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化学课件和习题及答案
金属有机化学课件和习题及解答
金属有机化学第12章过渡金属卡宾和卡拜配合物及催化应用112.1 定义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以双键与过渡金属键合的配合物。
过渡金属卡拜配合物:以叁键与过渡金属键合的配合物。
12.2 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的类型和结构特点Fischer 卡宾Schrock 卡宾2(OC)5WOCH 3CH Ernst O. Fischer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GermanyFischer 卡宾通常被看作是中性2e -给体,与金属的键更接近常规的单键(虽然我们经常将之表示为双键):●卡宾碳可认为是sp 2杂化,提供一对孤对电子与金属形成单键;●其剩余的空轨道(纯p z 轨道)与其邻位杂原子的孤对电子作用,当然金属的π-反馈键也会与之竞争(杂原子竞争能力有如下顺序N > S > O );●当金属缺电子时(如连接有多个好的π-受体,如CO ),这时不能很好地进行π-反馈,从而我们得到更接近M–C 单键(我们还是画成双键),而C–N 键之间存在部分双键性。
大多数Fischer 卡宾为d 6构型(将卡宾看作为中性2e -配体),但也存在d 4和d 8构型。
单线态卡宾中性2e -给体/ L卡宾碳sp 2杂化p zRichard SchrockMITH卡宾通常被看作是二阴离子4e-给体:Fischer 卡宾和Schrock 卡宾成键方式的比较:两种卡宾的对比1512.2.4 怎样计算两种金属卡宾的价电子数?1)将两者都看作是中性的2e -给体(虽然我们仍表示为M=C );2)将两者都看作是二价阴离子4e -给体;3)将Fischer carbene 看作是中性2e -给体(常见于具有d 6或d 8电子的中、后过渡金属);将Schrock alkylidene 看作是二价阴离子4e -给体(常见于具有d 0,d 2电子的第4、5族金属,以及高氧化态的后过渡金属)。
怎样计算Fischer carbenes 和Schrock alkylidenes 的价电子数?建议大家一致、一贯采用第二种方法!!当总体考虑金属的外层价电子数时,几种方法均会给出相同的结果OMe+ R'SH(CO)5M C SR'R+ MeOHH(CO)5M CCH BuLiPhCHO攻。
第4章有机金属化合物-习题答案
反馈键强度按如下次序递增Mn(CO)
+ 6
<
Cr(CO)6
<
V(CO)
− 6
。反馈键越强,CO分子
的键级削弱得越多,因此CO的伸缩振动频率按如下次序递减:
Mn(CO)
+ 6
>
Cr(CO)6
>
V(CO)
− 6
4.10
55
O OC C CO CO
OC Fe Fe CO
OC C
CO
O
Fe2(CO)9
CO
受中心金属的d电子形成反馈π-键。
59
4.25 GeO2 + 4HCl → GeCl4 + 2H2O
84 ℃蒸馏得GeCl4
Li4(C2H5)4 + GeCl4 → 4LiCl + Ge(C2H5)4
161 ℃蒸馏得Ge(C2H5)4
4.26 实验室中通过卤代烷与金属镁在干燥乙醚中反应制备格氏试剂,通常需加入痕量碘作
O C
CO
OC
Co
CO CO CO
CO
C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
CO
Co
CO
4.24 制备二茂铁的常用方法为:
2NaC5H5 + FeCl2
Fe(C5H5)2 + 2NaCl
二茂铁的结构特点为两个茂环平行,金属原子位于茂环中心连线的中点,应形状而得名
夹心化合物。两个茂环具有交错式和重叠式两种典型构型,分子分别属于D5d、D5h点群。 二茂铁中,两个茂阴离子C5H5-以共轭π电子与中心金属原子形成σ-配键,以π*轨道接
引发剂:
Mg(s) + RX(乙醚) → RMgX(乙醚)
金属有机化学课件和习题及答案
[Ru(C6Me6)2]2+ [Co(C6Me6)2]+
colorless yellow
-
芳烃的三羰基铬络合物是研究最多的体系:
在二丁醚中加热芳烃和Cr(CO)6可得到芳烃配位的铬络合物,如果使用的芳烃 热不稳定,则可使用含其它配体的三羰基铬络合物为原料
芳烃与金属配位后,在好的-受体CO的存在下,使芳环的电子云密度流 向CO,从而使芳烃具有了原先所没有的反应性:
金属有机化学
第10章 过渡金属单或多烯烃、 炔烃-络合物
1
10.1 金属烯烃-配合物的结构特点
10.1.1 金属-单烯烃配合物
H Cl Cl Cl Pt C C H H H K
C M C
-donation via the filled alkene -system
M
C C
-back donation via the empty alkene -system
6 M
M 4
M-C
M
Ar···Ar
[Cr]+ Me6-[Fe]2+ Me6-[Ru]2+ [Ru]2+
C-C
一些金属二芳烯配合物的性质
Complex Ti(C6H6)2 V(C6H6)2 V(C6H5F)2 Nb(C6H6)2 Cr(C6H6)2 Mo(C6H6)2 W(C6H6)2 [Mn(C6Me6)2]+ [Fe(C6Me6)2]2+ Color red red red purple brown green yellow-green pale pink orange mp/ºC Miscellaneous 227 284 115 160 空气敏感,在芳烃溶剂中自催化分解 空气非常敏感,顺磁性,可还原为 [V(C6H6)2] 空气敏感
有机金属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补充习题及答案】1.简述EAN 规则,指出其作用。
答案: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 )规则,简称EAN 规则。
该规则预言稳定存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应该是符合“金属原子的电子总数加上所有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要求的化合物。
对于过渡金属元素,每个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18的化合物是稳定的,因此该规则又称为“18电子规则”。
EAN 规则是一条经验规则,其将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系统化,可用于定性解释或预言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稳定性。
2.请给出含有下列有机配体的配合物实例:(1)共轭4电子配体;(2)共轭5电子配体;(3)单电子烷基配体。
答案:(1)含有共轭4电子配体CH 2=CHCH =CH 2的例子: FeOC CO CO HCH 2C CH CH 2(2)二茂铁;(3)Al (C 2H 6)33.试用价键(VB )法解释[PtCl 3(C 2H 4)]-配离子中的化学成键。
答案:Pt 2+为d 8电子构型,其5d 、6s 、6p 22y x −x 和6p y 轨道组成4个dsp 2杂化轨道。
3个杂化轨道接受3个Cl -配体的3对孤对电子,形成3个σ–键。
第4个杂化轨道接受C 2H 4配体的π–电子形成第4个σ–键,同时Pt 2+的d xz 电子向C =C 键的π*轨道反馈,形成1个反馈π–键。
4.完成下列反应式:C 5H 6Mg 500~600 ºC Co CO H 2Fe (CO )5NaMn (CO )5Br Mn (CO )5-Fe (CO )42-H 3O +(1)(2)(4)(5)(3) 答案: ℃ (1) 2C 5H 6 + Mg (C 2H 5)2Mg + H 2↑(2)2Co + 8CO + H 20~35MPa 2HCo (CO )4(3)Fe(CO)5 + 2Na Na 2[Fe(CO)4] + CO(4) Mn(CO)5Br + Mn(CO)5Mn 2(CO)10 + Br (5) Fe(CO)42 + H 3O HFe(CO)4 + H 2O -5.指出下列配体中哪些是π 配体,哪些是π 酸配体:CO C 5H 5− N 2 CN − PR 3 AsR 3 C 6H 6 C 2H 4 C 4H 6 bipy phen答案:π 配体:C 2H 4、C 4H 6、C 5H 5−、C 6H 6π 酸配体:CO 、N 2、CN −、PR 3、AsR 3、bipy 、phen6.双氮配合物中N 2配体的伸缩振动频率一般比自由N 2分子低100~300 cm -1,最多可降低600 cm -1 。
金属有机化学课件和习题及答案]
Figure 1: (R)-Limonene smells of 经济有效的合成过程-- oranges and (S)-limonene smells 对不对称合成的强烈需求。 of lemons.
4 不对称催化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is defined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hiral reagents into only one of the two possible product enantiomers, mainly through the use of chiral catalyst, solvents, etc., and avoiding the annoying attachment and deattachment of chiral auxiliaries, typical of the related diastereoselective approaches.
Vinyl Acetate Hydroformylation
2,000 1,800
0.3mM catalyst -- 85癈/90 psi H 2 /CO
4.5 4
sampling from autoclave causes pressure glitches
Uptake curve
1,600 1,400
S
Me PPh2
Me
3) 平面手性(planar chirality)
Br Br
Br
手性面
c Br b a
b c a
Sp
Br
导向原子
X Fe PPh2
X Ph2P Fe
C 4 H C Fe
金属有机化学
1954年维蒂希(G.Wittig)发现磷叶立德 与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结构确定的烯烃。
1956年布朗(H.C.Brown)发现了烯烃的 硼氢化反应。 1979年布朗与维蒂希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1958年齐格勒的学生维尔克(Wilke)发 现镍配合物催化丁二烯的环齐聚反应并第 一次通过分离鉴定反应活性物种来确定反 应机理。他还发现了[CpMo(CO)3]2金属之 间存在共价键,为过渡金属原子簇合物奠 定了基础。
➢Ni-CO是π配位 ➢金属羰基配合物及其衍生物在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的合成和很多催化反应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C Ni O
=
5)金属有机化学是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和 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化学。 无机化学(欧美)
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中国)
实际上处于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之间的 一门边缘学科。
二、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宝库。现在人们称镁nt)。镁有机化合物同有机 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格林雅反应(Grignard Reaction)。为此,1912年他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这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金属有机化学 家。
1922年:T.Midgley T.A. Boyd Pd(C2H5)4作为汽 油中的抗震剂。
RCH 2CH2CHO+RCH 3CCHO
• 这一反应应称之为氢甲酰化反应,但在工业 界常称作Oxo反应,这是起初误以为是氧化 反应,故称为“Oxonation”或Oxo反应。由这 一过程产生的醇,已习惯地称作Oxo醇。这 个反应是第一个均相催化工业应用的例子。
1951年鲍森(Pauson)和米勒(Miller)分别发现了二茂 铁Fe(C5H5)2。 次年威金森(Wilkinson)等确定了它具有夹 心面包式分子结构及新的化学键理论,激起了化 学家对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的热情,大大推动 了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A解析:A【解析】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
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错误。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
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
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
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答案:C解析:C【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不可能是三种,故A错误;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C、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故C正确;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故D错误,故选C。
金属有机化学:第五章 膦配体 (2)
金属中心反馈p键向P-C的 s*轨道填充电子,削弱P-C 键,使P-C键变长
注意:同时存在缩短P-C键 长的反效应,P给出孤对电 子到金属,导致P原子周围 孤对与键对电子的排斥作用 减弱,缩短P-C键
• 膦配体的电子性质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调节(从“强s电子给 体/弱p电子受体”到“弱s电子给体/强p电子受体”)
128
PBr3
131
PEt3, PPr3, PBu3
PPh2(OMe)
132
PEt2Ph, PMePh2
136
Cy2PCH2CH2PCy2
142
PPh3
145
PPh2(t-Bu)
157
PPh2(C6F5)
158
P(i-Pr)3
160
PBz3
165
PCy3
PPh(t-Bu)2
170
P(O-t-Bu)3
87
PPhH2
P(OCH2)3CR
101
PF3
104
Me2PCH2CH2PMe2
P(OMe)3
107
P(OEt)3
109
P(CH2O)3CR
114
Hale Waihona Puke Et2PCH2CH2PEt2
115
PMe3
118
Ph2PCH2PPh2
121
PMe2CF3
PCl3
124
Ph2PCH2CH2PPh2
125
PPh2H
P(OPh)3
P(C6F5)3
P(O-i-Pr)3 P(OEt)3
P(OMe)3
PPh2Cl PMe2CF3 P(O-2,4-Me-C6H3)3 P(OPh)3 P(OCH2)3CR
《金属有机化学》ppt课件
生物成像技术中应用
2024/1/26
金属有机荧光成像剂
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荧光性质,设计合成具有高亮度、 高稳定性的荧光成像剂,用于生物体内荧光成像。
金属有机核磁共振成像剂
将具有顺磁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核磁共振成像剂,提 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金属有机光声成像剂
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光声性质,设计合成具有高吸收系 数和高光热转换效率的光声成像剂,用于生物体内光声成 像。
定义
金属有机化学是研究金属与有机 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反应机理 以及合成应用的一门学科。
发展历程
自19世纪末发现金属有机化合物 以来,金属有机化学经历了漫长 的发展历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 独立的学科领域。
4
研究领域及意义
研究领域
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 、反应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
意义
金属有机化学在有机合成、催化、材 料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对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2024/1/26
5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无机化学的关系
金属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密 切相关,金属有机化合物中 的金属元素通常来自无机化 学领域。
与有机化学的关系
金属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的 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金属与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反应。
实例分析
烯烃的氢化反应中,金属有机催化剂如铂、钯等通过与烯烃形成配位键,降低 反应活化能,促进氢气的加成。
2024/1/26
16
多相催化作用原理及实例分析
多相催化作用原理
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相态的催化反应,通常涉及固体催化剂与气体或液体反 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课时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7.73%,第二位Fe :4.75%。
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
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探求新知】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钠一般存放在石蜡油或煤油中1:Na 和O 2反应(1) 常温下 【实验探究1】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变化银白色逐渐变暗 反应可表示为: 4Na + O 2 ==== 2Na 2O (颜色:白色固体)(2)钠的燃烧。
【实验探究2】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描述实验现象:金属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可表示为: 2Na + O 2 Na 2O 2 (颜色:淡黄色固体)注意:①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②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防止干扰观察现象,③未用完的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2、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 22Al 2O 3【实验探究1】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实验现象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 铝的熔点 为665℃ 氧化铝的熔点 为2050℃ ,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实验探究2】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实验现象: 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原因: 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Δ【归纳小结】①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②金属和氧气反应一般生成普通氧化物,例MgO Al2O3 CuO,但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都盛有足量的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
如果一边投入少许锌粒,另一边投入相同质量的铁粉,两者都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将( )A.偏向放锌粒的烧杯一边B.不发生偏转C.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A【解析】【详解】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在铁前,因此刚开始反应时,锌的反应速率快,得到的氢气多,所以刚开始时,天平会偏向铁的一边;但由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因此最终铁得到的氢气多,故最终天平会偏向锌的一边。
故选:A。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的金属化学性质越活泼,和相同的酸溶液反应时速率就越快;而对于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等的金属元素,等量的金属和相同的酸溶液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得到的氢气反而越少。
2.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答案: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决定了化学反应的快慢,而等质量的Fe和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所产生氢气质量的多少是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决定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最后所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Zn的活动性比Fe强,所以与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快,所以开始时左盘质量轻,故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盘;等质量的Fe和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最终所产生氢气质量的多少是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决定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最后所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Zn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最终所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右盘多一些,所以右盘质量轻,故天平指针最后偏向左盘.故答案为D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均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答案: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那么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为乙>甲>丙;依据图形,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物质的质量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气体的质量越多,故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金属有机化学》作业参考答案讲解
《金属有机化学》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D;5、A;6、A;7、C;8、A;9、C;10、D;11、A;12、D;13、A;14、C;15、A;16、A;17、C;18、B;19、A;20、A;21、B;22、C;23、D;24、B;25、D;26、A;27、A;28、A;29、D;30、A.31、A;32、B;33、A;34、B;35、B; 36、D;37、A;38、A;39、A;40、B;41、D;42、C 43、C 44、A 45、D 46、A 47、D二填空题1.金属;2.聚氯乙烯稳定剂;3.双键; 4.L=(12-n)/2; 5.四腿琴凳式; 6.非键电子;7.茂; 8.聚硅氧烷; 9.光照;10.环戊二烯基钠;11.配体取代法; 12.酰基;13.活性空位; 14.2电子配体; 15.金属一金属键.; 16.d—p一dπ键; 17.福州模型;18.Dewar-Chatt-Duncanson模型; 19.π给予体簇合物;20.金属羰基原子簇; 21.d—p一dπ键;22.歧化反应。
23、有机化学无机化学24、M—C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非过渡(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25、离子型化合物σ键合的化合物非经典键合的化合物26、RM R2M27、过渡金属环戊二烯基28、Grignard29、离子键化合物、共价键化合物、缺电子化合物30、有机化学无机化学31、金属-碳( M-C )键32、过渡金属环戊二烯基33、σ-π配键34、Ziegler Natta35、MR2 RMX直线36、Grignard 试剂三简答题1.韦德规则的要点:(1)硼烷和碳硼烷呈三角面多面体构型;(2)由多面体顶点全占据是封闭型;空一个顶点的是巢穴型;空两个顶点是网兜型;(3)每一个骨架B有一个H(或其它单键配体)端基连结在它上面,一对电子定域在上面,剩余的b对电子是骨架成键电子;(4)每一个B提供三个原子轨道(AO)给骨架成键,多面体的对称性由这些AO产生的(M+1)个骨架成键分子轨道(MO)决定(M是多面体顶点),即:因此,算出任一硼烷的成键MO数就能知道它的对称性,而成键MO数=骨架成键电子对数b。
金属有机化学课件
金属有机化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物质的变化”,具体到金属有机化学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常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知道其特点。
2. 学生能够列举出常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并了解其应用。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实验药品。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详细讲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常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3.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让学生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常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7. 作业设计:题目1: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合物?请列举出常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答案1:金属有机化合物是由金属和有机物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如乙炔铜、乙炔铝等。
题目2: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答案2: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乙炔铜可以用于制作高频电路板,乙炔铝可以用于制造耐火材料等。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物质的变化”,具体到金属有机化学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以及常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习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习题及答案第一篇: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
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8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9年启东模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2.人类历史上大量生产和使用铝、钛、铁、铜四种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是()A.铜、铁、铝、钛B.铁、铝、铜、钛C.铜、铁、钛、铝D.铁、铜、铝、钛3.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D.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4.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
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
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A.Cu B.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5.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通过所产生的气体区别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通过溶液的颜色的区别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高温灼烧,通过残留固体的质量区别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高温灼烧,通过残留固体的颜色的区别6.现有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2 mol·-1L的硫酸溶液50 mL,恰好完全反应。
若将a g该混合物在足量H2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A.1.6 a g B.(a-1.6)g C.(a-3.2)g D.1.6 g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用于人体组织中韧带的制作B.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银、铜、铁都是有色金属材料D.碳化硅陶瓷具有压电效应8.(2009年豫南模拟)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不溶物一定是CuB.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C.不溶物一定是Fe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Cu2+二、非选择题9.(2009年广东卷)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答案:A解析:A【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锌。
【详解】A、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硫酸铜反应完全,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滤液颜色一定不会显蓝色,故A不正确;B、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加入的锌可能置换出一部分铁,则滤液中可能存在Fe2+,故B正确;C、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滤液中一定含有Zn2+,故C正确;D、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铁生成,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A.CH4+2O2点燃CO2+2H2O B.3Fe+2O2点燃Fe3O4C.NaOH+HCl═NaCl+H2O D.H2CO3═CO2↑+H2O 答案:C解析:C【解析】【详解】A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 、3Fe+2CO 2===点燃Fe 3O 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 、NaOH+HCl ═NaCl+H 2O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D 、H 2CO 3═CO 2↑+H 2O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第3章 金属有机化学(8学时)
eg
t1u
a1g 配体轨道
六个成键分子轨道:12个电子 a1g t1u (3重简并) eg (2重简并)
ML6型配合物金属原子轨道与产物分子轨道分析
• 金属的三个充满原子轨道(t2g6)在化合物中成为三 个非键分子轨道(t2g6)。
• 与配体原子轨道相互作用的金属原子轨道又形成了 六个成键分子轨道和六个反键分子轨道。
493K , 20MPa
Fe+5CO
Fe(CO)5
继羰基Ni及羰基 Fe 被发现之后又陆续制得了许多其他过渡
金属羰基配合物,其中一些实例示于下页表中:
1.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EANR: effective atomic number rule) EAN=过渡金属原子的电子数 + 配原子授电子总数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EANR):
18电子规则电子计数步骤
确定中心金属原子d电子组态。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体提供的电子数。 观察金属键存在的可能性,并加上属于金属键的
电子数。 外围净电荷的处理。 公式:金属电子数+配体电子数+2金属键数目
+外围负电荷数
十八电子规则的应用: 1) 确定单体是否稳定? CN=? 几何构型如何?
金属羰基配位物有三个特点,即 ①金属与CO之间的化学键很强。如在Ni(CO)4中,Ni-C键 能为147 kJ·mol-1,这个键能值差不多与I-I键能(150 kJ·mol-1) 和C-O单键键能(142 kJ·mol-1)值相差不多。
②在这类配合物中, 中心原子总是呈现较低的氧化态(通常 为0,有时也呈较低的正氧化态或负氧化态)。氧化态低使得有 可能电子占满d-MO, 从而使M→L的电子转移成为可能。
V Cr Mn Fe Co VEN 5 6 7 8 9
金属有机化学习题答案
金属有机化学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判断下列化合物中那些是金属有机化合物?
(1)NaCN (2)Bu2SnCl2 (3)EtCO2K (4)Et3Al (5)Co2(CO)8 (2)、(4)、(5)
2、(1)Bu3GeLi 三丁锗基锂,三丁基锗锂
(2)Et2AlCl 一氯二乙基合铝,二乙基铝合(一)氯
(3)i PrMgCl 一氯一异丙基合镁,(一)异丙基镁合(一)氯(4)(CO)4MnPPh3四羰基一三苯基膦合锰
(5)k[(CH2CH2)PtCl3]·H2O 一水合三氯一乙烯合铂酸钾
(6)η5-CpMn(CO)3三羰基-eita-5-环戊二烯基合锰
(7)η5-Cp2ZrCl2二氯二-eita-5-环戊二烯基合锆,二-eita-5-环戊二烯基锆合二氯(8)Co2(CO)8八羰基合二钴
(9)IrCl(CO)(PPh3)2一羰基一氯二三苯基膦合铱,一羰基二三苯基膦铱合氯(10)RhCl(PPh3)3一氯三三苯基膦合铑,三三苯基膦铑合氯
第二章
第四章 2、
第五章
1、羰基钴络合物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历程. Co 2(CO)8 + H 2
HCo(CO)43RCH=CH 2
RCH 2CH 23
RCH 2CH 2RCH 2CH 23
O
RCH 2O
H 2
HCo(CO)3
2
RCH 22CCo(CO)3(18e)(16e)(18e)
(18e)
(16e)(16e)
2、
第七章
1、Wacker 法合成乙醛反应机理
Wacker 法反应机理
2、以烷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钼酸酯为催化剂的烯烃环氧化反应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 bonding orbitals
金属与金属之间成键的级数 = ½(成键轨道的电子数反键轨道的电子数)
L
L
M
L
L L
L
L
M
L
M-M antibonding orbitals
dxy dyz dz2 dxz
dz2
dyz dxy dxz
the dx2-y2, s and px,y orbitals are not shown since they are used for M-ligand bonding
Total
16e-
Total
18e-
Total
16e-
Total
18e-
在第二种方法中,18e-的d10 Ni(0)中心提供一对d孤对电子给另外一个
不饱和的、14e-的d8 Ni(+2),使之达到16e-构型,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
两种方法最终的结果一样,但共价法显然很简单; 这里要对这种给予键加以区别,主要也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化合物的不对
当一个具有中等至高电子数(16 或18e-)、且至少有两个d电子
的金属中心与一个不饱和的、缺电子的金属中心相邻,较富电子 的金属中心能提供一对d孤对电子给不饱和的金属中心,这种键就 称为给予型M-M键,用箭头“”表示;
Ni-P = 2.16 Å planar coordination like Ni(+2)
O
Cl
O
Ta=
Ta=Ta = 2.68 Å
R Os=Os = 2.30 Å
MM
Triple Bonds
Chisholm d3-d3 Triple Bonds
Mo(+3) 3 PhCH2
d3 6e e 3e 12ee
d5-d5 Triple Bond
Cr(+1) 2 CO Cp
CN R
C NR
RNC RNC
Ir
CNR
dz 2
dz 2
H3C CH3
2-
H3C
H3C
Re Re
CH3
CH3
H3C
CH3
涉及轨道 不能旋转
Re-Re = 2.18 Å
该分子具有D4h对称性;尽管上下甲基之间存在明显的排斥作用,但M-M四键 不能旋转,使之具有重叠式结构;M-M三键可以自由旋转,上页Mo化合物具 有交错式结构。
给予型金属-金属键举例
Ni-Ni = 2.41 Å
Problem:
Covalent or dative
Me3P
PR3
Me3P W Me3P
R2 P
CO
Cl R3P
CO
R3P
Re Re
Cl
Cl
CO
Re CO OC CO
Cl
PR3
这个结构 可以用给 予型M-M 方式进行 计算吗?
弱对称作用金属-金属键举例
根据平面四边形M-M键分子轨道图,d8-d8体系由于电子满填反键
C NR
L M
L
L M L
L
L
L
L
RNC RNC
R3P
Ir
CNR
Cl
Ir
是满填的-M-M成键、 *-反键轨道与空的pz形成 的和*轨道的对称性作 用; 通过这种作用,空轨道能 量更高,填充轨道能量降 低; 这种M-M作用很弱,但足 以维持在溶液中的结构。
pz
pz
R
NC
L
L
M
L
L L
L
L
M
L
M-M antibonding orbitals
dxy dyz dz2 dxz
dz2
dyz dxy dxz
the dx2-y2, s and px,y orbitals are not shown since they are used for M-ligand bonding
称结构:
Ni-P = 2.16 Å planar coordination like Ni(+2)
t-Bu P
t-Bu
Ni-P = 2.24 Å
CO
OC
Ni P t-Bu
Ni
t-Bu
CO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like Ni(0)
Ni-CO = 1.70 Å
Ni-CO = 1.78 Å
具有其他配位结构的金属中心可能会采取不同的MM键级数; MM键;
如果金属中心的d电子数全部用于与配体成键,就不可能存在 MM键级不可能超过与配体成键乘余的d电子数:如只剩d2的金
属中心,最大只能形成M=M键。
一些共价型金属-金属多键的例子
M=M
Double Bonds
t-Bu t-Bu Cl
d9 2e2e2e1eNi(+1) [-PR2] -PR2 2CO M-M d9 2e2e4e1e-
Dative Left Ni
Ni(+2) 2[-PR2] CO Ni←Ni(0) d8 4e2e2e-
Right Ni
Ni(0) 2-PR2 2CO d10 4e4e-
两种 考虑 方式
Ni(+1) [-PR2] -PR2 CO M-M
Ta(+3)
d2 2e 2e 6e 2e 2e Total: 16e
R
Os(+3) d5 2e 8e 2e Total: 17e
Cl
Cl
Ta
Ta
Cl
Cl
THF Cl 3 Cl
tBuCCtBu
O
O
O Os O O
R O
Cl
Cl O R
Os O
Cl
4 -acetate Os=
t-Bu P
t-Bu
Ni-P = 2.24 Å
CO
OC
Ni P t-Bu
Ni
t-Bu
CO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like Ni(0)
Ni-CO = 1.70 Å
Ni-CO = 1.78 Å
Ni-Ni = 2.41 Å Covalent M-M Bonding Left Ni Right Ni
轨道,而抵消成键轨道,因此没有形成有效的M-M键;
但Harry Gray以及其他人注意到一些双或多金属d8构型化合物中,
在溶液中或固体状态下的确表现出存在弱的M-M键作用:
Rh或Ir的四异氰基化合物 [M(CNR)4]+, 在溶液中及固体状态均形成多聚态的 金属-金属夹层结构,尽管通常认为不 存在M-M键:
金属有机化学
第13章 含金属--金属键的 过渡金属配合物
1
13.1 金属-金属键的类型
金属-金属键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共价型 电子精确的键。计算电子数时,这种M-M键按每个金 covalent 属中心一个电子计算,是一种最为常见的M-M成键方 式。 给予型 一个金属用其充满的 d 轨道的 “孤对电子” 与另一 dative 个更为不饱和金属的空轨道配位。大多数给予型的 M-M键也可按照共价键的方式计算电子数。 对称型 由充满的以及空的M-M成键及/或反键轨道 的分子轨道 symmetry 对称性作用所产生的弱的金属与金属之间的作用。主 要见于d8 金属。该成键方式很不常见。
不同d轨道的重叠产生不同类型的共价型M-M键 (最强 到 最弱):
dz 2
dyz
dxz
dxy
the dx2- y2 orbitals (not shown) are used for M-L bonding
dx2-y2用于形成金属与配体之间的键
以两个平面四边形金属中心为例,说明金属-金属之间成键的分子轨道图
Mo(+3) 3 RO Sub-total: MoMo TOTAL:
d3 12e 15e 3e 18e
Mo
?
Mo RO
OR
Mo-Mo TOTAL:
OR
M M d4-d4电子构型通常会形成四级M-M键:
Me O Cr O Cr
Me 4
Cr-Cr = 1.85 Å
View down Re-Re axis showing eclipsed geometry
d5 4e 6e 3e Total: 18e
PhH2C
PhH2C
CH2Ph Mo Mo
CH2Ph
Mo
Total:
OC
O C
Cr
Cr
C O
Cr
PhH2C
CH2Ph
C O
Mo-Mo = 2.17 Å
Cr-Cr = 2.27 Å
RO
OR
OR
Mo(+3) 3 RO Sub-total:
d3 12e 15e 1e 16e
M-M bonding orbitals
d1 - d1 d2 - d2 d3 - d3 d4 - d4 d5 - d5 d6 - d6 d7 - d7 d8 - d8
16 ()2()4()2(*)2(*)4(*)2 No bond
前述金属-金属键分子轨道图是基于平面四边形金属中心络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