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合集下载

小学一到四年级古诗

小学一到四年级古诗

小学一到四年级古诗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到四年级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清平乐(春归何处)体裁:词题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者:名字:黄庭坚年代:宋代描述: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翻译: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

原文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译文: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原文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原文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

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五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词为惜春之作,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赏析三:艺术特色“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体裁:诗题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部编版小学语文100首含“春”的古诗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100首含“春”的古诗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100首含“春”的古诗词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2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3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5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6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枊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局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7 夜月【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

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8杭州春望【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小学语文春夏秋冬天古诗名句

小学语文春夏秋冬天古诗名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春天的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恼人天气又春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
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
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
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
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
上 指逆江而上。
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
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
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
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
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 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 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
作 背
(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

此诗作于江阴。
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
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
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这一首诗成
言 赏
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

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大林寺桃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大林寺桃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
思 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 想 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 内 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 容 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
来罢了。将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
术 特
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

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
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
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
。”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
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
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
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
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必背名句
考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人间 指庐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指花凋谢了。
山寺 指大林寺。

始 才,刚刚。

长恨 常常惋惜。
春归 春天回去了
觅 寻找。
不知 转
此中
岂料,想不到。 反。 这深山的寺庙里。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 译文 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村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村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村居体裁:诗题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名字:高鼎年代:清代描述: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翻译: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译文:农历二月时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似乎都陶醉在这烟雾朦胧的景色中。

原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赏析三:艺术特色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有哪些

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有哪些

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有哪些古诗是我们语文一直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在小学我们学过描写的哪些古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一)春晓唐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二)春夜喜雨唐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1.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

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小学关于春天的古诗(三)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小学语文描写春天的古诗归纳

小学语文描写春天的古诗归纳

小学语文描写春天的古诗归纳1、春晓唐·孟浩然(一年级下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绝句唐·杜甫(一年级下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夜喜雨唐·杜甫(一年级下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咏柳唐·贺知章(二年级下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二年级上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四年级下册)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四年级下册)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鱼歌子唐·张志和(二年级下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忆江南唐·白居易(二年级下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0、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四年级下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1、村居清·高鼎(三年级下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2、滁州西涧唐·韦应物(四年级下册)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学语文描写春天的古诗归纳]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咏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咏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咏柳体裁:诗题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名字:贺知章年代:唐代描述: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翻译: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原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这细细的嫩叶不知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又灵巧似剪刀般的春风。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

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

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赏析二:思想内容《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赏析三:艺术特色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寒食 寒食日即事》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寒食  寒食日即事》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寒食/寒食日即事体裁:诗题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名字:韩翃年代:唐代描述: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翻译: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原文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赏析三:艺术特色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悯农(其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悯农(其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悯农(其一)体裁:诗题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名字:李绅年代:唐代描述: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

字公垂。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翻译: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原文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赏析:赏析一:思想内容“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

“农夫犹饿死”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最后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人人习见得常事让人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考点:一、必背名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释:关键词:粟泛指谷类。

关键词:秋收一作“秋成”。

关键词:子指粮食颗粒。

关键词:四海无闲田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关键词:犹仍然。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游园不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游园不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游园不值体裁:诗题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名字:叶绍翁年代:宋代描述: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翻译: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却久久没有人来开。

原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早已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难以确证,其创作动机也有很大争议。

刘永生《千古名诗千家诗》认为这就是纯粹的记游之作,蔡干军《诗艺引谈》则认为是为赞美高人隐士而作,而林方直、陈羽云《唐宋诗词浅释》则认为是反封建独裁、反压迫的政治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诗歌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云淡风轻的时节。

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

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

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

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赏析三:艺术特色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

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

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

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鸟鸣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鸟鸣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鸟鸣涧体裁:诗题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译文:春天的夜晚里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地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原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的鸣叫长久回荡在空旷的山涧。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

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赏析二:思想内容《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赏析三:艺术特色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江南春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江南春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江南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背景:
见《山行》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店门口的幌子。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

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古诗今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名句赏析——“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绝句写春日即目所见的江南景色。

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花鸟、酒旗、寺庙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拨,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梁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是描写江南春景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将它的意思融化在诗里,让人在读诗时联想到丘迟信中的话,可以生发无穷的遐想,无形中拓展了诗歌的景色,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起雨中的江南景色来。

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

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

第1 页共1 页。

小学语文40首古诗词含成语

小学语文40首古诗词含成语

小学语文40首古诗词含成语1. 春风得意:意思是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2. 春意阑珊: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令》3.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秋天的月。

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

也指岁序更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4. 寸草春晖: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5. 春色满园:比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6.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多指繁盛的春色,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7.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8. 人面桃花: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9. 寻花问柳:指游玩观赏春日美景。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10. 比翼连枝: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11. 青梅竹马:解释是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12. 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

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13.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阴,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4. 海枯石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写春天的名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恼人天气又春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告知,虚庭草争出.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洗末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
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润入土膏春脉脉,暝含山色昼沉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