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反思本人任教于某初中历史教研组,近日授课的主题为《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五课。
本文为此课授课后的教学反思,主要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实施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入探究的兴趣。
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
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本人对教学目标的界定及其效果仍需再加强。
首先,我将目标定得过于笼统,导致“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目标没有具体到哪些概念和特点。
其次,我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目标。
二、课程设计本节课主要分为三部分:概念介绍、案例分析和评价思考,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进行具体的了解,最后通过评价思考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但是,本次课程设计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概念介绍环节,我没有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其次,在案例分析中,作业的时限过短,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分析案例,并未提前告知学生用电子设备采集信息的问题。
最后,在评价思考中,我的评价标准并未时时提前告知,导致学生的作业难以完成,还需要我反复讲解,浪费了时间。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中,我采取了师生互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课外拓展等多种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注意力和参与度也提高了。
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在制定小组合作任务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情况,所以有一些学生自由驰骋,从而影响到其他同学。
其次,在情境教学中,情境设计没有具体到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难以产生实际感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青铜器和甲骨文,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演变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文化自大,理解古代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识别、发展历程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识别及其与摩登文字的关联。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青铜器图片和模型,以及甲骨文拓片。
2. 收集与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故事,以便教室讲解。
3. 安排教室进行教室讨论和演示,确保环境适宜学习。
4. 制作PPT课件,用于辅助讲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青铜器图片,请学生辨识并说出名称。
2. 引入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观点,并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1. 青铜器介绍(1)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
(2)青铜器在当时主要用于祭祀、烹饪、储存、携带等方面。
(3)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探究青铜器的特点和类型。
2. 甲骨文探究(1)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用于占卜、记事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
(2)通过展示甲骨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和规律。
(3)引导学生探究甲骨文与青铜器之间的干系,如文字与器物用途的一致性等。
3. 互动环节: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一个未解之谜:一个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表达的含义。
(三)教室小结1. 回顾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青铜器的类型和甲骨文的含义推测等。
(四)安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个课题: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代陶俑。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并描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方法、用途和价值,以及甲骨文的形状、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塞位。
2. 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理解其作为古代文字的代表。
3. 通过观察、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识别和解读,理解其与摩登文字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的青铜器图片和实物,以及甲骨文卡片。
2. 搜集有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资料,制作PPT课件。
3.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请学生回答什么是青铜器?2. 引入新课:青铜器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器具,而甲骨文则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生产情况。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
(二)青铜器展示与介绍1. 准备几件青铜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和用途。
2. 教师补充说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用途以及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三)甲骨文展示与介绍1. 准备一些甲骨文图片或展示电子文档,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读。
2. 教师讲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特点以及在古代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 引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对于摩登钻研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室讨论1. 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 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对摩登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珍爱传统文化。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小结与作业1.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安置作业:请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生活中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为“青铜器与甲骨文:古代中国的智慧与摩登社会的启迪”。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青铜器和甲骨文,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发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商朝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演变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商朝的历史背景,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朝的青铜文明,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2.图片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甲骨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及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出现时期。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从青铜器和甲骨文两个方面展开,介绍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重要成果。
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代表,它们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古代文明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早期成果,对学生来说仍然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讲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文字系统和解读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则关于青铜器的故事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价值地位。
初中历史_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的核心知识有“青铜工艺的成就”、“已知最早的汉字甲骨文”,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层次是“了解”“知道”层次,属于学生较低的认知层次水平,即要求学生能够知晓史事的基本情况,把握史事的主要内容。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史学观念,需要对核心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因为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勃兴的时期,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青铜制造业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他们都是当时中国高度发达文明的典型代表。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学生要在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的造字、发现、地位、影响等史事的基础上还要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代表了中国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成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通过实例认识现代文明是对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能运用古代青铜制造和文字发明的智慧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部审定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第5课时的内容。
它上承夏商周的更替,下接动荡的春秋时期,是学生在了解了夏、商、西周的更迭和政治制度之后,从经济和文化角度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对认识夏商周时期文明的发展及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其中第一目主要介绍了青铜器的用途、功能和高超的制造工艺;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主要介绍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造字特点。
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造字特点重点依据: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反思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反思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红楼梦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兴趣、动机和意志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多元化。
)有的地方讲的太多,还不够放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了情境,所以小数都带着单位名称,小数的范围不够广泛。
学生在语言叙述小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的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
其次,在教学准备方面:过去只有教师的准备,学生只是被动的听。
教师的准备一般也只是局限于看教学参考书、现成的教案等,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课前学生也有相应的准备,比如,这堂课学生就要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网络资源的利用,在这节课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想很好的驾驭课堂就必须准备更充分。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现在的地位和一些不合理的状态是一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我能改变的是——我的心态,我的观念。
要真正做到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端着架子,我就是来给你教学的,你就是要学习的,这样的教学局面并不好,老师要做到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商量,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教学赋有亲和力,他们的抵触情绪就会消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究学习,从而达到一个教与学的和谐状态。
好的教育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历史课堂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除了观念上的原因,还有教材的原因,容量太大,而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科书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按传统的方法上这节课用时不超过15分钟。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专题性很强,就两个子目,针对此情况设计了质疑——解疑环节,第一子目的学习完全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教师只是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的课下自学有反馈,实践证明,生生互动有时比老师牵着学生动要好得多。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制作方法及其在文字演变史上的地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为此,教师需:1. 重点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种类及其在礼制、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2. 深入剖析甲骨文的文字特点、占卜文化及其在文字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作用。
3. 通过互动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破难点,深化理解。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做好以下准备:1. 收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或多媒体资料,以辅助课堂教学。
2.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学生课后延伸阅读。
3. 设计互动性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内容、互动问题等,以便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教师将通过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这一时期的社会与文化。
借助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展示青铜器的精美工艺与甲骨文的古老魅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讲解1. 青铜器概述在讲解青铜器时,教师将从定义、发展历程、种类及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展示各类青铜器的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工艺和艺术价值。
此外,教师还会介绍青铜器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在礼仪、军事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 甲骨文简介在讲解甲骨文时,教师将首先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发展及研究历程。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反思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反思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的目标:让学生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其次,学习司母戊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目标,是因为,首先,这是学生步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历史上的古老文字,对于甲骨文的来源和造字方法,学生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探寻古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渊源便成为了本课的一个难点;其次对于青铜器的了解,虽说之前的课文有所接触,但确不够全面和系统,所以就给学生列举了商周时期主要的青铜器代表作供学生欣赏,让学生能全面了解青铜器的工艺和规模。
最后,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以及知识点的概括,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记住,我摘取了一个记忆歌诀请学生熟读,然后试背诵。
最后建设有坡度的三道习题供学生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从课上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来看,做得还是很好的。
学生回答和展示都很积极,在一片欢快的交流与汇报展示中,伴随着轻松的音乐结束课程。
教学环节主要设为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练习反馈等几个部分,在这些环节中穿插学生对问题的展示,同时加以课件的呈现。
导入结合以前所学,由问题“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政权是()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以此自然过渡到教材内容上来。
自主学习内容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针对这部分的问题,主要考虑大部分的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了课堂的存在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使内容由浅入深,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引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12生肖的实物图和简笔画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每一种动物的特征,进而为解决拓展延伸的“猜出十二生肖的汉字?”做好铺垫,为学生解决难点降低坡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知识不局限于文本,学生在畅谈自己的看法的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达到尊重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情感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入,介绍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和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指出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由来2.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掌握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4. 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掌握商代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 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1. 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意义2. 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难点1. 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2. 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五、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商代文化的特点。
4.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件展示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吗?它们在商代有什么作用?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称
本课是第二单元早期国家产生第 5 课内容,可以让
学生了解早期国家产生后我国的青铜文明史,从而对祖
教材分析 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4、小结 一、青铜器 1、时间:夏商周 2、代表:司母戊鼎 3、技艺:泥范铸造法,技艺高超 二、甲骨文 1、含义 2、发现意义 3、造字方法
课堂练习以抢答形式为小组加分,本课内容通过多 媒体展示图片及详细的介绍,学生对青铜器两大代表有 课例研究综 了较深印象。还有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肖,用甲骨 述 文把它写下来,学生很感兴趣,让枯燥的历史课变得生 动起来。
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 教学目标
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
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生学习能
学生刚接触历史兴趣较浓,结合配套优化设计上的
力分析 快乐预习感知填空并勾画在课本上完成自学
教学策略选
导入新课——新科讲授——课堂总结——课堂练
择与设计 习。通过多媒体丰富展示图片和史料,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对鼎的制造产生好
奇,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过程
(二)新课教学
1、列表格让学生梳理填空,多媒体连接视频,让
学生填表格整理知识点,观看青铜器制造视频,培养学 生归纳能力。
2、出示甲骨文图片,讲述甲骨文含义,内容、意 义,让齐读甲骨文内容归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角色体验: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我们一起聆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图片展示夏朝: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商朝:西周:西周利簋,高28厘米。
有4行共计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司母戊鼎的制作工艺看视频,答问题:青铜器是由哪些金属元素构成?答: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故称青铜。
青铜器采用哪种铸造技术?答: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有何历史地位?答: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答:司母戊鼎四羊方尊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1)规模大。
(2)品种多。
(3)用途广。
(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反思简短50字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反思简短50字摘要:1.青铜器教学反思2.甲骨文教学反思3.总结与改进方向正文:青铜器教学反思:在我国的历史文化教学中,青铜器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夏商周到秦汉,青铜器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在青铜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青铜器知识体系繁杂,学生难以全面掌握。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梳理青铜器知识体系,提炼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青铜器的发展脉络。
2.青铜器纹饰丰富多样,学生对纹饰的象征意义理解不深。
为此,我将增加青铜器纹饰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其寓意,提高教学效果。
3.青铜器制作技艺精湛,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亲手体验。
为弥补这一不足,我计划与博物馆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实物,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讲解。
甲骨文教学反思: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甲骨文识读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为激发学生兴趣,我将引入甲骨文的考古发现、历史故事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甲骨文与现代汉字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建立联系。
为此,我将强调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甲骨文教学资源有限,课堂实践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开发甲骨文教学资源,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书写甲骨文。
总结与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以上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改进方向如下: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2.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实地参观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3.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加强与博物馆、学术机构的合作,引入优质资源,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反思
《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反思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红楼梦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合理地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实现知识重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在第三册教材的Flash单元中的讲解按钮时,课本上是将这部分内容分成按钮制作和按钮动作两节课,但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对这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重新调整。
首先通过使用共享图库中的按钮先让学生对按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进行按钮的制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学会使用按钮的基础上,再对按钮的外观结合前面Photoshop的知识来进行个性化创作,在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兴趣、动机和意志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多元化。
)有的地方讲的太多,还不够放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了情境,所以小数都带着单位名称,小数的范围不够广泛。
学生在语言叙述小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的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
其次,在教学准备方面:过去只有教师的准备,学生只是被动的听。
教师的准备一般也只是局限于看教学参考书、现成的教案等,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课前学生也有相应的准备,比如,这堂课学生就要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网络资源的利用,在这节课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想很好的驾驭课堂就必须准备更充分。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现在的地位和一些不合理的状态是一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我能改变的是——我的心态,我的观念。
要真正做到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端着架子,我就是来给你教学的,你就是要学习的,这样的教学局面并不好,老师要做到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商量,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教学赋有亲和力,他们的抵触情绪就会消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究学习,从而达到一个教与学的和谐状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这就意味着新课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方式。
而课标教学活动建议就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体现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行动、心动、情动起来!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青铜器”和“甲骨文”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尽可能地创造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查阅资料、采访长辈、社会调查、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合作制作教学课件等,行动起来。
这种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且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们学起来达到了以往所想象不到的自觉、主动,同时,他们也尝到了以往所体验不到的成功感。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同身受,对历史的了解更具体、更真实。
同时,在收获与感受中充满对这一课题的兴趣,触动心弦,心动起来。
当然,在进行课标教学活动建议时,我们不能满足于表面的“繁荣”,而应该追求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追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只有学生心动了,他们才会被感动,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激发。
而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自然情动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已在无形中完成了!当看着学生眉飞色舞的讲解、群情激昂的辩论,脸红脖子粗的争论,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而学生给我的惊喜也不断涌现:每次课标活动建议活动都有令我激动的精彩瞬间,每个学生都有令我难忘的上佳表现,这就是今天的历史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当堂检测等环节,对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当堂达标,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对于甲骨文的字型结构,个别学生没能理解,还需再多做练习,以达到逐步内化的目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读后感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读后感英文版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seventh grade history textbook, we learned about the Bronze Age and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in ancient China. This period of history is particularly fascinating because it marks the beginning of recorded history in China.The discovery of bronze artifacts and oracle bones has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arly civilizations that existed in China. The use of bronze tools and weapon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people lived, worked, and fought.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on the other hand,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religious and social practices of the time.Studying the Bronze Age and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has allowed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nese culture. It is incredible to think about how these ancient artifacts have survived thousands of years and continue to teach us about our past.Overall, learning about the Bronze Age and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has been a truly enriching experience. It has deepened our appreciation for the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中文版在七年级历史教科书的第一册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我以课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作了这样几点处理:
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小包袱”也就是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紧紧相连的问题,在预习环节就给学生预习。
随着内容的进行,不断的甩出我事先设计好的这些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实际上都是暗藏玄机,起到层层铺垫的作用,从而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体味发现的乐趣,真正体现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
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计了几个游戏,如本课开头的猜字游戏,简单任务,造字游戏和侦缉档案等,这些游戏在设计上教学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作用在于不经意间渗透教学思想,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第三,联系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多处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譬如在第一框图“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导入时,引用歌曲<流星花园>,又如,在语言上力求与学生形成一种亲和力,从形式上借鉴了著名娱乐栏目<开心词典>形式及主持人风格。
本节课我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在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第一,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反应强烈,有较浓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来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说的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学生知之甚少,比较枯燥,但是通过课前布置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第二,对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展示自我感觉是本课的一个设计亮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甲骨文的意义;得出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渊源的关系,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第三,“青铜器”这一环节提问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很轻易就能理解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增强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
当然每一节课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课也是如此第一,本课导入设计欠佳,与本课衔接优点勉强;本意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
第二,关于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问题设计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被弱化了,时间不够;这一环节设计不好本意是想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可是问题过多了。
第三,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关于青铜器的意义应该有学生概括,因为在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那么多以后学生应该可以自己分析出来,而不需要教师来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