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输入、输出与接口技术

合集下载

第5章 输入输出系统.

第5章  输入输出系统.


INTA1


01
IM 0
01
IR 0
INTR0
CPU
INTA 设备G
设备H
设备I
0

(5) 中断控制器集成芯片的优先排队(Intel 8259A)
INT
INTA
D0--D 7
A0 RD WR CS
CAS 0 CAS 1 CAS 2 SP/EN
数据缓冲
读/写 逻辑
级联缓冲 与比较器
中 优中 断 先断 服 级请 务 分求 寄 析寄 存 电存 器 路器
2 向量中断
3 (1) 有关的概念
4 . 中断向量
5
所有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和状态字在一起,称做
中断向量。
. 中断向量表
所有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或包括服务程序的状态字) 组织成一维表,存放在一段连续的存储区。该存储区叫中断 向量表。
. 向量地址
存放某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单元地址叫向量 地址。
二、总线操作时序
1、同步控制方式
总线周期
时钟
T1
T2
T3
T4
地址
读命令
数据
(总线的同步控制方式)
2、异步控制方式
地址 MREQ
RD MSYN 数据 SSYN
主,请求 从,回答
主,请求 从,回答
主,请求 从,回答
不互锁 半互锁 全互锁
三、总线的仲裁
1、集中式仲裁 链式查询仲裁 计数器定时查询仲裁 独立请求仲裁
中断屏蔽寄存器
IREQ 0 IREQ 1
IREQ 2 IREQ 3 IREQ 4 IREQ 5
IREQ 6 IREQ 7

微机原理课件(西电版)ppt35-2

微机原理课件(西电版)ppt35-2

5. 中断管理功能
发送中断请求和接收中断响应 发送中断类型号
优先级管理功能。
6. 复位功能
接收复位号
7. 可编程功能
可以用软件使其工作于不同的方式 用软件来设置控制信号
8. 错误检测功能
当前多数可编程接口芯片能检测下列两类错误: 传输错误 覆盖错误
接口与系统的连接
接口可分为两个部分 和I/O设备相连部分 和系统总线相连部分
第5章 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5.1 为什么要用接口电路
(1)接口电路按功能可分为两类:
使微处理器正常工作所需的辅助电路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2)为什么要用接口电路
外设访问方式的多样性 外设交互信息的多样性 多外设环境的要求 解决速度瓶颈
5.2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号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有以下几类信号 :
(1)数据信息,又分为:
数字量 模拟量 开关量
(2)状态信息 (3)控制信息
5.3 接口部件的I/O端口
数据端口 状态端口 控制端口或命令端口
外设通过接口和系统的连接
5.4 接口的功能以及在系统中的连接
微处理器 指令系统 存储器和高速缓存 微机与外设的数据传输 接口技术
接口的功能
基本功能: 在系统和I/O设备之间传输信号
提供缓冲作用
1. 寻址功能
识别区别存储器和I/O的信号 识别片选信号 选择接口中的寄存器
2. 输入输出功能
根据读写信号判断传输方向 传输数据、控制和状态信息
3. 数据转换功能
把CPU的并行数据转换成一些外设所需的 串行数据; 把外设的串行信息转换成并行数据送往CPU。
4. 联络功能
当数据传送完后,能通知CPU。

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

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

第五章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计算机软、硬件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系统的先进性和智能特性。

计算机以其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便宜,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或工业控制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

例如,卫星跟踪天线的控制、电气传动装置的控制、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力控系统、飞机、大型油轮的自动驾驶仪等等。

现在,当你走进一个自动化生产车间,将会看到许多常规的控制仪表和调节器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计算机正在不断地监视整个生产过程,对生产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转速和成分等进行采样,迅速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打印和显示生产工艺过程的统计数字和参数,并发出各种控制命令。

第一节概述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将模拟式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来实现,就组成了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5-1所示。

因此,简单地说,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采用计算机来实现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

图5-1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框图在控制系统中引入计算机,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运算、逻辑判断和记忆等功能完成多种控制任务。

在系统中,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因而给定值和反馈量要先经过A/D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数字量,才能输入计算机。

当计算机接收了给定量和反馈量后,依照偏差值,按某种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如PID运算),计算结果(数字信号)再经过D/A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控制信号输出到执行机构,便完成了对系统的控制作用。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结构可用图5-2来示意,它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是指计算机本身及其外围设备,一般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磁盘驱动器、各种接口电路、以A/D转换和D/A转换为核心的模拟量I/O通道、数字量I/O通道以及各种显示、记录设备、运行操作台等。

(1)由中央处理器、时钟电路、内存储器构成的计算机主机是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逻辑判断、控制量计算、越限报警等,通过接口电路向系统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指挥全系统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PPT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PPT

中断控制器1 中断控制器2
定时器 并行接口芯片(键盘接口) RT/CMOS RAM 协处理器
020~03FH 0A0~0BFH
040~05FH 060~06FH 070~07FH 0F0~0FFH
表5-1系统板上接口芯片的端口地址
表5-2扩展槽上接口控制卡的端口地址
I/O接口名称 端口地址 200~20FH 370~37FH 270~27FH 3F8~3FFH 2F0~2FFH 300~31FH 3A0~3AFH 380~38FH 3B0~3BFH 3D0~3DFH 3C0~3CFH 1F0~1FFH 3F0~3F7H 360~36FH
返 回
图1-1微机系统各类接口框图
CPU 内存 DB
AB
CB
智能仪器接口
通信接口
过程控制接口
输入接口
输出接口
外存接口
数字化存储 示波器、数 字化万用表
终端、调制 解调器
A/D转换器 开关量输入 D/A转换器 开关量输出
键盘、鼠标、数 字化 仪、光笔、 图形输入仪麦克 风、扫描仪
打印机 显示器
磁盘磁带 软盘光盘
返 回
5.1.1 为什么要设置接口电路
CPU与外设两者的信号线不兼容,在信号线功能定义、逻 辑定义和时序关系上都不一致 两者的工作速度不兼容,CPU速度高,外设速度低
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就 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 效率 若外部设备直接由CPU控制,也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 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图解
访问存储单元用地址总线 A19 ~ A0 ,全译码后得到 00000H~ FFFFFH共1MB 地址空间. I/O端口只利用其中的一部 分地址线,即 A15 ~ A0 地 址 线 , 可 译 出 0000H ~ FFFFH 共 64KB 个 I/O 端口 地址. 由于端口是与存储器隔离 的,所以用户可扩展存储 器到最大容量,而不必为 I/O端口留出地址空间.

第5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1讲解

第5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1讲解

武汉科技大学
电信系
2. P1口 字节地址90H,位地址90H—97H
P1.0—P1.7: 准双向I/O口 输出时一切照常,输入时要先对其写“1”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1
读引脚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
Vcc 内部上拉电阻
引脚P1.X
17
第五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
武汉科技大学
电信系
P1口
输入数据时,要先对其写“1”
读锁存器
Vcc 内部上拉电阻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2
DQ
1
CK /Q
0
截 引脚P1.X 止
1
读引脚 =1
18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
第五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
武汉科技大学
电信系
P1口
读锁存器
输出数据 1 时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2
DQ
1
CK /Q
0
1
Vcc 内部上拉电阻
1
读引脚 =0
控制=1时,此脚作通用输出口: 输出=1时
23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
第五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
武汉科技大学
电信系
P2口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0
写锁 存器
2
DQ CK /Q
地址高8位 控制 =1
Vcc 内部上拉电阻
0
1
3
=0
导 引脚P2.X 通
1 读引脚 =0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
控制=1 时,此脚作通用输出口: 输出=0 时
例5-1.设计一电路,监视某开关K,用发光二极 管LED显示开关状态,如果开关合上,LED亮、 开关打开,LED熄灭

计算机控制(第五章开关IO电机控制步进电机)

计算机控制(第五章开关IO电机控制步进电机)

(七)电磁阀接口技术 电磁阀对气体、液体管道的开关进行控制。广泛应用于液 压机械、空调系统、热水器、自动机床等系统中。 电磁阀可分为交流和直流两类,根据其阀位和通道数目有 两位三通、两位四通、三位四通等。 下图为电磁阀的结构原理图。
交流电电磁阀常要使用双向可控硅驱动或用一个直流继 电器作为中间继电器控制。
下图为交流电磁阀的接口电路。MOC3041为光电耦合 器,用于触发双向晶闸管KS,以及隔离单片机和电磁阀系统。
(八)报警程序的设计
常用的报警方式有: 1、 声语言报警:电铃,电笛,频率可调的蜂鸣震 荡音响,集成电子音乐芯片,语音芯片等。 2、 显示报警:LED指示灯,闪烁的白炽电灯, LED、LCD数码管,LED、LCD图形显示器,CRT 显示器等。 3、 图形、声音的混合报警。
三、电机控制接口技术
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电机分为动力电机和控制电机。 现代化生产对电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精度、速度、带 负载能力、灵活性、智能化等。 电机的控制用自动化控制设备,朝向集成化、微型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微机和单片机使电机控制产生革命性的飞跃。目 前已研制出了许多微机或单片机控制电机的系统及专用控制板。 不远的将来,智能化调速系统、电机一体化等会广泛应用。 (一)小功率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调速可通过控制电枢平均电压来实现。 用微机或单片机控制,通过改变电枢电压接通时间与通电周期的 比值(即占空比)来控制电机速度——此即脉冲宽度调制PWM。 电机转速由电枢电压Ua决定, Ua越大,电机转速越高。 电机通电时速度增加,断电时速度逐渐减小,控制通、断时间比 即可控制电机转速。 设电机全通电时的转速为Vmax,占空比为D=t1/T,则电机的 平均速度为:Vd=Vmax×D (近似的线性关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微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微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微机的分类和特点。

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机的工作原理。

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微机的分类和特点。

利用图形和示意图,讲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表格和图表,介绍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

实验设备:微机实验箱。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机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微机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发展和结构。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掌握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2 教学内容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

微处理器的结构和组成。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

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

利用仿真软件,讲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编程实例,让学生掌握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

实验设备:微机实验箱。

仿真软件:汇编语言编程工具。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和发展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性能。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扩展方式。

掌握存储器的接口技术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总的来说,我掌握的知识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感觉这门课的内容对我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这门课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80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介绍了80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存储器的组成和I/O接口扩展方法,微机的中断结构、工作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微机中的常用接口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七大接口芯片:并行接口8255A、串行接口8251A、计数器/定时器8253、中断控制器8259A、A/D(ADC0809)、D/A (DAC0832)、DMA(8237)、人机接口(键盘与显示器接口)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微机系统中涉及的总线技术、高速缓存技术、数据传输方法、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论(1)超、大、中、小型计算机阶段(1946年-1980年)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2)微型计算机阶段(1981年-1990年)微型计算机大量普及,几乎应用于所有领域,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网络阶段(1991年至今)。

计算机的数值表示方法: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要会各个进制之间的数制转换。

计算机网络为人类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从而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实现了遍及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章:80X86微处理器结构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他们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方式,重点讲述了8086微处理器的相关知识,从而为8086微处理器同存储器以及I/O设备的接口设计做了准备。

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

第三章:80X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指令的多种寻址方式,讲述了80X86指令系统中各指令的书写方式、指令含义及编程应用;讲述了汇编语言伪指令的书写格式和含义、汇编语言中语句的书写格式。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第一节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一、接口的概念和功能二、接口电路的典型结构三、接口功能第二节I/O端口的编址和译码一、I/O端口的编址方式二、输入/输出指令三、I/O端口的译码第三节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一、无条件传送方式二、条件传送方式三、中断传送方式四、DMA传送方式一、接口的概念和功能1 接口:指CPU与存储器和外设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电路部分,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为什么要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电路?其一,CPU与外设两者的信号线不兼容,在信号线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上都不一致;其二,两者的工作速度不兼容,CPU速度高,外设速度低; 其三,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就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其四,若外部设备直接由CPU控制,也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因此,有必要设置接口电路,以便协调CPU与外设两者的工作,提高CPU的效率,并有利于外设按自身的规律发展。

2 接口技术:是研究CPU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最佳耦合与匹配,实现双方高效、可靠地交换信息的一门技术,是软件、硬件结合的体现,是微机应用的关键。

微机接口技术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包括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自控原理以及通信技术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接口技术在微机应用中的作用微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微机化产品的开发,从硬件角度来讲,就是接口电路的研究和开发,接口技术已成为直接影响微机系统的功能和微机推广应用的关键。

微机的应用是随着外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接口技术的发展而深入到各个领域的。

1从编程角度看,接口内部主要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可以进行读/写操作的寄存器,又称为I/O端口。

2各I/O端口由端口地址区分。

3按存放信息的不同,I/O端口可分为三种类型数据端口:用于存放CPU与外设间传送的数据信息状态端口:用于暂存外设的状态信息控制端口:用于存放CPU对外设或接口的控制信息,控制外设或接口的工作方式。

第5章(第5版)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5版)课件

第5章(第5版)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5版)课件

二、查询方式程序流程图
03:42
输入状态信息
N
准备好?
Y
传送数据
三、查询方式的过程
启动外设设备 延迟
传送数据
查询方式的过程: 查询——等待——数据传送,待到 下一次数据传送时则重复上述过程。
03:42
四、查询方式的特点
优点:通用性好,可以用于各类外设和CPU 间的数据传送。
• 缺点:CPU在完成一次数据传送后要等待很 长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的传送。在等待过程 中,CPU不能进行其他操作,所以效率比较 低。
03:42
中断技术实现的功能 • 1、分时操作
• 2、实时处理 • 3、故障处理
03:42
1、分时操作
• 计算机的中断系统可以使CPU与外设同时 工作。
• CPU在启动外设后,便继续执行主程序; 而外设被启动后,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当 外设准备就绪时,就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CPU响应该中断请求并为其服务完毕后, 返回原来的断点处继续运行主程序。外设 在得到服务后,也继续进行自己的工作。
为0,则相应的中断源规定为低级中断。
03:42
3、中断优先级排列顺序
• 当同时接收到几个同一优先级的中断请求时,响应哪个中断源则取决于 内部硬件查询顺序。
• 其优先级顺序排列如 图所示。
中断源
同级内的中断优先级
外部中断0中断 定时器/计数器T0溢出中断 外部中断1 定时器/计数器T1溢出中断 串行口中断
(b)用位操作指令
SETB ET0;定时器/计数器0允许中断 SETB ET1;定时器/计数器1允许中断 SETB EA ;CPU开中断
03:42
三、中断优先级控制
1、89C51/S51的中断优先级 2、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 3、中断优先级排列顺序 4、中断优先级控制实现的功能 5、例5-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微机的发展历程1.2 微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3 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1.4 微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第二章:微处理器2.1 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2 微处理器的性能评价2.3 常见微处理器简介2.4 微处理器的编程与应用第三章:存储器3.1 存储器的分类与性能3.2 随机存储器(RAM)3.3 只读存储器(ROM)3.4 存储器扩展与接口技术第四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4.1 I/O接口的基本概念4.2 I/O接口的编址方式4.3 常见I/O接口芯片介绍4.4 I/O接口的程序设计第五章:中断与DMA控制5.1 中断的概念与原理5.2 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5.3 DMA控制原理与实现5.4 中断与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六章:串行通信接口6.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6.2 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6.3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6.4 串行通信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七章:并行通信接口7.1 并行通信的基本概念7.2 并行通信的接口标准7.3 并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7.4 并行通信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八章:总线技术8.1 总线的概念与分类8.2 总线标准与协议8.3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8.4 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九章:模拟接口技术9.1 模拟接口的基本概念9.2 模拟接口的电路设计9.3 模拟接口的信号转换技术9.4 模拟接口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十章:微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维护10.1 微机系统的可靠性概述10.2 微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10.3 微机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10.4 提高微机系统可靠性的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微机的发展历程与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解析:了解微机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助于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微机系统。

重点环节二: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解析:微处理器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理解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对于深入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至关重要。

计算机接口技术

计算机接口技术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扩充,如并行执行技术,推测执行与超顺序执行技术等。
五、按使用信号的类型可分为数字接口和模拟接口
按使用信号的类型可分为数字接口和模拟接口 以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接口进行的简单分类,但现在接口技术已向复合化发展
二、微机与外设的连接方式:总线
CPU
内存接口
内存
智能仪器接口
通讯接口(wangluo
过程控制接口
数字量输入输出接口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数字仪表: 如:数字式波器 数字万用表
终端: 如:传真机 Modem
传感器驱动器: 如:测力仪 电机驱动电源
数字外设: 如:打印机、磁盘 记录仪、显示器等
1-2 I/O接口的基本结构、功能与组成
1-3:二、专用接口和通用接口
微机系统的接口插座
三、按数据通讯的方式可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
串行:位传送 并行:字或字节
四、按信息传送方式可分为查询式接口、中断式接口和DMA式接口
1、程序查询式:CPU使用程序程序传送方式与I/O设备交换资料,分 B:无条件程序传送接口 A:程序查询方式接口 2、中断方式接口: 当I/O设备需要CPU为其服务时,可以发出中断请求信号INT,CPU在接到信号后,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转为某设备服务,服务完毕后,再返回原来被中断的程序,中断服务由I/O端口发出申请。
一、什么是计算机接口技术:
计算机I/O接口:这种介于计算机主机系统和外设之间的缓冲电路称为计算机接口电路。 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主机系统和外设之间的缓冲电路的设计与连接技术。 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接口技术与计算机组成技术存在着交叉。
一、什么是计算机接口技术:

输入和输出技术幻灯片PPT

输入和输出技术幻灯片PPT
总线
输入设备1
EN1
输入设备2
EN2
CPU
当设备1与CPU进行数据传送时,设备2的数据信号应处于三态 当设备2与CPU进行数据传送时,设备1的数据信号应处于三态
多个输入设备连在总线上时, 只有进行数据传送设备的数据线处于工作状态, 而未进行数据传送设备的数据线应处于高阻态。
输入设备1
EN1
输入设备2
控制信息是CPU通过接口送给外设的。CPU通过发送控 制信息控制外设的工作。外设种类不同,控制信息也各不 相同。
DB AB CPU CB
I/O接 口 数据端口
状态端口
控制端口
数据信息 状态信息 外设 控制信息
简单的外设接口
总结:
➢ 每一个I/O端口对应一个I/O地址,CPU由端口地址区 分I/O端口,从硬件角度看,端口可以理解为寄存器。 ➢ 在I/O操作中,主要有三类信息:数据信息、状态信息 和控制信息,分别存放于相应的端口。 ➢ CPU对外设输入/输出的控制,是通过对接口电路中各 I/O端口的读/写操作完成的。
单向三态驱动器74LS244
A3~A0
1G
A7~A4
2G
Y3~Y0 Y7~Y4
含两个4位三态驱动器
功能表
1G A3~0 00 01 10 11
Y3~0 0
1 高阻 高阻
2G A7~4 00 01 10 11
Y7~4 0
1 高阻 高阻
双向三态驱动器74LS245
A7~A0
Y7~Y0
G DIR
功能表
外设处理信息的类型、速度、信号电平、通信方式与CPU不匹
配,
不能直接挂在总线上,必须通过接口和系统相连。
CPU

单片机第5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讲解

单片机第5章   输入输出接口P0~P3讲解

P2口—1.作为输入/输出口。 2.作为高8位地址总线。
P3口—P3口为双功能 1.作第一功能使用时,其功能为输入/输出口。 2.作第二功能使用时,每一位功能定义如下表
所示:
端口引脚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第二功能 RXD (串行输入线) TXD (串行输出线) INT0(外部中断0输入线) INT1 (外部中断1输入线) T0 (定时器0外部计数脉冲输入) T1 (定时器1外部计数脉冲输入) WR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信号入)
为了节省口线,可将按键接成矩阵的形式。
例如:8×8的形式接64个按键,行列用两个接口 表示。每个按键都有行值和列值,行值和列值的组合 (称为按键的扫描码)就可以唯一的标识某个按键。 矩阵的行线和列线分别通过两个并口与CPU通信。按键 的状态用开关量“0/1”表示。
键盘处理程序的任务是: 确定有无键按下; 判哪一个键按下, 键的功能是什么; 还要消除按键在闭合或断开时的抖动。
TAB2 : db 78H,79H,38H,38H,3FH ; “HELLO”的字形码
DAY: MOV R6,#20 ; 延时20ms子程序 DL2: MOV R7,#7DH DL1: NOP
NOP DJNZ R7,DL1 DJNZ R6,DL2
RET
END
5.3.2用并行口设计键盘电路
键盘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输入设备,当按 键少时可接成线性键盘(一个按键对应一位,如图5.2 中的按键 ),按键较多时,这样的接法占用口线较多。
a
5
EE DE BE 7E ED DD BD 7D EB DB BB 7B E7 D7 B7 77
开始

微机原理 第五章 IO接口

微机原理 第五章 IO接口

控 制 逻 辑
8 8
IOR IOW
I/O 端口 (256个) 个
(3)使用专用I/O指令和 (3)使用专用I/O指令和 使用专用I/O 存储器访问指令有明显 区别, 区别,可使编制的程序 清晰易懂,便于检查. 清晰易懂,便于检查.
隔离I/O I/O方式 5.2.2 隔离I/O方式
5-16
2.缺点: 2.缺点: 缺点
AB 存储器 存 储 空 间 DB MPU
读 /写 I/O 端口 RD 源自R 控制 逻辑控制5.2.1 存储器映象方式
5-12
1.优点: 1.优点: 优点
AB 存储器 存 储 空 间 DB MPU
读 /写 I/O 端口 RD WR 控制 逻辑
控制
I/O操作与存储器操作完 (1) I/O操作与存储器操作完 全相同,无需使用专用I/O指 全相同,无需使用专用I/O指 I/O 令,而存储器操作指令及其寻 址方式非常丰富,从而使I/O 址方式非常丰富,从而使I/O 功能增强,编程方便,灵活. 功能增强,编程方便,灵活. I/O端口数目 端口数目( (2) I/O端口数目(即外设数 只受总存储容量的限制, 目)只受总存储容量的限制,大 大增加了系统的吞吐率. 大增加了系统的吞吐率. (3) 使微机系统的读写控制 逻辑简单. 逻辑简单.
存储器 (1MB)
控制
MEMR MEMW
控 制 逻 辑
8 8
IOR IOW
有两个地址空间, 有两个地址空间, 使用不同的读写 MPU 使用不同的读写 控制信号访问存储器 I/O端口 端口. 和I/O端口. MPU访问I/O端口必 访问I/O MPU访问I/O端口必 须采用专用I/O指令. 须采用专用I/O指令. I/O指令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五版周荷琴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五版周荷琴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五版周荷琴课后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核心包括 CPU、内存和 I/O 设备。

CPU 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指令,控制各部分设备的操作。

内存存储数据和程序指令。

I/O 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途径。

1.2 计算机的基本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层次结构分为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

硬件体系结构定义了计算机中硬件组件的功能、特性、接口和互连方式。

软件体系结构定义了计算机的软件组件及其相互关系。

1.3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机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获取操作数、执行指令、写回结果等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为:取指令: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分析指令:解码指令确定要执行的操作;获取操作数:从内存或寄存器中读取操作数;执行指令:进行具体的运算或操作;写回结果:将运算结果写入内存或寄存器。

1.4 计算机性能指标•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包括运算速度、存储容量、传输速率、可靠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运算速度衡量了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快慢;存储容量表示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量;传输速率表示从一个设备向另一个设备传输数据的速度;可靠性表示计算机的故障率;可用性表示计算机在给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比例。

第二章: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2.1 数制与编码的基本概念•数制是用于表示数值的方法,常见的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编码是指将字符、符号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二进制形式。

2.2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可以采用除2取余的方法。

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时,可以根据二进制位上的权值相加的原理进行计算。

2.3 BCD码与ASCII码•BCD码是Binary-Coded Decimal的缩写,用4位二进制码表示一个十进制数的一位。

ASCII码是一种字符编码,将每个字符映射成一个唯一的二进制数。

2.4 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一种错误检测码,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位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0
E
BUSY
D0
D0
Q0
D0
IOR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IOW
~
D7
1
~
~
D7
74LS273
~
Q7
D7 外设
&
1 1
CP
1
查询传送方式
START:MOV AX,4000H MOV DS,AX MOV SI,8000H MOV CX,100 MOV DX,00FFH IN AL,DX AND AL,01H JZ WAIT MOV AL,[SI] OUT DX,AL INC SI LOOP GOON RET
无条件传送方式
无条件传送方式也称为同步传送方式,主要用于对简单外设进 行操作,或者外设的定时是固定的或已知的场合。也就是说,这类外 设在任何时刻均已准备好数据或处于接收数据状态,或者在某些固定 时刻,它们处在数据就绪或准备接收状态,因此程序可以不必检查外 设的状态,而在需要进行输入或输出操作时,直接执行输入输出指令。 无条件传送方式一般用于控制CPU与低速接口之间的信息交换. 例如开关、温度、压力流量等(A/D)转换器。由于这些信号变换缓慢, 当需要采集这些数据时,外设已经将数据准备就绪了,因此无需检查 端口的状态,就可以立即采集数据。由于数据保持时间相对于CPU的 处理时间长得多,故输入端可直接用输入缓冲器与CPU的数据总线相 连。若外设是输出设备,一般要求接口有锁存能力,也就是CPU送给 外设的数据应该在接口中保持一段时间,其原因是外设的速度较慢, 所以要求CPU送到接口的数据能保持到外设动作相适应的时间。
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信息交换时有什么问题? 外部设备种类繁多,从工作原理来讲,可分为机械式、电动式、 电子式和其它形式等几类。它们对所传输的信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这就给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速度不匹配:CPU的速度很高,而外设的速度要低得多,而且不同的 外设速度差异甚大,它们之中既有每秒钟能传送兆位数量级的硬磁盘, 也有每秒钟只能打印百位字符的串行打印机或速度更慢的键盘。 (2)信号电平不匹配:CPU所使用的信号都是TTL电平,而外设大多是复 杂的机电设备,往往不能用TTL电平所驱动,必须有自己的电源系统 和信号电平。 (3)信号格式不匹配:CPU系统总线上传送的通常是8位、16位或32位的 并行数据,而各种外设使用的信息格式各不相同。有些设备上用的是 模拟量,而有些是数字量或开关量;有些设备上的信息是电流量,而 有些却是电压量,有些设备采用串行方式传送数据,而有些则用并行 方式。 (4)时序不匹配:各种外设都有自己的定时和控制逻辑,与计算机的CPU 时序不一致。
4) 数据转换功能
当外设提供的数据形式不是CPU能直接接受的形式时,则 通过接口转换成CPU可接受的形式。如A/D,串/并转换等, 反之也一样。
5) 联络功能
当CPU要访问外设时,首先要查询外设状态,能否接受访 问,接口应将外设状态准备好,供CPU查询;或向CPU 发特定的信号通知外设已准备好。
6) 数据缓冲功能

中断传送方式
中断传送方式会在每次外设准备好或空闲时,主动向CPU发出中断 请求,以示要传送数据,CPU响应该请求后,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实现 与外设的数据传送。其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⑴ 暂停主程序,实现程序的转移,即中断响应; ⑵ 保护和恢复有关寄存器的内容; ⑶ 执行I/O操作,并实现内存←→累加器←→端口之间的传送; ⑷ 实现中断返回。
如果不满足,则回到前一步读取状态字; ⑶ 如状态字表明外设已处于“就绪”状态,则传送数据。
开始
查询传送方式
开始
否 初始化
测试数据 是否准备好
初始化 否
是 输入一个字节或字到CPU
外设是否准备好?
对数据进行处理 传送到内存缓冲区 操作完成否? 处理缓冲区中数据

输出一个字节或字到外设
操作完成否? 后续处理 查询方式输出过程流程图

5.2.1接口的功能: 1)寻址功能
识别是否是I/O口的操作信号,识别是否为端口的片选信 号,识别是芯片的哪个寄存器被访问。
2) 输入/输出功能
根据CPU通过控制总线送来的读写信号决定是输入操作还 是输出操作。
3) 可编程功能
有些接口具有可编程特性,可以通过指令设定接口的工作 方式,工作参数,以满足不同外设的要求。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方式
Intel 公司的80486微处理器的片内Cache一般在 1~16KB之间。有些具有RISC结构的微处理器 片内Cache已达32KB。有的微机了为提高性能, 除了片内Cache之处,还增设一个片外的二级 Cache,其容量一般在256KB以上。
1号外设 准备就绪?
否 是 对1号外设服务
2号外设 准备就绪?


对2号外设服务
3号外设 准备就绪?


对3号外设服务
查询传送方式
优点:接口电路和程序设计都较为简单, 容易实现。 缺点:CPU外设不能并行工作,CPU的 效率低,外设得不到及时响应。 适用场合:这种传送方式适用于一般工 作速度较慢的外设,特别是外设数量不 多,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方式
中断控制的I/O虽然克服了查询方式I/O的缺点,能够快速响应I/O 传送的请求,但是I/O设备的服务仍然是由软件实现,为完成一个字节(字) 的数据传送,CPU必须执行很多额外的工作。当要求快速进行数据传送 的场合,执行上述过程已无法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这时可以采用直接 存储器存取,由DMA控制器实现外设←→存储器间的直接传送。 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需要一块专门的硬件电路(通常叫DMA 控制器)对整个数据传送过程进行管理。这种控制器能给出访问内存所需 要的地址信息,并能自动修改地址指针,也能设定和修改传送的字节数, 还能向存储器和外设发出相应的读/写控制信号。在DMA传送结束后,它 能释放总线,把对总线的控制权又交还给CPU。因此采用DMA方式传输 数据时,不需要进行保护和恢复断点及现场之类的额外操作,一旦进入 DMA操作,就可直接在硬件的控制下快速完成一批数据的交换任务,数 据传送的速度基本上取决于外设和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主机与外设速度相差很大,为了防止数据丢失,I/O接口 均设有双向数据缓冲器。
7) 中断管理功能
有专门的中断管理接口,能完成中断判优、中断屏蔽,向 CPU送入中断类型码等功能。
8) 错误检测功能
多数可编程芯片都能自动检测出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传输错误,如串口中的奇偶校验
2.覆盖错误
9) 复位功能
查询输出方式
查询输入方式
查询传送方式
74244
【例6-3】现欲将8000H为 首地址的顺序100个单元的 数据,利用查询方式输出 到外设。外设经输入输出 接口与8086的系统总线连 接。CPU通过三态接口 (74LS244)可以查询外设的 状态,而且当外设状态信 号=1时,可以接收CPU由锁 存器(74LS273)输出的数据。 =0时,表示外设处于忙状 态,不能接收数据。(两 个端口地址都是00FFH)
【例6-2】类似于例6-1中,让接在Q0~Q7上的二极管自上而下轮流点亮3s, 编写程序实现。 MOV MOV OUT CALL ROL JMP AL,01H DX,0000H DX,AL DELAY AL,1 LOP ;使Q0为1,LED0先亮 ;将信息送0000H端口 ;调用延时3S子程序 ;小循环左移1位 ;循环点亮LED
中断传送方式
INTR 准备好 准备好
CPU
D7~0
数 据 锁 存 器
D7~0
输 出 设 备
CPU
D7~0
数 据 缓 冲 器
D7~0
数 据 锁 存 器
D7~0
输 入 设 备
地址线
地址译 码电路 中断输出方式
地址线
地址译 码电路 中断输入方式
中断传送方式
优点:系统的工作效率高,CPU、I/O设 备可以并行工作,外设可以主动向CPU 请求,能够得到CPU的及时响应。 缺点:每次传送数据,CPU都要做许多 额外的工作,传送速度仍然不是很快。 适用场合: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工作速 度不是很快的外设,特别是实时控制、 检测场合。
能接受主机的复位信号,使系统重新启动。
10) 时序控制功能
接口电路具有自己的时钟,以满足外设在时序方面的要求。
5.2.2接口的组成:
尽管不同功能的接口实际电路差别很大,但 逻辑上都包括控制部件、状态寄存器、数据寄存器 与缓冲电路等,如下图
5.3 CPU与i/o端口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最大量的 操作是数据传送。在微机系统中,数据主要在 CPU、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传送,在数据传送过 程中,关键问题是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微机系 统中的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主要有软件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和硬件传送方式(主要是DMA直接 存储器存取)方式。其中,程序控制方式又包括: 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和中断传送方式。
LOP:
查询传送方式
查询传送也称条件方式传送,用查询方式传送时, CPU通过执行程序不断读取并测试外设的状态,如果外设 处于准备好状态(输入设备)或者空闲状态(输出设备),则 CPU执行输入指令或输出指令与外设交换信息。因此,接 口电路除了有传送数据的端口,还要求有传送状态的端口。 对于条件传送来说,一个数据传送过程由3个环节组成: ⑴ CPU从接口中读取状态字; ⑵ CPU检测状态字的对应位是否满足“就绪”的条件,
什么是输入/输出接口? 因此,要实现外部设备与主机之间的连接 (connection)和信息交换,必须经过一个数据转换和传输 的设备。这种设备,我们叫做I/O接口(interf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