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通信机房空调节能分析的论文

通信机房空调节能分析的论文

通信机房空调节能分析的论文通信机房空调节能分析的论文范文一、机房空调气流组织的科学化机房内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科学化是合理解决机房环境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节能效应的有效途径。

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应包括机房大环境的气流组织和通信机柜内部的气流组织,所以机房空调气流组织的科学化解决方案应立足这两方面予以考虑。

(一)机房送风方式应优先考虑地板下送风目前通信机房规划大多数采用上走线上送风方式,而专用空调上送风方式主要采用风帽直接吹送和风管送风两种常见方式,但这两种送风方式由于造成机房内空调送风断面过大,且系统调节性能较差,不能实现机房内系统总风量的高效、合理的分配。

特别是一些发热量较大的数据、交换机房,由于机房内负荷较大且分布不均匀,易造成局部发热源集中区域的局部分配的送风量不足,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造成局部过热现象。

且上送风方式由于在整个机房空间内冷、热气流混合交叉现象严重,制冷效率偏低。

为解决目前机房内存在的局部过热问题,并使机房内气流组织的合理高效从而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建议通信机房在层高满足的条件下优先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

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经济性分析,下送风方式比上送风方式普遍可节约20%左右的运行费用,节能效应显著。

地板下送风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应注意以下环节:(I)地板下只准通风,严禁布放线缆(消防用线缆除外);(2)架空层下有效净空高度一般应控制在350~500mm范围内;(3)送风距离易小于15m。

若送风距离超过15m,可以考虑两侧安装空调送风或地板下安装风管进行远距离输送;(4)地板架空层下的水泥楼面应铺设不燃烧材料制造的隔热保温层和保护层,防止楼层水泥面或下层天花板结露。

(二)机柜内气流组织合理化机柜内部安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一方面要求机房大环境有良好的气流组织和适宜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等),另外一方面要求通信机柜具备良好的散热工艺。

通信机柜的结构形式应充分考虑散热工艺的要求,否则会造成热量在机柜内部堆积而无法及时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去,从而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通信设备故障率明显增加。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高端计算机房间的精确送风系统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通风、空调系统很难满足这些场所的需求。

因此,精确送风系统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基于精确控制送风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主要应用于需要高精度环境控制的场合。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一、需求分析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高端计算机房间内,常常需要高效稳定的精确送风系统。

这种系统需要在温度、湿度、压力等多个方面有极高的精度控制。

同时,还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能够精确测量、控制送风口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

2. 能够根据机房内的负荷情况,智能地调整送风量。

3. 具备报警功能,当系统异常时能够及时报警。

4. 无噪声、无振动的工作模式。

5. 尽可能的节能、环保。

二、技术方案1. 精密温湿度控制器精密温湿度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采用微处理器控制,能够进行高精度测量、控制。

精密温湿度控制器配有温湿度传感器、二次阀门、电动执行器等部分。

通过二次阀门和电动执行器的精确控制,调整送风口的湿度、温度,以达到精密控制的目的。

2. 调节型送风口调节型送风口是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它采用步进电机驱动,能够实现对送风量的精确控制。

在系统中,多个送风口通过运行调节型送风口来实现送风。

调节型送风口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远程控制,也可以自动运行。

调节型送风口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够确保良好的室内空调效果。

3. 高精度传感器在系统中,多种传感器需要同时使用。

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等,其主要作用是测量、反馈、控制各种精度参数。

这些参数经过传感器反馈至控制系统,由系统进行控制。

4. 空气净化器高精度空气净化器是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关键部件。

数据中心之所以能够健康稳定地运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空气净化器的使用。

在系统中,空气净化器通过吸除室内颗粒、污染物、臭味等物质,让送风口送出的空气更加纯净、健康。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技术方案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节能优化杭州秦歌科技有限公司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节能优化1、总体技术要求1.1 系统组成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由空调系统、管道系统、送风装置系统组成。

管道系统包括:送风主风管及支风管、伸缩软管及送风接头。

送风装置包括:风量调节阀、送风器及送风器与机架接口安装件。

1.2 精确送风实现方式冷通道封闭精确送风是通过上送风方式来实现的。

冷气流经的通道主要包括:主送风管、支风管调节阀、连接软管、送风器和机柜,如图 1 所示。

图 1 冷通道封闭可变风量精确上送风的基本形式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主风管把来自静压箱的冷风输送各支风管,各支风管均安装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控制送给每一个机柜的冷风量。

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精确送风系统节能优化杭州秦歌科技有限公司图 2 上送风方式工作原理示意图1.3 总体技术要求上送风方式风管设定:梁下净高度≥3.7m,送风距离≤15m。

若送风距离>15m,应核算最远端的空调送风风压、风量等能否满足工艺设备散热需求,如不能满足,可考虑通过提高空调风机风压以及增加回风管道、诱导风机等辅助手段来满足设备散热需求。

送风主管应满足单列机柜平均3KW 的送风量,对于单机柜功耗>5KW 的机柜,建议采用独立集中区域布置方式,并对其进行冷源的专门配备、强化散热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

系统通电要求:空调系统、调节和监控系统为双路交流市电供电,监控系统宜采用UPS 电源。

1.3.1 机柜风量要求机柜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差要求≤15℃,单机柜所需风量大于图 3(或者表 1)给出的送风量。

机柜最小送风量按下式计算:Q=P/(Cp×p×△t)m3/h其中, P——机柜功耗,单位:WCp——空气的比热容,单位:kJ/kg · ℃p——空气的密度,单位:kg/m3。

△t——机柜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差,可取15℃当机柜进风温度为25℃时,上式可简化为Q=3×P/△t=p/5。

IDC大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精确送风模式分析与实践

IDC大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精确送风模式分析与实践

IDC大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精确送风模式分析与实践IDC(Internet Data Center)大数据中心机房是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重要设施,而机房的稳定运行对于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机房空调系统是保持机房环境温度和湿度稳定的关键设备之一、传统的机房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固定送风模式,即直接从空调出风口将冷气送入机房,这种方式存在空调供风不均匀、温度差异大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精确送风模式,可以提高机房的空调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精确送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机房空调系统采集机房内部的温湿度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

然后,控制系统根据机房实际的温湿度情况,结合预设的温湿度范围,对空调系统进行精确的控制。

最后,空调系统根据控制信号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和风向,将冷气均匀地分布到机房各个区域,从而实现精确送风。

精确送风模式的优势如下:1.提高空调供风均匀性:通过对空调供风进行精确调控,可以避免机房的一些区域过冷或过热的情况。

将冷气均匀分布到机房各个区域,提高机房内的温度均匀性。

2.提高空调运行效率:传统的固定送风模式中,空调系统需要以较低的温度送风,以确保机房内的温度能够达到设定要求。

而精确送风模式中,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确调控,将冷气送入机房的温度提高到合适的范围。

这样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功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提高机房环境稳定性:精确送风模式可以根据机房实际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机房的环境稳定性。

避免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而造成设备故障,同时提高机房内部的空气质量。

实施精确送风模式需要以下步骤:1.完善的监测系统:机房内部需要安装温湿度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机房的温湿度情况,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

2.精确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需要能够根据机房实际的温湿度情况,结合预设的温湿度范围,对空调系统进行精确的控制。

控制系统需要具备合理的算法和逻辑,以实现最佳的送风调控策略。

通信机房送风形式的分析

通信机房送风形式的分析
() 2 容易造成气流短路。 因整个地板下为一个大的静压箱 . 空调机 组附近即时不设置送风 1 . 2 气流还是会 通过机组附近机柜 回到空调机 1
() 3 机房较洁净 。 机房 内空气均经过空调机组过滤 , 随门窗缝隙进 入机房 的灰尘 . 可及时被过滤出 () 4 通信槽道布置灵活 。 因上送下 回方式机房 内无防静电地板 . 通 信设备走线为上走线 . 设置位置选择余地大 缺点是 ! () 1送风噪声大 即时选用消声材料制作送风风帽 . 噪音还是 比下 送 上 回方 式 大 。 () 2 降温不均匀 。 正对着空调机位置的送风温度低 , 人员经过空调 机组前 , 冷风感非常明显 , 其它位置温度较高 . 整体温度 不均匀 () 3 机房 内气流组织差。 且冷气流从上往下降 , 通信机柜热气流由 下往上 , 互相顶牛 , 严重时冷空气被热空气托在机房上部 . 失去对通信 机柜的降温作用。并且需要仔 细进行 风速校 核计算 : 以机房( x x 2 . 1. 4 , 长 宽 高) 1 x 4 x .机房通信设备负荷 9 k , 6 4 5 3 w 选用 爱默生 e 8 三 台, 台制冷量= 8 k . 台送风 量= 5 6 m/ . 主 a r0 单 5. w 单 3 16 0 3 两 h 备。计算 风帽出 L高度 : I 选用 公 式 Vh 06 V /呵D = .9 sF s 假定 出 口百 叶高度 为 6 0 0 mm. 校核 工作 区风速.

漏 可 即时 发 现
1 送 上 回 . 下
下送上 回送风方式 , 一般设置在有防静 电地板的机房 内 防静 电 地板一般高 3 0 m, 风系统 中作用类 似于大静压箱 . 0 m 在送 冷风 由地板 内吹 出, 送至通 信设备下部及前 部吸风 口. 使通讯设备得 到最迅速 的 冷却 , 同时可 以在地板上部 10 - 2 0 r 0 0 - 0 m内形 成 比较稳定的温度环 0 a 境 。其优点是 : () 1 节省室内空间。 防静电地板 可以作为送风通道 . 还可 以布置通 信 设备 的走线 电缆槽道 . 但必须控 制槽 道高度 . 一般 在 1 0- 5 m 2- 10 m - - 高; 上部 吊顶可 以作为 回风 通道 : 现在通信设 备一般 高 2 0 m 机房 2 0 m. 内梁高一般 为 8 0 9 0 m. 送风形式 总须机 房高度 为 3 0 2 0 + 0 —0m 下 0+20 9 0 30( 0 + 0 上部 吊顶兼回风通道) 3 0 mm. =70 一般 30 90层 高即可满足使 用要求 。 () 2 防静 电地板 、 上部 吊顶作为 送 、 回风通 道 , 节省 了机房 内大量 通 风管道 , 了施工周期 , 减少 也可使机房更美观 。 同时经空调机组处理 后 的冷空气 直接送人通信机柜 内部发热 区. 冷却效果好 () 3 防静 电地板上设置 的可调百 叶风 口. 以随意 调整 位置 , 可 比较 灵 活。在初期机房 内通 信设备通信较 少 . 散热量 不大时 . 少布置 送风 口。 待散热量大设备安装时 , 布置相应 数量风 口, 再 方便 、 简洁 。 送风 口 可在设 备散热量大 的地 方多布置几个 . 走道位置 稍少 布置几个 . 使整 个机房温度环境均衡 . 平稳 其缺点是 : () 1 防静 电地板下个别 区域容易积尘 . 并且 因为铺设 了地板不容 易发现 、 清除 , 时间长 了 。 易随冷风一起 被带到通信设 备机柜 内. 容 造 成事故 。

通信机房空调的送风与节能问题

通信机房空调的送风与节能问题

ES550048
ES550048
ES550048
ES550048
ES550048
ES550048
3
198
4
198
5
198
7
198
10
198
12
198
66 49.5
66.00%
18.8
49.50%
19.3
39.6
39.60%
19.9
28.3
28.30%
21.3
19.8
❖ (3)高架地板下各种电缆部分阻挡 了气流流通通道时:
❖ A:尽可能的将电缆束摊平,减少阻 挡通道的瓶颈;
❖ B:调整空调出风口风压,增大风 压和风量;
❖ C:适当减少为被电缆阻挡地区地 板出风口数量,增加被电缆阻挡 地区地板出风口数量;
❖ D:在地板下安转接力风机,增加 送风压力。
二、高发热设备气流走向分析
专用空调显热比为0.95 压缩机能效比3.3 普通空调显热比为0.65 压缩机能效比2.9
以CM20A专用空调为例: 总冷量19.1KW则显冷量18.2KW; 普通空调要产生18.2KW的显冷量
则:18.2KW/0.65=28KW
两种空调的年耗电计算:
❖ 专用空调: (19.1/3.3)*24*365=50702KWH
❖ 每台三万多大卡空调有二台冷凝器,每个 冷凝器有三个风扇,共有六个喷头。每台 喷头耗水量为2L/H,则3×2L/H=6 L/H,每 1M3的水1000L÷(2×6L/H)=88.3小时。 我们保守估计每台空调冷凝器工作压力超 过14kg的时候每天为18小时。则一立方 1000L可在该空调中使用88.3小时÷18小时 =4.63天。

IDC机房送风与空调节能探讨

IDC机房送风与空调节能探讨

IDC机房送风改造与节能探讨中国联通济宁分公司胡荣国概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业务的迅速拓展,设备发热量大,IDC的能耗快速增长。

由于历史原因,在网运行的IDC空调送风方式存在不合理现象,不但造成空调效率下降,浪费电能,而且会造成局部热区,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本文就空调送风方式改造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降低机房能耗。

一、 IDC空调送风现状及问题分析(一)空调送风存在的问题我公司IDC机房形状不规则,采用四台立波特空调,风帽上送风。

因空调安装受位置的影响,造成气流混乱,冷热气流混合现象严重,机房制冷利用效率低;有的空调送风距离过长,超过15米,导致远处设备得不到较好的冷却,远端设备出现高温报警;有的空调送风距离过短,中间设备很少,送风后为经过充分的热交换,气流就返回到回风口,造成气流短路,大大影响空调机组的性能和效率;局部区域空调不能直接送风到设备机架,造成局部过热。

局部过热造成设备运行温度超标,影响系统运行稳定。

由于机房局部过热,虽然机房设计容量较大,但新增设备依然无法再安装。

在不进行送风改造的情况下,解决局部过热的办法只有将机房整体温度下调,导致空调使用效率下降。

(二)机架与设备摆放存在的问题机架和设备摆放不合理,是造成空调耗和温度不均匀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我公司的IDC机房所有机架采用开方式机架,无机柜门。

但设备摆放都是正面朝同一方向的排队式摆放,前排设备排出的热风被后排设备吸入,导致后排设备温度高;机房各个区域设备型号不统一,外形尺寸不同,设备功耗不同,会导致功耗小的区域温度低,功耗大的区域温度高,造成整个机房冷热区域分布不均匀。

(三)水平送风自身存在问题水平送风设备安装简单,不需要专门的送风通道,节省安装成本。

另外,空调设备的扩容和通信设备的扩容可以同步进行,节省初期投资。

但这种送风方式也存在以下缺点:开方式机架设计,造成冷热通道不分,冷热气流混合;上送风的空调送风方式是由机房的上部送到通信设备,与热空气交换后,从机房的下部回到空调机组内。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设计研究方案与分析范文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设计研究方案与分析范文

IDC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IDC机房气流组织的设计对机房制冷效率有重要影响,叙述现有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常见形式。

同时重点对IDC机房常见的几种气流组织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比了几种气流组织的优缺点,从理论与实践中探讨各种气流组织情况下冷却的效率。

关键词:IDC、气流组织、空调系统一、概述在IDC机房中,运行着大量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发热量大,对环境温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给IDC机房等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合理、温湿度分布均匀的运行环境,在配置机房精密空调时,通常要求冷风循环次数大于30次,机房空调送风压力75Pa,目的是在冷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大风量的循环使机房内运行设备发出的热量能够迅速得到消除,通过高送风压力使冷风能够送到较远的距离和加大送风速度;同时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机房内部的加湿和除湿过程缩短,湿度分布均匀。

大风量小焓差也是机房专用空调区别于普通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做机房内部机房精密空调配置时,通常在考虑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的同时要考虑机房的冷风循环次数,但在冷量相同的条件下,空调系统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对机房环境的温湿度均匀性有直接的影响。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调冷却效果,而且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气流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地满足要求。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如送风口位置及型式,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

二、气流组织常见种类及分析:按照送、回风口布置位置和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气流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五种:上送下回、侧送侧回、中送上下回、上送上回及下送上回。

1)投入能量利用系数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以投入能量为代价将一定数量经过处理成某种参数的空气送进房间,以消除室内某种有害影响。

因此,作为评价气流组织的经济指标,就应能够反映投入能量的利用程度。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方式分析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方式分析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供水系统中阀门的部分故障是由于工作人员使用不当引起的。

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包括阀门安装、阀门使用以及后期对阀门的维护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降低因为工作失误出现的故障。

加强对供水系统的管理,可以使供水系统运行的更加稳定,阀门故障也会减少。

4结束语从供水系统运行过程中阀门故障原因以及故障类型,看出阀门故障容易出现,一旦出现,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故障原因并分析故障类型解决故障,通过定期巡查和对阀门的日常养护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实现阀门功能的最大化,维护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我国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1]邵宏,曹徐齐,阮辰旼.面向保障未来稳定的供水能力———供水服务的经验与挑战:东京都供水历史和现状[J].净水技术,2018(12):5-10.[2]薛峰.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分区计量管理[J].节能,2018,37(12):102-104.[3]曾祥,胡铁松,王敬,王欣,汪琴.并联供水水库联合调度规则最优性条件研究Ⅰ:理论分析[J].水利学报,2018(12):1-8.[4]赵晓鹏.加快供水管网改造与优化措施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132-133.[5]张福明,李威,王艳苹,许文丽.采用PLC控制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287,289.[6]张健.城市供水干线阀门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J].酒钢科技,2017(3):76-80.[7]陈晓晶.关于供水管网中阀门使用问题的研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195.[8]张富渊,黄永深.阀门的常见故障及维修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142.〔编辑毕来金〕通信机房空调送风方式分析高赛英(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1900)摘要:分析研究通信机房空调上送风与下送风方式的利弊,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提出优化措施。

通信机房空调气流组织合理化研究

通信机房空调气流组织合理化研究
关键词:通信机房;空调;利用效率
空调成为机房中的主要用电设备;而且机房业务发展快,设备种类多,设备功耗大,冷热布局不合理,导致通信机房中的空调冷量不能满足通信设备工作的恒温恒湿环境条件。因此,如何降低空调电费的开支,是通信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通信机房这类几乎全年都需要向外排热的特殊场所,全年运行空调能耗很大,目前国内存在以下几种节能节支手段:变频技术;机房空调机组自适应控制技术;新风冷却技术;合理的空调气流组织形式等。在设计时采用正确、合理的空调气流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减少空调的运行时间,在节约空调用电的同时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减轻国家能源的供需压力。
wwwqikanchinanet二机房内气流组织合理化通过机房模拟得出下送风和上送风机架在不同竖直面上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可以看出下送风时从地板送出的冷气流在机架的左侧形成了一个冷通道冷气流先分别与各层设备换热之后流入右边的热通道最后由机架上部的出风口流入机房
通信机房空调气流组织合理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事业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各种数据业务大量涌现。机房能耗已成为通信产业及信息产业重要的运行成本。通过对通信机房某空调上送风和机架下送风机房建立CFD计算模型,利用Fluent模拟得出两种空调气流组织形式下机房内环境情况,得出机架下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能更有效地降低数据设备的温度;该下送风机架内部在现有设备布置方式下距机架出风口距离近的部位具有更佳的换热效果,因而通信机房在层高满足的条件下应优先合理。
三、机柜内气流组织合理化
为了使机柜内部安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一方面要求机房大环境有良好的气流组织和适宜的环境参数,另外一方面要求通信机柜具备良好的散热工艺与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通信机柜的结构形式应充分考虑散热工艺的要求,否则会造成热量在机柜内部堆积而无法及时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去,从而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通信设备故障率明显增加。机架下送风时机架内部温度场和流场矢量CFD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机架上部距离热通道出口处垂直距离小的数据发热设备较下部设备具有更低的温度,说明了上部的换热效果优于下部,主要是因为出口处形成的抽吸作用增强了换热。因而在机架内部设备的布置时对于下送风的该类型机架可以考虑将发热量较大的设备优先放置在距机架出风口垂直距离近的层板上。

机房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

机房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

机房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现代社会离不开科技,而科技离不开机房。

机房是许多公司、机构和企业不可缺少的设施,是保障信息技术正常运转的核心环节。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机房的信息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设备的功率和热量也越来越大,这给机房环境的控制和调节带来了巨大挑战。

机房的空调系统是机房工作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机房空调系统,以提高机房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了机房管理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机房空调系统的基本要求机房对空调系统的要求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性。

机房是重要的数据中心,需要确保空调系统的稳定性。

除了数量的要求之外,还要确保了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供应商的稳定。

2、节能环保。

机房对环保和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设计出一种节能型的环保空调系统,对于未来的维护和操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舒适性。

机房人员的舒适性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员工把握工作的态度,使空调系统的温度和湿度更合适,增强人员的舒适性。

二、常见的机房空调系统目前常用的机房空调系统分为射流式、单元式和风冷式等几种。

1、射流式空调系统。

它的主要特点是抽出冷却空气,然后加热、鼓泡、过滤和调控处理。

表现为高效又省电,但需要增加一扩张冷凝系统和配套泵。

2、单元式空调系统。

单元式空调主要由一系列的风机、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等单元组成,可以有效降温。

但是,往往需要在空调系统中使用一些额外的设备,如冷凝机组等。

3、风冷式空调系统。

这种空调系统直接利用外部空气通过空气处理单元吸入机房,在室内结构不需要设计过特殊的通道,具有便捷、能耗低等特点。

同时,以上几种空调系统都可以进行结合和改进,算法和操作模式的参考也非常有必要。

三、设计机房空调系统的优化为了发现机房空调系统的潜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优化设计。

1、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

主要关注进出口控制、开关时间和冷媒制冷量等方面的分析与优化,以及制冷系统电子膜制冷技术和冷凝器的安装和设计。

2、空气优化设计。

计算机房上送风空调系统探讨

计算机房上送风空调系统探讨

分析 几个在上 送风 系统 中人们 比较有 疑 问的问题
关键 词 : 上 送 风 : 置 换 通 风 : 空 调 设 计
中 图分 类 号 : B 1 T 6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6 20 3 03 3 文 章 编 号 : 1 0 ~ 51 0 ( 0 2)0 ~ 0 7 — 0 09
系统 阻 力 :△P: 32 H2 l .mm O 空 调系统 气 流 组织 图如 图 2 。
图 2 空 调 系 统 气 流 组 织 圈
空调主 机 选 用美 国莱 伯特 公 司 生产 的 F / D 1W型 ,其 参 数如 下 :冷量 Q 冷 8 Kw;风 量 G= .m /; EU 35 =0 46 s
风 量 散流 器 。
我 国其 它 一些 计算 机 房 , 由于 采 用下 送风 气 流组 织 系统 ,室 内不舒 服 ,因为 送风 通 过地 板 进 入室 内 , 首 先接 触人 的脚部 ,且 造 成 气流 流 向人腿 部 。虽然 上送 风 系 统和 下送 风 系 统在 室 内距地 面 1 处 的空气 平 m 均 温 度是一 样 的, 上送 风 系统 的温 度变 化 为从 天花 板处 的 2 .℃ 至地 板 处 的 2 .℃ , 下 送风 系统 温 度变 但 1 7 23 而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3) 5 9 】
20 年 6 02 月
武 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U RNA L F W UH AN N STI O O I TUTE F SCI O ENCE ND A TEC HN O LO G Y
2 1 上 送风 空 调 系 统 风 量 太 大 .
这 一论 点 总 的来 说 是不 符合 实 际风量 的大小 取决 于 上送 风 系统 设计 的合 理性 ,即 使一 个风 量 很大 的房 间 ,如果送 风 口设 计 布置 合 理 ,房 间垂直 方 向 的平均 流 量也 很小 。例 如 ,我 们进 行 实 验 的房 间 ,垂直 方 向 的平 均流速 仅 为 00 6 s 洁净 度 为 10级 的空 调房 间 ,其 气流 速 度为 01m s .2m/而 0 . /,但 该室 内工作 人 员对此 5 从 未抱 怨 。当然气 流组 织 要 好 ,风 E选 用要 合适 ,不 能 用一 般散 流 器 。在 我 们做 实 验 的空 调房 间 ,选 用大 l

通信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的介绍

通信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的介绍

通信机房精确送风系统的介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景夏春华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现有通信机房的精确送风系统,总结各系统的技术特点,同时对精确送风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达到全网共享与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通信机房精确送风发展趋势0 引言随着网络通信的更新换代和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在通信机房里的设备密集度越来越高,耗电量和发热量也越来越大。

机房恒温恒湿专用空调传统的“先冷环境,再冷设备”的送风方式已不适应高功耗设备的散热需求,难以解决机房内局部过热问题,导致机房空调冷量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造成投资和能源的浪费。

据统计,通信机房中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40%~60%。

因此,在保证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信机房内采用精确送风系统,根据设备的冷量需求合理分配风量,达到“先冷设备,再冷环境”的目的,以解决机房内局部过热问题,并提高空调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这对通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现有通信机房的精确送风系统,总结各系统的技术特点,同时对精确送风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达到全网共享与交流的目的。

1 通信机房空调及送风方式概述通信机房空调属工艺性空调,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以及控制精度都有较严格的要求。

目前,通信机房内一般要求采用恒温恒湿空调,它需要有制冷、加热、加湿、除湿、过滤等功能,同时要求空调常年制冷且具备高显热比、大风量、小焓差的特点,以满足机房制冷需求和所需的冷风循环次数(30~60次/小时),保证机房内温、湿度的均匀性。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方式主要分上送风和下送风两种。

上送风方式又分为风管上送风和风帽上送风,因加湿水管、冷凝水管明敷,可及时发现并排除漏水隐患,同时房间内没有架空地板,不易积尘,便于日常的维护管理等特点,传统的通信机房内使用较多。

下送风主要是架空地板下送风,因符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空气梯度分布规律,气流组织合理,制冷效果好,有利于解决高热密度机房的散热问题,同时施工方便、扩展性强等特点,在新建通信机房中广泛应用。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

机房空调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房作为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核心设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机房环境的稳定和安全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而机房空调系统作为机房环境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机房设备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机房空调系统设计进行详细探讨,以确保机房的温湿度达到最佳状态。

二、机房空调系统设计原则1. 温湿度控制: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应能稳定在指定的范围内,通常要求温度为20℃-25℃,湿度为40%-60%。

这样能够保证机房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空气净化:机房空调系统应具备过滤和净化空气的功能,通过高效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有害物质,确保机房内空气清新、洁净。

3. 空调模式切换:根据机房负荷的变化,应具备多种运行模式的切换功能,以适应不同季节和负荷差异。

4. 故障自动报警:空调系统应能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湿度,并在异常情况下及时报警,以便快速采取措施修复故障并保障机房的持续稳定运行。

三、机房空调系统设计方案1. 冷却方式选择:常见的机房空调系统冷却方式有风冷式、水冷式和混合式。

根据机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冷却方式。

风冷式适用于小型机房,水冷式适用于大型机房,混合式则结合两者的优势。

2. 设备布局和通风系统:机房内的空调设备布局应尽量避免热点区域,以保持空气的均匀循环。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机房的面积、布局以及空调设备的散热需求,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3. 精确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温湿度的精确控制。

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和调控功能,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操作。

4. 能耗优化设计: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应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合理设置运行模式和温湿度设定值,减少能耗并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机房空调系统设计的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和分析:通过对机房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机房的规模、负荷要求以及温湿度控制的精度等相关参数。

浅析信息数据机房的空调系统设计

浅析信息数据机房的空调系统设计

外机 ) 其两者通 过冷媒管 ( , 铜管) 连接 , 图 1 如 。室内机 由压缩 机、 盘管 、 风机 、 送 加湿 器等部件 组成 , 室外机 由盘管 和风扇等 部件 组成 。该类 空调多应用 于小型数据机房 。冷媒 管道 总长度
宜控 制 5 m 以 内 , 室 外机 不 宜 低 于 室 内机 , 条 件 所 限 也 不 0 且 如
法。
关 键 词 : 息 数据 机 房 ; 密 机 房 专 用 空 调 ; 信 精 下送 风
近年来 , I 域 发 展 迅 猛 , 息 数 据 机 房 大 量 兴起 , 别 是 T领 信 特
高密度刀片服务器成 为主 流, 空调 能源 消耗也在不断剧增 。数 据机房的建设 问题 已经成 为 I T企业 攻关的重 点。笔者在此就
() 体 散 热 : 4人 () 明 负荷 ; 5照
室内机 室外机
() 风 负荷 ; 6新 () 随各 种 散 湿 过 程 产 生 的 潜 热 。 7伴 机 房 空 调 系 统 湿 负 荷 应 包 括 下 列 内容 : () 体 散 湿 量 : 1人 () 风 负荷 。 2新 具 体 空 调 负荷 计 算 过程 可 查 阅 相 关 设 计 手 册 , 此 不 做 过 在 多赘 述 。
13 + .8 9 0 15 . W 。 由计 算 可 知 , 机 房冷 负 荷 面 积 指 2 5 01 x 4 = 172 k 该 标 为 13 W/ 一 些 常 见功 能 房 间 的冷 负荷 面 积 指标 详 见 表 1 2 1 m。 。
表 1
房间名称 冷 负荷指标 ( m) W/ z 3030 0 ~ 5 房间名称 数据中心 冷负荷指标( ,0 wl m 60 20 0 ̄00
无 间 断运 行 。

通信机房节能设计探索和气流组织研究

通信机房节能设计探索和气流组织研究

决通信设备用房 消耗过大的 问题 ,并且可 以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 ,无 新风引入机房为通信设备 降温 ,这 样会 减少空调机组开启的时 间,降 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企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低能耗 。利用室外新风免 费供 冷是引入新风式 空调系统的特点 ,同
2 . 1 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 时在 机房内布置温度探头 ,当室外新风低 于某 一数值时 ( 该数值随着 将机房地板架 空 ,形成一个静压箱 ,经过 空调系统处理后 的冷 空 区域 和季节的不 同会发生变化 ) , 常规 空调系统关闭 ,引入新风式 空 气送 入架空地板 内 ,冷空气从机柜下面 的架 空地板出风 口排出 ,来冷 调 系统 打开 ,新风经简单处理后 ,由机房 的地板 送风 口送入室 内,达 却通信设备 。 冷空气 中因携带有大 量的通信设备产生 的余热而被加热 , 到通信设备降温的效果。 ’ 由于气流组织 的原 因上升至房 间上部 ,经房间上部 的回风 口再 次送入 到空调机组 。这种下送上 回的送风方式其主要优点有 以下三点 :
j l 苎 萼 f ◆ _ 秘 _ 一 目 r 、 } I
3 引入新风式空调 系统的调控
3 . 1 室 内参数的确定
考虑到建筑特性 和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 , 在对 三至五层通信设备 2 . 4 引 入 新 风 式 空 调 系 统 用房空调系统设 计中 ,采用一些节能技 术 ,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 在冬季及过度季节 以及 夏季夜 晚的室外空气低温的时段 ,将室 外
气有效 的隔离 出来 。图 1 为机房冷热通道示意 图。
都 转化成了热能 ,导致 室内产 生大量的余热 ,如果 没有有效的降温措 施 ,就会造成机房 的温度 过高。为了降低机房 的温 度 ,空调系统就要
每天持续运转 ,空调系统的耗电量不断增加 。因此 ,在通信机房 内, 如果采用常规 的空调形式 ,不仅会造成房 间温度偏高 ,还会使得机房 的耗 电量在较高的水平 。

通信机房专用空调设计探讨 曹永昌

通信机房专用空调设计探讨 曹永昌

通信机房专用空调设计探讨曹永昌摘要:随着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信枢纽大楼正在建设,其中的通讯设备机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空调系统是通讯设备稳定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空调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信建设的成败,本文介绍了机房空调的特点,探讨了机房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以及洁净设计,并总结了其与舒适性空调的主要区别。

关键词:机房;空调;设计1 前言能够满足通信机房环境条件要求的通信机房专用空调是近40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机种。

早期的机房使用舒适性空调机时,经常会出现由于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通信设备运行过程受干扰、出现静电等一系列问题,而使用恒温恒湿空调,虽然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环境,但是运行费用偏高,同时也存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作方面的一系列的不足。

自从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通信机房专用空调诞生后,机房专用空调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2 通信机房专用空调的特点通信机房专用空调属于工艺空调,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通信系统的稳定可靠工作。

主要特点如下:2.1 大风量和小焓差通信机房设备散热量大,但散湿度小,热湿率接近无穷大。

当送风温差恒定(通常送风温差为4~6摄氏度)时,送风与回风的焓差较小,所需风量很大。

房间空调器的频率达到30 ~ 60h-1。

此外,通讯设备要求较高的室内空气清洁度。

为了稀释空气中的尘埃颗粒,需要大量的通风。

机房专用空调与相同制冷量的舒适空调相比,其循环风量约大1倍,对应的焓差只有一半,所以要求通信机房的送风量要比通常舒适性房间所需的送风量大1.5~2倍。

2.2 通信机房热负荷变化幅度大通信机房热负荷通常要在10%~20%之间变动,这是由于各类通信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不同、消耗的功耗不同所造成的。

因此,通信机房空调系统必须能适应这种负荷的变化,以使通信设备的元、器件工作在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之中,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3 全年制冷运行运营商各大通信机房发热量都很大,相关资料介绍:每一万门程控交换机耗电量约为40~50kWd,按照一般的机房布置排列每1m³机房容积的发热量约为150~210W。

通讯机房空调设计

通讯机房空调设计

通讯机房空调设计一.通讯机房空调设计标准目前,对通讯设备机房空调设计要求没有统一标准,有条件时应按通讯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机组运行环境要求进行设计,但通常在设计空调时通讯设备不能确定,提不出具体通讯设备环境要求,此时可参照我国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执行,一般都可满足通讯设备运行环境要求。

二.通讯机房空调特点1. 设备散热量大,散湿量小机房内显热量占全部发热量的90%以上,包括设备运行发热量,照明发热量,人体显热发热量,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计算机设备散热量一般在150W/m?左右,万门程控交换机散热量平均在160~220W/m?,设备运行时没有散湿,机房内散湿来源于人体散湿和新风带入湿量,因此通讯机房的热湿特点为显热远远大于潜热,热湿比很大,在空气焓湿图上空气处理过程接近等湿线,由此看出,通讯机房空调回风工况为干冷却工况,即冷却过程没有或很少有冷凝水析出。

2.空调机组大风量,小焓差送风由于机房散热量中60~80%是交换机散发的显热,向程控交换机等通讯设备直接送风是最有效的降温手段,且送风温度不宜过低,一般控制在15~17℃以上,否则,送风温度过低会造成室内除湿量较多而造成室内相对湿度降低,当降到30%以下时容易产生静电,对通讯设备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送风温度较高,送风温差减小,因此必然导致送风量较大,这就形成了大风量小焓差送风.3.多采用下送风方式由于通讯设备进风口常设在机架下侧或底部,送风从机架底部进风口进入经机架到顶部排风口排出,对通讯设备得到最迅速的冷却,但由于采用下送风要架空地板,造价较高,因而常采用顶送风的空调方式,送风直接吹向通讯设备对其进行整体冷却,也可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4.全天候运行通讯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不断地向机房内散发热量,即使在冬季也由于机房向室外散热量小于通讯设备发热量而仍需供冷,因此空调系统要求全天候不间断运行。

5.冷负荷变化范围大通讯设备常年发热量基本稳定,在南方地区,由于冬季较暖,一般需要全年供冷,随着室外气温变化供冷范围可在10~100%之间变化;在北方当室外气温较低到一定值时可以达到热量平衡,此时通讯设备的散热量等于围护结构向外散热量,而无须供冷。

通信机房空调设计交流

通信机房空调设计交流

机房空调制冷量计算
• • • • • • 1.估算法: 设备用电负荷的80~90% 以交换设备为主的机房300~600W/m2 以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为主的机房500~1000W/m2 1.计算法: 计算公式:Q=Q1+Q2。(Q:机房总热负荷;Q1:机房维 护结构、照明、人员、新风热负荷;Q2:设备散热。 Q1值的计算: 数据专用(IDC)机房应设在全密封、无窗户的建筑环境 中,围护系统产生热量可以按照机房面积大小计算,国家 相关标准规定为33kcal/h•m2(38.4W/m2) 数据机房内照明灯具散热可以按机房面积大小计算,国家 相关标准规定为16kcal/h•m2(18.6W/m2) 上述合计57W/m2,再考虑人员等热负荷,Q1一般按6090W/m2考虑。
IDC 机房分级(引自中国电信IDC 产品规范)
• 根据IDC 机房的软硬件设施和人员配置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服务水 平差异,中国电信IDC产品为AA、A、B、C级,每个级别的产品可以 是一处独立的机房,也可以是机房的一部分。 • 各级IDC 产品的特点和目标客户群如下: • ⑴ AA级IDC产品代表中国电信IDC业务的最高水平,通过国际IDC标 准认证、价格及服务体系与国外接轨是该级别的最大特点,主要为国 际化企业服务,同时可作为对数据安全有严格要求的政府部门、金融 企业的灾备中心(龙江5层华泰证券灾备中心机房)。 • ⑵ A级IDC产品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和增值业务运营商,优质优价,提 供高质量的服务、优先保证的资源条件是本级别的主要特点(龙江4 层盛大网络机房)。 • ⑶ B 级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较好的服务、可接受的价格是本级别 的主要特点(游府西街4层西)。 • ⑷ C级是中国电信IDC业务的入门级产品,主要面向散户和批发商 (苜蓿园4层IDC机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机房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新风作为机房空调调节设计的重要内容。

新风维持机房内的正压,同时稀释室内不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防止控制品质变化。

同时,利用回风、减少新风是节能的需要,特别在夏季温差大的情况下,混入的回风越多,使用的新风量越少,就越节能。

但无限制减少新风,又会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因此为了解决节能和舒适度的矛盾,就要规定新风量供应的标准。

机房新风设计标准,空调新风系统的新风量依据规范应取以下三项中的最大值:一是保证工作人员每人40米3/小时;其二,室内总风量的5~10%;其三,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即主机房对室外9.8Pa,其他房间相对室外4.9Pa。

而实际情况下多是采取经验值的计算方法:按照室内容积的循环次数来计算新风量。

根据不同机房环境,2~4次/H的新风量系数能较好的满足人方面的需求。

新风引进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新风小室,对新风进行集中处理后再通过管道送到机房或者机房专用空调柜内。

这种传统方式费用高,占地大。

另一种是直接通过新风设备处理后送入空调柜内。

包括通过管道送风的工程类新风设备、柜式和窗式新风处理设备(处理风量2500m3/h以下),可以设置在室外或机房内,处理灵活,造价低,维护方便。

●风道送风系统包括静压箱、风管、散流器、轴流风机等等。


管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制作。

风管保温材料应考虑非燃烧材料。

通常采用矩形风管,其宽高比宜小于6,最大不超过8,考虑气流衰减,风管选择为变截面方式。

潜热微小的环境导致需要大风量的空调系统。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内不同位置的IT设备都能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工作条件下,数据中心内显热庞大。

就必需正确设计数据中心的送风和回风的气流组织。

下送风方式更易于调节风量、空调近端和远端的温度更接近。

数据中心常采用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两种:风管上送风方式、架高电地板下送风方式。

采用架高地板下送风方式时,防静电地板下的空间可用作为一个静压箱(静压送风风库)。

冷空气从空调进入静压箱,通过带气流分布风口的活动地板将机房空调送出的冷风送入室内及发热设备的机柜内(即通过地板送风口送至机柜前部的冷通道)。

由于气流风口地板与一般活动地板可互换性,因此可自由调节机房内气流的分布。

这样无论通信设备安装在什么位置,都可以通过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风口得到空调送的冷空气。

若机房采用了静电地板,静电地板与地面之间高度为300~350mm,且其空间内无阻隔物,可以形成送风通道并作为静压箱,那么可选择下送风、上回风方案如图所示。

机房中间的机架正面进风有两种空气,一种是前面一列机架背面排出的热空气,一种是空调通过风道送过来的冷空气,两种空气混合之后送入后一列机架。

机房设备应根据其发热量均匀分布,发热量大的设备尽可能分散安装,大功率设备应靠近空调摆放设备排放应与风管、气流方向平行,不得阻碍气流的循环。

在机房设备安装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分出冷热通道,即设备安装考虑面对面、背对背形式,风管出风口仅设于冷通道,空调回风口仅设于热通道。

若活动地板下空间作为机房空调送风风库,活动地板下地面还需做地台保温处理,保证在送冷风的过程中地表面不会因地面和冷风的温差而结露。

空调机组常将风机装在最后,风机出口风速高,动压高,静压小,
在出口处需加装消声静压箱,降低动压,增加静压使风吹得更远,同时起均流、消声作用并风量分配均匀。

机房棚顶装修多采用吊顶方式。

机房内吊顶主要作用是:在吊顶以上到顶棚的空间做为机房静压送风或回风风库,可布置通风管道;安装固定照明灯具、走线、各类风口、自动灭火探测器;防止灰尘下落等等。

机房应选择金属铝天花,铝板及其构件应具有质轻、防火、防潮、吸音、不起尘、不吸尘等性能。

●采用风道送风需要注意空调总电源开关,应当与机房消防告警装置进行联动控制安装,能够在机房内出现烟雾告警时,自动切断空调电源,确保机房安全可靠。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规定,计算机房内应设排风系统,用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烟雾及灭火后出现的气体。

新风系统内设防烟防火阀。

排风系统内设排风阀。

阀门既可手动又需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

根据消防报警指示要求关闭或开启阀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