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安徽全椒中学郑军【课标要求】: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气候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一样,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而气候变化是我们现在社会和世界普遍关注、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其实际应用性和地理的专业性以及社会普及性,都将是高考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也是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

教材首先从不同时间尺度对气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然后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近代气候变化及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关系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说明气候变暖找出原因所在。

教材第二部分通过孟加拉国和图瓦卢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全球变暖的影响,并通过活动的形式探讨气候变化其他的影响。

第三部分利用图片和活动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地理事物中来,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视频)全球变暖公益宣传片师:我们看到了动物们无奈地选择了自杀,其原因完全不是它们造成的,也许我们人类才是戗戮生命的凶手。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
一、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解读:课程标准要求中的行为动词为“举例说明”,认知内容中关键词是“影响”,主要是“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地位:本节内容为3.4世界气候第三课时的内容。

2.内容梳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篇幅不多,主要涉及气候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前面的课时已经学习过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世界的气候特征和分布,能够根据气温、降水状况说出气候特征和大致分布位置。

2.能力基础:七年级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能根据图片资料简单描述地理事物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气候变暖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全球变暖,培养学生低碳生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观察对比、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等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世界的气候》第3课时
在“探究全球变暖的影响”中,班级学生思维活跃,想分享观点的学生很多,说得也比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做简要归纳。

气候变化主题班会教案

气候变化主题班会教案

气候变化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及其与全球环境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

2. 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态度,倡导低碳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气候变化概述- 定义:长期(通常指几十年或几百年)平均气候状态的变异。

- 类型: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气候变化。

2. 气候变化的原因-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轨道变化等。

- 人为因素: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等。

3. 气候变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生物种群迁移、生态系统失衡等。

- 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水资源分配等。

4.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国家政策:碳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 个人行动: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气候变化的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使用PPT展示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及全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

4. 互动环节- 开展气候变化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的经验。

5. 总结与展望- 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重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知识问答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气候变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互动环节的态度和参与度,以评价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全球气候变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2、掌握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3、运用气候统计图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4、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方法:导学、设问、探究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变”是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

天在变、地在变,沧海可以变桑田。

山在变、水在变,全球气候也在变。

今天我们来探讨——全球气候的变化。

2、提问:前边咱们讲过了气候的要素,谁来告诉大家?(如果回答不出来,进行启发——我们这里什么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寒冷指的是什么、多雨干燥指的是什么?)3、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等。

因此考察全球气候变化也从这几个这几个方面进行。

板书:气候变化水热风4、专家对黄土高原土层的进行考察,黄土堆积有明显的分层,并且层次厚度不一,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风的强弱在不同时期不同)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下边书归正传。

5、同学们谁知道“豫”什么意思?哪个意思与地理有关?多媒体出示百度词条。

(河南的简称)。

6、同学们看一下——一个人牵着一头象。

大象生存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呢?谁知道老挝的首都是哪?(万象)。

这说明大象生活在东南亚的森林中,当然南亚、非洲的森林里也有,大象应该是生存在热带环境中的动物。

河南是湿热环境吗?这说明什么?7、说明中原之地的河南在某一段时间是湿热的,那么是哪段时间呢?8、出示课本97页气候统计图,看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找一下中国哪些时候比较温暖呢?9、秦汉之前除一小段时间外,大部分时间比较温暖。

这正是中国的夏商周造字时代啊,很多字就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豫”字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气候烙印。

10、公元500-1000年是不是也比较温暖啊。

这又是哪一段历史啊?11、唐宋时期,这是中国最繁盛的一段历史,尽管毛泽东看不起唐宗宋祖,但这是中国老百姓最幸福的时期,为什么呢?(水热条件比较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就是说,这一温暖期制造了一段辉煌历史。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起看看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欢迎查阅!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1课标要求: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案设计一、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不仅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将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和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能助力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3.意识到个人行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三、教学内容1.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原因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大气循环系统等。

引导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和人为现象的相互作用。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介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3. 个人行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介绍个人行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如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等。

引导学生意识到认真对待个人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一份力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来介绍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行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气候变化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课程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和讨论,促进思维的开放和深入。

五、教学手段1.电子白板:通过电子白板来展示气候变化的变化趋势、地图、图表等,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

2.演示工具:通过使用演示工具来呈现气候变化的情况,以及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3.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来感受气候变化对生态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六、评估方式1.日常表现:根据学生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等进行评估。

全球变暖教学设计

全球变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和解读】1.课标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课标解读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课标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应通过图表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能从所给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认识全球气候变暖的既成事实。

2.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二)能力目标1. 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海平面,农业生产,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及表现。

2. 收集资料并结合课本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全球变暖既成事实的理解,树立居安思危的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减缓全球变暖的措施。

【教法及学法】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全球变暖相关资料,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气候变化的措施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和固碳技术)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适应气候变化4、努力加强国际合作从自身做起,成为参与延缓全球变暖的实践者。

小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守卫美丽的蓝天。

激发环保意识(\全球气候在厂i不断变化之中d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 应对策地质历史时期近代时期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变化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精品高中地理必修Ⅰ“2.4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及实录简评反思南海区九江中学地理科组江婉清一、课标课程分析:这节书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强调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时不必深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感悟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即可。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教材结构: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重点: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难点: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学情分析:三、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设计重学习过程、重能力培养、重气候变化资料的辅助教学,以展示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教育功能。

四、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并了解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理解全球变暖的影响和主要对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能从资料和生活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讨论、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变措施与对策,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建立有效的课堂情景,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认识全球变暖的影响,增强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五、教学条件分析与教学手段选用1、我校多媒体条件充足,老师可自制Powerpoint课件,插入学生活动的内容、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录象、图片和材料等演示过程,以激发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2、我校有电子阅览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拓展知识与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课标要求二、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本课利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特别注重分析近一两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找出适应性的对策,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利用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其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在于其影响,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涉及当前热点和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生分析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全班计划分成四个小组(代表团),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图瓦卢-西非代表团,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2015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为一条线条串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的学习与探讨,使之变得有趣!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资料,能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并能简要说明什么是气候变化、有何特点;2.通过图表,能简要说明引起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可能原因和温室效应原理;3.通过生活和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4.通过原因分析,运用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以“2015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一条主线,四小组(代表团)的组内合作探究、组间的相互交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注重生成、重新开发课程;2.提供比较丰实的材料,含国别组本身的材料和共有的材料,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条件允许,可以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在里面下载必要的材料)3.设置三个探究活动即“大会”议题,分别是:(1)全球气候变化是什么,请各代表团用简报1分钟向民众说明;(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是什么,请各代表团从本国国情出发谈谈认识并加以分析;(3)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请各代表团组内商讨,最后各代表团达成共识,发表“联合宣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并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2.树立全球环境观和国际合作的意识。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观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

三、教学难点:1.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

2.解释气候变化的复杂的自然和社会机制。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预习1.请学生观看有关气候变化的视频或PPT,了解有关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背景。

2.请学生阅读相关地理书籍或网上文章,了解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3.请学生做一些有关气候变化的调查和研究,在小组或班级中展开讨论。

第二节课堂探究1.教师对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背景作简要介绍,讲述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因和机制。

2.教师通过讲解PPT或实地考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掌握气候变化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3.教师通过图表和数据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等。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后果和解决之道,如全球减排和环保、能源转型和科技创新等。

5.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气候变化的想法和看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第三节课后拓展1.请学生收集有关气候变化的信息和新闻,在班级或学校内成立环保小组,开展有关气候变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请学生写一篇有关气候变化的文章或演讲稿,运用地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请学生进行气候变化的实地调查或科研项目,研究气候变化的机制和未来趋势,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地理教育的一部分,气候变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湖州二中郑先健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以学生熟知并喜爱的中央财经频道脱口秀综艺节目《是真的吗》为样本,以“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理念为驱动,以教材资料及网络传言为载体,为学生“搭台”,供学生“唱戏”,充分体现了新教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精神。

设计案例活动,锻炼学生在图文材料中收集、刷选、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具备的辨证分析思维能力及科学的质疑求证习惯。

二、课标解读:课标内容为“根据有关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笔者认为,从课标的要求看,学习重点不在气候变化本身,更不在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而是在其影响。

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上的有关材料或查找其他相关材料,为学生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发现并说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湘教版”、“鲁教版”、“人教版”、“中图版”中均有设置,但是教材正文内容差异较大,阅读材料事例差异更大。

所以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的使用,以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同时,本节内容时空跨度大,涉及领域广,观点争议强,又略显枯燥,所以我采用模拟综艺节目的方式,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相关知识。

四、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表征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了。

因此,对气候变化这一现象不难理解,而且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热点问题有所了解。

但对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知识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才能深刻体会。

同时,当代学生的质疑精神很强,但是求证习惯有待加强。

再次,学生喜欢看综艺节目,更梦想来到节目录制现场。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据图说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上的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气候变化和我们应对的教案

气候变化和我们应对的教案

气候变化和我们应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 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3. 掌握气候变化应对的策略和措施;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气候变化的概念及影响内容:介绍气候变化的概念、从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方法:利用幻灯片和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辅以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验。

2.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方法:通过图片、影像、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原因,并展示一些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引起学生关于问题的关注,并提出解决措施。

3. 气候变化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内容:介绍气候变化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全球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措施。

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内容:通过实践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方法:通过展开金秋义务植树等环保实践活动,形成以"爱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气候变化的严重性,认识到人类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并推行环保理念,以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为主。

2.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贪婪消耗、不断追求物质追求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把理念融入到生活学习当中。

四、教学设计1. 教学形式结合初中学科特点,采用多样化形式,包括图纸分析、视频分析和主题讨论。

2. 教学方法因为气候变化具有严峻的现实意义,我们选择关注实际研究成果,使用多媒体实例和真实的天气事件图片等方式,结合开放式问题讨论,启发学生进一步知道有关气候变化的真相。

3.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让他们形成增强环保意识的概念。

4.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派发反馈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反馈单将覆盖对本节课的态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教材、教学方法的反馈等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 变化对 人类活动 的影 响
— 研究性学习教 学设计
赵守拙
(丹阳六中, 江苏 丹阳 212300)
[教材分析l 凡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的科学都是地理学的研究 热点。“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是新课程标准 中增加的重要内容, 现行的四版地理教材中, 均将这一内容标 准单独列为一节 , 并都编排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一相关单元(或章) 中。新课标特别强调地理学习方式的转
变, 这部分内容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极好材料, 只要教师 法, 取而代之的应是探索发现法。 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确定研 究的思路,即根据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 (转 化)确定出研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思路; 然后让学生沿着思路 以小组为单位去推导, 再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集体交流, 教师 对正确的给予肯定 ,错误的予以纠正 ,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 程;最后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在练习中推广应用, 形成技能、 技 巧。这样看来, 整个过程充满了探索知识的气氛, 没有把现成 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 维的能力。 三、 鼓励质疑, 培养创新能力 从古人提出的“ 学起于思 , 思源于疑”“ 、疑是思之始, 学习 之端”可以体会到质疑问难是学习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 , 分, 它是思维的动力和发展的钥匙。因此 , 教师在面对学生在 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奇特的想法、 新奇的念头, 不能以不屑一顾
的态度, 轻易地做出判断, 触伤儿童的创造激情。正确的做法
应该是首先对学生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给予表扬,然后再 给予启发性的解答 , 并鼓励他们 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学生研讨学习了推导梯形 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后, 在看书质疑时, 有的学生提问: 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能不能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 这时, 教师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应当先及时给予表 扬, 再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其实提的这个问题的 想法也是正确的。只是按照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比按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麻烦得多, 甚至还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但是著 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 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 这是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和 。 思维能力。 因此, 教师应当满腔激情地去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 的火花, 并激励他们大胆质疑, 提出新问题 , 来培养他们的创 新能力 。 四、 突破定势, 培养创新思维 儿童的思维很容易形成定势, 并容易受消极定势的影响 和束缚。因此, 要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就必须打破思 维定势, 解除这种束缚。 1‘ 强化感知, 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 、新观点去认识 事物, 并对事物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解决他人未能解决 问题 , 最后创造出独特性的产品。 例如:下面是用火柴棒摆成 的的动物图形, 显然它的头朝

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教案设计

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教案设计

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教案设计。

一、识目标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及其背后的原因;2.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3.了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法与措施。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所需的教具、资料以及实验材料,包括视频、图片、统计数据等。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讨论全球气候变化背后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资料检索和汇报。

(20分钟)3.课堂讲授教师向学生讲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并使用数据、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助说明。

(30分钟)4.群体讨论让学生在小组的基础上进行群体讨论,讨论自己感受到气候变化对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20分钟)5.观看视频教师播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30分钟)6.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气温升高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40分钟)7.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的反思与总结,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为环保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出一份力。

(20分钟)四、教学方式本课通过小组讨论、群体讨论、演示实验等多种手段,创造多元化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和群体讨论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参与到课堂互动中;2.学生在观看视频和演示实验时能够积极讨论,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有更深入的了解;3.学生的总结与反思能够全面、准确地表达其对本堂课学习的认识和感受,具备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正确认识。

地理创新教案(7篇)

地理创新教案(7篇)

地理创新教案(7篇)地理创新教案(精选7篇)地理创新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地理创新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地理创新教案(精选7篇)】,供你选择借鉴。

地理创新教案篇1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1.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授课内容: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⑴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a):时期[1]气候变化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是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气候的波动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上升,热带和亚热带北扩。

寒冷期:欧洲传统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

注:[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历史时期(近1万年)和近现代(近一两百年)三个阶段。

⑵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图示(c):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全球陆地降水量普遍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具体体现如下:①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提高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课件设计脚本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课件设计脚本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稿本设计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们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研究方法,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体会科学研究认真的态度、缜密的推理和严谨的表述,感悟科学家在科研之路上不畏艰辛、艰苦跋涉的奋斗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三、具体脚本设计:第一部分:提出假设1.在课程开始时向同学们进行提问两个问题:你知道楼兰吗?你印象中的楼兰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两个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建构新知识做准备,另外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等同学们回答完毕后。

教师打开关于楼兰古国的网站“梦回楼兰”,进而让学生感觉到一种穿越古代的感觉,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楼兰在哪里?那里的自然条件怎么样?紧接着我们出示楼兰的地理位置的图片。

引导学生定位楼兰,了解楼兰的自然条件,为后面探究楼兰小时之谜预设地理知识背景。

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的渗透。

3.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史料中的楼兰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前世发展怎么样?它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在PPT课件当中展示楼兰史料记载和极盛时期的楼兰图片。

引导学生想象昔日楼兰胜景,目的在于凸显楼兰消失之谜。

4.向学生展示现实中的楼兰的四张图片.5.在PPT中将极盛时期和衰落时的楼兰进行对比。

向学生提出问题:楼兰文明是如何衰落的,这是一个争吵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人说:楼兰的衰落是和全球气候变化相关,为什么?至此引出本文要讲的题目: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学习体验1.让同学们进行读书,寻找有关的答案,在学生找完答案后,在PPT上展示目前的研究成果。

2.向同学们提问:上述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如何推测出来的呢?然后展示树木年轮分析法3.向学生们展示另外一种推测方法:中国野象分布规律。

4.向同学们展示中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而印证上述的推断,再进一步的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三部分:破解谜底1.先播放中国近5000年气候变化图,然后设置提问:楼兰消失时气候如何?这种气候的变化会对楼兰人的生产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和解读】1.课标要求:根据相关资料,说明世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课标解读根椐相关资料,说明世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课标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世界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世界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有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应通过图表理解世界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能从所给资料中分析世界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要求如下:◆理解不同时间尺度下世界气候的变化的规律。

◆说明世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面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对策,树立科学的环境观点、世界观点与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世界气候变化”这个内容,既是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与深化,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课题。

几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科书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学习内容都实行了精心的设计,总体上都是按照三个问题表现的,即交代世界变暖的现象、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对应的措施,但各自论证的思路、资料和案例各不相同。

如人教版教材提供了“我国百年气候变化”、“太平洋岛国将举国迁移”和“城市热岛”等资料和案例。

中图版教材提供了“古楼兰的消亡”、“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推测古代气候的科学方法”、“撒哈拉沙漠的变化”、“中国野象分布变迁”等资料和案例。

山东版教材则通过很多图表、资料来反映世界气候变化问题。

可见各教材对世界气候变化的阐述均没有仅停留在原理上,而是联系对人类的影响,探讨对策问题,表达出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所选用的人教版教材内容由两局部组成,一是世界气候变化,二是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两局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各不相同,第一局部是学习第二局部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世界气候的演变史及其变化趋势,才能更好地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本节课的主题。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以世界气候变暖为主要特点的世界气候变化已经有所知晓;对气候变化处于一种动态的和周期性的变化尚缺乏一定的理解;对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存有一定模糊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教案)《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案)《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教课方案七年级地理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第三章《天气与天气》的第四节《世界的天气》的最后一个内容《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与教材剖析本课题是学生学完第三章《天气与天气》的基础上表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的认知点,是本章的知识、能力、感情的一个小结,是亲密联系生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育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是表现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的要点部分。

我把《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乡土地理》联合起来教学,力争以实例活动改变说教的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全面地深入学生对“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认识。

我在天气灾祸教课中侧重以乡土天气灾祸为实例,指引学生议论防灾、减灾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设计思想依据《整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本课题要求是:“举出平时生活中和实例,说出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在《乡土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祸及防灾、减灾措施与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学习自然灾祸中的天气 (天气 )灾祸。

联合自己特色和学校实质教课条件,把《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乡土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天气灾祸的要求联合起来教课,以乡土天气为实例展开教课,表现了学生“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 和“学习对终生发展实用的地理”的理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力开发是多元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只有追求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效益才是最高的。

本课教课过程中拟实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堂课突出以放学习方法的的实践:2.查阅资料法:经过报刊、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查阅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的资料,培育学生多渠道学习的方式和采集办理信息的能力。

3.实验法:利用学校气象园观察家乡的气温、降水、风等气象因素,培育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

教课准备课前做好以下准备:1.部署学生宽泛利用图书、报刊、媒体、网络等采集资料、信息;2.组织学生利用学校气象园对气温、降水、风等气象三因素的观察记录资料;3.学生展开乡土天气检查,采集和办理信息;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作者:gzdili5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06-8-15 文章属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一、全球气候变化
引入:影片片断《后天》感受气
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问题:
楼兰在哪?自然条件如何?
(出示楼兰位置图,地形图,推
导楼兰的气候特点)
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什么
时候消失的?(简述史料,出示
想象中昔日楼兰的景象,定格楼
兰消失的年代)
问题:
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这是一
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
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

有人说楼
兰的消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为什么?
(展示楼兰现状图片,满目荒凉,
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文字
“全球气候变化!楼兰消失!两者
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1页第一段
观看影片
学生继续阅读有关
材料,并回答问题,
对消失的原因进行
讨论,总结
学生阅读,利用表格
提高学生学习该节
课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独
立思考总结的能
力,了解科学研究
的方法,尝试做一
次探究。

文字,思考如下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有哪几种尺度?各种尺度上的气候是如何变化的?能否设计一个表格来表达上述问题?
阅读91页阅读材料,了解科学家研究古代气候的常用方法。

提问: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图4-2-2,推测该树生长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二、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入:唐代的兴衰史: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

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见背景资料十七)
也就说气候得便华会制约古代文概括气候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使用表
格,比较记忆,加
深印象
理论运用于实践
由例子引入,增加
学生兴趣
明和经济的兴衰。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4-2-3 中国鼓起后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入概念:什么是雪线(补充雪线知识,见背景资料六)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举例说明古代气候对中国及世界人类活动(文化和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的影响,具体实例可见背景资料。

指导学生学习《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思考这些变迁反映什么问题:补充野象的相关知识:“野象体态巨大,食量惊人,对植被的破坏性很强,只有热带潮湿气候区的茂密丛林才能够持续的为其提供足够的食物,因此,野象出没的地区,一般都是温暖潮湿的。

老师提问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野象分布出现了四次南迁,说明商周以来中国气候四次变冷,气温在波动下降。


再次以楼兰为例,说明其消失时的气候变化。

过渡:展示“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波动上升的趋势学生阅读案例研究
“中国野象分布的
变迁”
读图“北半球气温5
年平均值的变化”思
考19世纪末以来世
界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例子,学生自
己得出结论,培养
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
析图的能力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近代气温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再全球活半球范围内,而不是某一区域,所以
称为“全球变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全球变暖对人类农业、工业、人体健康,海平面和海岸帯、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部分老师可以举例说明,例子可见背景资料)
总结:1、对农业影响:使中纬度受损,高纬度受益,由于高纬度耕地面积有限,因此全球粮食生产总体仍是下降;
1、增加低纬地区制冷能源的消
耗,二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
耐干旱技术获得广阔市场
2、持续高温危及生命,疾病传
播范围增大,几率增加。

3、沿海地区被淹没,经济收到
极大影响
4、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渔场)
讨论思考: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
相关例子,得出全球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
活各方面影响的结
论。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进行辩论
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