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美课件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优质课件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纪元:中华民国纪年
孙中山就职合影
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
大总统誓词
1.民初政争——南京临时政府 (2)制度选择:
材料1:内阁制乃平时不使 用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 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 非常时代所宜……余亦不 肯徇诸人之意见,自居于 神圣赘疣,以误革命之大 计。 ——孙中山(1911年12月)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颁布《修正 大总统选举 法》,总统 任期为十年, 可连选连任。
2.民初政争——北洋军阀统治(2)政党政治失败
▶ 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辛亥革 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行政 立法
内阁
参议院
政治
体制
司法 最高法院
总统 总理
国家元首 总统命令
政府首脑 总理附属
1.民初政争——南京临时政府
(4)制度反思:责任内阁制有何不足
今天改选总统,把革命大业,让渡于一个老奸巨滑的官僚……临 时约法这时还在讨论中,我们要防总统的独裁,必须赶紧将约法完成, 并且按照法国宪章,规定责任内阁制,要他于就职之时,立誓遵守约法。
总统制
材料2:内阁若有不善之行为, 人民可以推倒之,另行组织 内阁。总统制度为总统担负 责任,不但有皇帝性质,其 权力在英、德诸立宪国皇帝 之上……现就中国情形论之, 以内阁制为最佳。
——孙中山(1913年春)
责任内阁制
1.民初政争——南京临时政府
(3)制度确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为原则,确立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制内阁, 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统命令需要国务员副署才可生效。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目的: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措施上: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 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实行三三制原则。
知识拓展1:结合教材“学思之窗”,谈一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原 因、特点和意义)
——唐德刚《袁氏当国》
积极: ①宣传近代政治思想,促进了 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②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原 则,奠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社 会基础。 消极: 造成党派纷争、政局动态甚至 国家分裂。
3.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一党专政
军政(1914—1928) 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的统 一和独立。
3.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解放区政府(解放战争时期)
(1)背景: 解放战争占据变化和解放区日益扩大; 巩固新兴人民政权的需要。
(2)措施: 设置六大行政区,在行政区设置军政 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 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 以下行政单位。
(3)意义: 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人民政权,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孙中山为何要让位给袁世凯?又为何急着颁布《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实力不足,主观妥协。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
区别。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
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 使司法权。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 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 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7张PPT)
3.阅读图片,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核心: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 表大会参与国家事务幅画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认识?
提示:认识:漫画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发扬 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解读 1.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史上的作用。 2.从时空观念出发,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人民 政权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新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时空坐标
教材 细研
素养奠基
知识点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背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其标志是 1912 年 1 月 1 日, 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建立。 (2)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3)性质:是以 人民代表大会 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 形式。
(4)作用: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 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②2013 年 11 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 化改革的总目标。
③2019 年 10 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最大优势。
1.阅读教材P14“历史纵横”和P15“思考点”,思考:民国 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建设抗日民主政权(边区政府)背景: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 扩大。②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措施:( 1 ) 设 立边区政府 ,作为民国地方政府。(2)设置各级参议会 ,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选举政府委员(3)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 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 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思考:抗日根据地为何采取“三三制”的政权模式?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村政
阳益整
四成 都法
吨古
P海
●乌鲁木务
0轿
青西空。
通声 言之手
T5
西 地
街
安
西
20
20
海
南
西
宁
m
方
商
直
武
I
3.解放战争时期(1946- 1949)——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材料: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级的有力 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 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 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中央和 地方的适当分工将有利而无害。
一了中国 桂林12月20日 一东北易帜”, 国司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广 州澳 请
五原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途中修遭自本炸死。同年底,费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X 主线场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 1949)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6张ppt)
大家思考一下,上述两大文件反映了近代到现代我 国的什么历程?它们对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又有何重 大影响,这些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主题。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解读
1.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 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政权 建设实践的重要历史意义。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新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在被革命军解放的地区,应有三年的军政时期。在此期间,军政府将 在县级政权中控制军政与民政。同时,它将与地方人民合作,以清除诸如缠足、 吸食鸦片以及官僚腐败等一些政治与社会恶瘤。
第二期为训政期,时间至多六年,在此期间将成立地方自治政府,由民众 选举地方议会与官员。但是军政府仍将保持对中央政府的控制。这个时期,一部 暂时性的宪法将会明确军政府的权利与义务。
图解历史
非党进步人士
中间人士
共产党员
“三三制”原则
“三三制”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 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 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 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 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和其他 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实 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 抗战。
1、试行政党政治: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 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2、袁世凯独裁及复辟帝制(1915年): 失败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明概念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 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 导地位的中央政府。代表大买办和大地 主阶级的利益,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二、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课件2: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遭到破坏:“二次革命” ⑴背景:①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 争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②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 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 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这 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③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 火车站被刺杀。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 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 ⑵性质:辛亥革命的继续 ⑶结果:由于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
(三)政党政治的尝试
1.开始尝试: ⑴背景: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 社 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为谋求议会 席位,各党派 展开激烈竞争。 ⑵概况: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 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计讨他处、中国 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 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同盟会、共 和党和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则 接近同盟会
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王家襄为主席。袁世凯命令京师警察厅 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此外,便衣军警千余人,自称“公民团”, 将国会团团围住,所有入场的人准进不准出。 根据《总统选举法》规定:候选人必须获得四分之三的绝对多数票才能当眩第一 轮投票,袁世凯得471票,尚缺 99票,又进行第二轮投票,结果袁世凯得497票, 离当选仍差63票。时已过午,议员要求回家吃饭,“公民团”把住前后门,并大 声叫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就休想出院!”议员见公民团虽外穿 便衣,但军裤、皮靴和短枪赫然可见,知形势严重,遂在第三轮就袁世凯和黎元 洪二人决选时,袁以507票当眩“公民团”完成任务,“始高呼大总统万岁,振 旅而返”。这时已是晚上9时。议员们饥肠辘辘,仓皇归去。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课件 第3课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
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几个党派合并,改组成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主持党务。
1913年初,国民党在全国选举中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最多席位,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
—《选择性必修1》第14页▲ 国民党成立地点——北京湖广会馆追求共和导入新课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了解近代以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艰巨性、独特性。
1.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人民政权的深远意义。
3.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战时期“三三制”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唯物史观角度论证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4.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整体感知1.了解民国时期共和制的初建、波折和失败过程,理解资本主义共和国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2.了解中共依据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项政治制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道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树立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懈努力的理想11912年31927-48年41931-34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21912-1928年北洋军阀时期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1936-4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6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南京国民政府时间轴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晚清结束了,民国诞生了!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件让人热血沸腾的大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精美课件
制定了适合新形势下民主制度建设。 问题探究: 政党政治失败原因
②措施: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在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直接②原因措:宋施教仁:案发在生;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在行政区设置军
思考二次革命的原因、影响?
1913年孙中山在上海举行 会议决定发动二次革命
根本原因: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直接原因:宋教仁案发生; 影响:辛亥革命最后失败,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问题探究: 政党政治失败原因
材料: 他们看重的只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搞政治的目的是入朝为官,因此他们并不代表什 么阶级。以前入朝为官的快捷方式是参加科举;现在科举没有了,党就变成科举的代替品 了。入党做官,或组党做官,就成了有志青年的正途。这是我们社会政治大转型还未转完 的一条大尾巴。 材料: 民国元年(1912)的民国有民国必须具备的条件吗?当然没有。在上了轨道的国 家,政党的争权绝不使用武力,所以不致引起内战。军队是国家的,不是私人的。军队总 服从政府,不问主政者属于哪一党派。但是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辛亥 的秋天,清政府请袁世凯出来主持大政,正因为当时全国最精的北洋军队是忠于袁世凯的。 中山先生在民国元年所以把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也与这个缘故有关。——蒋廷黻《中国 近代史》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 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宋教仁死后,袁世凯说:“国民党又少了一个讲道理的人。 问题探究:政党之争与“宋案” 1927—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
国民党统治 通过《训政 纲领》,进 入训政时期
召开国民 大会,建 立总统府, 推行“宪 政”
军政
训政 宪政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
,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
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毛泽东选集》第2
卷
中国民族资本在它积累的最高峰的时候,不过是七十多亿元(1936年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大量吸收工农群 众参加政权并管理自己的国家。
把政权直接建到乡乃至村中,加强上级 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的联系。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2、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
(1)目的: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2)政权建设: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非中党共间进产步党人人员士士
代表、领导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大会 行政
立法
指导、监督
司法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政府
考试
总揽五项治权 监察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3、南京国民政府
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1)“训政”时期
代表、领导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大会 行政
立法
指导、监督
司法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政府
考试
①缔造共和
总揽五项治权 监察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 (1)成立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清宣统帝 下诏退位
1912.2.12
孙中山辞职, 推荐袁世凯
1912.2.13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5张ppt)
(1)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到1930年夏,全国 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
(2)建立:
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瑞金召开。
②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1)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到1930年夏,全国 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
(2)建立:
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瑞金召开。
②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③大会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随后进入军阀割据混战。
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8-1949)
(1)训政时期
背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内容: ①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 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实质:一党专政,独裁统治,与民主共和、主权在民相背离
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8-1949) (2)宪政时期——1948年
①内容: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 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实质: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 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 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 在十多个省。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从空间分布来看,革命根据 地有何特点?
①两省交际处的山区 ②长江以南的地方 ③分散,没连成片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时间: 1931年 地点: 江西瑞金 名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标志: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文件: 宪法大纲 意义: 中共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工程教材《中国近代史》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主要内容: ①在训政时期,由国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
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 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 重大国务。
“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
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 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袁世凯复辟始末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
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
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初期有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 晋绥等边区,抗战胜利时发展为19个根据地。
1、找陕甘宁、晋察冀二块根据地位置。
2、抗日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
①在敌后 ②大多在长江以北 ③很多连成一片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需要。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 去参议会选举产生。
——[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
(袁世凯亲信梁士诒)收买各方,组织各种请愿团,如京师请愿团、教 育会请愿团、妇女请愿团、乞丐代表请愿团、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和筹 安会的各省请愿团一起,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制 的风潮。
——李侃 等《中国近代史》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上下公愤,护国运动随之爆发。……悍然称帝, 也使原本依附于他的进步党人大失所望。……1916年3月,面对如火如荼的护 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护国运动爆发以来,袁世凯为国 人指骂,众叛亲离,终于在1916年6月6日暴亡。
◎五色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律时 教律 法院 属 人
及 发 布 命 令 时 须 副 署 之
。
大 总 统 提 出 法 律 案 公 布 法
第 四 十 五 条
国 务 员 于 临
之 区 别 。
平 等 , 无 种 族 、 阶 级 、 宗
第 五 条
中 华 民 国 人 民 一
院 行 使 其 统 治 权 。
、 临 时 大 总 统 、 国 务 员 、
第3 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核心提纲
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
民国政治制度(资)
制度与举措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
北洋政府
实行政党政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
南京国民政府
28年通过《训政纲 领》进入训政时期
48年召开国民大 会进入宪政时期
核心提纲
时期
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制度与举措
土地革命时期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 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 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 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 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有何特点?
①党派分化组合多变 ②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
①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 ②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
国民党成立 与宋教仁组阁
宋教仁遇刺
二次革命
袁世凯就任 正式大总统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 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 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措施: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作用:①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②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以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经验。
第 四 条
中 华 民 国 以 参 议
于 国 民 全 体
。
第 二 条
中 华 民 国 之 主 权
民 组 织 。
第 一 条
中 华 民 国 由 中 华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参议院 立法权
参议院多数党
选举 弹劾 一次否决权
总统
经参议院 同意任命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总理附署才能生效
总理内阁 行政权
通过《训政纲领》,怎样评价国民党所谓的“训政”?
①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②实质上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宪政时期——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 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此次“国大”(“行宪国大”)未能解决国民党面临的急迫 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反而因副总统“选举”之争而使党 内派系斗争激化。
法院 司法权
积极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政党政治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 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 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 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 近同盟会。
建立革命根据地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
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
建立行政区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核心提纲
主要制度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具体内容
政协制度
发展历程及职能变化
人民代表大会
发展历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特色的制度理论体系
目的和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 临时政府成立。国旗为五色旗、改为阳历纪元。标志着资产阶级 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