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孟子》两章PPT课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 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 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你有哪些启示?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朗读课文,并解释划线字词: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 )举
起,被任用 被选拔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此,这
违背
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贫困
行拂(fú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è 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使…惊动 使…坚韧 通“增” 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常常 通“横”,梗塞 有所作为
往往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
战争中需要“人 和”
类推
固国 威天下 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课堂反馈练习:
一、解释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以:凭 以:用 之:的 之:代词,它
了解 在国内 通“弼”,辅佐在国外
《孟子二章》PPT课件
c
)
A、依靠强大的武力 B、靠人民住得安定 C、施行仁政,取得民心 D、战略战术正确
拓 展 研 究
1)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 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 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
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 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 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 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 么论据?有何作用?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 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 “天时不如地利” ,强调了“地利 重要性。
阅读第三节思考问题:
解释加线词 城城墙 非不高也,池 护城河 非不深也,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 甲,甲衣 非不坚 坚韧 利锐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 放弃而去 离开 之 所守之城 ,是 这 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 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 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 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 《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教 学 目 标
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对国 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三.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 入的论证的写法。 四.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 道寡助” 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教益。
七、背诵全文
第三段: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
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 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 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讨论 a本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 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 “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 兰。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 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 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 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
富贵不能淫
第一章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这样
因为、 由于
表并列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 安乐而死亡。
读准字音
n )发于畎( quǎn )亩之中 1、舜(shù 2、傅说( yuè)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 gé )举于鱼盐之中 n )性 4、动心忍( rè 5、曾(zēng )益其所不能 6、行拂( fú )乱其所为 7、入则无法家拂( bì )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 夫哉?一怒___,___而天下熄。"孟 子曰:"是焉得为大丈乎?_____ 乎?____,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____,戒之曰:'往之女家, _____,无违夫子!'以____者,妾 妇之道也。 居____,立天下之___, 行天下___。得志,____;不得志, ______。富贵不能淫,____,威武 ___,此之谓大丈夫。"
21课_《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 级展示
1、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
括其精髓?
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1. 孟子通过举“礼”的例子,说明女子出嫁时,母 亲教导她不能违背她的丈夫,得出以顺从为准则是 “妾妇之道”的结论,以此来说明公孙衍、张仪并 非是大丈夫。
,此之谓大丈夫。
课堂练习
孟子认为景春的观点错在哪里? 从本文哪几个方面论述应该知礼这一
个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一
句有何现实意义? 景春认为大丈夫应该是:
(六)你评我评,总结提升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的 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理解文章的观点。
3.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和“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从而培养个人的道 德修养。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
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 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 级展示)
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 缺乏粮食呢?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 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 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
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 法则。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迷惑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孟子二章》课件
促进道德建设
通过学习《孟子二章》,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 会责任感,推动社会道德 风尚的提升。
提供治理智慧
借鉴《孟子二章》等传统 文化中的治理理念和方法 ,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智 慧和启示。
THANKS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
孟子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现代人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 使命。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05
《孟子二章》的实践应用
《孟子二章》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培养道德观念
传承文化底蕴
通过《孟子二章》的学习,家长可以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解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
通过学习《孟子二章》,家长可以向 孩子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塑造良好品行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孟子二章》中的教诲,培养孩子谦 逊、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行 。
《孟子二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融入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将《孟子二章》作为语 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辅助教 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
孟子的思想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
孟子的思想在历史上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但其影响和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02
《孟子二章》的背景和意义
《孟子二章》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 争霸,人民生活困苦。孟子作为 儒家代表人物,致力于弘扬儒家 思想,解决社会问题。
内容。
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孟子二章》的朗诵 、解读、角色扮演等主题活动,提 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孟子》两章精品ppt课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 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 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 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你有哪些启示?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 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 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 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 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朗读课文、试译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孟子》两章PPT课件 (共19张PPT)
此,这
违背
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贫困
行拂(fú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è 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使…惊动 使…坚韧 通“增” 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常常 通“横”,梗塞 有所作为
往往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之:到
利:有利 利:锐利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 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
课文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 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 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 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 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反 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违背
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贫困
行拂(fú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è 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使…惊动 使…坚韧 通“增” 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常常 通“横”,梗塞 有所作为
往往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之:到
利:有利 利:锐利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 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
课文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 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 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 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 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反 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21《孟子二章》课件(共32张)
阅读第二章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朗读gé正á音o: quǎn yuè xī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zēng fú
孟庙大门
至今山东邹城还完好地保存着 孟庙和孟府,他们都是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1
孟庙“亚圣殿”和 其中供奉的孟子塑像
《孟子》二章
3
孟母教子
孟子三岁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 疼爱自己的儿子,曾为孟子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而 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孟子自小受到严格 管教,据说有一段时间他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 机上的麻布,告诉他若不勤奋读书,就会像这块麻 布般半途而废。“三迁”、“断机”等教子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写道:“昔孟母,择邻 处,子不学,断机杼。”
•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 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 平安无事。
•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难句翻译: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 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 道路 ——义。
后来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的弟子, 终成一代儒学大师。
4
孟子周游列国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 分痛苦。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 战,杀人盈城”;统治者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人民却“仰不足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 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 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 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 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 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还到处游说,宣扬他的 “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 发“仁心”上。
《孟子》二章PPT课件
居所,住宅
动词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活用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丈夫之冠也
古义:__________,今义:女子的配偶。
四、古今异义
1.
2.
3. 4. 5. 6.
7. 8.
○
道坚 独 与 准 以 无 往 父 示 丈 天 安
持 :
原
行
民
则顺
违
之
命
成夫
敌法明
表
不 增所
心 事大 被于 被亩
国家白
现
具 加不
忍
任 选版 任之
外拂,
备 ;能 古性
于 拔筑 用中
患士了
的
义
古是
之
者
解今
古古 义义 :: 在在
义 : 比 方
国国
外内
才 今能 义 : 出 征
:
义人
用
:也
今这
在
义些
这
: 办今 个今
好 法义
义
处
:
:
连
表
词
后
,
事
间 今 义 : 举 起
今 义 : 送 出
四 、 古 今 异 义
添加标题
衡于虑 通“横”,梗塞,不
02
顺
添加标题
03
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二、一词多 义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征于色发于声
被任用 表露、流露
1. 拂
2. 发
(3)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自
然后知生于忧患
由于
而
《孟子》二章优质课件
而
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并且 夫环而攻之 表修饰 攻之而不胜 表转折,却、但是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 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 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 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 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
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
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shuì)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 愤之所为作。
孟子名言
• • • • • • • • 仁者无敌。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给下列红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quǎn)
(yuè)
(gé)
(f ú) (b ì ) (z ēn g)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⒈故/天/将 降 大 任 / 于是人也 ⒉空 乏/其 身,行/拂 乱/其 所 为 ⒊所 以/动 心/忍 性,曾 益/其 所 不 能 ⒋入/则 无 / 法 家 拂 士,出/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舜 发 于
起,被任用
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田地 被选拔 狱官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二章》-优秀课件
16
疏通文意 字斟句酌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7
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 配称为大丈夫?
•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
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
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呼尔而与之: 蹴尔: 用脚践踏着。尔,助词。 不屑: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 到它就要死,可是如果轻蔑地吆喝着给他吃,过 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践踏着给人吃,乞丐 也不愿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
夫。
在孟子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 是真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因迷乱、动摇 、屈服。
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生与死、利与义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二章
疏通文意 字斟句酌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7
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 配称为大丈夫?
•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
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
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呼尔而与之: 蹴尔: 用脚践踏着。尔,助词。 不屑: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 到它就要死,可是如果轻蔑地吆喝着给他吃,过 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践踏着给人吃,乞丐 也不愿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
夫。
在孟子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 是真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因迷乱、动摇 、屈服。
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生与死、利与义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二章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了解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劳累 劳其筋骨: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饥饿 饿其体肤: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 穷困缺乏 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 :动词使动,使......惊动; 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使......受到阻挠 人恒过: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出: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7)翻译下列句子。
二十二、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 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 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 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 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子路 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 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 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 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 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 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 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 念旧劬劳。
2、积累下列词语: 苟得(苟且取得) 如使( 如果、假使) 蹴(Cù 践踏 ) 不屑( 认为不值得 )何加((有)什么益处 ) 豆(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得我( 感激我 ) 乡( “乡”同“向”,原先、从前 )本心( ) 本来的思想,即“义”
3、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1)“辟”通“避”,பைடு நூலகம்避。(2)“得”通“德”,感激 (3)“与”通“欤”,“呢、吗”(4 )“乡”通“向” (5)“辩”通“辨”,辨别。
《鱼我所欲也》
巩固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轲 ,字_____ 子舆 ,邹人,______ 战国 时期著名的 孟子 名___ 思想 家、_____ 教育 家,是_____ 儒家 思想的______ 代表 人物,地位 _____ 孔子 ,后世常以“孔孟 亚圣 。 仅次于_____ _____”并称。被尊称为_____ 孟子 》一书中。 他的言论和行动,记载保留在《_______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辟”通“避”,躲避。
(2)“得”通“德”,感激。 (3)“与”通“欤”,“呢、吗”
(4)“乡”通“向”,从前。 (5)“辩”通“辨”,辨别。
3、辨析一词多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B c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余因得遍观群书。 4、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呼尔而与之( 给 ) ②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 ③妻妾之奉( 侍奉 )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万钟的奉禄如果不辨礼义就接受了它,那么万钟 对我有什么好处!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不停止的话) 译文: ,这就是所说的失去了人的本性。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 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二、学生复习,质疑问难(10分钟)
1、出示复习自学提纲 (1)文学常识。 (2)课文的重点词语。 (3)翻译重点句子。 (4)课文内容理解。 (5)学生质疑,讨论问题。
2、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
《鱼我所欲也》
1、了解作者
孟子 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 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的言 论和行动,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是 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 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 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 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 响很大。
6、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 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 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 强烈,说理透辟。
7、问题讨论 (1)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提出主张——舍生取义:(比喻论证) 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值 和作用(对比论证) 齐人不食嗟来之食(举例论证) (2)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义”重于生命,应舍生取义。 (3)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找出本课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同 横 ,解释为 梗塞,指不顺 。 ②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忍 同 韧 ,解释为 坚韧 。 曾 同 增 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增加 ___ 。
③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拂 同 弼 ,解释为 辅弼 。 (5)找出本课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举于士 狱官 士兵 古义: 今义: ; ②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用这些方法 今义: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③降大任于是人也 这样的 今义: 判断动词 ; 古义: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组内互探 2、师生互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了解作者。(见第一课时) (2)为下列生字注音 畎(quǎn )傅说( yuè ) 鬲( gé ) 行拂( f ú )拂士( bì )曾益( z ēn g ) (3)积累下列词语: 空乏( 使……贫困。 ) 曾益( “曾”同“增”,增加。 ) 恒过( 经常犯错误 )征于色( 征验于颜色 ) 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 拂,同“弼”辅弼
(4)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请列举出历史上“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至少两位)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3、作业: (1)课后重点复习文下注释。 (2)翻译、默写课文。
第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左右)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 2、出示复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2)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4)背诵、默写课文。
二、学生复习,质疑问难(10分钟) 1、出示复习自学提纲 (1)文学常识。 (2)课文的重点词语。 (3)翻译重点句子。 (4)课文内容理解。 (5)学生质疑,讨论问题。 2、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
名人名言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 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
人矣。
——荀子
二十、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 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 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 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 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 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 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 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 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 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 药必先尝。
(8)相互质疑,自由讨论,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9)背诵默写 课文
文言文复习
重点:基础知识、常规词语、词语的特殊使用、 翻译、阅读。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左右)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鱼我所欲也》
2、出示复习目标 (1)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通假字。 (2)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4)背诵、默写课文。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从田野中发迹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③必先苦其心志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④行拂乱其所为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⑤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有 能力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 来自外国的祸患 ⑦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 安乐而衰亡。 ⑧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经常会犯过错,这样以后才能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患:祸患,灾难 )(辟: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乡”通“向”,从前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停止,放弃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天性,天良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