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 在先,气在后。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 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 道德规范。
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
• 青年时代, 信奉朱熹理学。 • 27岁,开始感到自己久不得志,前途渺茫,心持惶惑。一日读朱
熹上来光宗疏曰:“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 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守仁感触很深,顿时恍然大悟,悔恨自 己二十余年来读书虽然广博,却未能循序以致精,因而没有多少 收获。于是,他通过痛苦的反省,便注重循序读书,力求学问精 进,以期“致知”、“穷理”。可是,他在实践中总觉得茫然失 措,困惑难解。
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
• 王守仁38岁,在讲学中正式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命题,成 功地迈出了独创心学思想体系的第一步。王守仁在贵阳书院首次 公开讲论“知行合一”之说,对四方学者影响很大,贵州之士也 由此始知有心性之学。
•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之后,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 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他认为,良知 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 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
王阳明格竹图
经历了“格竹”的失败,又实践循 序致精的读书方法也未能成功,他 便对朱熹学说的崇信发生了根本性 的动摇,从此与朱学分道扬镳。
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
龙场悟道
• 王阳明于正德元年(1506),因反对宦官刘 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在龙场 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 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 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 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论王阳明的 心学思想wk.baidu.com
王阳明
• 王阳明,又称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子, 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 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 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 而且能够统军征战,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心学
•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 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 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下文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 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 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程朱理学
• 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 “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 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思想主张
• 心外无理 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 去寻
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 •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 唯求其是 •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参考网易课堂 董平教授 王阳明心学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
• 青年时代, 信奉朱熹理学。 • 27岁,开始感到自己久不得志,前途渺茫,心持惶惑。一日读朱
熹上来光宗疏曰:“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 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守仁感触很深,顿时恍然大悟,悔恨自 己二十余年来读书虽然广博,却未能循序以致精,因而没有多少 收获。于是,他通过痛苦的反省,便注重循序读书,力求学问精 进,以期“致知”、“穷理”。可是,他在实践中总觉得茫然失 措,困惑难解。
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
• 王守仁38岁,在讲学中正式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命题,成 功地迈出了独创心学思想体系的第一步。王守仁在贵阳书院首次 公开讲论“知行合一”之说,对四方学者影响很大,贵州之士也 由此始知有心性之学。
•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之后,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 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他认为,良知 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 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
王阳明格竹图
经历了“格竹”的失败,又实践循 序致精的读书方法也未能成功,他 便对朱熹学说的崇信发生了根本性 的动摇,从此与朱学分道扬镳。
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
龙场悟道
• 王阳明于正德元年(1506),因反对宦官刘 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在龙场 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 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 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 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论王阳明的 心学思想wk.baidu.com
王阳明
• 王阳明,又称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子, 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 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 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 而且能够统军征战,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心学
•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 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 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下文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 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 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程朱理学
• 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 “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 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思想主张
• 心外无理 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 去寻
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 •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 唯求其是 •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参考网易课堂 董平教授 王阳明心学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