程之所以 不能成功,只因为这个问题就没有解。 不能成功,只因为这个问题就没有解。 1826年阿贝尔又到了巴黎, 1826年阿贝尔又到了巴黎,遇到了当时著名的数 年阿贝尔又到了巴黎 勒让德和 学家勒让德 柯西。 学家勒让德和柯西。当时他写了一篇关于椭圆积分的 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但不幸没有得到重视, 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但不幸没有得到重视,只 好又返回柏林。 好又返回柏林。
群论的出现
当一般的二、 当一般的二、三、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不同时代被 解决之后, 解决之后,人们毫不犹豫地继续寻求一般五次及以上方程 的求根公式。 的求根公式。 但事情的发展似乎突然停了下来. 但事情的发展似乎突然停了下来. 虽然有很多数学家作出了努力, 其中包括18 18世纪中叶 虽然有很多数学家作出了努力, 其中包括18世纪中叶 伟大的瑞士数学家欧拉 欧拉(Euler), 伟大的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 经过三个世纪之久仍然 没有一个人能找出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没有一个人能找出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2
抽象代数简介
抽象代数主要研究内容
群论的出现及创始人 群论的应用
3
引例
我们学过很多代数,如集合代数, 我们学过很多代数,如集合代数,命题代数等等 尽管研究的对象及对象的运算不同, ,尽管研究的对象及对象的运算不同,但是它们的性 质完全一样,都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质完全一样,都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吸收律 摩根律、同一律、零律、互补律等。 、德-摩根律、同一律、零律、互补律等。这些促使 我们将代数的研究引导到更高的层次— 我们将代数的研究引导到更高的层次—即抛开具体对 象的代数—抽象代数,来研究代数的共性。 象的代数—抽象代数,来研究代数的共性。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主讲: 主讲:陈哲云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1 2011.09
1
代数系统(代数结构) 代数系统(代数结构)
抽象代数简介
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 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点) 重点 二元运算的性质(重点 二元运算的性质 重点) 重点 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难点) 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难点)
阿贝尔
阿贝尔去世前不久,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 阿贝尔去世前不久,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 1828年,有4位法国科学院院士上书挪威国王,请他为 位法国科学院院士上书挪威国王, 年 位法国科学院院士上书挪威国王 阿贝尔提供合适的科学研究位置,勒让德也在科学院 阿贝尔提供合适的科学研究位置, 会议上对阿贝尔大家赞扬。 会议上对阿贝尔大家赞扬。阿贝尔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是多方面的,除五次方程外, 是多方面的,除五次方程外,他还研究了更广泛一类 的代数方程, 的代数方程,后人发现这就是具有交换的伽罗瓦群的 方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交换群称为Abel群. 方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交换群称为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