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承
戏曲传承作文150字集锦七篇
![戏曲传承作文150字集锦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1e19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a.png)
戏曲传承作文150字集锦七篇戏曲传承作文150字中华传统艺术戏曲作文(精选8篇)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小编收集了中华传统艺术戏曲作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
中华传统艺术戏曲作文1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还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根。
如今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挑战。
它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欢追流行,认为在流行中能够展现西我,获得满足。
“弃之戏曲,投之流行”。
为什么传统戏曲会面临如此的抉择?是它乏味?不是。
是因为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强撼冲击。
流行是什么?引领潮流,追求时尚。
不可否认,“流行”,也是一门艺术,但是现实中的艺术。
打个比喻,流行就像划过天际的一颗流行,一划而过,短暂却璀璨,更多人惊艳于它的闪亮,于是抛传统追流行,心中只觉得流行放射出的夺目光彩才为自己瞩目。
殊不知,一划而过的背后,是寂静,没有任何追求后的精神享受。
而传统戏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哼唱宁静。
它摆脱了喧嚣与浮华。
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地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会儿戏剧节目,你定会感到超脱的自然与静心,感觉古老却清新的戏曲很美,很美。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此刻,都能得到升华。
其实,中国传统戏曲,根本不存在什么“去”与“留”,它一直是我么民族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永恒的历史文化。
听,风的拂动,叶的摆动,云的笑声,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韵律。
中华传统艺术戏曲作文2戏曲是我国的一大文化,它历史渊源,在汉代出现了戏曲的原型,叫“角抵戏”;在唐代,民间舞蹈得以入宫,得到更大的发展;宋代,又出现了“瓦舍”和“勾栏”;金朝时,南方出现了“南戏”,北方出现了“北杂剧”,之后,南方的“南戏”逐渐发展起来,戏曲的雏形形成。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44a390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2.png)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民族特色的体现3.传统艺术的延续三、现实措施1.政府政策支持2.教育推广3.创新发展4.人才培养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观众群体萎缩2.演出市场不景气3.传统表演艺术流失五、案例分析1.成功传承的戏曲剧目2.创新表演形式的代表六、结论正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戏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讨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传承戏曲文化,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责任。
2.民族特色的体现戏曲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传承戏曲文化,就是传承民族特色。
3.传统艺术的延续戏曲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艺术的延续。
只有将这一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多彩。
三、现实措施面对戏曲文化传承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现实措施,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1.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戏曲艺术充分的扶持,加大对戏曲传承保护的投入,为戏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教育推广教育部门应将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爱好,为戏曲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3.创新发展戏曲艺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创新表演形式,拓展演出市场,吸引更多观众。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ddc1d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4.png)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引言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戏曲艺术的传承1. 保护传统剧目:传统剧目是戏曲艺术的瑰宝,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收集、整理、出版传统剧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2. 培养戏曲人才:戏曲人才的培养是传承戏曲艺术的关键。
通过设立戏曲学院、举办培训班、邀请名师指导等方式,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和戏曲爱好者,为戏曲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 推广戏曲文化:通过举办戏曲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提高公众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三、戏曲艺术的发展1. 创新剧目内容:在保持传统剧目精髓的基础上,对剧目内容进行创新,注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电视、电影等,拓展戏曲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
四、结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让它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戏曲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
![中国戏曲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d37ebb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e.png)
中国戏曲的传统传承与现代发展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魅力独特的艺术形式。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戏曲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两岸四地乃至全球华人所共同推崇的艺术瑰宝。
一、中国戏曲的历史传承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曲艺演出形式主要是说唱和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出技巧的发展,中国戏曲逐渐从说唱音乐演变成了多种形式的戏曲表演,如京剧、昆曲、越剧等。
此外,不同地区还发展了各种民间戏曲,如川剧、豫剧、秦腔等。
中国戏曲不仅包含了音乐、舞蹈、唱腔等多种表演元素,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在它的表演过程中,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都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中国戏曲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戏曲也在变化与发展中寻求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下,越来越多的戏曲现代化演出形式出现。
微电影、动画片等媒介被广泛应用于戏曲表演中,使戏曲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甚至吸引了年轻一代的青睐。
同时,戏曲演员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戏曲的表演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
从造型、服装、化妆到表演手法、舞蹈等方面都向现代化、简化趋近,赢得了现代观众的心。
三、中国戏曲的传承问题虽然中国戏曲进行了现代化的转型改革,但是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传承问题。
由于先天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实中大批传统戏曲业余爱好者以及专业戏曲演员面临职业困境,失去了用于传承中国戏曲的权力和机会。
中国戏曲路正凋零、走向谷底,若没有一些制度性的纠偏,它就将会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此,现代化发展必须与传统的艺术传承兼备,大力培养一支专业的戏曲后继人才,加大对戏曲的保护和辅导,丰富和完善戏曲传统教育体系,让中国戏曲在现代化中焕发生命力。
四、中国戏曲的未来展望中国戏曲的未来展望看起来并不完全一片光明。
但我们深信,中国戏曲文化的辉煌在前方,它将带给我们深层的情感体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e458840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e.png)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之一。
戏曲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京剧、昆曲、豫剧、河南梆子、秦腔、粤剧等多种剧种,每一种剧种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唱腔、音乐演奏、服装道具等元素。
戏曲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和传承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一、中国戏曲的历史中国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汉朝。
当时的戏曲主要是一些民间艺人在城乡村落和市集等场所表演,形式简单,以讲唱为主,趣味性强,常将独唱、合唱、说唱、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此后,唐宋时期,传统民间艺人在皇宫及达官显贵的宅院中表演,使戏曲艺术趋于成熟和规范化。
元代时,蒙古族入主中国,使得蒙学和汉学相互交融,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和壮大。
明清时期,戏曲逐渐成为普及到各阶层的文化娱乐,同时也成为精髓传承的时期。
二、戏曲的三大特点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视听效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1、唱腔独特。
戏曲的唱腔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从唱调、音乐符号、音乐形式和旋律组合等方面,唱腔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2、表演形式多样。
戏曲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吹、拉、弹、等元素的合成。
3、人物形象鲜明。
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爱可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京剧中的涂伦、李逵昆剧中的阎罗王,豫剧中的铡判官等众多经典角色,都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永恒的经典。
三、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是时代与市场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如电影、电视等新的文化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外部文化的进入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冲击,如西方音乐、电影、音像制品等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了文化娱乐的竞争者。
为了使戏曲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开展戏曲的培训、传承、创作和普及活动。
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8528c7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7.png)
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传承过程。
在现代社会,传统戏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例如年轻观众缺乏兴趣、缺乏创新等问题。
然而,传统戏曲在保留其独特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创新,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并保持其活力。
一、传统戏曲的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宫廷文化,并逐渐向民间传播。
传统戏曲主要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不同的戏曲剧种。
传统戏曲以唱为主,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表演形式来表达情节和人物形象。
为了保持传统戏曲的传承,许多专业戏曲学校和继承团体成立,培养新一代的戏曲演员和艺术家。
这些学校和团体注重传统戏曲的基础教育,使学生学习并继承古老的唱腔、身段和表演技巧。
同时,一些老一辈的戏曲艺术家还会担任传帮带的角色,亲自指导年轻一代的演员,传授他们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二、传统戏曲的挑战尽管传统戏曲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在现代社会中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年轻观众对传统戏曲缺乏兴趣,更喜欢现代化的形式娱乐。
此外,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传统戏曲的观众数量也逐渐减少。
此外,由于传统戏曲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语言风格,许多年轻演员对此感到陌生和难以掌握。
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传统戏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大,年轻一代面临着种种选择和困扰,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传统戏曲的学习和练习中。
三、传统戏曲的创新为了应对传统戏曲面临的挑战,许多戏曲专业人士和艺术家开始寻求传统戏曲的创新。
他们试图将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为观众呈现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演出。
一方面,一些现代导演开始将现代题材和元素引入传统戏曲中,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感和现代化的戏曲作品。
这些作品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目光,让他们对传统戏曲产生了新的兴趣。
另一方面,一些戏曲演员和艺术家尝试将传统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舞蹈、音乐和影像等,创造出跨界融合的演出效果。
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之初探
![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之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f897e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1.png)
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之初探我国戏曲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底蕴、艺术底蕴深厚,地方戏曲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XX县XX镇是一个有着戏曲文化底蕴的古银杏特色XX 镇,它有着历史悠久的戏曲传统文化,XX镇节庆仪式独特,民俗文化丰富,唱戏、演戏是XX镇的传统,村中老一辈人都会哼上几句戏曲小调,银杏树下经常可以看到拉着二胡唱戏的镜头。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戏曲越来越不景气,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将本土的“戏曲”文化传承下来,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地方戏曲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受到经济、地缘、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当前,许多地方戏曲都面临着投入不足、设备陈旧、演出市场不断萎缩、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剧种数量不断减少等困难与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学习的群体小,涉及面窄以及投入不足一方面,目前社区戏曲主要是通过社团的组织形式来学习,老年人是主要学习者,群体单一而小,而且,老年学习社团依靠群体成员的共同兴趣爱好和自觉自律,以及大家的积极努力和群策群力,群体活动也坚持了下来,但毕竟还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如:专业知识讲座、专业技术指导、小型表演或者竞赛活等以及社会支持、缺少资金的问题,社团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另一方面,投入不足,戏曲发展无法得到后勤保障。
戏曲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艺术活动,要打造一个精品剧目,往往需要几年甚至上十年的时间。
在以戏养团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拿出更多的钱去打磨精品,显然是有难度的。
而目政府财政对地方戏曲的扶持力度不够,民间戏曲社团都是靠演出收入来维持生存。
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戏曲团体没有排练室,设备设施陈旧无力更新,创作经费少,基础条件差,演出市场小,缺乏持续生存发展的能力。
师资队伍和优秀人才的缺失人才是推动戏曲传承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专业人才缺失的情况下,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从古代开始,戏曲一直是国人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与休闲娱乐方式之一,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看上几场戏、听上几首曲儿来为自己白水般平淡的日子增姿添彩,或是给自己已经幸福美满的生活来一次锦上添花。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d895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d.png)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广大民众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在传承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戏曲的历史背景、剧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一、戏曲的历史背景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
在古代社会,戏曲是人们文化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还传播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戏曲的剧种特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戏曲在形式、演唱方式和表演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共同具备一些剧种特点。
首先,戏曲通常采用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通过对声腔、音律和行腔的处理,使得戏曲具有独特的音乐美感;其次,戏曲融合了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最后,戏曲的剧本通常来源于历史、神话或民间故事,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
三、戏曲的文化传承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道德观念。
通过戏曲的表演和演唱,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京剧中的传统剧目《红楼梦》展现了古代贵族社会的恩怨情仇,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阶层的固化,让观众对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戏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存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还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其带给观众。
四、戏曲的社会意义戏曲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戏曲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提供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减轻社会压力,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其次,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承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戏曲表演还具有社交功能,观众可以通过观看戏曲表演结识新朋友并拓展社交圈子。
总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文化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84f560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d.png)
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载体。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戏曲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戏曲的传承来弘扬中国文化。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最著名的四大戏曲类型是京剧、豫剧、粤剧和川剧,它们代表了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风格。
这些戏曲形式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二、戏曲角色与中国文化戏曲中的角色形象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戏曲表演中的角色扮演巧妙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情感状态。
比如京剧中的花旦代表着娇美的女性形象,武生则象征着勇敢和正义,老生则扮演着睿智和沉稳的角色。
这些角色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礼仪观念、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戏曲剧本与文学艺术戏曲以其精妙的剧本而闻名。
戏曲剧本常常借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使得文学与戏曲相辅相成。
京剧《红楼梦》、河南豫剧《西游记》等作品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戏曲音乐与传统乐器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灵魂,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剧情,增强戏曲艺术的感染力。
中国传统乐器如琵琶、古筝、二胡等是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这些古老的乐器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将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完美结合。
五、戏曲传承与中国文化发展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独特特点,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中国传统戏曲在国内外的传播逐渐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学者的关注。
通过在国际上举办演出和展览,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贡献了力量。
总结: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角色形象、剧本、音乐以及传承的过程,戏曲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戏曲,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意义
![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203237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3.png)
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意义一、保护传统文化遗产1.1 传统戏曲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戏曲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最早的祭祀舞蹈发展而来,逐渐演变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1.2 记录历史和时代变迁•传统戏曲通过剧本和表演形式,记录了过去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可以帮助后代了解历史情境和时代氛围,丰富了历史的多样性和立体性。
1.3 保护和传承传统戏曲技艺•传统戏曲有独特的表演技巧和乐器演奏方法,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传承。
•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这些技艺,使其不被遗失和淡忘。
二、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2.1 弘扬地方文化•传统戏曲多样的剧种和地方特色,反映了中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
•通过表演传统戏曲,可以弘扬地方文化,提高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2 传递地方风土人情•传统戏曲的剧情和角色形象,常常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通过戏曲表演,可以传递地方风土人情,增进地方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3 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传统戏曲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之一。
•通过扶持传统戏曲表演,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并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繁荣。
三、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3.1 陶冶情操•传统戏曲以其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可以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3.2 培养艺术鉴赏能力•传统戏曲有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规律,观众在欣赏中可以学习和体会戏曲的艺术魅力。
•这有助于培养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3 传承美学理念和创作艺术•传统戏曲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理念和创作艺术,如造型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
•学习和继承传统戏曲,有助于对美学的认知和对艺术创作的启迪。
3.4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发展。
•通过传承传统戏曲,可以激发新一代创作者的灵感和创造力,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53135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6c.png)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弘扬戏曲精神。
戏曲精神是指戏曲艺术中所呈现的中国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例如崇高的情操、深沉的人生观、正义和道德观念等。
传承戏曲精神可以通过加强对经典剧目的演绎和创作,以及培养戏曲艺术家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来实现。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加强戏曲教育和培训。
戏曲教育是培养和选拔戏曲人才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戏曲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戏曲知识和技能培训。
同时,也要开展普及性的戏曲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戏曲艺术中来。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积极探索戏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和途径。
戏曲作为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变革。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剧本和舞台表演形式,打破传统的界限,吸引更多的观众,提升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还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可以加强戏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民众可以通过参与观赏戏曲演出、学习戏曲知识等方式来支持戏曲文
化的传承。
总之,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创新的尝试,才能使戏曲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戏曲传承感悟心得体会(3篇)
![戏曲传承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7e1e4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d.png)
第1篇一、引言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审美。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戏曲逐渐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我深感传承戏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戏曲传承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戏曲传承的重要性1. 弘扬民族文化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和艺术价值。
传承戏曲,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2.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戏曲作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喜怒哀乐。
传承戏曲,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3.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戏曲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戏曲,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三、戏曲传承面临的困境1. 传承人匮乏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戏曲传承人匮乏。
许多传统戏曲剧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2. 市场需求不足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戏曲的需求逐渐减少。
许多戏曲团体面临着演出市场萎缩、观众流失的困境。
3. 传承方式单一传统的戏曲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师徒相授,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四、戏曲传承的途径1. 加强戏曲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将戏曲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孩子们对戏曲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戏曲研究,为戏曲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2. 举办戏曲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戏曲比赛、演出、展览等活动,提高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戏曲团体来华演出,促进戏曲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3. 创新传承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VR等,将戏曲艺术进行数字化传播。
同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创新戏曲的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4. 培养戏曲人才设立戏曲专业,培养戏曲表演、导演、编剧、音乐、舞美等人才。
同时,鼓励戏曲爱好者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戏曲艺术水平。
传承戏曲文化的心得体会
![传承戏曲文化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ee2855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2.png)
传承戏曲文化的心得体会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文化本位。
尽管在中国当代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戏曲文化的传承遭遇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依然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戏曲文化的传承定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延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自己在传承戏曲文化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心得和感悟。
一、学习戏曲要持之以恒学习戏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艰苦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需要具有极强自觉性的事情。
无论是学习京剧、黄梅戏、评剧等何种类型的戏曲,都需要我们不断勤奋学习、反复练习,保持对于传统艺术魅力的认同和追求。
在我本人的学习过程中,我通常会将一些经典的戏曲唱段进行熟悉和研究,将自己投入到角色的体验中去,从而更好的理解、传递和体现戏曲精神。
此外,持之以恒,还要在多方面探寻和学习。
我们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多交流,透过繁华浮霜,深入了解戏曲的内涵,不断积累相关的文化和音乐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戏曲水平和素养。
二、为戏曲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传承戏曲文化并不等同于简单的“照搬”和“模仿”,而是应该要在传承中不断探索,挖掘和注入新的内涵。
这里的新内涵也并不限于表演和创作方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传承戏曲文化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各种技术、设备和舞美等元素,为传统的戏曲艺术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
在我个人的实践过程中,我总是喜欢在创新和传承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不仅如此,我在日常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还会注重与当代文化的融合,从而为戏曲文化注入一份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就拿京剧来说吧,有时候,我也会意识到某些京剧唱段表达的情感不够直接或者容易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我也要在原有的唱段基础上“充电升级”,使其更加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认真对待广大观众和爱好者众所周知,戏曲文化的传承不能离开广大的观众和爱好者。
作为一名传承者,我们必须对待广大的观众和爱好者非常认真,他们也是我们传承戏曲文化的重要对象,我们对于他们的关注和关心,同样应该持之以恒,并且切实的为他们呈现更好的艺术品质。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13a87f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5.png)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典戏曲不仅传承了前人的经典之作,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其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戏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从最早的雅乐、宫廷音乐,到后来的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戏曲演员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努力保持传统剧目的原汁原味,传承古典戏曲的精髓。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唱、念、做、打的表演要素,又有武打、舞蹈等元素的融合。
京剧的唱腔婉转悠扬,表演动作刚柔相济,给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京剧剧目中的《红楼梦》、《霸王别姬》等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传颂至今。
除了京剧,其他地方戏曲如豫剧、越剧等也各具特色,传承着地方文化的精髓。
豫剧以其豫剧《汴河会》、《三岔口》等经典剧目闻名于世,越剧则以《红楼梦》、《牡丹亭》等剧目展现了独特的韵味。
这些地方戏曲在传承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创新,使得古典戏曲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创新发展,赋予新时代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古典戏曲艺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赋予新时代新的内涵。
在传承古典戏曲的基础上,戏曲演员们开始尝试融合现代元素,创作出一系列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新剧目。
近年来,一些戏曲团体开始尝试将古典戏曲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大胆创新的作品。
通过现代舞美、灯光、音响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古典戏曲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这种融合创新的表演形式,不仅延续了古典戏曲的传统,更赋予了戏曲艺术新的生命力。
此外,一些戏曲演员还尝试将古典戏曲与当代社会热点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
戏曲传承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戏曲传承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ec69c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9.png)
戏曲传承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文化传承、艺术表演和娱乐产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还在社会教育、心灵寄托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戏曲传承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
通过戏曲传承,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戏曲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将经典剧目、唱腔技巧和表演技艺传承给后代,保证了戏曲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戏曲传承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不仅包括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还融入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的内容。
通过学习戏曲,人们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同时也可以增加对历史和文学的了解。
戏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戏曲传承对于社会的心灵寄托和情感宣泄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一种艺术形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宣泄。
戏曲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艺术形式,通过表演者的情感投入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帮助人们释放压抑的情感,获得心灵的安慰和满足。
戏曲传承对于培养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也具有重要作用。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戏曲传承,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戏曲传承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戏曲传承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还在教育、心灵寄托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戏曲传承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传递,它通过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将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带给每一个人,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2f4f7e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e.png)
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戏曲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娱乐形式,更是中国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戏曲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戏曲传承戏曲艺术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自古以来,中国戏曲艺术就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戏曲传承的历史中国戏曲艺术从唐宋时期开始产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元代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四大传奇”、“四大京剧”等优秀的剧目,也形成了京、豫、川、湘四大戏曲剧种。
明清时期,京剧逐渐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成为官方推广的艺术形式。
2.戏曲传承的重要性戏曲艺术无论是在技艺、内容还是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戏曲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形式,其传承和发展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戏曲艺术的传承不仅可以让优秀的剧目和传统技艺得以保存,还能够传递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思想精髓,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戏曲发展戏曲艺术的发展是传承的进一步,也是戏曲艺术从传统发展到现代的过程。
戏曲的发展不仅可以改进戏曲剧目和表演技艺,还可以让戏曲艺术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1.戏曲发展的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变化,中国戏曲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20世纪初,戏曲艺术逐渐从官方主导转向了市场主导。
此时,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戏曲艺术开始去古从新,走向现代。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政府对戏曲艺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整顿,使得戏曲演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渐扩大,戏曲艺术得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观众的需求。
2.戏曲发展的意义戏曲的发展不仅是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戏曲艺术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竞争的必备条件。
,传统戏曲的传承案例
![,传统戏曲的传承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ee181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a.png)
,传统戏曲的传承案例
传统戏曲的传承案例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 京剧传承案例:皮影戏表演艺术家李国杰是京剧名伶李少春的儿子,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京剧。
他长期在京剧团队中演出,并坚持将京剧传统表演艺术传承给下一代。
他的儿子李佳成也是京剧演员,父子两代人共同努力,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传承下去。
2. 评剧传承案例:评剧传承一直非常重视家族传承,如著名评剧演员程派传人程砚秋和程派传人程砚秋。
程砚秋母亲是评剧名家程砚秋,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评剧,并逐渐成为评剧表演艺术的传承者。
程砚秋的儿子也在评剧团体中演出,将评剧传统表演艺术发扬光大。
3. 黄梅戏传承案例: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是黄梅戏传统剧种的传承者之一。
他从小在黄梅戏艺人家庭中长大,学习并熟练掌握了黄梅戏表演技巧。
他将传统黄梅戏的唱腔、舞蹈和表演艺术传给了他的子女,其中包括他的女儿袁莎,在黄梅戏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
这些案例都是传统戏曲艺术传承的成功例子,通过家族的努力,将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传承给下一代,并让传统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和传承。
关于戏曲传承的方法
![关于戏曲传承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ca3b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e.png)
关于戏曲传承的方法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戏曲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传承戏曲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
首先,加强戏曲教育。
戏曲传承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
通过开设专门的戏曲学校和课程,引导年轻人学习戏曲,让他们深入了解和接触到戏曲艺术。
同时,要加大戏曲教育的力度,鼓励学校和社会机构组织戏曲比赛、表演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保护传统剧目。
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剧目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要通过研究和整理,完善和修复传统剧目,确保其原汁原味的传承。
同时,要吸收现代元素,创新剧目演出形式,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第三,弘扬优秀传统戏曲艺术。
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是戏曲传承的重要基础。
要通过编排经典剧目、组织巡回演出、制作音像出版物和网络平台,将优秀传统戏曲艺术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提高其影响力和传播力。
第四,推动戏曲与当代文化的结合。
戏曲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需要与当代文化相结合,使其更具现代感和时尚度。
可以通过改革剧场设施、演出手法,增加舞台视觉效果和灯光音响效果,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第五,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
戏曲传承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关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戏曲传承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戏曲传承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戏曲教育、保护传统剧目、弘扬优秀传统艺术、推动戏曲与当代文化的结合以及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才能够实现戏曲传承的目标,让这一瑰宝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戏曲保护传承工作总结汇报
![戏曲保护传承工作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df3578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0.png)
戏曲保护传承工作总结汇报
戏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
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戏曲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戏曲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开展工作。
下面就戏曲保护传承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汇报。
一、政策支持。
在保护传承戏曲方面,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场馆建设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戏曲传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人才培养。
戏曲传承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
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加大了对
戏曲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戏曲专业课程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人才,为戏曲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场馆建设。
戏曲表演需要有专门的场馆来进行,各级政府在戏曲传承方面也加大了对戏曲
表演场馆的建设力度,修缮了一批老旧的戏曲剧场,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戏曲表演场馆,为戏曲表演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四、社会参与。
戏曲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
戏曲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戏曲传承工作中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的来说,戏曲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戏曲市场需求不足、传承人才流失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戏曲传承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努力让戏曲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戏曲传承工作,让戏曲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传承戏曲知识点总结
![传承戏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5da5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f.png)
传承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定义和分类1. 戏曲的定义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历史上曾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载体。
戏曲是以文字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唱、念、说、做、打、舞等方式来描绘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
2. 戏曲的分类根据地域、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中国戏曲可分为京剧、湘剧、粤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
其中,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有唱腔、念白、做事、打击乐器和舞蹈等表演方式,同时还有独具特色的脸谱艺术。
二、戏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1. 戏曲的历史渊源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和宗教活动,起初是一种宗教仪式的表演形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成熟和形成规模的戏曲艺术是在汉代,具有了较为完整的戏曲表演形式和创作体系。
2. 戏曲的发展演变在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如川剧、黄梅戏、越剧等。
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也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戏曲曾经历过一些挑战和困难,但通过不懈努力,中国戏曲逐渐复兴和传承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三、戏曲的表演艺术和表演技巧1. 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表演艺术包括唱、念、说、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其中唱腔是中国戏曲的核心表演艺术。
唱腔具有独特的旋律和音乐特色,能够有效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享受。
此外,念白是表演时的讲述和叙述部分,通常是戏曲中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
在戏曲表演中,做、打和舞也具有重要的表演意义,能够丰富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内涵。
2. 戏曲的表演技巧戏曲表演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包括声乐、肢体、舞蹈和表情等方面的训练和磨练。
在表演时,演员需要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将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传承
作者:王梅娟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近几年,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对戏曲艺术的发展给予了强烈关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戏曲传承帮扶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帮助戏曲发扬与传承的项目。
本文将从相关政策入手,浅谈近几年江苏省在戏曲传承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和成绩。
关键词:戏曲;戏曲传承;戏曲政策
中图分类号: J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89-01
1951年5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65年后的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各部委以及各直属机构,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5年7月2日,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名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的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入选名单。
在江苏省内,一系列相关扶植政策也毫不落后:2012年,江苏省文化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为江苏省戏曲发展的前景做了统筹指导和科学规划。
在此之后,江苏省各剧团创作热情高涨,优秀剧目频出,被业内称为戏曲创作的“江苏现象”。
①几年过去了,各项政策已经全面而深入地落实到了各个剧团,本论文将从政策解析入手,谈一谈戏曲剧团如何在好政策下成就好作为。
一、从经典剧目入手,促进戏曲传承
(一)保护地方剧种
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强调,从2015年7月到2017年6月,相关部门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建立起地方戏曲剧种详细、准确的数据库和信息交流共享的网络平台。
地方剧种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态度,是一片土地的文化标签。
戏曲艺术源远流长,自元代戏曲成熟起至现在,国家层面上对戏曲种类自上而下的普查从未有过。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对戏曲艺术高度重视,但鉴于各种因素,也并没有对全国范围内所有的戏曲种类做出详细、严谨、科学、量化的统计,而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在深刻认识到戏曲艺术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发扬中国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后,建立起全国地方剧种信息库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戏曲保护传承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②
江苏省是戏曲大省,地方剧种丰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剧种:(1)昆曲,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也叫“昆山腔”、“昆曲”、“昆剧”,起源于昆山;(2)锡剧,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市,由常州、无锡一带的“东乡小曲”(也叫“无锡东乡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发展
而成,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的“采茶灯”的舞蹈。
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台;(3)淮剧,也叫“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区,起源于江苏盐城、阜宁一带;(4)扬剧,流行于江苏南京、扬州、镇江一带,1935年由演唱神书的“维扬大班”(香火戏)融合而成;(5)苏剧,流行于江苏苏州一带,本为曲艺“苏州滩簧”,发展成戏曲已有七八十年历史;(6)丹剧,流行于江苏丹阳,在曲艺“啷当”基础上,于1958年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号子,增加了伴奏乐器,并在其他戏曲剧种影响下,发展为戏曲。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曲艺如评话、弹词等。
全面了解江苏省地方剧种的基本知识,对统筹戏曲发展传承,扩大戏曲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演出经典剧目
每一种戏曲都会有它历久弥新的经典剧目,对经典剧目的重新演绎是戏曲传承的关键。
但在如今的文化大环境下,戏曲艺术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弱化,原因有很多:一是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少,没事的时候就爱听戏,而在艺术形式选择多元化的今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二是如今的年轻受众对于快节奏的艺术表演形式更为崇尚和喜爱,戏曲艺术节奏比较慢,一部戏可能要好几个小时,而且需要亲自花时间走进剧院,这对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是比较困难的;三是戏曲情节一般比较简单,其程式化表演又要求观众对此有一定审美基础,无法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
在此背景下,戏曲要找准方向,通过加大演出力度,来利用现有受众的影响,逐步扩大影响力。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提出:政府要加大戏曲购买力度,根据群众实际的需求,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中加入地方戏曲演出,组织地方剧团到农村基层演出,并把下基层演出的次数与演员工资挂钩,并作为剧团总体考核指标之一。
③
将农村基层作为重点受众群体,要求剧团能够出色地完成对经典剧目的演绎。
受众往往对经典耳濡目染,有了一定审美能力,高水平地完成每一次经典剧目的演出对于扩大剧团影响力、扩大戏曲影响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人才培养入手,建立后备力量
(一)名家收徒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中提出,要启动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录制经典折子戏。
戏曲作为一项传统艺术,在表演上有门派之别,在技巧上要求实践,在教学上要求一对一教学,优秀的戏曲名家往往拥有过硬的专业技巧、丰富的舞台经验、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的“点拨”对于青年演员来说意义非凡。
以前,囿于传统思想,戏曲演员收徒时往往会有门派之见,性别歧视等问题,收徒人数也较少,如今在新政策的指导下,人们摒除了旧思想,广纳贤士,积极教学,促进了戏曲人才的培养。
(二)组织演员进修
在戏曲界,演员的能力几乎决定着剧团的生存,但是目前的戏曲演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文化素养不高,演员多是幼时开始学戏,很小就进了戏校,文化知识方面比较薄弱,这造成了他们在理解剧目、主动创新上面遇到困难。
二是专业技术不过关,这和戏曲生存的大环境有关,戏曲市场不景气,戏曲明星难再造就,演员就没有了“奔头”,容易产生懈怠。
为了提高演员素养,剧团每年都会将优秀学员送往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进修,具体名额因剧团而异,中国戏曲学院也开设了“多剧种本科班”,每年会开设不同剧种进行招生。
④另外,剧团也会定期从高等院校或者其他优秀剧团请老师来给演员们授课,提高演员素养。
(三)资金支持、设立奖项、鼓励传承
成立于2013年的国家艺术基金为公益性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捐赠。
国家艺术基金重点围绕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四大方向进行资助,其中艺术创作是基金支持的重点。
2015年,《江苏省戏曲传承发展规划》出台,设立了5000万元的艺术基金来传承戏曲发展。
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江苏省也完成了一批促进戏曲传承的项目。
⑤2017年3月20日,江苏省设立黄孝慈戏曲艺术传承奖,表彰那些为戏曲传承贡献出力量的杰出人物。
三、从戏曲创新入手,发出时代声音
(一)创作一批新剧目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要求,要加大剧本创作的扶持力度,实施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国家艺术基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也要对戏曲剧本创作项目给予支持。
中央财政支持开展“三个一批”扶持项目,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调动全社会戏曲剧本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⑥
(二)对经典剧目进行改编
编排新剧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新剧目产量不高,更多的是“老戏新排”,在节奏、绝活、舞美、乐队等方面做一些调整,使之适应市场需求。
对经典剧目进行改编时,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淘汰那些落后的价值观,改变那些不符合现代审美的无关紧要的“炫技”,但同时也要保持戏曲本身的艺术特色,不能把戏改得不像戏。
四、结语
总之,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但是,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让我们看到了戏曲发展的希望,也为今后的戏曲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后,我们要继续在相关政策引领下,积极探索,寻求发展,为戏曲艺术的传承贡献力量。
注释:
①温丽君.新媒体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J].戏剧文学,2016(08):74-76.
②徐耀新.江苏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实践与思考[J].艺术百家,2015(06):01-05+25.
③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J].影剧新作,2015(03):04-08.
④谢柏梁.营建与保障戏曲艺术发展的生态环境——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解读[J].艺术百家,2015(05):32-36.
⑤非鱼.戏曲传承,好政策下应更有作为[N].中国文化报,2015-07-07(002).
⑥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